苏州荣成纸业有限公司:李宝臣古诗杂品(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6:54

李宝臣古诗杂品(一)

  李宝臣,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工作,侧重于明清政治制度史、礼制制度史、北京史以及京师文化。

之一——卢纶之《塞下曲》之三

 

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有《塞下曲》四首,其三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此诗为历代注家所赏,皆云其妙。并将其诗意解读为: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然细细品读或有疑窦,月黑之时何以见高飞之雁?你率领骑兵追赶,弓刀上却落满了白雪。那么,其核心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似此,千余年来无人甚解。唯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以其缜密思维发现此误。遂将其更正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飞。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大文豪郭沫若获知此事,颇觉无言。焉可轻易指斥一个大数学家的高论。遂中庸之为:深秋雁南飞,懒雁慢未随。忽闻寒流至,奋翅连连追。郭老这首微妙的释答诗谐谑间作,极具巧思。高明处乃既默认了数学大师质疑诗之观点,亦不排斥卢纶之诗乃为特例,实有文采。可谓兼容并包,两全其妙。

吾亦难议是非,各有其妙。皆因所站地位不同。数学家与文学家之思维或有不同,深思即好。 

之二——品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而今最为人所赏者当属王之涣之《凉州词》 ,诗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词中所言之万仞者,极言其高,仞,乃古时高度单位,约合今日之七八尺。而羌笛者,乃为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之涣此首诗是写的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虽渲染戍卒幽怨,亦无消沉之情,表现出作者的豁达胸怀。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无怨,怨而无用。何须怨也? 

纵观全诗,悲而不愤,怨而无悔。足见逆境中仍持乐观旷达之心胸。当然,暗讽之意亦存。

此诗另有一则趣事不得不言。

纪昀之《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般记载:一次,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给自己的扇面提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匆匆而就。谁知由于匆忙,居然丢掉了一个字。乾隆皇帝大怒,欲问罪于纪氏。你想纪昀何等聪明,于是告诉乾隆皇帝:陛下,此非诗也,乃词也。乾隆皇帝知道纪昀之才华,遂道:试与朕读之。纪昀遂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皇帝颇叹纪氏之才,不但未治其罪,反而赏之。

此为趣谈。 

之三——欲穷千里目,需要几层楼

——品王之涣诗《登鹳雀楼》 

世人或从童稚之始便习盛唐世人王之涣之《登鹳雀楼》,诗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且看那美丽的景色:

夕阳依偎着起伏的山峦,慢慢地从我们的眼帘中退却,滔滔的黄河之水呀,汹涌地奔向大海。你想看到千里以外的风光吗?再上一层楼吧!

诸君可以闭上眼睛,细细品来。跋扈你的想象,美丽的风景画卷就会在你的心中萦绕。

试问,若等一生不曾有过显赫仕宦的小人物,一个衡水小小主簿,一个小小的文安县尉,是如何有此飞扬之思,豪放之念的呢?

史载,王氏家族世代官宦,王之涣之五世祖王隆之即为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皆小官,然亦官也。或叛逆之心使然,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中国历史上的学而优则仕之俗,虽令王之涣不得不为冀州衡水主簿之烂官,但浪漫之心未改。友人言之,山西永济乃有一鹳雀楼,煞是美丽,遂行。故有如此佳作流传至今。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传当年时常有鹳雀(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云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

唐时咏鹳雀楼之诗较多,除了王之涣外,另有大历进士李益和畅当二人。其李益诗云: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诗云: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诗之美皆无异论,然或以人深究其里。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上一层可解,那么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到底需要多高的楼呢?

甘肃金昌一位中学教师就从勾股定理的角度予以分析。他说,地球是个椭圆体,其赤道半径 6378.140公里,极地半径 6356.755公里,平均半径 6371.004公里。我们姑且认为地球是个近似球体,其半径是6371公里。在任何一个地方远眺,其视线必然与地球形成一个切面。而诗人要看到的是千里(500公里),设楼高为3.2米,看到千里的楼高就需要19.6公里。以19.6公里(19600米)除以3.2米,可得6125。即言,若要看到千里景色,需要站在6125层楼上。

权为趣赏,数学或勾股定理怎知诗人的滔天浪漫?! 

    之四——君子焉意以隐乎?

——品虞世南之《咏萤》 

世人皆知唐朝大诗人虞世南之《咏蝉》诗,诗云: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此诗极言蝉之高风亮节,不借世俗之力,但凭自己站于高处,将清脆之声传播至远。

然虞世南尚另有《咏萤》诗,与《咏蝉》诗相比,亦伯仲难分。诗云: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区区萤火之虫,于夏日之暗夜中,独自发光,给别人指路,亦足证自己的作用。或此才有声名。虞世南之所以歌颂区区之萤,实在想证明人皆有名誉之心,君子焉意以隐乎?说白了,谁都不愿意隐于终南山,而愿意被皇帝把自己的画像放到凌烟阁上。当然,这个虞世南就是凌烟阁上二十四个有功之臣之一,其于文学、于官宦皆有所成,唐太宗称呼之: 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即言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足见声名之显。

被人称诗鬼的李贺亦有《南园》诗表达男儿皆应成名的意思。诗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然李贺因避其父李晋之讳,不得考进士,仅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虽满腹鬼才,终于二十七岁之少壮而死,哀哉。 

之五——品古诗天上星多月不明


       曾经读过一首古诗,没有朝代,诗云: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

河中鱼多搅浊水,世上官多不太平!

基本诗意很简单,天上的星星多了就会影响到月亮的光芒,地上若是坑坑洼洼的,就不好走路了。河里若是鱼多了,水就混乱。最后一句很好,官若是多了,世间就不太平了。

凡事皆宜有个尺度,我没有说世间没有官员(公务员)就是好,但是,多了肯定不好。若其患:大量吞噬财政,加大百姓负担。贪污腐化,阻碍上层建筑的运行效率。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诟病,也是一个非常难于解决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有报道说,中国目前有官员(公务员)身份的人约计5000万人,偌大的人口要靠13亿人来养活,而中国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所谓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吃饭的,之于中国这样的发展过度是在是难以承受。这还不包括由于冗员太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有史记载,中国在汉朝时期的官民比例是: 17945 ;唐高宗时是:13927 ;元朝成宗时是:  12613  ;明朝时是:12299 ;清康熙时是: 1911 1987年时是:  167  ; 1998年 时是: 140 ;现在是: 128 。可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官民比例是越来越小了,即官员越来越多,也意味着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

若以单位GDP的官员(公务员)人数来衡量。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中国为39/百万美元,美国为2.31/百万美元,日本为1.38/百万美元。中国官员(公务员)超标20倍。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都被公务员给吃掉花掉了。

也难怪古人说世上官多不太平。故此看来,解决百姓富裕的出路或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不仅仅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还要从减员的角度考虑。 

之六——万山不许一溪奔

——品杨万里诗《桂源铺》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1127——1206)在其一生中写过两万首诗歌,大多都比较平凡。不过若是百里挑一的话,亦不乏佳作。其中的一首《桂源铺》即属上乘之作。诗云: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这首诗是典型的写景之作,诗人看到那清纯的溪水从山的夹缝中潺潺流出,顿时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产生出无限的感慨。本来那些山是拦不住溪水的。后两句便直言: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即言,当溪水到了平原地区的时候,便开始自由自在地流淌了。

此诗猛然读来犹如大白话一般,抑或不合乎七绝规则。然而,诗人对大自然的某些则是一语中的。文字看似平凡,却令人品爵无穷。

也许当年杨万里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是描写一下家乡的景色而已,抒发一下对大自然的情怀。只是今天的人看来,则是有了另外的味道。以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胡适先生为例。当初胡先生也是用这首诗描述自己的家乡安徽绩溪上庄村的美丽,因为胡适先生的家乡与杨万里的家乡有着共同的美丽。美丽之爱便有借诗以歌的事情。而到了后来,这首诗又起到了另外的作用。蒋介石压制民主,打压自由言论。作为有新思想的胡适当然不愿意让蒋介石压制,于是就用这首诗表明他对蒋介石压制民主的反抗。万山不许一溪奔就是说要允许有自由、民主,要允许自由的言论。胡先生告诉独裁者:任何专制都无法压制民主与自由,就如同那出山的溪水,当到得前头山脚尽的时候,不然是堂堂溪水出前村
 

之七——老去风光不属身

——品雍陶的诗《劝行乐》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卖青春。

白头宗做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雍陶的作品,名曰《劝行乐》。诗中讲到,人在青年之时,风华正茂,充满无限的朝气,一旦衰老,则物是人非,纵然你依旧是花园的主人,但是,折花而醉的雅兴则彻底地没有了。因为那些少男少女们正在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快乐。

这首诗的主体格调是消沉的,他劝说人们要及时行乐,千万不要将生活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财富的聚敛,而要在创造中珍惜光阴,享受生活。当然,该诗也不是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他提醒某些贪财者,聚财要有度,纵然你不择手段聚集了财富,最终还是人家爱的,或可因为财富聚敛手段的不当,进入班房亦未可知。而雍陶提示:白头纵做花园住,醉折花枝是别人吶。

唐代金陵女子杜秋娘亦有《金缕衣》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勘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雍陶的诗相比,杜秋娘的诗几乎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之八——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品卢梅坡诗《雪梅》 

宋代诗人卢梅坡有一首《雪梅》诗,诗云: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诗大意是说,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无法定论,或谁也不肯服输。或有诗人欲加评判,但亦难有定论。最后不得不中庸了之。梅花之白不如雪,而雪则没有梅花之香气。这卢梅坡也算是中庸大师了,谁都不得罪,看似二难推理的问题,以诗人的智慧得意圆满的解决。你们二位都代表春天,足见诗人之高明。

另外,这位卢梅坡大人还有一首诗咏梅花,依旧是说梅花与白雪的关系。诗云:

有雪无梅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您瞧,又是一个都不能少,不但有雪有梅,还要有诗。 

之九——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品谢枋得诗《庆全庵桃花》
 

凡文人者皆寻幽静,或因其对世俗红尘之物感觉凄凉。诗仙李太白有自古圣贤皆寂寞之语,概属此例。诸葛孔明当初躬耕南阳草庐亦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之句。除了孤傲之外,当是无争之心使然。

南宋诗人谢枋得(1226——1289)于官场愤懑,亦觉人生还是清幽为妙。遂有《庆全庵桃花》之佳句。诗云: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全庵在什么地方,作者未详述。自是一个很逍遥的庙宇。诗人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又有诸多的佞臣误国,于无奈之中,心境苍凉,如诗以唉。

谢氏之诗典出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当时的人们之所以纷纷躲避于此,皆为逃避秦朝之乱。而在桃花源则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确为极乐之地,无人叨扰,悠哉悠哉。而谢枋得之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则喻,身处于桃花源,仍然小心翼翼,连一瓣桃花亦不肯掉在水中,所怕者是,若花瓣随流水而去,恰有渔人获之,岂不清幽又被破坏?可见,诗人在那样的纷乱时代,对于和平的向往。 

之十——刘项原来不读书

——品张碣诗《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凡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推行愚民政策,实施了残酷的焚书坑儒运动,活埋了大量的书生,也烧毁了很多书籍。一个满意为可以从其开始直至百年千年的帝业的皇帝,没有想到,皇帝美梦刚刚到他儿子那儿就开始动摇,孙子的帝位没有几天就完蛋了。陈胜吴广起义,立邦项羽揭竿,火烧阿房宫,就差点把个皇陵给刨了。

你不是烧书吗,他老刘、老项就是文盲,他用不着读书就可以造反。据《史记》记载,刘邦原本是个泼皮无赖,而项羽倒是有个贵族血统,但也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二位都不是读书的材料,你不要说把书给烧了,就是你白给他他也不要啊!而诗人的这首诗就是对这个千古一帝的无情揶揄,更是对封建统治者所实施的愚民政策的有力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