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儿童医院景德路科: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2:53
 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余源培
    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转型,向有利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转型,向有利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
    在马克思看来,“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财富是由社会的人结合各种要素创造出来的,财富是主体的生存方式,财富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的财富在资本主义时代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财富增长从一开始就受到质疑。法国的西斯蒙第最早批评英国古典经济学,认为它只是研究如何“无限制地增长财富”,“根本不考虑人的问题”,“似乎忘记了财富的增加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目的,而是使大家享福的手段”。他责问道:“英国所积累的如此巨大的财富究竟带来什么结果呢?除了给各个阶级带来忧虑、困苦和完全破产以外,另外还有什么呢?为了物而忘记人的英国不是为了手段而牺牲目的吗?”问题尖锐地呈现出来:财富相对于人的发展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是放任财富支配和奴役人,还是提高人驾驭财富的能力?发展是以物为本还是应当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大致可以从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这三个主要环节着手。
   
一定要防止和遏止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第一,财富的创造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财富的创造是与人的才能、人对自然改造的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紧密相连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当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财富创造的根本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这不仅是生产力问题,还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关。在我国,尊重劳动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从政治和法律上保证和保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确保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还有两方面需要重视:其一要有“类意识”。财富的创造应当恪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当是代内和代际平等的“类”存在意义上的人。其二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传统发展观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W·博特金等学者所指出:“人类依然拥有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来帮助人类摆脱它的困境。”在我国,就是要重视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国建设。
    第二,财富的分配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我国现行的个人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以人为本的财富观要求分配的公平正义。其一,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两者结合的性质和方式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位一体的任务:既提高经济效率,又保证社会公平,努力做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将公平当作平均主义加以轻视是认识上的误区;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是不可取的。其二,要正确处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关系。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允许并倡导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和纠正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其三,要正确处理财富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分配关系。管仲说过:“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比例过大,就会影响到民众的收入增加。政府应当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提高对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使财政收入转化为人民的福利。我们不能重犯财富分配上的“粗陋平均主义”错误,但一定要防止和遏止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不仅二次、三次分配要讲公平,一次分配也要讲公平,因为一次分配是结构性的、基础性的。
   
既要解决“消费不足”,还要防止“消费不当”
    第三,财富的消费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消费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财富增长的重要性愈益彰显。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实际国情出发,既要解决“消费不够”的问题,又要防止和克服“消费不当”的问题。“消费不够”,既表现为国民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更表现为消费在整体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高。党和政府要密切关注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拥有和财富消费水平。“消费不当”,既表现为财富资源占有的不公正,少数“强势”群体对财富消费占据话语权;也表现为奢靡消费现象的触目惊心,某些党政干部甚至因此沦落到贪污腐败的境地。财富消费体现和实现的是人的需要,从层次递序上看,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无论是解决“消费不足”还是防止“消费不当”,最根本的是要着眼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我国财富消费宜体现“生存消费保证、享受消费适度、发展消费引导”的思路。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名誉教授)
文汇报2011年2月9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