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违章建筑:谈以人为本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35:45

谈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文关怀管理思想

 

古今中外,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得人才者得天下”。

在许多企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惧怕领导远胜于竞争。员工(或下级)关心更多的是“领导会说什么?”“领导的意图是什么?”时时、事事看着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而不去关心“外面的世界怎样了?”“同行的竞争怎样了?”有时上级领导做决策时,需要参考一些信息,但往往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而无法得到。下级惧怕领导,不肯或不敢告诉事情真相。虽然在很多时候,领导对下级的意见并没有说不同意,但一些细微的表示,如木然的表情、敷衍的回答,都可传递一种不受欢迎的信号,而且职位越高的领导往往很难获取下属提供的真实信息。在这种不健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企业的发展终将受到制约。要扭转这种局面,关键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在管理中实现对人的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倾听员工和下级的真实想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判断和拓展固有的思路,并通过合理满足企业全体员工的正当需要,达到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组织内全体员工自由、全面的发展。

    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受到全球管理界的关注。一位美国管理学家曾经说过:“你能用金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金钱买到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能用金钱在一天或一小时内买到别人的肌肉动作,然而,你却不能用金钱买到热情、买到忠诚,也不能买到他对事业的奉献。”这些都说明,西方社会传统的靠胡萝卜加大棒(金钱和惩罚)的泰勒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心理管理和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结活力的管理思想。今后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协调,讲究人们心态的平衡。

    加强沟通,关爱下级和员工。沟通是了解和互动的桥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思想、态度和观点上的交流,是一种心灵之间的相互感触,是一种融洽、配合、互补、和谐统一状态的多向平衡活动。管理者应将真心、真情、爱心注入沟通,与下级、员工间进行心连心的互通和交流,从而使管理者与下级、员工之间,可以由偏见到理解,由疏远到亲密,由格格不入到相濡以沫,由反目到宽容。通过沟通,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实现管理目标,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管理境界。

    人是企业中最可宝贵的资源,也是最不稳定的资源,当人的心情不好,对领导不满意、对同事不顺眼、对报酬不满意、对政策怀疑、对规章制度反感,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或者在工作、生活上存在问题与困难时,就会情绪波动、意志消沉或心不在焉,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美国四大连锁店之一的华尔连锁店在总结其成功的秘诀时,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我们关怀我们的员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其主流而言,也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尚书》说:“民为所欲,天必从之”。说的是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意愿。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又在《论语 . 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教导人们心里要想到他人,行动上要尊重人、爱护人。不仅孔子的仁学如此,先秦的诸子百家,大都也是以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以人为中心,由己推人。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关心下级和员工,时时、事事、处处想着下级和员工,经常深入到下级和员工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各种需要,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冷热痛痒,想下级和员工所想,急下级和员工所急,多为下级和员工排忧解难,把温暖送到下级和员工的心坎上。这种关心和关怀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还应体现在精神层面,如关心下级和员工思想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工作上的适应、业务上的发展等等。

    日本的本田汽车集团成立于1948年,在当今世界上每80辆轿车中就有一辆是“本田”车。该公司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了保证员工的休息,本田总部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定:员工必须经过主管的特别批准才可以超时工作。另外一年中有60天被严格规定为“不准加班日”。在这60天中,员工一定要在下午6:00时下班离开工厂,如果个别员工的工作量太大,必须延长工作时间的话,上级就会重新调整他的工作量。

    有效激励。领导首先要鼓励下级和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通过企业获得的能力必然大于其本身的能力,人本来就是合群的,下级和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越深就越能体现其在企业中的存在,也就越能认同企业理念和文化,从而达到个人目标服从企业目标的要求。鼓励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作为管理者的领导在这方面尤其要吸收西方行为科学中的合理内核。根据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的需要,采用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的自觉行动的过程。而需要是下级和员工产生积极行为与进行有效激励的动力源,所以激励先要从了解下级和员工的需要入手。在企业内部,不同的下属及其群体,由于其从事的岗位、知识的构成、兴趣与爱好、年龄与性别、性格与气质、自身的素质等等各不相同,往往需求也各不相同。管理者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的放矢地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在激励中可采用各种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晋升激励、参与激励等等。通过对下属的激励,鼓励他们的热情、持久他们的干劲、引导他们的行为、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绩效,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凝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始终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撰稿:上海造币厂  章  军

                                                2003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