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37:33
作者:夏修山  来源:山东省胶南市泊里中学 发表时间:2010-1-4 10:38:25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发展性的德育系统;既要发挥学科渗透德育的功能;又要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德育育人氛围;确立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构建 “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发展的眼光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国的教育专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生源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呢?我想,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就是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者的喜悦。”因此,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爱护他,你教育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他才会亲近你,接受你的教育,所以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过程都要以爱为前提,
一位哲人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尊重学生自尊心和培养学生自信心,是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模式的第一步,因为亲近学生、走向学生的心灵,是一切德育形式的第一步。
二、重视养成教育,发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行为外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要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入手,开展了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促进校风、班风、学风、校园环境建设,以良好环境氛围育人。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抓住初中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因此我们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从爱护公物、卫生保持、节水节电、上下楼梯秩序等日常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增强养成教育的自觉性;依据《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进行了“优秀班集体评选”、“素质发展评价”、“成长的足迹(自评)”、“素质发展星评选”(互评)、“家长参与教育调查”(家长评)、学习标兵评选、德馨宿舍评比、流动红旗的授予。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所以,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举止得体、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促进其终生发展。
三、开辟心理素质教育新领域,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还应充分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办一个专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交友、考试和职业指导方面的服务,使那些有各种心理适应问题的学生能得到即时的、直接的、有效的帮助。在这一方面,国外在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咨询机构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的经验。过去的学校教育,只教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但没有教学生认识自己及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对于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等问题,均不过问,使其成为教育目标不能涵盖的空肉地带。从内容上看,这些亦应纳入“学会做人”的教育研究中来。心理素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人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心理素质基础之上的,如果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也会落空。
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坚持边摸索边实践。主要措施有:①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②根据学生实际问题设计教案,利用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③建立心理咨询室。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在德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更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感染着学生,有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指向性。只有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才能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与行为,促进师生奋发向上。
如我校对校园文化进行规划设计,对楼道文化长廊、学校宣传栏重新规划更新,制作了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在楼道内开辟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列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专题”、“人生哲理专题”、“求知探索专题”等文化长廊。在校园大门内侧醒目的校徽之下悬挂了一个大大的红色“诚”字,与旁边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院墙书写的“诚信做人,励志博学”相呼应,告诫教师以诚待生,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引导师生诚心相待。各个班级根据班情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学法指导、达标生评选、佳作赏析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班级空间进行设计和布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楼道文化长廊,真正实现了墙壁 “会说话”、“能育人”,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楼道文化长廊和学校宣传栏,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改进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情境中熏陶和发展。
我们开班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热爱生命、学会坚强、直面竟争、不怕挫折等,而所有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如果不是从学生中来,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那将是失败的。要使学生真正转变,改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必须使其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做。所以,主题班会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而要针对社会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状况策划主题。譬如,我班曾针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召开了一个“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主题讨论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同学们谴责了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端正了思想观念。再如在“母亲节”这天,我班召开了“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还意识到,在平时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又比如,我班的潜在舆论中,奉行一种“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生哲理,班级的事情没人干,集体荣誉不想要。针对这样一种缺乏集体凝聚力的班风,举行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主题班会,创造互帮互助、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也是非常必要的。
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召开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而反思我们当前个别学校进行的主题班会,总给人以虚假的感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让学生感觉到“假”,那这样做的后果会十分严重,所以要想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其中心、核心应是创新。唯有创新,主题班会才会有感情投入,也才会引起共鸣,有生命力和实效。可以尝试的方法有“道德情境剧”,借助电视等媒体等,也就是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引入教育。初步实践证明,道德教育越具体,越切合实际,就越有效。
所以,一次好的活动就会创设一个积极向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们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情感的投入、共鸣会使我们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使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六、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成长档案袋中可以包括“老师的评价”、“同伴的观察”、“家长的信息”、“我的感受”、“我的精彩一瞬间”等内容,完整地记录来自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己的多方面的不同评价资料,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成长档案袋中还可以收集学生每次活动的成果与作品、学生自己感到满意的作业、平时积累的学习资料与图片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成长档案袋是学生成长的轨迹,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晰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一个理想的成长档案袋,也能够为学生保留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信息,能够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学生发展的图画,它将给学生整个学习经历留下深深的痕迹,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档案袋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德育模式的构建仅仅是开始,理论设想有待于实践检验,实践经验有待于理论的升华。创建一个新的模式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长期过程,但今天的有益探索已为今后的深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的育人模式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