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书院巷花串串:新华网: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世界影响积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17:44

新华网: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世界影响积极

2010年12月03日18:48新华网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企稳向好、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胀压力,中国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微调。

李雪松指出,由于通货膨胀率是动态变化的,加之未来国际经济形势走向并不明朗,中国将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为松紧适度的“稳健”,有利于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科学调控。

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全球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等方面显现正负两种效应。

美国制造的大量流动性推高全球股市、金价、油价,加大全球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而中国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负效应”在全球演化扩散。

由于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最近一段时期逐步回落,资产泡沫也有所减少。

显然,中国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不仅有利于弱化公众通胀预期,阻止通胀在预期作用下自我循环、自我加强,还将进一步树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有助于避免所谓的“货币战争”成为现实。

张晓晶指出,中国如果不能很好地抑制通膨,经济大起大落将不可避免,同时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温和可控的范围,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也会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不过,由于当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依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面临的外部流动性过剩局面依然存在,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等风险很可能继续积聚。如何在货币政策基调不同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考验着中国经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智慧。

“应该认识到,当前通胀压力的主要成因还是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张晓晶分析,加息确实会起到加快热钱流入的副作用,但可采取措施阻止其冲击经济;倘若不采取加息等货币手段,通胀势头将难以打压。

适当的加息可以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影响信贷规模增长,并改变部分投资者对于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预期,国内资产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会降低,短期跨境资本套利冲动则不会像现在这么强烈。

庄健指出,当前中国政府应在加大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监管力度的同时,拓宽居民、企业投资渠道,有步骤地引导居民、企业向海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极为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将继续组合发力、应对风险,预计下一阶段除了货币政策施展组合拳外,中国还会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化解风险提供良好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李雪松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组合,既可以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可以控制好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这对中国、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