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姐姐 徐帆:二十: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55:22

笔者过去曾拜读和转载过一篇文章《读人如读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读人远比读书深奥多了。

读书,你若一遍读不懂,可读第二遍,不懂的字和词,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他人请教。书的内容读懂了,它的本意就理解了。

你认识一个人,需记住TA的名字,长相,住何地,干何事,就可以了;你若要读懂一个人,不仅要知道TA的相关情况,更要深入了解,要走进TA的内心世界,就得用心读TA。

有人说:“读书与读人其实是一样的,书读不懂,就换一本简单的来读;人读不懂,顶多不相往来”。

一位不识字的母亲曾说:“如果钱(字)认不到,可以请人帮你认;如果该认的人认不到,别人也帮不到你的忙,(你怎样生活下去)”。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认人、识(读)人,与人相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实在生活中,读不懂的书,可以丢了不读;人却不同,即使双方宣布不往来,分别后,大多还在继续去读TA。因为分别容易,但要抹去TA在心目中的影响,你总是觉得印痕难消,甚至可能过后细品更有味道;有些“恨之如骨”的人,时过境迁也还在读TA,读着、读着,恨就慢慢消了,或是“恨”得罢不了手。

有位朋友说,TA一年都在重复做一个相似的梦,梦中的主人公一直没变,一年过后,还沉浸在梦中,若痴若迷,若梦若实。

    朋友简述:一个夏秋之夜,TA梦到自己在五山之中去架电话专线,用肩扛着铁丝使劲往前拉,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接通了“顺风耳”,心里高兴极了!

    过两天,接到了一个奇妙的电话,事后才感觉到这也许就是那个“顺风耳”?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又的确发生了。

    后来的时间,一直沉迷在回忆与梦幻之中,TA试图解读这个梦,试图去解读那个封冻的梦中之人。此后,这个电话铃声时有响起,短信也在不时传递信息,这就说明梦里的主人公已经回原现实生活中。但是太多的巧合,太多的扑朔迷离,太多的奇妙之事却都在发生之中。

    具悉,这位魂牵梦萦的山外来客,与TA的感受是相同的。他们在相互阅读,但越读越雾,越读越不得其解、、、

    有人说一本《红楼梦》,读了几十年还在没读够,这就是旷世之作。

    两位非亲非故,短暂相遇,又匆匆分别,过后即渺无音讯。数十载尚无往来,当恢复往来后才知道,数十载彼此没有忘记牵挂,只是彼此不知道。

 为了这个疑问,他们在暗自互读。读后又惊人的发现:对各自家庭的爱护与担当相同;对家庭成员的尊重相同;对工作、对家庭的态度相同;对处世为人的方法如出一辙;都尊重世俗观念,同时也承认情有独钟;若干次讨论问题,几乎没有争论,看法都一致。这种惊人的相似与相同之人,他们不是同学、不是战友,不是邻居、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在一起长时间的交往,有的仅是曾经短暂的萍水相逢。

这事曾与主人公的致交探讨过,谁都不会相信会发生这种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只听说曾发生在双胞胎姊妹之间,就是同父母的姊妹如此相同性格,如此感应的都很少听说,更何况这种非亲非故,且分别多年的朋友。

一般人,时过境迁后不在往来,就会淡忘对别人的印象;如果不能淡忘,就会主动去寻找TA。他们不是。既不能忘记,又不忍心去打扰对方平静的生活,都怕给对方增加麻烦,以美好的回忆来冲淡对TA的思念;看到形象相似,听到声音相似,都会牵起思念。这种静静的思念即是纯洁的,又是凄美的!

也许是上帝的感动与同情,所以才有上述“顺风耳”的故事。

相互感知与牵挂其实是人之常情,只是他们不想违背世俗观念,不想引起不应有的非议,所以选择了几十年互不往来;重逢后又不谋而合地选择了不单独往来。

TA们的这种思念与牵挂已经不是俗称的异性吸引,而且已上升为圣洁的君子情怀。

世俗的有些观点确实需要改变,认为非婚亲的成年异性交往都是“另有所图”,好象觉得世间除了这个“至高无上”的定论,就没有别的可能!可笑的是,受此影响,该交往的,不敢往来了;该帮助的,不敢伸手了;该享受柔光的,只好享受太阳光了;该叙叙旧的,只好拉帮结对以麻将代替了。

人对人的尊重其实是不需要讲原因的,本身就该相互尊重;当然也不是没有原则,比如,我只尊重自尊且受人尊重的人。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你还有必要同情TA吗?

他们能如此眷念,就在于他们自重且尊重对方,相互真诚到冰晶玉洁。在不强求别人的同时,也在相互约束,有效控制不越雷池半步。

人们都说“好过的日子时间短,不好过的日子时间长”。然而,这一年的日子是乎前所未有的好过,却又是每一天都过得那么长,几乎是在迎着朝阳出,送着月亮归,晨练、上班、午休、晚游、上网、、、,天天都有好心情。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的确也可以检验一切。洪水过后,时间把水澄清了;大浪淘沙过后,洁净的金沙留下来了!

    人们呼唤纯真,却难得见到纯真,然而,当纯真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侯,一切又还象在做梦。

    有人渴望传递信息、理会纯真,要求竟如此简单——感知TA是否如前未变,是否还是那么亲和、纯洁、善良?感知TA的幸福与快乐;只想能在不打扰,不影响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为其做点事;更多的是静静地欣赏人格、谈吐、行为之美!

    有人说“美丽的人象首甜美的诗”,更多指的是TA的人格魅力。

感知TA一天的生活流程,成了自己的生活日程;上班时间若不见讯号,猜想是否开会去了;下班时间、、、  如此的关心对方,实际是满足自己的 心慰。

有空都在感知。但并不是茶饭不思,只是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忙时想想而矣。

    有首歌词写到“请你告诉我,是对还是错?过去未来共斟酌”。

    一位朋友说,只要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你的快乐不影响别人的快乐,不违背伦礼道德,而且你在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同时,你也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人的相互交往,探讨人生情缘,实质上也是在相互欣赏。在探讨和欣赏中获取快乐。不要拘礼于性别、年龄、贫富,而关键的是否观点相近,谈吐合拍,心心相印,纯洁无瑕;通俗点就是情投意合。

    一个苹果,你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它在你的心里留存的印象是不一样的;你天天看门前的那棵树,只要你用心去看,你每天看的感觉都会不一样,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它的灵性,你会和它产生感情。在自养的猫、狗之类的动物身上能体会出情感的人就太多了,更何况你接触的是具有高灵性的人。

    人和人之间,你如果用心去看,去读,肯定会读出品味来;尤其是遇到一个投缘之人,真的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甚至是一辈子都读不透,读不完,读不够。每次都会读出新感觉、、、、、、

     

                                               (2010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