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娃娃之森林公主:郭惠兴:华语;汉字;中国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17:27
华语·汉字·中国化   2008-02-15 09:44:5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开放论坛  
  

  热衷于“正名”的台湾教育当局,最近又开展了新一轮的“正名运动”,把矛头指向中小学的语文教材领域。

  据《联合报》报道,台湾教育当局主导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修订,最近通过了“普通话文”(即“语文”)等五领域的研修草案,将“普通话文”能力指针中的“中国文字”改为“汉字”,“普通话文”、“中文”改为“华语文”,“乡土语言”改称“本土语言”,新的课纲预计在2010年或2011年实施。

  消息传开后,台湾的一些有识之士迅速做出反应,纷纷质疑此举是民进党政府又一次“去中国化”的行动。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仲孚就是其中一位,针对台湾教育当局计划把“国语”改成“华语”,他斩钉截铁地说:“就是搞去中国化!”

  也许是因为反应过于激烈,台湾当局的“教育部国教司长”潘文忠很快出面澄清,表示课程名称不会改变,还是叫“国语课”。“课纲审议委员”林丽纯也同意,“国语课”不会改为“华语课”,以免“动作太大”,引发外界不必要的联想。

  平心而论,王仲孚教授等人,从“国语”改为“华语”就联想到“去中国化”,确实是有些神经过敏,因为无论是“国语”还是“华语”,都源自于中国,而且“华语”比“国语”还要古老。

  根据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的研究,“‘华语’这个名称在汉语里出现得很早。刘知几《史通·通释·言语第二十》:‘而彦鸾修伪国诸史,收、弘撰《魏》《周》二书,必讳彼夷音,变成华语……’”、“‘华语’一词民国时代仍在使用。老舍曾这样写道:‘最初,因英语中词汇的丰富,文法的复杂,我感到华语的枯窘简陋。在偶尔练习一点翻译的时候,特别使我痛苦:找不着适当的字啊!把完好的句子都拆毁了啊!我鄙视我的北平话了!’”(郭熙《论华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由此可见,虽然“华语”一词目前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会在使用,但并不能因此而得出“外国人才会把‘国语’称为‘华语’”的结论。

  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语言环境中,就是把咱们大家书写和交流的方块字称为“汉字”,而不是称为“中文”或“中国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以国家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这样看来,台湾教育当局计划把“中国文字”改为“汉字”的“宏图大计”,不仅不是“去中国化”,反而是越来越向祖国大陆靠拢,越来越“中国化”。

  □郭惠兴 资深媒体人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215001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