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忆江南二手房:《人民教育》“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8:37

人民教育:“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专辑

[日期:2010-03-16]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周鹊虹 鲁善坤
 
 

传承科技文化  培育创新人才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周鹊虹  鲁善坤

 

重庆一中是一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特色,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追寻,从最初的学生课外活动,到现在全面实施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到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文化,我们的追寻之路艰辛而执着。

作为一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一中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学生获得国际银牌3枚;国家一等奖106个、二等奖238个名、三等奖509个;省市级奖不胜枚举。学校先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与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机器人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科技特色学校称号,获得重庆市政府设立的“首届科技创新培育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及学校形成的浓郁的科技教育文化氛围分不开。 

60年科技活动探索积淀下来的科技文化特色

学校特色是在办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时间的延续、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实践与创新的长期实践的结果。1931年,重庆一中在建校的时候,就提出了“发展青年个性、适应社会需要授以必要知识及生活技能,以养成社会上优良健全之份子”的办学宗旨,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实践能力。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迁入,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云集山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实验。重庆一中所在的沙坪坝区就有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从这里培育出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之一王家声等。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重庆一中在科技教育方面有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学生开始走出传统的课堂,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科技动手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科技教育开始萌芽发端。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一直秉承了课外科技活动的传统。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重庆一中开始以航空模型为主的科技活动探索,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射飞机、索引飞机和线操纵飞机。60年代,广泛开展车模、空模、海模、无线电收音机和收发报为主体内容的“三模一电”兴趣活动。80年代,科技活动增加了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四小”活动和计算机活动等内容,开始开展“科技月”活动。90年代,增加了头脑运动会等有计划、有目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形式,科技活动进入理论化、序列化、规模化的阶段。本世纪以来,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还增加了尖端科技创新、科技含量高的机器人活动。在科技教育的传承与积累中,学生朝着更富个性、更有实践性、更富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科技教育的探索中,重庆一中也逐渐形成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科技教育文化理念。科技教育的内容,在发展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成为学校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经过数十年的提炼、深化,在广大师生中已经深入人心。 

用丰富的科技活动书写科技教育文化理念

80年的办学历史,使重庆一中凝练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重庆一中传承和创新科技文化特色,其核心就是通过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去熏陶学生、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评价学生;就是要在不断开发新的科技活动和科技课程中,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创造发明,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为祖国高科技精英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这种文化理念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日常科技活动渗透给学生。日常科技活动主要包括7种类型:课内课外结合型,直接由上课的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用于实践,让学生做到了活学活用;普及科技制作型,学校筛选了一些趣味性强、选材容易,制作简单的项目作为普及性的传统项目介绍给学生,自行选择,动手动脑制作,比如:显微镜、孔明灯、风筝、航模、车模、海模、动物植物标本,等等;文娱表演型,每年除夕的营火晚会和元旦的文艺会演,学生自编自演科技相声,讲科学家故事,表演物理化学魔术,利用科技游园活动作趣味科学实验、猜科技灯谜;评比竞赛型,学校每年都举办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评比展览以及地图拼图比赛、环境知识抢答比赛、智力竞赛,等等;科普宣传型,通过科技黑板报等形式,报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科学常识,科技趣闻以及科学活动情况;探索研究型,开展以小设想、小发明和小论文为主的探索性活动;新兴科技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人造卫星展览、大学实验室,观察植物克隆实验、激光实验、磁悬浮实验,了解纳米技术等等,把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追踪世界科学前沿。

第二是通过别开生面的“科技主题文化月”渗透学校的特色文化理念。除了平时的系列活动,每年集中开展全校性的“科技主题文化月”活动,广泛地发动教师和学生参与。主要内容有:科学家故事会;与科学家见面、听科学家报告,与科学家座谈;参观大学实验室和科研所等科学技术单位;“六个一”活动,即让学生读一本科技书籍(或一篇科技文章),了解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拟出一个科技小设想,做一件科技作品,搞一个科技小发明,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科技讲座;

科技竞赛;无线电测向比赛;智力快车竞赛;头脑运动会;小科学家协会年会,等等。

“科技主题文化月”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着学生们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从科学家那里了解最新的科学信息以及他们刻苦努力逐步成长的过程,受到科学家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感化。

第三是把科技教育从课外渗透到课内。学校明确提出了“将科技活动引入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思路。“科技教育”的课排上了学校课程表,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教研组老师外出学习交流,精心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采取集体备课等方式,使科技教育做到了有课表、有老师、有教材、有场地、有影响。同时,学校召集了全校各个学科的科研骨干教师,就各个学科教学“科技教育进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专题研究,科技活动与科技教育不再局限于部分学生和课外活动,而成为整个学校与每个教师、每个课堂、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的命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蕴藏着大量的可供开发的科技活动内容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与各教研组一起研究,利用学科特点开展了许多科技活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学各教研组和相关的实验室,开展了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实验、考察、观察、科技制作、发明创造和趣味竞赛等科技活动,语文组、外语组、历史组、政治组、美术组等学科,组织了科学家故事会和短信息作文比赛、科技英语演讲比赛、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讲座和历史剧演出、反伪科学讲座和科学幻想绘画等,通过各学科渗透,扩展了科技活动的领域,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

这些科技活动与课程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用浓郁的科技活动氛围培育学生

美国教育家博尔凯和史密斯指出,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著称,这个文化要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气氛,将使教师和学生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因此,除了学校行动本身,我们还要竭力营造体现这种特色的文化氛围。

重庆一中科技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化理念不仅仅体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上,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懈的探索,将其提升为学校的办学文化特色,通过全方位的努力营造适合学校科技教育的文化氛围。

用科技文化校园环境熏陶学生

学校的环境,应该按照统一协调与个性化发展相适应、物质形式与精神内容相协调,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鲜活的教材。重庆一中的科技教育文化特色就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重庆一中明善科技楼一楼大厅的墙上镌刻着马克思的至理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学校各个教学楼、教室、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了数百幅科学家的头像及他们的科学名言,这些名言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格言与观念,在无形中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为了浓郁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学校斥资设计、修建了地理园、生物园、天文台等校园景观。学生在课余徜徉于这些景观中,感受着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此外,学校的各种树木上,都悬挂上了相关的科学数据,让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种属、特性;学校的很多建筑标注着建筑的相关知识与原理;水龙头旁边标注着节能的科学计算数据……科技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着学生。

用科技精英示范作用影响学生

当前,社会的文化是多元的,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学校文化也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文化也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理想和世界观。而科技精英的成功人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领他们朝着科学创新高贵的道路前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庆一中科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常性的“请进来”的活动,即几乎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中科院院士或高等院校的专家被请来学校与学生们交流,而学生们则在一次次的讲座和互动交流中获益良多。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如做科技报告、上“科技创新故事课” 、上“科学启蒙课”、学生与科学家座谈会、做科学小实验、修改论文等等。学生们说:“这些科学讲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同时也让我们从专家们的人生经历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科技精英“请进来”活动,逐步在学生中产生了影响,学生们谈论的、心里想的,更多了一些科技的内容,为占领学生精神文化阵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用科技色活动小组吸引学生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着力为学生提供自发、自主、自觉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中相互启发、共同合作、自由学习。

重庆一中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非常多:如航模组、无线电活动小组、环境学会、生物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天文和气象爱好者小组、信息技术小组、摄影爱好者小组、机器人活动小组、四小科技活动小组、发明创造协会等等。这些小组和社团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序联合起来,建立小科学家协会,由学生选举协会主席、理事,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研究学问,撰写小论文,搞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举行论文答辩会,举办小制作、小发明展览等活动。

现在,加入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各种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通过社团活动,提高了很多宝贵的能力。学校科技活动小组,已经成为学校科技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用科技人文观念标准评价学生

在科技活动中,我们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培养几个在全国、在国际大赛上获奖的学生,也不仅仅是让他们去拿几个发明专利,而是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因此在科技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成绩或者是获奖。

科学技术树立的那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品质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科技中的人文因素,而不仅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内容:在科技活动中认识自己,测定自己的天赋,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情怀,对学生进行高尚的科学道德教育;培养了学生不屈不挠的毅力,锻炼了全心全意的意志;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会运用实证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运用辨证法去探索问题。

为了体现这些人文理念,我们在对科技活动中,主要采用过程评价和展示评价方法。

过程评价最能展现学生的科技素养,活动过程中最真实的细节往往是最好的评价素材。每项活动、每次竞赛,我们都做好文字和影像记录,张榜公布、网上发布,或作成展板,或刻成DV,作为资料保存,并以此作为评价最原始、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学生也非常重视这些信息,不但自己多次观看,还带家长前来观看,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

展示评价是科技活动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将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比如“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评比展览”,全校同学轮流参观,学生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对于那些科学性强、独特、有创造性的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给予指导,逐步改进,使之完善,推荐参加市和全国青少年小发明比赛;特别突出的作品,帮助申请专利。

总之,我们期望通过努力,在文化环境、示范引领、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特色的科技文化,让全校教职员工认同于这种文化。我们期望,进入重庆一中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内课外有着充分的机会接触科技活动,有着丰富的平台供他们创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学校特色的文化,这种特色文化必然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印记、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