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青色怎么改灰色配方:重庆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8:23

 

 渝中半岛,重庆最繁荣地段

重庆市是中国中央直辖市,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等多省接壤,是重要的经济大城市,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总面积约82,400 平方公里。商周时为巴国首邑,汉属益州,唐时置渝、涪、忠、万、夔等州,设重庆府。1997年从四川省分出,成为我国第四大直辖市。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荟萃,拥有缙云山金佛山长江三峡四面山芙蓉江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大足石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足石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录

·                                 • 历史

·                                 • 行政区划

·                                 • 地理

·                                 • 人口民族

·                                 • 物产资源

[显示全部]

重庆市-历史

 

 

重庆陪都遗址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市(副省级)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重庆市-行政区划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21个县(自治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
一、撤销江津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区的行政区域,江津区人民政府驻几江街道。
二、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
三、撤销永川市,设立重庆市永川区。以原永川市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区的行政区域,永川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街道。
四、撤销南川市,设立重庆市南川区。以原南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南川区的行政区域,南川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 

重庆市-地理

 

 

 嘉陵江

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2004年平均气温18.4°C,年总降雨量1182.1毫米。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以美丽的"山城"、"江城"著称于世。特别是美丽迷人的"山城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堪称奇观。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孕育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最负盛名的立体画廊长江三峡奇峰陡立、峭壁对峙,以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而驰名,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更有流晶滴翠的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唐代大诗人李白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放歌三峡,留韵千秋。神奇的自然地理还造就了有天然基因宝库之称的南川金佛山、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最大的原始森林江津四面山等自然资源富集之地,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江河峡谷风光,以及长寿湖、小南海、青龙湖等湖泊风光。

重庆市-人口民族

 

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万人,其次苗族约52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地区。全市总人口3144.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6%,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土家族有摆手舞、赶年、唱傩戏、花灯,苗族有赶秋节、踩山节,此外还有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土家吊脚楼和苗族刺绣、蜡染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重庆市-物产资源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市域植物资源丰富,6000多种各类植物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仅号称"川东小峨嵋"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和名胜区南川金佛山,植物种类达333科5880种,有银杉、方竹、银杏、大茶树、人参等珍稀植物52种,有黑叶猴、金钱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6种;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种植物和207种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47种,珍稀动物23种。重庆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2000余种,主要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全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还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烤烟等名优经济作物,有"柑桔之乡"、"油桐之乡"、"乌桕之乡"的称号。黔江有生产云贵型优质烤烟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被誉为"烤烟之乡";涪陵榨菜誉满全国,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域内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近100种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40余种畜禽类动物中,荣昌猪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重庆是中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优势矿产有煤、天然气、锰、汞、铝、锶等。
西南铝业集团煤探明储量33亿吨,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天然气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其中垫江卧龙河气田开采量居全国第一。锶矿是重庆最具特色的优势矿种,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锰矿探明储量3700万吨,居全国第二。钒、钼、钡储量居全国第三。分布在秀山、酉阳的汞矿是全国罕见的特大型矿床,已探明储量1.9万吨。此外还有岩盐、重晶石、莹石、石灰石、硅等非金属矿产。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以600余公里长江干流为线,汇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市-经济

 

 

 渝中半岛

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在前5位以内。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317.72亿元,增长23.7%,占财政收入的6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建设与改造投资18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万余户。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38亿元,增长37.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05年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0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实现增加值716.36亿元,增长17.1%。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3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45.38亿元,增长2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直辖以来最高水平,达到153.3%,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1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利润154.71亿元,增长35.3%;总资产贡献率为10.4%,上升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7470元/人年,增长24.8%。重庆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企业382家,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重庆已成为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现有耕地210万公顷,劳动力1361.5万人。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全市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2005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358.30亿元,增长3.9%;养殖业249.49亿元,增长6.9%。2006年,因受旱灾影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7.24亿元,比上年减少3.2%,其中种植业340.95亿元,减少5.1%;畜牧业240.31亿元,减少0.4%。
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200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2006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2006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女性的比例)为102.2。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18.1%、10.0%、14.4%、23.2%和11.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6.78万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5.1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参加失业保险193.01万人,增长2.6%。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99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81.28万人,增加5.54万人,增长7.3%;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4.29万人,增加3.0万人。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邮电通信畅达18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大中城市之间开展了商包直投、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等业务和国家邮件互换业务。

重庆市-交通运输

 

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地区,因此本世纪头20年,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发展重点将以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目标,建设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为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快速通道,同时结合重庆市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需要,建设城乡一体、快速便捷、辐射内外的市域交通网,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国综合运输网规划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适当超前,着力打通出口,加快快速通道建设,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公路交通方面,2010年基本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实现一二级公路连通各区县,三四级公路连通各乡镇,并通达各行政村,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县、乡镇公路站场,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基本实现"6小时重庆"。远期继续加强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农村公路的网络建设,并逐步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重庆市辖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4小时左右到达重庆市主城区。

 

 成渝线

水路交通方面,至2020年,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主城、万州涪陵"三枢纽"港区为中心,航道网络畅通,港口布局合理,船舶技术先进,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强长江干线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嘉陵江、乌江、涪江和其它有开发价值支流航道开发,并完善相应的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在继续完善建设枢纽港区、重点港区集装箱、汽车滚装、化危品、大宗散货、旅游客运等专业化运输系统,枢纽港区和重点港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在宏观调控下,适度开发建设一般港区和中小港点。逐步实现船舶标准化。
铁路交通方面,按照"一枢纽十干线一专线七支线"的总体规划,2010年前重点建设铁路通道,完善铁路枢纽,逐步提高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到2010年基本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骨架网络。"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八干线"为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遂渝线渝怀线、兰渝线、达万线、万宜线。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航空交通将以建设空港和提高吞吐能力为重点。按照"一大三小"的总体规划,加快完善重庆的机场布局。2010年前重点建成"一大两小"民航机场布局,营造安全、舒适、便捷、高品位的空港环境,确立西南地区中型枢纽机场的战略地位,推动重庆市和大西南的发展,构建沟通重庆与全国和世界的桥梁。2010年后,重点建设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逐步推进重庆市第二国际机场的选址论证工作,推进金三角旅游支线机场建设。
轨道交通为了实现江泽民总书记确定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根据重庆主城区两江环抱、山高坡陡、道路曲折的特殊地理环境,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特点,重庆市要逐步建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都市客运交通体系,为2616平方公里主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为城市经济总量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的总目标是——用20年时间,建设30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衔接主城区各外围组团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好60个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为600万以上城市人口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推动城市化进程。
总体布局为——六线一环。以渝中半岛为中心,沿城市发展轴向六方辐射(北部新区、江南经开区、西南工业区、西北科教文化区、东部发展区、渝西经济区)。
结合重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阶段目标,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分三步实施:
(1)第一步:2005年,完成骨干线路重大项目前期准备,为构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主骨架打好基础。
2005年,轻轨较新线(18公里)全线通车,新开工轨道交通线路2条。轻轨三号线二塘——龙头寺项目,地铁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项目。
(2)第二步:2010年,建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线三条,形成经济中心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基本框架。
建成运营一、二、三号线工程,新开工地铁四号线石桥铺——长生项目等。
(3)第三步:2020年前后,六条骨干线全部建成,新开工各延伸线,进一步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
远景:2020年前后,轨道交通城际客运线向万州、渝西、涪陵区域延伸发展。
(4)十年发展计划:以上到2010年运营和建设的4条线总长96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403亿元。建成投运后,可形成中心城区大字型轨道交通主骨架,衔接全部对外机场、港口、火车站、东西南北方向长途客车站、市内大型文体设施,日运量可达百万人次以上,市民生活与出行质量以及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形象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将带动沿线房地产、建筑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新的世纪,重庆面新的发展机遇。重庆正致力于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成为长江上游商贸、金融、交通、通讯、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热情好客的重庆人诚挚地邀请您驻足重庆、感受重庆、融入重庆、建设重庆。 

重庆市-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驃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庭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偷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以后,巴渝舞不断演变,其分支为僚人的“羽人舞”、江南的“盾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川东的“踢踏舞”。
春秋战国时代,巴族的民歌也相当有名,它不但流行于巴境,而且在楚国也胜炙人口。《昭明文选》就有关于巴山调广为民间传唱的记载:“客有歌于郡中者,其下始于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时说的郡,指的就是楚国的都城,即现在湖北江陵。巴山调在楚国尚有千人和唱的壮观景象,在巴国本地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山歌的巴山调,亦称竹枝词,经民众创作和传唱,文人受其影响而纷纷效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曾仿民歌作《竹枝词》九首,其中,“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以天气的晴、雨巧妙隐喻男女恋情而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自刘禹锡之后,竹枝词开始成为一种富有民歌味的诗体形式,保存在我国历代诗词集中,足见巴山调对我国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
长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行在巴山丛中。自古至今的重庆人,在歌吟爱情生活时,往往离不开对水的咏叹。比如,江边的渔夫追情妹,就借水起兴来传情:“小河涨水大河清,打渔船儿向上拼;打不到鱼儿不收网,缠不上妹儿不收心。”山里小伙想试探情妹对自己是否忠诚,也不忘随时向江水发出深情的叩问:“隔山喊妹山在应,隔河喊妹水应声。为啥山应你不应,流水有声你无声?”这些民谣都真实而深刻地沉歌了长江两岸民众纯朴清新的劳动和爱情生活。

重庆市-教育

 

高等院校
在渝的高等院校共有55所。其中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院校,重庆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学校。其中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原重庆建筑大学)是国内建筑学“老八校”之一,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本科院校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专科院校: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重庆市海联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巴渝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涪陵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成人高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电力职工大学、重庆社会大学、重庆化工职工大学、重庆商业职工大学、重庆城建职工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庆冶金成人学院、重庆交电分公司职工大学、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
中学教育
重庆市著名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原重庆三中)、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巴蜀中学、四川外语学校附属中学、江津中学、涪陵第五中学、重庆育才中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江北中学、重庆清华中学(原重庆九中)、重庆求精中学、重庆巴川中学、重庆复旦中学、重庆十一中,綦江中学,南坪实验中学,重庆凤鸣山中学、重庆七中、重庆29中、涪陵实验中学、武隆中学、石柱中学

 

重庆市-市花市树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小乔木,花期长,抗污染,易栽培,品种达73种。花色鲜艳,有淡红色、紫红色、白色、复色等。花瓣类型有单瓣类、复瓣露心类、托桂类、曲瓣类、半平瓣类和平瓣类。在巴蜀地区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苏轼曾有"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的诗句咏山茶花。今巴南区石岗枝子桥还生长着一株"七心红"古茶花,树高8米,直径72厘米,据传树龄已有400余年。重庆地区凡园、风景区、庭院、楼台均有种植。1986年,山茶花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花。

黄葛树(又名黄桷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黄葛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长快,寿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茁壮成长。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重庆至今仍有黄桷垭、黄桷坪等地名。1986年,黄葛树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树。

重庆市-旅游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 不仅有多处风景游览区, 还有众多名胜古迹。两江环抱的重庆,如一艘艨艟巨舰直逼江心;依山而建的街衢,过峦旋嶂,雄伟壮观。清代著名官吏张之洞咏赞:“名城危踞层岩上, 鹰瞵鹗视雄三巴”, 表达了重庆的磅礴气势。故而重庆素有“山城”之 誉称。 重庆终年和风轻拂,林木葱翠,山水竣秀。市区高阜园林,别具风格。枇杷山公园耸峙居中,是瞭望全市,欣赏重庆夜景的最佳处。被誉 为“山城花冠”的南山公园,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四季飘香;其中黄山,别墅幢幢, 多是“陪都”遗址。市郊南温泉公园、北 温泉公园,温汤宜人(38°), 岩壑幽深,景色迷人;四面山自然风景区,配置成趣,尽人揣猜,移步异景,游人恍若置身于艺术画廊之中。 驱车大足,唐末两宋以来的五万多躯摩岩石刻雕像,足饱眼福。 由重庆乘船顺流东下,可饱览川江的小山城长寿,巴国古都涪陵,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丰都;登上拔江耸翠的叠楼石宝寨,立祠江边的云阳 张桓侯廊等风物文绩,再经蜀后先主刘备托孤的白帝城,进入夔门,就 可以尽情地欣赏“长江小三峡”和 “长江三峡”的风光了。
重庆景点:

 

 大足石刻

三峡小三峡 乌江画廊大足石刻白帝城张飞庙
天坑地缝、黑山谷、石宝寨、天生三桥
仙女山草原、红池坝草原、千野草原
北泉、东泉、东泉、西泉、天赐泉、中华龙泉
统景泉、桂花泉、冷泉、圣灯泉、海兰云天泉
清湾泉、桃花泉、南海泉、慈母山泉、
铜梁龙灯、綦江版画、秀山花灯、摆手舞、秀山木板画
芙蓉江、阿蓬江、桃花源、小南海、汉风神谷、
武陵江、神女溪、大宁河
青龙瀑布、望乡台瀑布、龙水湖、长寿湖
茶山竹海、黄水森林国家森林公园、石篆山国家森林公园、圣灯山国家森林公园
雪玉洞、芙蓉洞、万盛石林、金佛山(国家级)、四面山(国家级)
缙云山(近郊)、南山(主城)、歌乐山(主城)、雪玉洞、金刀峡、万盛石林
洪安古镇、中山古镇、龙潭古镇、磁器口古镇
龚滩古镇、大昌古镇、双江古镇、涞滩古镇
汉风古镇、西沱古镇、白沙古镇、安陶古镇
龙兴古镇、三江古镇、黄龙古镇

 

 大礼堂,重庆新地标

白鹤梁题刻、大佛寺、双桂堂、钓鱼城
以下为主城区景点:
大礼堂朝天门、西部第一街解放碑、南滨路、瓷器口古镇
洪崖洞、湖广会馆 西部第二街观音桥
一棵树、洋人街 西部第三街三峡广场
曾家岩50号(周恩来办公) 红岩村(重庆谈判) 黄山遗扯(蒋介石官邸)
白公馆(渣滓洞)
华岩寺、罗汉寺、西部科学院旧址、二佛寺、桂园
龙骨坡200万年人类遗扯、通远门
东水门、三峡博物馆、广阳岛、涂山寺、老君洞道观、
香谢里1902、步道
坦克库艺术中心、峨岭、重庆美术馆、画家村、国画院
长江国画院、三峡国画院、梁实秋雅舍、徐悲鸿旧居
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

重庆市-特产

 

 

 涪陵榨菜

重庆山地辽阔,出产许多名贵中药材,如石柱黄连天麻,南川的杜仲,巫山的庙参等等。重庆的地质、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水果的生长,江津广柑、苍溪雪梨、长寿沙田柚、城口磨盘柿等皆久负盛名,其大红袍桔曾为朝廷贡品。
重庆还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树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重庆沱茶”、“翠坪银针茶”、“西农毛尖”等,都是茶中上品。跟川菜联姻的风味食品,花样繁多,味道精美,“重庆火锅”、“泉水鸡”、“老四川灯影牛肉”、“金角牌五香牛肉干”、“涪陵榨菜”、“宝顶冬尖”、“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等享誉中外。
重庆的民间手工艺品历来名播四方。蜀绣自南宋始即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荣昌折扇于清代就走出国门。此外,各式竹编、土家织锦、龙水小五金、三峡石砚等,都极具地方民族色彩。綦江农民版画、北碚玻璃器具、兆峰陶瓷等,更为重庆增添了灿烂夺目的光辉。
重庆物华天宝,地产丰盈,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水陆空四通八达的物资集散地、商贸中心和最大通讯枢纽。集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体系,拥有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固定电话本地网,邮电通信畅达世界各地。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力富集,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摩托车出口居全国第一。
重庆山川巍峨,钟灵毓秀,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瞿塘峡、巫峡等壮丽自然风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等古战场堡寨;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八路军办事处和歌乐山烈士陵园。全市有1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金佛山等四大国家级风景区,有仙女山等五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小三峡等四个国家四A级旅游区(点)。温泉星罗棋布,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瀑布龙飞九天。长江沿岸的白鹤梁丰都鬼城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巫山神女十二峰等著名景点目不暇接。

重庆市-江湖菜

 

 

 酸菜鱼

水产类:酸菜鱼、来凤鱼、翠云水煮鱼、花椒鱼片、沸腾鱼、邮亭鲫鱼、血旺鱼、霸王功夫鱼、白酥水密子、球溪河鲢鱼、北渡鱼、本草鱼、豉椒鲜鱼、豆豉鱼、豆腐鲫鱼、豆花鱼、锅盔鱼丁、旱蒸江团、荷香泡菜鱼、浑婆鱼头、苦蕌双椒鲶鱼汤、椒盐豆腐鱼、老干妈肥头、老干妈鱼条、老干妈蒸鳜鱼、冷锅鱼、六合鱼、麻辣酥鱼、麻辣银鱼干、渝州酸汤鱼、鱼米之乡、麻婆鱼丁、玛瑙烧胖头、泡椒童子鱼、炝锅武昌鱼、珍珠鳜鱼、松仁鳜鱼、清蒸麒麟鳜鱼、山椒鲶鱼、上汤水密子、生烤鲫鱼、石锅乾隆鱼、石烹茄汁鱼串、酥炸麻花鱼、太安鱼、跳水鱼、乌江鱼、香辣耗儿鱼、抄手鱼头、剁椒鱼头、番茄鱼头、魔芋泥鳅片、宫保泥鳅、鹅石板鱼鳅、筒筒鳝鱼、酸辣鳝段粉丝、椒麻鳝丝、回锅鳝片、煳辣脆鳝、脆鳝锅巴、泡椒盘龙鳝、辣子脆鳗、串烧鳗鱼、香辣蟹、土豆烧肉蟹、洪武肉蟹、豆腐烧肉蟹、金沙蟹柳、陈皮炒螃蟹、泡菜碎米虾、盆盆虾、石烹竹节虾、香辣虾、辣子大虾、火焰虾、鱼香虾排、松茸棒虾、鲜虾会粉条、剁椒贵妃贝、蒜茸墨鱼仔、泡椒墨鱼仔、糯米鱿鱼仔、椒香美蛙锅、红S粉皮烧牛蛙、辣子田螺、红卤田螺、青椒田螺、过桥鱼肚、水煮仔肚、明月鱼肚、粉蒸甲鱼、玛瑙裙边、土豆烧甲鱼、双椒甲鱼、香辣海陆空、泡椒足帝花海参

 

 辣子鸡


家禽类:辣子鸡口水鸡、芋儿鸡、紫阳鸡、泉水鸡、岜夯鸡、干锅鸡、包公鸡、叫化鸡、泼辣鸡、泡椒子母烩、花椒鸡、双椒鸡、荞面鸡丝、冲辣菜拌鸡丝、大盘鸡、荷叶珍珠鸡、杜婆鸡、肚子鸡、风光排骨鸡、黑竹笋香鸡、乡村嫩鸡、竹荪炖鸡、月母子鸡汤、烧鸡公、鲜笋炖鸡汤、黔江鸡杂、花生米烧凤爪、椒盐鸡中宝、凉拌鸡血、麻辣鸡串、泡椒“雄起”、泡椒凤冠、水晶凤爪、雪魔芋烧凤翅、凤栖梧桐、牙签鸡皮、啤酒鸭、老鸭汤、口袋鸭汤锅、张关飘香鸭、魔芋鸭、红薯干炒板鸭、罐罐萝卜鸭、泡坛醉鸭、炝锅鸭掌、尖椒爆鸭舌、石烹鸭肠、火爆飘带、凉粉鸭肠、泡菜鹅肠、苦蓖鹅掌汤、酸萝卜鹅掌锅、红泥鹌鹑、油酥麻雀、烤椒皮蛋、香酥水蛋、金银炒蛋

 

 回锅肉


肉类:回锅肉盐煎肉水煮肉片锅巴肉片、麦粑回锅肉、苕皮回锅肉、水煮烧白、软炸烧白、晾杆白肉、豆花肉片、侧耳根炒腊肉、炒五香鱼乍肉、陈皮炒肉丝、椿芽核桃肉、粉蒸肉丁、凤凰狮子头、干豇豆烧排骨、干烧肘子、锅贴夹沙肉、五香辣子蹄花、荷香三蒸、红卤猪脑顶、红烧“随便”、红糟坛坛肉、江津庖猪汤、金瓜蒸肉、蕨菜腊肉丝、腊味四宝、辣爽陈皮酥肉、老干妈煎肉、老腊肉炒萝卜干、老嫂子蒸腊肉、麻花红烧肉、麻花肉片、奇味猪蹄、奇香排骨、青豆粉蒸肉、全家福、砂锅水煮肉片、砂锅狮子头、砂锅蹄花、水煮刨花肉、酸汤香辣肘、糖醋肘子、瓦罐煨白豆蹄花、小米蒸排骨、芽菜节节香、鱼香猪排、芋儿焖腊排、芋头渣蒸酱肉、榨菜苕粉白肉汤、竹签蒜香肉、火夹烧白、竹笋烧腊肉、双花跳舞、竹简东坡肉、腊肘炖豌豆、苦蕌烧肥肠、毛肚茄子、金银蹄花汤、干豇豆炖蹄花汤、水煮银肺、水八块、三椒泡猪尾、青椒炒猪耳、清烧肠头、辣子肥肠、火烧白云、煳辣金钱肠头、煳辣毛肚、过水肚条、过桥百叶、宫保脑花、宫保蹄筋、白煮肥肠、钵钵腰花、锅巴牛肉、水豆豉爆黄喉、飘香牛肉、年糕煮肥牛、蘸水牛肉、香辣牛排、五味牛柳、土鸡烧“三巴”、酸菜牛肚、孜然羊腿、纸包羊肉、沥水羊肉、火爆羊肠、火爆羊肾、红橘羊肉、宫保地羊花、狗见羊、狗肉锅仔、花江狗肉、花椒免、酸汤兔、莽子兔、椒麻免头、免丁拌豆瓣、泡椒兔、荣昌羊肉汤锅

 

 毛血旺


其他类:毛血旺、拌蕨萁菜、拌老虎菜菜豆花、串串香、蛋酥玉米、水芹菜干丝、干锅豆筋、黄狗钻洞、荤豆花、家居土豆泥、江北翻沙胡豆、椒麻土豆丝、椒盐魔芋、金丝南瓜、苦瓜酿肉、辣子豆腐、麻辣串串、麻辣豆鱼、莽海椒、南瓜泥、泡椒烧凉粉、皮蛋拌豆腐、软炸南瓜花、臊子胡豆瓣、山椒泡菜、水豆豉拌黄葱、酸菜豆花、蒜茸苕尖、筒子骨炖萝玻、虾米龙须菜、乡间豆花、香芋夹沙肉、鱼香锅巴、鱼香酿油条、鲜海椒炒青菜、纸锅腊香茶树菇、子姜拌甜椒、麻辣千张、铁板二面黄

重庆市-友好城市

 

  图卢兹市               法国  1982-12-10  
  西雅图市               美国  1983-6-3  
  多伦多市               加拿大  1986-3-28   
  广岛市                  日本  1986-10-23  
  莱斯特市               英国  1993-10-11  
  沃罗涅日市           俄罗斯  1993-10-20   
  扎波罗热州           乌克兰  2002-4-25  
  普马兰加省           南非  2002-10-18  
  杜塞尔多夫市       德国  2004-7-22 
  布里斯班市           澳大利亚  2005-10-11 
  设拉子市              伊朗  2005-10-19  
  阿斯旺省              埃及  2005-10-19   
江津区  
  都城市                 日本  1999-11-18  0939-991118-渝-008 
沙坪坝区  
  维也纳市一区       奥地利  2004-9-30  1209-040527-渝-013 
万州区 
  热尔省                 法国  1988-10-21  0322-881021-渝-005 
  切尔卡塞市          乌克兰  2003-11-10  1168-031101-渝-011 
渝中区 
  弗拉基米尔市       俄罗斯  2004-11-13  1226-041025-渝-014

万州区-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万州历史悠久,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商属梁州地,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为万州建县之始。

蜀汉建兴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县,治城迁至今万州区南岸。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徙治江北(今万州区环城路)。北周时期(557-584),先改鱼泉县为安乡县,后又改万川县,与南州和万川郡同治。隋开皇十年(598),废万州郡,改万川县为南浦县,与南州同治。炀帝大业三年(607),省南州、南浦县归属巴东郡。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郡,领梁山南浦、武宁3县;武德八年改南浦郡为浦州。

贞观八年(634)改浦州为万州,天宝元年(742)改万州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恢复万州,仍与南浦县同治。元世祖至元二十的年(1283),省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一县。明洪武四年(1317),并武宁县入万州,六年(1373)降万州为万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万县专区,1992年12月国务院下文撤销万县地区建制设万县市(地级市),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3区8县。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重庆市万县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改为龙宝管理委员会、天城管理委员会、五桥管理委员会。万县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管理委员会。万县移民开发区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代管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1998年5月22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

2000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更名为龙宝移民开发区、五桥移民开发区、天城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管辖,共32个镇、45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1277个居民委员会、村;

2004年万州对镇乡(街道)区划作了调整,由原来的92个镇、乡、街道减少到52个;

2005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直接管理镇乡、街道,辖13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涪陵区-建置沿革

 

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区境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

李渡长江大桥

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

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

唐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7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4县,隶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5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6号,1995年11月5日),1996年1月,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黔江区-建制沿革

 

黔江区图

黔江,《禹贡》梁州之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联合镇(古称楠木坪)。

清光绪《黔江县志》:“黔江,邑邻五溪,界古黔州及施州,为川楚僻路,天下有事,易扰难靖”。这里,与彭水酉阳秀山等地联片,史称“蛮夷之地”。蜀汉延熙十二年(249)五月,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

西晋永嘉(306),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县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唐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县坝老鹰关。贞观四年(630)迁今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90)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宋、元之际(960-1368),黔江“半没于夷。”清咸丰《黔江县志》:“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县境周边为唐崖、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包围,对县境不断扩张蚕食。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黔江区

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洪武五年(1372)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文武兼治。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24年(1935)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抗日战争武汉失守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份机关迁驻黔江正阳乡大路坪。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次年11月13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自治县成立。

朝代

建置名称

隶属关系

县治

东汉

丹兴县

巴东属国

楠木坪

三国蜀汉

丹兴县

涪陵郡

楠木坪

“没于蛮僚”

 

 

宋、齐

“没于蛮僚”

 

 

“没于蛮僚”

 

 

魏、周

“没于蛮僚”

奉州、黔州

 

石城县庸州

巴东郡

县坝乡县坝村

唐五代

黔江县

黔州

联合镇

黔江县

黔州、绍庆府

联合镇

黔江县

绍庆府

联合镇

黔江县

重庆府

联合镇

黔彭万、黔江县

重庆府、酉阳州

三屯乡

民国

黔江县

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三多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县

酉阳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涪陵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黔江地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黔江地区

四川省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开发区

重庆市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区

重庆市

城西办事处

永川区-历史沿革

 

永川区行政区划图

永川位于重庆西部,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历来是重庆西部和川东面地区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永川辖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余人,非农业人口25.6万人。

北宋初,昌州撤静南县,其地并入大足、昌元、永川等县,永川县仍属昌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益、利、梓、夔州路,永川县隶梓州路;宋徵宗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昌州永川县隶属之。南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昌州废,永川、昌元、大足等县辖地并合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隶重庆路合州。 

元末,明玉珍起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建都重庆(国号“”),复置大足县辖永川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玉珍子明升降明,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永川县,属重庆路

康熙元年(1662年),省璧山县入永川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璧山县,永川仍专治。嘉庆时,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

辛亥革命时,永川县属(重庆)蜀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设重庆镇抚府,永川属之。6月,重庆镇抚府撤销,永川县直属四川都督府。民国2年,废府设道,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行政公署,民国3年6月,改为东川道行政公署,后更名为东川道道尹公署,永川均属之。民国18年撤道,永川县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川县。民国30年专员公署迁巴县,永川县仍属之。 

解放初,永川县属巴县区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12月20日,专署迁璧山县,改名璧山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1年4月,专署迁江津县,更名江津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2年9月,江津专署迁永川县;1969年9月,成立四川省江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为四川省江津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7月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4月,永川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并入重庆市,永川县改隶重庆市人民政府。

1992年5月,永川撤县建市。

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

合川区-历史沿革

 

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区铜梁山下)曾是巴国别都。公元前314年始设垫江县,县域辖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县地,隶属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南朝元嘉年代升垫江县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为合州,辖垫江、清居、东遂宁、怀化4郡及郡属石镜(合川)、汉初(武胜)、清居(南充市南)、方义(遂宁城区)、德阳(遂宁市中区东南)、长江(蓬溪)、始兴潼南7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武德元年(618年)复名合州。淳祜三年(1234年)为抗蒙兵,在州城之东5公里的钓鱼山筑新城,州治所迁居钓鱼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返回原址。以后,合州辖县陆续划出,至雍正六年(1728年)成为不再辖县的单州,属重庆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县。

1950年,合川属川东行署壁山专员公署辖。1951年,壁山专区更名江津专区,合川属江津专区辖。

1952年4月划出合川县城关区增设合川市。

195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合川市建置撤销,原合川市所辖地域改为合川县城关镇

1983年3月,重庆市和永川地区合并,合川县属重庆市辖。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号)批复同意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

2000年6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号)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合阳城苏家街31号迁至南津街中南村。

历史沿革

2000年,合川市辖6个街道(合阳城、高石坎、南津街、凉亭子、东津沱、钓鱼城)、50个镇(盐井、草街、滩子、十塘、官渡、双凤、狮滩、福寿、云门、天星、高龙、大石、尖山、利泽、古楼、铜溪、油桥、张桥、渭沱、皂角、太和、龙井、隆兴、木莲、佛盐、三庙、七间、炉山、合隆、燕窝、二郎、龙凤、钱塘、沙鱼、金子、泥溪、龙市、涞滩、码头、肖家、双龙湖、渭溪、黄土、香龙、小沔、宝华、三汇、清平、土场、保合)、8个乡(九岭、小河、凤山、赤水、会龙、佛门、响水、大沔)。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420520人。 

2001年6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96号)同意合川市将原有的50个镇、8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调整前的37.7平方千米扩大至60.7平方千米,乡镇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2.2万人增至3.6万人。

2002年,合川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36个镇,95个居委会、529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50.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2万人。 

2005年4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合川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5】77号)同意合川市将3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2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2月23日,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合川市部分村跨镇调整的批复》(渝府【2006】34号)又对合川市部分村进行了跨镇调整。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

江津区-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江津古属于《禹贡》梁州,星临由大朱雀鬼宿,周属巴子国,秦届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早期文明在这里繁衍。

江津建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过去曾名江州和江阳,公元487年(齐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庆)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后周闵帝元年)于县治设七门郡,改江州为江阳:公元583年(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移县治于几江。

县城在明末战乱中万户萧疏,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渐次恢复繁荣,逐步成为川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

1951年,江津地区行署设治几江,辖八县;1960年行署迁永川,但仍保留江津地区行署名称至1981年:1983年3月3如地、市合并,江津归入重庆建制;1992年10月江津撒县设市。2006年10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津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区的行政区域,江津区人民政府驻几江街道。

南川区-历史沿革

 

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发源县。公元637年,南川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

?年,全市辖37个乡(镇),6个办事处,2个管理处,445个村,22个居民委员会,3381个村民小组,10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64万人。市政府驻隆化镇。
 
2000年,南川市辖隆化、三泉、南坪、神童、文凤、大观、兴隆太平场、白沙、水江、石墙、金山、头渡、大有、合溪、鸣玉16个镇;石莲、岭坝、木凉、乾丰、鱼泉、青龙、骑龙、德隆、庆元、古花、马嘴、民主、冷水关、石溪、福寿、沿塘、峰岩、河图、土溪、铁村庄、中桥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3185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隆化镇144119三泉镇14512南平镇30865神童镇8875文凤镇26761大观镇23801兴隆镇24656太平场镇17771白沙镇11148水江镇39837石墙镇9269金山镇13692头渡镇9575大有镇13808合溪镇11308鸣玉镇16954石莲乡7810岭坝乡6344木凉乡9859河图乡8954土溪乡8673乾丰乡9101骑龙乡10802青龙乡7120鱼泉乡8345中桥乡10474铁村乡9947德隆乡8418庆元乡12887古花乡12418马嘴乡7758蜂岩乡10637民主乡11465冷水关乡12332石溪乡16385福寿乡12087沿塘乡13086

2001年8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01]212号)同意南川市将37个乡镇调整为34个街、镇、乡。其中撤销6个乡镇,新建3个街道办事处,扩大4个镇行政区域,保留27个乡镇。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调整前的70.3平方千米扩大至76.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17370人增至18903人。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一、撤销6个乡镇:撤销隆化镇、文凤镇和沿塘、青龙、岭坝、马嘴等4个乡。

二、新建3个街道办事处

南川区

(1)东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新建路54号,管辖原城东办事处、城北办事处所属行政区域和原街道、城中办事处所属灌坝、后街、南门桥、西街、西城外等居委会的一部分,渚堰塘、东城外、东城门、中和街、北街、北城处等居委会和水口村、北较村、花果村、黄泥堡村,面积99.26平方千米,总人口8.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6万人,辖11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

(2)南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南大街132号,管辖原城南办事处、文凤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原街道、城中办事处所属灌坝、后街、南门桥、西街、西城外等居委会的一部分,南园路、三圣路居委会,面积208.41平方千米,总人口7.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1万人,辖16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

(3)西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龙济桥,管辖原城西办事处、沿塘乡所属行政区域和原街道、城中办事处所属西街、西城外居委会的一部分,东方红村、长远村、黄桷村,面积60.83平方千米,总人口5.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7万人,辖14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

三、扩大4个镇的行政区域
(1)三泉镇:镇政府驻地三泉,管辖原三泉镇和原马嘴乡所属的团山、丛岭、小河、天坪、落星、马嘴等6个村的行政区域,面积191.5平方千米,总人口1.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2人,辖22个村委会。

(2)水江镇:镇政府驻地水江石,管辖原水江镇和青龙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233.03平方千米,总人口5.0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1人,辖3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3)南平镇:镇政府驻地陈家场,管辖原南平镇、岭坝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29.92平方千米,总人口3.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3人,辖2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4)大有镇:镇政府驻地大锅厂,管辖原大有镇、马嘴乡云峰村、嶝山村、水源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20.69平方千米,总人口1.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1人,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四、保留10个镇17个乡

保留神童、大观、兴隆、太平场、白沙、石墙、金山、头渡、合溪、鸣玉等10个镇和石莲、木凉、河图、土溪、乾丰、骑龙、鱼泉、中桥、铁村、德隆、庆元、古花、峰岩、民主、冷水关、石溪、福寿等17个乡行政区域不变。

2002年,南川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7个乡,59个居委会、352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64.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5万人。
  
南川市辖3个街道、14个镇、17个乡: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镇、南平镇、神童镇、鸣玉镇、大观镇、兴隆镇、太平场镇、白沙镇、水江镇、石墙镇、金山镇、头渡镇、大有镇、合溪镇、石莲乡、木凉乡、河图乡、土溪乡、乾丰乡、骑龙乡、鱼泉乡、中桥乡、铁村乡、德隆乡、庆元乡、古花乡、峰岩乡、民主乡、冷水关乡、石溪乡、福寿乡。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南川市,设立重庆市南川区。以原南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南川区的行政区域,南川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