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娜佩米诺娃:学生展示时词不达意问题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1:17:37

            学生展示时词不达意问题初探

                                         高一生物备课组      张文杰

                                       关键词:双主循环课堂  展示  词不达意

双主循环课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的课堂,课堂上以学生展示为主,但是学生在展示时往往出现语言描述不准确,即出现词不达意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造成学生展示词不达意问题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语言功底差

由于许多学生平时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语言功夫不过硬,在语言的准确性上锤炼不够,造成许多时候语言描述不准确、或表达错误。特别是近些年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如“不要叫我哥,哥只是个传说”,“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语意不清,含糊其词,久而久之,造成了语言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

二、学科基础知识匮乏

很多学生虽然是初中毕业,却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到了高中,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中水平。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漏洞大。特别是生物这一科,表现尤为突出。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中生物课程是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可实际情况是初一、初二虽开生物课,但中招考试不考生物,所以领导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造成初中生物课程形同虚设。再者,现在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常识缺乏,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作铺垫,学生仅靠刚学来的一点课本知识去展示,一知半解,糊里糊涂,词不达意在所难免。

三.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

由于缺乏初中知识,学生对高中知识理解难度大大增加,高中生物学科对学生来说相当于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学生进入高中,突如其来的就是九门课,从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较初中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深感力不从心,甚至无所是从,疲于应付,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造成学生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展示时出现词不达意现象不足为奇。

针对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问题不容回避,师生共同面对。

学生展示时词不达意现象十分常见,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对现在和今后的学习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反映在试卷上也会因此失去许多得分的机会。所以,我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并带动全体同学及时行动起来,共同面对词不达意现象,谁发现谁纠正,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由于全体师生共同关注和努力,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二)哪差补哪,缺啥补啥。

学生展示时词不达意,虽然错在学生身上,但要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高度重视,找到出错的原因,如果因缺乏基础知识,就要从基础抓起,把缺的补上,老师要理清初、高中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下活初、高中本学科这盘棋。对于学生初中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怨无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把缺的补上来,用到哪补到哪,缺啥补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抓好学习各环节

1、用足用好导学案。首先集中全备课组老师的智慧,精心编制导学案,以导学案为抓手,把握好预习这一环节,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2、充分利用课堂环节。既然词不达意现象不容回避,那么我们就要从容面对,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让问题充分暴露,当问题出现时,要求学生立即停下来,师生共同分析其原因,及时给予纠正。纠正的方法可以很灵活,或让别的学生纠正,或让学生本人纠正,也可以老师纠正等。总之,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该如何准确表达。

3、抓好课后练习环节。词不达意虽反映在学生展示时,但究其原因还是反映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知识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准确,学生在做题时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所以对学生练习时出现错误,不能总是用错号或半对来评判,要静下心来,给以纠正,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描述才是正确的。

(四)、抓关键点。

近几年来的高考题,总是立意很高,落脚点却很低。比如填空题,往往让填一些关键词,为了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针对《生物》必修一,我从课本和资料上精心选出157个关键词,要求同学们准确记下来,一字不差地掌握,增强了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五)、专题训练

生物学实验是最令学生头痛的问题,对于一些实验题,学生往往“剪不断,理不乱”,找不出头绪来,即使是找到思路,终因词不达意而不能得分或得分很少。几年来,我始终寻找这一问题的突破口,终因该课题研究得以进展。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出做实验题的一般性规律来,理清做实验题的大致过程。针对某一个实验,首先确定考查的对象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的实验,给该实验一个大致的定位。然后弄清实验变量是什么,怎样确定单一变量,要求什么样的条件,达到什么样的实验目的等,这样有章可循,学生思路清晰,描述更准确了,减少了学生做实验题的盲目性,词不达意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经过几个月的双主循环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本人对学生回答时词不达意问题的探索,已经产生明显的效果。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底气更足了,更愿意展示了,课堂更活跃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2011年元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