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定交易:赶时髦的文化无生命力(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9:06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赶时髦的文化无生命力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电 题:一味地赶时髦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

   中新社记者陶社兰

  出生于大陆、成长于台湾、留美二十多年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希望他的学生,不管是读什么专业的,都要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这些日子,他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大学校长和全国政协委员两个身份,谈推广中国文化,聊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合作。

  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张信刚,八岁时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父亲是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括四书都有接触,史记、左传也念了一些。后来到美国留学,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更加清晰,业余时间,多半都用来阅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说,中国文化是值得传承的,我们当以自己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自豪。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会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文化互相学习的成分会不同。只有从理性上尊重自己的文化,从感性上喜爱自己的文化,才可能真正做到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一味地赶时髦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其实在做学者和做校长之间,张信刚说他更希望做一个学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是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美国史丹福大学结构工程学硕士,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七、八十年代,他在美国、加拿大的多间大学做教授。九十年代,香港科技大学邀请他出任工学院院长。几年的努力,他一手把工学院创建起来。他说,在自己的性格中,对开拓新事业总是有兴趣。而且,始终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香港回归后,对中国的现代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九九六年,他担任城市大学校长。就任校长半年后,他提议,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所有学生都要读中国文化课程,修满这六个学分方可毕业。他认为,他说,在大学中推广文化通识教育,既是增强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的需要,也是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对学生来说,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对增强他们的判断力有好处。

  张信刚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香港城市大学迎来了建校二十周年庆典,同时,它又在国际上的一项排名中名列世界顶尖二百所大学之内,是香港四所顶尖大学之一,也是大中华地区十所顶尖大学之一。他透露,城市大学今年参加教育部的高考联招,准备招收一百五十名内地应届高考毕业生。他认为,如同香港的工商企业和服务业要向内地发展一样,香港的大学到内地发展也是大势所趋。香港和内地教育合作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优势互补的还不止这些。据知,城市大学的每个系都与内地、海外的大学结成三角联盟,比如他倡导成立的创意媒体学院,就与北京电影学院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成为三角联盟,学生可以到另外两所学校上课。张信刚说,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是外国认识和进入中国的通道,也是中国接触世界的桥梁。城市大学将努力成为本地生、内地生与国际学生融合、交流及共同成长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