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生会患乳癌吗:美是生命力的显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08:56

美是生命力的显现

 

来源:姿格网 
    

中国美学深受生命宇宙观和气化哲学的影响,极为强调生命,强调“道”“气”贯穿的生命精神;重视生命是横亘于中国艺术之后的重要纲领,生命精神在中国艺术的大多数领域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尤其在诗、书、画、音乐、戏曲、园林、篆刻等领域表现最为充分。可以说中国美学是生命美学,中国艺术是生命艺术;中国美学认为,美是生命力的显现,这种生命力指的是宇宙的创化力和生命精神。 
   一、生命宇宙观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人眼里,宇宙不是一种机械的物质场所,而是一种活跃生命的领域,无论有机物、无机物都共通着宇宙大生命,因而都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和固有的也是共通的气与理。   

中国艺术以中国大宇宙生命理论作为背景,渗透了极强的生命精神和宇宙意识。中国大宇宙生命理论认为:整个宇宙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活跃的内在生命,而决定这种生命的永恒接续与运动的则是一种虽无形无声,但又在人类生活与自然中处处体验得到它的存在的“道”。   

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依据及派生的根源,整个宇宙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大宇宙生命理论除了道为生命本体的思想,还有气论与谐和的重要内容。道创造、化育万物并内在于万物之中,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受大宇宙生命哲学以及宇宙观影响,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审美极为强调“道”、“气”贯穿的生命精神,朱良志指出:“生命精神在中国艺术的大多数领域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尤其在诗、书、画、音乐、戏、曲、园林、篆刻等领域表现最为充分。”“重视生命是横亘于中国艺术之后的重要纲领”,这种生命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的内在特质,必然在中国艺术的审美之中得到体现。   

中国艺术重神韵、风骨、气韵、气势、气脉、气象和意境等,也就是重生命精神,要求表现宇宙无限的生机活力。中国古典艺术的主流为强烈的宇宙意识所渗透,在中国古人看来,艺术创作的目的非个人得失,而是“要妙造自然”(司空图语),“精深合自然”(齐己语),“兀同体于自然”(孙绰语),是要通过对宇宙自然活跃生命的传达与人的心灵律动的显示,以表现审美体验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意识与宇宙真谛。   

二、美是生命力的显现   

大千世界充满着盎然机趣,永恒的自然洋溢着生香活意。我们生活在一个气化的世界,这气化的世界,也就是生命的世界。一气流行,故生命是整体的、混沦的;无不有气贯乎其间,故生命之间是相通的,世界因气而相互联系。   

本着这种天人合一、一气运化的眼观看世界,世界万物皆为有生命和灵性的存在物,一切有色、有形、有声之物均是流转不拘的生命形态,与人的本性有着相通之处。作为宇宙生命力的“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石,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特质。   

无论是自然还是艺术,只有具有生命的特征,生气灌注,气韵流转,体现出生命力,方有美可言。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是生命力的显现,这种生命力指的就是“道”的创化力,生殖力,或称之为宇宙精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世界上有两种语言,一种是有声的、可以言说的语言,另一种是无声的、不可言说的语言,而美的获得正诉诸后者。   

中国哲人不常谈美,正是因为他们对美这种性质了解得最为透彻,所以反而默默不说,《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孔子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庄子也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宇宙生命创化不已,无声无息,天地之大美即在普遍生命之流的弥漫天地、创造不息,“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而生命之美形于创造,在于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方东美语)自然之美,在于它所蕴含的那种形而上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则源于道。道是山水之美、自然之美的内在根源。   

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画山水序》),山水以特有的形态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然之道,才使“山水质而有趣灵”,有了美的底蕴。对山水之美的真真领略,是与自然为一,与道为一。另外,自然界特别是山水成为艺术家的审美对象,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自然山水与道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自然山水是道的显现,自然山水的万千气象正符合于道的“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的特点;自然山水宁静、和谐的外在形貌蕴含着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和永不凋谢的美。因此人们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中感受到的,已不是人的某种道德品质的象征形式,而是大化流荡生生不已的生命精神。   

沈舟骞说:“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芥舟学画编》卷一)袁中道说:“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信为人所珍玩。”(《刘玄度集句诗歌序》)天地万物都包含着生气,并呈现出千姿百态之美,生机活力之美,这本身构成了一个极富诗意的世界。   

自然之美并不在其形貌,而是在于体现于自然形态中生命力或生命的意味,邵雍说得好:“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这就是我们能够从一花一叶、一虫一鸟看出无限深情的深层原因。   

三、生命精神在中国艺术和审美中的体现               

中国艺术家在进行审美观照和艺术创作时,常把生命视为艺术的不二法门。在他们的笔下,自然为一大生命之世界,一流荡欢快之全体。鸢飞鱼跃,花开花落,日升月沉,乃至僵石枯树,无不生气盎然,酣畅淋漓。因此体写万物的生香活意,追求个体生命的天机妙趣,已成为中国美学的基本大法。

就创作而言,也要师法造化,体现本体之道。作画的最高原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里说的“造化”是指作为世界本体的自然,师“造化”,就是师法造化之功及其创造天地万物的宇宙精神;这里说的“心源”,是指与道合一的思想与情感,也就是得“道”的心灵状态。“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创造出美的艺术。   

万物皆含生意,造化之妙正根基于此。为此,中国艺术特别重视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活力,表现山水花鸟的生命力,表现人物的气质、个性和精神世界,亦即表现天地万物在大化流衍中呈现出来的生命精神。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存在着大量与“气”之审美有关的重要范畴,如气韵、气脉、气骨、气质、气象、气宇、气味等,这些范畴都与气、与生命力相关。千百年来,中国艺术讲究神韵,推崇意境,事实上成为华夏美学纵情讴歌宇宙生命力的主旋律。

在形神关系上,中国美学讲究形神兼备,但更加注重传神,因为神是“君形者”,是事物生命力和灵魂所在。中国艺术不重逼真模仿,在某种程度上离开事物或对象的原貌和状态,而着重传达出事物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达到更高的神似,并将这样的艺术视为佳品。
    事物有神采、神气和神韵,机体充满生机与活力,就意味着事物生命力的旺盛和充盈,这正是事物美的最内在的特质。沈宗骞在《芥舟学编》卷一中说:“凡物得天地之气以成者,莫不各有其神。欲以笔墨肖之,当不惟其形,为其神也。”
     晋顾恺强调“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书鄢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中国艺术一般主张形神兼备,但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在不舍弃“形似”的的基础上,更强调神似,因为神似才达到突出生命力的要求。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贯穿着这种重神的精神,古典绘画中的重意重神,力求表现宇宙生机,而不计较光影色彩,以富于表现力的线条勾勒景物轮廓,而在画幅中留出大片空白。
    中国艺术所运用的空白,不是什么也没有的顽空,而是大化流行、创化万物生命的源泉,空白就是大气,就是宇宙精神。虚则能空,空则能灵,灵则气韵生动。正是画中的空白,打破了画幅边界,起着把画中之气引向画外,把画外之气引向画内的作用,从而使宇宙之气与画之元气融合为一。这空白、虚、无,正是中国艺术意境深远、境界阔大的奥秘所在。
    强调生命力、强调一气运化的宇宙精神,追求虚实相生、余味无穷的意境,乃是中国艺术内在要求,这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