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未删百度云:《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1:08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英才中学从2000年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这门课程是高一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主组织研究活动。

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课外负担,学校把每周五下午安排为研究性学习课。课程以两种方式进行,单周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双周由学校聘请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在研究方法方面指导学生。为了方便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学校特别开展了“亮灯工程”——除周末外,每天晚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另外,学校会在研究小组形成以后为每个小组指派一名指导老师。

2007年1月20日是这个学年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课的日子,这一学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高一年级的400多名学生聚集在学术报告厅里,由李校长亲自给全体同学做动员,随后学校请来的专家给同学们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题讲座。

动员大会结束后,学生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班级。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又针对如何分组给了同学们一些具体的建议,她说:“研究性学习很有挑战性,一个人完成会有困难,所以要求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那么如何组建小组呢?首先,小组成员要对研究的问题都感兴趣;其次,小组成员要各有专长,优势互补。比如,小组需要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来做组长,需要一个擅长使用电脑的同学来搜索网上信息……小组同学各有所长,就不会出现一个任务难倒一组人的情况。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就开始选题,并组建小组吧,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找我。”

该研究什么呢?同学们有的翻阅书刊,有的上网搜索,有的聚在一起讨论。几天后,一些同学选定了研究题目,老师把他们初定的题目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以便于同学们组成研究小组。眼看着已经有一些同学选定了题目而自己对黑板上写出的题目又都不感兴趣,还没有想出该研究什么问题的李全不免有些着急。他想起专家的话:“研究课题要有意义,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客观条件,可以来源于任何情况,比如平时学习的课本知识、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等。”到底该选什么题目呢?突然,他想起了不久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消息:由于大楼外层反光照到一位驾驶员的眼睛而导致了一场车祸。“对,研究城市光污染!何况我爸爸是搞建筑的,完全有条件!”

李全马上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丽、夏林、赵欣,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同。随后,他们又找到了电脑最棒的吴浩,他听完大家关于课题的设想后,也欣然加入了这个小组。小组成立了,大家一致推举李全为组长,并给他们的研究小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团队之星”,意思是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个研究。

课题确定了,下一个步骤要写开题报告,这是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下个学期开学后,学校要组织专家组审查每一小组的开题,并会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开题答辩。“团队之星”放假前通过讨论,确定了开题报告的框架,包括:主题、背景说明、目的与意义、研究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寒假期间,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2007年3月14日,学校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取了六个课题组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答辩会。评审小组由校外专家、校领导和校级骨干老师们组成,全年级400多位学生全部参加。“团队之星”幸运地被抽中了。

组长李全做完开题报告的陈述后,专家们认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太大了,城市光污染类型很多,不如选取具体的一种类型来研究,比如研究玻璃幕墙,因为相比较而言,这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兴的建筑项目,研究可能更有意义。专家们也对他们的研究步骤和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和修改意见。

另外的五个小组或多或少也都有一些问题,有的小组虽然研究主题比较好,但是研究方法不合适;有的小组的选题过于简单,没有研究价值。针对这些问题,专家组都予以指出,并给出了修改建议。

答辩会结束后,“团队之星”进行了小组讨论,他们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将研究题目改成“玻璃幕墙的光污染与预防”,修改了《开题报告》。几天后,他们把修改后的开题报告送给了指导老师,老师看过后,给他们写了如下的评语:“课题研究有意义,设想的研究过程清晰.可操作性较强。此课题研究可能有一定难度,衷心祝你们成功。”

开题结束,研究活动正式开始。他们一方面到学校的图书馆查资料,一方面利用网络搜索。刚开始,学校几万册图书,竟然找不到一本与玻璃幕墙相关的书籍,大家都很失望,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迷茫与困惑中导师的一席话鼓起了大家的斗志:校内查不到资料,失望的同时我觉得你们更应该高兴,这说明你们的课题很新颖、很有价值。校内没有校外总会有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市图书馆找到了两本相关资料,又从国外的网站上找到了一些信息,材料越来越多了。渐渐地,大家发现,这些材料中,对危害的分析居多,而改变这种危害的方法似乎只有两条:1.建立法规;2.采用镀膜方法,给镀膜上色并加图案。“改变危害的方法不多,说明我们的研究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就基于已有的资料开始访问专家,看看从专家那里能不能得到一些答案吧!”组长李全说道。

“团队之星”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从他们那里,“团队之星”得到了建筑材料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指导。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团队之星”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料,但是还缺第一手的资料,况且,实践才能检验以前所掌握的资料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所以,按照计划,他们开始进行实地调查。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后,“团队之星”先后多次到市内的多个区,分发调查问卷,拍照片,访谈行人,观察人流量、车流量等。最后他们对181份调查问卷作了统计分析。

寒去暑来,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写结题报告了。尽管专家讲过,但真正动起来,一下子又觉得无从下手,他们又去了夏林家里去请教夏林的妈妈如何来写结题报告,夏林的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去写,而是把她以前所写的结题报告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己总结如何去写。经过大家的努力,结题报告顺利完成。不过他们觉得仅仅以报告的形式不足以展现他们这几个月努力的成果,擅长计算机的吴浩提议再做一个多媒体展示片,虽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大家都很兴奋,全组人员又重新忙碌起来。吴浩负责具体操作,李全绘制图表,王丽剪辑材料,赵欣负责音乐,音色甜美的夏林负责配音。几天的辛苦,终于把一切工作都完成了。

2007年6月20日,在全年级的展评会上,全校 71个课题组的成果同时展出。内容丰富多彩、展评方式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壁报展现了每个课题的成果。“团队之星”的《玻璃幕墙的光污染与预防》获得了最佳科研创新奖。

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活动课程结束了,但它又似乎永无结束,因为有的同学至今仍在谈论并研究着他们的课题……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答: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的这种做法我表示认同。首先,学校的这种做法体现了自主选题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联系了实际,也正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最后,选题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的,从实际出发,对所选问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答:学校的“亮灯工程” 我个人认为非常必要。它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准备,研究氛围更浓,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我认为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的学习中来。还可以配备更强的指导老师实施指导和跟踪,使学生的研究活动能顺利进行。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答: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进行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专家交流。信息化工具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为教学交流过程中讨论以及资料的收集带来便利。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在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如下步骤:选好主题——建立小组——查阅资料——做开题报告——专家指导——修改方案——组织实施——发放问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成果——获奖。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答: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第一是选题,因为学生刚开始信息资料都比较欠缺,做起来会比较迷茫,这时老师给予正确指导,明确方向。其次是小组的分配,小组人员的组合将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需要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小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开题报告,学生的开题报告可能还不成熟,这时就需要指导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第四,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同样重要,也要跟踪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