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公司是干嘛的:关于在农村小学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5:00

我去过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中小学校,也曾在京郊的打工子弟学校任教。先后资助过几位贫困山区的孩子,并跟他们多年保持通信交流。在跟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我深切感觉到,现在的农村孩子最缺乏的不是吃穿,不是书本,国家加大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免费的确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些物质贫乏的问题。孩子最缺乏的是有关心灵的教育,包括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欲至上的社会风气大大破坏了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和习惯价值观;  生活环境的粗糙,父母文化水平的低下和对孩子的疏于管教,很多农村孩子在他们懵懂看世界的时候,看到的是不甚美好一面。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流于表面,很难真正引起孩子的共鸣。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甚至有不少孩子学会了喝酒,赌博,讲粗话,用拳头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往往看不到人性美的一面,更多感受社会的冰冷和残酷,甚至怀着仇恨扭曲的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马加爵。

 

农村孩子的上升机会本来就少得可怜,中国的教育制度更用学习成绩这样一条线卡住了很多孩子从底层向中上层流动的机会。很多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读书成绩不好更让他们自卑,孩子的很多潜能没有机会得到发掘和展示,比如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艺术天赋等都不是通过考试的分数体现出来的。他们不一定靠这些潜能过上好生活,但是却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对自我能力的认可,他们一生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力量很可能源自于此。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宗教信仰缺失的国家,从孩童开始就缺乏建立安全感的这样一个有效途径。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周围社会环境的粗粝,父母忙于谋生甚至不能陪伴孩子,农村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更遑论爱的教育。孩子正常的情感需求被遏制,得不到满足,甚至这种不满足都无从表达。这种爱的教育的缺失对他们将来建立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农村孩子日常行为管理的教育也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农村的父母由于教育和认知水平的有限而不能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学校的老师又往往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孩子间发生的问题和争端。孩子在受教育阶段没有接受很好的社交礼仪、尊重他人、讲究卫生等方面基本的训练,走上社会后往往跟城市的孩子格格不入,更进一步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他们健全性格的培养。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相当数量的农村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规划,对于将来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一片茫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也没有既定的目标。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加入父辈的打工大军,年复一年,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和开办各种兴趣小组这样的活动,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睁大眼睛看世界的时候,给他们及时供给培育心灵的营养。哪怕将来他们依然走入工厂做了打工仔打工妹,也是阳光快乐,对社会充满爱,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感动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