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软件下载:服用中药时的禁忌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8:47
孕妇食用中药禁忌 作者:佚名    健康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10-3-1

    1、中成药:
    禁用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六神丸、小活络丹、牛黄清火丸、十滴水、云南白药、三七片、益母膏和百降丹等;
    2、饮片:
    禁用乌头、水银、巴豆、水蛭、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麝香、牛膝和牛黄等。

孕妇食用中药禁忌 作者:佚名    健康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10-3-1

    1、中成药:
    禁用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六神丸、小活络丹、牛黄清火丸、十滴水、云南白药、三七片、益母膏和百降丹等;
    2、饮片:
    禁用乌头、水银、巴豆、水蛭、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麝香、牛膝和牛黄等。

 忌口
中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讲究整体性。在服中药期间,一般都有“忌口”要求,中医忌口的理论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实和丰富起来的,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忌口”也不是绝对的,还须结合各人的病情、体质、所用药以及各人对一些食物的敏感性综合考虑,酌情掌握。食物毕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限制过多,样样忌口,这对增强抵抗力、尽早恢复身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
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本身都具有各自的性能,服用不当会影响疗效,甚至起反作用。
  《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水肿、消化不良、泄泻者,忌食硬固、油煎、生冷等食物。如用“温中”药物治疗寒性胃病时,应忌食生冷食物;用“清热”药物治疗“热症”胃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类食物。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萝卜:服补药者,忌食用茶叶、箩卜。服用人参、党参期间,应忌食萝卜、绿豆,因为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而
萝卜则具有消食、化痰、通气的功效,一补一破,萝卜会抵消人参的滋补作用;(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
党参功效同人参,只是程度上差一些。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大蒜--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辛辣: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
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阴虚阳亢、皮肤长豆者,忌食辣味食物。
宜忌生、冷、油腻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血脂病人应忌动物油脂。
鱼腥: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患有疗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猪肉等食物;疮疡脓肿等病人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物。红肿热痛的外科疮疡者,忌食牛羊鱼蟹等食物。
食盐;水肿病忌食食盐;
 
茶叶: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用茶叶,茶叶中的鞣质易同这些药物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发物:又如患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的病人,应该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鸡、羊、猪头肉、鱼、蟹、虾等。冠心病、高
 
生冷:服发汗药者,忌食用醋和生冷食物。服用中药中有鳖甲时忌食苋菜,有荆芥时忌食水产动物,有蜂蜜时忌食葱、豆腐。      儿童服用中药时的禁忌食物某些中药和某些食物的成分、作用具有对抗性,如果这些药物和食物同吃,药物的效果就会抵消,起不到治疗作用。例如服消导药或补脾益胃、消食理气的健脾丸、启脾丸就忌食油腻厚味;服补血药忌茶,因为补血制剂均含有铁,而茶叶中有丰富的鞣酸,与药物中铁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复合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药品的产品说明上就印刷了禁服和忌服的食品名称。那么,服用西药有哪些食物禁忌呢?

    治疗菌痢的药物痢特灵以及治疗肾性高血压的药物优降宁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不得与含酪胺的食物同时服用,如腌鱼、蚕豆、啤酒、陈奶酪、酸牛奶、红葡萄酒、牛肉鸡肝、咖啡、巧克力等。因这些食物与药物同服后,会使血压升高,引起头痛等症状。
    相关信息
    儿童中药的煎服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儿科领域疾病格局的重大变化,目前中医药防治儿童常见病、难治病症的优势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由于中药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越来越多的家长求治于中医中药。水煎中药口服是最传统的方法之一,又是最基本的给药途径。若不掌握煎服儿童中药的方法,不仅给服药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会对儿童的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儿科临床工作者和患儿家长都应明确儿童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药方法:发散类药,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继续前5~10分钟;补益类药及仁、壳类中药的前煮时间宜长些,煮沸后宜再前20分钟。无论发散药,或是补益类药物均应以文火(慢火)为度。煎煮儿童中药汤剂,有的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医师应给予详细的说明。尤其对需要特别处理的药物,应按医师的要求认真执行,以求获得确切的良效。
    2煎出药量:由于儿童胃容量小,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药量掌握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儿童呕吐,甚至呛咳,影响儿童的恢复与治疗。因此,煎出的药量应以儿童的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煎出药量,婴儿60-8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学龄前儿童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300毫升为宜,药量应尽可能浓缩至儿童所需要之药量。
    3服药时间:儿童喂服中药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和利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肠黏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等不良反应。原则上应在饭后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喂服为宜。根据儿童耐受情况,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4服药方法:煎好中药汤剂后,家长应先尝一下,过热容易烫伤儿童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又会造成胃部不适,还会影响药效。儿童服汤剂时,尽可能鼓励自取,或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入。服药后尽量休息一会儿,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呕吐。服药引,药中尽可能不加糖,以免影响药效。若方中确有苦寒药加黄连、黄芩等,可加入适量甘草以减轻苦昧。儿童喂服汤药难是儿科的一大问题,但它又是最古老、最传统、最基本的给药途径。在努力进行小儿中药剂型改革的同时,熟练掌握喂药的正确方法非常必要。对儿童喂服中药汤剂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不可再喂几口水或甜食。对拒服中药汤剂的儿童,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提鼻或顺舌面在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5.儿童药量:儿童应用中药剂量,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与缓急,医者的经验不同而有差异。由于小儿服药多有浪费,所以药用剂量相对大些,但辛、热、苦寒、攻伐之品用量须谨慎。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巴豆、黄连等。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折算儿童应用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1/6;婴儿用成人量1/4;幼儿可用成人量1/3;学龄前儿童可用成人量1/2;学龄期儿童可用成人量3/4或成人用量。儿童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服药时须谨慎。虽然以上简单介绍了煎服中药的方法和技巧,但具体到某一方、某一药、某一病证或某一儿童的身体状态,则需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