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关闭不全: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26:47
五脏用药简决和脏腑用药妙诀
1》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2》肝经用药歌:
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3》脾经用药歌:
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
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
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脏腑用药妙诀
肺疾用药妙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
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
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
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心脑病用药妙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
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
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
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
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
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
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
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
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
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
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
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
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腹痛泻泄木乘土,白术还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药。
肝胆病用药妙诀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气如桴鼓。
厥阴热邪入黄芩,奏效还赖连翘辅。
川楝延胡古方有,气血并调胁痛愈。
田基黄偕鸡骨草,清肝泄热宜并取。
阴亏生地白芍尝,血虚归身首乌当。
女贞子与墨旱莲,乙癸同源双补强。
鳖甲再加生牡蛎,软坚消症用勿忘。
葫芦麦柴疗膨胀,煎汤代水法尤良。
茵陈若获栀子襄,功擅利湿兼退黄。
海金沙共金钱草,肝胆结实力能除。
肾病用药妙诀
肾虚汗出逢于风,风水黄芪防已使。
白术倘与山药配,健脾益肾法可恃。
巴戟仙茅温肾阳,滋肾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黄柏,下焦湿热恒相须。
南芡实加白莲须,固肾涩精功殊显。
革薜分清石苇配,小便混浊称灵验。
菟丝子合覆盆投,溺有余沥自能疗。
贯仲炭与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优。
中医脏腑虚证相关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离的,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的,在病理上则是互相影响的,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为通道,在各脏腑之间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流于周身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协调而又统一的整体。因此,虚证的病变过程,常由一脏一腑的病变,或迟或早,或轻或重地影响它脏发生相应的病变,从而出现复杂的虚证病机局面。
一、心虚与脏腑相关病机
心虚与它脏腑在病机上的相互影响主要与肺,脾,胃及小肠相关。
(一)心与肺
心虚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和阳的关系。心的阳气不足,水失温化,水饮内停,水气上泛,寒饮伤肺,则见气上冲胸,心悸气短,咳嗽,痰白清稀等证发生。心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肺耗阴,津亏肺燥,宣肃失司,发生干咳少痰,痰少而粘。若虚火灼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甚则咯血。
(二)心与脾胃
心与脾胃是相生关系,以五行言之,心属火,脾胃属土。言火生土者,除命火生土外,心火也可温煦脾土,脾胃的纳化功能,有赖于心火的温煦,才能正常受纳,腐熟,运化,若无心火的资助,可致脾胃纳化乏源。因此,心火温煦脾土,脾土得心火的资助,使之纳化有权,运化不息,化生精微,以奉身生,此乃心火生脾土之意。
心火生脾土如斯,在病机上,若心的阳气不足,必波及脾胃纳化,腐熟,运画之功能,而致气血生化乏源,水湿内停,痰饮为患,引起心悸,气短,胃寒,脘腹疼痛,腹泻等证。一般而言,这些病证的发生,多为脾胃阳气虚亏,功能减低所致,然溯本求源,乃与心火不温脾土相关。观《金匱》苓桂术甘汤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主之。便是明证。
(三)心与肝
心主血,心血亏虚,则肝藏血不足,血不养肝,则视物不明,眩晕头痛,血不养筋,则肌肉跳动。
(四)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一脏一腑,通过经络相连,乃互为表里。心的阳气不足,小肠失温,则分清别浊失司,出现泄泻,小便数等证。心阴不足,欣火偏亢,心火下移小肠,可见口舌糜烂,小便短赤灼痛,或见尿血。
二、肝虚与脏腑相关病机
肝虚与它脏腑在病机上的互相影响主要与肺,脾胃,心,肾,胆相关。
(一)肝与肺
肺藏津液,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灼伤肺津,可见胁肋疼痛,善怒,干咳痰血等证。
(二)肝与心
肝藏血,心主血。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可见面色少华,或萎黄,两目干涩,心悸眩晕等证。
(三)肝与脾胃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阳者,肝阳也,肝的阳气具有升发疏泄之能力。肝阳充旺,则疏泄适度,脾胃得之,则纳化有权,健运得司,化生精微,灌溉四旁,以奉身生。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若肝阳失调,阳气亏虚,则疏泄不及,纳化失职,脾运呆滞,而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食后胀甚,嗳气反酸,肠鸣泄泻等证发生。
(四)肝与肾
肝与肾是母子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阴不足,肾阴亏损,肝肾阴虚,虚阳上亢,可见腰酸膝软,眩晕,耳鸣,甚则耳聋。
(五)肝与胆
肝与胆一脏一腑,有经络相连,乃互为表里。肝阳失调,阳气亏虚,则胆汁疏泄紊乱,胆汁排出障碍,则影响胃的腐熟消化,甚则反流入血,而成阴黄。肝阴不足,阴虚火旺,病及于胆,可见虚烦不眠,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脉来弦细等证。胆失肝阳温煦,则胆虚不宁,而见胆怯惊慌而怕事,多疑而缺乏决断。
三、脾虚与脏腑相关病机
脾虚与它脏腑在病机上的影响主要与心,肺,肾及胃相关。
(一)脾与心
脾阳气虚,生化之源不及,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则神失所主,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纳食减少,食后腹胀等心脾两虚之证。脾阴不足,累及心阴,心脾阴血亏虚,而见纳食减少,食后腹胀,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
(二)脾与肺
脾与肺是相生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屁胃不足,一则元气亏虚,肺失充滋,导致肺的阳气亏虚,肺的阳气不足,则卫外不固,而见少气懒言,自汗,易于感冒。所以蒲辅周曰:肺阳虚,则易感冒,。二则脾阴不足,土不生金,肺失滋润,可引起脾肺阴虚,而见手足发热,烦满不思饮食,干咳少痰,痰少而粘等证。
(三)脾与肾
脾与肾,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后天脾阳不足,久必及肾,可见少气懒言,腰脊冷痛,便溏泄泻。脾肾阳虚,蒸腾气化失司,则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脾阴不足,肾失充滋,而形成脾肾阴虚之候,则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等证。
(四)脾与胃
脾与胃,一脏一腑,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的阳气不足,不为胃行津液,水湿内聚,可见纳化呆滞,胃脘发凉,疼痛喜按,泛吐清水,等脾胃虚寒证。脾阴不足,累及胃阴,形成脾胃阴虚,则饥不欲食,食后腹胀,胃脘灼痛,口唇干燥,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肌肉消瘦。
四、肺虚与脏腑相关病机
肺虚与它脏腑在病机上的影响主要与脾,肾,大肠相关。
(一)肺与脾肺的阳气不足,子盗母气,可致脾阳不足,健运失司肺虚及脾。肺脾两虚可少气懒言,乏力体倦,食后腹胀,咳痰清稀等证。肺阴不足,子盗母气,一旦损及脾阴,可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纳食不香,食后腹胀,大便干结等脾肺阴虚之证。
(二)肺与肾
肺与肾有相生关系。此乃金能生水,为母子之脏。肺阴不足,宣肃失司,不能下输精微于肾,可致肾阴虚。肺肾阴虚,则见干咳少痰,痰少而粘,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证。
(三)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以脏一腑,有经络关系,,乃表里关系。肺的阳气不足,大肠失温,可导致大肠虚寒,传导失职,发生肠鸣泄泻,腹痛喜按等病证。肺阴不足,大肠失润,可见津亏便秘。
五、肾虚与脏腑相关病机
肾虚与它脏腑在病机上主要与肺,心,肝,膀胱相关。
(一)肾与脾
肾与脾是相生关系。其病机特点,常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命火生脾土。盖肾居下焦,为水火之脏,火者命门火也,脾胃之腐熟运化,全赖肾中之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若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则脾运失常,每致下利清谷,五更泄泻,食欲不佳,畏寒肢冷之候作矣。二是脾肾阴虚,肾阴不足,脾失濡润,或脾阴不足,肾失充滋。肾脾阴虚,而见手足烦热,不思饮食,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二)肾与肺
肾者诸阳之本主纳气,肺为气之主须肾之潜纳。肾阳不足,气失摄纳,则气逆而上,可见呼多吸少,喘促气短,自汗易汗,形寒肢冷等证发生。
(三)肾与心
肾主水液,乃阳气蒸腾气化。肾阳不足,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蒸腾气化功能低下,导致水饮内停,水气凌心,阻碍心阳,心阳不足,则心悸胸满,头目眩晕,小便不利,水肿等证发生。所以饮水气乘心者,则胸中漉漉有声,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故筑筑跳动,使人有怏怏之状,其脉偏弦。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阴不足,心阴亏虚,心阳偏亢,则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可见虚烦不眠,舌红口干等证。
(四)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一脏一腑,有经络相连,乃表里关系。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减弱,则小便不利。肾精不足气化失司,可见癃闭,腰膝酸软。肾阴不足,阴虚嘎热,煎灼津液,可发生阴虚等证。
(五)肾与肝
肾与肝是相生关系。肾阳不足,母病及子,影响肝的阳气亏虚。肝阳虚则善慌,囊冷,阴湿,。肾阴不足,肝失涵养,致使肝肾阴虚,。肝者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虚阳上扰,可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血压升高。
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 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 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 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 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金银花的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
',1)">
点击这里看《值得珍藏的生活常识》

近似中药功效的差异介绍

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十三、三棱、文术:共性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文术,文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十四、麦芽、谷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麦芽主回乳消胀、还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纳呆最佳,谷芽主消食作用咬麦芽缓、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共性为温中、行气、止呕;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十六、红花、藏红花:共性为活血通经;差异为红花主祛瘀止痛,藏红花主凉血止痛、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蓟、小蓟:共性为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差异为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提退黄的作用,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麦冬:共性为养阴润肺、清火生津;差异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烦,麦冬主清相火、还治肠燥便秘。
十九、黄连、胡黄连:共性为清湿热;黄连主泻火解毒、即清实热,胡黄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二十、柴胡、银柴胡:共性为退热;差异为柴胡主外咸发热、且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银柴胡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二十一、槐花、槐角:共性为凉血、清肝明目;差异为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二十二、汉防己、木防己:共性为祛风湿、痹痛、利水、治风湿、脚气、水肿、腹水;差异为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二十三、神曲、健曲: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健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二十四、生地、熟地:共性为补阴;差异为生地主生津润燥、清热凉血,熟地主补血、益精填髓。
二十五、桑螵蛸、海螵蛸:共性为固精;差异为桑螵蛸主益气养肝缩尿、以补肾为主,海螵蛸主止血止带、制酸、治湿疮、以收敛为主。
二十六、枳实、枳壳:共性为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差异为枳实主破气作用强,枳壳与枳实作用相似、但作用较缓。
二十七、羌活、独活:共性为解表、祛风湿、止痛、治头痛、风湿;差异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并治后头痛佳,独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风湿病痛以下半身为主,并治少阴头痛。
二十八、半枝莲、半边莲:共性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均治大腹水肿;差异为半枝莲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边莲主还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二十九、木香、青木香:共性为行气、止痛;差异为木香主调中、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和肝胆气滞,青木香主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疗毒、皮肤湿疮。
三十、藿香、佩兰:共性为化湿解暑;差异为藿香主发散表邪、止呕力强、偏主外咸暑湿恶心呕吐,佩兰主化湿醒脾作用强、湿热内阻。
三十一、车前子、车前草:共性为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差异为车前子主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车前子主要兼有清热解毒、止血作用。
三十二、山豆根、北豆根: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山豆根主利咽消肿作用,北豆根主具有祛风止痹、疗痹痛之力。
三十三、青皮、陈皮:共性为理气;差异为青皮主破气、尚有疏肝、消积、化滞作用,陈皮主不景气尚有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三十四、赤石脂、禹余粮:共性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差异为赤石脂主敛疮生肌作用,禹余粮主止带功能。
三十五、罂粟花、诃子:共性为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罂粟花主止痛,诃子主利咽开音。
三十六、菊花、野菊花: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菊花主尚有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热解毒。
三十七、地肤子、蛇床子:共性为止痒、除湿作用;差异为地肤子主利湿、尚有清扫作用,蛇床子主燥湿、尚有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作用。
三十八、五味子、五倍子:共性为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差异为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
三十九、潼蒺藜、蒺藜:共性为明目;差异为潼蒺藜主补肾固精、养肝,蒺藜主祛风止痒、平肝疏肝。
四十、黑附子、白附子:共性为止痛;差异为黑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附子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
四十一、石决明、草决明:共性为清肝明目;差异为石决明主平肝潜阳,草决明主润肠通便。
四十二、枣仁、柏子仁:共性为养心安神;差异为枣仁主益肝敛汗,柏子仁主润肠通便。
四十三、杜仲、续断: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差异为杜仲主补肾力强、可治阳痿、尿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续断主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不但治胎漏下血、还可用于其他的出血。
四十四、苍术、白术:共性为燥湿、健脾、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司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差异为苍术主发汗、祛风湿、可治关节炎、风湿引起的肢体酸痛和夜盲证,白术主要兼补气、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四十五、南沙参、北沙参:共性为养阴清肺;差异为南沙参益气祛痰,北沙参为益胃生津;总之北沙参治气阴双虚、祛痰,北沙参治肺胃阴虚为主。
四十六、淮牛膝、川牛膝: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络、利水通淋;差异为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