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二眷村牛肉面在哪: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心得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7:48

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心得体会

儒堂小学:黄庆兰

这学期我认真读了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这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分别从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学校生活的变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五个方面剖析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本书选用了全国优秀教师的一些教学案例,从他们的案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令人敬佩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鲜活的案例,在实践层面上,给予教师引领和指导,同时很好地对教育新理念做出了诠释。我认为在这五个方面中教育理念的变化及为重要,感受到这确实是一部可以让教师受益匪浅的好书。

书中案例《山鹰,起飞了》使我感受特别深刻,两位教师的言行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读完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让学生稍稍”乱”起来----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等文章时使我眼前一亮,感触优多。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一文,中详细记述了邵陈标老师通过让学生计算本校演讲比赛成绩、本班学生身高学习平均数的教学过程,并记录了课后笔者对邵老师的访谈。邵老师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了,使他的课堂有生气了,学生有活力了。
    古往今来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最终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素质。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通过描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给我们教师以新的启迪。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令人心服口服。

下面谈一谈我读后的一点点体会。  

一、新课程是自古以来众多教育工作者经验的整合。

“新课程”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得出来的理念。它是从前辈教师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教学心得中吸取精华,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教育研究成果,才得出来的。从书中我们可见到,这些教师们的经验心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课程提出后才有的,是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加上个人创造性的加工得到的。

二、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书中提到,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现象”,“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等观点,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不应该是让学生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学生,适应社会。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的理念。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对社会担负起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因此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我们教师所肩负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神圣使命。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个个都送到“清华”,“北大”,但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就是要使孩子“成材”。使社会多一些“奇才”少一些“庸才”,“歪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三、新课程更关注的是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推行最关键的部位——就是教师本身。假如新课程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也得要有懂得识它的伯乐才行。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万个,数十万个伯乐才行。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吸收新教程中先进的思想,也就是做到文中所说的“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命”做一个懂得赏识千里马的伯乐。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他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作为教师,我们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

具体体现在:学生观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教学观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2、教师角色的变化:

由“教者”到“学者”的转变、由“师者”到“行者”的转变、由“传授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和由“牺牲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3、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师还要从师道尊严转向师生和谐的平等关系。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而在目前班额过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另外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教师的备课量明显加深、加大了,教师的负担也明显加重了,如何解决也是一个问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一点心得体会。不管新课程如何改革,作为教师都要有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引导广大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这才是我们一切转变的立根之缘。只有这样,教师是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确实,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