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纸碗:【红楼探轶】红楼人生更如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8:25
红楼人生更如戏
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教授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个大贵族家庭,听戏赏戏是日常的娱乐活动节目。后来为迎接贾贵妃归省,更从苏州买来小女孩学唱戏,有了家庭戏班子。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传奇戏曲大为兴盛,并有“花部”(各种地方戏曲)在融合酝酿,即将出现京剧,所以那时各种杂剧和传奇的演出非常普及,老百姓对剧本内容耳熟能详,一些“折子戏”更是家喻户晓。贾宝玉读《西厢记》,林黛玉听小戏子们排练《牡丹亭》,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新编怀古诗,其中也有《西厢记》、《牡丹亭》的内容,思想保守的薛宝钗提出异议,黛玉就回应说:“……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看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也附和说:“这话正是了。”
结合这一时代文化背景,曹雪芹又锦心独运,大展奇才,把某些戏曲的名称和内容,与小说情节的演变结合起来,于是有了“戏谶”这又一种“草蛇灰线”。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其中一个重要庆祝节目是演戏,贵妃点了四出折子戏,脂批就针对性地指出: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并总结性地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就是用戏曲的内容关合小说未来的重要情节进展。当时的读者对这些戏曲的首尾关目都烂熟于心,一读到这些画龙点睛之语就会恍然大悟,拍案叫绝。当然我们今天的读者要彻底弄懂个中三昧,就得补一补传统文化的课,把这几个剧本找来读一读了。
第二十九回贾母等人去清虚观打醮乞福,所以回目说“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宁国府的贾珍代表贾母到神前拈戏——抓阄看神让演什么戏,结果神的意志是三出戏,小说有一段微妙的描写: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在第二本上也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如果我们知道《满床笏》是唐朝郭子仪封汾阳王,七子八婿都作大官而笏板满床,而《南柯梦》是荣华富贵到头一场空的神话内容,就对这一段描写之“草蛇灰线”的意义发出会心的微笑了。
还有一种谶语法是语谶。就是小说中某些人物的某些对话也具有“谶语”性质。注意我这里加了两个“某些”作限制词,因为它不像诗谶、谜谶和戏谶的无一不是谶语,而是“某些”。
举一个最显豁的例子。第七回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找王夫人汇报情况,被薛姨妈抓差,送十二支宫花给贾家三春、凤姐和黛玉。送到贾惜春时,惜春正和小尼姑智能儿一起玩,就开玩笑说:“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儿可戴在那里(意同现代汉语的“哪里”——引者)呢?”这是小说中第一次描写惜春说话,却直接影射到她最后的结局:出家当尼姑。
又比如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喝酒时大家抽花名签,探春抽了杏花签,上面有“当得贵婿”的玩笑话,众姐妹就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也是一种语谶,因为佚稿中探春远嫁,成了“海外王妃”。
谶语法包括:诗谶,谜谶,戏谶,语谶。


怀旧的感觉欢迎您的光临               背景音乐:红楼梦序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