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金毛狗粮制作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 因有循环净水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8:35
——中联环有限公司“再生水回用”算数经解析
人民政协网 www.rmzxb.com.cn        日期:2011-01-13 09:47           字体显示:大中小【查看评论】
李灏妤


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悠然地游来游去,青色的嫩草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倔强地冒了出来,一幢尖顶小洋房,几把休闲椅,路上偶有几个学生走过,惊飞了落在枝头的鸟儿……谁能想到,这里居然是厦门大学的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处理站。
不仅学生喜欢来这里,政府领导、各界专家也纷至沓来。
2010年11月28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叶加松、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江曙霞等领导,站在厦门大学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前,面对眼前的景象,忍不住发出阵阵赞叹,并希望这种处理模式能在全国高校推广。12月16日至18日,由福建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物价局和省环科院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省政府考察小组专程来此调研,对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政府尽快在全省推广。
据了解,厦门大学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项目,是教育部拨款支持的首个再生水示范项目,投入使用已半年多,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其充分体现的节能减排价值,有望在全国高校乃至其它领域推广。
该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完全由中联环有限公司完成。据悉,该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以水资源化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投资、研发、咨询、设计、建设、运营。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承接或投资了200多项水处理和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全部正常运营。特别是运用“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完成的“厦门大学再生水工程”、“华侨大学再生水工程”,以及“鼓浪屿黄家渡再生水工程”等项目,污水全部资源化回用,彻底解决和消除了水污染,达到了零排放,同时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在建设中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建设模式,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臭味、噪音、污泥等二次污染问题,与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周边整体区域的环境和生活品质。
据环保部门监测,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如何解决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和工业废水的再循环利用变得十分迫切。中联环独创的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恰恰给严峻的现实打开了一条通道。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中联环有限公司。
加法
理念嬗变:废水+技术=资源
中联环有限公司首先推广的是理念。即:水资源是有限的,污水也是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在技术和措施保证下,再生水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其中,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就是充分模拟和体现自然生态的综合自净、生生不息、和谐持续的功能,并贯穿到水处理站的建设全过程,从而提升了再生水处理站和周边的环境品质,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产生污泥和排放后的二次污染问题,把废水变成了新的资源,从而改变了传统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就可以的理念,契合了当前国际上以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设理念。
水资源环保产业对中国的意义,正逐渐上升。
有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中国已经被列入世界上13个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0多座。但更要命的是,我国水资源浪费极其严重,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比例畸低。
如何真正实现污水的再生回用,解决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就成了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环保不只是产业,更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业!”中联环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义泉感慨而言。“我们所做的二百多个污水处理项目,到目前为止全部正常运营”。
中联环有限公司在历经十几年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从初期的污水处理,到再生水回用,在理念为先导,技术为手段,服务为保证的思路指引下,终于攻克了污水再生回用的难题,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水处理模拟生态技术。
这个技术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模拟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及空气和阳光紫外线等功能组成的生态净化链,将污水再生,重建水体自净和使用功能,并有效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方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无臭无味无噪音、污泥减量及稳定和污水资源化循环重复利用。
这也正是本文开篇场景出现的原因。“该项目彻底颠覆了传统污水厂的形象和设计理念,以生态循环为目标,开创了我国再生水回用项目的先河”厦门市环保局局长谢海生如此评价。
生态模拟技术理念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联环公司总裁刘培勇介绍,它还将应用到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化纤印染、造纸工业等的污(废)水再生回用及水源保护、湿地修复、管道直饮水、温泉及泳池循环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各类小区生活污水再生处理等等方面。
减法
工艺革新:现代-传统=创造
厦门大学再生水示范项目每天可节省自来水3000吨,节省自来水费9000元/天。由于自行建设污水及再生水处理站,达到零排放,按当地政府规定应返还污水处理费3000元/天,扣除项目的运行费用每吨0.85元,每年可以节省280多万元的费用,5年左右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五年后,水将像石油一样运转。”有媒体曾引用某联合国经济计划署官员的话,来说明水资源匮乏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从物理属性来说,水与油都属液体。但从人的使用价值来说,油不可再生,而水资源如处理得当是可以循环再生使用的。这也正应了循环经济倡导者那句著名的口号:节约就是创造,循环就是重生。
事实上,这也是中联环有限公司禀承的原则之一。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联环实现了生产工艺的飞跃。
在硬件设施上,中联环有限公司的生态模拟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投经济化。就以前文所说的厦门大学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避免了传统污水厂必须设置泵站和长距离铺设大口径收集输送管道的环节,减少了投资、加压、输送费用,减轻了市政和环境压力。
在人员配置上,这个技术系统更体现出其优越性。整个处理站为一体化建设,采用适合泥渣量极少的工艺做到集中自动化运行管理。只需派1人现场操作和组建一个技术维护巡视组即可完成几十座处理站的管理任务,降低了污水再回收的运营成本。而运营成本高昂一直是污水处理行业无法提高效率的重要症结。
据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介绍,这个项目工程总投资规模140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3000m3,水源为校区雨污分流后截流的生活污水,规模适中,比较典型。它采用的主要处理工艺是优化的生物平衡技术+MBR膜过滤+紫外消毒+氯系辅助消毒,以及生物除臭、隔音技术和微电子控制技术。其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通过分质供水全部回用于校区绿化浇灌、冲厕、景观等,每天可节省自来水3000吨,节省自来水水费9000元/天。另外,由于达到零排放,依据《厦门市排放污水收费暂行办法》规定应返还污水处理费3000元/天,扣除项目的运行费用每吨0.85元,每年可以为厦门大学节省280多万元的费用,基本上5年左右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
乘法
效益裂变:生态×土地=利润
处理站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污水厂的1/5~1/4,。项目以污水作为水资源,就地收集、处理和再生回用,相比传统大集中的收集和处理排放模式,灵活解决了规划与发展、水资源处置与管理的矛盾,在区域范围内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矛盾。生态模拟技术必将成为中国绿色发展动力。
有专家指出,到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刚到46%。要赶上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而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有大约1000万人进城,这对城镇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矛盾出现了:城镇化的目的是以规模效应降低服务成本,但我国城镇化伴生的一个现象是,城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其中,地价等资产价格和水、电等消费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
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谢海生介绍,中联环采用的生态模拟技术,把污水处理与环境成本统一起来,再把成本转换成资源。
比如,在厦大再生水这个项目上,在总占地面积中,地下构筑物占地有655m2,地面设备间占地只有18m2,而地上设计成休闲花园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周边土地的商业价值,并且地面全部建设成休闲公园。由于就地再生回用规模一般在10000吨/天左右,其地下占地面积约2500㎡左右,完全可利用已有的公共绿地建设处理站,建成后不但不影响原有绿地的功能,还可提升其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地再生水项目可做到零占地,用节省下来的土地价值甚至可全部补偿处理站的投资,这种节地升值商业化的模式,不仅使其地下占地面积不到传统地面污水厂的25%,另外,本项目整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有效避免了与传统污水厂相伴的臭气和噪声问题,符合环评、规划、选址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前,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一次会议上说,管网的高成本,制约了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低,就与此有关。
“相比传统大集中的收集和处理排放模式,灵活解决了规划与发展、水资源处置与管理的矛盾,在区域范围内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谢海生介绍,“目前,中联环有限公司已经在鼓浪屿、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个区域做到了区域或片区的污水零排放,现在,这些成功经验还在厦门各个湾区、库区、岸区积极开展,为厦门地区构建着流域系统的水环境保护体系。而且随着再生水回用技术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中联环的再生水事业有望迅速在全国展开。”
除法
技术升级:污水÷成本=价值
在中联环,污水不仅仅是成本,还是资源,企业创造的价值与处理的污水量成正比。我们将污水视为水资源,就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质再生回用。不仅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创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极大促进了产业升级。这与传统污水厂将污水作为污染源处理至达标后排放的方式完全不同。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上,污水作为污染源,一般将其处理至达标后,排放至江河湖泊。
而中联环认为,污水不仅仅是成本,还是资源,企业创造的价值与处理的污水量成正比。
在中联环,把这叫做分质回用资源化。“我们将污水视为水资源,就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质再生回用。不仅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创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极大促进了产业升级。这与传统污水厂将污水作为污染源处理至达标后排放的方式完全不同。”刘培勇介绍。
此外,这项技术对污水中的其他成份,如污泥的减量稳定化。通过生物平衡,工艺改进,污泥量大幅减少,并对污泥进行充分的减量和稳定处理,化解了污泥大量集中后突出的难题,而处理站的污泥可完全用于周边园林景观的绿化施肥。
变废为宝,需要技术支持。而技术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也是中联环一直坚持做的。
中联环现有员工约400名,其中教授级高工8名,高级工程师21名,环境工程硕士、博士12名、各类注册工程师46名,以及152名环境工程、土建、给排水,机械及电气工程师。
为了掌握国际上最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公司曾多次组织参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长期聘请多名国外专家做技术顾问。
今年10月中联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中联环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区域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和实践,通过多学科综合交叉、多技术综合集成、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科研模式,系统研究和开发湿地保护、修复重建的工程技术与实施方案,通过整合国内国际领先的生态模拟技术资源,开发新技术和新工程措施,应用于再生水工程实践,实现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的合理配置。
“通过双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动国内再生水回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俞义泉对未来充满信心。
■采访后记
采访将结束,与厦门大学美丽校园融为一体的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处理站,再一次在记者脑海中闪现——那是全国知名花园学府的一处别样景观。不仅因其景观设计与滨海园林和谐统一,更因其低碳环保的理念,与高校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相得益彰。
反思全国再生水市场的艰难现状,记者感受到,理念与技术的支撑对这个产业的前景,对中国经济实现完美转型,是多么重要。
中联环在理念和工程技术上运用了EPC,实现了从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的全产业链服务。EPC是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的缩写,即从设计、采购到施工,都由承包方负责,业主在拿到钥匙后就可以独立操作的项目合同。这种水污染处理方式,在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普便使有,在我国则刚刚兴起。中联环就是其中的倡导者和领跑者。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联环还把污水处理与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修复三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市场化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污水处理厂设计、采购和施工运营等环节条块分离的现有模式,也为该行业注入了协调高效运营的系统管理理念。而这两方面,或许正是目前国内很多污水处理厂投入大、效益低的根本原因。
对此,俞义泉形象地称之为“葡萄串产业发展模式”。他解释说,一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再生回收利用,之所以障碍重重,原因有两点。一是设计规模大,一次性建设成本投入高,政府难以负担,有心投身于这项循环经济的社会资本更是负担不起;二是建成后的整体运营成本过高,后者直接导致了许多污水处理厂虚设的恶性现状。媒体上的报道屡见不鲜,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污水处理厂都成了“摆设”。
因此,俞义泉提出,污水处理可以随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把建设投入中的“大集中”变为“小分散”,就像一粒粒的葡萄,建设一定规模的工民建筑区,就可以建设相应的小型再生水处理站,随建随用。最后,当城市整体形成后,大型的污水处理站也基本建好,将一串串小葡萄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大小配合、主网大受纳与个体分散消化循环相结合的完备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严重,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此前,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尤其是管网建设成本高直接制约了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投入难的问题,引入先进的运营模式,转变机制,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必不可缺。应该说,中联环式的EPC管理模式和“葡萄串产业发展模式”与该命题深度契合。通过长期研究并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理念的颠覆,其“连点成片,连线成网”的“葡萄串”思路,将成为污水处理产业突破自身瓶颈的思路和方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意义上,很多地区和政府都把污水处理看成沉重的负担,而中联环公司却把它当成了新的资源——文中介绍的厦大再生水项目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理念的先进和实用。通过封闭式全自动化循环运营系统,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立刻就可以回收分质利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作为唯一一个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和利用开发,足以让我们畅想一个更加低碳的未来。
俞义泉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了“责任”和“使命”。他认为这也是促使公司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想,这也是中联环身体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个中联环带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曙光也许还很微弱,但全中国、全社会携手的力量,足以让我们期待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值得庆幸的是厦大再生水回用项目产生的社会效应已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批示研究推广的方案。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推动下,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也会加快,它必将给中国的水处理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为我们的低碳生活带来一场绿色的变革。
■各方点评
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
以前我们校内的绿化和地面清洁用水,都是从凌云水库、芙蓉湖、文庆湖抽取,加上未彻底雨污分流,遇到旱季或雨量少季节,湖水严重恶化,大面积死鱼。今年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工程投用后,三个湖库水量依然充盈,保持了良好的景观。现在我们正在铺设通往后山的中水管道,要把多余的清洁中水输入凌云水库,作为战备水源,万一城市供水中断,我们就能确保自己的用水。此外,原来由于与市政管网未接通,靠海滨一侧污水直接排入海滩,对厦大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现在我们不仅彻底杜绝了这一状况,并使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地面绿地景观成为演武路上一道风景线,为厦门国际旅游城市增光。
厦门环卫处党委书记陈新忠:
寨后东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原来一直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对当地及周边的水体、土壤、空气都造成严重污染。当时一下暴雨,我们就要全处总动员,上山严防死守,生怕渗滤液污染扩散,造成污染事故。现在这个项目从设计,采购到运行都是由中联环有限公司提供的,已经稳定运行两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东孚处理场紧挨天竺山风景名胜区,下一步我们要结合生物治理,把这里建成生态旅游区,向社会开放。新加坡公用事业局首席科学家陶桂和:
厦门大学再生水项目采用的水处理生态模拟技术给大家带来的启迪是,改变了早期我们认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就可以的理念。因为这种达标实际上还是又脏又臭。它把我们早期处理排放的废水变成了可利用的水资源。厦大的这套技术集成了当今国际先进的生物平衡技术、膜技术、生物除臭、隔音技术以及微电子控制技术等。它以10000-20000吨/天模块式处理系统为最佳技术经济处理规模,但又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根据用户实际水量进行模块的组合配置,又可根据用户对不同时期中水的不同水质水量要求,如浇花、冲厕、清洁路面等,调整工艺,选择最佳经济作业模式,分质回用,节约运行成本。
图1:厦门大学再生水处理工程实景图
图2:厦门大学再生水处理工程出水效果实景图
图3:
厦门鼓浪屿黄家渡再生水工程实景图
本版采写 李灏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