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玉米粉饵料:技术转移实现疫苗产业跨越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1:50
  促进医药产业创新观念

  研发一个现代全新的疫苗需要10—15年时间,投资1.5—3亿美元,约50—200人的参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用疫苗产业相对落后,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为此,民海药业总经理郑海发表示,技术转移有可能实现疫苗产业跨越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有两次全套疫苗技术转移事件,一是1989年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引进美国默克公司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二是2010年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赛诺菲巴斯德将其“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技术许可。技术转移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研发不成功的风险、获得区域技术使用许可,减少研发投入、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人才、获得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理念的更新。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疫苗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原创型疫苗研发能力落后,且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尽管疫苗公司较多,但真正具备创新研发实力的企业不多,大多数疫苗都是仿制生产。技术发展才能带来疫苗研发生产进步,使疫苗升级换代。目前我国疫苗技术面临多项难题,传统疫苗的制备方式中部分病原体不能分离和培养、现有估剂不能很好改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效力、黏膜免疫中口服和鼻腔递送技术等多个技术难题有待突破。

  郑海发表示,目前中国没有HIV、HCV、HEV、HSV、RSV、登革热、梅毒、肺炎支原体、淋病等疫苗,部分疫苗质量不够好,安全性、效力有待提高,有些疫苗产量不高,这些亟待企业加紧研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用疫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自2003年SARS暴发后开始显著增长,每年使用约10亿剂次,2008年国家免疫规划扩容,使我国疫苗产业飞速发展。根据我国疫苗市场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我国人用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500—600亿元人民币。 许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并大举进入,诺和诺德、罗氏、阿斯利康、礼来等制药巨头在华纷纷设立研发中心,为下一步设计制造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疫苗做准备。

  目前中国疫苗产业已经进入“黄金时期”, 专家建议, 我国应进一步规范疫苗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加强疫苗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机制,制定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鉴定和补偿机制,制定儿童接种的家庭责任及入学、入托接种记录查验制度,制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免疫规划中的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