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芳茜婷信商:孔子的佩剑,你真的理解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5:30
孔子的佩剑,你真的理解吗?
  • 发表于:2011-01-13 10:01:41
  • 作者:方雄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少尉积分:3079

    当前,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很高的思想境界,把他看作一个具有强大人文精神、具有宽厚仁慈思想、提倡礼仪道德的文人。甚至有人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为软弱怀柔、虚伪无能的象征来横加指责!然而,有多少人注意到孔子身上所佩的那把宝剑,又有多少人知道孔子也是一个军事家呢?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孔子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义战”。即为“礼”而战,以战治乱。“礼”可理解为社会秩序和道义,要为天下道义而战,为天下秩序而战,为天下和平而战。孔子提倡 “礼、义、仁、智、信、勇”,勇即刚正不阿的尚武精神,孔子还说过“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说明孔子非常重视鼓励忠勇爱国,宁死不惜的精神。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2、慎战尚谋,孔子用兵方法的二元一体。《论语》中说“子之所慎,斋、战、疾”。说明孔子对战争达到象祭祀上苍先祖和自己疾病一样慎重。可现实中他既重视勇敢气慨,又崇尚谋略智慧。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他决不赞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死打硬拼的所谓勇士。因此:孔子战争评价及用兵原则可以归纳为:总体上—反战;合于礼—支持;违于礼—反对;操作中—务实。

 

    3、倡导文治,不废武备的兵备策略。孔子任鲁司寇的那年夏天,齐景公派人使鲁,约定两国君主在齐鲁边境的夹谷会见。因鲁国历来拥晋不附齐,齐景公便打算这次武力迫鲁服齐。孔子作为外交官员,准确预见到这齐国的目的及可能手段。并建议说:“我听说外交活动中,须有军事准备,而在战场上,必须以外交手段辅之,文武交互为用。”鲁定公采纳了建议,命左右司马带兵同去,致齐以彻底失败。“礼”是孔子的理想,但他又实用主义地把兵备用于外交,使它成为维护“礼”的手段。孔子还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他把足食----发达的经济,足兵----强大的军备,民信----民众的信任,作为支撑国家的三大支柱。这说明孔子具卓越的战略眼光,能入木三分地洞察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悟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真缔。

 

    4、重视教战,先教后战的训练思想。他非常重视“教战”。在办学实践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内容,说明他非常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六艺”中“射”和“御”与军事及战争有直接关系,其他“四艺”作为战争者的素质,也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即戎矣”,他还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民只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随时都可以上战场。没有经过训练而上战场,就是抛弃他们。这种以扎实的训练作为军队战斗力及克敌制胜基础的思想符合军事学客观规律。

 

    总之,他主张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战力强大的军队;并使之与国家清明的政治,务实、灵活的外交结合起来;作为支撑国家和民众生存的基本力量。这一思想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为中国历代沿用。因此我们研究倡树孔子和儒家思想,不仅要加强文化建设,更要加强军队建设!时刻为保卫世界和平的“义战”而准备!

 

    作为参考,大家可仔细看一下孔子的雕像,他可是佩戴宝剑的!孔子与现代的毛泽东一样,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大家不要再把他作为只会讲仁义道德的书生对待了!

   

 

    一手持书,一手持剑,应该作为儒家思想的象征!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通过大力宣扬文武兼备的佩剑孔子形象和儒家思想,改变中国要么好战、要么孱弱的国际形象!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