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时尚有图有真相:圣经课程 旧约篇 第十三课 民数记 之一至 旧约篇 第十六课 民数记 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3:38

旧约篇 第十三课 民数记 之一

      

    题示:为对民数记之信息有一完整的概念,请先把整书读一遍。

      

          民数记

        神的恩慈和严厉

    旧的世代

    (西乃至加底斯)

    (一~十四)

    过渡时期

    (旷野生涯)

    (十五~廿)

    新的世代

    (加低斯至摩押)

    (廿一~卅六)

    数点

    (一~十四)

    训令

    (五~九)

    起行

    (十~十四)

    飘

    流新的旅程

    (廿一~廿五)

    新的数点

    (廿六~廿七)

    新的训令

    (廿八~卅六)

      有那一个读到摩西五经中的第四卷而不被吸引的呢?这记录是悲惨的,但很多方面它都指出神对天路客的要求,而这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人都没有改变的。

      本书为何会称为「民数记」?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七十士译本」这本书,那是主前三世纪七十个亚历山大犹太人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的圣经译本,他们给旧约圣经每卷书都起一个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英文和中文圣经每卷书得名的由来。至于民数记之希伯来原名,本是Be-midbar,意思即是「在旷野」,乃从该书第一节取来的。七十士译本则作Arithmoi(亦即英文「数学」Arithmetic一字之来源),拉丁文则作Numeri,那是英文「数点」、「数目」、「计算」等字的字根(Numbers),而中文圣经则作「民数记」了。原因是本书有两次数点以色列民众的记录,一次在书之首,一次在书之末。把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之书名拼起来,就构成了本书的整幅图画,那就是「在旷野数点以色列民」。

      性质

      按事情先后次序的记录看,出埃及记完结的地方,民数记就开始了,简单地说,民数记是接着出埃及记的。在出埃及记四十章十七节,是说:「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帐幕就立起来。」到民数记一章,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华在西乃的旷野,会幕中晓谕摩西说。」由此可见,自出埃及记论到到会幕被竖起(正月初一日),到民数记神命令他们数点以色列人(二月初一日),其间只隔一个月——利未记的训令插于其间。

      很明显的,民数记不是编年史或断代史之类,因此它的记述也不是连贯性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说:「长达三十八年的旷野漂流时期,民数记轻轻带过,而对某些显然是出现过很短时间的事情,圣经却不厌其烦地详加描述。若按圣经一贯的原则来看,民数记着重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事情的重要性。它所记载的年代,是由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一章一节),直到第四十年十月(申一3);其中可能有部分与申命记所记载的,同是那时期的事情(申卅二39~42),无论怎样,我们可以称民数记为「四十年史录」。

      这个记录意义深远。起先,他们为要了解作战的实力便实行人口统计,然后为着大军能井然有序地调动,就按着战略的需要而重新安排扎营的方位——那可真是一件大事,想想看,超过二百万的人!利未人先特别分别出来,专为在会幕事奉的。一切预备就绪,就向着迦南边界迈进了。整个行列都是神安排的。耶和华藉着云柱火柱,亲作以色列大军的元帅,他们逐渐移近目的地,终于到达加低斯,迦南在望了!就在这个时候,悲剧突然发生,以色列人不肯相信,背叛了,审判立刻临到。四十年的「飘流」亦代替了迦南的安息。数不过来的人历尽千辛万苦离开了为奴之埃及,眼睛正闪着希望之光芒,不信的恶心却叫他们倒毙在荒凉的旷野,遍野盈尸使这荒原更觉悲愁。后来,第二代在加底斯长大起来了,神再招聚他们,再数点他们,新的队伍再向前迈进,抵达摩押平原——迦南之边陲;他们开始作最后的准备,要占取这块等待已久之美地。

      重要性

      本书之重要性,实在不须多费笔墨去证明的。新约圣经中,曾屡次引述,尤其在哥林多前书第十章一至十二节,圣灵更特别引申本书之属灵深意,对我们的警告又岂容我们掉以轻心!我们要仔细地再读它一次。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也不要试探主,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12)

      我们留意下面一句:「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这个「鉴戒」,希腊文是tupoi,亦即是英文的types,中文的「表记」,或「预表」请参创世记),原来民数记记载的事,都是一种表记,为的是作我们的「鉴戒」,功课就在这里了!昔日以色列人怎样因着没有信心而下能进迦南,照样,今天有形的教会也可能因着同样的理由,而失去在基督里属灵的福气的。真正了解民数记的基督徒,都可以免去许多痛苦的失败,继续奔走天路,得着迦南的安息。作神话语职事的人能熟习本书之精义,他解释福音书的真理就会更生动有力,因为旧约史书中,鲜有像本书那样丰富地说明一个天路客该怎样奔走他的灵程,我们岂能不求真理的圣灵,带着我们进入真理,得着属天的安息。

      结构

      民数记的结构是独特非凡的,明白了就很难忘记。它与利未记有点不同,就地理方面来说,利未记几乎是停留不动,但民数记却是没有停止过的移动,从这地到那地,直线移动也好,在旷野兜圈子也好,它一直在迁徙,而这迁徙就构成了本书的重要段落。

      但本书最重要的事实,乃是它包括了两代的事迹:第一代就是从埃及出来的,因着不信而倒毙旷野;第二代就是在旷野长大的,新的一代,至终进住迦南。这就是全书最重要之分界线。第一大段(一至十四章)是关于旧的一代;最后一大段(二十一至三十六章)是关于新的一代;明显不过的就是中间插入的就是旷野漂流(十五至二十章),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上一代过去了,新的一代慢慢长大起来。这样清楚的划分实在叫人错不了的。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怎知第二十章就是「飘流时代」的终结,新一代的兴起?理由其实不算复杂,原来二十章是记载亚伦的去世,亚伦是什么时候死的呢?三十三章三十八节说:「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假如亚伦是在出埃及地后四十年离世,那么他去世的时间就刚好离开加低斯巴尼亚的事件(遣探子窥探迦南地)三十八年(参十四章),因为那件事发生于出埃及后第二年的(民数记十章十一节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是在出埃及第二年二月开始,由西乃山去加低斯巴尼亚的,而申命记一章二节则说:「从何烈(即西乃山)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因此,他们尽管在途中有停留或其他的阻碍,最多第二年年底便可到达加

      低斯巴尼亚了。)

      由此可见,亚伦既在出埃及后四十年(亦即是加低斯事件后三十八年)离世,而摩西在申命记二章十四节则说:「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即飘流时期终止,参民廿一12,亚伦死后),共有三十八年」,亚伦的去世便必然是终止了旷野飘流的时代。而民数记所记载亚伦之死,以及新一代兴起,其分界线就十分清楚了。我们且要说,在民数记中,亚伦之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问题解决了,民数记的划分就清楚玲珑,那就是:

      (1)旧的一代——一至十四章

      (2)过渡时期——十五至二十章

      (3)新的一代——二十一至三十六章

      就其地理环境而划分,我们可看见三个大阶段:

      (1)西乃山至加低斯巴尼亚——一至十四章

      (2)旷野飘流——十五至二十章

      (3)加低斯至摩押平原——二十一至三十六章

      第一大段是关于旧的一代的,其中包括的重要史实有:第一次数点人数,或人口登记;向迦南迈进,或向前推进;然后就是加低斯巴尼亚事件。

      最后一大段是关于新的一代,其中包括的重要史实有:新的加低斯巴尼亚危机;新的推进——自加低斯巴尼亚到摩押平原:新的数点人数,或人口登记。

      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民数记:

      (1)两代事迹——二至十四章和二十一至三十六章

      (2)两次数点——一至四章和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3)两个旅程——十至十四章和二十一至二十七章

      (4)两种训令——五至九章和二十八至三十六章

      中心信息

      这些清楚利落的分段,立刻就把民数记之中心信息拱托出来,我们可以用新约罗马书的话来说明(十一22)。

      

      神的恩慈和严厉

      「神的严厉」在民数记是非常特出的,我们看见旧的一代全倒毙旷野,不能进入迦南。而「神的恩慈」却在新的一代完全显明,他们受到看护、保存、供给,直到他们得着了应许。从一方面说,我们看见神的公义是正直的,没有转弯的余地,另一方面,我们也看见神的信实是可靠的,没有转动的影儿。

      与这中心信息有紧密关系的两个功课,我们也要特别留意,因为都是针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而言的,这两个功课在新约中非常着重。第一个功课是对妄自臆断的警告;我们曾在上面详加引述哥林多前书十章一至十二节的经文,看见保罗自己就在民数记学到这功课,在他告诉我们「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之后,便指出:「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原来好多「跌倒」都是「自己以为……」而招至的,这就是妄自臆断的后果,保罗警告我们要小心了。

      第二个功课是关于「不信」的,希伯来书三章十九节说:「他们不能进入安息(迦南),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然后又说:「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因此,「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三12)

      我们看见了,原来新约圣经正是解释民数记的。在本书中,摩西说:

      (1)看哪,神的恩慈和严厉。

      (2)自己以为站稳的,须要谨慎。

      (3)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

      为了帮助我们牢记本书的中心信息,请再翻至本课开头的民数记一览表,留意全书之大意及联想其意义。

    

旧约篇 第十四课 民数记 之二

      

    题示:请读一至十四章。

      

        十二支派分布图(略)

      我们要谨记,这个方形的阵势,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扎营的位置,足足动员二百万人,分布的地方差不多是十二平方哩。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除了被分别出来事奉会幕的利未族外,现今仍然有十二支派,原因就是日渐增大的约瑟支派按他两个儿子而分成了两支派,即玛拿西支派和以法莲支派,扎营于会幕之西及西南方。

      

      第一部分旧的一代(一至十四章)(西乃山至加低斯)

      我们已经说过,民数记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一至十四章,论及自埃及地上来而终在飘流时期倒毙旷野。而这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段:即数点(一~四);训令(五~十10);起行(十11~十四)。

      

      (1)数点(一~四章)

      此段以两件事实为主干:

      第一章:数点男丁。

      第二章:支派分配。

      第三章:数点利未的男丁。

      第四章:分配利未的责任。

      书的一开始,神就命令摩西「按以色列全会众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计算所有的男丁;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亚伦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一2、3)它很清楚地表明,这个人口登记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的,它让我们知道一个新兴国家的实力,因此其数字就很有意义了,我们分列于后,便于明了:

      流便  四万六千五百人

      西缅  五万九千三百人

      迦得  四万五千六百五十人

      犹大  七万四千六百人

      以萨迦  五万四千四百人

      西布伦  五万七千四百人

      以法莲  四万零五百人

      玛拿西  三万二千二百人

      便雅悯  三万五千四百人

      但  六万二千七百人

      亚设  四万一千五百人

      拿弗他利五万三千四百人

      合计:六十万三千五百五十人

      这些只是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数目,连其他妇孺一起计,全以色列人约在二至三百万之间。我们不能在这里详细讨论这个数目是怎样计出来,也不能费篇幅去解释为什么从七十人(创四十六27),会生出这么庞大的民众,对这问题有兴趣的,可查阅「讲坛注释」,惠罗博士对这方面有专文解释(Dr.ThomasWhitelawinThePulpitCommentary),十分有价值。

      在这个人口登记中,只有以色列成长的男丁,能按其「家室、宗族」被数点(一2);凡被数点的,都要「述说自己的家谱」(一18),才算合资格。换句话说,只有真以色列人才可以为以色列人打仗,这是神的标准,一切从埃及随着他们出来的「闲杂人」,均不能参予的。这对我们今天教会来说,又是多具警惕呀!今天教会的工作,大有「盍兴乎来」的姿态,不问他们是否神的真正儿女!今天有多少人与下面一句话是不相称的——「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

      在第二章,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分布形势,他们各按被分配的方位扎营,每三支派合成一组,驻守一方,一组在北,一组在南,一组在东,一组在西。这种分配对大军的调动实在方便而高明。

      第三章则是说到利未支派要数点人数了,在第一章全以色列人口登记中,利未支派没有算在内,因为他们是神特别分出来,要事奉会幕的(一49~50);而现在利未族之被数点,跟其他支派是有分别的,他们不是只有成长的男丁才可被数,乃是从「一个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数点」(三15),为什么呢?原来神看一切利未人都是他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日,就把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连人带牲畜都分别为圣归我。」(三12~13)

      利未支派共分三个家室,他们是革顺家室、哥辖家室、米拉利家室,这三个家室要绕着会幕来扎营,一个在西方,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至于会幕人口的东方,三十八节说:「在帐幕前东边,向日出之地安营的,是摩西、亚伦,和亚伦的儿子,他们看守圣所,替以色列人守耶和华所吩咐的,近前来的外人,必被治死。」下面我们把利未族的人数、安营位置,及职责列成一表:

      

    家族人数位置职责

    革顺

    哥辖

    米拉利七千五百

    八千六百

    六千二百西

    南

    北看守会幕之罩与盖等

    看守会幕之圣物

    看守会幕之木板闩及柱子等

    这里有一个难题,是关于利未支派男丁的数目的,上列的表加起来(从三22、28、34),总数应是二万二千三百人,但三十九节则说是二万二千人。艾利葛注释与汪兹华斯注释(Ellicott’sCommentaryandtheWordsworth’sCommentary)提供了二个可能的答案,这里不转述了;不过照情形看,二万二千人这个数目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四十三节说十二支派头生的,全部共有二万二千二百七十三人,而四十六节则说他们比全部利未男丁的数目多出二百七十三人。

      最后,在第四章是利未男丁的另一种人口登记,这一次是自三十岁到五十岁大的(上一次是自一个月以外的男丁),唯有这些人才可以作会幕之工。总数是八千五百八十人。这就清楚表明利未人与祭司的工作是有分别的(全部利未男丁都是分别出来,服事会幕,但要三十岁到五十岁的,才可以在会幕里事奉,亦是这里所称之祭司)。祭司是专职于献祭,礼仪等会幕中属灵的事情,而利未人则负责会幕本身的建拆、搬运、保养等工作,他们亦负责赶牛车,预备献祭之祭牲,与及燃于香坛的香等。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十二支派各分成四组,每组三支派,各据守会幕之一方。这四组中,其领导(也可能是居中的)的支派就是犹大、以法莲、流便与但的支派。有些犹太解经家说,其原因可能出自旌旗上的徽号:犹大是狮,以法莲是牛,流便是人,但则是鹰。假如这真是他们的徽号,那么以西结书异象中的四活物也可能是与此有关了。无论怎样,这四个徽号是源自会幕中四个基路伯的表象的。

      有些唯智派的批评家振振有词地说,这么庞大的人口怎可能活在荒芜的西乃半岛(即今日之西奈沙漠),还活了四十年?但近代的研究发现,以前西乃半岛远比今天富庶,时间可使沃田变荒原,那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所以我们有「沧海桑田」这一句话。再说,圣经并没有说他们只靠地土所长的来养命啊,他们有超乎自然的供应——吗哪!唯智派的人总是在他们的研究中,故意把神置于脑后,结果历史可以作见证,他们无论什么时代提出反对圣经的理由,至终都变成一堆不值一哂的废物,研究圣经的人又岂能不从这里学点功课。

      民数记前四章之属灵教训非常丰富,那里有战士、祭司与利未人,他们分别以作战、敬拜,及劳作为其职事。一切作战与工作,都是以会幕之交通为中心——会幕为众营之中央。就以作战一点来看吧,以色列成长的男丁先要说出他们的「家谱」(是各按其家室的),然后各归本营本焘(是各按其族之旌旗),然后再联成一大军(于是「安营起行」了)。

      (2)训令(五~十10)

      前面四章是论到营的分布等外在情况,跟着五章则是讨论到营之内在情况。而其钥义则在五章三节:

      「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

      这是一切操守之基本原则。因为神是住在营内,营就一定要圣洁。这原则也应运用在今天教会内。

      第五章命令长麻疯及不洁者,要拚诸营外,亏负人的要承认并赔偿,受嫌疑不贞者应在神面前受试验,这就显出神要求的是什么——洁净、诚实,与真理。

      第六章则是作拿细耳人之法例。无可怀疑,在千万以色列人中,一定有些敬虔的人,他们不以第五章消极的法例为满足,他们在寻找一些积极的引导,好表示他们对神的爱。世界上好多宗教都有「许愿离俗」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这些所谓「修道」的,含有太多迷信、自义,与及骄傲的成份在里面,只不过无论他们发展成怎样,其动机总是高贵的。希伯来人要作拿细耳人,这完全是超于律法强制的要求,而是自愿的,是个别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表明对神忠诚的一种选择。因此第五章讨论的是「一般从不洁中分别出来」,而第六章则是「个别的分别为圣归神」。

      第七章记录了族长们自动的献礼。族长是代表全族的人的,他献了,就是为全族人献,因此第七章之献礼亦表明整个以色列人要满足神,要讨神喜欢。这个献礼有三方面实堪注意:

      (1)自动性:不是出于命令。

      (2)划一性:每一族长献的礼物均是相同的。

      (3)特点:虽然他们献的全是一样,但记录的则一一分别写下,不厌其烦。

      因为神本来不缺什么,一切都是他造的,他看人的礼物并不是按其物质价值来衡量,乃是个别的从礼物本身,看到献礼物的人内心对他的爱。

      也许有人会问:「族长为什么带这些礼物来呢?」我们且借用宾尼教授的(ProfessorW.Binnie)的话来解释:

      「会幕的建造、设备,与及受膏,都是按着神的样式,而更重要的是,这个会幕是给神住的,而其材料以至营造,都是出于百姓甘心乐意的奉献才有所成。一切的图则都是按着山上神晓谕摩西的样式,表面来看,实在是一点都不缺;但百姓仍然可以带礼物来献给会幕使用的,举两个例子来说:

      (1)当亚伦献会幕时,他有一只金盂(即金匙羹)盛香来献在金香炉上,在那一个时候来说,一只金盂就够用了。但后来一定有不只一个人同时想献香的,他们总不想挨次等候一只金盂,那时多几只金盂就可派用场了,因此十二个族长就献上十二只金盂。(2)利未人是专责扛抬会幕及其中圣物的,在旷野搬运这偌大的帐幕,可真不简单,因此献公牛犊及牛车就十分有意思,这一章给我们的功课实在是重要非凡,教会每一份子若都负起供应物质方面的责任,教会就不会像今天那样贫乏寒酸,全时间作圣工的教牧人员亦不至挨饥抵饿,这一切都是不必的,也是不合会幕的教训的。」

      第八章是讲到洁净利未人之例,在此之前,有四节圣经是论及燃灯之例:「点灯的时候,七盏灯都要向灯台前面发光。」(八2)后面加上补充的解释:「这灯台的作法,是用金子锤出来的,连座带花都是锤出来的,摩西制造灯台,是照耶和华所指示的样式。」(八4)迦伯烈(A.C.Gaebelein)说:「圣所的灯台是代表基督,七盏灯点燃的时候,要照着用金锤出来的灯台,以至可以看见灯台的金及精巧手工;七盏灯上的油则代表圣灵。按着属灵的意义来说,那是表明神的灵照耀着基督,因为圣灵来了,原是要荣耀基督的。」昔日以色列人的会幕是如此,今日在天上的圣幕也如此,在地上的教会亦如此,神要他的百姓看见圣灵所显示的,基督荣耀的完全。

      跟着的第八章,就是洁净利未人之例,我们留心它的功课:

      (1)在他们开始事奉之前,必先洁净(第七节);我们也该如此。

      (2)他们之洁净是两方面的,首先是别人替他作,跟着是他自己作(第七节)。我们的洁净也是两方面:神方面的,和人方面的。

      (3)别人替他作的,是把除罪水洒在他身上;我们的罪要得洁净,亦只有基督的血能把我们的罪除去。

      (4)他自己作的,是用剃头刀刮全身,洗衣服洁净自己(第7节);我们若要过洁净的生活,自己一部分的责任就不能逃避,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洁的嗜好像衣服一样贴近我们,要除去它;亦有些像我们的毛发一样,成了我们一部分的,也要剃掉它。尤其是在事奉岗位上的,一定要用神的话来治死我们的天性,与及一切属于情欲的事情。有人说得好:「实在没有比按着天性来事奉神更危险的了。」我们每天都要用水藉着道来洁净我们的行为,亦要用剃刀把一切从天然老我长出来的刮掉。

      (2)利未人能得神的喜悦,是因为他献赎罪祭和燔祭(八与十二节);我们能蒙神悦纳,永远都是因为基督把自己献给神,作我们的赎罪祭,这是不可忘记的。

      (3)利未人要完全把自己献给神(13~16);同样的,我们亦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第九章是以色列人守逾越节的第一个记录,跟着就说到万军之耶和华寓居会幕时,有云柱(白日)和火柱(晚上)「停留在帐幕上」,收上去的时候,他们就起行。逾越节是指到交通或相交,云柱则表明引导;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民数记前十章的布局及意义了:

      一至二章:动员百姓,预备争战。

      三至四章:区别利未,预备事奉。

      五至八章:营之内外,分别为圣。

      九至十10:相交相通,导之前行。

      

      到民数记第九章,百姓守的逾越节仍具有两重作用,那是他们旅程的回顾与前瞻,回顾者是他们昔日被救脱离为奴之地的埃及;前瞻者是放在他们前面的应许地,正等着他们去得着。同样的,我们今天奔走天路的基督徒来到圣餐桌前面,也同样有回顾与前瞻这两层作用。我们回顾昔日主舍命十架,为我们成就了救恩,同时也瞻望将来那荣耀的黎明。保罗说:「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回顾),直等到他来(前瞻)」(林前十一26),因此他在后面就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林前十三13)在主的桌前,我们:

      以信回顾十架救赎重新得力:

      以望等待基督再来光明满途;

      以爱仰望羔羊宝座扎根结果。

      我们不可忘记,神在逾越节筵席为他每一个子民都是有所预备的。在营内,「有几个人因死尸而不洁净,不能在那日守逾越节」的(九6),神没有割弃他们,却让他们在一个月后可以再守逾越节(九7~12),这也是同时为「在远方行路」的人预备的;神不要任何一个人被拒于救恩门外,他也不要任何一个他用宝血救赎的儿女,不在救赎的基础上与他相交,他要藉着圣灵的明证,使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从心底里向他呼叫「阿爸,父!」(罗八15)

      让我们再读十六至十八节,关于覆盖会幕的云柱火柱的功课。

      这是神的引导!不间断的,不出错的,亦不会叫人落空的引导。神并没有遗下几百万以色列人在荒原,任他们彷徨无告,亟亟地找寻往迦南之路;空空广漠,怎个找法?不,神不是这样的神,他甚至不要他们为自己筹谋运算,因为他要亲自走在他们的面前,所以,在那个时候,他们真的不知道路如何,当他们扎营停驻,他们不知还要停多久;拔营前进了,也不知会走多远;一切要注意的,只是走在前面的云柱火柱,这就是他们的指标,他们亦完全倚靠这个引导,只要他们信赖这个引导,他们就绝对安全,不必周张。

      「难道神今天就不再引导他的儿女吗?」有人说,不!「每一个基督徒都知道,他是在神的看顾和引导之下。假如昔日他这样引导以色列人,那么我们这些靠着恩典而成为他的身体,又藉着圣灵与他联合的人,他又岂不加倍的看顾引导我们?多少时候我们偏行己路,使他藉能力与慈爱显明的指引遭遇挫折!我们一定亲身跟随他,不是藉着白纸黑字的条文或『锦囊』,我们乃是跟随一位活的基督。」

      神怎样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诗卅二8)我们的眼睛一定要仰视他的眼睛,凡立心彻底跟随他的,他的引导就是持久的,也是前进的。我们一生的座右铭是什么呢?岂不是「神的旨意——不外加,不减少,不旁骛,无论何时何地,亦不惜任何代价——我都要跟随。」神对我们的工作是完全的,我要安息其上;神对我们的训词是全备的,我要活于其上;神对我们的旨意是全善的,我要行在其上。

      在第十章(十1~10),神命摩西「用银子作两枝号,都要锤出来的,用以招聚会众,并叫众营起行」(第2节),这两枝号跟云柱火柱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为引导百姓。云柱火柱是引导他们的眼睛,银号则引导他们的耳朵。分析起来,银号起码有四个用法:第一、招聚会众(第3节);第二、预备起行(5~6节);第三、预备作战(第9节);第四、蒙神记念(9~10节),只有作祭司的才可吹这号,因为这是「神的号」。

      这一切事跟我们可有大关系的。那号不是招集用的吗?不错,是要招集被分散列国的以色列入!(参赛廿七13;亚九14),此外,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有呼叫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召聚一切蒙他救赎的儿女(帖前四16)。「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林前十五52)

      号筒不是为预备争战和得胜用的吗?不错,约珥书二章一节说:「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在我圣山吹出大声,国中的居民,都要发颤,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已经临近。」翻到启示录八章和九章,我们更会看到天使的号声,基督胜利了,号声带来荣耀得胜的基督,他要再来!

      (3)起行(十11~十四)

      在前十章,我们看到以色列人驻营西乃,正作好一切预备拔营、争战,与占领的准备,万军之耶和华就在二百万以色列大军前面走,他们十二支派分成四组,每组驻守会幕的一方,利未人则围着会幕扎营,摩西、亚伦与及祭司在东面会幕入口处,会幕之心脏地区则是全以色列民之合一、力量,与荣耀之所在,表明神怎样成为以色列人之中心,照样基督也是教会的中心、生命,与及荣耀之所在。

      他们一切预备就绪,就在「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云彩升,号角响,大军亦起行了。

      按着军队首先往前行的,是犹大、以萨迦和西布伦一组,跟着这一组的是利未人两子孙,革顺族和米拉利族,他们负责帐幕的拆卸及扛抬,(他们使用十二族长献之牛及牛车来搬运——参第七章);跟着的就是流便、西缅、迦得支派,而哥辖人则抬着约柜、祭坛、金灯台等圣物;第三组是以法莲、玛拿西,及便雅悯;最后一组则是但、亚设,和拿弗他利(十14~27)。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场面,但你能想出有比这一个更感人的吗——二到三百万人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带着数不过来的小孩老妇、家具财物牛羊牲畜,却仍能这样有条不紊,各按方位的向前行,这种场面实在是空前绝后,这场面最特出的地方还不是它的人数,而是走在大军前面的云柱火住——神在引导着他们。无怪乎摩西在章末这样祷告:

      「约柜往前行的时候,摩西就说: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约柜停住的时候,他就说:耶和华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十35~36)

      读第十章到十四章(西乃山至加低斯的旅程),实在叫人黯然神伤。我们且看看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二节,摩西对他岳父米甸人流珥的儿子何巴说:「求你不要离开我们,因为你知道我们要在旷野安营,你可以当作我们的眼目!」试探来得真快呀!云柱火柱的引导

      好像不够实在,这就是人的软弱,我们说是倚靠神,但转瞬间就仰望人,好像倚靠可见的、短暂的人,总比倚靠不能见的,却是全能的神来得容易、踏实!

      再看看十一章一到三节,他们只不过行了三天的路,埋怨就来了;其实迦南就在前面,他们且带着凯旋的旌旗,应该高声讴歌赞美欢欣才是,他们却怨声载道!这次,耶和华发怒了,就使火在他中间焚烧;是摩西的哀求火才熄灭,那地方就叫他备拉,意思就是「焚烧」。

      所以,我们记牢了,怨言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它只会增加问题,使情况更糟。喜欢无缘无故地发怨言的人总会找出一大堆理由作藉口的,于是就开始对神的安排表现不满了,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终于引至公然反抗神,自招灭亡,这些事又岂能不成为我们的鉴戒哉!

      十一章四到三十五节告诉我们,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恋慕埃及的韭菜黄瓜,其他的人也一蜂窝地附和——「谁给我们肉吃呢!」真可惜,他备拉的火并没有使他们学到什么!起先是埋怨神引导他们的路,继而埋怨神预备的食物,神容忍他们,就从天上降下食物来(基督完美的表记),这种诗人称为「大能者的粮食」(诗七十八25),本是为去迦南短暂旅程的食物,后来竟因为不信的恶心而吃了三十八年。无论怎样,这次摩西受不了(10~15),他说:「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我独自担当不了。」结果就选了七十位长老协助他,神的灵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受感说起预言来。我们注意,他们在这种反叛与失败的局面说的预言,除了再鼓励百姓的信心及顺服之外,还有特别作用的。神为他们预备了鹌鹑,他们却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不知悔改,亦不知感谢那位赐予者,「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罗哈他瓦,意思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

      十二章轮到以色列大军最高的领袖发怨言了——摩西的胞兄弟亚伦和他的姊姊米利暗不满他的领导权。亚伦本来已是大祭司,而米利暗则是以色列的女先知,他们仍不满足——嫉忌与骄傲总会找机会钻上最高的位置的,他们所谓不满摩西娶了外邦女子云云,都只不过是藉口而已。在这种关头,摩西伟大的气质显露了,他没有自辩,亦没有愤懑(参第13节),摩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温和,尊贵是因为他谦卑。结果,神为他申辩了(4~10)——「你们毁谤我的仆人,为何不惧怕呢?」审判立刻临到,本为先知的米利暗(明显地是她引发亚伦一同毁谤的),就长了大麻疯。在这里我们也要留意,毁谤一个真正是神的仆人,神绝不罢手的,而身受谗言攻害的,亦要听凭神为他申辩,他一定保护他所呼召的人。我们也要学效摩西恕人之心,他为米利暗祷告,她就痊愈了。

      跟着来的十三、十四章,就是加低斯的危机。前面两章已经隐伏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到这两章就完全显露出来。人总不是一夜之间就失败的,都是日积月累,至终就生出失败的结果来。「多少时候,我们以为赌博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过犯,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个解经家说:「只要你肯冷静地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它是怎样全盘地控制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放松,赌场上稍不如意,整天就不对劲:天气沉闷,咖啡太甜,眯菜倒胃,饭烧不熟,人没礼貌,同事抬杠,家人嘈吵,总之就是千万个不开心,怨天尤人。使夏娃不顺服的,亦是她内心的怨言,我们岂能掉以轻心!追溯民数记中以色列人堕落乏途,就会得到警惕。他们起先是纵容贪欲,藐视神,毁谤他的仆人,继然激怒神,试探神,怀疑神,反叛神。他们妄下臆断,泄气,甚至公然冲撞他,至终落在淫乱和拜偶像等罪恶。我们留意啊!堕落与完全常是一念之差的结果。脱离了这些卑贱的事,就向完全迈进一大步了。保罗说:「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二14)

      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全然崩溃的经过,我们都耳熟能详。他们派了十二个探子上去迦南地,窥探四十日,回来的报告全都承认那「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十三27),只是十个探子认为根本不可能占取迦南,而其他两个探子——迦勒和约书亚——则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十二30),因为「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十四9)。十个探子是把困难放在他们与神中间,而其他两个探子则把神放在他们与困难中间。前者是用肉体的眼睛去看,后者用信心的眼睛去看,其分别真是大得无法计算。

      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他们不信,反叛,甚至「全会众说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迦勒和约书亚」(十四10),又「彼此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十四4)

      以色列人与他们的奖赏(应许地)只不过一石之遥,他们竟因不信而得不到,还有比这讽刺更叫人欲哭无泪的吗?以色列人不顺服,审判立刻临到;摩西哀切地为以色列人代求,神不错是听了(十四11~20),只是四十年旷野漂流的悲惨命运亦制定了(十四29~30)。

      噢!那悲剧——「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并且你们中间凡被数点,从二十岁以外向我发怨言的,必不得进我起誓应许叫你们住的那地。」(十四29~30)他们要在旷野兜几十年的圈子,什么地方都去不到,什么事都作不成!当然,神的计划不能因为人的不信而遭受挫折或失败,只是人自己就失去了完成神的计划的恩典。下面一句话真要常作我们的警戒:使不信者失败的就是他们的不信。

    

旧约篇 第十五课 民数记 之三

      

    题示:再读十五至二十章两遍。

      

        十个探子看不见神,只见城墙高大、门户森严;

        两个探子远远见神,见城池必亡,美地在望!

        十个探子看不见神,只见兵强马壮,敌势如虹;

        两个探子远远见神,但见巨人如蚁,凯旋可期!

        十个探子看不见神,报道敌众我寡,全军必墨;

        两个探子远远见神,高喊有神同行,谁堪为敌!

        十个探子看不见神,徒惹民心崩溃,未战先降;

        两个探子随处见神,你是十个之一,或那两个?

      「只要敢于走前一步,我们就可以踏足美地了,但实在太可惜,勇气总是在那紧要关头就泄掉,我们变得懦弱;一切所谓审慎从事,要搜集『更多资料』,只不过是一个怯弱心灵的悲鸣而已!」

            ——麦拉林(AlexanderMaclaren)

      

      第二部分:旷野飘流(十五至二十章)

      我们现在来到了民数记之中间地带——十五至二十章,是记述以色列人三十八年之所谓「飘流时期」,这也是以色列人新旧两代之过渡时期,如上述,是由加低斯危机起,至亚伦之离世止。

      在民数记之开始和结尾,我们都看见以色列人谨慎地组织起来,预备攻陷和占领迦南美地,只是中间就插入这绝无必要又悲惨异常的三十八年流荡生涯。这对我们今日的教会以至个别的基督徒又岂无深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只需四十小时,但要埃及人离开以色列,却足足花掉四十年,能不叫人掩卷长叹!两年之内,以色列人就走

      到加底斯巴尼亚——迦南的门槛,三十八年后,他们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为什么呀!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容让非以色列的「闲杂人」跟他们一起走,他们二者心既不一,目标互异,问题就出来了。「闲杂人」心起贪欲,引至以色列人亦恋慕起埃及的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来。随着「闲杂人」来的,就是「搀杂的动机」,噢!今天「闲杂人」对我们的教会又是一个何等的咒诅!使得教会弥漫着搀杂的动机!使得教会多年来仍停滞不前!我们又岂能抱怨坚持要我们与世分别呢!我们要灵性长进,成熟结实,实在舍此无他途了。

      下面一段话,意义良深,值得留意思想:「今天我们教会中,绝大多数人都陷在停滞不前的状态里,原因完全是因为我们的不顺服,就像昔日之以色列人一样。他们听到神的呼召,经历过神的拯救,从死亡的幽谷进入新生命的平原,一切都重新开始了,这就好像我们初信主的时候,满了热诚,洋溢着爱,以无比的自信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看样子我们全预备好要得着神要我们得的应许;然而有一日,我们突然听到神清楚又明确的呼召,要我们全然放在他的手中,好进入那更丰盛的生命,好得着更美的应许地;那时我们看见那地,亦承认那真是美地,只是我们看见许多的巨人,高大的城墙,我们看见了逼迫、讥诮、孤立,我们看见了全然成圣所必会引至的十架窄路,我们就说:我们不能胜过的,我们实在进不去。就在那里——那美地的门槛,我们停下来了,昔日的进取今日就变成滞留,我们的宗教不再是新鲜的、有能力的。那时我们嘴唇最真实的圣诗都成了挽歌——

      昔日宁谧今安在,

      甜美回忆成清供;

      莽莽心田徒悲伤,

      痛兮痛兮待黎明!

      假如我们真的落在这光景中,记着,唯一的出路就是再回到加低斯——你反叛神的地方,承认自己的罪,重新过顺服神的生活;那么,仍旧会再得回昔日的喜乐、力量,和进步。要是我们仍任性而行,不肯以神的旨意作为自己一生的旨意,那我们可要小心了,这一点点不顺服的罪会至终叫我们落在更深的黑暗里——不满和不安。当以色列人起初表示不满的时候,又岂会想到至终要倒毙旷野这么严重呢?当我们不满神的安排,可曾想到那会引到什么地方去?」

      唯愿凡打开民数记来读的,都不忘记「旷野飘流」的功课。现在我们用点功夫来看看十五至二十章这一段。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段所谓「飘流时间」是有前后之分的。在加低斯,整个以色列大军的组织崩溃了,他们不再是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他们成了一群鸟合之众一样。其次,我们应对「旷野飘流」有个清楚的概念。很多读圣经的人以为在这三十八年中,以色列人仍然在云柱火柱的引导下,云彩停下来,他们支搭会幕,云彩上升了,他们便拆下来,扛着来走。事实上我们不能在圣经找到这样的记录。看情形会幕可能一直是支搭在加低斯那里,作他们的中心点,而十二支派则不再是分成四组,绕着会幕四方来扎营,他们现今是分散在一个颇广阔的范围,直到三十八年差不多过去了,他们才再聚集在一起,重新组织起来,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第二十章再详细讨论。

      为什么我们说会幕很可能一直是扎在加低斯呢?原来加低斯这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它本叫安密巴(创十四7),而加低斯的意思就是「圣所」,可能就是因为会幕在那里扎了三十八年而得名的。

      在那段时间,以色列人就一直活在旷野。加低斯本身是一个旷野,约在巴兰旷野(十三26)和寻的旷野之间(二十1,二十七14,三十三36)。

      还有,当神在十四章三十三节说「你们的儿女必在旷野飘流四十年」,我们译「飘流」这个字,希伯来文的原意只是「牧放」,那就变成「你们的儿女必在旷野牧放四十年」。这是审判中的恩典,神仍保证要牧放他们,供给他们的需要——神的恩慈和严厉!

      (1)历史川流的宕延

      时光流转,他们那三十八年的日子算是白过的了,没有历史,也没有建树。神的选民黯然无光,像全给淹没一样。以色列人在那一段时间交了个白卷。因为对一个神的选民来说,他生命中写的不是神权统治的历史,他一生根本就是交白卷的。神本要藉着他们来表明他是怎样引导他的子民,去完成他最高的计划,只是他们不肯顺服,三十八年就耽搁下来,形成了空白的一页。

      那些在加低斯把自己割离了神的,不能得神为以色列人预备的产业。他们曾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旷野」(十四2、28),虽然他们没有立刻死,但三十八年内全都成就了!一定要过去,好让新的一代兴起来,重新组织过,让神权能管理他。加低斯的崩溃与三十八年的虚度,也可用来说明近代更悲惨的史实——加略山的崩溃,和以色列人更长时期的宕延。在这期间,神便在基督里拣选他的儿女——不分国籍的外邦人(参罗九至十一章,弗二至三章)。

      我们且留意这段所谓「飘流时期」的四件事:

      第一、神并没有完全离弃他叛逆的儿女,仍然藉着摩西与他们交通(十五1、17、35),并且给他们预备了吗哪、水、衣服和鞋(申八2~6,廿九5、6)。

      第二、割礼停止了(书五4~8),很可能连逾越节都不再守了。这点是可理解的,这背叛的一代知道他们不会进入迦南的了,又何来心情去记念这个没有结果的拯救呢?昔日欢欣的拯救成了今日悲痛的回忆。甚至大部分的献祭都不复举行了。

      第三、从以西结书二十章十至二十六节,和阿摩斯书五章二十五、二十六节,我们得知他们连律法都不再遵守,安息日世俗化,淫风弥漫,他们甚至使头生的经火,献给摩洛!

      第四、一个旧约圣经学者说:「我们无从证明在这飘流期间他们仍然按着方位来扎营,这是毫无意义的,只是浪费时间,至终仍免不了倒毙旷野。他们极可能是各按自己的需要与方便,散居在广漠无垠的旷野。疾病,与及其他突发的不幸,使得二百多万的以色列人无可能有条不紊的向前行。而亚伦与摩西,利未人等相信仍然会事奉于会幕,作为国民生活敬拜的中心。」

      现在我们再翻到十五至二十章,约略地看看每章重要的事情。

      十五章一开头,就是「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我们不知道这些话是离开加低斯危机之后有多久说的,我们只知道他们自迦南被击退后,神立刻就提到他们子孙将要得的美地,人的迟延并不等于神失败了,神的信实大过人的失败。

      第十七节神再对以色列人说话,再教导他们为罪和过犯献的祭,警告那些「擅敢行事」的,和「亵渎耶和华」的人心被剪除。以色列人的律法既不是由人的权威来制定,乃是神亲自颁布的,凡敢干犯的,就是亵渎耶和华,刑罚自然沉重了,

      三十二至三十六节则说明什么是「擅敢行事」的罪和它的刑罚:「一个人在安息日检柴」,终而被「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人看来是太严厉了,神则看为人故意干犯他的圣名。

      章之未则记载神要以色列人在衣裳燧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作世世代代的标记,这缝子要连在「衣服边上」(38节);他们许多的标记已失落了,神再为他们补上这条蓝细带子要他们永远保守着。蓝色是属天的颜色,特要提醒他们那属天的呼召,「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39节),也使他们不要忘记那分别为圣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40节),这隧子是连在衣服的底边,使他们随时随地都不能或忘,无论作什么,或去那里,都不要忘记那唯一目标和方向——神。今天我们作基督徒的不也应该有这标记吗?

      (2)「可拉的背叛」(犹11节)

      十六至十八章是一气呵成的。十六章是可拉党叛逆,他们攻击亚伦的祭司职,结果有一万五千人死在地震、火和瘟疫中;十七章就讲亚伦的杖开花,表明神是承认亚伦的祭司职份;十八章神再重申亚伦祭司与利未人的职责,因此这三章就是亚伦祭司职份的保护、证明,和确立三方面了。

      我们要留意,可拉是哥辖的孙子(十六1)。他们本就身居要职,是负责会幕中各种圣物的。由此可见背逆常来自宗教最高之领袖;他们的香炉被锤成片子,用以包坛,作永远之记念(十六38)。

      十七章亚伦之杖发芽开花,是表明基督的复活,一切其他宗教只是一枝枯槁的杖,只有基督——杖的表记——能发芽开花,有复活的生命和荣耀;而他的复活亦表明了唯有他才是救玉,人类真正的祭司中保。

      

      (3)红母牛(十九章)

      红母牛的条例可能是因可拉之背叛而增添的(十九章);人在旷野中除了自然的死亡外,亦有很多人患上瘟疫而死去,他们因接触死尸而染上不洁,就需要洁净,红母牛的灰就是为这目的而预备的,这也许只是一临时的办法,因为利未记没有红母牛这条例的。

      希伯来书(九13~14)说到有一表记,是说明基督为我们的罪而舍命的。这只红母牛是没有残疾的,基督也是没有瑕疵的。红母牛要未曾负轭的(轭是用来镇压动物的野性,使之驯服工作),基督没有这个需要,反之,他说:「看哪,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红母牛是要「纯红」的——这是唯一强调祭牲之颜色的,不正好代表基督在十架上流的宝血吗?红母牛要在营外被杀,基督也是如此(来十三12)。血要向会幕前面弹七次,表明完全的救赎。红母牛的灰和洁净用的水要洒在不洁净的人身上,使他们得洁净。这红母牛之祭跟别的祭有点不同,它只是献一次,是不再重复的。假如人犯了罪,他要另外再献祭,再流血,但这一祭只献一次,其功效就一直存在。基督也是如此,他一次过把自己献上,就永远成全,其实血是永远都有功效,能洁净我们一切的不洁(参约壹一7)。

      

      (4)飘流之终结(二十章)

      第二十章是以色列人飘流时期的终结,而第一节显得尤其重要,但为了不叫本课太长,以及其他的原因,我们会在下一课的附录再详细讨论它。

      在这里,我们有三件大事连在一起讨论:米利暗的死,摩西的罪,和亚伦的死。摩西因为在米利巴犯了一个小错失,神就不准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十二节);这也给我们一个教训,由摩西所代表的律法,是永不能带我们进到迦南应许地的。亚伦的死是相当动人的(请比较三十三38),也代表了「飘流时期」的终结。因此,由亚伦所代表的祭司(或是女先知米利暗)亦不能带领我们进入应许的安息。这一切都要等到约书亚(代表基督是我们的救主和元帅)才能成就。

      米利巴击磐出水一事,带着强烈的预表意味。神只叫摩西吩咐磐石出水,他却连续击打两下。那磐石(基督:林前十4)已被击打过一次(出十七5),不必再击打的了,再击打就表明了,(在表记上而言)一次献祭的不足够,因此就与加略山一次过就永远成全的舍命的意义有冲突。不过,尽管摩西作错了,磐石仍然流出水来;人或会误解十架,这万古磐石仍然流出水来,叫世世代代的人都得洁净。

      

    

旧约篇 第十六课 民数记 之四

      

    题示:读二十一至三十六章两遍。

      

      「以前一个尖酸刻薄的科学家讥诮圣经只是『原始的叙利亚神怪文集』,是『犹太教的旧瓶,盛着科学的新酒』。这个口不择言的家伙化灰了,圣经仍然存在,因为它实在是书中之书;科学的老酒在地窖发酸,新的葡萄又当造,但圣经仍然屹立于天地间,它的青春是永恒的:当新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理论已被人遗忘,存在了几千年的圣经仍然在每一个角落被人研读,因为它才是宇宙问唯一永恒的智慧、真理、美善,与及安慰。」

      

            ——杜拉斯(JamesDouglas)

      第三部分:新的一代(二十一至三十六章)(加低斯至摩押平原)

      沉闷的兜圈子过去了,新的黎明正露鱼肚白;旧的一代过去了,新的一代已整装待发;亚伦离世了,以利亚撒接续他的职位:摩西亦快要归到他的列祖去,约书亚被委任为新的领袖。历史的时针已走到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以色列人要越过摩押平原,重新迈向迦南,得着那应许地。在民数记最后一部分,共有下面三大段:

      新的旅程:二十一至二十五章

      新的数点: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新的训令:二十八至三十六章

      (1)新的旅程(二十一至二十五章)

      由加低斯至摩押平原大约需时四至五个月,这是从下面两处经文得来的资料:

      (1)以色列人大约在亚伦死后一个月才离开何珥山(二十29),而亚伦是在出埃及后四十年之五月初一日离世(卅三38)。

      (2)同年十一月,他们就抵达摩押平原(申一3、5)摩西是在那里向他们重申旧命,这就构成了申命记。

      其实以东人若肯让以色列人穿过他们的领土,路程就会短得多,也不必四五个月才去得到了(二十14~22,廿一4)。

      其间主要的滞留及意外,二十一章都记载得很清楚。二十一章开头有两件事情,是极堪注意的:

      其一、神对以色列人新的反应——「耶和华应允了以色列人,把迦南人交付他们」(第3节);在那三十八年飘流的日子,以色列人离开了神的旨意,神并没有如此答应过他们,只要翻开申命记一章四十四节我们便清楚了——「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珥杀退你们,直到何珥玛;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但现在他们翻到历史新的(也是真的)一页,约的特权再一次临到他们:以色列人向神呼求,耶和华就应允。我们真要铭记教训啊!什么时候我们离开了神的旨意,任意生活,祈祷的力量就消失了,止住了,到我们重新返回神那里,行他的旨意,就没有人能与我们为敌。离开神旨,我们只是一个浪子,飘流旷野;行在神的道路,我们才是一个有清晰目标的客旅,是基督的精兵。

      其二、以色列人新的胜利「耶和华……把迦南人交付他们,他们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第3节)他们就称那地为何珥玛。在飘流之初期,他们在何珥玛打了一场蒙羞的败仗,但在飘流之末期,以色列人带着神的旨意和香气,在这个曾蒙羞受辱的古战场大大得胜了。对我们来说,这真是再清楚也没有的了,我们若离开迦南,面对属灵的仇敌时就会败得一塌糊涂,遵行神的旨意却是得胜的不二法门。

      跟着四至九节就是火蛇与铜蛇的事件,稍后我们再看它预表的教训;我们先留意他们为何会招至火蛇之灾——以色列人的灰心丧志(参第4节)。他们本想穿过以东地直取摩押的,却被以东人所拒,以至要绕路而行,不单是说要走多许多路,更致命的是他们感到灰心,是这个泄气使得要走的路更长,更难走:而这次泄气还是发生在他们刚刚大获全胜后不久的时候:我们在得胜的时候要特别儆醒,因为情绪低潮常是跟着胜利之后而来的(以利亚之求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他们一被以东人拒绝就泄气了,跟着又重蹈覆辙,发怨言,立刻刑罚就来了(4~6)。我们留意,被学起的铜蛇与及招灾的火蛇在外形是一样的,目的是要提醒他们的过错,同时亦预备了医治。同样地,在加略山我们看见自己的罪,亦找到(在同一的地方)永远的救法。

      经过了好些路程,他们来到比珥的井(16~18)以色列人曾在这井旁歌唱——「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

      「井啊!涌上水来,

      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

      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

      我们要为这歌感谢神!昔日怨言所不能作到的(参第5节)讴歌却可成就(参第17节),自过红海高歌之后(出十五章)他们直到现在(四十年多了!)才再唱。

      以色列人为什么会在井旁突然唱起歌来?他们是否终于发现无论往那里去,活水的磐石都随着他们?或是他们真知道只要唱信心之歌,就是干旱如沙漠之地也有活水的供应;而且磐石被击打一次就够了?也不需要两个磐石才能满足我们各种新的要求?这些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加略山上的磐石(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被击打一次,活水就永远能供应千万干渴的心灵。我们是否常活在涌流不断的活水中,靠着圣灵而生活?我们是否知道在坚硬的地层下正躺着清纯的活水,等着我们用祈祷和讴歌的声音去把它释放出来,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求?我们是否在救恩之泉不断地吸取?这讴歌和活水叫整个沙漠改观了!使本章之后满了得胜的欢欣,假如以色列人懂得在加低斯唱信心的歌,三十八年悲惨的生活就不会发生了!

      二十二到二十四章,是记载着圣经中最奇怪的一个人物——巴兰。我们在本课之附录里会较详细地讨论他的问题及特性,这里从容了。二十二到二十四章本是插入的,我们可把二十一章之结尾和二十五章之开头连起来读便知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他们连敌人最险恶的计谋都得胜了,他们又再按着神的旨意向前推进。巴兰本欲咒诅的,结果却被逼要去祝福!

      但真是悲哀,以色列人又再偏行己路,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二十五章——可怖的一章——一开头就说:「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他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与巴力昆珥连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廿五1~3)

      从三十一章十六节我们知道,巴兰虽然咒诅不成,却献了这条诡计,叫摩押和米甸的女子勾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这样成了可怜的牺牲品,中了计。读这章真叫我们不畅快,二万五千人在审判中(瘟疫)死亡,这与他们最近的胜利成了多强烈的对比!一个有如此高贵呼召和启示的民族,竟犯上淫乱和拜偶像之罪,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无论怎样,它告诉我们单有外表的律法和理想——不管有多高多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内在的悔改,使我们属肉体的性情可以改变过来。

      

      (2)新的数点(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第二十六至二十七章,又再是军兵报名上册的时间,把这一次与上一次的数点并排来看,相当有意义:

      两次数点人数之比较

      

    支派旧的数点新的数点减少增加

    流便

    西缅

    迦得

    犹大

    以萨迦

    西布伦

    以法连

    玛拿西

    便雅悯

    但

    亚设

    拿弗他利46500

    59300

    45650

    74600

    54400

    57400

    40500

    32200

    35400

    62700

    41500

    53400

    603,55043730

    22200

    40500

    76500

    64300

    60500

    32500

    52700

    45600

    64400

    53400

    45400

    601,7306%

    63%

    11%

    20%

    15%

    18%

    63%

    29%

    28%

      新的士兵统计约比旧的略为减少,而在个别支派的数字来说,则各有升降,单凭这一点就可说明这些统计数目是真实可靠,因为若是凭空捏造,这个殊不容易的差别就会被忽略了。

      新的数点跟民数记全书的主题不谋而合。四十年前,男丁的人口大约是六十万,四十年后仍是六十万。整整四十年过去,人口并没有增加什么。原来他们不单在行程上是停顿了,连人口数字也一样的没有进步。某些支派人口显著的下降,可能跟瘟疫有关系。从二十五章十四节我们找到一点支持,西缅支派人口下降六·四成,就是因为巴力昆珥的罪,招来瘟疫的审判。

      五十三至五十六节是论分地之原则。而五十七至六十二节则是利未支派新的男丁人口数字。跟着人口统计后,就是西罗非哈之女为父求产业(二十七1~11)这段是不解自明的。

      接着下来,就是神告诉摩西将会寿终于此(12~14),而摩西的反应却是感人无比:

      「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廿七16~17)

      没有半点为自己的意念;叫他挂心的,是神自己的名字和百姓的福乐。他们若能行主的路,他便心满意足了。愿这信息感动我们的心。摩西祈祷之后,神便晓谕他公开立约书亚作他的继承人,这就完结了二十七章的记载(18~23)。这里有新的军力、新的领袖,和新的进取目标。

        「摩西按手在他头上、嘱咐他、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说的话。」(23节)

      (3)新的训令(二十八至三十六章)

      我们不会用太多的篇幅来讨论这一段。二十八章和二十九章本应归入同一章内,都是论到献给耶和华的各种祭礼,是把利未记二十三章所讲的加以补充而已!

      每日献的祭(廿八3~8)

      安息日的祭(9~10)

      月朔献的祭(11~15)

      逾越节的祭(廿八16~廿九40)

      至于它们预表的教训,可以参利未记那部分。

      我们只需注意这里两个新的祭:安息日献的祭和月朔献的祭都是这里才开始有的。每日献的祭,在出埃及记廿九章卅八至四十二节已有提及。我们相信这个祭一直维持到那个时候,没有中断过。这里重新提及,只因为它是整个献祭体系的基础,一切其他献的只是加上去,而不是取代它。

      就表记一方面而言,一切的祭礼都是指向基督的,所以二十八章说是「我的供物」(编者按:英译本作「我的粮」),神在基督里找到真正的喜乐,能满足神的心。

      三十章是许愿之例:(1~2)——对男人;(3~5)——对闺女;(6~8)——对订了婚的少女:(9节)——对寡妇;(10~15)——对妻子。有关神怎样看许愿一事,请参看第六章之解释。这里重申许愿之例,是以防有人冒失许愿——不管是轻忽地许愿,或轻忽地背约都不行。许愿只能向神自己许(2一3),是不容违背的(2、9、15)。对闺女来说,他父亲要负责任(3~5);对订了婚约的,神就警告她们不可有口无心地乱许愿;对妻子来说,则作丈夫的要负责(10~15)。

      这里,我们要学的功课真多。我们与神之间总有某处是特为许愿立约之用的,不管我们许的愿是要奉献自己跟从他,是用祷告事奉他,是奉献金钱财物,是禁食,或是任何其他,总之这个特别保留作我们向他许愿的地方,会叫我们对神澎湃满溢的爱或感谢得到一种蒙福的宣泄,无形的爱藉着有形的媒介来表达,显得更充实、满足;但我们一定要极之小心,愿既起了,就说什么都不能违背,这是我们一生中再没有更尊贵神圣之约的了,无论什么代价,都必要向主实现。再者,我们岂能不诚心诚意,且又怀着

      无比敬虔与感谢之情来向主说:你既用至高无比的代价救赎我们,我们又怎能禁止自己不亟亟地摆上,给那该受一切爱与诚的主来使用,来享受!

      杀戳米甸(三十一章)

      三十一章是神命令以色列人跟米甸人宣战,要夺财物,杀男丁,掳妇孺,焚城池。通常我们对这些纪录都不能接受,甚至起反感,慈爱的神为何如此嗜杀?这对我们一般的道德似乎是太难接受了?对于这点,我们怎样解释?怎样自圆其说?

      我们要特别留意一个重要的词语:「报仇」。这是神的命令:「你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的仇。」(第2节)摩西传达神的命令时,则说:「好在米甸人身上为耶和华报仇。」(第3节)我们若正视这个问题,第一点要弄清楚的是,向米甸人宣战完全是出于神,以色列人只是执行神的旨意,完成神的计划而已,对这事件的本身来说,执行计划的以色列人在这行动上,是没有道德上的责任,因此亦不需要为道德之善恶与否作任何辩护;他们作了这事,我们要穷究的则是这件事本身,而不是作这事的人。这是从开始就要确立的一个观念。

      向米甸宣战不是出于人之嗜杀,只是神的审判,是为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的仇」;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以色列人本来与米甸人无仇无怨,米甸人行诡诈陷害以色列人,利用摩押的女子诱使以色列人犯奸淫而招死亡,这是「以色列的仇」。他们明知(透过巴兰)陷以色列于拜偶像的罪就会招耶和华的大怒,他们仍明知故犯,这是立意千犯神的圣洁,也就是「耶和华的仇」(请参廿五章),有了上述两个原因,就叫我们不得不承认米甸人是罪有应得的。

      从远一点来说,神命令以色列人毁灭米甸人,本来就跟神要毁灭迦南人是同一类型的(出廿三24;申七1~6等)。很多时候,我们那种婆妈式的所谓怜悯就会大为迦南人抱不平:神怎可能发动这种血腥的战争?我们这样想就是以为我们比神更公义!我们这样说就是表明不能接受这个启示的记录,但我们若肯心平气和来了解当时迦南人的乱伦淫秽生活,真去明白利未记十八章(特别是24、27、30节)的意义,我们又怎能(若我们是诚实的)不承认神除了这样作是无法维持公义,亦不能使其他无辜民族不受其沾污?

      至于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这个局面,他当然有绝对权柄来决定:他要割除。这好比一个医生诊断一个息了毒瘤的病人,在还可医治的期间,他就要动手术把它割除,手术当然会引起痛苦,但若不及早根除,就必会殃及旁的健全组织。这对当时迦南的情况亦是一样,神拣选了以色列人作他的子民,来执行他的计划,他一定要采取各种办法来保证他的子民免于败坏。他命定以色列人要剿灭米甸人,我们就相信这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必要的严厉,另一方面亦是对以色列人的恩慈,好叫他知所警惕,日后不敢重蹈他们的覆辙。

      好,我们且退一步来想,假如神用的方法不是杀戮,而是饥荒、地震、火灾,或其他我们知道的天灾人祸,而至终都是一样的死亡。那些说神是不公义的人自然无话可说,只是一来神要以色列人及当时别的邻邦学的功课,又怎能藉这些「聋哑的媒介」带得出来,人都会以为只是偶然的不幸而已。再说,谁的方法比较仁慈呢?一刀了事,或是挨它三五个月的饥馑才死亡?

      我们一定要清楚又诚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假如我们相信神是有全权管理天下万邦之兴替盛衰,那么对于一个已落在罪深孽重的国家,我们就更要相信他有绝对权力来刑罚这个国家,至于他会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他也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的。

      至于对米甸人报的仇,看样子是太凶残了——「你们要把一切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杀了」(第七节):我们若以上述之观念来看这一件事情,就会明白神为何要下这一度命令。原来以色列人果然自以为宅心仁厚,没有杀戮米甸的妇人和孩子,只俘掳他们回国。摩西发怒了,他明显指出他们的不顺服。而且从上文下理,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人之所以不杀米甸妇人,其动机是性欲方面多于仁慈的。早期就是这些女人在什亭引诱以色列人,使得二万四千人死亡(廿五9),现在又该怎样办她们?不错,从人方面说,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好像是不可能的,但对米甸人来说,到底是男人可怕呢?还是女的比男的更可怕,她们不单招来身体疾病的传染,更会败坏全营的人的道德生活。

      因此,为了对以色列的男人和女人(作妻子的和未嫁的)公平,特别是我们想到米甸女人带有的性病,杀戮她们就很有理由了。我们也相信摩西在下十七节的命令时,他也会想到这些理由的。(尽管如此,之后仍有三万二千个没有出嫁的女人留下!参35节。)

      再说,杀戮孩子又怎样解释呢?好,假如不杀孩子,全都带回以色列境内,养在以色列家中,以色列人年过一年地看着整个米甸族在他们境内成长,那简直就是疯狂的,结果必然引起国际间更大的悲剧,比今日中东之阿犹问题复杂千百倍。

      假如不杀他们,把他们全赶回颓垣败瓦的家园,至终会怎样,还不是死在饥荒与疾病中?这命令看是残酷的,却只是割除毒瘤的「残酷」!对待无情的罪恶,就需要用无情的手段,今日不适当的仁慈只会引起明日更严重的悲剧。当仁慈成了妥协,那不单对无辜者是残酷,对犯罪者也只是一种虚伪的仁爱而已。

      我们还要公平地看这一段经文,整个记载,我们没有看见以色列人是滥杀嗜血,没有虐待或对妇人残暴——而这一切还是昔日战争所常见的呢!

      在这战役中,有三件事是很特出的:

      (1)胜利是容易的。

      (2)掳物是丰富的(25~47)。

      (3)以色列人没损折一兵一马(49节)。

      假如昔日以色列人肯听神的话,谨守遵行神的诫命,他们又会多容易便全把迦南人清除,我们的历史亦完全改观了。

      

      最后几章(三十三至三十六章)

      在三十二章,流便、迦得,和玛拿西三支派要求住在约但河东之地——刚占领之土地。这要求看来是合理的,因为他们的「牲畜极其众多」——就像一切寻求妥协的要求一样,但那只是妥协而已。以色列人之份是在迦南境内,不是迦南境外。他们只是凭眼见来选择(「他们看见」第一节),就像昔日罗得一样(创十八10~11),他们不是凭信心,不是以神的旨意来选择,他们满足于应许地之外的「可牧放牲畜之地」。这是典型的「属世」基督徒的预表。在历代志上五章十八至二十六节,和列王纪下十五章二十九节,就看见他们这个选择所造成的结果:

      (1)向邻邦的偶像弯腰。

      (2)是第一批被掳的人。

      他们的后裔在耶稣的时代,情况更惨,可参马可福音第五章一至十七节。

      三十三章则是以色列人自埃及至约但河旅程的撮要,我们不覆述了。

      三十四章则是分迦南地的经过,我们在这里只提出一点请大家注意,就是他们所得之疆界远比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为小(请参创十五18)。个中原因,稍后再详述。他们所得之地,一直向东伸展,直至今天的幼发拉底河。

      有关三十五章的逃城,我们要注意下列数点:

      (1)它们的数目(6~8)

      (2)它们的目的(9~12)

      (3)它们的位置(13~14)

      (4)它们的规例(15~34)

      (5)它们所预表的(应连着其他有关经文一起研究。)

      最后一章(三十六章)则是关于保存产业的条例,这个也可以用来解释我们在基督里的产业,是绝对稳妥的。这就完结了摩西五经中第四本书了,我们实在应该自己再花功夫去发掘里面的宝藏!

      民数记附录

      一巴兰先知(二十二至二十四章)

      二十二章到二十四章本来是一整段的,都是关于巴兰先知的奇行录。它本身是独立的,不是民数记某一段的延续,只是放在二十三章与二十五章之间的一个插曲。理由好简单,留心一看,就发觉二十五章一节其实就是接着二十一章写下去的。此外,这一段的行文风格及体裁,跟整本民数记都不一样。这一段是以戏剧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全段的人物、情节,都是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及趣味,而其技巧之高明亦是很特出的。关于巴兰先知的奇行录,我们会提出下列三个问题来加以讨论:

      (1)他对真神的认识。

      (2)他谜样的性格。

      (3)他奇特的先知恩赐。

      我们怎样解释他对真神所拥有的知识?我们相信,他又是一个好例子证明神确曾赐下最原始亦是最真纯的启示,后来富人分散全地,才慢慢变得模糊甚至歪曲了。我们现在先看看巴兰的出身。

      民数记二十二章五节说,巴兰的本乡是「毗夺」,而申命记二十三章四节说昆夺就是米索毕达米亚(圣经译作米所波大米)。巴兰自己则说是「巴勒引我出亚兰,摩押王引我出东山」(民廿三7)。综合上述,可见巴兰的本乡正是人类发源地之中心。其出生地既已确立,我们就有证据说:神最早赐下的启示就在那个地方,那一个时候还未完全消失或变了样,他对神的认识就是藉着当地的传统,或家庭的一脉相传而得的。下面一个旧约圣经学者的说话,极堪注意:

      「很多地方都显示出聚居于米索毕达米亚平原之拿鹤后裔,跟亚伯拉罕(拿鹤之胞兄弟)一家在宗教的感情和言语上是一致的;彼土利(拿鹤之子,利百家之父)与拉班(利百家之哥哥)认识的神,就是亚伯拉罕之神;且对神之称呼与以撒雅各的一样(创廿四50,三十一49)。虽然他们家里也盛行拜偶像(创卅一19,卅五2;书廿四2),危险是危险的了,却没有根除他们原有的真实信仰。

      拉班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过去了,这期间,拜偶像之风亦一样自父及子的相传下去,直到对真神的敬拜几乎荡然无存,但时间的过去以至宗教的兴替,并没有改变昔日所领受的更高层面的信仰。像巴兰这些人——他先知之职可能是世袭的——在信条方面仍然是绝对一神的,他们心中所呼叫的神,仍然是全地的主,是亚伯拉罕的神,拿鹤的神,麦基洗德和约伯的神,拉班和雅各的神。

      假如我们对该地之宗教史有详尽的资料,我们相信可以一代一代的指出具有恩赐(很多还是真神的恩赐)的人、神仆,与及事奉敬拜独一真神的人。我们相信巴兰先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二点我们要讨论的,则是巴兰的性格问题,他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呢?——他是一个典型的,活生生的矛盾人物,是一个真先知与假先知的揉合体。

      我们说他是一个真先知,因为他认识真神,对他有正确的认识,跟他有正确的交往,从而接受正确的启示,亦为他传出正确的信息,这都是真先知的特征。

      我们说他是一个假先知,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个术士(书十三22),为着肮脏的金钱而出卖自己先知的恩赐(参犹11节),我们怎样解释这两种极端的性格呢?上面引述的学者作如下解释:

      「无可否认,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近代人愈受高等教育,就愈会讨第一世纪那简单而又极为敬虔的信仰的便宜。巴兰这种性格上的冲突(应说是妥协)——真实的信仰与藉迷信的欺诈,神圣的启示与异教的巫术,对神的敬拜与对利的迷恋——对古代的人看来,真是不可理解的谜;但对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尤其是我们若了解像路易十一世,马丁路德,或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的性格,或了解近代史宗教运动之最高级和最低级之因素,就不难了解巴兰矛盾之性格了。」

      真的,透过了启示,我们就认识到像巴兰这一类「的性格虽是最奇特的,却是每一代都会出现的一种人物。」

      说到巴兰的预言又怎么样呢?虽然巴兰好多的言行都是离经背道的,他对以色列国的预言,却千真万确的来自神,我们且挑下列几点来看:

      (1)「耶和华将话传给巴兰,又说:你回到巴勒那里,要如此如此说。」(廿三5)

      (2)「耶和华将话传给他,又说:你回到巴勒那里,要如此如此说。」(廿三16)

      (3)「神的灵就临到他(巴兰)身上。」(廿四2)

      我们无可能怀疑他预言的真实性。

      但问题来了,圣灵怎可能藉着这样一个心怀二意的人来发预言呢?很多解经家都没有碰这个问题,其实这问题并不太复杂。神并不是真的因为巴兰是一个配被使用的人,所以就藉着他发预言,神这样作只是要明明的羞辱他,好让他本意要(亦是巴勒要他)咒诅以色列人,出了口却成为一种奇妙的祝福,这一下子,巴勒故然会勃然大怒,就是巴兰自己也会觉得莫明其妙,懊恼非常。至最后,他终于了解到违抗神的旨意,完全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后来他「见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就不像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廿四1)

      至于预言的本身,文字之华美与及内容之渊博,真是一时无两。(请参廿四5~9、17~19),下面之经节尤值得背诵:(廿三10、19、21、23)。要仔细研究它是过于本书的范围的,正如有人说,这是一个「广阔之汪洋」。我们可惜助一本好的解经书来自己研究。

      下面几处新约之经文,可助我们对巴兰事件的研究:

      (1)「巴兰的道路」——(彼后二15)

      (2)「巴兰的错谬」——(犹11节)

      (3)「巴兰的教训」——(启二14)

      简单来说,巴兰的道路,就是为了肮脏的金钱而出卖恩赐。巴兰的错谬,就是以为表面装作尊敬神的道,就可以改变神的旨意。巴兰的教训,就是既不能咒诅以色列人,就怂恿巴勒用美人计陷以色列人于罪。(参民卅一16)

      

      二铜蛇——表记(二十一4~9)

      民数记共有三个重要的表记:

      (1)被击打之磐石(廿7~11)

      (2)铜蛇(廿一4~9)

      (3)逃城(卅五章)

      若把下列经文连起来研究,就十分有意义:(林前十4;约三14;来六18)。我们现在且挑出铜蛇的表记,来作一样本研究,其他的,我们自己下功夫试试看。

      首先我们从其记述,找出它的重要事实来:

      (1)犯罪(第5节)

      (2)受苦(第6节)

      (3)代求(第7节)

      (4)拯救(8~9节)

      这个次序与我们的经验是完全吻合的。我们再注意它另一个特点:

      (1)那怨言的内容:道路与吗哪

      (2)那埋怨的对象:神与摩西

      (3)那遭受的刑罚:痛苦与死亡

      (4)那摩西的代求:认罪与祷告

      (5)那蒙神的拯救:藉铜蛇,靠仰望

      我们且对比一下现今的世界,看看这表记是多么完备。

      (1)今日人埋怨神的道路,和拒绝神藉基督为我们预备的生命的粮。

      (2)今日人因为不能与神和好,因此对他们同伴(摩西所代表)的关系也不好。

      (3)今日罪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正是痛苦与死亡。

      (4)今日神的救法仍然是藉着基督完成,人则靠着仰望接受。

      我们再留意一点:铜蛇的医治是在营外,亦即是与一切之献祭、礼仪,与祭司的工作无关;今天基督的救恩同样与各种「圣品人员」,神父,告解,圣礼,或各种教会的圣礼等无关。按圣职的层次来说,铜蛇并不是由亚伦祭司竖立,它是一个平信徒摩西竖起的。基督按着犹太人的律法来说,也只是一个平信徒,他既不是亚伦族系的,也不是利未支派的后裔,他从没有在祭坛旁事奉过,他的讲道一直都是在圣殿外院,使徒们也不是什么圣品人员,他们只是与基督一样,是平信徒。耶稣基督与他的门徒从没有叫人献祭或遵守什么宗教条文来得救,他们一直强调的只有一个地方——加略山。

      也许有人会问:会幕与及一切的圣礼岂不都是神所立的吗?它们岂不都带有权柄?说的不错,只是它们对被蛇咬伤的男男女女,却一点没有能力医治;很多祭司与利未人都被蛇咬伤,与其他人一样,他们死的不少。会幕对那些已经是与神站在约的关系上的人,是已经被医好的人,才是一种施恩的媒介。

      同样的,今天一切所谓「恩典媒介」的圣礼,亦只有对那些已经藉着基督与神和好的人才有功效。罪人要敬拜神,一定先经过加略山,罪得洁净了,敬拜才会有意义。

      我们在下面列出铜蛇的各点,好了解它是怎样全备地预表了基督的救恩:

      一它的建立

      (1)是神所指定的——照样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亦是神指定人唯一可以得救的途径。

      (2)是富启迪性的——铜是预表审判,蛇是预表罪。二者相联则表明罪受到审判。

      (3)是唯一的救法——同样耶稣基督与他的十字架,是人类唯一的救法(结四12)。

      (4)是恒久常存的——因为是铜造的,所以,后来人因迷信的缘故才把它毁了。

      (5)是众目睽睽的——它被高高的立于营的中间,耶稣基督也同样被高举起来。

      

      二它的完全

      (1)人不管被咬在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治愈:照样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亦能除去我们各样的罪过愆尤。

      (2)人不管伤得怎样厉害,它都可以治愈:照样十字架也能够拯救最坏的罪人。

      (3)人不管被咬多少次,它都可以治愈:同样十字架的功效也是一样的没有限制。

      (4)不管谁被咬,男女老幼,祭司奴隶,它都可以治愈:同样十字架也是为万人而设立的。

      (5)它是绝对不会出岔错的,从没有叫人失望:照样基督的十字架亦永不落空。

      

      三它的效用

      (1)它是十分容易的:他们只要一仰望就可得生,今日人用信心仰望十架,就可得救。

      (2)它看来或许是不可以理解的:望铜蛇跟伤口有什么关系?今天人也是这样的讥评十架,不管已经有千万人因这仰望而得生的铁证。

      (3)它是一个很好的功课:他们一定要注视这条曾经引起痛苦与死亡的蛇;同样的十字架虽是叫罪得赦的地方,却也是叫人对罪最惊怵的地方。

      (4)它是绝对个人性的,不能转递给人,每一个受伤的,都是自己来仰望才可得救;十字架的救恩亦如此,人与十字架之间是不可能有中保的。

      (5)是立刻得到医愈的:不是慢慢康复,十字架亦一样,叫人立刻得到赦罪和称义。

      

      三二十章一节与「飘流时期」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飘流时期」,就是以色列人自从加低斯失败后,二三百万人就拔营起行,抬着会幕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毫无目的意义的在沙漠兜圈子,兜了三十八年后,便再来到加低斯,重整队伍,向迦南进发。他们既然明知不能进入迦南,那么要二三百万人常拔营起行,不是顶多余又无意义吗?本附录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主要的关键在于二十章一节:那不是说他们去过加低斯巴尼亚两次——一次在三十八年前,失败后离开,然后「飘流」了三十八年,又再回到加低斯——他们只去过一次,亦即是三十八年前他们到达加低斯后,便一直与会幕及其他有关的停在那里,十二支派就散居在加低斯巴尼亚三十八年。

      问题既出自二十章一节,我们就要仔细地研究它:

      「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就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

      这节经文像是说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到加低斯——第一次在十三章,他们失败的地方,第二次则在二十章一节。「旷野飘流」就是发生在二次之间。

      我们有很多理由不接受这个看法的。首先,在民数记三十三章就详细地记录了他们自出埃及至入迦南的每一站,是「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卅三2)因此必是仔细而可靠的,里面自西乃旷野(造会幕之处)到加低斯巴尼亚,共记载了二十一个站(卅三16~36),整个旅程就记完了,在这记录中,我们找不到他们有二次来到加低斯的痕迹,最直接又明确的,就是出埃及后走了两年(其间经过二十一个站),到达加低斯,之后三十八年的光阴便散居于加低斯附近(参卅三36~38)。

      同样的,我们若再往前看,申命记也有旷野旅程的撮述,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亦只有看见他们去过一次加低斯,请留意下面几节圣经:

      「我们照着耶和华我们神所吩咐的,从何烈山(即西乃山)起行,经过你们所看见那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一19)

      「于是你们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一46)

      从一章十九节到四十六节之间,即他们失败过程的记载——探子窥迦南及何珥玛之败绩——显然易见,他们在加低斯失败后,就在那里附近停下,「住了许多日子。」(请再参二14)

      假如他们确曾去过加低斯两次,摩西不可能漏掉这么重要的记录,必会记在申命记一章最后一节和二章第一节之间,因为申命记二章一节之西珥山(以东),亦即是民数记二十章十四节和二十一章四节之以东地(民数记二十及廿一章之求过以东地不果,是出埃及后四十年,预备占取迦南时发生的),换句话说,申命记二章一节——「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丢,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必是发生在出埃及后四十年,亦即是三十八年旷野生涯之后,同章第七节把这个事实说得更清楚了——「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假如他们真的去过加低斯两次,申命记一章最后一节和二章第一节之间(既然二章一节是发生在四十年之后,如上述)竟全没提及?

      又如很多人说,他们真曾两次去到加低斯,亚伦和米利暗之死就是发生在第二次到达加低斯时发生的事,这么重要的一站而民数记三十三章和申命记一、二章之行程覆述竟会全不提及?不可能吧?

      第二方面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民数记二十章一节说他们是在「正月间」去到加低斯的,到底是那一年的「正月间」呢?我们若说以色列人抵达加低斯,那么这个「正月间」就必是本章末亚伦卒那一年,这也是那一派人的主张。但那有这样记载日期的!一开始就没头没脑的说是第几月,记载了好一大段资料才补上同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奇怪的是,连后来亚伦离世的记载也没有提及是在那一年那一个月,而直到三十三章三十八节才补上!可见这个「正月间」实在无可能是下面记载的年份,而应该是指到前面刚提过不久的那个年份。

      艾利葛主教(BishopEllicott)把希伯来文民数记二十章一节译成「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已经到了……」,这个「已经」则表明他们这一次之在加低斯是曾记载于十三和十四章的了,亦即是他们遣探子窥迦南的那一次。从加低斯之崩溃到第二十章,中间发生了好几件事情,作者记述完了,现在便再继续记载他们取道摩押平原(出埃及后四十年的事)的过程,这种记述日期方法,不单圣经如此,就是一般历史文献中亦屡见不鲜。

      到此,民数记二十章一节在时间上应该很清楚的了,出埃及后第三年的正月(如在十三、十四章所显示),以色列全会众便来到加低斯。民数记十章十一节说他们在第二年二月,便离开西乃山,亦即是说自西乃山到加低斯,共时十一个月的时间,而其间所经过的站头有二十一个,即民数记三十三章十六至三十七节所记载的。

      有人会反问,申命记一章二节不是说明「从何烈山(即西乃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何来又会需十一个月?我们可注意下列事项:

      (1)申命记一章二节的重心是指二地路程之距离,过于走这路程的时间,尽管有指时间,也绝不可能以二三百万人走这路程所需的时间为准。

      (2)二三百万人一起走,又扛着会幕许多的物件,老妇幼儿,连同途中的停顿,意外——如米利暗长大麻疯,结果就全部停顿了七天——等等,怎可能十一天(除了米利暗的七天,实际只有四天!)便走完?因此这段路程对二三百万人一起走来说,走了十一个月是非常合情理的。

      若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二十章一节之记载,就更有理由说他们只去过加低斯一次;那一节说他们「住在」加低斯,这不是暗示了一段长时间的停留吗?申命记一章四十六节亦如此明言。我们已经说过,在申命记第一章最后一节与第二章之间,并没半点痕迹表明他们去过加低斯两次,现在我们进一步要指出一章最后一节是说什么;那里说他们就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这就明示了他们去到加低斯后,便停居在附近,直到三十八年的时间过去,才再向迦南进发。

      我们再从另一角度来看二十章一节;假如这真是说到他们第二次来到加低斯即出埃及四十年,然后米利暗就死在那里,那么米利暗一共有几多岁?那一节不是说以色列人到了加低斯,「就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从摩西出世时,米利暗向法老的女儿献计代找一希伯来妇人乳养摩西一事看(出二4~10),米利暗起码比摩西大十五年(亦即她当时是十五岁),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摩西是八十岁,米利暗是九十五岁,走了四十年旷野路,摩西是一百二十岁,米利暗岂不是一百三十五岁?比摩西亚伦活的还长?活到这样的年纪,圣经岂有不提之理?

      但假如我们知道这一节不是在四十章之后,而是连接十三章他们第一次到达加低斯,便散居在附近的地方,米利暗是在这期间死的,则一切都不成问题了。这一节记载米利暗之去世,只像上面十五至十九章一样,作者只是拣了三十八年内几件重要的事记述,而没有特别着重于发生的时间。

      反对二十章第一节是上连十三章第一次到达加低斯的人,提出下面两个反问,这里可以一并解释:

      (1)假如只有一次到达加低斯,民数记三十三章十六至三十六节提及的二十一站,便是发生于由西乃山至加低斯这个短短的路程了,因为申命记一章二节说那只是十一天的路程。

      (2)十一天的路程怎可能走足十一个月?

      这些反对的理由相当脆弱。由西乃山至加低斯,全程约一百五十至二百哩之谱,用二十一除,即每站平均约距七至十哩,对二三百万人及带着这许多财物和会幕的队伍来说,走七至十哩而停一站不是顶顺理成章的吗?倘若说他们真的只需十一天的路程,而其间又因米利暗患麻疯而停了七天,那么一百五十哩到二百哩的路便只有四天时间走,每天岂不要走四十到五十哩!一个人徒手行平均时速亦只有三哩,四五十哩即要不断行十五小时,简直不可思议。

      至于为什么十一天的路程要走十一个月,除了上面我们提及二三百万人一起走路等等困难之外,亦不要忘记他们是在云柱火柱的引导而前进的,圣经从没暗示在云柱火柱的引导下,速度是重要的,因此更见十一个月的时间是非常合理的。

      反对的人亦提出在十四章二十五节,神不是命令他们「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但这又怎能证明是离开了加低斯(一个广阔的旷野),那只表明是离开有敌军埋伏的区域而已,我们且把全节读一遍:「亚玛力人和迦南人住在(意即隐伏)谷中,明天你们要(从那里)转回,从红海的路程往(加低斯附近)旷野去。」

      这个问题已够清楚的了,愈加研究,就愈发现他们只有去过一次加低斯,二十章一节则是连着十三章来记载的,因此二十章就显得特别重要,不单记载了米利暗之死,摩西的罪,和亚伦的死,它第一节上连「飘流时期」之始,而最后一节则总括了「飘流时期」之终。

      

      民数记问题研究

      (1)民数记之事迹发生于何时何地?

      (2)对我们有何重要性,试就新约之亮光来解答。

      (3)民数记之结构如何?

      (4)什么是民数记中最重要之时代划分?为什么?

      (5)本书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结构如何?

      (6)为什么利未支派一切的男丁都要归耶和华,而不单是头生的?

      (7)利未支派有那三家族?各在圣幕上供何职位?

      (8)试以图表明十二支派之分布情势。

      (9)银号记在那一章,功用为何?

      (10)飘流时期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件?

      (11)铜蛇记在那一章,从那几方面我们说它是一表记?

      (12)巴兰的事迹记于何处?你怎样解释他对真神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