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医院院长:带状疱疹269例临床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8:55
带状疱疹26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3 17:39:19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


带状疱疹269例临床分析
作者:阮光发    作者单位:四川井研县人民医院皮肤科,613100
【摘要】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Z)的发病特点,治疗与疱疹后遗神经病(PH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结果:病程及PHN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治疗用药相关。结论: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神经痛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rpes zos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apy option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s:Two hundred and sixty-nine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were reviewed clinically.Results:The prognosis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age and the therapy option.Conclusion:Early treatment and reasonable option of medicines are the key role for the good prognosis and reduc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key words zoster herpes neuralgia postherpetic
   
  自2004年7月~2009年7月,我科共诊治269例带状疱疹(HZ)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HZ的发病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69例患者,男168例,女101例,年龄15~85岁,其中<19岁7例(2.6%),20~39岁55例(20.4%),40~59岁88例(32.7%),60~79岁97例(36%),>80岁22例(8.1%)。首次发病者247例。
   
  发病季节:269例中患者春季发病率最高。春季(3~5月)发病91例,夏季(6~8月)46例,秋季(9~11月)69例,冬季(12~2月)63例。

     发病诱因:120例发病前有过劳、精神紧张或精神创伤。8例患者发病前应用过免疫抑制剂或肾透析等。81例无明确诱因。中老年患者常并发1种或数种系统性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肿瘤、肝肾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对60岁以上9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分析后发现,其中伴有1种以上系统性疾病的有71例,占73%。
   
  皮损分布:躯干部132例,三叉神经部位65例(其中眼支42例),上肢30例,下肢28例,骶尾会阴部14例。6例仅出现丘疹,9例大疱性带状疱疹。

     首发症状:疼痛先于皮损出现168例,疼痛与皮损同时发生64例,皮损先于疼痛出现48例,发疹全过程不痛或仅有痛痒者7例,其中3例在60岁以上,无任何自觉症状。

     实验室检查:抽取120例发病早期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发现,其中9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降低和(或)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系统症状及并发症:7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 的发热,体温37.3~39℃。三叉神经受累者并发症较多,1例皮损侧继发青光眼。3例为RamsayHunt综合征,治疗1个月后面瘫未完全恢复。

     首诊科室:118例患者在皮肤科就诊前分别就诊于神经科、内科、外科、眼科等科室。在皮肤科就诊前做过相关检查有心电图、脑电图、B超、X线片、CT等 。

     治疗及转归

     治疗分别采用以下4种方法:①阿昔洛韦0.2g,每天5次口服。②泛昔洛韦0.25g,每天3次。③阿昔洛韦静脉滴注250mg,每日2次,3~5天后改服阿昔洛韦。④其他:应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吗啉双胍(病毒灵)、干扰素、中草药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判定标准为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其受累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疼痛达3个月以上[1]。发生PHN者共18例,约占本组总患者人数的6.6%,年龄54~85岁。

     269例HZ患者分别给予上述4种方法治疗,发生PHZ的比例分别为:①89例中有8例(8.98%),②42例无1例发生PHZ,③93例中有4例(4.3%),④45例中有9例(20.0%)同时给予维生素B1、B12,中药,安乃近及物理治疗。其中40例中老年重症患者,在病程早期联合应泼尼松40~60mg,每日分3次口服,共服5~7天结果均未出现PHN。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但亦有反复多次发作者。

     带状疱疹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对此病毒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之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带状疱疹病理改变:皮肤的病变主要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的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在变性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含体。与皮疹相应的神经节内也有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和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真皮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在皮疹出现后不久也出现明显变性。

     带状疱疹在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婴幼儿中引起原发感染,即为水痘。病毒感染后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患原发水痘后能再发带状疱疹,但带状疱疹发生后很少复发,这与前者发病后产生不完全免疫(IgM反应)及后者发病后产生完全持久性免疫(IgM反应)有关。

  带状疱疹常呈散发性,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在老年人,局部创伤后,系统性红斑狼疱、淋巴瘤、白血病以及较长期接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的病人,较正常人明显易感,且病程迁延,病情较重,后遗神经痛也较突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HZ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且中青年患者比例有所增加,可能与精神压力增加有关。但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轻,病程越短。春季发病人数最多,秋冬次之。在诱发因素中,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如患上呼吸道感染,肿瘤患者的放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另外,一半以上的患者有疲劳,紧张,精神创伤等诱因。在实验室检查中,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偏低和(或)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提示HZ的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水平降低或失衡,致使潜伏在脊神经节中的病毒增殖活跃,引起HZ。
   
  HZ患者中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发病最多,其次为三叉神经中的眼支区域,患者眼部症状的恢复期明显长于其他部位皮损的恢复,常达数周到数月。少数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角膜瘢痕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特性,可使受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老年人神经纤维修复能力降低,修复时间延长,可能成为易发生PHZ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但其确切因素仍无定论,都认为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得到了本组资料的证实,本组资料还显示多数PHN患者在病程初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郑捷等[2]提出在PHN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病毒DNA,而无PHN的患者则为阴性,认为PHN可能与急性期病毒清除不彻底有关。阿昔洛韦类抗病毒药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与复制,为目前治疗HZ的首选药物。泛昔洛韦生物利用率高,服药次数少,患者顺应性好,疗效好。对疼痛剧烈、皮损严重的患者,且无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者可早期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在急性期用药可减少PHZ的发病率[3],但有可能使疾病播散,在免疫反应差的病人不能应用。对已发生的PHN,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杨.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2002,28(1):49-51.

  2 郑捷,仓尧卿,李卫平,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关系.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4.

  3 杨国亮.皮肤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