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蓝钻蜈蚣毒性:谁动了医患之间的诚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4:21
标签:

 

1月前的一个早上,我正在查病房,一位青年推开门放下一束鲜花,不等我反应过来就匆匆离去,纸条上写着:“谢谢你医生,孩子病好了,那天的盲闯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起来几天前那令人尴尬的一刻……

一个男孩发热2天挂了我的号看病,查体温38、8度,咽部充血、心肺正常,化验白血球和中性细胞都不高,精神不错,就是个单纯上感,我就给开了点退烧药和三副中药,家长拿着那16元5角钱的药回来,说“贱钱无好货”,要为孩子输液,我做了一番解释后家长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冷静的叫我担保“孩子不出问题”,我告诉他“作为医生,我无法答应你的要求,再高明的医生也不会担保,但有一条我这是上感的规范治疗方法,不管怎样我一定对孩子负责、会尽力的,当然,你如果不信也可以到其它医院看看、听听别的医生的建议……”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要坚持,可以另请高明。她思索再三,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在他/她的怀疑目光下,我让护士给孩子做了物理降温、吃上药,并把孩子留在观察床上,一个小时后孩子退热了,我交代了病情让他回家治疗,四天后就发生了开始的一幕。

对病毒性上感,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是治疗上的金牌,这个过程一般五天左右就可好转,而抗生素输液有害无益,也不能缩短病程,家长由于对医生缺乏信任和卫生知识的欠缺,导致了这不该发生的不愉快。面对鲜花我心潮起伏、感慨良多,诸多往事如泉水一样涌出,想到个别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这样的环境,做医生真的太难了!常常使我陷入了无奈与苍凉的漩涡,医患之间怎么这么多仇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不堪一击!我经常垂问:社会的准则是什么?做人的良知是什么? 是谁偷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一个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社会吗?道德良知是对人性的拷问,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刻下这只不过是成了精神的伊甸园,现实的乌托邦。

一个有序、有德的社会,诚信是个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我们买牛奶时,就应当相信奶里面没有毒物,我们遇到坏人报警110,就相信警察不是强盗的保护伞,但是,刻下社会上一些事情几乎完全丧失了公信力,我们甚至根本不能完全相信牛奶是安全的、警察的是廉洁的。朋友之间不再信任,夫妻之间不再信任,师生之间不再信任,医患之间不再信任……众多的“三聚氰胺”、“地沟牌”油,让人们无法再信任无良商家,还有多少领域能为大家的信任呢?社会如此复杂,道德滑坡竞使任何的事的信任,都打上一个问号的印记,公信力到底在哪儿!!

医疗中的信任危机使医患关系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社会对医院的微辞颇多,病人对医院是既依赖又无奈,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医生护士的冷漠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屡见不鲜,病人的人格有时得不到尊重。部分医生滥开‘大处方’,很多病人被那些野豁豁的大处方“吓”跑,也加剧了病人对医生乃至医院的不信任感。在医院里,分配制度不合理、药医不分家、个别医生收受红包、开回扣药、行为不规范,以及患者不理解医学的风险性等因素。在如此复杂背景下,个别媒体放大了“医患生态”的恶化程度,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误解,恶化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负面评价。

“太初有道”,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来有自,其间的是非并不仰赖于争论的分贝,还得回到太初,向医生开刀来解决错综复杂的医疗问题,无异于像向学生开刀来破解北大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一样,八个字:饮鸩止渴、无济于事。追逆源头主要是卫生体制造成的,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20多年,说它失败,是因为它把一个公益性事业当成了经济实体来运作,把医疗和“消费”混在一起。用经济杠杆管理医院乃是各种矛盾的万恶之源,它使医院的免疫系统紊乱,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医院不得不靠多卖药、多检查来求生存、养队伍,医院的考核制度、工资奖金与医护人员的效益挂钩等等。在这种畸形的医疗体制下,本该专心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还要为完成“经济指标”而动脑筋,这样开大方、过度医疗也就不奇怪了。刻下很多医院都涌动着一条 “潜规则”,就是如何赚钱,明明是10元钱就能看好的病,却硬是要从病人口袋里挖出100元,它背离了医患关系的本质,这是医学之耻。对此,每一个有良知的医生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至高使命,如果仅仅为了赚钱,那完全可以去经商,这乌七八糟的怪病已使社会的精神文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了病人的安全,为了让医生维护起码的职业尊严,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定,现在到了认真思考进行改革的时候了,当然医疗卫生改革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要想真正让百姓看得起病,缓解医患关系,重建医患的互信,应当也必须要跨过这座火山,登上卫生改革的“珠穆朗玛峰”,还卫生事业公益性之本,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水之木。

诚信原则,在物欲利己的当今社会被践踏着,伤害着。市场化给人带来物质的刺激,却使人们逐渐淡化了诚信,甚至开始随性而为,随钱而为。我虽低微,但良知使我坚守着临床治疗原则的底线,不会变通和迂回,坚守这份对病人治疗的诚信。每个医生在生死病危的严肃问题上,都要为自己的诊疗行为负起道德的责任!医生要心中装着病人、恪守一份诚信!即使这样会暂时“得罪”病人,在遇到不公时也常觉得太累,但这才是诚信之本。医生应当用自己的服务,让病人体会到技术以外的世界,折射出仁爱的境界,人性的光辉。

信任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石,一个“大医”应当鞭打自己身边的各种医疗陋习与诟病,以维护病人的生命为己任,就医环境越差越要举重若轻,坚守抛地有声、超凡脱俗的医德,坚守医疗诚信的丰碑,处处以病人的快乐为快乐,把自己的医疗行动阳光化、透明化,享受救死扶伤中的苦与乐,把暖与甜带给病人,实际上医患关系的改善只有用心才可以换取,即使诚信有时需要付出代价和勇气,唯此才会获得灵魂的安宁。毋须置疑,多数医护工作者是好的,尽管社会上为医生贴上了各种标签,但丝毫无法动摇医生的道德的高山,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13亿人们的健康长寿。善情无疆,生命、疾病,不过是他们平时工作中所要面临的种种风险之一。我们不能把体制造成的弊端都往医生身上倾泻,更不能以极端方式“闹医院”,这种丧失理智的行为,是法治社会所不容的。医生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高风险行业,包括诊断风险、用药风险、手术风险等,风险还在于疾病复杂、认识局限,也包括技能技术,所以医疗服务是一个很特殊的服务。只允许医生成功不允许失败,是很不现实的,一部医学史,就是无数失败演绎的历史。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有代价的。遗憾的是,很多患者以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治不好病就是医生的错,动辄发生过激行为。这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医生的感情,也挫伤了医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受损失的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  

民无信不立,可是现今竟成了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沉重的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却一直不敢动笔去触动这一束鲜花的故事。一个社会,当人们彼此之间不再信任时,那是何等的悲哀呀。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被称为礼仪之邦、道德的渊源,自古就有“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等道德传统的格言。时代呼唤“诚信”,人人需要“诚信”。守信做事,诚实做人。古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是诚信,让世界变得美丽,朋友!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轮诚信的明月!让明月向人们的心灵深处延伸,直到春天的地平线、永远……

诚信所至,金石为开。请不要丢弃诚信,它是为人之本,处世之根,诚信犹如陈年老酒永远是醇香醇厚滋润心田。停笔之余,让我们同声呼唤“honesty and trust with us!”(诚信与我们同行!)。或许,在多少年后,和谐、文明、诚信的春风将重新吹拂大地,那时,我坐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下,眺望拂绿繁金的花儿,看着天空中飞过的小鸟,一定会流出幸福的泪水,因为我,纯真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