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电子签证时间:认识汉语本质??实现识字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9:23:03
认识汉语本质  实现识字革命

 作者:张广照  Time:2005-5-11 21:43  来源:原创  阅读:5269  打印 〖内容提要〗

---字量少词量多是汉语的特点.因而其学习方法也不同于拼音文字.

〖文章正文〗

认识汉语本质  实现识字革命
张广照
     我这些年致力于革教育的命研究,形成了教育革命(确切地说是革教育的命,见《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一期)学习革命和识字革命的理论和成果,识字革命是前二者的体现和证明。我在对中外文字比较研究中把握住了汉字的本质特点,剖析和扬弃了传统识字观念、方法和教材,我集中了中国《千字文》、《增广贤文》、《千家诗》等成功的原理并有所创新。使用我编写的教材、教具和教法识字识词识佳句,可以使五六岁孩子在五六个月时间(约100个课时)内认识2500多个常用汉字,见识4万左右由这些字组成的常用词,了解三千多条完全由这些常用字组成的中华古今文明佳句,超过了小学六年的识字量和中学的词汇量,理解和书写能力更比传统方法提高许多倍,对中华文字文化和文明有了基本的理解,较全面地解决了汉字的难学难写难理解问题。业经实验证明。对中小学生的扩词作文和文明修养都有意义,这在原则上更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这就像袁隆平改变水稻基因增产粮食那样,我们研究和译解汉字密码,使得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其意义也一定是巨大的。
汉语难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简洁最丰富最成熟最优秀而又最特殊的语言之一,但又几乎成了举世公认最难学语言最难写的文字,这是很不正常很不应该的。一种语言让国人害怕厌恶如何能让国人自尊自信?让外人觉得古怪难学如何能让外人热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为此辩护而应为此惭愧。“汉字落后”、“汉语难学”、“拼音文字先进”等论调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的落后而出现的,然而汉语难学的原因何在?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汉语本身的问题,从最初鲁迅、胡适、钱玄同、陈独秀等激烈地主张废除汉字,到现在的主流语言学界莫不如此。比如鲁迅就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鲁迅全集六卷一六○页)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六九○页。)现在的许多人虽然不再这样说了,但他们的基本观点并没有改变,废除汉字或汉语拼音化仍然是他们的最终目标,汉语也如今变得似乎更难学了。实践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上讲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反思反省。汉语难学是事实,但其原因可能有两种而不是一种:汉语或汉语教学的问题。而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在几十年的汉字改革者把汉语搞得更加难学之后的今天,我们应当换个思路,应该看到这是汉语教学而不是汉语的失败,是人(官方和主流知识分子)的问题而不是字的问题,必须对汉语教学进行革命。
      实际上,汉语的难学是历代某些文人和官僚政府刻意为之,是传统教育和官方文化特权主义、霸权主义、专制主义、神秘主义、伪精英主义、贵族气息本质的表现,是为其脱离实践,统治、欺骗和愚弄群众的政治服务的。祖先创造汉字近乎完美,其智慧之高超、奥秘之深邃、原则之科学、构思之巧妙、内涵之丰富、前景之远大是我们远未认识的。汉语一字一音一字一形,文字简洁,文化优美,文明深厚。用不着多大聪明和过多比较,就能看出汉语的优势来。然而千百年来统治者政治愚民文化垄断,终于造成了这种局面。他们故意对汉语学习加上四把锁而愚人自愚: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加一把锁——古代中国的言文分离、书面语言之异于和难于口语世所罕见。我们今天读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像听今天的六岁儿童说话一样,可见当时人们说话也是很通俗易懂的。但读比他还晚一点的人韩愈的文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深奥难懂多了。书上记载的那些“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东西其实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曾那样说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和形式。因而我对古代官方典籍怀有深深的不信任——“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赵翼后园诗话)。他们利用权力把俗言变成文言使文字变得难学难解,再用语言霸权维护他们的权力。言文一致经过五四白话文运动才基本实现。至今仍有人以语言和文章化简为繁晦涩难懂为荣为高;从写字到成文又加一把锁——汉字笔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符合人的运动特点和生理规律,而行文印刷却非要从右往左不可,这在书写时除了弄脏衣袖累痛手腕之外,没有任何必要。简直是违背规律,逆天行事!但是千百年来毛病当成传统,右行横排的改变更是现代才开始的,世界上不少华人至今未变;文章写出后又加一把锁:不加标点符号,使得许多语句歧义连连甚至不知所云,以致后人不得不做但又做不好的加标点“句读”成为一种“学问”,此即所谓“一年识字三年断句”。更为荒唐的是,人人都知道说话要喘气,文要加点句要断开并且辛辛苦苦地为别人为前人的章句加点,但自己却又不加标点再让后人断句,误人误己令人匪夷所思。有标点符号也是近现代的事情!中国的文人和官府怎么了?为何千年百年千人万人都在做着这种“搭桥——过河——拆桥”与人与己过不去的事情,几千年就是产生不出个标点符号来?客气地说这是保守僵化真愚蠢,不客气地说是故意误国害民!从说话到识字写字又加一把锁:无视汉字特点,对我国古代民间逐步形成的识字经验(如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读后写等)弃之不用,而照搬拼音文字的学习方法并成为定论,用分散识字的方法,识写理解完全同步的要求,以语法和词汇为中心,慢慢腾腾地通过教人说话来识字。本来中国人认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很有学问了,但他们就是不让孩子早识字,识字也只能用他们的笨方法,两三千字非学七八年甚至更多不可。前三把锁基本被五四运动砸碎了(其实这种改变本身没有什么复杂的,障碍来自于人的观念。言文一致不要投入任何资金技术,左行竖排变右行横排更没有任何损失,而只要加注标点符号,就取消了“句读学”这种几千年的大“学问”),第四把锁则是某些近代革命者学西方学歪而成为民族虚无主义的又一例证。如果说最初的改革者忧国忧民动机是好的,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学习汉语而改革文字,他们研究出拼音来还是一个不小的功劳。那么后来的“改革”者则像世界上众多异化了的改革一样早已背弃了改革的初衷,为改革而改革,为他们“改革者”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学说而改革,他们让目的为手段(当然是为他们自己的手段)为他们自己服务而不是相反,最多搞出些毁誉参半的东西。许多人不惜昧着良心地用最恶毒的语言诬蔑汉字,美化拼音文字,他们系统地形成并维护着他们的“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拉拼万能论”、“幼儿识字有害论”等观点,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他们成功地妨碍了中国人学汉语,更阻挠着汉语走向世界。中国人教中国人学习汉语尚且如此,对外汉语教学就更谈不上科学了,教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并不存在的“句型”(中国人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句型,人人一天就要说几千个句型)和词汇,考试更是故弄玄虚洋洋得意地考许多汉语并不需要甚至不存在的东西。他们的学术地位和既得利益建立在“汉字难学论”上,任何相反的意见和做法必然受到他们的反对。美丽的汉语成为让全世界人望而生畏生厌的既向往又无奈的事情,这真说不上是害了人家还是害了自己!汉字难认难写难理解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真问题!少慢差费地学习汉语,既是物力和时间的浪费,更是对生命和创新的摧残!破除第四把锁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决不比前三把锁困难,而障碍同样来自于人的阻挠。
 汉字是先民的伟大创造并不断完善,比四大发明更早更重要,但后人很少研究其实质而只在表层上着力甚至搞歪了,在不应该的地方进行了过度开发,正如罗盘用来看风水,火药做成鞭炮驱鬼辟邪一样,汉字也成了少数人书法艺术和文字游戏的工具而不是多数人的武器,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过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和发展它,倒是有太多的人在设障、破坏、戕害它。中国从古至今书法家数以亿计,书法作为个人爱好有意义,但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多大用处?可以说中国自孔子以后少有人研究和发展教法(今天的教学垄断、专制、应试第一,还远远不如当年的孔子,当年孔子既无权也不会这样教),自许慎以来少有人研究过汉字本身(自许慎以来的字典词典没有多少创新),而自周兴嗣以来则少有人研究汉字本质和汉字教学法(周兴嗣《千字文》的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的识字方法很有道理,但周本人没有上升到方法论高度,后人更是如此,《千字文》出现一千多年没有编出一本超过它的或者说明其原理的书来)!汉语学习至今仍然处于茫然甚至悖谬的状态,还根本谈不上科学!汉语千百年来被太多的人无情地破坏、歪曲、诬蔑、埋葬着,他们“不善操舟而恶河之曲”,无意有意地误国害民,愚人自愚。然而汉字美丽倔强,有灵有性有生命,有着内在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来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传承中华文明,维护中国的统一。当人自以为是强其所难时,它以最严厉的方式惩罚人,它似乎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就证明了汉语教学的失败。必须推倒强加在汉字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汉语教学必须改革,要认识和发扬汉字的优长,还文化于人民,让世界都分享汉语的美丽优秀!如果说文化专制主义对汉语学习故意加锁设码,那我们就是开锁解码;如果说它把黄金当作石头,那我们就是要重新点石成金;先人给我们创造了美妙的汉字,那我们就要重新认识汉字的美,使之不再难认难写难理解!让汉语难学不算本事(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只有一米,但要问最远可以多少,那可以有亿亿亿……公里),让汉语变得好学才算本事。你的方法使人学习汉语难不一定证明汉语真难学,他的方法使得汉语好学则足以证明汉语好学!“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科学和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易懂的,繁琐和晦涩决不是科学。我们认定现今繁难的汉语学习方法一定是错误的人为的可变的,相信“学在民间,道在山林”,民间也一定创造和研究出了很好的方法。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汉字本质新论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表意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异乎寻常,它的创造显示出我们祖先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如感性、悟性、形象性、综合性、整体性、网络性、艺术性等等,它甚至影响到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与拼音文字极不相同,因而二者也必应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用种麦子的方法种水稻水稻必然最差的作物,如今汉语成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也是教学方法的根本错误造成的。
   诚然,语言无优劣,但学习有易难。用网上一位作者的话来说:“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以此作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更具有这种特点。象形文字中形是本质,拼音文字中音是本质。在文字中,二者都是符号系统,但前者更符合文字的质的规定性。一方面,象形字与实物还有着直接间接的联系(如汉字日月水火等字中还能看到实物的影子),另一方面,字形又与读音实现了分离。汉字形音分离看起来是一种缺陷和不足,实际是一个优长和高明。文字是(口头)语言的记录者,语言的历史有了几十万年,文字的历史不过几千年,言是发声,文是记言。声音是流动的思想,转瞬即逝无法把握,而文字则把这种流动的东西固化物化,使之长期存在乃至永恒。文字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历史的发展。但文字很难既记声又记形,往往记形则难记声,记声则难记形,汉字最大限度地达到既表音又记形。世界各国作为实物的山水牛羊都差不多,但表示它们的语言也许有数百种,然而只有汉字还能看到山水牛羊的影子,而从英语的mountain、water、ox、sheep中却根本不能。拼音文字记的是声,文字与实物没有任何相像,但与发音一致,识全字母或许基本就能见字即读,但美中不足的是人可以读出几乎任何文字而可能根本不知其意,他只能理解他会说的话(如同我们一年级学生会了拼音可以读出任何用拼音写成的文章,但他根本不知其意。由此可见汉语不可能走拼音化的道路,拼音只能辅助而不能代替汉字。说拼音文字好学也没有任何根据。英美人更不用说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经历证明“拼音文字好学”是错误的),因而他的“识字”有时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的“识字”而只不过是“识字母”“听声音”而已。相反在汉语中,音被固化物化成方块字,字与音分离,是凝固的物真正的字,汉字不是横竖撇捺的组合不经学习根本不认识,文盲根本不认识他说话中包含的字。知而不识(会说不会认)是全世界的儿童和文盲的共同特点,但“识而不知”却是拼音文字而不是汉字独有的特点,因而拼音文字的识词量很大,初学似易,深入很难。汉字不识就是不识,但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了这个字(词),他也差不多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过于专业的知识除外,但就是这一部分,汉语也比拼音文字好得多,比如中国人认识了医药专业书籍上的字如“大肠杆菌”其意思就基本理解,而在外文中据说极难),其识字量并不大。汉语中的“识字”是真正的识字。由此可见读书上学一定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常用的就那么三两千个字,初学看难并不难,深入更容易。用李敖的话说,汉字识读都不难,只是写难些。而在我看来,汉字输入人脑即识字——而不是难写难输入机器——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识字多后理解和书写都是不难解决的问题。一些文字改革论者把难写当作主要问题而简化汉字,事实证明这做的是一件有争议的非根本的事情;至于另一些人说汉字难输入机器而主张拼音化并辛辛苦苦地做着废除汉字的无用功更是误入歧途!文字改革者认为是汉语而不是汉语教学方法的问题使得汉语难学,这第一步就是错了的,也决定了他们不能解决问题!
    然而,仅仅汉字的数量少还不能说这就是优点就是抓住了本质,关键要说明为什么这么少的字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足以表达丰富的思想、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这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正的优点,而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汉字本身差不多就都是词了,而且汉字极其活跃,组词能力特别强。因而只说汉语以字为本还不确切,甚至还没有说到其本质的方面,字量少词量大因而字词为本才是汉语的本质所在。
汉字和拼音文字都要面对新事物,表述新认识,即要产生新的概念、范畴。范畴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纽结,人们有了一个新认识就打一个新结,从而使认识世界之网不断扩大。出新词是必然的。任何语言造词时都有组词的痕迹,但拼音文字组词性质较弱,一般是造个新词,而汉语一般则是组个新词,比如说“导弹”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这还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如果是中国人的发明就更能说明问题),英语就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词(guided)missile,而汉字却只是组个新词而已。导弹在两千年前不存在,但“导”和“弹”字两千年前就存在,汉语认识和理解的负担就比拼音文字轻多了。汉字本身已经表意,是音形义一体地、立体式、网络状地表示事物,容量很大,字再组词和词组当然就更适于表意容量更。世界上没有任何语言像汉语一样用如此之少的常用字(基本相当于西方的单词)组成如此之多的常用词(相当于西方的单词和词组)。比如,汉语有“猪”、“肉”、“猪肉”两个字组成的三个词,猪肉就是猪的肉。在这些词上不但依然清楚地看到和实物的联系,更能看到“猪肉”和“猪”、“肉”的联系。任何外国人认识了“猪”和“肉”这两个字(词)决不会不知“猪肉”这个词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猪(pig)、肉(meat)、猪肉(pork)之间,既看不出它们和实物的联系,也看不出猪肉和猪的联系(可能线性的拼音文字如果用meat of pig表示猪肉太长太复杂了,所以才造个pork来),任何外国人学习了“pork”“meat”后决不会知道“pork”这个词的意思。组词显然比造词简洁合理,增词不(或很少)增字显然比总要增词的负担少得多。年长日久表意和拼音文字二者就有了数量和质量的差别。拼音文字单词几乎天文数字而且每年还在大量增加着,而汉字三四千个足矣够矣!中国今天的常用字,也差不多是古代就有的常用字,古词汇的死亡不是汉字的死亡,所以我们很容易看懂三两千年前的文献(比如:《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句中的说法除“万物”这个词外,其余的词我们今天已经基本不用了,但这些字的基本意义并没有变一点也不难理解,我们可以翻译为“致力于虚要彻底,保持静要专心。万物一起发作着,我从这里看出它们在循环”。而如果是拼音文字几千年前的词可能多数都死亡了吧。字母即使不变并没有使人容易理解它!),言文基本一致后的书就更加好懂。可以断定几百年后的中国也造不了几个新字就能适应科学发展(大不了造些“钌”“铑”“钯”“氢”“氧”“氮”之类字,而如果中国人科技发达世界领先造字就会更少),足以应付知识爆炸。由衷感谢先民创造汉字为我们留下了既十分简洁又无限丰富的发展空间。而据说西方人能看懂五百年前的著作就得极有学问才行,现代英美报纸有的每天还要注上生词才能让人看懂。汉字的组词能力之强是人们想像不到的,汉字的生命力也在于运用,在于组词知词用词。不知和不会组词,识多少汉字也是死的有限的,语言和思想也都是干瘪贫乏的。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仅在于他会说和认识多少汉字,更在于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能用多少这些字组成的词来表达自己思想。鲁迅和毛泽东的文章据说都只用了三千左右的汉字。词是字的组合但又不是简单组合自由组合,词是实践的需要和纪录。一两岁孩子就会说“门”字和“下”字,但他决不知道和理解“门下”这个词。汉语字词为本,在集中识字后集中知词、识词十分重要。汉字组词能力之强(我用2500个常用字相互间就组了近6万词,我精选了最常用词4万左右)是我们想不到的,词再组话那就更加活跃实际上是无限的。以字驭词驭话和以话以词驭字二者是执简驭繁纲举目张和执繁驭简举目抓纲从而是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的关系。以字母组词的拼音文字不可能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而汉语则必须采用这种方法。外语比如说掌握七八千单词就有学问了,那么汉语掌握七八千词(不是字)则根本不够用。而这2500多字就至少可以组成三四万个最常用词。由此可见传统语文对内对外教学时采用外语式的教学方法,是多么地可笑和浪费啊!
我要强调指出,知词和用词的能力是一个人语言文字水平高低的标志。如同我们现在不需要也很难造新字一样(每个新字的出现都代表着崭新事物的出现),个人就更加不要和不能造新词更不用说新字了。汉字据说有五六万,而常用的只要有三千多就足够了,95%以上的字大浪淘沙死掉了,只存在于古文和字典中。而用这三四千字可能还没有不能表达的思想和事物。常用字为什么成为常用字?就在于其常用!就在于这些字的活跃程度即使用程度极高!古代造字阶段,字造得多(如异体字多,孔乙己常常炫耀他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但许多字却用得不多不活跃,特别是士大夫们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和故弄玄虚刻意愚民,往往故意造、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冷僻字却终究不为大众所知所认同。而在民间,在社会实践中,一般群众所知所用的字一定不会太多,但是这些字语浅意深极其活跃,人们翻来覆去地用这些字组新词来表示新思想指代新事物。经过大浪淘沙历史检验,极少数常用字越来越活跃,而其他绝大多数汉字归于沉寂,今天更是这样。虽不能说汉字从古到今越用越少,但这三四千可能是一个最佳点,大概不会大量增加常用字来应付未来的发展。而拼音文字就摆脱不了造词的命运。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亿万人的使用,汉语的精华就集中在常用字常用词中了。常用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珍宝,要研究它善待它,它也足够我们表达我们的思想。用那些没有人用过的字、词所组成的东西(有时不能叫它是词和话,因为许多根本不通不讲)常常不是有水平而是没有水平的表现。古今好的诗文都不在于用了他人不用或少用的难懂的字词,相反都是用了人们最常用最好懂的字词,才让人一看就懂而又常读常新。“须知妙语出天然”,“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 古人常讲“至味不慊,至言不文”;“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陆游);“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真正的语言大师从来都不是用的字词深奥古僻一般人不知不懂不用而是相反,他们都是用最常最俗最好懂的字词写出了最优最雅的诗文(白居易以让老妪听懂为诗作标准,他也被誉为白话诗人),这就叫深入浅出千锤百炼。苏轼赞美柳宗元、韦庄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胡震亨评论刘禹锡“其诗气赅古今,词总华实。运用似无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菜根谭》也说,“文无奇巧,人宜本然。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大俗就是大雅,大雅必定大俗。雅俗共赏雅俗本一。深入才能浅出,不能浅出正是不曾深入的表现。深入浅出是有学问的表现,而浅入深出正是没学问的表现。那些自以为是、用华丽词藻堆砌的诗文,既没有人欣赏,更不曾流传开来。脱离大众的文言文一直走不进人民而最终被白话代替就是明证。事物和文词,用的人多便流传开来;用的人少便流传不开(如“布”和“铁”的用处比“绸”和“锡”的用处多,前者组的词也比后者组的词多),没有人用就灭亡了。常用字就这样成为常用字,怪僻字词就是这样沉寂的。古今中外用霸权推行的词语都随着霸权的消失而消失了,而好的诗文却能流传千年万年。语言是让多数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少数人欣赏的玩物,应该倾听历史的呼声,服膺实践的结论!人们识字的目的在于知词用词,而词也是可以集中认识(至少是了解)的。这既是集中识字的深入和升华,更是汉语本质的体现和把握,是发展人语言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新形式新补充,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集中识字是解决识字问题的好方法,是汉语本质和特殊性的表现,那么集中识词就更是这样,更是记字和解字的好方法。随字识词是我的一个发现和创造!而通过接触熟字和由熟字组词,记住和理解汉字学习汉语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汉语如此美丽如此好学,我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掌握汉语规律它就一点也不难学。
表意和拼音两种文字差别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世界上每年都要消失几十种语言?因为它们都没有形成文字,声音是即逝的易变的!字随音走的拼音文字有易读(不一定是易懂)的特点但也就难免易分化易消逝的命运,汉字似不易认但具有认识即懂特别是字形稳定的特点。为什么欧洲面积不比中国大,人口比中国少得多却有几十种语言?就是因为他们用的是拼音文字!声音的易变性使得字随音变极易分化,欧洲的一种语言分化成许多种语言进而分裂成许多国家,而我相信欧盟今后语言的统一将比经济、政治、军事的统一困难得多。语言是人的精神存在精神基因,语言影响人的思维和情感,可能只有消灭其语言才能真正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而汉语音随字走以字正音,音变字不变,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巨型国家而存在(即使分裂时期的对立朝代之间语言文字并没有多大不同,最终促进了重新统一)。中国有几千几万种方言似难沟通,如果是拼音文字就会产生几千几万种语言,形成无数小邦小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是最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魂根和基因。正是汉语音随字走而不是字随音走,才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生机旺盛,才使中华广袤国土亿万人民保持统一而分裂者终归失败。广东人北京人可能听不懂一句对方的土话,但写出来后就能交流和各自纠正自己。如果字随音走中国能出几千种语言!那就分裂容易交流困难了!据说周边一些国家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许多事物要精确区分还必须用汉字,恢复汉字的呼声有渐高之势。表音和表意是对立的,汉字已经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音形意的统一,拼音只能做认识和输入汉字的辅助工具,要想在不废除汉字的情况下代替汉字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其那样倒不如废除汉语直接使用外国文字为好何苦再创造什么新的拼音文字,汉语搞得越来越难学,周边和我国的文字改革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证明了汉语的内在美和宝贵价值。汉字不仅是我们智力开发的工具,更是促进国家统一、扩大中国世界影响的利器。如同李敖所说,让汉语变得十分好学,汉语从此就站起来了,这就像毛泽东当年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样意义重大。
集中识字识词识佳句,汉语不再难学难写难理解
     汉语的最大特点是字词为本,字少词多。说真的,外语中二三十个字母组成数十万数百万单词没有什么神奇的(单词还在急剧地膨胀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三四千常用汉字组成无数的词和词组才是神奇的,而学习起来又是真正轻松的。中国人历来把读书识字合在一起,认为会听会说(如文盲和儿童)不叫有文化,会读会写才叫有文化,读书就是要识字,汉语教学一定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而现在的教学不是教人识字而是教人说话,这就造成了少慢差费的结果。说话是任何一个来上学的学生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中国孩子会说中国话,外国人会说外国话。他们的问题就在于不识字。说话是每一个人在学前在家庭就学会了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教会了孩子说话,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再差几乎都不影响他的说话能力。教人说话的教材无所谓好坏,教人说话差不多任何正常人都合格。实际上也正因为是把教人说话而不是识字作为目标,中国才有那么多的人都来编教材改教材!你编个李白诗,我选个东坡词,你编小白兔,我编大灰狼……至于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这个大学编个上海购物旅游,那个大学编个北京访问做客……种类多容易编,是个人都来编教材恰恰说明教材不科学!数理化教材为什么差别不大难以另搞一套?就因为它已经比较科学了!而语文的这教材那教材自以为多么地了不起,其实做的不过是家庭和幼儿园做过的事情,重复村夫村妇早已解决了的教人说话的问题,每课有几个生字,在教人说话的课文中认识那几个字而已!如同南腔、北调、文盲、教授的父母教出的孩子语言能力并无多大不同一样,各种“精心”选编的教材及效果其实也无大区别!让人识这两三千个字用了七八年、十几年的时间,识字仅仅是其第二甚至末位的任务,随便编个教材都行!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不管孩子和成人,凡是读书上学的人都是已经会说话但不识字的人,就不应该再教他们说话而应该教他们识字,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要让他们通过识字来说话而不应通过说话来识字,首先解决让汉字输入人脑的问题。特别是汉语可以集中识字就更应该和可以如此。如果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比如用集中识字法编教材相信能编的人就要少得多!中国自古就有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的识字传统,我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理解问题,使得任何人学习中华文字、文化、文明都是很方便的事情。我的原则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先认后写,三是阴文描红,四是随字识词,五是文明熏陶。概括地说,就是集中识字识词识佳句。
   这里我首先要指出汉字改革者(也包括现在的语文教学)的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即没有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掌握一种语言和文字,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这种语言和文化中的字词,古今中外也都把识字(外语就是识词而不是识字母)说成是有文化。判断一种语言文字好学不好学,也就要看它是否让人好认好识,而不是什么好写以及好输入。外语好写好输入但被难认识抵消了,英语国家的文盲和阅读有障碍者并不少,汉字难写(其实不甚难)难输入(现在根本不再是问题)可以为其好识好学所补充,识字多和快后写和输入不是问题;而汉字改革者没有把力量放在研究如何使汉语好识好认上而是在好写上,他们从开始就没有抓住关键,后来的成果拼音是有价值的,简化字是毁誉参半,至于想搞拼音化和一语双文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关于集中识字,韵语成篇。我借鉴古代《千字文》的成功经验,编写了2800多个字却包括了小学六年要认识的2500多个常用字在内的《爱我中华识字歌》。《千字文》是南朝人周兴嗣编写的,至今不少人欣赏和使用,可见有其内在原因,但道理和优长何在?周兴嗣和后人都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角度。其实就在于汉字可以集中认识,尤其是常用字具有更加强大的组词能力,这三两千个汉字本身就能很少重复地组成很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几个故事,学习几千字的文章就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进而掌握几万词,这就是《千字文》原理的奇妙之处。四字一韵较雅致较连贯的韵律也是最好编最好记的韵律(很难设想编个五言六言七言的识字歌,儿歌类故事类识字教材没有流传下来也证明它们有着致命弱点),而这是拼音文字绝对做不到的。《千字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理论说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发展。其自身也有不少问题,一是选字太少,只识一千字等于没过识字关;二是选字不精不雅,很多未必是古今最常用字(如以下146字在我们今天的2500常用字中都没有包括,当时更不可能是一千个最常用字:昃,冈,芥,柰,鳞,虞,殷,拱,戎,羌,遐,迩,驹,罔,靡,覆,羔,璧,舆,履,夙,馨,渊,澄,笃,棠,箴,恻,弗,爵,縻,邑,邙,渭,泾,郁,楹,瑟,笙,侠,卿,辇,毂,缨,铭,尹,佐,奄,磻,阜,桓,匡,绮,虢,翦,禹,郡,岱,禅,碣,钜,邈,岫,冥,稼,穑,俶,黍,稷,黜,陟,柯,敦,庶,敕,聆,贻,厥,猷,祗,讥,诫,宠,殆,皋,寥,逍,枇,杷,蚤,凋,翳,鵾,绛,輏,垣,膳,饫,烹,帷,纨,炜,寐,觞,矫,豫,嫡,嗣,祭,祀,烝,稽,颡,悚,笺,牒,骸,垢,犊,骇,骧,诛,嵇,啸,恬,钧,颦,妍,矢,曦,晖,曜,璇,玑,晦,祜,绥,劭,矜,徘,徊,瞻,眺,陋,寡,诮等,还有的字机子打不出来),大概是作者只用了自己编着顺当的近千字;三是据说是一夜编出,因而疏于锤炼,词句并不甚精美,用典过多也不利于学习。在今天已不适用。但其方法值得继承发扬。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自古以来民间形成的最好方法,这也是很多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有趣的是,甚至一些外国人编的教材也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笔者就见到了韩国人编的两种汉语《千字文》。朋友说法国的汉学家白乐桑先生也主张集中识字。集中识字肯定是汉语学习的最好形式,中国民间现在推行的许多快速识字教材不约而同地用的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方法,区别只在于水平高低。在我看来,现在多数教材不精不通集中度不高(二三十个字讲一件事),许多教材为集中而集中为不重复而不重复,佶屈聱牙似通不通,类似字的堆积,这说明了作者的功力,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汉语声誉,是要注意纠正和制止的。如一本自称《中华字经》的书中充满了“笃录甚很,紊奏芜鄙。瑕疵兑玷,吝啬阐惜”之类,真不知依何理是何意!须知,“我们”是词,而“们我”不是词!我把这类问题看作是功力问题,与某些故弄玄虚还有不同。但汉语教材要说汉语,不成话不成文的东西正如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指出:“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颜氏家训 文章篇》也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教材要想编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有意思的是,就是再拙劣的集中识字教材,也比现在的分散识字教材的识字效果和综合效果好得多。“教育”部门仍然用分散识字方法进行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实在是过莫大焉!
关于先认后写,识字第一。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识字则是人有文化的标志。一定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汉字就更应如此(外语的易读即识字母并不能证明外语好学,它的单词量极大,识单词而不是识字母才叫识字)!汉字并不难认不难说。识字多和快就等于交给了初学者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是授之以“渔”而不是“鱼”,这也是解决书写和理解的前提和关键。而现在的分散识字、强调语法、识写用同步则是故弄玄虚地只授人“鱼”。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失败,教材课标也承认识写不必完全同步而加快识字步伐,不过他们仍然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就是了。必须明确,让已经会说话的中国孩子和外国初学者快过识字关后,教师一切都好办,学生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主动性。当然也只有汉语才能如此之快地过了识字关。教材好坏的标准只能是否有利于学生快速识字。要尽快地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
关于阴文描红,写练同一。汉字是方块字,我们承认有难写的一面,但写好又是一门艺术。用阴文模板让学生描红一二百个课文中的字,就解决了孩子和外国人初写方块字的困难。现在的写字板只是成人练字用效果不错,而初学者使用更有必要。孩子初学写字,手还发抖;外国人更没写过方块字。让他们在模板中写,这就变平面模仿为立体模仿,变被动为主动(比手把手教他写还要好),不会写的会写了,会写的写好也不难了。
关于随字组词,熟字开花,集中识词,识解统一。我的方法是让学生随字识词,比如认识十个字就学习这十个字之间相互可以组成的词,认识一百个字、一千个字都是如此,2500多个常用字相互组成近六万词,我精选了四万左右最常用词。这是我的创造,初衷只是让孩子不背书歌加深对字的印象,而实际作用比这大得多,这涉及到了汉字更为本质的东西,使得汉字难认难理解的问题不复存在。比如“天”字在本书中就和其他2500多个常用字组成这样的一些最常用词:“天旱;旱天;天好;好天;天黑;黑天;天皇;皇天;天热;热天;天冷;冷天;天明;明天;天青;青天;天头;头天;天晴;晴天;天阴;阴天;天上;上天;天天;天宫;天光;天国;天河;天候;天花;天公;天大;天道;天地;天帝;天电;天方;天车;天分;天边;天火;天机;天际;天井;天空;天理;天良;天牛;天女;天平;天气;天桥;天险;天趣;天然;天壤;天人;天日;天色;天神;天生;天师;天时;天使;天授;天书;天数;天堂;天体;天庭;天王;天威;天文;天物;天仙;天线;天象;天幸;天意;天真;天职;天竹;天主;天资;天子;天亮;天棚;天梯;天宇;天年;天坛;天津;天麻;天鹅;天兵;天葬;天足;远天;成天;每天;当天;前天;昨天;今天;后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炎天;仰天;先天;西天;通天;谈天;升天;漫天;飞天;滔天;乐天;苍天;冲天;航天;参天;归天;改天;云天;霜天;连天;月黑天;天主教;天知道;天文钟;天文馆;天文时;天文台;天文学;天仙子;天然气;天然堤;天然港;天气学;天老爷;小天地;天花板;信天翁;信天游;钻天柳;天鹅绒;天鹅湖;天灵盖;制天权;半边天;前半天;下半天;钻天杨;天底下;破天荒;打天下;艳阳天;天晓得;鬼天气;天王星;天不作美;天高气爽;天各一方;天方夜谭;天地良心;天府之国;三天两头;天朗气清;天高地厚;天公地道;天马行空;天上人间;天日无光;天人合一;天文地理;天无绝人之路;天体力学;天真烂漫;天之骄子;天作之合;天怨人怒;天塌地陷;天南地北;天南海北;天经地义;天差地远;尧天舜日;指天画地;如日中天;丽日中天;震天动地;无法无天;未定之天;四脚朝天;贪天之功;四大天王;手眼通天;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热火朝天;青天白日;雨过天青;雨过天晴;人定胜天;有天无日;大天白日;巧夺天工;无力回天;海阔天空;呼天抢地;开天辟地;昏天黑地;冰天雪地;巧夺天工;天高皇帝远;天下大乱;天从人愿;普天之下;天下第一;得天独厚;天下奇文;天下太平;天下为公;天下无双;天不怕,地不怕;天外有天;终天之恨;天地不容;日久天长;天长日久;惊天动地;顶天立地;战天斗地;天理难容;天下无敌;物竞天择;在天之灵;光天化日;天旋地转;天气骤变;替天行道;天冷霜寒;妙语天下;移天易日;异想天开;天衣无缝。滔天大罪;波浪滔天;白浪滔天。怨天尤人;漫天大谎;幕天席地;天姿国色。遮天蔽日;暗无天日;石破天惊;抱恨终天;坐井观天;天悬地隔。昂首望天;欢天喜地;花天酒地;伤天害理;狗胆包天;福天福地;洪福齐天;先天不足;普天同庆。天罗地网;翻天覆地;天地翻覆;地覆天翻;臭气冲天;听天由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掀天揭地;天然免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色天香;天香国色;先天性疾病;瞒天过海;天下大治;沸天震地;沸反盈天”等等。这大概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任何一本词典没有这样排列过的!语言专家都说“汉语是以单字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但到底哪些字能组多少词,大概也都不甚了了吧!看到可以这样集中识词,对于汉语的本质和魅力我们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对于学习汉语的问题和方向也许有了新的体会了吧!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教人识词更不用说教人说话不正是违背汉语规律,才使得事倍功半汉语难学吗?
关于随字集中识佳句。如果说识字识词可以集中,那么我更进一步集粹中华文明,精选格言警句,让人们在最早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中华文明的精髓。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识字归根结底是要掌握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在为政为文,立身处世,更不用说写景状物上留下了无数绝妙好词,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我们非常需要发扬光大的,在识字识词的同时学习佳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果说识字是了解中华文字,集中识词是了解中华文化,那么集中识佳句则是让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热爱中华文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当人们读到这2500多个常用字与“天”字组成的部分佳句如“天助自助者;怨天者无志;唯自助者天助之;满天风雨下西楼;黄河如丝天际来;月光如水水如天;雄鸡一声天下白;天下乌鸦一般黑;天生我材必有用;别有天地非人间;一语天然万古新;不愧于天,不畏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高而明,地厚而平;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直穷绝顶高,始觉天地阔;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十日狂风特地情,天工著意送行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江风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溪涨秋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江声不尽英雄恨,天地无私草木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以上佳句均有出处注解)时,相信人们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就更是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博大精深伸手可触的,爱我中华不再是口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谁还能再说汉语难认难写难理解呢?我这是在不自觉中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增广贤文》等中国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了起来并加上了我的集中识词和阴文描红。幼儿识记力强不必甚解接受薰陶即可,其作用体现于未来体现于一生,“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苏辙);中小学生则直接通过这些认识中华文明,认识真实的社会;对外国人体味中华文明,提高自身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有意选取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俗谚,就是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假大空的东西于民于国都不利。至于成人阅读本书更有必要,这不仅是他们参与和指导孩子学习,提高孩子和自身文化水平的恰当教材,更对他们为人为文有极大帮助。“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而汉语就是这种“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综上所述,这五条原则结合,音形字义一体,识写听说兼顾,使学生真正成为字的主人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五六岁孩子一百个课时掌握一般没有问题。外国人半年内绝对能过读写听说关。这就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极好学也不难写的语言,识字(甚至写字)像说话走路一样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本能,在学前在家庭(至多一年级)就能解决。汉语有着独特的美,这是一种人性美智慧美从容大度的美,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方法更美更独特,汉语和如何学习汉语共同构成汉语文化汉字文明美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美本身就是灿烂辉煌的汉语魅力和优势的表现。中国有着这样美好的语言过去却文盲众多文化落后,真是端着金碗讨饭,太可惜了。改变这种局面从实质上讲并不困难。识字革命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我要强调指出,集中识字是个好方法,儿童能过识字关且受益无穷,这是古今无数人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尽人皆知,语文能力不仅对人的知识学习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极其重要。少年时期早识字多阅读既非常重要更简单易行。但主流学派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只在诋毁汉字和推销自身上下功夫,用种种谬论反对中国孩子和外国人快速识字,他们那套荒谬的理论和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早已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抵制,变革识字和整个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呼声和实践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不过一般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些“专家”的自私本质和险恶用心就是了。实际上他们早已把自身私利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异化成为中华文字、文化和文明的阻碍者,必须给以批判否弃。而一旦我们实现识字革命,让识字像说话走路一样成为中国人的本能,那时他们不想变也得变。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
《爱我中华识字歌》的特点
     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教材自古就有,现在也有各种版本。但人们可能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以为新编个教材新创个手段就能解决了,因而结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汉语难学不是汉语本身而是外因造成的,因而也就不能只从文字上解决它。如同人被束缚不是绳索而是人的原因一样,挣脱绳索要同人而不只是绳索斗争,当然也要对汉语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中国文字、文化和所谓教育体制进行哲学的、根本的思考。和各种教材相比,我的《爱我中华识字歌》至少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有理论指导。我识字有识字的理论,识字革命又是我革教育的命和学习革命的体现,我对传统教育官方文化的本质、对汉字特点、对古今语文教学的分析有特殊的角度和深度。我的五条原则是至今没有人全面采用过的。二是选字比较恰当。选了国家公布的小学六年要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比较合适,这占到常用字的近98%。有的书选八百一千太少,余下的字学生还是要用分散识字的方法解决,只认八百一千字并没有过识字关。有的书选字太多,比如有选四千或近四千字的就太多了,连编写字典的教授也不一定要认这么多字,孩子就更不需要也不可能,这也有违快速识字的初衷。三是驾驭文字的能力较好。对汉字研究愈多,我对之精美和深邃便感佩愈深,虽然我至今对其体味万不及一,但我将尽最大努力,将其优长发掘发挥至极致。我不能说本书就是最好的,我也在继续修改着,但是本书敢和其他各种识字教材竞争比较,包括古代千字文。我正是不满于现有各种教材才新编本书的。本书有时代感、现实意义和教化意义,主题突出,内容连贯。“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本书为家长参与和指导孩子学习提供了用武之地,是幼儿识字和中小学生扩词的良师,更是成人育儿修身的益友,是学习型家庭之必需。四是我从识字、解意、书写、薰染等全面着手,不仅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问题,也解决了难写难理解问题,这是许多教材没有做到甚至没有涉及的。特别是我的熟字开花集中识词之形式和内容是古今无人做过的,集中识词识佳句是人扩大知识面和认识世界的好形式。不仅对于快速认字和加深理解有利,更使人对汉字的原理和魅力叹为观止,使人从文字到文化到文明不断提高深入。相信人们会更加佩服和爱学汉语。五是我的教材不只适用于中国人更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现在的一些教材,如儿歌化,字义字理法识字可能更不适合外国人学习。这还是从研究者自己出发而不是从孩子、从学习者、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的。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汉字的识字规律二者不是一回事。
 中华的复兴必定伴随着中华文化汉字文明的复兴,让世界上最简洁优美的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更不用说全世界的人都使用汉语,是大好事!我们不怕和欢迎全世界的人都用汉语!汉字是我国的专用字,汉语是我们引为自豪值得向全世界推介的无价之宝,实现学习革命人人早成才成大才成实才更是我们应对时代挑战,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前列的最光彩最正常最可行的唯一道路!以识字变革为起点的学习革命也许会成为我们提高民族素质、壮大中国实力、改造国民性格、建设现代文明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改进汉语教学是汉字文明的正本清源和再造新生!每一个自信自强的中华儿女都要有这种责任心使命感,要登高望远自信自强,要对中华文明发展负责,要思考中国历史使命的百计千年大计。(100072,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张广照,电话010——66718426,010-87493576;email:0819zhang@163.com,《爱我中华识字歌》,光盘和书四十四元——含邮费,款寄张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