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正义双管猎枪3dm: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8:05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 http://www.gmw.cn 2011-03-14 12:57:19 来源: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质是实事求是,要义是创新,主题是发展。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对于我们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根植于中国社会、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的土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他又从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道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的哲学意蕴与思想方法。《实践论》、《矛盾论》的这种哲学论证,也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基本的哲学论证。1938年,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口号,以此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1941年,毛泽东又以“实事求是”这一中国特色的范畴概括表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的要求、方向和道路。他指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概括地说,实事求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第二,由这一认识路线所决定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学风。这种科学态度和学风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公式,要学习和掌握它的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运用它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和照抄照搬照套它的具体的、个别的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作出合乎中国实际、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形成关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中国发展的科学结论,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以此作为行动的向导;坚持“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的认识原则、实践原则,把独立自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和标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它作为科学理论所固有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在理论与实践、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中创新发展的,这种统一又循着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连结的基本途径,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时代形态和民族形态、历时性和共时性形态,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创新的过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创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志,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关键的、首要的是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实现民族性的延伸和时代性的进步。就“中国化”内涵而言,这种创新体现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体现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必须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民族形式、民族特性、民族气派。这是民族形式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为实质性的要求,则是内容上的创新。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我们要“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我们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合乎中国实际、中国需要的理论创新,才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形式(民族特性、民族形式)与内容(合乎中国实际、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相统一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和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和主题: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他用“有的放矢”来比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马克思主义是立场、观点、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解放和民族的振兴才是目的。为了达此目的,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即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它包含双重的含义或两大阶段的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通过社会革命扫除中国发展的根本性制度障碍,解决中国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问题。二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两大阶段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所围绕的主题。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取向,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解放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就在于指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的历史进程。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李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