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的电视剧:中美是妥协还是斗争:thick1015|2010-12-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6:58
 thick1015                                                   中美是妥协还是斗争                              2010-12-29 

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23日文章首尔方面看来有些沾沾自喜,而且略有些好战。首尔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在面对付诸武力的决心和意愿时,朝鲜退缩了。韩国决策者现在相信,强硬立场奏效了,而最近异常好战的韩国公众大多同意这种观点。

  但这似乎是种错觉。朝鲜领导人避免交火并不是因为害怕。相反,他们做了理性的战略家应该做的事:避免在对手选择的不利局面下交战,以便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突然而有力地打击对手。

答:李明博今年经历了不少啊,夸张点说此君是被折腾得有点死去活来,这恐怕不是他在做现代集团总裁和首尔市长时能得到的“待遇”。

李明博的这句话“原以为忍才能保半岛和平但事实相反”在道理上说是没错的,一味的退让只能越输越惨,今天短人家一寸,明天就短人家一尺。

不过朝鲜半岛之所以今年以来出现种种问题与其说是李明博口中“忍让”的结果,不如说是美国半岛政策,韩国的对朝政策以及两国对六方会谈的态度的直接产物。

眼下朝鲜半岛的政治局势已经不符合大国实力的变化和对比了,这至少是朝鲜的观点,否则他不会在09年退出六方会谈提出新的条件。我们注意,主动退出六方会谈的是朝鲜,现在要求恢复会谈的也是朝鲜,这一出一进后朝鲜提出的条件就不一样了:要签署和平协定。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划掉,改善朝美关系,改善朝日关系等在朝鲜看来已经不符合金融危机后的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这才是李明博今年饱受摧残的根本原因。

朝鲜想在东北亚永久性地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这是朝鲜可以在未来逐渐改革开放的前提,没有这一个基础而盲目地进行改革开放结果在朝鲜的决策者看来只能是被他国和平演变,更何况朝鲜目前受到的种种制裁也让改革开放成为一种奢侈品。

不过眼下的朝鲜有一个优势,即他的保护国也是邻国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他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可以得到一定的放松,有了更多的渠道,个人看这恐怕也是现实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在客观上缓解了朝鲜的经济压力。即便如此,朝鲜的决策者对于朝鲜经济过重依赖于中国还是有顾忌的,也许在他们看来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失去“独立性”,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维护朝鲜安全利益的动力。

所以,如果李明博想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无论是所谓曾经的“忍让”还是他新认识到的“强硬”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韩国不是一股主导力量,而是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这一点不是大国情绪的产物,而是大国关系和区域地缘政治现实的现实所在。

不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李明博可能还会可悲地落错子,下错棋,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当然,最终朝鲜半岛局势是由大国之间各种博弈与妥协所决定的,用句大白话来说:中国人最终还是要搞定美国人才行。

 

问: 俄罗斯《报纸报》12月24日报道称,梅德韦杰夫24日接受了俄电视台的采访,他的一系列发言与几天前普京与民众连线时的讲话形成对比,政治学家认为,访谈体现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区别。

在被要求对前尤科斯公司总裁震多尔科夫斯基的案件发表意见时,梅德韦杰夫说:“不管是总统,还是其他国家官员都无权在判决作出之前对此案或者其他案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总理普京毫不掩饰自己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案的态度,他说:“窃贼就应该坐牢……美国的麦道夫犯了类似的罪,他被判处剥夺自由150年。”

答:尽管梅普两人之间有着代表俄罗斯最高政治盟约的君子协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这篇报道还是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是有政见不一的情况的,其实这种政见不一是在所难免的,尤其在实不至名不归主次难分的情况下。

也许在普京及其支持者看来,梅氏所提到的“俄罗斯现代化”以及更加自由化的执政思维及哲学可能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俄罗斯现有状况可能不适合这种执政思路,也许梅氏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现实主义在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也许在梅氏及其支持者看来,普京的思路可能相对保守,普京过于受过去的牵绊而对前进的步伐和频率有疑虑;在他们看来,俄罗斯不应该过分地痴迷与过去,不应该对一些事物过于保守,他们认为自己的思路不但不会给俄罗斯带来不稳定,而且应该是俄罗斯的未来所在。

但这真的是事情的关键吗?我个人不认为如此。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你很难分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何为原何为委,哪个是始哪个是末。这种政见不一到底是二人对俄罗斯前进方向认知不同的结果,还是因为俄罗斯在最高权力存在的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所致呢?

如果俄罗斯不存在最高权力归属模糊的问题,那么无论是谁处于最高位置都会更加理智地不带主观色彩地去分析,更加宽容地无需过多顾及或争取部门利益地去接纳“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解决方案呢?也许如果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会更加容易找到共同立场呢?

几乎可以肯定,梅氏在当了几年总统之后,会深刻地体会到“实力”的重要性,这是政治生活中现实的一面,他不应该也不会是全部,但至少在人类眼下所处的发展阶段中是无法避免的。

俄罗斯内政是存在问题的,这是一个事实,俄罗斯人需要去面对,也根本回避不了,此乃人性使然,而人性的另外一面却维持着梅普相互合作,遵守君子协定的现状。虽然俄罗斯谈不上国家内政不稳,但政治精英内部却无法就俄罗斯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达成共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被搁置和有意地淡化了。

但是2012年却是一个大考,二人肯定都想成为实至名归的最高权力拥有者,而决定谁进一步谁退一步的关键因素一定是实力,能够压制对方野心或者说使另外一方甘心退让的实力差。

也只有在最高政治层面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之后,俄罗斯这条船才可能真正地扬帆起航,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不清航向。

 

问:2010年,伊朗继续就伊核问题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博弈,上演了一场威胁与反威胁、制裁与反制裁的激烈较量。伊朗与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有关伊核问题的谈判虽然于12月在日内瓦重启,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明年的谈判前景则不容乐观。

答:先回顾一下今年有关伊核问题的一系列变化:

伊朗土耳其巴西三国在今年五月签署了核燃料交换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伊朗会将1200公斤浓度3.5%的浓缩铀交给土耳其保管,并用来交换较高浓度的浓缩铀用以其民用核计划。

这与美英德法等国此前提出的核燃料交换计划是有显著区别的,这些国家提出的核燃料交换计划是要将低浓度的浓缩铀(3.5%?)交给法国和俄罗斯,然后进行交换。

伊朗人的所谓初始立场是要在伊朗国内进行交换,在他们看来伊土巴之间的三国协议是做了一定的让步,给了土耳其和巴西面子的。

以上只是核燃料交换部分,然而美国人此前要求的是伊朗以后所有的低浓度浓缩铀都要拿来交换,而不能进一步继续核浓缩计划,如不能生产20%的浓缩铀,而且美国人希望的解决方案是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彻底监督等一揽子计划的。

显然,伊土巴的核燃料协议只是交换1200公斤的低浓度浓缩铀,其他的都是待定。

此后,也就是在六月份,联合国通过了新一轮对伊制裁决议,这表示伊土巴核燃料协议只能作为一个谈判的姿态,而不可能成为最终解决方案,这至少是美国人的立场。

伊朗也通过宣称生产出20%浓缩铀来回应美国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强硬立场的决心:即伊朗不会放弃自己的核浓缩计划。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虽然出台了对伊制裁协议,却只能给伊朗增加继续核计划的成本,并没有解决伊核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武力解决的话那么就还需要谈判。

以上就是新一轮谈判前的背景,至于此间的美伊博弈,中美俄欧之间的博弈,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的摇摆不定,时好时坏的俄伊关系帖子中也都提到过,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伊核问题局势的变化与大国关系和大国博弈是息息相关的,有时会有十分明显的直接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合国对伊制裁决议的通过以及此前大国就对伊制裁协议一系列的斗争与妥协。

不过新一轮的伊核问题谈判并没有让各方找到共同立场,甚至都没有缩小各方立场差距,只是表达了明年1月继续谈判的姿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眼下的大国关系影响到了伊核问题的谈判进程,说得更明白一点眼下的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到了伊核问题的谈判,伊核问题各方“没有缩小立场差距但依然表达了愿意谈判的姿态”也反应了中美关系现状,在胡主席访问美国之前一切都只能搁置,这不只包括伊核问题。

这也是外交部提出的“胡主席此次是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的黑话版解释。

至此中美之间互相亮牌基本告一段落,只是个人感觉中美(尤其是中方)都没有把事情做绝,不但留着后手而且也是为胡奥会营造气氛,希望能够达成中间立场。

胡主席访美是中美达成重大妥协的契机呢,还是新一轮激烈斗争的开始呢?

如果前者成为现实那么对韩国和李明博来说无疑是好事,但如果后者不幸发生,那么这个世界对韩国人来说就会有很多额外的风险。我想李明博可能会想做多手准备,毕竟“能够应付多种可能出现的场景”就写在他的职位描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