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议林总几句话(18)--梁遇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3:13

聂说了林的信要求朱毛下台,主要的自然是要求毛下台。

而引的那段里,林就单独点了毛的名,还提了朱、周,,,,

可以印证一下。

彭的所谓主持大计,可能是和稀泥,因为这事涉及到他。言下之意是大计还是你们几位的,表示并不是林支持彭夺权,,

实际上林要求的也确实只是更换前敌指挥。

别人从哪弄来的这段,并没说明。

可能的来源多了,,,可能是谁的检查里,可能是存的档,可能是什么记录里,可能是谁回忆,,,,,,,

兄弟在这是随想随说,不敢保证绝对准确。

象这封信的原文,兄弟肯定没见过,但别人(估计不会是只去了一趟大会堂的人)写了,兄弟认为可以相信,,,,

兄弟写的这些,基本上都自认为是值得相信的,不是什么所谓的秘闻,如果要否定,也没啥,不过至少先自己检验检验,,,,

象这样对于某件事的质疑还没什么,,,,

如果直接问:为什么你认为林是这样的人,,,,,,

那兄弟没法回答,整个写的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林是这样的人,因为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做了这样的事、,,,

象林这样的天才、伟人、英雄,写起来,几十本书都写不完,,,

有兴趣就慢慢看,,,,,,,,

实话实说,能让兄弟认同的人很少,,,,,

但兄弟认同林是天才、伟人、英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林根本不需要什么封号、也不需要去人民纪念碑铲土,,,

林是什么人?

林是百战不殆的军事天才、是当年红军中年轻的鹰、是指挥了平型关战役的115师师长、是带领部队横扫神州的四野司令员、是将人民解放军带入黄金时代的军委领导人、是坚持理想不计个人得失要力挽狂澜的我党副主席,,,,,

其实这段明显是林的风格,林的讲话还有文字,毫不拖泥带水,清楚明白,没有废话,要求、目的和理由都清清楚楚,不会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林的讲话和文字风格独特、水平实在是高,一针见血,虽然不怎么抒情,但作用更强。这实在不是学就能够学来的,,,,,,

陶铸问叶帅:这样的文字,你能写的出来吗,,,,,

来一段平型关战役前的讲话:

一一五师接到伏击平型关的命令后,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等迅速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动员大会。

会议由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主持,林彪首先发表讲话说:“同志们,我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从改编以来,渡过了黄河,来到了这里。这里是山西省的东北部。西北面就是长城线上的平型关,北面是灵丘城。现在,敌人已经占领了平绥铁路上的大同。日寇的前锋部队已占领了北面的广灵、灵丘、涞源等地。现在,敌人正在向内长城线上的友军阵地进攻,我们这里已经能够听到炮声,就是敌人进攻平型关的炮声。”

紧接着,林彪分析了战局,介绍了敌情,激动而有力地号召道:“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在日寇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这动员水平实在是不一般,,,,,

遥想当年,林师长说着一口的湖北话,鼓动的大伙热血沸腾、奋勇杀敌、决战决胜,,,,,

无限景仰之中,,,,

林军团长这封信的意思应该是:打仗啊,那是个技术活,你们三人不懂这门技术,就往边上靠,尤其是毛,总是瞎搅和,,,,,,彭懂技术,你们闪开,让彭来,,,,,,,,,,

林军团长的这封信虽然写的锋芒毕露,但从效果上来看并不好。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林军团长横扫毛、朱、周,,,,大伙当然不乐意,,,,,,全部靠边了,彭当前敌总指挥,,,,那前面的指挥作战,还不就是彭、林二位说了算,,,,,,,,

前面说对比,不过还是和毛对比比较合适,看看毛是如何拉拉扯扯的,,,,

 

林军团长毕竟是个军人,只知道有话直说,,,

林军团长后来在庐山上对彭说:都是丘八,,,,,,,

林军团长这封信的措辞,确实可能让毛起疑心:其他人都靠边,唯独推荐彭一个人,,,,,,,彭在中间起了啥作用,,,,,

彭也一直对毛的指挥不以为然,即使在后来的自述中也看的出来,彭还一直提出不同意见,,,,,,

彭又是离前敌总指挥的位置最近的人,还曾经当过几个小时,,,,

三军团的电报也来了,彭虽然没署名,但是彭的真实意见明显,,,彭为啥不署名,,,,,

伟大领袖就此对彭在这件事的作用是上了心,,,,,,,

伟大领袖不仅对彭上了心,对张闻天也上了心:

毛泽东固执己见,认定张闻天在会理会议前夕唆使彭德怀、林彪反对自己,1941年后多次在核心层会议上就此事指责张。被毛无端指责的张闻天一直忍辱负重,不予辩白,直到1943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毛再次提及此事时,张才在呈毛阅读的《整风笔记》中作了自我辩解。张写道:“现在大致可以判明,说我曾经煽动林、彭反对三人团的话,是XXX同志的造谣!(林、彭二同志关于此事有正式声明)。”见程中原:《张闻天传》页233。张在此处提到的XXX同志极大可能是指刘少奇。从三十年代初开始,刘少奇就与张闻天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有许多资料证明,刘少奇利用一切机会散布对张的不满。1966年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胡乔木揭发刘少奇在延安时曾在私下谈话中影射攻击毛泽东,刘少奇当即加以澄清,说自己当时只是针对张闻天,而非毛泽东。

资料库里有个贴子,是关于这位XXX同志的,据考证是王稼祥,这里说是刘少奇,,,,,,

应该是王,会理会议时,刘还发了封电报,不可能向毛告发张,,,

估计收到信后,吓了一跳,毛、王挤在一起,分析了分析,王同志向毛提供了重要信息,,,,,,,,,

张最后找了彭、林二人做书面证明,,,,,,

林军团长的一封信引起了轩然大波,余震一直不平,,,,

最后到了庐山,伟大领袖算了总账:

张是发疟疾;彭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

不过写这封信的林军团长,却从来没做过检查,毛也没大肆批判过。不是伟大领袖客气,而是信的内容扯太多,并不有利,,,,,,

这封信不是内容问题,尽管林提出要毛下台,而是后面的阴谋问题;信是孤立的,但伟大领袖认为不是孤立的,伟大领袖认定后面有阴谋,,,,,,,,,,,

有人胡言乱语说林阴险,但是一个阴险的人不会写这么一封信,更不会用这样的措辞,,,,,,,,

黄大将针对星星之火一事说:我还知道林提意见有比这更厉害的,,,,,,,,

不知道黄大将指的是哪些,这一件事算不算,,,,,

林军团长是有话直说,本着对党和军队的前途负责的态度写的这封信,,,,,,,

彭认为:不就是前线指挥嘛,,,,,,,林也是好心,想把事办好,,,,,,,(当然,对于彭到底咋想,估计不少人还会有异议)

林、彭都是丘八,最后都是在庐山上,先后落马,,,,,,,,,

这样的事,要学伟大领袖拉一个、打一个,比如把朱主席或者什么人捧出来,说朱主席或者什么人懂军事,朱彭指挥比较好,,,,那么朱主席或者什么人可能就心花怒放,跳了出来,,,,,,横扫一片不太行,,,,,,

谈到毛林关系,不少人说什么老师和学生啊,长辈和娃娃啊、君和臣啊,,,,,

一个个说的口沫横飞、兴高采烈,,,

毛林的关系没那么庸俗,,,,,,,

林并不是什么毛派,只是一个我党的军人,无论谁在台上,林都是在一样的位置,干一样的活,因为他有能力,,,,,,,,

在职责范围内,林一向是敢于提出并坚持意见,,,,,,

林认为毛对,就支持,认为毛不对,也会反对,,,,

林也并不是只反对过毛,,,,,

林也很少参与党内的政治斗争,解放后的文革,是在那个位置上,骑上去了,不参与不可能了,,,,,,,,

毛一直拉住林、利用林,利用林的能力、林的威望,,,,

张国涛、王明都回忆过,找林谈话,毛就很紧张,跑出来警告:林是俺的,你们不要打林的主意,想挖林,,,,,,,,,

弄的两人很郁闷:林是党的干部,俺找他谈话有啥的,怎么好象你私人的,,,,,,,,,,

 

这个,学习兄,这个也不算什么帝王之术吧。做什么事,都讲个时机、方法,,,,,,,

炒股票,认为这个股票是个垃圾,确实是个垃圾,但时机对,垃圾也能涨几倍,,,时机不对,什么股票也能跌几倍,,,,,

伟大领袖常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今天团结这个弄那个,明天团结那个弄这个,,,伟大领袖拉拉扯扯的功夫,天下无双,,,

林军团长这封信,时机不太好,方法也不太好,,,,,

伟大领袖在上面团结了可以团结的人,无惊无险地过了一关,还顺势敲打了别人,,,,,,,,

彭后来在庐山上写信,也是时机不好,也没啥方法,而且得罪人太多,再加上历史上的事情,,,,,,彭的信是对,不过对又怎么样,那帮人知道彭说的对,但是绝对不会承认彭说的对,,,,

林总说:这封信,好是好,就是太早了,,,,,

大概是说时机不好,,,,,,,

等到林总后来在庐山上出手,张对林总伸手在先,要删毛是天才和三个副词,尽管毛不承认,但背后肯定是毛,,,,林出师有名,事前向毛汇报过,毛也同意,(不同意,估计林就散伙不干,让张来干算了),,,,,全体中委一致喊打,,,,,,,,

看起来,理直气壮,打的又只是张春桥这种小瘪三,,,,,不过那又如何,还不是被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来毛还满世界造谣、诬蔑,,,,,,,,

林被气坏了,,,,,

林总说:搞这一套,搞不过他们,,,,,,

确实,都是丘八,哪会玩这种游戏,,,那些都是政治家啊,,,

没办法,有些事,有人做的来,有人做不来,也勉强不来的,,,,

简单的办法还是找把枪,毙了算了,,,,,

林后来是常委,再后来是副主席、副统帅,不能不参与了,,,,,

这些都是党安排的工作,,,,

说身体不好不能开会,伟大领袖说:可以让叶群来嘛,,,,

有回忆,关于包产到户(是这个名词吧),林也同意。这和林有啥关系?林没事去同意这个干嘛?还不是有人去征求林的意见,寻求支持,林同意,,,,

九大报告,让林弄,也正常,副统帅嘛。其实根本没按林意见,还要让林念、让林背书,林也被气坏了,,,

文化大革命是在我党领导下进行的,不管毛怎么弄,最后都是通过了党的决议的,毛不是抛开党,,,,,,,

林总说:毛最关心的是会议投票有没有多数,,,,,

不管毛用什么方法,毛还是弄到了多数,,,,,,,

党员有服从的义务,,,,,,

现在搞邓理论、三个代表,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同不同意,也要跟着宣传,,,,,,,,

听过哪个领导公开说这些不行吗?

满世界喊的都是:坚决服从中央,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什么事,最好是一件一件说,比如彭,就算认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有野心之类的,但彭在庐山上写信的事,没啥错。

按左派有观点:亲不亲,阶级分,,,,,

什么叫朴素的阶级感情,彭的这段回忆能算是朴素的阶级感情:

我满十岁时,一切生计全断。正月初一,邻近富豪家喜炮连天,我家无粒米下锅,带着二弟,第一次去当叫化子。讨到油麻滩陈姓教书老先生家,他问我们是否招财童子,我说,是叫化子,我二弟(彭金华)即答是的,给了他半碗饭、一小片肉。我兄弟俩至黄昏才回家,还没有讨到两升米,我已饿昏了,进门就倒在地下。我二弟说,哥哥今天一点东西都没有吃,祖母煮了一点青菜汤给我喝了。
  正月初一日算过去了,初二日又怎样办呢!祖母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讨米。"我立在门限上,我不愿去,讨米受人欺侮。祖母说,不去怎样办!昨天我要去,你又不同意,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年过七十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我三弟还不到四岁),拄着棒子,一步一扭的走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

  他们走远了,我拿着柴刀上山去砍柴,卖了十文钱,兑了一小包盐。砍柴时发现柘树兜上一大堆寒菌,拣回来煮了一锅,我和父亲、伯祖父先吃了一些。祖母他们黄昏才回来,讨了一袋饭,还有三升米。祖母把饭倒在菌汤内,叫伯祖、父亲和我吃。我不肯吃,祖母哭了,说:"讨回来的饭,你又不吃,有吃大家活,没有吃的就死在一起吧!"

  每一回忆至此,我就流泪,就伤心,今天还是这样。不写了!

实话实说,就是看了这段自述,兄弟觉得彭是确实有阶级感情的,,

至于其他很多什么什么家嘛,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不好这么说,总不能让彭不上学,生下来就讨饭,至少彭还记得自己讨过饭,知道让老百姓没饭吃是不对的,,,

从个人生活来讲,彭是很朴素,林也是如此,,,,论这个,我党能和他们相比的太少。其他很多人实在不怎么样,,,

林是自己朴素,一般不管别人,,,彭是到处说:怎么能这样,,,

彭这样很得罪人,,,,,,别人也会盯着他:某年某月彭也吃了,,,

大伙号称是什么什么家,,,其实革命为了啥?很多就是混口饭,,革命成功了,自然,,,,,,,

毛说要继续革命,听起来不错,不过他自己就不咋样,,,

林也不会插手经济方面的事,林也觉得自己不懂:都是丘八,,,

其实兄弟看别人比他更不懂,林至少还会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啥的,偶尔说说话,也是如何富强之类,不会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彭是见啥说啥,责任心很强,,,,结果弄了个伪君子、野心家的帽子,,,

彭林都是不喜交际的人,彭的脾气大了点、工作方法粗暴了点,林尊重人,有事说事,不会从某事说开去,,,,

彭的硬是表现出来,对谁都敢吼,林的硬是沉默,所谓拒不,,,,

彭在庐山上觉得自己对,对又如何?你能弄到多数吗?很多人不对,但是他们是多数,,,,,

林明显是多数,结果还是,,,,,,

 林元帅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这么说,有点俗,不过也蛮实事求是的)

从林元帅的家庭出身来看,算是个大户人家,有田、有林、有房,还办了工场,用现在的说法,也能算是个民营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老林家不说是书香门第,也可以说是个传统人家,据说大门口高挂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地。老林家还是蛮注重教育的,是个传统家庭,或者用现在的流行说法,是个儒商之类的。

林元帅有两个堂哥,一个林育南,一个林育英,在我党历史上也是挺有名的,所以林元帅也可以说是出身革命家庭,最后走上革命道路也不是偶然的。

林元帅家里环境不错,从小没吃什么苦,不象彭有要饭的经历,经历算是按部就班;家庭重视教育,林元帅也就受了初步的传统教育,在思想上也留下了痕迹;有两个革命的堂哥,有了革命的领路人,林元帅走上革命的道路也就顺理成章,不用在黑暗中苦苦地摸索云云。

据说林元帅出生时,也是有祥瑞的,梦见了什么,有什么飞来,,(这么说,又有点俗,不过有人爱看,聊备一说)

又据说,小时候,有老人见了林元帅就啧啧称奇:此人前途不可限量,,,还据说有人云:虽然将来出将入相,但是,,,,,,,(这些都有点俗,不过还是聊备一说)

当然,在某些人的嘴里,这些秘闻都是可以入正史的,,,,

不过,林帅从小就有些不同常人,沉默、聪明、有定见、有毅力。

据说林帅小时候也破过四旧,砸过菩萨像,不过结局不是很妙,被家里用家法收拾了,,,,

文革大破四旧时,不知林总有没有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林总小时候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小有所成,某日林育南、林育英二位堂哥返乡,检查林总学习成果,林总上交得意的尊孔小文一篇,受二位堂哥训斥:什么时代了,还学这个,现在这个行不通了,现在流行的是革命,,,,,,,

二位堂哥在家乡办起了新式学堂,林帅近水楼台,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学习革命理论,据说还入了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二位堂哥带上林总进了武汉城,经风雨、见世面,,,,,,,

想当年,武汉号称是中国的芝加哥,那也是个工业重镇,又是九省通衢,风云际会之处,革命少年林彪同志在这学习、成长,也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堂哥的指引帮助下,林彪元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以后,林帅的生命历程就和我党的经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二十年代的中国,风云变幻,南边的孙中山一直忙着借窝孵蛋:今天借这个军阀的力量,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没多长时间,就被抛弃了;明天又去勾搭那个军阀,当然没多长时间,又被抛弃了。

孙总理痛定思痛:这借窝孵蛋的事实在不靠谱。正好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苏俄革命成功了,孙总理下定决心,定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搞国共合作,借助苏联的力量进行革命,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办陆军军官学校,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黄埔军校成立,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值此机会,我党当然也不会放过,号召全国要迅速多送进步青年到黄埔学习,伟大领袖当年在上海就主持过招生的有关工作。

黄埔军校是要建立革命的武装,招收的自然是革命的青年,其实就是国共两党推荐的人。记得考黄埔是要介绍信的,印象中蒋先云的介绍信是毛开的,张灵甫的介绍信是于右任开的,林帅的介绍信是谁开的,待考,不过林帅是党员,又有两个有名的革命堂哥,在军校也有熟人,介绍信不是啥问题。

于是,国共两党麾下的进步青年纷纷云集黄埔,将星闪耀,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这些黄埔同学们不断分分合合,革命、抗日的是他们,相互打生打死的也是他们。

林家有帅初长成,正好黄埔第四期开始招生,我党发出号召,林帅决定投身黄埔,关于林帅入黄埔的经历,有这么一段文字:

1925年,林育蓉在共进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年年底,武汉地区的中共组织接到了陈独秀、毛泽东联署的中国共产党第62号通告(这个通告以“钟英白”的名义发出)。林育南亲自为林育蓉作口头传达,大意为: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三千名入伍生,望各地迅速多选工作不甚重的同学、少校同学及民校左派同学,自备川资和路费,前往广州投考,以免该校为反动派所据。

林育蓉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定服从党的决定,报考黄埔军校。林育南亲自为他整理行李,并给在广州的中共领导人及他的熟人、朋友写信,拜托他们照顾林育蓉。到广州后,林育蓉没有先去报考,而是走向了杨家祠堂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想先和党组织取得联系。路上他一直想着改名字的事情。他很清楚,进入了黄埔军校,就是他新的人生的开始。在新的人生中,在崇尚奋勇、崇尚拼搏、崇尚顽强、崇尚献身的军校中,他的名字“林育蓉”(有时也写作毓蓉、育容)太不适合,太女性化。没见过他的人,看到名字还以为他是一个女孩子呢。

林育蓉从林家大湾走出,进入武汉共进中学时就已考虑改名,他为自己选择的新名是虎虎生威的—个“彪”字。他曾征求过父亲的意见,但被父亲一口否决。父亲说:“‘彪’的字义还可以,但这个字含有刑戮、凶疾、失败之意,绝对不能改用此名。”

林育蓉一直在改与不改之间犹豫不决,良久,他结束了徘徊,大步跨进了杨家祠堂大门,在门房递上的会客单上,用饱蘸浓墨的笔力透纸背写道:“林彪,18岁,湖北黄冈人,求见恽代英、肖楚女。”“林彪”这个名字的第一次正式出现,就是在这张会客单上。林彪受到了恽代英、肖楚女的热情接待和亲切勉励。二人亲自派人把林彪送上了黄埔岛。他如愿以偿,成功地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中的一员。

据说林帅的父亲是想让林学成后回去当个老师,然而此时的林帅已经投身革命,在得知我党的通告精神后,作为一名党员,林帅决定响应党的号召,进入黄埔军校,当一个革命的丘八。

这次投考黄埔,大概也是林帅第一次独立出远门,类似于当今的学生到外地读大学,不过林帅此去可不仅仅是学知识、谋生活,而是即将在学成后,投身军旅,出生入死,经历枪林弹雨,从事革命武装斗争,,,,

林育南堂兄代父,亲自为林帅收拾行李,并写信托人照顾林,应该也少不了叮咛鼓励,估计也是路上要注意安全、好好学习、和同学老师要搞好关系、生活上要照顾好自己之类的,,,,,

印象中有记载,林也是经上海考到广州的,林帅到广州后,先找到党组织,恽代英、肖楚女热情接待,并亲自把林育南的堂弟送上黄埔,,,,,,,,

关于毛林关系,尽管林可能确实是在井冈山上第一次见到毛,(不知在广州、黄埔军校期间有没有见过),但毛当时的地位已经不低,这个62号通告就是陈独秀和毛联署发出的,林又有两个有名的革命堂哥,和毛即使不熟悉,相互之间应该也有耳闻,毛和黄埔的一些人也有联系,林帅在井冈山前可能就早已知道毛的名字。所以林帅在井冈山上见到毛时,应该不算陌生。

关于林帅改名一事,还有一说是:林帅从小身体较弱,所以又有个叫彪的别名,大概是盼望顺利成长、身体强壮的意思。

 

无论如何,育蓉这个名字确实和军人的气质有些不相合,林帅决定正式更名为林彪。

 

● 彪

◎ 虎身上的斑纹,引申为有文采:~炳。

◎ 小老虎。

◎ 身躯魁悟:~悍。~壮。~形大汉。

◎ 姓。


如果拍成电影的话,还是取黄埔前更名比较好,一代军神、更名立志,

多好的情节:在动身投考黄埔的前夜,眼看即将开始军旅生涯,此去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林帅觉得育蓉的名字与此去的志向不太符合,决定改名,改什么名呢?林帅苦苦思索,豁然开朗,对了就用彪,虎虎生风,念起来简洁、干脆、有力,,,,,,,在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杨家祠堂的会客单上,林帅第一次署上了自己的新名字:林彪,,,,,,,,

 

林帅决定改名为林彪,由此时开始,一代天才、横空出世,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林彪”这个耀眼夺目的名字注定将象一道道闪电,一次次擦亮神州的天空。

有分教:青年党员林育蓉,更名立志入黄埔。

 

测字说,属八卦、扯淡类,偶尔扯扯也能打发时间,无伤大雅。

名字和运程的关系,不少人相信,或者说是宁可信其有。兄弟有一同学,不知道他早已改名,实际上到现在也是用原来名字称呼。某日知道他升职,位置挺不错,再看到任职的公示,才知道原来他早已改名。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咋说呢,,,,,,,

兄弟改天也改改名,什么百万、有财之类的,不知道效果会如何。

林总改名的事,兄弟也试着演绎一下。

起名对每个人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改名总是有原因,也会多考虑一下。
当年不少人改名,是工作需要,为了隐蔽。而林明显没这个需要。

林改这个名字,应该也不是因为找人算过:起什么名字才能当元帅啊?,,,(尽管这样扯淡比较能满足人民群众热爱八卦的需要)

林改名,应该是因为育蓉这个名字过于温柔,和即将开始的军人身份有点不称。林要进入黄埔从军,对将来的战争生涯,自然有所期待,决心有所建树,军人是尚武、勇猛、阳刚的,所以林要改个与将来职业相称的名字。

投身军旅,更名立志。

至于为什么改用彪,如果林确实从小有这个别名,那就很好解释了。

如果是考黄埔前想出来的,那么应该是取其字意,而且彪这个字看起来、听起来,都阳刚十足。

林给自己起的新名字是个单名,而没有用三个字的,比如什么林育彪之类的,也许是因为林觉得这样的名字,直接、简洁、有力,可以看出林的思维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