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议林总几句话(47A)--梁遇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09:02

73兄说的不错,两篇文章应该结合起来看。(《对日作战的经验》《平型关战斗经验》)

林总写的这两篇文章,是对自己亲身经验的总结,林总思索过的,那是相当值得重视的。对于了解平型关战役的经过,我军、国军和日军的情况和特点,都很有用。还可以和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看看林总的军事思想是如何形成,如何一以贯之的,,,,

比如,对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有没有作战,有没有配合,有不同声音,而林总在这篇文章里就提到了:

六、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其实平型关战役本来是配合国军的一个出击计划,林总说了,国军有八个团,不过竟然分成三路,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

国军有配合作战,但却被突围的日军冲坍了,,,,

林总对国军指挥的评价相当低,,,,

林总指出的这些,应该都是相当准确的,,,

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林总在这里强调了在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的运用,可以和林总后来在东北战场上提倡的三三制比较一下,,,,

强调的都是正规战中的战斗队形,都是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只是当时林总还没提出三三制,,

就好象大伙看足球比赛时,有时会听到教练猛吼:队形,注意保持队形,,,

而队形有多种,可能是三五二,也可能是四四三,要看自身和对手的情况以及具体战术来定,至于用什么队形,当然是主教练说了算,,,,

一场比赛下来,球迷们在回家的路上,往往就开始口沫横飞:和这样的队伍打,不该用三五二,应该用四四三,这个教练没水平,,,

而林总绝对是一位超一流的主教练,,,,

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

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

林总在这指出的是关于我军和日军的军事技战术的情况,林总说的很客观,,,,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抗战初期,日军的军事素质还是很高的,很多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同志都回忆,日军枪打的准,刺刀拼的有章法,三五人在一起时,能自动配合作战,,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见识过日军这方面的长处,,,

林总指出要我军的军事技术要大大的努力,(用了大大的这三个字,听起来有点电影中日军的味道),,,,,

据说在平型关战役后,115师就狠狠地强化了军事训练,比如拼刺刀,,,

还有后来的东北战场,初期的国军那也是相当生猛,,,,

林总也是很客观地指出了这一点,,,,

不过幸运的是,林总练兵那是一绝啊,这一点,在东北战场上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贴一下林总的这篇《对日作战的经验》:

对日作战的经验

林彪


1937年12月5日于山西


以下是我对过去抗战经验的一些简单意见,写出来贡献于我全国抗日的同胞,借供研究与采择。

一. 敌系采外线作战原则,采分路合击方法,敌步兵本不及我军之勇敢,所赖者惟重武器与高武器。我军此种武器较敌人诚少,在战略上应自觉的居于内线作战地位,认真的采取集中主力实行各个击破的运动战法,在决战的战役上彻底集中兵力及武器,集中数十架飞机,数十百门大炮,猛攻敌之一路,而歼灭之。胜利后应迅速转移兵力及飞机、大炮,以突击他路敌之侧后。设有时不及转移甲处步兵至乙处参战时,至少亦须将不企图与敌决战诸点之飞机大炮(以汽车火车运输)彻底集中于企图与敌决战之方面。如在华北方面,可自某日起至某日止三天或五天内,将华北全部飞机甚至武汉一带之飞机,统向企图与敌决战之点进行轰炸,援助该方面之军队歼灭敌人。

二. 我军不应分散兵力处处防御,不应设纵横数百里之防线,盖如此则处处工事不坚,处处兵力薄弱,处处均易为敌突破。敌军进攻时往往集中兵力攻我一点,我军如处处守,则必处处不能守。我军如设横宽阵线,被敌突破一点,我全线即有混乱溃退之虞。故我军只应在敌始终必经之要线上,选纵深之数要点,如利用良好地形,构筑最坚固之工事,以少数精兵,配备充分粮弹,进行充分死守阵地政治鼓动,与宣布严格之战斗纪律,作固守数月之想。我主力则控制于待机位置,待敌猛攻我阵地未下时,或在我阵地侧面绕过时而猛击之。这就是攻击与防御联系起来,亦即攻势防御。

三. 敌甚骄惰,行军驻军中之警戒均甚疏忽,且不爱做工事。我军应乘敌在行军中,待其行至不利敌之地形,以我军一部箝制其先头,以我主力猛击其侧后,或乘敌初到一地尚未站稳脚跟时猛击之。

四. 敌步兵攻击精神甚差,服装亦笨重,统着皮鞋,颇不惯爬山地,战斗时要依靠飞机大炮坦克车。我军须利用敌通过山地之机会,或诱敌进入山地战而歼灭之。因山地作战,敌步兵不会抢山,飞机大炮骑兵之作用均大大减少,甚至全失作用。

五. 敌大军所需粮弹,统由日本运来,我军须一面坚壁清野,同时派多数游击队,各附小电台,在敌运输线上进行袭击,断绝其粮弹车辆之运输与毁坏汽车路铁路等。我军应将正规战与游击战结合起来。

六. 敌攻击精神虽不行,但因恐被俘后加以残杀,故虽溃败,仍不肯缴枪,使战斗不易短时结束。我军于战斗中各部须控制必要之预备队,借以在解决败敌后应付新的变化。

七. 战斗须以“秘密”“迅速”之动作切实接近敌人,实施猛烈之冲锋,冲入敌间隙内进行肉搏战。盖我军一与敌步兵相接,则敌之飞机大炮统失却作用,此为进攻战斗时避免敌飞机大炮及我军飞机大炮不足时之良好战斗法。

八. 我军各级干部及所有士兵,均应有独立作战之精神与动作,战斗时队形须疏散而有纵深,不可太过密集而招致过分之伤亡。

九. 夜战中敌之飞机、大炮、坦克、骑兵几全无作用,敌官兵均无夜战经验,故我军应极力利用夜战歼灭敌人。在有月光之夜可进行大规模之夜战,在有星火之夜可进行小规模之夜战,在黑夜可进行扰敌之夜战。更须将夜间作战与日间作战互相配合,日间须扩张夜战之成果。

十. 我军须学会做坚固之工事与精确射击技能,以坚固工事掩护,减少伤亡与保持阵地,以精确射击之技能大量杀伤敌人。敌攻击精神甚差,每于进攻阵地前数十米远处时,如我不退,敌每亦数小时不进不退,此时最便于我之射杀。如我更以小部出击,则顿挫于我阵地前之敌必立即溃退。手榴弹是敌甚怕之武器,我军宜多带多用。更须人人会用。

十一. 敌服装有保护色,战斗时多采疏散开张,敌甚肃静,敌不爱登山,故敌之目标常隐蔽。我军战斗前须注意弄清敌情,在敌情不明时不可冒险决定战斗部署与动作。

十二. 敌军虽败、虽伤、虽散而仍不缴枪者,并非勇敢坚决,乃怕我军将其活捉后杀之之故。平型关之战斗,敌虽负伤,仍以刀枪杀我,非死不肯缴枪。战后我军获敌日记信件甚多,内容均为想家想妻,均无自愿作战之精神,其来华作战系迫于国家法令。我因此在平型关战后令部队学习“不杀日军俘虏”“优待日军俘虏”“医治日军伤员”等三句日语喊话。11月4日正太路南广阳战斗时,我大部官兵仍尚未学会此三句日话,仅少数官长学会能喊。但此数人喊话结果,即生俘日军一部。如此可见日军不难以政治宣传瓦解之。今后对日官兵必须进行宣传,对俘虏必须优待。

十三. 平型关之战,我军隐蔽于敌进道路之侧,距敌约三十里至六十里,时间达一星期之久,在群众掩护下,我军目标敌全不知,敌之汉奸亦失去作用,而我友军某部之配备敌则全明。我军战后胜利品伤兵均借群众之力搬运,我军虽在山地亦能购得食物,该地一带原已逃走之群众均回家来。可见部队纪律及进行群众工作之重要。若说到长期抗战人力物力之补充,对敌坚壁清野与发动游击战争,更无论点。

十四. 敌射击相当准确,队形疏散而能作分散战,敌战术就是日本“战斗纲要”上的那一套,其动作常可事先猜到,新的创造与机变则不见有。其牺牲吃苦精神及作战经验,均远不及中国兵。

十五. 敌在占领线以内极力培植伪政府与伪军。我军应派出许多游击队,深入敌占领线内之广大区域,纵横游击,牵制与削弱大敌,消灭与驱逐小敌,收复失地,破坏伪组织,动员群众帮助政府与军队抗战,收容溃散官兵,使之继续抗战,免其流落为逃与被敌利用。须知敌如果不培植汉奸力量作为工具,则实无法统治下去,要想收捐税,做生意,逮捕抗日分子,都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看起来象是应大伙的要求所做,算是一篇命题作文,和《平型关战斗经验》内容相类似的不少,也有些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平型关战斗的经验是对八路军而言,而这篇《对日作战的经验》,林总说了,是贡献于我全国抗日的同胞,是对全国军队而言,主要是对国军,所以会有区别。

比如《对日作战的经验》讲到守土防御的策略,《平型关战斗经验》就没说,因为八路军不负责这方面。《平型关战斗经验》对国军有批评,《对日作战的经验》自然没有了。《平型关战斗经验》里说了国军的纪律差,《对日作战的经验》就专门提到了部队部队纪律及进行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这大概也是专门对国军说的。还有关于集中兵力和对飞机大炮的运用,《平型关战斗经验》是批评国军笨极了,《对日作战的经验》是建议国军应该如何使用。

二是背景不同。《平型关战斗经验》是对一场战斗的总结,具体提到的是这场战斗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有今后如何改进。而《对日作战的经验》是根据一段时间的作战经验,介绍日军情况和对今后作战提出建议。经验更丰富了,内容也会多点,,,,

写这篇《对日作战的经验》时,林总又指挥了广阳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抓到了俘虏,所以林总在《对日作战的经验》里提到了如何抓日军俘虏的事,,,,,,

《对日作战的经验》有这一段:

敌服装有保护色,战斗时多采疏散开张,敌甚肃静,敌不爱登山,故敌之目标常隐蔽。我军战斗前须注意弄清敌情,在敌情不明时不可冒险决定战斗部署与动作。

这一段对日军的描述,《平型关战斗经验》里没有,不知道是不是林总在广阳战役中又新总结出的,,,,

还有这一段:

敌射击相当准确,队形疏散而能作分散战,敌战术就是日本“战斗纲要”上的那一套,其动作常可事先猜到,新的创造与机变则不见有。其牺牲吃苦精神及作战经验,均远不及中国兵。

林总在这提到了,敌战术就是日本“战斗纲要”上的那一套,而在《平型关战斗争经验》里没有提到这点,,,,

看来林总对日本“战斗纲要”很熟悉,而且通过现场观察,日军的战术基本上就是按照“战斗纲要”,动作能事先猜到,没有新的创造与机变,,,,,

不知道林总是什么时候熟悉日本的这个“战斗纲要”,,,,

林总是很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林总对外军的军事理论和战术的研究和借鉴,其实在红军时期就开始了,,,

林总对日军的研究也并不仅是这二次战役,林总原来就有研究过,据说林总在红大的课堂上,就讲解过日军的战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实际经验,只能是雾里看花,,,,,

林总的这段话,看起来,倒是很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很认真,一板一眼的,就是比较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