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v8和p9的对比:议议林总几句话(3)--梁遇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1:31

兄弟把林总的这几句话,归堆,串起来,是觉得对了解林的性格、行为、看法还有一些事件很有帮助。

一般来说,讨论一个历史人物,都会试图去理解这个人物,他是什么样的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叫走进内心世界。
不过,应该还是先看事,再去理解。对于林,有些人的观点是早就准备好了,主观上认定林是如何阴险、狠毒、投机取巧,再来拼命解释林的行为。呵呵,难度真大,林一生的经历和职务实在是光芒四射,真难为这些人了,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能够自以为是地挖出了个小秘密,那个高兴劲啊。

这样当然客观不了,你凭什么认为林是这样一个人?这样只能闹笑话,比如林为什么在红军中会迅速崛起,成为红军中最闪亮、最耀眼的年轻的鹰,这不是啥秘密,如果真有兴趣,仔细找找资料,并不难大致了解。

 

这里有一段关于毛林最后一次见面的描写:

  我们工作人员一般称湖南厅为118房间。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抵达118房间不久,罗马尼亚的客人也到了。我忙着拍摄宾主握手的镜头,待宾主落座后,又赶快拍摄会谈的场景。我见会谈的气氛已进入正常轨道,就退出来到门外的大厅里,等会谈结束时再进去拍摄。
    我刚转了一圈,找了个新华社的记者,叫把先拍的胶卷送回社里冲洗。回到大厅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林彪坐在大厅的西北角,没有坐在沙发上面而是坐在一张椅子上。我以为会谈结束了。再看看,主席、总理的警卫员都还在大厅里,他们也和我一样愣愣地瞅着莫名其妙的林彪。
    不知林彪什么时候从118房间出来的。
    我们光着头还热得哧哧直冒汗,他却萎缩成一团,帽檐压得低低的,最叫人惊骇的是他那张没有一丝血色的脸,虽然看不见他整个脸庞,但露出的部分足以使人相信那是一尊陈设的蜡人。当时我还以为他生什么急病,奇怪他的警卫员怎么也和别人一样在旁边张望,不叫车送他们首长上医院?其实,林彪此时正在受着吗啡的折磨,谁也救不了他,只有“救星”药能使他摆脱折磨。他的警卫员们清楚知道他的“病情”,所以在一边并不着急,等待首长熬过痛苦的时刻。
    可林彪他长长的枯坐,使我这个不明真相的人经历了长长的忧怕!
    我回到118房间,毛泽东旁边的沙发空着,和“五一”晚上那个空椅子几乎是同出一辙。毛泽东泰然处之,兴致勃勃地舞动着手臂和客人热烈地交谈。
    房间里不断传来毛泽东朗朗的笑声。
    周恩来平静地微笑着,时时插上一两句话。
    康生话不多,镜片后面的目光很深,不容易看清……
    会谈结束了,林彪还没有进来。
    待毛泽东他们都走了,我收拾完摄影箱,才离开118房间。到大厅里我看了一眼西北角。林彪不死不活地还坐在那,我真想过去问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模样怪叫人心惊肉跳的。我略略地迟疑了一下,立即失去了上前询问的勇气,脑海深处映出天安门城楼的夜晚,那五光十色下的空椅子。我从内心惧怕他,躲避他,一想起他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浑身就不自在。
我没有停留,快步走出人民大会堂。

 

这一段,可能会让有些人捡到宝了,看:林吸毒,还在接见外宾时,毒瘾发作。真是铁证如山啊。呵呵,别忙,还有另外这一段:

九"一三事件”之前,毛泽东最后一次和林彪见面,是在1971 年6月3 日。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率领党代表团访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等在人民大会堂118 室与他们举行了会谈。林彪未穿军装,神色呆滞,一言不发。几个月来,他一直顽固地拒绝检查庐山会议上的错误,放过了毛泽东给他的一次又一次机会。
毛泽东和齐奥塞斯库谈到中国的教育时,慢慢地说:“有些人口里说是听话的,但心里是埋怨的。这就要时间,慢慢来。”他瞟了林彪一眼。林彪仍是一言不发,毫无反应。
毛泽东提高了声调:“赫鲁晓夫叫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我说,把赫鲁晓夫请到北京大学讲学,讲他那‘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柯西金不干,他说不好啊!”
除了外宾,在座的人谁都知道,“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发展马列主义,是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发明”语言。毛泽东这时把它与赫鲁晓夫联系起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林彪面色苍白,呆坐在那里。
未等接见结束,林彪就离开了118室。他独自一人坐到门外大厅西北角的一张椅子上。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警卫员都在远处莫名其妙愣愣地望着林彪。他萎缩成一团,帽檐压得低低的,脸上无一丝血色,仿佛一尊蜡人。
    直到会见结束,毛泽东和罗马尼亚贵宾离开了118室,林彪仍然独自一人坐在门外大厅里。他在想什么?永远是一个谜。此后不久,林彪去了北戴河。毛泽东开始了南巡。

看完这两段,比较一下,兄弟觉得林从房间出来,是因为毛在那指桑骂槐,林是听不下去了,才出来的。和吸不吸毒应该没啥关系。

摄影师就一个外围工作人员,只看到林出来坐着,并不知道事情整个经过,只能是瞎猜想。这猜想的唯一作用是能让某些人感到满足,达到高潮。
当然如果有人非常客观地认为林就是毒瘾发作,或者有更客观的人认为:林受过伤,导致身体不好,吸毒也没什么,要一分为二地看。兄弟也没啥话好讲,只能由衷佩服:您太客观了。

在领导人都在场的外交场合,党的主席当着外宾的面讽刺、侮辱副主席,这种事,也只有伟大领袖才干的出来。

林曾想见毛一面,见不到,没办法,去找江青,江给他拍了张学毛选的照片,不过,还是没见到毛。应该是四五月的事吧。
现在到是见到了,不过见到了,又怎么样?不知道两人有没有交谈。

这一段经过,如果想变成电影的一幕,可算是最好的剧本,无论情节安排、戏剧冲突、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刻划,都是没法再精彩,不告诉你,你绝对编不出,现实经常比电影要精彩:
当年并肩战斗,如今冷面相对;
伟大领袖指桑骂槐,林副主席退出会谈;
中外宾客屋内欢声笑语,林副主席大厅独自枯坐;
伟大领袖谈笑风生,人民总理平静微笑,反修战士高深莫测,林副主席静坐沉思。

回想峰火年代,再看看今时今日,,,,,,
想想当年第一次见面,再看看如今最后一次见面,,,,,

如果有人拍电影的话,可以找兄弟当个义工,拍好了,如果奥斯卡的小金人,不先拿过来,都不要去参加。

所有人都走了,林副主席还坐在那沉思。可是林副主席在想什么?谁知道呢,也许想着:这个流氓,找把枪毙了他;也许想到以前的事和人,,,,

鲁迅诗云: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此时此刻的林副主席算是心事浩茫了,也许应该是心事苍茫。

毛讲话时,周、康都在座,他们又在想什么呢?
周是五十年不变,毛要打倒谁,好象都很痛苦,不是很情愿,当然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干的也挺起劲。周大声地说:俺不是投降派。
康老呢?913后,为什么康会称病不出,再也没劲头了?为什么康会神经有点错乱,拉着周的手说:看我是不是叛徒?以林这样的经历,都成了叛徒、逃兵,康弄个叛徒帽子戴戴,毫不出奇,早就该自觉地戴上了。为什么康临终前,会回头一刀,揭发江和张是叛徒?

还有旁边的工作人员,又在想什么呢?齐奥塞斯库不知道,大概也没兴趣知道。可中国人都知道毛的话的含义,估计工作人员的心脏也是砰砰直跳。

这一段如果编成评书,也是绝顶的,都不用怎么加工,刘兰芳把小木板往桌上使劲一拍,有分教:伟大领袖含沙射影,林副主席大厅沉思。

 

林联系了好几次,想见毛。也许林参加这会谈,就是想见毛。

林不做检查,毛不会单独见林的,见的话,估计会打起来。就是林做了检查,毛可能也不会见,见了说什么、怎么说?

林越正确,毛越不会见林。

毛抓住机会在公开场合讽刺、侮辱林。

毛、林不是同路人,林从来都不是毛的人,毛也没当林是自己人,林有能力,毛只是利用林。总设计师、政工元帅,才是毛的人。

毛不会看不起林,毛看不起的是周这样的人,可拿周又没什么办法:太小心、太勤快,检查也做的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