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到底哪一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27:27
民国初年,到底哪一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
2011-04-30 06:29:46|  分类:【历史真相】 |  标签:国语  读音  方言  会议  洛阳   |字号大中小
        间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民国国语。不过,粤语差一票险些成为国语的传说也没有专利,我还听到其他方言“差一票”成文国语的说法,包括四川话、陕西话甚至洛阳话。2009年6月2日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为嘉宾。王蒙先生讲了以下这么一个段子:        王蒙:“因为这个普通话这是1949年以后的官方的一个政策,所以有的人甚至于把普通话说成是官话,但是这个更早就是更开始就是国语,这个普通话继承的就是国语,中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国语那是在民国的时期,还有什么注音符号,b、p、m、f、d、t、n、l、g、k、h,这些都是同时来推广出来的。最好玩儿的是,我去过好几个地方,我去洛阳,洛阳人跟我说,说当时讨论这个国语的时候,这当然还是国民政府的时候呢。当时侯选的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洛阳话,我们洛阳话就差一票,如果要是洛阳话胜了呢,咱们现在要说普通话就得是另一个...然后我又到了陕西,陕西又有人跟我说,说当时这个确定国语的时候,侯选两个话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陕西话,说我们就差一票。” 王蒙先生只是引述“洛阳人、陕西人跟我说”的话,“锵锵三人行”也只是“好玩的”聊天节目,但凤凰网却一本正经地把玩笑话以标题的形式突出出来,再加上王蒙先生的身份(前任文化部长),“陕西话洛阳话差一票成为国语”的说法也不胫而走。 到底是哪一种方言当初“差一票”成为国语呢?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编辑)第133、134两期(1934年4月14日、21日)连载了语言学家黎锦熙的文章“民二读音统一大会始末记”(副题“王照官话字母之脱胎换骨”,有关王照见下文),详细介绍了民国二年制定国音和注音字母的过程。黎锦熙本人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与当时的许多与会者熟识,所以这篇文章内容翔实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会议的经过。 1912年(民国元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稚晖)人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表每一个音素。读音统一会员,由教育部延聘若干(无定额);各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此外华侨代表1人。会员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下列四条之一:(1)精通音韵;(2)深通《小学》【注:古时称“文字学”为“小学”】;(3)通一种或两种以上外语;(4)谙多种方言。最后确定下来的成员一共80人(见附录完整名单),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左右,其余为各省推举。虽然说各省最多推举2人,但是在教育部任命的会员当中以江浙为主,结果来自江苏的会员有17人,浙江9人,直隶7人,此外福建、广东、湖南各四人。从这个组成名单来看,来自广东的会员只有4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左右会议结果。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照(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发明人)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指出江浙人占25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5人。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当时对于一省一票制度争论也很激烈,来自江苏的汪荣宝声称,“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王照反问:“此语做何解释?”汪不语,王照接着质问:“是否苏浙以外更无读书人?”北方会员坚决要求每省一票,威胁说如果通不过就自行解散推出会议。最后在教育部代部长董鸿煒(其时蔡元培因政见与袁世凯不同已经辞职)推动下,终于通过了一省一票制度。这个一省一票的制度是解读会议结果的关键。 读音统一大会在1913年(民国2年)2月15日开幕,实到44人,来自江苏的吴敬恒得29票当选议长,王照仅得5票任副议长。以一省一票的原则,会议逐一审定了6500个字(另加600俗字、新字)的“国音”。当时为了记录定下来的“国音”,临时采用了一套注音符号系统。字音确定以后,下一个任务是核定音素,并且确定一套字母系统来表示音素。按照黎锦熙先生的记述,会议进行到这个地步出席者日渐稀少,但是对于“字母”问题几乎打起架来。当时字母提案颇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案:(1)偏旁派,仿照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汉字,取其偏旁为字母;(2)符号派,主张另外制定一套符号系统;(3)罗马字母派。与会者多日争论僵持不下,结果浙江代表许寿裳等人以及与会的教育部职员周树人(鲁迅)提议,就使用在审定国音期间使用的“临时符号”为注音符号(《国语周刊》刊头上的符号就是这种“注音符号”)。这套符号是章炳麟所创,借用了古代篆字的形状,与前述三派无关,可称为“简单汉字派”。这套“注音字母”在大陆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时,至今台湾和部分海外华人依然在使用国音统一会议不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也算不上胜利的大会,但终于在5月22日闭幕,比预期的会期推迟了一周,由于会议期间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在5月7日后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当时对于浊音和入声尤为激烈,江苏代表汪荣宝夸张地说:“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同样是江苏的代表、会议议长吴敬恒也语出惊人:“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一省一票原则的多数票决定“国音”,所以说在审定的这么多汉字中,也许有一些是“差一票”通过的,但不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这次会议审定的汉字读音被后人称之为“老国音”,是这次国音统一会议“一省一票”制度下人造的南北方言的混合物,其实没有真正推行开来。           从以上国音统一大会的过程来看,所谓粤语或者、陕西话、洛阳话“差一票”成为国语只是个民间传说,属于urban legends。顺便说,美国人中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urban legend,说当时美国独立时国会投票德语就差一票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德国人也自豪地常常提起,但同样是没有根据的民间传说。 请点击以下链接浏览更精彩内容! 入门秘笈 制作技巧 电脑QQ(1) 电脑QQ(2) 个人情感 原创音画 常用教程 图画制作 字体制作 人文史地 诸事八卦 娱乐星闻 边框分割 精美时钟 图画素材 美眉帅哥 百科奇闻 免费电影 字体素材 日历天气 酷播放器 风水命理 奇闻怪事 军事资讯 游戏素材 音画素材 综合素材 综合图库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