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层材料:粤语差点成为中国国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1:51

几年前我还在广东打工,有一次,一位当地朋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知道吗?我们广东粤语,当年差点成为中国的国语。

粤语?国语?怎么回事?朋友继续讲故事。话说在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国会议员们坐在一起商量,要确定中国的国语。由于粤籍议员比较多,支持粤语的呼声比较高。孙中山考虑到国家统一尚无完成,为了团结更多的民众,就一个一个区说服粤籍议员,让他们支持北方话为国语。最后,投票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北方话成为了中国国语。

这个故事听得我惊心动魄。小半是佩服孙中山的伟人胸怀,大半倒是庆幸——可以想象,如果这次投票粤语真成了中国国语,现在的中国人肯定是张口“边个”,闭口“边斗”。场面何其壮观也?

粤语真的差点成为中国国语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不管是在晚清还是在民国,人们都是倾向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话作为国语,胡适一语中的,“粤语也有绝妙的《粤讴》,苏州话也有‘苏州白’小说。但这两种方言通行的区域太小,故必不能成为国语。”

如果在国语问题上存在什么争议的话,也是在国音标准上。为了统一国音标准,1913年2月15日,召开了读音统一大会。一共有44名读音统一会员参加,其中,粤籍会员只有4名。至少从人数上讲,他们根本就不能左右讨论结果。江浙会员人数最多,达到了25人。里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周树人先生。他当时在蔡元培手下担任教育部佥事。

会议审定了6500个字的“国音”,为了记录方便,临时采用了一套注音符号系统。后来,在讨论注音符号时,大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是偏旁派,要学习日本的片假名;一种是符号派,要另起炉灶,干脆重新制定一套符号系统;一种是罗马字母派,要向罗马字母学习。在争执不下之时,江浙代表周树人和许寿裳提出建议,就使用在审定国音期间使用的临时符号为注音符号。

周树人和许寿裳的提议被采纳了。这套注音字母就成为了国音,在大陆用到了1958年,直到被《汉语拼音方案》取代。现在,这套注音字母还在台湾和部分海外华人中使用。

显然,粤语差点成为中国国语的故事属于杜撰。不过,可以安慰粤语使用者的是,在民国时期,粤语在某个特定时间,确实曾被当做国语的候选语言。

1926年,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会上,一位叫吴永生的粤籍代表提出,“大会中许多广东同志都是不懂各省方言的,本席在代表团时屡经提出要翻译粤语,何香凝同志亦曾说过,但未见实行。现请主席团以后对于各项重要报告及决议,都要翻译粤语。”于是,在此次会议上,用国语发言,都会被翻译成粤语。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这次会议上,粤语取代了国语,暂时成了官方语言。

然而,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就在当月召开的广东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们通过决议,决定在以后的会议上,不再把国语翻译成粤语,而且,不允许代表用粤语发言。

当然,喜欢用杜撰的故事来为本省文化争光、长脸的事例还很多。王蒙曾经讲过一个段子,“我去过好几个地方,我去洛阳,洛阳人跟我说,当时讨论这个国语的时候,当时候选的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洛阳话,我们洛阳话就差一票,如果要是洛阳话胜了呢,咱们现在要说普通话就得是另一个……然后我又到了陕西,陕西又有人跟我说,当时这个确定国语的时候,候选两个话一个是北京话,一个是陕西话,说我们就差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