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干部考察材料要做到“三忌”和“三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52:17
写好干部考察材料要做到“三忌”和“三要”2009-11-19   作者:张良

  干部考察,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鉴别和评价的活动。考察材料是在考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材料。随着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干部管理权限的调整,一大批原来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下放到有关部门和基层党政组织自行管理,这样,考察干部和起草考察材料也就成了文字工作者经常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起草考察材料对于堪称“笔杆子、老师傅”的资深文字工作者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容易掌控。但对一些刚刚涉及公文写作的初写者来说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干部考察材料写作模式框架大致基本一致。一般是,第一部分反映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反映其的组织领导能力、熟悉哪方面工作以及工作实绩、事业心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最后一部分是其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写好考察材料重点要注意“三忌”并做到“三要”。
 
  一、对考察对象政治表现的叙述切忌“模式化”
 
  对于急着交差的文字撰写者往往对考察对象政治水平的考核采用照抄照搬的方式,人云亦云,对一些思想觉悟上的评价可谓千篇一律。譬如,某人写到:“该同志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泛泛而谈,空发议论的评价犹如“无病呻吟”。这种评价太笼统、太抽象、太陈旧,变成了人人头上都可以“套”的套话。看一个干部能不能任用,政治表现当然是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一个满脑充满封建狭隘思想的人是很难胜任一些具有创造性工作的。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一样,对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应做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必完全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化的表述方法,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有针对性的表述,比如“该同志政治上坚定、可靠”,“该同志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党风性观念较强,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话,就既避免了千人一面地说套话,又简明扼要,而且政治表现也表述得更为清晰和具体。
 
  二、对考察对象整体素质的评价切忌“失准化”
  
  评价一位干部,除了他的政治表现之外,还要涉及到廉洁、守纪、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为人处事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综合素质高低与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但写法上我们也应该有所讲究,这方面常见的毛病有如下三种:其一,没有相应例子支撑观点,说服力差。如这样的评价:“该同志能认真履行职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能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热心为群众办好事。”然后下面再另谈其他,这方面的内容就草率的结束了,这等于只给该同志脸上张贴了标签,一一对照。我们知道,论据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也是证明论点的依据,有些文字人员只是泛泛而谈,空发议论,这样的话,怎么叫人由衷信服?其次,肆意乱撒胡椒面,忽视重点。从唯物辩证矛盾观点来说,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写的太具体,太琐碎,还聪明的自认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是欠妥的。俗话说的好“事无巨细”我们要做到的是抓住最能表现他水平的观点和论据,与众不同的优点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比如“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时候还主动加班加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还多着呢,难道就该这同志一个够资格提拔?又如“待人和气,平易近人,基层的同志来办事、群众来上访,他都能做到笑脸相迎,让坐、敬烟、倒茶水……”看来该同志确实是一个好人,世上好人其实多的很,是不是好人都能当领导?写考察材料绝不是单纯记录好人好事,而主要是他的素质与拟任的职务是否相适应,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对这方面的评价应有所侧重,其他无关紧要只稍微一笔带过就行。其三,用词欠推敲,以致产生歧义。有些人用词不经过大脑思考,随手拈来,譬如说该同志“比较成熟、老练”,“成熟”、“老练”两词语值得推敲,按当今较流行的说法,实际上是“圆滑世故”的同义词,如果视圆滑世故为优点,岂不糟糕嘛?值得提出的是,当今文字工作者,习惯用“成熟不成熟、稳重不稳重”来看一个干部,这是旧的用人观念的表现,当今社会,我们要绝对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三、对考察对象的不足表述切忌“模糊化”
 
  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文字工作者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这一部分,要恰如其分找准其问题之所在,也不要避重就轻,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对缺点也不要轻描淡写,更不应该忽略这部分的存在,可有些文字工作者干脆不写这部分,全文尽是洋溢着赞美的言辞,“人无癖则进痴,水至清则无鱼”。这不是为国家找有用的人才,而是找“圣人”、找“神仙”。另一方面,文字工作者对考察对象的不足用词不够准确,欠推敲,窥探到很多的干部材料都这样写到:“该同志学习不够、下基层较少,有时候工作也不够大胆,不够注意工作方法”,有的还甚至写到:“该同志性子比较急,脾气比较暴躁,批评人不注意方式、方法”这好像大家都吃了炸药似的,一天到晚都在那里吹胡子瞪眼睛似的。性子急说缺点也是缺点,但这是不痛不痒的缺点,有时候这还可能是优点,性子急有性子急的好处,有些工作不急一点、快一点,怎么能搞上去呢?难道凡事慢吞吞、懒洋洋,左请示、右汇报反倒是优点吗?当然,性子急并不都好,它有不同的表现:工作节奏、办事效率是一种“急”,这当然很好;盲目冲动,有勇无谋也是一种“急”,这肯定不好。同样的道理,某文字工作者的干部考察材料写到:“该同志有时候会产生骄傲情绪……”,这也要看是哪一份骄傲?骄傲没有死认理为贬义词,如果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骄傲,固然是很严重的缺点;如果是那种很有主见、有骨气、有创造性精神、不落俗套、不唯书、不唯上的“骄傲”,那当然不是缺点,而是一种优点,而恰恰这些优点被烙下了“冤案”的痕迹。
 
  以上是撰写考察报告材料容易犯得毛病,对症下药,这需要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者做到“三要”。
 
  第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写好干部考察材料,这对撰写者本身的理论功底、政策思想水平以及认识和表达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检验。写出一份被领导和群众认可的干部考察材料,首先撰写者要在自己身上下好功夫,所谓“树人先树己”,用自己的良心、正直心写,未必“正气凛然”,但要“开诚布公、使人心悦诚服”。是一就是一,不能随便出卖自己的私欲,要坚持一个文字工作者最起码的做人基本原则,要做到心里坦荡汤、问心无愧。撰写者本人的综合素质都不怎么够,领导决策机构难道还奢望他能写出一份公平、客观的干部考察材料出来?撰写者要本着“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真实而生动地加以反映。写出一份“宜理不宜情、宜实不宜虚、宜事不宜人”确实可靠的干部考察材料出来。其次,撰写考察报告材料的时候某些模凌两可的词语要少用。即使要用,也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因为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场合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意思,譬如上面所说的“急”、“骄傲”等词语。撰写者可以通过相关典型的实例进行佐证和补充,意思把握不准的词语最好不要用,因为一些词语自我认为是这样的意思,其实与本意相隔十万八千里;这就要求文字工作者具有缜密的思维和表述能力,需要把握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平时多多训练基本功,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现代优秀的文字秘书工作者典范。
 
  第二,要聚焦考察对象本人。首先,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最重要的是要对考察对象有一个最为透彻、最为详细的了解,需要掌握大量相关被考察对象的材料,所以撰写者要亲自走访当地了解考察对象的同事、朋友等,对于一些他们提供的第一手材料还需要不断反复验证,以证明此材料的真伪;最后,对考察对象的不足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写,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而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反映出来,但要分清本质主次,既不求全责备,又不避重就轻;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要防止公式化地认定干部的缺点。将德、能、勤、绩、廉和不足有机融合于整个材料之中,真正达到“瑕不掩玉“的目的。
 
  第三,要凸显“闪光点”。一篇上乘的干部考察材料文章,不是“千人一面“的副产品,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或见长之处;或者内容上比较深入,有真知灼见;或者运用的材料比较新颖;或者运笔行文、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文字秘书人员的知识、理论修养或文字修养超出一般。所谓“见文如见人”就是这个道理,摆脱干部考察材料撰写的基本模式,在固有模式基础之上要有所创新,因为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的文字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历史赋予了他神圣的责任和使命。行文不必拘泥于原有的固定框架,虽然考察报告撰写的模式大致相同,但是我们要抓好考察对象本人与他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工作性质来写,掌握这些细小的差别。克服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使其写出新意来。
 
  干部考察材料是上级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历史地了解熟悉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鞭策教育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探索干部成长规律,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重要资料。干部考察材料写得好不好,不只是写作水平的问题,还是对考察看的准不准的问题,所以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要力忌上面上说的三个弊病,重点凸显上面所述的三个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份真正管用、有参考价值的干部考察材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