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基本技巧——检定语言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15:58
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核心。李中莹老师都一直强调,如果我们想只学一个NLP技巧,而获得人生各方面的提升,那就学检定语言模式吧。所以,牛头将《重塑心灵》中相应的内容整理摘要在下面。给大家一个了解与学习的窗口。

温馨建议:
1、检定语言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巧,记住了内容没什么大用,要不断的用才能得到收获。
2、不要对其他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去“检”一下,别人会很反感。用检定模式要适可而止。不然有反效果。
3、学习方式:用12张小纸条抄12条检定模式。正面抄名称,和一个例。背面是回应方式。

例如

正面:【语式:臆测式】你激动是没有用的。
背面:你怎么知道我激动?

正面:【语式:以偏概全式】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背面:每一个男人都是?没有例外?包括你的父亲?

——————————————————————————————

内容:

检定模式

第一节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第二节 上调下调法

第三节 检定语言模式
  ├简介
  ├运用此法的注意事项
├扭曲类语式
├归纳类语式
├删减类语式

第四节 提示语示模式

第一节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在沟通中,人们说话中表达的一个意思,这个意思不能全部显示出说话者内心对所说事物的全部观念和意义,尤其是他对该事物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些没有说出来(其中很大部分根本不可能说出来)的种种意思,统称为“深层结构”,它们存在于说话者的多个潜意识层次里,而语言表达出的意思则存在于说话者的意识层次,称为表层结构。

第二节上调下调法(牛头注:上调下调法也叫上堆下切法)
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引向三个方向。
1.下调。弄清对方话意或深入部分内容,将其放大。
2.上调。为了与对方获得一致,用含义广阔的字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使对方易于接受我及易于受我引导。提示语言模式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3.平调。引导对方注意到有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面的其他选择,使选择更丰富。
这3个方向的技巧,统称为“上调下调法”。从“理解层次”的角度来看,“上调”是趋向于精神、身份和信念价值;“下调”是越向于行为和环境;而“平行”则是能力的层次。

第三节 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在研究了完形疗法大师弗里兹·佩尔斯和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特尔在治疗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讯息,同时又有一套回应技巧,使得受导者重组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检定语言模式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我们说过的话,都始终是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纳各删减3个程序的不断运用而最终形成的。
1.扭曲
包括以下语式:
①猜臆式
②因果式
③相等式
④假设式
⑤虚泛词式(包括“单一价值词”“虚假词”)
2.归纳
包括以下语式:
①以偏概全式
②能力限制式(包括“可能性”、“需要性”)
③价值判断式
3.删减
包括以下语式:
①名词不明确式(包括:主词、受词、身份词、定义、形容词的不明确。)
②动词不明确式(包括“副词不明确”)
③简单删减式
④比较删减式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说话者所说的话中的某些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3个程序还原,从而把导致因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
理查德·班德勒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做到‘模仿’--NLP的精髓。”
在做辅导时,扭曲类模式常在情感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而删减类模式会在意见的纷争上出现。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
1.先建立和谐气氛以及双方同意的意图和目标。
2.先处理扭曲类,然后是归纳类,最后才处理删减类的语式。因为每一句话都有不少删减类,若从这类着手,将会耗费大量时间。扭曲类通常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亦涉及到理解层次之中的较高层次。由扭曲类开台,我们会较易和较快了解说话者的深层结构。
3.一句简单的话中便可能包括有数个语式,未必需要全部处理。应该先决定想要的是什么效果,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语式着手。做选择时应考虑对方的环境因素。
4.检定语言模式中的每一个语式本身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完全决定于运用的时与地和所得的效果。
5.为了避免得到过多的资料,因而使过程沦为散漫,失去焦点,或浪费时间,每次开口时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需要这点资料?我的目的是什么?”
6.不应把语式看做是对方的错误。
7.尽量选择婉转、高雅各轻松的方式,不应把交谈变成审问。
8.很多话里的语言文字会显示出不只一个语式的可能性,无须计较这一点,能够帮助对方处理困扰才是最重要的。把效果作为考虑的依据。


扭曲类语式
1.猜臆式:说话者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其实这只是主观的猜臆 。猜臆式很容易辨认,因为说话的内容明显地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化解:询问对方所凭借的资料。
例子:“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 化解:“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因果式:说话者认为两事间有因果关系。在辅导中,有两类受导者常出现因果式:①觉得自已无力处理自已的事务,受别人各环境因素所控制。②认为他的话使他控制别人的人生。
例子:“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 化解:“两件事怎么会有关系呢?”
“但是”,“只是”往往也产生因果式的效果。
例子:“我很想帮你,但是我太累了。” 化解:“你的疲倦怎样使你不能帮助我呢?”
3.相等式: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其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一个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的角度来看,前者是环境、行为,而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而硬要把它们它为相等。)相等式往往有以下这些词出现:就是、等如、即是、是……就,或者不脆不用连接词。
4.假设式:句子意思的成立建立在一个没有说了的假设基础上。假设的话透露出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些没有说出的假设。
例子:“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 化解:“什么使你认为我不是在好好照顾你?”“什么使你认为你需要我的照顾?”
“全城最平,请快申请” 化解“最平是你所追求的。”
5.虚泛词式:说话者中有一个名词,但这个名词不是指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些抽象事物。它事实上是把一个过程“虚泛化”名词化,因此,化解是经由“名词转为动词”。
例子:“我们缺乏沟通。” 化解:“你想你们怎样沟通?”

近年有两三类虚泛词被另外定类
□单一价值词
例子:例子:“科学认为…… ” 化解:“这个科学是根据什么标准和理论定出来的?”
“专家认为……” 化解:“所谓专家指什么人,用什么标准来定,哪些专家?” □虚假词
例子:“这使他成为一次不幸。” 化解:“用不幸一词代表一个人,你指的是什么事。”
例子:“不赞成就是反对!” 化解:“为什么不赞成与反对是一样的?”
例子:“我倒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化解:“为什么不喝你的酒不是不对你面子呢?”

归纳类语式
1.以偏概全式:说话者以一次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的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个语式的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意而更夸大到可笑的程度。
例子:“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和我谈谈。” 化解:“从来?甚至在你俩结婚的时候?”
例子:“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 化解:“所以现在关在监牢中的都是好人,而在社会上自由 都是坏人,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2.能力限制式:说话者的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框去限制自已。化解的方法是让他注意到框框外的可能。能力限制有两种:
(1)可能性。
例子:“我不能这样就放弃。” 化解:“放弃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需要性。
例子:“他应该先问问我再做。” 化解:“不先问你便做会有什么坏处?”

3.价值判断式:句子明显显示出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找到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说话的真实性。 例子:“男子汉不应该哭。” 化解:“谁说的?”

删减类语式
1.名词不明确式:一个句子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不够清晰。名词不明确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
·主词不明确
例子:“他们想我死!” 化解:“谁想你死?”
·受词不明确
例子:“不要吃太多水果。” 化解:“你指的是哪些水果?”
·身份词不明确
例子:“他是个庸人。” 化解:“你说的庸人是什么意思?”
·定义不明确
例子:“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 化解:“他怎样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
·形容词不明确
例子:“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 化解:“对谁不方便?”

2.动词不明确式:一句话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或句子不含动词,副词包含动词的作用。
·动词不明确
例子:“这件事很难处理。” 化解:“这件事怎样难处理?”
·副词不明确
例子:“他不够积极!” 化解:“他怎样不够积极呢?”

3.简单删减式:句子的意思不完整,好像有一部分被删去了。找出被删减的部分,往往也就是解决的途径。
例子:“我很不甘心!” 化解:“你不甘心什么?”
“他对我不好!” 化解:“他什么事对你不好?”
4.比较删减式:句子的意思明显指出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标准说出来。
例子:“不做更好!” 化解:“与什么比较?”
END


牛头注:提示语言模式是与检定语言有关的一个模式,现在也贴出来,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第四节 提示语言模式
理查德·班德勒与约翰·葛林德于1973年去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研究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其结果是两本在催眠治疗界很有地位的书籍“Patterns of Hypo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on H.Erickson,M.D.Volume I and II”,其内容包括本文介绍的提示语言模式。
模示语言模式的目的是与对方的潜意识沟通,把讯息直接让对方潜意识收取,或是引导它抽出一些在意识控制范围中不能提取的资料。
1.“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先说出你观察到的对方可以核证的行为,再把他带至你想引导他做的行为上。继续运用“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把受导者带至你想让他做的行为上。刚才“带”的指示,现在已成为“跟”的事实。
2.“引导式”的用词
(1)“但是”与“同时”。
(2)“如果”与“当”。
(3)“不能”与“不会”。
3.“时间式”的用词
例子:“我不会游泳。” 化解:“你是说到现在为止你还未学会游泳?”
“是啊,没有办法。” 化解:“你是指你知道的办法都不有效果?”
4“.隐藏指令式”的用词
(1)隐藏建议
例子:“我在想如果你……会有怎样更舒服的感觉。”
(2)反面的建议
例子:“直到你感到足够舒服,才需要张开眼睛。”
(3)隐藏指令。
例子:“你一面听这柔和的音乐,一面感觉自已的身体更放松。”
5.“双刃式”的用词
例子:“你想现在开始还是喝完这杯水再开始?”

——摘自《重塑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