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住法师: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2:14
 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浅谈经典的防伪与辨伪

 

有关《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经》(1)的真伪问题的争论已经见过许多次了,因世间确有伪经的存在,而初学佛者既无择法眼之智慧,又无大善知识的导引,依照藏经的内容抉择所学佛经是确有必要的,可免误入歧途之过患,但是如果纯粹依据考据等学术方法去否定一部藏中佛经,很容易形而上学走入误区,甚至可能会走上彻底否定大乘佛教的错路,这是学佛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慎的问题。中国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学界大兴疑古之风,著名学者梁启超等曾以考据质疑《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是伪经(论),未得学佛之实益,已造谤法之重愆,足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佛把诸如此类的世智辩聪列为学佛的八难之一确实是恰如其分。佛经的辨伪事关重大,佛教的兴衰和众生的慧命皆有关于此,所以在此依照经论略述一二,以供同修参考。 

 

一、长寿经真伪辨 

 

依据考据学来带头反对《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经》的是台湾号称“学术僧”的印顺法师,文章详见其著作《华雨集四·中国佛教琐谈》(127~130页)(2),互联网上引用的文章即多为此文,其论据无非是此经所说五逆罪与其他经不同,且中国的藏经中没有此经,其文章还提到“婴灵依佛法是不会缠扰母亲的”等等。 

 

其实佛陀说法都是观机设教、随事制戒,此经所提的忏悔难灭的五种罪业(五逆)是过去世无垢清净世界普光正见如来针对有杀胎之过的颠倒女人所说的,特意强调杀胎罪过之重难通忏悔,根据佛在《涅槃经》中说戒律“不得先制”,要“随事制之”的道理3,此处重罪与当今娑婆世界的释迦如来所讲的五逆重罪略有差异是不难理解的。以同是释迦佛教下所讲的大乘菩萨戒而言,《优婆塞戒经》、《璎珞经》、《虚空藏经》、《梵网经》、《瑜伽师地论》中的重罪、轻罪内容皆有不同,岂是此真彼伪的问题?不过是佛陀因时机不同、对象不同而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有关大藏经的问题,因大藏经版本众多,内容的多少总是后后多于前前,因为佛经是从印度陆陆续续经许多代人的传承翻译流传到世界各地的,后期的大藏经载有前期大藏经没有的佛经是普遍现象,比如现代的《中华大藏经》有佛经两万三千余卷,内容远多于唐朝时期的经录《开元释教录》中所记载的五千余卷。另外由于古时交通、交流的不便,也存在译经的当时未能及时入藏、后来补入的可能。以中国佛教早期的翻译家安世高大师为例,因为其译经的当时没有记载,故其所译经典在历史上的记载就有较大出入:晋代道安大师编纂的《众经目录》,列举安世高译本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历经散失,现存仅二十二部、二十六卷),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所列其译经有一百七十六部之多,而唐《开元释教录》也列九十五部,其中比《众经目录》多出的经目,历史上推测有安世高大师在河西和江南旅途中随缘译经造成的可能,总之,如果用借前否后的考据否定后来编入经录和大藏经的经典是不可靠的。退一步讲,中国所有翻译的经典加起来尚没有梵文经典的一半,其他各国藏经差异也有很多(传至甲国者不一定传至乙国),而梵文经典本身也散失许多,单凭中国大藏经内有无乃至现有梵文经典中的有无就来完全判定经典的真伪也是很不严谨的。这个标准一旦成立,则东南亚的南传佛教也可以依据本国的巴利文三藏来否定包括中国、日本佛教在内的整个大乘佛教(即北传佛教),所谓的“大乘非佛说”就是以类似的标准推论出的,这当然是错误的,且其谤法罪极重,又是典型的“破和合僧”五逆重罪,会造成僧团分裂的极大过患。 

 

佛陀曾说过“我法妙难思”,单纯用世间局限性很大的考据学去恢复不足百年的历史原貌尚力有未逮,常引发无休止的争议,留下无数个待解的谜团,去考证横穷三际、竖遍十方不可思议的出世间大乘佛法更为显得捉襟见肘,恰如咫尺量虚空。佛陀是人天导师,其教化的区域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有很多经典是在天道或四圣法界所讲,如《地藏经》是佛在忉利天所说,《华严经》则是对四圣法界的大乘菩萨所说,现今流通的经中之王《华严经》是龙树菩萨入龙宫取出的小本华严4,现传的许多密部经典如《金刚顶经》等是龙树菩萨以芥子开南天竺铁塔亲见金刚萨埵而流传出的,这些都是人间在印度七叶窟最初集结的所有声闻乘佛教经典中所没有的(在佛教史上曾有多次集结),《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以神通夜升兜率天内院,于弥勒菩萨处听讲法相唯识妙理后,白天再为人间大众复诵出的,这些佛法的微妙境界又如何用世间的考据去评定其真伪呢?世间的考据学是难以对佛所说的天堂、龙宫等进行证明的,作为佛门弟子更不应走入以学术研究代替实际修证的误区,在佛法的修学中,初地菩萨尚不知二地之境,十地菩萨亦难测妙觉之德,何况是博地凡夫单纯依靠分别执著的意识心和一些不可靠的推断去揣度超情离见的大乘佛法,如稚童妄测智叟,又怎么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呢?身兼大乘八宗共同祖师的龙树菩萨就因其不可思议的甚深境界而曾被当时一些人以凡夫的情见视为魔外,究其根源,以己度人的狭见即是根源。 

 

至于婴灵会不会缠扰母亲的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印顺法师的观点:“婴灵会不会缠扰母亲,依佛法是不会的。胎儿夭死了,或生人间、天上,或堕恶趣,依胎儿过去生中的善恶业力而决定。堕胎而死的胎儿,还不会引起怨恨报复的敌意,怎么会缠扰母亲,使母亲日夜心神不宁?然而堕胎的母亲,可能会出现婴灵缠扰的情形,那是由于做母亲的,对堕胎有罪恶感,内心深处总觉得对不住亲生的骨肉而引起的。”印顺法师的这些观点与佛理是不符的。果报的方式有现报、生报、后报三种,胎儿夭死虽依胎儿业力而决定转生六道,但杀胎者及胎儿之间业力的牵引终究会使二者相遇,无非时间长短而已(除非一方修道解脱),《大宝积经》中佛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胎儿转生鬼道中,常有报通,对事情来源去脉自可知晓,其无明未断,贪嗔未除,何来“不会引起怨恨报复的敌意”一说?嗔心一起,设法报复是一定的,从外相而言称之为“婴灵缠扰”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胎儿转生其他道,即使不知宿因也会终因业力的牵引以不同的形式使果报实现,这在《贤愚经》等谈因果的经论中例子有很多,在此暂不多述。)至于印顺法师说婴灵缠扰的情形不是由堕胎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做母亲的对堕胎有罪恶感而自心所现的,所杀胎儿与此无关,并引申说“屠宰者临死,有见无数猪羊来索命的,也是如此”,若此说成立,则无惭无愧者无有罪恶之感,反而不会受果报了,焉有此理?果报是自心所现的道理并不错,但佛法讲的是“万法唯心,此“心”应指的是“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的“妙明真心”5,并非是离开自心另有一个外境可说,因缘果报的外相和自心所现本来就是二而一的事情,印顺法师在这里将“妙明真心”矮化为个体的“意识心”是问题之要害所在。约唯识学理而论,一切善恶种子是在八识田中内熏外现,恶因不会因为意识心中无有惭愧而不受报,且负罪内疚的惭愧心属于佛所说心所中的善心所,会有减轻罪报而令重罪轻报之效,哪有杀生恶心不招报、惭愧负疚等善心所反而招来恶报之理?由此可知胎儿母亲、屠宰者的罪报一定是杀生而得,绝非只是负罪感引起的,在《佛说鬼问目连经》中就有杀狗者死堕鬼道,感得狗来食啖的事例。6此种善恶因果之理是绝不可颠倒而论的,否则岂非成了鼓励造业者无惭无愧?印顺法师也承认“堕胎的罪恶是真实的”,却又说其果报是虚妄的,离开了因果报应谈罪恶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缘果报的道理广见于诸经论,在此不想多述,但错说了一句因果而招来五百世野狐身之报的公案应足以引起每一个修行人的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经》否定者论据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而此经所宣说的因果、十二因缘之理及世间苦空无常的真相也的确是符合佛法一贯的道理的,尤为重要的是,在推广此经的过程中,我们就碰到了许多有堕胎经历的人诵持本经并依之忏悔修持而取得灾消病除等殊胜效果的例子,这岂是伪经所能达到的效果?本经的功效也得到了一些有修证的大德现量境观察的肯定。信、解、行、证是学佛的不二次第,学佛人最终一定要落脚在修证上,修证结果的可靠性是世间的考据永远也不能替代的。在人欲横流、堕胎已成为社会普遍风气的现代社会,提倡这部专讲堕胎过患及对治的经典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法无高下,当机者妙,提倡《长寿经》即贵在当机。若对一部佛经存疑,只是不能得到这部经典的利益而已,若进一步对经典进行错误的否定,则难免招来谤法之过。有些初学佛者不明就里,易人云亦云,尤应谨慎。 

 

我们还应知道,借所谓的“超度婴灵”为名明码标价、非法牟利者,是贩卖佛法的行为,并不是《长寿经》的经意,是我们值得警惕和大力反对的,因为众生布施修福、供养三宝用来忏罪消业、超度怨亲,是众生边的事情;而用佛法帮助众生,使之离苦得乐、觉悟人生是佛门四众弟子的本来责任,正如《华严经》中所说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无关金钱,更不是交易。但是,发生这种事的责任并不能推给真正的佛教和这一部经典,就如同江湖骗子冒充医生,胡乱治病敛财,伤害了众生,个人因果个人负,这个罪过并不是真正的医生和医学所应担负的。 

 

如有众生有杀胎等业障欲按此经修持者,应当谛观此经所宣说的世间苦空无常和因缘果报的道理,痛彻忏悔自己今生宿世所犯下的包括杀胎在内的杀、盗、邪淫、妄语等十恶,受持读诵本经(诵持其他大乘经咒、佛菩萨圣号亦可),并严持戒律,在此基础上,或礼佛斋僧,供养三宝,或印送经典,布施大众,或请持戒精严的清净福田僧或真正善知识诵经回向,功德回向自己伤害过的众生,将这些众生视若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就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殊胜功效,这是无数人用实践所证明了的,若从此走上了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常会令修行人有欲取小果而得宝山之感——灾消障除是人天小果,尝到清净智慧解脱的法味才是真正的宝山,《维摩诘经》里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佛菩萨们真是慈悲到了极处。

   

二、纯依考据辨明佛经真伪的局限和危害

 

让我们看看如果纯粹依照考据学来判定佛经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吧,仍以具有代表性的印顺法师的著作为例: 

 

在上面所提到的《华雨集四·中国佛教琐谈》这篇文章中(123~126页),印顺法师又以类似的考据否定了一部经典,就是历代祖师推崇、佛门弟子常诵的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所宣说的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亡母,发大誓愿的地藏菩萨本生故事被其“考据”为“目连救母的大乘化”,从而推出了地藏菩萨是后人编造的错误结论! 

 

印顺法师还依考据得出结论,极乐净土并非真实存在,弥陀信仰是太阳崇拜的转化——“仔细研究起来,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然在大乘普应众机的过程中,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 7其论据之一竟是因为“《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是落日观”。那么考据东方药师佛的琉璃净土的结果是什么呢?——“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 8此说一立,则净土五经以及所有谈及净土的大乘佛经(包括许多密部经典)都被其顺理成章的推理为伪经了,净土一宗自然无从安立,加上其对密教的看法:“秘密者以天化之佛菩萨为崇事之本,以欲乐为摄引,以狰狞为折伏,大瞋大贪大慢之总和”9),“净之与密,则无一可取,权摄愚下而已” 10的惊人结论也就从其笔下脱然而出。 

 

印顺法师通过考据还得了些什么结论呢?此处稍举几例: 

 

——毘卢遮那是象征太阳的,也是渊源于太阳神话的名称。然在佛教自身的发展上,功德究竟圆满所显的毘卢遮那佛,与色究竟天相当。文殊是舍利弗与梵天的合化,普贤是目犍连与帝释的合化;11(他既然已考证出大乘的佛菩萨是伪造的,如此推论开去,记述这些佛菩萨的《华严经》等大多数大乘经典也就得出了是后人编造的结论) 

 

——禅者是唯心论,而且是真常唯心论;12(真常唯心论是印度一种外道的名称,禅宗所依据的《楞伽经》等自然是被其归入真常唯心论一类的。) 

 

——禅、净是畸形的佛教,是忽略现实、脱离社会的佛教;13 

 

——天台智者的教学,所引证的经教,有许多是属于伪经的;14(此为暗指《法华经》、《涅槃经》等大乘经为伪经) 

…… 

印顺法师明指暗喻,无非是宣扬自己考据出的结论:包括禅密净教在内的中国大乘佛教所依据的佛经都非佛所亲说的原经,并歪曲龙树菩萨所说的“四悉檀”概念来将大乘佛法贬低为小乘佛法的演绎,都是根源于其所猜想的“佛般涅槃所引起的,对佛的永恒怀念”,15是由后人编造的,只是 “没有留下集出者的名字,也没有说到集出的时间与地区” 16而已,那么在其眼中,中国小乘佛典的可靠性又作何论呢? 

 

——汉译的《长阿含·世纪经》,广说天文及地理,而佛陀为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中心工作,无暇解说天文与地理,且巴利文三藏中没有,所以也是后人补充推演的。17 

……

 由此说来,印顺法师通过不同大藏经中此有彼无的错误论据又完成了对传至中国的部分小乘佛典权威性的否定。那么,其对六道轮回等佛教的基本认知又是怎么看待的呢?(请留意其文中的用词) 

 

——中国佛教向来是过分迎合民间信仰的,所以神话的色彩相当浓厚,什么天啦、神啦,对一些神秘的境界也极尽其赞美之能事。这样一来,虽是“人生佛教”,仍然免不了受过去包袱的拖累,而抹上一层出世、消极和迷信的色彩。18

  

——鬼与地狱,可说是古代极一般的信仰……说到鬼,本于印度的固有信仰,佛教又加以条理简别……佛教传说的鬼神,为中国人所关切的,是“人死为鬼”,在地狱中的鬼。19 

…… 

显然,印顺法师从心底里不仅怀疑大乘佛法的殊胜不可思议境界,对于佛所宣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等世间真相和基本佛教道理也是视为类同迷信和神话的信仰的,说到底,是凡夫对佛菩萨不可思议境界的信心不足,正如《涅磐经》《大毗婆沙论》上所说的“若有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从而落入障碍修行的“世智辨聪”一类。 

 

实在没有必要把印顺法师这些触目惊心的考据结论都列出来了,单纯应用世俗的考据学将佛法学术化的遗害已展现无遗,印顺法师无非是想用这些考据结果来证明他在《印度之佛教》的〈自序〉中曾说过的“中国佛教,为圆融、方便、真常、唯心、他力、顿证之所困,已奄奄无生气”以及大乘佛法已梵化、天化、鬼神化的观点,并推广其实质是将佛教世俗化的“人间佛教”理念。其实大乘佛法是佛所亲说的殊胜佛法,早已被龙树、无著等大菩萨及历代祖师所详述和亲证,在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这些背离修证、纯依考据的结论逐条地予以驳斥,一言以蔽之——以轮回心测出轮回事,无有是处!印光大师曾批评这种邪见:“狂人总想高出古今一切人上,故有辟佛者,有谓佛经悉是后人伪造者。起信、楞严、华严、法华,亦有以为伪造者。作此说者,欲博识见高超之虚名,而不计永劫堕狱之实祸。所以聪明要会用、善用,则自利利人,不善用,则自误误人。”20在此,让我们再重温佛陀在《圆觉经》上的有关不可用凡夫的分别意识测度佛法的谆谆教诲吧:“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由此可知,纯粹应用考据等学术方法来研究佛法是不适宜的。

 

印顺法师常自称是大乘空宗的支持者,但他的这些言论除了实质上把整个北传佛教空壳化,令初学佛者莫衷一是外,实在看不出其他的效果了。在否认大部分佛经的权威性和因果轮回基本佛理的真实性的前提下,印顺法师所提倡的大乘中观、杂阿含以及“人间佛教”的理念又有何实际意义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座大厦的建设者会一边添砖加瓦,一边破坏大厦的地基吗?被不少人尊为导师的这位法师到底要把中国的佛教导向何方呢?圆满的佛法本身不惧任何外道邪论的毁谤,但貌似弘扬、暗藏诋毁的言论对佛法在世间的弘传确有远大于直接毁谤的潜在危害性,也令末法初学难以辨别,更何况这些言论是出自一个广涉经论、著作等身、身披袈裟的法师之口呢?这些言论被当今一些书籍和网络上大量地引用就已说明这点,掺在甘露里的毒药是最不容易被人察觉的。几十年前太虚大师在世时曾呵斥这位喜好学术研究的学生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是“温和版的大乘非佛说”、“陷近锡兰之大乘非佛说或大乘从小乘三藏紬译而出之狭见”,21那么现在看来,“温和”二字已经无从谈起了,并且大有演变为“佛法非佛说”、“佛法是神话传说”的趋势。 

 

本文在此惟欲指出纯依考据辨明佛经真伪的局限和危害,无意对印顺法师个人进行定性或过多批评,根据《涅槃经》,对不如法比丘的呵责征治是由僧团内部威仪具足的持戒比丘去完成的22,太虚大师、印光大师、宣化上人、慈航法师等大德皆有相关文字留世23,作为在家人,我们依照佛教导的对恶性比丘应有的态度对其人进行“默摈”即可,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出家僧众本是人天之师、众生的清净福田,而《大智度论》明确地告诉我们:“众僧大海水,结戒为畔际,若有破戒者,终不在僧数,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也就是说,对于明知其已破戒的比丘,我们是可以不把他视为僧团一员的,何况他的这些错误言论对佛法明扬暗抑,迷惑性极大,,不易辨别,障初学之眼目,坏众生之慧命,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印顺法师充斥了上述言论的书籍还被一些佛学院当成了教材,所以我们依照《长阿含经》“四大教法”24的规定,根据三藏经论的圣言量对这些错误言论本身及其完全依据学术考据佛教的方法进行佛理的辩正还是必要的,以免其贻误初学。如有过失,后学愿意承担,惟望能换来一些不明真相、人云亦云地追随这些错误言论的同修的觉醒。本文也将设法发给印顺法师,以尽佛在“四大教法”中咐嘱每个四众弟子对说法比丘应负的提醒之责。

 

三、佛经的防伪和辨伪

 

佛教经典的防伪、辨伪问题是由来已久的问题,是伴随着经典的产生而产生的,佛门自有防伪的方法,体现在经典的集结、守护、传承、翻译、入藏等各个方面,也有辨伪的原则和方法供佛门四众弟子应用。在讲述这些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许多佛门弟子很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 

 

(一)佛经的范围 

 

佛经不就是指佛涅磐后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同五百阿罗汉在耆阇崛山中所集结的三藏十二部吗?我们现存的大藏经中的经律论不就是佛一生所讲过的全部佛法吗?这是许多同修常见的观点,却都是不准确的。 

 

证得了三身、四智的圆满佛陀教化的区域是三千大千世界,对象是四生六道九有一切众生,所说的教法是决不限于佛教史上第一次集结的声闻乘经典的,现存大藏经也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佛于无量世中在无量刹土中化现无数身永无休止地化导无量众生,所说经法实际上无量无边,因人道众生寿命短促、识念力薄,故留世经典较为简略,而天道众生寿命长久、识念力强,所传经典内容、数量皆远远超越人间,如人间《大般若经》仅数万偈,而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则有千亿万偈,人间现存《华严经》只是小本的简化,许多人读起来尚感吃力,常耗数月之久,而存放龙宫的大本,穷尽一人毕生的精力恐怕连品题也不可能读完。这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不可不知的事实真相。25

  

从广义上说,佛经就是佛所宣说的诸法实相,是不只限于书本的,佛法是遍一切处的。净土经论上经常讲诸佛净土可以六尘说法,其实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在内的一切佛土,又何尝不是在六尘说法呢?《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展现在我们六根面前的一切不就是一部大自然的经卷吗?就看我们这些佛弟子们会不会“受持读诵”了——“对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当然,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作为末法时期的佛弟子,慧浅福薄,常有修无证,谨慎地依据现有大藏经中经论去修行还是有必要的,但对上文中所说之理不可不明,以免有“大藏经外一定没有真经”的错误见解,也不会在依据考据宣扬“大乘非佛说”者的面前迷失了方向,产生疑惑或错误地跟在其后面人云亦云,障碍自他的修行。“大乘非佛说”的要害就在于凡夫对佛在三界六道九法界皆说法的真相认识不清、信心不足。 

 

在明白了上述道理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回顾人间佛教经典流传的过程中防伪的方法了。我们先来看看—— 

 

(二)经典的集结和守护 

 

经典的集结是防伪的第一关,佛入灭后迦叶尊者主持的第一次佛经集结的是声闻乘的佛典,参加集结的人资格是什么呢?必须是证得无学果位的大阿罗汉!由佛的十大弟子中的“多闻第一”阿难尊者复诵佛的教诲,集五百位亲闻佛陀教法的阿罗汉的记忆、神通和智慧之力,全体勘定无误才会列为经典的。殊胜的大乘经典的集结则是由文殊、弥勒等大菩萨们与阿难共同完成的( 26 )。这些证果的大智慧圣人都从源头上确保了所集经典的纯正。 

 

佛所讲的经法,是由护法菩萨、住世的罗汉等圣者及寿命远超人类的天龙八部鬼神之众共同发心来守护的,他们今皆犹在,也常常示现,扮演了经典真伪证明者的角色。 

 

广译经论的四大译师中家喻户晓的“唐三藏”玄奘大师在翻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后,把经典从肃诚殿迎往嘉寿殿斋所讲读,迎经时般若经大放光明,有诸天雨花、天乐鸣空、异香扑鼻的祥瑞之境;大师晚年身染微疾,即有两个身高一丈的护法神共捧着一朵花瓣一尺多长的光净大白莲华,现身安慰大师:染病是重报轻受之相,应该感到欣慰和庆幸;中国著名的律宗初祖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弘扬戒律时,如来入涅槃前受命护持南赡部洲佛法的护法天神现身,指出了道宣律师所制定戒律的错误之处,开示佛的原意,令其改正以免误导后人,对律师经律论方面的种种疑问也都给与了解答,护法神还告诉他,玄奘大师的经典翻译是准确无误的,大师现已往生在兜率天内院弥勒净土之中。道宣律师把这些事情都一一记了下来。27 

 

上面这些事情记载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藏·史传部),历史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这些神通广大、在佛前亲聆教诲并发愿护持佛经的护法来护持佛教,证明经典,传到我们手中的佛经就又添了一层保险,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我们再来看看—— 

 

(三)经典的传承、翻译和入藏 

 

在正、像法时期到世间经典基本整理完毕编入大藏经,一代代荷担如来家业、传承经典的祖师们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确保了传承经典的正确无误。在此谨以大乘八宗的共同祖师龙树菩萨为例。 

 

龙树菩萨出身外道,天聪奇悟幼时既已通达各四万偈的《四韦陀典》,学佛后九十日内既诵尽人间三藏,通达教理,仍感不足,感得大龙菩萨现身接其入龙宫中,打开七宝藏,把大乘方等深奥经典等无量妙法传授给他,使一些湮没于世的经典得以传及后世。龙树菩萨于龙宫开悟后,回至人间弘扬佛法,摧服魔外。一次,他为度化承事外道的南天竺王,用神通把天人与阿修罗激战的场景在天空中示现给南天竺王等,使南天竺王和一万名外道立即皈依了佛教,并受了戒律。龙树菩萨广著论典,因机设教推广诸宗教法,中国大乘佛法的禅密净教等八大宗皆是受传承于龙树菩萨,思及当前有些不明教理的宗派之徒互相贬低甚至以此谤彼,正如同左手打右手,实在有负龙树菩萨的传法之恩。28 

 

说及传承经典,顺便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认为中国“教外别传”的禅宗因“不立文字”,是不重视经典的。其实禅法在理上“不立文字”,在事上却也“不离文字”,达摩祖师在《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中就强调要“籍教悟宗”,并传付二祖《楞伽经》印心,六祖以后则多提倡《金刚经》印心,经典所代表的文字般若与须亲证的实相般若的关系恰如同佛所比喻的“以手指月”,执著于手指自然不是月亮,而离开手指却也难以找到月亮。由此我们可知,离开了经典的印证,什么人也难免盲修瞎炼之嫌。这虽是题外话,却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历代诸宗祖师都是非常注重经典的传承的。 

 

传至世界各国佛经的翻译也是防伪的一个重要环节,佛教史上是什么样的人完成这项使命呢? 

 

就说汉传佛教四大译师中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吧,他智慧超群,精通三藏,宿世曾作过七佛的译师,所以所译之经上合佛理,下契众机,文字优美流畅,能令大众欢喜读诵。大师曾示现神通吞下整碗的铁针,令弟子和大众消除对他的误解。大师深知当时和后世会有人对他所译经典提出质疑(大部分为大乘经论),为了佛法的弘扬,大师圆寂之前许下了坚定的誓愿为经典作证: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荼毗之后,舌头不会焦烂——公元 409 年,大师的遗体在长安逍遥园火化后,人们发现大师的舌头依然未坏……今天,我们去西安户县圭峰山北麓(逍遥园遗址)草堂寺时,仍然可以参礼保存在寺内舍利塔中的罗什大师不坏舌根;29 

 

再说说四大译师中的“唐三藏”玄奘大师吧,他历尽艰辛西行五万里赴印度取经求法,途中几度险些丧命,费时四年终于到达印度当时著名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后又在印度各地参学了四年,期间广学经论,以其不凡的智慧和修证赢得了印度佛教界的尊重。他留印期间为了融通大乘佛法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点和破斥“大乘非佛说”的邪见异说,分别著作了《会宗论》《制恶见论》。在印度羯若鞠阇国戒日王以这两部论典为玄奘建立的十八天辩论法会上,大师的观点折服了与会的包括各国大小乘僧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等共六千余人,被印度的大乘佛教徒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尊为“解脱天”。回国后,大师力辞唐太宗皇帝让他还俗从政的劝谕,建立译场,致力译经。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至今还有一部分供奉在成都文殊院。30 

 

佛经的翻译就是这样一些值得我们敬仰和信赖的修证、学问、德行俱佳的菩萨行者、三藏法师们完成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译师有独立译经的智慧和能力,但译经依然经过了在他们的带领下的译场高僧集体的勘定,如鸠摩罗什大师的国立译场就有来自西域和全国各地的佛陀耶舍、弗若多罗、卑摩罗叉以及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等高僧,多时达五百余人。玄奘大师的国立译场也有许多高僧相助,著名的南山律宗祖师道宣律师就是在其长安弘福寺译场任缀文大德,著名的还有人称玄门四神足的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四位高僧(窥基法师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车祖师”,后来成为中国法相唯识宗的二祖)。译场的这些高僧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工作,他们既精教理,又善文辞,执笔承旨,各展所长,辅助大译师一起进行慎密的翻译工作,所译出的经典,他们功不可没。译场中有严格的制度,译师们更有无比神圣的责任感,经常为了一字一事的翻译而讨论数月之久,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译经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佛法传到了中国、日本等世界各国,要编修大藏经,因佛经陆续传来,经常有新增经典补入,所以大藏经的版本众多,以历史上可考的汉文大藏经的编修为例,中国就有近二十次之多,高丽有三次,日本有七次,在此难以一一详述31。修藏的过程,因确有伪经问题的存在,也存在一个防伪、辨伪的问题,各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当时参与的人,也都是各国全国范围内推选出的精通三藏佛法、有修有证的三藏法师和饱学之士,可以说有很多是再来人。如清朝的乾隆大藏经是清世宗下旨,成立包括汉藏高僧在内的一百三十多人的专门藏经馆历时五年才编修完毕的;南传佛教的《南传大藏经》是缅甸佛教界在国家的赞助下,于一九五四年邀集斯里兰卡等南传国家的众多高僧参与,对巴利三藏进行严密核校,历时二年才完成的。能够编入大藏经的经典,经过了这些高僧大德集体的鉴别和印证,剔除了绝大部分伪经,在整体上是可以让每一个后世的佛弟子信赖的,当时鉴别出的伪经也一般会编出条目告知大众。 

 

那些坐在书房里凭不可靠的考据和主观臆想来随便否定藏中经典的人可以说是对传承、翻译和编辑经典入藏的菩萨、罗汉、祖师、高僧大德的智慧、品格的侮辱,正所谓古人常说的“书生之见不足道也 ”。 

 

当然,因为时值末法,并非这些编修藏经的大德事事圆满无缺,在肯定绝大多数藏中经典的同时,既有少数佛经查不出来历而列入疑伪的例子,也确不能排除有极少外道所编伪经混入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掌握——

 

(四)经典的辨伪原则和方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的是,东西方文化中认识世宇真相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标志的西学重视用六根或把六根外化的仪器去观察、思维物质世界运转的规律,“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32),虽然可以发现一些外在规律,但很难究竟,确立的理论经常没多久就被新的理论所推翻或改进了,虽然也建立了无量的学说,却永远只能行进在相对真理的道路上,以佛法观之,其完全是落在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六识境界当中,无法跳出我执、法执所带来的认识窠臼,是不可能认识到究竟的真理的;而以佛法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注重去除自身影响认知的无明烦恼尘垢,突破人类认识的局限,“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33,最终转八识成四智,于自性中显现世间万法的真相,直契世间万法的本源,被称为内学,佛法正是内学的极致,佛所证得的究竟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历弥久而常新,不因时间、空间而改变,这种高度是注重外相的西学永远也到达不了的。纵观历史,当欧洲人在中世纪还在喋喋不休的争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正确性时,三千年前的佛陀已在宣讲“宇宙有无量的国土,一国土就有三千大千世界”的正确宇宙观了(佛经上讲,一日一月为一世界,相当于一个恒星系);当西方人在百年前发明了显微镜,慨叹于细菌等微观世界的奇妙时,却不知佛陀在三千年前早已根据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的微观景象给弟子们讲述“不得饮不净水”、“不得以天眼观所饮水”的戒律了。向内探求为什么反而可证知世宇真相,何以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面对这些事实,科学发达的西方人不明所以然,只好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而我们作为佛陀后世的弟子,应明白这是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34,也是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35的道理,从而于佛陀的圣言量——佛经生起大信心,依教奉行。至于有人疑问的佛为什么不广说科学规律,以科技利益人类的原因,那是在于佛已认识到向外驰求虽带来了一些便利,却不能摆脱轮回生死苦海的烦恼系缚,无法带给人类真正的幸福,欲壑难填,反而会带给人无尽的灾祸,惟有通过内证到达清净解脱的智慧彼岸,众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利益。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自然就会理解,因为方向上根本的不同,用考据等学术性的西学治学方法来探讨佛经的道理和真伪,实在是缘木而求鱼,是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的, “心外求法,名为外道”,所以才说“以轮回心测出轮回事,无有是处”。连中国的先哲老子尚知“为学曰益,为道曰损”的道理,佛门弟子更应依照信、解、行、证的次第,去除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回归修证之路,让洗去烦恼尘垢的清净本性中自然显现出“佛佛道同”的智慧之光,现量地证悟佛法的道理,虚妄的伪经何有藏身之地? 

 

当然,时值末法,业重障深的我们常有修无证,无法用现量境的智慧去辨别佛经的真伪,不过我们却可以从有真修实证的高僧大德那里得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如持戒精严、终生讲经弘法的当代著名高僧宣化上人在驳斥“《楞严经》是伪经”的谬论时曾发愿: “我今天向大家提出保证,保证《楞严经》是真经。如果《楞严经》是伪经,我愿堕地狱。因为我对佛法不认识,以假当真,心甘情愿接受此种的果报。若《楞严经》是真的,我仍发愿,生生世世要弘扬楞严大法,要宣讲楞严真理。各位想一想,《楞严经》若不是佛说的,谁能说出这种正确的法?我盼望批评《楞严经》是伪经的人,赶快忏悔,痛改前非,否则,必定堕入拔舌地狱。我祈祷预祝念《楞严经》的人,讲《楞严经》的人,宣扬《楞严经》的人,流通《楞严经》的人,统统早成佛道。”36 宣化上人圆寂之后,身现紫磨真金色身相,荼毗后有上万颗舍利和大量舍利花遗世,足证所言不虚,实为当代佛门高僧中弘扬佛法、修证佛法、护持经典的典范。知道了这些,那些有关《楞严经》的真伪的争论还有什么意义吗? 

 

谈到伪经问题的,古代有道安大师等高僧大德,道安大师曾在其编著的《众经目录》列出了当时的部分伪经37,现代的有印光大师,在印光大师文钞》里列出了的有关伪经的经目38,这些有真修实证的高僧大德的见解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对于目前仍有异议的经典,后学在此郑重建议,类似佛经辨伪等事关佛门兴衰、众生慧命的大问题,应效法古制,由僧团出面,全国范围内公推部分学问、修证俱佳的高僧和大德居士集体进行勘定,普通学佛人最好不要越俎代庖、轻发议论否定藏中佛经,擅启争议之端,也免招谤法之过。须知纷纷扰扰的争议本身即会影响初学佛者的信心,增加大众的疑惑,障碍佛法的传播,而疑惑是六根本烦恼之一,也是菩萨行者的最大障碍,这种争议与依据三藏经律论进行的法义辨正是毕竟不同的。佛就曾在《佛说骂意经》里明确的开示我们:“道人莫堕五诤。一者诤佛。二者诤法。三者诤戒。四者诤经。五诤贤者。”由此可知,无益的争论是有违佛陀教诲的。 

 

声闻乘经典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和大乘经典的实相印(佛佛相传的诸法实相)也是我们个人在抉择经典时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印就如同世间的印玺,符合则是佛法,不符则非佛法,伪经是难逃法印的鉴别的。我们也应该知道,如果是符合法印的言说,包括后世高僧大德的著作乃至民间的善书,即使不是佛经,也应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去尊重和学习。佛始终强调要我们佛弟子“依法不依人”,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贤愚经》里就记载,佛在宿世求法时,不管对方是食人的夜叉还是婆罗门外道,只要他们有正法,就不惜资财、眷属乃至自身的血肉去交换。《大智度论》中说:“佛法非但佛口说者。是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佛法中。如佛毘尼中说。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讲的不如法,不管他是百岁的比丘还是世界知名的法师,我们都不应该学习他所说的,这也正是佛在“四大教法”里所说的道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佛经中有了义、不了义的区别和三乘的次第,避免陷入以此否彼的错路,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述,惟要提醒大众的是,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单纯提倡三法印,借曲解三法印来否定大乘经典的倾向,从而试图推出“大乘非佛说”的论断,这是极端错误的,对于佛门弟子而言,这两种法印既有次第又相互关联,实质上是一体的,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应该平等弘扬。39 

(五)融通南北,振兴佛教 

 

至于南北传佛教及佛教各国经典的差异,当以融通为要,勿陷于争议等内耗,对于整个佛法的振兴,还有比整个僧团的和合更重要的吗?《涅槃经》中说“佛以一音而为说法。彼彼异类各自得解,各各叹言。如来今日为我说法40 ,其异类尚能各自得解,各各感恩,我们已得到可贵的人身,何不可于对南北传佛法的歧见中和合一味呢?每个人只需在佛法浩瀚的教海之中汲取自己的当机之教即可,维护佛教的团结、僧团的和合则是都应做到的。现在竟有少数人把中国佛教的圆融当成缺点来宣扬,真不知其用心为何,当佛教内部陷入无休止的争议中时,背后窃笑的就惟有波旬之辈了。 

 

例如当世高僧宣化上人,他虽绍禅宗沩仰的法嗣,却无宗派成见,一生对大乘佛教的禅、教、律、密、净平等弘扬,同时几次赴东南亚考察南传佛教,欲沟通南北传佛教,他把佛法带到西方,向全世界推广,将所创立的中美佛教总会改名为法界佛教总会,并经常邀请南传佛教的法师到万佛圣城弘法,他曾对弟子说:“我就是要南传佛教不要向南走,要北传佛教不要向北走,大家要向一起走,团结起来,躬行实践,令佛教发扬光大”,为我们显示出一个真正佛门四众弟子应具的心量。

  

正所谓:佛无南北本一家,四众切勿分我他, 

 

和合一味圣教兴,末法亦开正法花!

 

四、结语 

 

事隔几千年,我们虽不能于灵山会上亲聆佛佗的教诲,却依然能得沐大小乘诸经的甘露法雨,重温佛教经典传播的历史,当深感恩于历代集结、传承、翻译、入藏和弘扬佛经的菩萨、罗汉、历代祖师、高僧大德,亦感恩于佛前郑重发愿护持大小乘一切经典法宝的天龙八部护法鬼神之众。 

 

后学作为末法初学,感激涕零之余,限于修证和学问,常惭愧不能为佛法的弘传作出太多的贡献,惟愿以蹒跚步效菩萨行,今在三宝及大众前,针对“大乘非佛说”之论郑重发愿:若果真如某些人所言“大乘非佛说”,后学愿意即身生陷地狱,以承担以假为真、护假宣假之果报;若大乘佛法真实不虚,佛陀所说,后学愿生生世世修行、护持和弘扬大乘佛法,并为促进南传北传、大小诸宗佛教的和合,尽一个普通佛门弟子的微薄之力,同时祈愿一切众生,包括一切南北传佛教的信仰者、修持者、质疑者、毁谤者、麻木不仁者,尽速廓清迷惑,于无上佛法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深入经藏,树立正见,各取当机之教,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真修实证到达清净智慧的解脱彼岸,得到佛法中真实的利益,早证无上菩提! 

 

一切佛教经典皆是来自一切智者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圆满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人间最珍贵的宝藏,不仅有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断恶修善的道德勇气、促进崇高人格的养成、挽回颓废的世风等现实意义,更可以开启众生自性本有的智慧之门,使众生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并顺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灾障,是我们最终出离轮回生死之苦,到达常、乐、我、净的究竟彼岸的指路明灯。在现代人中提倡读诵佛教经典的风气,明了圣人、智者的教诲,确实是当务之急,个人的解脱、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世界的和平、众生的福祉皆系于此,我们每一个四众弟子都有一份责任所在,愿大家共同努力! 

 

谨以此文供养所有志求无上佛道的佛门同修,愿共携手弘扬佛教经典,破斥谤法邪见,护持和合僧团,振兴佛教,令末法不末,正法久住,广利众生,以报四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三宝! 

三宝弟子 圣住 于20 047月28日 

(本文供教内同修参考,欢迎依据经论圣言量的所有批评)

 

参考书目: 

 

(1)本经详见日本大藏经《卍续藏》第一五〇册。全名《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简称《长寿经》。 

 

(2)本文所有引用的印顺法师著作均可参见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系列或查询印顺文教基金会的网站 

 

(3)详见《大般涅槃经》,原文如下: 

 

善男子。如王国内有纳衣者。见衣有孔然后方补。如来亦尔。见诸众生有入阿鼻地狱因缘。即以戒善而为补之。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众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善男子。我亦如是虽有所说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后方乃随事制之。乐法众生随教修行。如是等众乃能得见如来法身。 

 

4)详见贤首大师《华严传》 

 

5)此句经文出自《楞严经》:“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6)详见《佛说鬼问目连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原文如下: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常来啖我。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将狗猎。残害众生无有慈心。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7)详见印顺《净土与禅》22 

 

8)详见印顺《净土与禅》138-144 

 

9)详见印顺《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第三节秘密教之特色 

 

10)详见印顺《无诤之辩》敬答〈议印度佛教史〉的部分。 

 

11)详见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 

 

12)详见印顺《无诤之辩》第十章 

 

13)详见郭忠生《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访印顺导师》 

 

14)详见印顺《佛法是救世之光》第五节、教法与证法的仰信 

 

15)详见印顺《华雨集四·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25 

 

16)详见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1258

 

17)原文详见印顺《佛法概论》124125页,原文较长,此处引用为其大意。 

 

18)详见郭忠生《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访印顺导师》 

 

(19)详见印顺《《华雨集四·中国佛教琐谈》118126 

 

20)详见《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之卷上 

 

21)详见太虚大师《再议印度之佛教》 

 

22)详见《涅槃经》,原文如下: 

 

我涅槃已,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征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规欲殄灭,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无量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永令灭尽;又如壮人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23)太虚大师相关文字可参见《再议印度之佛教》等,印光大师、宣化上人相关文字散见于开示之中,慈航法师的专文可参见《道安法師遗集》第 712791284页。 

 

24)四大教法详见《长阿含经·游行经》。原文较长,在此恕不详列,其大意是:我们对法师讲的法,既不应盲从、又不要轻易否定和毁谤,而要以佛的经典和戒律为根据,仔细查证和分析,不如法者应直言指出其错误所在;如法者当殷勤劝请、赞叹,并依教奉行。 

 

25)佛说法无量无边之说可见《华严经·不思议品》,其余内容详见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现抄录《大智度论》卷一00(大正藏二五?七五六中)相关原文如下: 

 

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盘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说。答曰。摩诃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诃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复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为九百六十万言。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品有二万二千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命长久故。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诸余大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是故所说无量。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等诸大经。无量无边如大海中宝。云何可入三藏中。小物应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问应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诃衍中。摩诃衍能兼小乘法故。是故不应如汝所问。复次有人言。如摩诃迦叶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又阿难知筹量众生志业大小。是故不于声闻人中说摩诃衍。说则错乱无所成办。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 

 

26 )详见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一00(大正藏二五? 七五六中),原文如下:“……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 

 

27)此三事载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藏·史传部),原文如下: 

 

……至龙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功毕绝笔。合成六百卷。称为大般若经焉。合掌欢喜告徒众曰。此经于汉地有缘。玄奘来此玉华者。经之力也。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并是诸佛冥加龙天拥祐。此乃镇国之典。人天大宝。徒众宜各踊跃欣庆。时玉华寺都维那寂照。庆贺功毕设斋供养。是日请经从肃诚殿往嘉寿殿斋所讲读。当迎经时般若放光诸天雨花。并闻空中音乐非常香气。既睹灵瑞倍增嘉慰。谓门人曰。经自记此方当有乐大乘者。…… 

 

  ……至二月四日夜半。瞻病僧明藏禅师见有二人各长一丈许共捧一白莲华。如小车轮花有三重。叶长尺余。光净可爱。将至法师前。擎花人云。师从无始已来所有损恼有情诸有恶业因今小疾并得消除。应生欣庆。法师顾视合掌良久。…… 

 

……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有感神之德。至干封年中见有神现自云。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敕弟子护持赡部遗法。比见师戒行清严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来咨决。所制轻重时有乖错。师年寿渐促。文记不正便误后人。以是故来示师佛意。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轻重仪僻谬之处。皆令改正。宣闻之悚栗悲喜。因问经律论等种种疑妨。神皆为决之。又问古来传法之僧德位高下。并亦问法师。神答曰。自古诸师解行互有短长。而不一准。且如奘师一人九生已来备修福慧两业。生生之中外闻博洽聪慧辩才。于赡部洲脂那国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梵本。由善业力今见生睹史多天慈氏内众。闻法悟解更不来人间。既从弥勒问法悟解得圣。宣受神语已。辞别而还。宣因录入着记数卷。见在西明寺藏矣。据此而言。自非法师高才懿德。乃神明知之。岂凡情所测。…… 

 

28)龙树菩萨事迹详见于《大正藏·史传部》的《龙树菩萨传》

  

29)鸠摩罗什大师事迹详见于《大正藏·史传部》的《高僧传·鸠摩罗什传》及吕征等著的《中国佛教人物》

  

30)玄奘大师事迹详见于《大正藏·史传部》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

(31)详见李圆净《 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 
         ┌ 蜀版── 开宝藏(公元971-983) 
             ︱    ┌ 契丹藏(丹本)(约1031-1063) 
             ︱ 辽金版︱ 
             ︱    └ 金 藏(赵城本)(约1148-1173) 
             ︱    ┌ 崇宁万寿藏(东禅寺本)(1080-1140) 
         ┌ 宋 ︱ 福州版︱ 
         ︱   ︱    └ 毗庐藏(福州开元寺本)(1115-1150) 
         ︱   ︱    ┌ 思溪圆觉藏(1132-) 
         ︱   ︱ 湖州版︱ 
         ︱   ︱    └ 思溪资福藏(1175前后) 
         ︱   └ 碛砂藏(约1231-1322) 
         ︱ 
         ︱   ┌ 普宁藏(1269-1286) 
         ├ 元 ︱ 
         ︱   └ 弘法藏(1277-1294) 
     ┌ 国内 ︱ 
     ︱   ︱   ┌ 南藏(1372-) 
     ︱   ︱   ︱ 北藏(1410-1441) 
     ︱   ├ 明 ︱ 
     ︱   ︱   ︱ 武林藏(约1522-1566) 
     ︱   ︱   └ 径山藏(嘉兴藏本)(1589-1677) 
     ︱   ︱  
     ︱   ︱   ┌ 龙 藏(1735-1738) 
汉文大藏经︱   └ 清 ︱ 频伽藏(1909-1914) 
     ︱       └ 百衲藏(1866-) 
     ︱ 
     ︱       ┌ 高丽大藏初雕本(约1011-1082) 
     ︱   ┌ 高丽︱ 高丽续藏本(1094前后) 
     ︱   ︱   └ 高丽大藏再雕本(1236-1251) 
     ︱   ︱ 
     ︱   ︱   ┌ 天海藏(宽永寺本)(1637-1648) 
     └ 国外 ︱   ︱ 黄蘗藏(铁眼本)(1669-1681) 
         ︱   ︱ 弘教藏(缩刷藏本)(1880-1866) 
         ︱   ︱ 卍字藏(1902-1905) 
         └ 日本︱ 卍字续藏(1905-0912) 
             ︱ 大正新修大藏经(1922-1932) 
             ︱ 昭和再订缩刷藏(1935-)
             ︱ 圣语藏(古写本与版本集合而成约自759-1093) 
             └ 宫本(即福州东禅寺与开元寺本合成之全藏) 
 注:因作者是民国期间著作此文,现代的《中华大藏经》未列入上表 

32)此句经文摘自《楞严经》 

 

33)此句经文摘自《四十二章经》 

 

34)此句经文摘自《华严经》 

 

35)此句经文摘自《六祖坛经》 

 

36)详见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 

 

37)详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记载了道安大师列出的《贫女人经》、《铸金像经》等二十六部伪经。 

 

38)详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之卷上: 

 

“地母经、太阳经、太阴经、灶王经、眼光经、寿生经、血盆经、妙沙经、分珠经等,通是伪造。无奈女人见浅,故每信奉。但教彼念佛,如欲念经,当念心经,文少而义丰,功德无量无边。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说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一滴,或不及一滴耳。” 

 

39)请参考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玄义》,摘录部分原文如下: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之,即是魔说。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 

 

“一实相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同时摘录《大智度论》卷二十二部分相关原文如下: 

 

何等是法义。信戒舍闻定慧等为道。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达中说。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是名佛法义。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圣人知是三种法相。于一切依止邪见各各鬪诤处得离。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问曰。佛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今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寂灭涅槃即是尽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槃。是念法三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 

 

40)《大智度论》卷二十二也有类似意思,原文如下: 

 

复次多会众中。各各欲有所闻。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见佛独为我说。于大众中虽有远近。闻者声无增减。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量世界。应度者闻。不应度者不闻。譬如雷霆振地。聋者不闻。听者得悟。如是种种念佛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