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1:01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解读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解读]            

    有道德的人就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心胸宽阔,始终保持虚静沉默。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治理,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有道德的人所的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恨。  

 

 [心灵药]

       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大自然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众人争名夺利,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决不虚伪,各守信用,任劳任怨,能各尽其能地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道德的人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可以忍辱负重,博施而不望回报。

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是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和行动的准则。

 

[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解析]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

    1、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

    2、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

    3、滋养万物而不与大自然争。

    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是他去做。

    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渊深精明,虚静沉稳。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昭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决不虚伪;水性柔弱,能方能园;人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而谦下的效果,于是你就接近于“得道”了。

    有道德的人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忍辱负重,谦卑守诸;他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帮助别人,而绝对不和别人争名夺利。

    这就是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的较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