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世纪3很多任务没做:豫剧知识普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1:31

豫剧知识普及:第三只眼朋友请看

豫剧慢板
豫剧唱腔中的重要板式之一,和二八,流水,飞板并称四大正板.
慢板为一板三眼,4/4节拍,上下句是最基本构成单位,每个上下句又大多由两个小分句构成.词格或为三三四的十字韵,或为二二三的七字韵.上,下句均起于中眼,且上句切分搭口与下句平搭形成对称的句式乐段.不仅旋律优美,速度也灵活多变,适用于表达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和发展变化着的感情.由由于节拍的快慢,旋律的简繁,又分化出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拐头钉,倒脱靴,一口喃等板式和哭剑,七折,五音等专用腔式。   收藏 分享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2# 发表于 2008-10-22 11:07 | 只看该作者 豫剧艺术的介绍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


[ 本帖最后由 黄河 于 2008-10-22 11:09 编辑 ]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情系梨园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情系梨园 当前离线

UID
12216 
帖子
4036 
精华
积分
11363 
经验值
4407  
魅力值
144  
金币
20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4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10 
最后登录
2010-8-31 

论坛元老

UID
12216 
帖子
4036 
精华
积分
11363 
经验值
4407  
魅力值
144  
金币
20  
在线时间
1460 小时 

3# 发表于 2008-10-22 11: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俺也来扫扫盲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4# 发表于 2008-10-22 11:10 | 只看该作者 豫剧中的交替板式
在豫剧作曲中,为了丰富板式的表现力,常将一些不同的板式自然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板腔体,为便于理解,本人给其命名为“交替板式”。如慢板同二八板的交替、流水板同二八板的交替、垛子板同流水板的交替等,不管是哪两种板式交替,都可以从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结构是很严谨、而且是一体的和谐的,速度上前后也是统一的。

但豫剧唱腔中的四大正板(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它们从起腔过门→起腔→上韵过门→下韵→下韵过门→上韵……直到送板等方面各自都有独立的板式结构和基本格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又形成了它们各自的板式体系。

另外从音乐语言要素上讲,四大正板的节奏、节拍、速度、旋法……等,也都不是一样的。慢板为一板三眼即4/4节拍;二八板、流水板均为一板一眼、即2/4节拍;飞板为无板无眼的散板体“艹”等。
转板即从一个板式转到另一个板式,很明显转板前后是两种不同的板式结构。从音乐的语言(节奏、节拍、速度、旋法)上讲,转板前后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而交替板式则是一些不同板式的自然结合所形成的新板腔体,从整个板腔体中它的音乐语言基本是统一的。

可见,交替板式在豫剧作曲中早就存在。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豫剧中墨守陈规的条条匡匡,它的出现在豫剧音乐创作方面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近年来所推出的一部部大型豫剧,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唱段,大都运用了这种创作手法,使唱腔音乐变得更加新颖、更富有表现力、更富有时代气息,使得豫剧唱腔更加通俗易懂,深受广大群众之欢迎,赢得广大戏曲爱好者之赞赏。

交替板式之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一种发展创新的趋势,它的出现又使豫剧音乐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5# 发表于 2008-10-22 11:13 | 只看该作者 豫剧音乐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即以一个曲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转换、节奏变化等多种手法,而形成各种富有表现力的板腔。[慢板]、[流水]、[二八板]、[飞板]为豫剧之四大板。各板类中,再加上速度变化、旋律变化、调式转换,而又产生飞板中的派生板、交织板、过板、压板。由于这些变化,大大增强了戏剧性的表现力。

慢板类
[慢板]是豫剧唱腔中的重要板式之一,曲调变化较多,节奏伸缩性较强,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有表现大段的叙述,又可表现简短的描绘;既能表现悲愤交加的哭诉,又能表现热情洋溢的赞颂;既能表达婉转含蓄的感情,还可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慢板节奏是四拍子,第一拍(强拍)称为“板”,第二拍(弱拍)称为“头眼”,第三拍(次强拍)称为“中眼”,第四拍(弱拍)称为“三眼”,所以慢板传统叫法为“一板三眼”。[慢板]的变化唱法很多,为三句腔、两句腔、一句腔、上中韵中的过板腔等。慢板的派生板为[通风板]、[金钩挂]、[反金钩挂]、[五音慢板]、[七折]、[拐头钉]、[连环扣]、[虚字倒板]、[哭剑]等等以及慢板的引入板[栽板]、[起板]等。
二八板类

[二八板]是豫剧唱腔中又一丰富多彩的板类。它常常依靠层次鲜明的速度变化和板式本身的曲调变化在豫剧唱腔中组成独立的大段“二八板”成套唱腔。它的节奏是2/4拍子,传统称为一板一眼。一般豫东调的二八板善于表现喜悦、激昂的情绪。豫西调善于表现叙事、抒情的情感,都有着都有着丰富的旋律。由于老艺人在舞台实践中不断的创造、改革、发展变化,豫东、豫西混合的唱法流行于世,又给二八板唱腔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二八板”的命名,据传最老是唱法,因一个上韵和一个梆子,下韵八梆子,非常规整,故称“二八板”。二八板有不少变化唱法。如:[二八连板]、[紧二八]、[快二八]、[五音连弹]、[呱嗒嘴]、[扣丝咬]等等,还有豫东和豫西不同的流派唱法。

流水板类
[流水板]是一种腔体自由、曲调流畅的板式。它虽然只是上下交替演唱的无限反复,但通过节奏的快慢对比,音色变化,分句的抑扬顿挫和唱腔的收效,变幻出不同的情趣和韵味。流水板记谱通常为2/4拍子,传统称为一板一眼。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后来,快速亦用1/4记谱,但系2/8效果。[流水板的交织板和派生板,有[流水垛]、[流水连板]、[倒送板]、[大送板]、[四大锣]等。
飞板类
[飞板]是一种节奏比较自由的散板唱腔。它的曲调既可以蜿蜒伸展,又可以归拢压缩,高起低跌,无不可达;行腔存腔,尽可处理。在表达感情上,也可以表现多种情绪。

[飞板]的派生板——“滚白”是一种连说带唱的哭诉专用腔体。...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6# 发表于 2008-10-22 11:15 | 只看该作者 豫剧的主奏乐器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其中最常用者为前六种。早期的文场乐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横笛、唢呐、笙等。而板胡则成了豫剧的主弦。建国后,还增加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7# 发表于 2008-10-22 11:18 | 只看该作者 豫剧板路分析--《二八板》
《二八板》,是豫剧板路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板式。经过上百年的形成、发展、改革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板路。具体内容(舒畅 )在《豫剧二八板》一帖中讲得很清楚。我这里不再重复。下面先讲一下《二八板》套路的运用及分析。
   传统戏中,为了配合剧情,表现人物。往往使用一种套路。即:叫板---亮弦---起腔---转板......。为了明了的说明这种套路过程,下面用《五世请缨》中佘太君的一段唱“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加以分析。
   1.叫板  本段唱腔刚开始由佘太君在幕后喊了一声“女儿”,这就是“叫板”。他的作用一是让乐队注意,要出场了,做好准备。二是告诉观众。第二点对名角很重要。像京剧梅兰芳、马连良等,只要一叫板,观众马上鼓掌,知道是那个名角出场了。
   2.亮弦  “叫板”后紧接着乐队演奏:仓  22|5  22 |5  22 |5 .....
   3.起腔  “搀我来.....”。人物开始上场。文、武场乐队演奏,由长锣、游场过门、二八过门等组成出场音乐。
   4.三起腔  开头第一句唱词分三次唱完。“一起腔”:一家人欢天喜地;“二起腔”:喜地;“三起腔”:把我来请。接长锣、二八过门。
   5.转板  即转入正板唱腔。再唱第一句。 后接二八连板、二八垛板、单调板等板式。
   以上是对二八套路的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也可根据人物、剧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南阳关》中“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也用《三起腔》等,但其他细节有所变化,请戏迷朋友自己加以分析。


[ 本帖最后由 黄河 于 2008-10-22 11:19 编辑 ]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8# 发表于 2008-10-22 11:2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懂,大家一块学习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

TOP

黄河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黄河 (思想者)当前离线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籍贯
河南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0-9-1 

版主

UID
75 
帖子
5880 
精华
15 
积分
28080 
经验值
18049  
魅力值
769  
金币
122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9# 发表于 2008-10-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戏曲专家

慢板是豫剧四大板式中最好唱也是最难唱的一种,说好唱是指节奏相对舒缓,易学,说不好唱,是指唱出慢板韵味与强弱起伏很难,慢板,顾名思义,就是节奏比较舒缓轻慢的板式,这是原始的定义,随着豫剧的发展,慢板衍生出了许多变异结构体,节奏已经不单单舒缓了,紧慢板甚至可以和快流水比速度。但是原始的定义就这样传沿下来。 慢板是四四节拍,用豫剧的行话说是一板三眼体。慢板同其他板式一样,也是有鼓师指引乐队开始慢板过门,然后演员开始随着节拍走的,旧社会的艺人,如果不是大牌明星的话,常常为此受到鼓师的作弄,引入慢板的鼓条声是哆落哆落的轻重缓急决定了演唱的轻重缓急的,即使鼓师不是故意的,演员不是一般水平,很难把乐队的速度给拽回来。
传统意义的准慢板有时为了营造一种气氛,或为了给乐队调整分析人物情感,或给指挥(多为乐队的领头人鼓师或大弦)提供说戏时间,往往慢板前加上一点飞板,通过乐师揉弦、滑弦等技巧增加戏曲的听觉效果。慢板前的飞板,尤其以板胡大师王冠军技艺最高。《花木兰》出场时,即是这种典型。
祥符调的小花旦出场,往往采用小栽板再转紧慢板再转流水板的方法,这是祥符调的一大特色,是陈素真的影响结果。这种方式在开始时便于表现人物喜悦,焦急,害羞的心理活动,转流水后,便于表现人物猜测,焦虑,盼望的心情。演唱时应当注意,特别是前面的小栽板要有跳跃度,要有波颤音,有余音,慢慢的收音,紧慢板要不能舒缓压抑,转流水后,速度放慢。牛淑贤的《梵王宫》梳妆一折就是这种形式,如:花妈妈昨日来对我言讲(小栽板)----喜得我这一夜难入梦乡(转入慢板)。。。。。。(转流水)为什么,还听不见鼓乐声响,莫不是成泡影水中的月亮,求天爷,过往神,老菩萨多多保佑,保佑俺与花朗絮絮衷肠,俺死也不冤枉。此外,《樊梨花》中洞房一折,《三拜花堂》中张闰年的唱段都是标准的这种形式,《小二姐做梦》的开始也接近这种形式,这是王素君把祥符调与豫西调结合的结果。这里唱段不再一一播放,朋友们可以自己琢磨。
作为四四节拍,它的发声也要遵循四四节拍的演唱规律,即是强弱次强弱--------在每一小节里 ,第一拍要发音最强,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比第一拍稍弱,比二四拍稍强,第四拍最好微弱于第二拍。这样高低起伏,能体现出节奏美。没有强弱对比,即使不掉板,仍旧不算成功的唱段。(解释板眼的概念,强调慢板的起腔不在板上,而在中眼上)。

慢板的变异体很多,主要有迎风、导四梆,金钩挂、哭剑、 拐头钉、慢板五音等。今天简要介绍一下迎风、金钩挂与导四梆。

迎风最初得名是人物上场比较疾切,伴奏、唱腔有迎风而上的感觉。亮相或喊场后,过门也相应减短为5 5 1 7的小过门。《断桥》中白素真杀出金山寺 ,《花木兰》征途一折都是标准的迎风板。后来,表现人物的悲愤也常用迎风板。如《秦香莲》中三江水唱段。演唱迎风板时感情要充沛,吐字要干脆,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导四梆是指由其他形式通过一个四梆过门导入慢板的演唱形式。导入四梆后,可叙事,可抒情,可铺陈排比,要视具体场景决定演唱方法。陈驸马休要性情急,即是导四梆。
金钩挂,顾名思义,可以看出是上下句连接比较紧凑的一种形式,这种结构,中间没有过门或者过门极短,一气呵成 要求换气自然,不露痕迹,要有较高的声音条件及演唱技巧。这种形式多用于叙事中的强调口气,〈打金枝〉中走上前将驸马急忙搀起即是这种方式。
祥符调的慢板与豫西调的唱法有很大区别,与豫东调的唱法也不尽相同 黄河的戏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5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