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胄铠:从《西游记》里面学几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5:59
前言


     中国的事情一向很邪门。
  三千年前,刘邦和项目的角逐就非常奇特。项羽出身贵族,勇冠三军,力大无穷,并且精通音律,非常讲究礼仪。在灭秦的过程中,也是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27岁就成为了西楚霸王。项羽还很重感情的人,霸王别姬悲情的一幕千古流传。这样的人物如果放到当代,不知道会迷倒多少人!相比之下,刘邦简直都到了让人唾弃的地步。年近半百的时候,刘邦依然是村里的一个无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在战场上他从来没有赢过项羽。平日里的刘邦更是不可理喻,往别人帽子里撒尿,用洗脚水泼人等等,这种事情对刘邦来讲一点都不新鲜。有一次刘邦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觉得车跑得太慢了,就把自己的孩子踹下了车。然而,中国的事情就是让人搞不懂,历史戏剧性的选择刘邦成为大汗王朝的开国皇帝,项羽却只能在乌江边上几声叹息之后自杀身亡。
  类似的事情在当代社会也屡屡发生,潜规则,暗箱操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词汇好像都成了中国社会的代名词,于是很多人都在叹息,说中国社会是“混水”,“酱缸”。中国这里到底怎么了?难道只有变成坏人我们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吗?希望读者在读完这一系列连载之后能够得到答案。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有着童话和神话特点的白话小说,通俗易懂。然而在通俗的背后,《西游记》蕴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理念和精髓,笔者从当代人的眼光,对《西游记》中深邃的道理进行粗浅的阐释和解析,希望读者能够有所收获,学到几招,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所提高。
   笔者才疏学浅,本文一定存在很多错误和缺点,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批评指教,以便今后改正。
    
  第一招:让别人眼前一亮


 在东海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即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这里就是说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换句话说,孙悟空是一个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背景的一穷二白的创业者,他今后能干出什么事情来谁也不知道,那么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孙悟空从石头蹦出来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照了玉皇大帝以下,这就是现在所谓的第一印象。当然,玉皇大帝听到千里眼顺风耳报告之后并没有重视,不过就是这个猴子,三百多年后搞得他家鸡犬不宁。
  实际上,第一印象是一个人成功很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积累,修养,能力,性格等等因素往往都在第一印象中传递给对方。所以,能够让别人眼前一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印象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而是一个人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从深层次的内心散发出的强大力量和活力,这样的第一印象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果你的第一印象不好,不仅要注意见面的细节和礼仪,而更要注意的是提高内在修养才是根本。像孙悟空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让别人眼前一亮,您有这样的魅力吗?
  
  第二招:敢于冒险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跟其他猴子一起吃喝玩乐,有一天他们在山涧里洗澡,突然想看看涧水的源头,到了源头之后发现是一股瀑布,于是有人喊“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这时候石猴高喊“我进去,我进去”,于是就有了水帘洞。
  吴承恩在这里的评价是“今日芳显名,时来大运通”。确实,这件事最终树立了孙悟空在群猴中的威信,从此石猴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地盘,靠的就是胆子大。古今中外,凡做成大事者,总会有冒险的地方。在风险面前畏缩不前的人,终究不会有很大的出息。既然如此,人生是不是就是赌博呢?不完全是。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尽量避免风险或者把风险降到最低,然而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的风险,我们也要勇敢的承担,这才是生活中,而不是一个赌博的游戏。
  如果孙悟空跳进瀑布之后撞得头破血流呢?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会养好伤,遇到下一个机会,他还会去冒险的。百折不挠,这是写入他基因的品质。
    
  第三招:是自己的就要拿


  石猴带着大家跳进去之后,众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离倦神疲方止”这时候石猴说“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为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故有了美猴王的称号。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美猴王的称号其实不是大家自动推举出来的,是孙悟空要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有很多高深的理念绝对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他的有些理念在社会底层并不适用。以退为进,以让代争是高层次的争斗方式,如果您生活在社会底层,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无处可退,自己的东西一旦让出去了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拿回来了。所以,是自己的就一定拿来,在社会底层的时候是不能客气的。
    
  第四招:要有筹划未来的习惯


  孙悟空当了大王之后,天天跟群猴享乐,有一次正在吃饭,突然哭了,大家就问怎么回事,我们现在日子这么好,又没有人管束,大王你哭什么呢?孙悟空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这时候才跳出一个通背猿猴,跟美猴王说“佛与仙与三圣,可以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正因为这段话,美猴王才去访名师,寻高人,学得一身本领,直至今后大闹天宫,修成正果。
  不管是谁,只要想做事情,筹划未来的习惯是必须的。生活在未来是很辛苦的,所谓“下棋看五步”,有些时候甚至需要看十步或者二十步。像美猴王这样,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一想未来就多了很多烦恼,但是不筹划未来,以后的烦恼会更多。所以,读者可以自我检讨一下,如果您对于未来没有计划,您的死期其实就不远了。
    
  第五招:立刻行动


  美猴王确定要去寻名师之后,跟众猴喝了一天酒,教大家编了一个筏子,“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蟾部洲地界”。美猴王的行动力是很值得赞扬的,想好了马上行动。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梦想就因为各种理由而被放置一边?没有行动,生活永远都无法精彩。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总会有重要的考试或者考核。在离考试3个月的时候,有一个90天备考计划,然而因为缺少行动力搁浅了;在离考试2个月的时候,又写了一份60天备考计划,后来又搁浅了;在离考试一个月的时候,有一个30天强化复习,搁浅了;在还有三天的时候,有一个3天突击计划,搁浅了;直到考试前一天晚上,写了一个通宵备考计划,这个计划是不是搁浅已经不重要了。于是,针对这次考试,这位同志有适合各种时间段的复习计划,可就是不能通过。大家也不妨想一想,您有多少计划?其中付诸实践的有多少?

 

第六招:内在条件大于外在条件


  美猴王走了很远的路,一直没有碰到神仙,后来碰到一个樵夫唱歌,觉得挺像神仙的,就过去问了问。那个樵夫说“实不相瞒,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能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砍两束柴薪,挑向市井之间,货几文钱,赚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后来美猴王觉得可惜,用手扯着樵夫说“咱们一起去去,得了好处绝不忘你指点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刚才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自去。”
  哎,看到这里都不禁要叹息呀!美猴王只是跟这个神仙学了几招,就可以闹天宫,取西经,修成正果,这老汉居然跟神仙是邻居,却只能学点东西用来散心解闷,太可惜了吧。
  这樵夫确实比较死板,去找神仙学几招怎么了?学到几招,说不定砍柴也可以快些嘛,孝敬老母也不用这么费力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老汉外在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不过他本身却并不渴望成功,不希望有所作为,只是孝敬老母便已知足,所以挨着这么厉害的神仙,却学些歌曲来散心。而孙悟空却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宁愿飘扬过海也要学到真本事,之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由此可见,内在条件远比外在条件重要得多。有时候,我们或许会埋怨自己生在小城市缺乏见识,或者家境一般没有背景等等,其实这些都不重要,现实中很多人都像这老汉一样,钻石黄金就在脚下却懒得弯腰去捡。所以,成败往往取决于内在素质,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第一位,您在埋怨环境不好之前,不如先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修身”做好了,“平天下”其实就不远了。
  
  第七招:怎么判断对方说谎


  美猴王见到祖师,“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嘴里说:“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然后,祖师就问他,你从哪里来呀,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要知道,从花果山到这里相隔数万里,隔着两个大洋一个大洲,这个祖师爷肯定要判断一下这猴头说得对不对,他是怎么判断的呢?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绝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州?那去处到我这里,隔着两重大海,一座南部蟾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等界游方,有数十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这时候就真相大白了,祖师可以确定他说的是实话。
  如果祖师听到猴头的话之后,上来先问“真的假的”,结果会怎样呢?孙悟空只可能说“真的呀”,然后他就会想别的谎话来继续完善这个谎话。所以,这种问“真的假的”方法是很幼稚的,其实是在逼说谎者说更多的谎话。而这位祖师一句“赶出去!”,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如果对方说谎,本来就心虚,所以很容易就会原形毕露。可见,在中国,判断谎话要靠“试”,而不是“问”。读者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老江湖,其实经常用这一招。
    
  第八招:品德大于才干


  孙悟空拜师之后,这位菩提老祖并没有马上就问“悟空,你想学点什么呀?”,而是教他“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将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六七年。”直到六七年之后,菩提老祖才开始教孙悟空本领,他为什么要等这么长时间?
  这种事情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都非常普遍,古代小孩子去给人家当学徒,老师父很长时间都不会教他真本事,现实中也是如此,你要到一个企业去工作,人家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让你端茶倒水的,为什么呢?中国的人才一直讲究德才兼备,那究竟是“德”重要呢,还是“才”重要呢?显然是品德更加重要,试想一个人有通天的本事,但却不愿为你的公司出一点力,有用吗?你儿子是百万富翁,但是你生病的时候他却不愿出一分钱,有用吗?这里所说的品德,并不是泛指的道德水平,更多的是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否跟你的团队一致,能否跟你的团队很好的融合。所以,在了解一个人的品德之前,先不要忙着教他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观察人尤其要看人的内心,而不要停留在表面。有人可能会很注重礼仪,很注意举止,跟他谈话如浴春风,觉得是百年一遇的好人,然而他本人却心术不正,办事阴险毒辣,欺师灭祖,俗称“大尾巴狼”。目前社会上有些过于强调个人能力的重要,殊不知品德才是第一位的,比如这种大尾巴狼,他的本事越大,对社会和对你个人的危害就越大。
    
  第九招:一定要有所不学


  祖师问孙悟空想学些什么?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要是有些道气,弟子便就学了。”然后祖师就问,我教你“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问什么是“术”字门之道呢,师傅解释了一番,悟空发现不能长生不老,不学;祖师又问,“流”字门中之道学不学?师傅解释一番,悟空发现不能长生不老,不学;祖师又问,“静”字门中之道学不学呢?悟空发现不能长生不老,不学;后来又问“动”字门学不学,不能长生不老还是不学。然后祖师很生气,拿着戒尺敲了悟空三下,背着手走到里面了。
  祖师其实对于孙悟空是很满意的,古人就讲过,“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就是说知识这么多,什么都想学就是耽误时间,好比去超市买东西,看着玲琅满目的商品有些眼花,结果花了很多冤枉钱。这件事对当代社会的人们其实很有教育意义,现在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看着数不尽的知识技能,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究竟想学什么?有时候,有所不学其实更加伟大,在这一点上孙悟空做得很好。
  
  第十招:真正的好东西是不会摆出来的


  菩提老祖敲了悟空三下,然后走到里面,其实是叫悟空晚上三点从后门进来,传他长生不老之法。悟空看出玄机,半夜来找祖师,祖师就传了他长生不老的口诀。回去之后,发现其他师兄弟都正在睡觉呢,而孙悟空却得了好事。
  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了,这位祖师为何就不能大大方方的教给孙悟空长生不老之法呢?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祖师是把当着大家的面,把悟空叫过来传给口诀,为什么这个长生不老之法要在没人的时候悄悄告诉孙悟空呢?
  其实,真正的好东西往往都不会摆出来的。像这个长生不老之法,倘若人人都会,这世间岂不就乱了。所以,这个本领只能秘密传给看好的人,就像祖师传给孙悟空这样。由此可见,至少在中国,谦虚谨慎永远都没有错,因为真正值钱的东西,真正厉害的人物我们都是不知道的。有些人很幼稚,老是喜欢叫嚣,“哪个不服我,我找一堆兵蛋子崩了他”,这种人不用跟他生气,也用不着怕他,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第十一招:求学切忌心浮气躁
  又过了三年,祖师又跟悟空说,你还躲不过“三灾利害”,悟空一听,自己还是要死,于是恳求师傅教自己躲过三灾之法。祖师说:“你要学哪一般?有一般天正术,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术,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吧。”于是祖师就传了他几句口诀。
  这里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此时的孙悟空跟往日相比,已经多少有了一些变化。祖师说我这里有三十六般变化和七十二般变化,悟空你想学哪个?悟空你好歹也要问一问,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吧。正因为他没有问,《西游记》的所有读者就全都不知道这两种变化的区别。悟空来求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长生不老之法,如今已经得道,所以难免有些心浮。怀着这样的心情学本领,收获肯定会大打折扣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菩提老祖从来没有手把手地教学生,都是先让别人求他,然后传个口诀,自己去领悟吧!相比现在的很多老师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都快跪下来磕头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祖师的身上获得些启示呢?
  
  第十二招:芸芸众生有时不必理睬
  又有一天,师傅让悟空表演腾云驾雾的本事,悟空表现的很一般,师傅一看,就顺势传了他一个筋斗云,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这时候,他的师兄弟听了,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
  这帮人居然还能笑得出来?在孙悟空所有的招数里面,这个筋斗云绝对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一个技能,因为这个技能是可以让一个人世界观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大众眼里,这是一个“大世界”,在孙悟空眼里,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小世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悟空的师兄弟们,好比是骑着自行车还在笑坐飞机的人。孙悟空和菩提老祖都没有理睬他们。
  
  
  第十三招:学会跟小人处事
  有一天,悟空在师兄弟面前显示,变了一颗树给大家看,大家都给叫好,惊动了师傅。祖师把悟空叫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功夫,可好在人前买弄?假若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于是孙悟空求祖师恕罪,祖师还是把他赶了出去,最后还说了一句:“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若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只因为孙悟空卖弄了一下,菩提老祖就这么无情的把他赶走,还说出了“剥皮锉骨”“万劫不得翻身”这样的话,为什么呢?这祖师深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任凭你再大的本领,小人的暗算却防不胜防。孙悟空只学了两三招便去大闹天宫,菩提老祖一身本领却小心处事,由此不得不说,孙悟空对于社会的认识,对小人的防范是不够的。
  要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不学会跟小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忠良被小人所害的例子我们听了无数个了。晚清重臣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初期,也是因为不会跟小人打交道才处处碰壁,后来悟出了这个道理,前途才变得一片坦荡。所以,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绩,怎样跟小人相处是必修课。这位菩提老祖在这方面也有所缺乏,所以他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办个培训班收些学生,而不能成为一方大神,造福人民。

 

第十四招:知识本领一定要内化
  我们回想一下,从孙悟空拜师开始,直到他被赶出师门,总共大约十多年的时间,他一共学到的技能不过就三个,长生不老,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然而就是靠着这三项技能,今后闹天宫,取西经,修成正果,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见,知识本领不见得多,但要真正掌握,真正内化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多一项技能确实可以增加生存的机会,但是如果所有的技能都浮于表面而不能够内化,不能对自己的观念和修养产生影响的话,这个人层次不可能很高,一辈子辛苦操劳,赚得钱也只够买房买车而已。
  
  
  第十五招:英雄老板的弊端
  孙悟空被赶出来后,一个筋斗云回到了花果山,却是听到众猴哭爹喊娘,看到一片颓废的景象。原来,有一个叫混世魔王的妖怪占了花果山,搞得这里民不聊生。于是孙悟空找到了混世魔王,经过一番争斗,把他砍成两半,重新夺回了花果山,带着群猴称王称霸。
  吴承恩这样写,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孙悟空在团队里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孙悟空这种英雄老板在管理时会造成的通病,那就是老板在的地方节节胜利,老板不在的地方溃不成军,搞得英雄老板疲于奔命,最后回天乏术。前言中提到的项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对于英雄老板来说,怎样激发团队中其他人的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与之相对的,是后面我们会提到的唐僧的团队,即所谓的“脓包老板”。老板是个大废物,但手底下的员工一个比一个能干,这样的队伍就算在老板不在的时候,依然可以顺利的发展,所以他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第十六招:勿以恶小而为之
  孙悟空荣归故里,杀了混世魔王之后,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每日操练武艺。忽然有一日,孙悟空寻思,要是有人来侵犯我们,众猴用的都是竹竿木刀,怎么应对呢?于是有四个老猴出了主意,说我们这里离傲来国不远,大王可以去那里,买一些或者造一些兵器不就可以了吗?这里四个老猴可压根就没有说去抢。孙悟空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一个筋斗云就到了傲来国。“果然那厢友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孙悟空这时的想法是“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
  于是孙悟空就吹了一股狂风,然后使个分身法,搬了一堆兵器回到花果山。这件事,应该算是孙悟空做的第一件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遗憾的是他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用极少的成本赚了一大笔,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鼓励。然而,法律与道德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违反它可能会得到短期的利益,但是养成习惯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很多人因为走得太远,甚至已经忘了法律和道德规定了什么。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他一旦违法了,这就像伴随终生的疾病一样,永远困扰他,直到他生命的终点。勿以恶小而为之,绝不应该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第十七招:是你的永远都跑不掉
  孙悟空给众小猴搞来了兵器,自己却两手空空,于是四个老猴给他出了主意,他就到东海龙王这里来要件兵器。一开始试了好几件,有三千六百斤的叉,还有七千二百斤的方天戟,都觉得不顺手,直到最后拿到了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这才觉得满意。这金箍棒是“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看来金箍棒和孙悟空心有灵犀,一拍即合。
  由此我们可见,很多东西命中注定就是你的,只有在遇到你的时候它才会闪光。就像我们寻找爱情一样,费了很多的力气去追求一个不属于你的人,不如留心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不仅是爱情,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强调拼搏,要努力,要克服困难,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很多成功学盲目的吹嘘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这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无知,是很不负责任的举动。
  
  
  
  
  第十八招: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孙悟空要了金箍棒之后,还想要一套衣服,龙王对他说这个真的没有,悟空说“一客不犯二主”,龙王说你可以到别的地方找找呀,悟空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龙王说确实没有,孙悟空就要动粗。于是东海龙王叫了其他地方的龙王给他凑了一副盔甲,算是把他打发走,然后到玉帝面前告状去了。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是一句民间的俗语。顺便说一句,中华社会上下五千年,人世间发生的所有事情这里都见过了,很多民间的俗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重视,没有好好的领悟其中的道理。“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老客户要比新客户重要,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的投入,而维护一个老客户却异常容易。从另一个角度看,真正有实力的客户是不会让你轻松搞定的,而你轻松搞定的客户必然不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多发掘已有客户的潜在资源远比滥交朋友有效。
  
  
  第十九招:各种类型的人均可成功
  孙悟空得了一套装备,便四处交友,广结英豪,像牛魔王就是这个时期认识的一位厉害的人物。后来又到阴间,强销死籍,终于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问,谁能下去把它收伏呀?话刚刚说完,太白长庚星就出来说:“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道成仙,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异哉?”
  人人都可以成功绝对不是一句好听的口号,从古至今,这句话被验证了无数次。我们都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既然你存在在世界上,就一定有适合你的位置,你就一定可以成仙。问题在于,不同的人会成为不同的神仙,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总会听到外向的人,组织力强的人会混得更好,于是大家都想着如何变成这样。最后大部分成为邯郸学步,改变自己太多的人,最后连怎么走路说话都不记得了。
  在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人切忌互相攀比,因为人与人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每个人的智商,性格和家庭背景等等因素相差极大,怎么可以比较呢?普通家庭的孩子非要跟大老板的公子比看谁有钱,那不是自讨无趣吗?不管您信不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认命但不消极才是生存的王道。
  
  第二十招:釜底抽薪


  孙悟空闹得太凶,长庚星给玉帝出了一个主意,“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这招够狠!孙悟空之所以称王称霸,主要是在凡间有自己的地盘和事业。如今把他宣到天上来,好比是把一棵树从土地里拔了出来,长久之后必不能活。倘若孙悟空稍微动摇一下,可能以后的日子里就是天庭中一个普通的神仙,碌碌无为。长庚星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惜孙悟空士气正旺,挺好的一招釜底抽薪,结果变成了引狼入室。试想我们自己,给你一个稳定的工作,给你一个中等的收入,你还记得自己的理想吗?
第二十一招:了解对方的需求
  孙悟空被带到天界之后,见了玉帝,玉帝封他一个“弼马温”的官职。先开始孙悟空不太清楚这官职有多大,后来发现是一个没品的官职,咬牙大怒“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然后他一甩手不干了,玉帝一看这还了得,马上叫托塔李天王带兵清剿。结果李天王没有打过,玉帝只能再把孙悟空交上来封了一个“齐天大圣”。
  玉帝为什么会如此被动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了解孙悟空的需求。俗话说,把老虎喂饱了比猫都老实,可是对于不同的老虎要用不同的食物。有人贪财,有人恋权,有人好色,有人爱慕虚荣,我们需要做的是投其所好。从后面大闹天宫的表现来看,孙悟空最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认可。而玉皇大帝把他请来,给他封了一个人人都可以鄙视的官职,他不造反就新鲜了。所以,谁能够最快时间的了解对方的需求,谁就取得了主动权。
  
  第二十二招:不可越级管理
  托塔天王与哪吒三太子领天兵去剿灭孙悟空,此时孙悟空的队伍正好扩大了,有两个独角鬼王带着礼物拜见了孙悟空,说了一些好听的话。孙悟空一高兴,给了他们一个先锋官的职位。托塔天王的先锋官是巨灵神,巨灵神来讨敌,孙悟空直接出战,一棍把他的兵器打成两截。这一仗赢得酣畅淋漓,以至于孙悟空以后都没有再出现把别人兵器打断这种事情了。
  可是这一仗也埋下了一个伏笔。要知道,对手是用先锋官来试探你的实力,孙悟空完全可以找自己刚刚任命的先锋官去应战,既可以摸清对方的底细,又可以隐藏自己的实力,还可以看看刚刚加入的独角鬼王的水平。结果孙悟空亲自出战,一棍把所有问题都掩盖了,使自己的部下失去了一次重要的锻炼的机会。渐渐的,孙悟空的队伍就出现了“有他必赢,没他必输”的惨况。有时主管的心情可以理解,看着手下办事就是着急,自己出面一下子就解决了,殊不知这样做了,对未来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尽量不要轻易的越级管理,多给下属一些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才好。
  
  
  第二十三招:监管要有力
  李天王吃了孙悟空的败仗,玉帝只能给了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名号,然后孙悟空来了天界,整日游手好闲,四处交友,称兄道弟。玉帝一看这样容易出事端,于是给他一个蟠桃园让悟空管理。这猴子本来就贪嘴,结果把桃子吃个干净。遗憾的是,直到开蟠桃大会的时候,玉帝和王母娘娘才知道蟠桃已经尽被孙悟空吃了,于是终于闯了大祸,矛盾才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任何一个团队,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一个公司里,就算丢一只猫老板也要知道,这样才可以做到防微杜渐。有句话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天界的管理有力,孙悟空在偷吃几个桃子之后玉帝就知道了,双方也不至于到了必须要你死我活的地步,由此可见,玉帝这里的管理是有问题的。
  
  
  第二十四招:喝酒误事
  孙悟空发现蟠桃会居然没有自己的事情,大发脾气,于是喝了琼浆玉液,吃了佳肴异品,尝了老君的仙丹,然后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醒了之后发现坏了。“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要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然后孙悟空用了隐身法悄悄溜回了花果山,可惜的是世界就是这么大,玉帝肯定会找到他算账的。
  可见,孙悟空将矛盾扩大,很大程度是因为酒后误事。他的本意也只是觉得天界混得不爽,想找地方撒气,结果事情闹得这么大,别说是玉皇大帝了,就算普通人欺负到这个程度也肯定拼命了。从现在开始,孙悟空算是真正踏上了不归路。喝酒误事的例子数不胜数,酒后失言失态的事情多如牛毛,所以,喝酒但永远不能喝醉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功夫。
  顺便说一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为了让众猴尝尝天上的玉液,还冒了巨大的风险,悄悄回到了蟠桃会上偷了些酒回来,可见对兄弟算是够义气了。那我们倒要看看,这些猴子最后是怎么对待猴王的。
  
  
  第二十五招:鸵鸟策略不可取
  孙悟空闯了大祸,玉帝发十万天兵下界擒他。这时孙悟空说了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后来又说了一句“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直到人家杀进洞里,方才出门迎战。
  孙悟空在这里用了一个鸵鸟策略,把头埋到沙子里,眼不见心不烦,这是应对事情的态度吗?要知道,凡事不去经营,它一定往最坏的情形发展。“莫管门前是与非”只是文人的洒脱,切不可把它当成生活的准则。另外,笔者没有记错的话,李白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也是喝醉了,醉鬼的话就是欣赏一下就可以了,用它当座右铭的话,你会死得很快的。
  孙悟空一向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个鸵鸟策略呢?其实也是不难理解,孙悟空现在是刚强有余,韧性不足。最有热情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打击的人。俺老孙一身本事,两次去玉帝那里当官,结果人家都不带正眼看我的。烦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自暴自弃的做法。刚柔相济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第二十六招:最信任的人往往最负心
  孙悟空带着一帮兄弟大战十万天兵,杀了一天之后,回来清点,发现所有猴子都没有损伤,所有其他的动物全都被抓了去,要不就是战死。悟空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简直是一个典型的有勇无谋的人,或者说对于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为什么没有一个伤亡呢?显然是猴子们出工不出力,贪生怕死,全都躲在后面了。而孙悟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反应,只能说对于政治斗争没有足够的敏感性。或许在孙悟空的理论里,我最相信最厚待的就是这批猴子了,只要他们还在,他们一定会跟我出生入死的。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帮猴子在后来和二郎神的战斗中是个什么表现呢?是否为了齐天大圣奋勇杀敌呢?
  悟空和二郎神在对峙,“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得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完全就是不堪一击嘛,最后还成了悟空的拖累。可是,为什么最信任最厚待的人往往最负心呢?
  人是一个习惯的动物,你经常帮助经常厚待的人会养成被帮助的习惯,慢慢的会把这些事情看做理所应当。不是他的修养不够,人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帮助人的时候还要随时注意他的心理变化,好人是不好做的!另一方面,经常帮助你的人在关键时刻更可以帮助你,因为这是他的习惯,这种人才是我们需要尽力寻找的贵人,是需要好好珍惜的。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会为我们奉献所有,就算儿女再辜负他们也再所不惜,所以才说“百善孝为先”,中华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本书很有名,叫做《穷爸爸,富爸爸》,可是爸爸是不能按贫穷与富贵来区分的。这点认识水平都没有,是个完全不懂得感恩的人,谁敢提拔他呢?这种人眼里只有名利,迟早有一天会把帮过他的人当成前进路上的踏脚石。谨希望市面上的有些书要负责任,很多事情是不能随便说的!
  
  
  第二十七招:二郎神的选择
  李天王带十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围困花果山,可惜屡战不胜。此时观音菩萨恰好来赴蟠桃会,听说此事,推荐了二郎神来降服孙悟空。“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将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于是这才有二郎神和孙悟空的一场大战。
  二郎神本领高强,但为什么现在才想起他呢?原来,尽管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但和玉帝有杀母之仇,这矛盾怎样化解?所以,二郎神在天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力量,他来到前线遇到托塔天王的时候,就对他说“若我输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由兄弟动手。”读者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处在二郎神的位置,你应该怎么选择呢?
  首先,跟玉帝走得很近是不可能的,尽管双方有血缘关系,但是杀母之仇永远都是一块心病;其次,跟玉帝手下的重臣也不可能走得很近,否则玉帝肯定怀疑你们串通造反;另投明主也不可行,人家会因为你跟玉帝的血缘关系对你有怀疑,再说也犯不上因此引起玉帝的怀疑呀;最后,想置身室外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会不断的怀疑你,你二郎神是真的引退还是以退为进呢?总之,二郎神的处境是很尴尬的,他只能找几个江湖朋友,草莽英雄,每日驾鹰牵犬,四处游猎,尽管如此,还要谨防别人利用他和玉帝的矛盾来做文章!二郎神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更加复杂。所以,很多高干子弟就像二郎神一样,平时看起来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然而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要盲目的羡慕或者仇恨有些有背景的孩子,怎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二十七招: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和六圣,后被太上老君用一个金刚套打倒在地,被绑了起来。玉帝传旨把他处死,不过怎样处死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由于他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均不能伤他。这时太上老君说我有了八卦炉,把猴子推到炉子里,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就可以变成灰烬了。于是孙悟空被扔到炉内,“他即将身钻在馔‘宫’,馔乃风也,有风则无火。”于是孙悟空才逃过一劫。
  倘若孙悟空放弃寻找活下去的机会,在炉子里面被火烧了四十九天,恐怕早就连尸体都没有了。正因为他躲到了风口出,才侥幸得活,还得了一双火眼金睛。由此可见,坚持未必可以胜利,但放弃抵抗就真的死亡了。
  
  
  第二十八招:遇突发事件不能乱了阵脚
  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从八卦炉里逃了出来,“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晃一晃,变做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一般,滴流流,在那核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这下大家都慌了手下,于是玉帝派了两位神仙到西天请如来降服妖猴。“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蝉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不愧为众神之祖,果然有大将之风,遇到突发事件先稳住了阵脚,防止因为猴子闹事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对于个人来讲,慌慌张张地办事总会有很多的差错。带领一个团队尤其如此,越大的队伍越需要遇事不慌的领导。那临危不乱的素质从何而来呢?靠的就是经多见广和良好的心态,这些都要平实的积累和训练。如来之所以如此镇定,敢亲自出战应对猴子,就因为他对于孙悟空的来历非常了解,石头里蹦出来一支猴子对他来讲并不新鲜,这点在后文中得到了证明。
  
  第二十九招:动态看待人物
  如来佛祖来到玉帝这里,让众神闪开,亲自问了孙悟空的来历。孙悟空说玉皇大帝没有本事,我来坐他的位子!如来冷笑道:“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我相信这句话很多年轻的同志听得似曾相识,这句话什么意思?难道公司或者部门里面的老员工都喜欢用岁数来压自己吗?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意是叫我们要动态的看待人物。如来的意思,通俗的讲是这样的,“孙悟空呀,你别看玉帝现在怂,那因为他这两年颓废,说不定过几年他自己就改过来了呢。但是,玉帝在天庭呆了这么久,以前是为天庭做了贡献的人,这个功劳我们要承认的。要是现在就让你当了皇帝,会伤老同志的心!”但是话不能这么讲,所以只能用岁数来压孙悟空。不过孙悟空这时候肯定不会听,叫出了一句很爽快的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第三十招:适当隐藏实力
  如来佛祖有问孙悟空,你有什么本事呀?孙悟空道:“我的本事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此时已败!悟空大哥,您就不能想一想,说了半天,你不就是从菩提老祖那里学来的这三招吗?这一下子把老底全交给人家了,可是如来都会什么你知道吗?如来在孙悟空的心里是完全陌生的。军事上有句话叫做“发现了就可以消灭”。好比任何武器再强大,人们都会有对付它的方法。有个简单的例子,一战中的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效果明显,大获全胜。然而再次使用的效果却不像第一次那么明显了。德军就算不能摧毁坦克,但也有一些有效的限制它的方法。比如在阵地前点起火或者放上一堆麻绳,坦克开过来的话要么爆炸要么被麻绳缠住履带。所以,只要你暴露了自己,对方都会有应对的策略。猴头这几句话,就已经注定了五百年的牢狱之灾。
  
  
  第三十一招:治大国如烹小鲜
  如来制服孙悟空的手段也颇为有趣。他跟悟空打了赌,“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如来挽了一个套,孙悟空就把脖子钻进去了,于是就被压到五指山下了。
  如来在制服孙悟空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方法呢?或许他可以拔出兵刃,变成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跟孙悟空战上几个回合,霞光万道,瑞彩千条,让众神都开开眼!结果呢,佛祖连屁股都没有动,就把孙悟空搞定了。不过,在《西游记》的最后,佛祖也承认了,制伏孙悟空用了极大的法力,所以这里就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即所谓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明明用了很大的力量来管理公司或者国家,但却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我已经尽了全力,在众人的心目中,永远保持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这才是中国式管理的一个精髓。如果让别人看出你已经到了极限,你的位置就坐不长了。在《西游记》里面,说不定佛祖就是让别人跳不出自己手心的这招最厉害,但是我们却永远都不能得知了,这就是高明。
  
  
  第三十二招:不“杀人”的领导是没有威信的
  这里所说的“杀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杀人,而是一种比喻,泛指对别人的惩罚。佛祖把孙悟空压到五指山下,一判就是五百年。我们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到阎王爷那里强销死籍,那是过了三百四十二年,把后来大闹天宫的时间都给算上,猴子目前为止也就是五百岁左右。如来这一下子就判了他五百年,可见罚得还是很重的。另外,如来还嘱咐当地的土地神,“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五百年,连个野果子都不能吃,孙悟空这日子不好过呀!
  说起来好像很奇怪,很多时候,威信越高的人往往杀人越多。正所谓“杀一人者诛,杀万人者诸侯”。关于人的例子就不说了,像各路的神仙,之所以让无数人崇拜,就是因为他们动一动手指头可以杀死成百上千的人。河神一发怒就泛滥,天神不高兴了就不下雨,土地神不爽了来个地震,这些神都会给一方造成严重的灾难,所以他们才有很高的威信。这个社会再和谐,也逃不过弱肉强食的法则。所以,哪天你发现自己面目慈祥和蔼可亲的老板突然变成冷酷无情的“刽子手”了,别觉得意外,这是他必须做的。
  
  
  第三十三招: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
  到孙悟空被压到五指山下,大闹天宫这一段算是落下了帷幕。回顾以前的段落,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孙悟空的本领到底大不大?客观的来讲,我们只能说他的本领很一般,但是胆子特别大。那既然本领很一般的话,为什么凭他一个人就可以大闹天宫呢?我想,除了玉皇大帝这里长久没有打仗,有些懒散腐败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孙悟空其实是打了玉皇大帝集团一个措手不及。好比两个人比武过招,孙悟空抢了先机,首先打了对方一个不备,让对手脚下不稳,然后步步紧逼,一直没有让对方缓过气来。不过对方一旦站稳脚跟,拉开架势,孙悟空未必有什么便宜。这一点在后来的取经路上表现得很明显,很多天庭的人物都可以跟孙悟空打平。孙悟空碰巧打了几个胜仗之后,被封了一个齐天大圣的称号,于是就忘乎所以,终究酿成大祸。
  孙悟空的例子在现实中是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上,很多成功都是很偶然的事情造成的,换句话说,很多人实际上是稀里糊涂地就成功了。结果在那之后,就真的把自己当成天下无敌了,致使很多问题被隐藏了起来,所以很快他又从成功者的行列中消失了。在成功面前首先就要保持冷静,这是孙悟空用五百年的牢狱之灾告诉我们的道理。
  《西游记》前七回讲述了石猴出世,到拜师学艺,直至大闹天宫的整个过程,所用文字并不多,但是情节紧凑,描写生动,寓意深刻,读者可重温一下这段故事,相信大家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第三十四招: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才会珍惜


  如来佛祖平定孙悟空之乱,回到西天,又过了大约五百年时间,举办了一次“盂兰盆会”,会上如来对众神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苟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一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看完这段话,我们不得不问两个问题。
  第一,如来为什么打算把三藏真经传入东土?我想,孙悟空之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只是一石猴,三四百年的修行,仅会三招便把天庭搅得大乱,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孙悟空运气好,另一方面这件事也暴露出玉帝集团管理上现在已经存在了极大的问题,长久下去,天庭必乱!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倘若不能防微杜渐,恐怕天界不久就会像《封神榜》一样有一场壮烈的争斗,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如来的想法绝对不能跟玉帝直说,要知道“一言丧邦”,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决不能说错一句话。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慢慢了解到玉帝本人其实并不大度,是很记仇的一个人。如果如来刚刚镇压了孙悟空便对玉帝指手画脚,以玉皇大帝的修为,一定是表面敷衍暗地里较劲,从此便会出现东西两派互不相让,明正暗斗的场面。作为众神之首,这时候绝对不能好为人师,卖弄学术。既然此路不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对天庭风气有所改善呢?于是如来便想出了一个取经的方法。取经只是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在东土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气,对于腐朽老化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改善,同时可以除去很多天界常年积累的弊病。正所谓势比人强,在东土的大环境得到改善的时候,天庭中的众神和玉皇大帝也一定会跟随大势,有所改变。这才是佛祖的良苦用心呀!事实也证明了佛祖的预见是准确的。所以,取经从一开始就被确定成一个政治事件,而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学术交流。
  第二,既然如来想传播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不找个神仙自己带着真经去东土传播呢?或者他自己亲自到东土宣扬佛法?这里就体现出了佛祖洞悉人性的睿智。人对于轻易到手的东西并不珍惜,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如来如果把真经送到东土,就算他摆在人们眼前,愚钝的人也可能一眼都不看,到时如来的处境就会非常被动。所以,如来才要找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把真经带回东土。到时人们知道真经来之不易,才会格外珍惜,千百年传颂。宗教这东西一直都是凑热闹的人多,理解的人少,而佛祖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所以,佛经的价值跟它所宣扬的道理有多深刻是没有关系的,它的价值在于取经的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件事,就像很多父母都叮嘱女儿不要轻易接受一个男孩子是同样的道理,男人很容易就追到的女人,踹掉她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惋惜。佛祖的位置决定他必须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如果他在制定战略时稍有缺失,下面所有人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这就是伟大的战略家不可替代的地方。如来短短几句话,展现出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为后面取经的成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不愧为万佛之祖!    
  
  第三十五招:过程比结果重要


  如来佛祖确定了西天取经的战略之后,观音菩萨领命,于是观音就成了这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者。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事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这话绝对不是对观音的吹捧,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看到,这观音菩萨政治手腕圆滑多变,做事八面玲珑,取经这样庞大复杂的项目确实应当交给这样的人物。尽管如此,如来依然叮嘱观音,“这一去,要踏看路程,不许在霄汉中行,需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这五件宝贝就是袈裟,锡杖和三个箍儿,后来袈裟和锡杖给了唐僧,有了箍给孙悟空带上了,还有两个箍儿给了黑熊精和红孩儿,这两人后来成了观音的守山大神和善财童子,其实观音也是趁机扩大了自己势力,不过这事情肯定是如来默许的,关键是观音要保证取经的成功就可以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观音是一个很能干的主管,如来依然告诫她先要把取经的路程自己走一遍,哪里有艰难险阻先要记下来,然后叮嘱那个取经人小心,这里更加说明了关心过程远比关心结果重要。倘若如来只是吩咐一句“我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必须要让取经人安全到这里”,这句话听起来很痛快,然而事情却很可能失控。所以,除非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只关心结果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属做事情的过程。  
  
  第三十六招:正确看待“蓝领”工作者


  菩萨接受了西天取经的项目,“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行者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
  这里的“蓝领”的工作者并不单指体力劳动者,泛指从事一切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像惠岸行者相对菩萨来讲就是一个“蓝领”,负责被行李和做降魔的大力士。要知道,菩萨出场总是不紧不慢风度翩翩,那是因为有人把脏活累活都干了。当代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篮球明星乔丹巨大成功的背后,是因为罗德曼玩了命一样地给他抢篮板。所以,作为“蓝领”就要主动去做脏活累活,这样你的老板才显得有风度;老板也不要看贬这些“蓝领”,要不是这些人把没有风度的工作都干了,你老板也是一个苦力,这才是团队的配合。 第三十七招:尽量不要引起无关人员的关注

 

    菩萨刚刚下了灵山,就碰到一个金顶大仙,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放道?”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菩萨说两三年就能到,她脑子进水了吗?要知到,唐僧仅从东土走到西天就花了十四年,在加上菩萨前期各种酝酿和准备工作,稳妥地估计也要在一百年左右。菩萨说两三年取经人就可以到灵山,什么意思?

    实际上,这个金顶大仙在取经的过程中并没提供任何帮助,他是一个对于取经项目完全无关的人员。菩萨对他说两三年的时间这件事就可以完成,意思就是不想让无关人员有太多的关注。要知道,“舌动生是非”,大家对这件事关注得太多,很可能会生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有些情况也会例外,比如某些名人的恶意炒作,当然他们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总之,既然是无关人员,知道的越少越好。菩萨筹划取经项目的第一个问题就处理得非常恰当。
  
 第三十八招:政府不支持的事情都很困难


    菩萨离开灵山,有一日到了流沙河界内,这流沙河鹅毛都浮不起来,凡人怎么过得来呢?于是菩萨便收服了这里的沙和尚,让他等取经人到来。沙和尚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要知道,唐僧并不是第一个要到西天取经的人,在他之前已经有九个人死在流沙河了,我们也不知道死在其他地方的还有多少,那唐僧为什么会成功呢?不过是佛祖和菩萨的支持,说白了就是政策的支持。前几个取经人都只能算是个人行为或者学术交流,不仅到不了灵山,就算取得真经,回到大唐也不会有唐僧这样的影响力。而唐僧却赶上了好时候,在一次政治活动中完成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在中国如果想做事情,政治是不可能绕开的一关。
 
 第三十九招:团队重在团结


    菩萨自从收了沙和尚之后,又安排猪八戒,小白龙和孙悟空等待取经人,到时一起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从西游记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妖怪神仙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有愿意跟随唐僧取经的人,为什么菩萨走了这一路,偏偏选中了这四个人作为取经团队的成员呢?
    当然,个人能力和降妖除魔的本领是一个方面,不过论本领比他们四人高很多的大有人在,可见菩萨绝对是另有考虑。实际上,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都混得不错,现在都混得相当惨。沙和尚曾经是卷帘大将军,现在天天被飞箭穿心;猪八戒曾经的天蓬元帅,现在却搞得人不想人,猪不像猪;小白龙曾经的皇亲国戚,现在被吊在空中,每天打三百下,过几天就杀了;孙悟空更加明显,已经被压了五百年了。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才让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是最希望利用取经来改变命运的一批人。这批人组成的团队,才会最团结,最有韧性,才可以走得最远。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菩萨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取经走到一半,大家作鸟兽散的情况,菩萨再神通,真的出现那种情况她也回天乏术了。所以基础一定要牢靠,这四个人选得很有水平。只要取经的队伍不散,困难再大永远都有解决的办法!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些题外话,其实,一个人一段时间内混得好与坏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像唐僧这四个徒弟,要不是因为现在混得惨不忍睹,怎么会有西天取经这种一步登天的机会呢?俗话讲“风水轮流转”,混得不好只是因为还没有转到你这里,有什么值得怨天尤人呢?太关注一时的成败将成为过重的心理负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生活的境界。
  
 第四十招:用金钱来试探对方的决心


    观音菩萨经过一路,终于到达大唐长安城,但没有声张,只是暗地中寻找取经的善人,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恰逢唐太宗举行水陆大会,唐僧玄奘为法师坛主,观音十分欢喜,觉得玄奘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观音菩萨之所以选择玄奘,不仅因为他精通佛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唐僧乃是金蝉子转世,金蝉子原本就在佛祖身边,只是有一次听佛祖讲经的时候走神,被佛祖贬为凡人。观音菩萨在选择取经人的时候,除了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之外,同时也要选择一个能让佛祖安心的人,毕竟此事如来才是最终的推动者,所以金蝉子转世的玄奘无疑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如来毕竟对他非常了解,省去了观音的很多麻烦。
    不过,取经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东土引起震动,树立正气。如果唐太宗对于取经之事没有兴趣,那么玄奘就算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回到东土也不一定能引起足够的影响,很可能会被唐太宗放一边,只有少数人理睬。所以,必须要试探出唐太宗的决心到底多大,用什么来试探呢?钱!菩萨和木叉变成两个又破又烂的和尚,拿着袈裟和锡杖在长安城招摇,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价格显然过高,最后闹到李世民的面前,倒要看看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说“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衍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可见相对钱财来讲,李世民更看重佛经,于是菩萨没有要钱就走了。第二天还专程来看看唐太宗是不是把宝贝交给了玄奘,结果很满意。
    直到这个时候菩萨才现出真身,让大家看一眼,说些场面话,无非是西方经文好,你等要去取,如何如何的,然后驾着云彩走了。有时候我们见到领导好像只会说场面话,其实很多工作他都在暗地里做了,要不然弱肉强食,他的位置怎么可能坐得久呢?菩萨的现身更是锦上添花,从此李世民跟玄奘拜为兄弟,唐僧就有御弟的称号了,这时候西天取经的基础才算是牢靠。 
 
 第四十一招:打败弱者不算英雄


    唐僧离开长安,带了两个随从,碰到第一个妖怪就死了,后来唐僧被太白星救了出来。在碰到孙悟空之前唐僧还是需要人拉一把的。后来五指山遇到孙悟空把他救了出来,然后两人第一次的磨合就发生了激烈争执。师徒两个遇到六个强盗,孙悟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解决了。唐僧于是说:“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后面唐僧又叽叽歪歪说了好多,不写了。
    其实唐僧并不傻,后面孙悟空打哪个妖精的时候唐僧都没有拦着。当然有些妖怪变成好人的样子这个单说,比如白骨精,但只要确定是妖精了,孙悟空要打的时候唐僧从来没有拉着胳膊抱着大腿不让悟空打。但这六个毛贼却不同于妖怪,相对孙悟空来讲他们太弱小了,孙悟空打败他们比踩死蚂蚁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孙悟空还要打死他们这是唐僧不能接受的。敢于挑战强者的人,输了也是英雄,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只是欺负弱者的人,赢了也让别人看不起,像这次孙悟空打死六个毛贼。孙悟空这次行动只是从战术的角度在考虑问题,一棍子打死干净利索;而唐僧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他希望悟空能有一个良好的做事习惯,能够把力量用在关键的时刻。尽管唐僧脓包,但他的眼光要比悟空长远很多。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会看到,确实有些妖怪就因为欺软怕硬才招致杀身之祸的。
  
 第四十二招:重复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的读者都会对唐僧的印象非常熟悉,叽叽歪歪,絮絮叨叨,婆婆妈妈,没完没了,这就是电影中的唐僧。《西游记》书中所描写的唐僧,讲起道理来更加叽叽歪歪,絮絮叨叨,有时候人们不禁想问,这种人怎么能当老板呢?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重复是一种伟大的改变人心的力量。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有一条狗,每次都是先开灯,然后喂他食物,他就会流口水,重复一段时间之后,开了灯就算没有食物,狗也会流口水。这就是重复对于狗的改变。在人的世界里,这种例子更加数不胜数。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就曾经说话,“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话”,就是因为他不断地重复宣传,才使纳粹的思想广泛传播,才把德国带向了深渊。麦当劳肯德基也是重复的力量造就的,所有的麦当劳,不管在哪里,只要你走进去,它的食物全都是那个味道,无论地域,无论国界,这从来都没有变化。所以,以后人们看到麦当劳的标志甚至都会想到它的味道,它重复了一百多年,现在发展成像帝国一样的企业。还有像佛教的经文,和尚念经的时候外行一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就是这种晦涩难懂的经文,通过不断的重复才改变了无数人的心灵。
 
 第四十三招: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小心


    孙悟空受不了唐三藏,一个筋斗云走了,来到东海龙王这里,上来就抱怨唐僧一顿。这老龙王并没有多说什么,只点头称是。随后,孙悟空看到张良给黄石公递鞋的那张画,便问老龙王这个典故。龙王向他解释后,这才试探性地劝他“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修成正果。”看孙悟空不说话,老龙王才继续说“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孙悟空听完话后,便起身回去保唐僧了。
    老龙王这里是处理得很恰当的。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孙悟空,而是顺着孙悟空的情绪,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试探性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同样的道理,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要万分小心,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建议别人能不能听不在于建议本身的对错,而在于提出的方式。说得好大家皆大欢喜,说得不好可能反目成仇。在这里,老龙王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就事论事”的原则,并没有对孙悟空的人格有任何评论。如果龙王这样说,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悟空呀,你本领高强这我承认,但是在思想境界这方面还差得远哩!我尽管本事不如你,但是在这方面你还是应该学学哥哥呀”。其实这话本身没有错,但是涉及了孙悟空的人格,他在接受的时候多少都会抵触,不如那句“大圣自当裁处”说得巧妙。
 
 第四十四招:不要让道德捆住你的手脚


    孙悟空走后,菩萨找到唐僧,给了他一定帽子,里面是金箍儿,又教了紧箍咒,然后让唐僧编谎话骗孙悟空带上,这谎话说得有声有色,“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结果在菩萨和唐僧合伙算计下,孙悟空算是戴上了金箍儿。
    更为有趣的是,孙悟空从东海出来想回去找唐僧,路上还遇到了菩萨。菩萨瞪着眼睛胡扯,“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干?”孙悟空解释完了,菩萨还说“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这句“赶早去”应该算是菩萨在本书中说得最幽默的一句话。观音菩萨在人们心目中一向都是一副好心肠,怎么在这里忽悠孙悟空呢?
    我并不想说这里体现了社会险恶,人心叵测,菩萨明明算计了别人还要让人家给自己数钱。实际上在中国混,一个阴险的人是不可能被大家接受的,更不可能坐到菩萨的位置上,《西游记》里面也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我们后面会说到。这里,菩萨只是不想被所谓的道德和好名声所束缚,既然菩萨在做好事,那她用不道德的手段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道德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但并不能成为捆住我们手脚的绳索呀!
    金箍儿本事对孙悟空来讲也是有莫大的帮助的,孙悟空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对自己能力的控制却并不好,所以他的能力更多的是用来“闹”。金箍儿的作用就是让孙悟空的能力便于控制,集中到一点以爆发出更大的力量。没有金箍儿,西天取经永远是孙悟空想做但是做不成的事情。
    另一方面,孙悟空对于这个金箍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实际上,孙悟空并没有过多地计较这个金箍儿对自己的束缚,在后面的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于取经的热忱和投入。他并没有因为菩萨“暗算”他而怀恨在心,出工不出力,见死不救等,而是勤勤恳恳地保护唐僧整整十四年,这些事情都不是仅靠那个金箍儿就可以办到的。我们生活在当代社会,其实每个人的头上都会有一个金箍儿在束缚我们的行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能向孙悟空那样从容大度地应对吗?
  
 第四十五招:胡萝卜要和大棒相结合


    孙悟空带上金箍后,安心地跟唐僧上路,后遇到小白龙吃了唐僧的坐骑,双方一场误会之后,菩萨出面把事情摆平了。孙悟空遇到菩萨之后,便开始发牢骚“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却说,“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后来菩萨又给了他三根救命毫毛,悟空遇到本书中最厉害的妖怪——金鹏的时候救了自己一命。
    这个菩萨做事很高明,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绝对不会在没必要出现的地方出现,在该要出现的时候她绝对出现,这样人们才会重视她,才会觉得这个人会办事有份量。菩萨上次出现是因为孙悟空闹事,自己刚刚启动的项目眼看就要泡汤,所以才出面给唐僧一个金箍儿。这一次出现,除了收服小白龙,也要安慰一下孙悟空。正所谓打一巴掌给两个甜枣吃,胡萝卜要和大棒结合用。菩萨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悟空的抱怨压下去,不过那样的话会打击孙悟空的积极性,为以后埋下隐患。要知道,孙悟空很多次都是舍命救唐僧的,仅靠权威的力量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在中国做事情能够做得圆满没有后患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六招:千万不能当井底之蛙

 
    唐僧收了小白龙当坐骑,跟孙悟空行了几天到了一个观音寺院。寺院的老方丈活了二百七十岁,但一向是“坐井观天”,没有见过甚么世面。院主给唐僧上茶的时候故意用了些上好的茶具,后来还拿出收藏的袈裟几百件,不过孙悟空一拿出如来给的那件袈裟,这院主立刻傻了眼。老方丈晚上对着袈裟嚎啕大哭,说我就算穿一天也知足了,后来又觉得终究不是自己的,结果生了歹心,打算防火烧死唐僧师徒,终于害了自己,还使得整个禅院化为灰烬。
    这个老方丈其实是一个很可悲的人物,活了这么大岁数,修为居然这么差。先是自己炫耀,然后跟人家斗富,斗不过就哭,哭完了又想杀人,没有烧死人家结果自己一头撞死了。为什么活了二百七十年,依然还是这么幼稚呢?我想有两个原因吧,第一是这个老方丈是一个足不出户的井底之蛙,他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有多少财宝,外面的世界有多少高人!他所关心的就是他眼前这一小块财产,在这种情况下,活得越久越会显得无知。现在世界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在村庄里面生活,我们更不应该只关心自己门前的一小摊事情,要有能看到整个世界的眼光,才不会造成像这方丈一样的悲剧。第二,一个人的修为跟年龄有关,但并不能完全依靠年龄来判断,除了年龄之外,悟性也很重要,倘若不能用心去领悟生存的道理,只是一天一天地熬日子,结果就像这个老方丈一样,活得虽久但层次却很低。
  
 第四十七招:减少没有必要的应酬


    老方丈找人搬柴放火,那孙悟空向广目天王借了“辟火罩”,然后又吹了一些风,搞得火烧寺院,老方丈慌忙之下一头撞死。等到火烧完了,孙悟空回到广目天王那里,天王道:“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行者道:“老孙比在前不同了,‘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容叙!容叙!”

    孙悟空已经不再是游手好闲的人了,现在保唐僧西天取经任务繁重,所以不得不推掉一些没有必要的应酬了。其实,我们平时的生活里,你是不是也经常陷在各种应酬中呢?人们没有目标,才会经常参加各种应酬,导致自己滥交朋友,最终被无尽的人际关系压得喘不过气来。“烂板凳,高谈阔论”就是一个很好地描述,在社会上生存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感觉。如果哪天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而从数不尽的饭局里脱身而出了,这证明你跟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像孙悟空已经慢慢进入了取经的节奏和状态了。
 
 第四十八招:德才兼备是人才的标准


    寺院着火的时候,惊动了山里的一个妖怪,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这个妖怪就是黑熊精,其实他并不坏,看到火光冲天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救火,只是后来看到了袈裟就顺手牵羊的拿了回来。另一方面,就其本事来讲,也算跟孙悟空找个平手,孙悟空后来请来了菩萨收服熊怪,仅凭孙悟空个人的本领是难以取胜的。
    其实像黑熊精这种人在中国是占大多数的。他们的本质并不坏,但是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坏事,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快也会走上正途。这也就是菩萨最后没有让孙悟空打死熊怪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德才兼备的理解应该更加广泛一些,品德好不一定代表他就是一代圣人,其本质上有一颗向善的心就可以了,再说圣人这个行业也早就被取缔了。观音菩萨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并没有过分地苛求,可见其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第四十九招:要了解项目的每个细节


    孙悟空在去请菩萨的时候,上来就质问观音菩萨,“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的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菩萨马上反驳“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行凶,呼风发火,烧了我的流云下院。”悟空一看原来菩萨全都知道,这才跪下来磕头,认了错,然后好言好语说了一堆,请菩萨出面帮忙。
    如果我们正在负责某个项目的话,必须要想尽办法了解每个细节,要不然你的下属忽悠你的时候,你拿什么东西来应对呢?我们在社会中生存,要对于所谓的道德有一个新的标准和认识。从某种程度来讲,一个人心地不坏其道德水平就已经可以了,不可能每人都合你的心愿。说相声是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社会混讲究坑蒙拐骗四门武功,会武功不是错,心肠还可以你就知足吧。你如果对于自己的项目都不知情,下属不说实话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吗? 
 
 第五十招:晾出自己的底牌是非常幼稚的


    菩萨收服了黑熊精之后,唐僧师徒继续赶路,路过高老庄收了猪八戒之后,团队增加了很多笑声。走了不久,到了黄风岭,这岭上有一个黄风怪。唐僧师徒先是遇到了黄风怪手下的小先锋,小先锋打不过他们,用一个调虎离山的计策擒走了唐僧,然后孙悟空和猪八戒便去找黄风怪讨战。这黄风怪跟悟空基本打平,不过孙悟空有了一个分身法,一下子变出一堆小猴,把那黄风怪围在当间,眼看就要得胜。结果黄风怪吹了一口黄沙,把孙悟空的眼睛吹瞎了,幸好得神仙医治后来放好。
    那这黄风怪后来又是怎么败得呢?说来很可笑,自从打败孙悟空之后,这黄风怪甚是高兴,回到洞里吹嘘,“怕他怎的,怕那什么神兵!若还定得我的风势,只除了灵吉菩萨来是,其余何足惧也!”这种人每天叫嚣,除了谁谁谁,我全都不怕,这其实非常幼稚的。孙悟空听说之后,大喜,把灵机菩萨请来,随便几下就把他搞定了。在今后的路程里,唐僧师徒再也没有遇到这么幼稚的妖怪了。
  
 第五十一招:自动分工是最完美的分工


    取经的队伍下一站是路过流沙河,经过一场误会收了沙和尚,自此取经的队伍算是完整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取经队伍的分工是自动完成的,在队伍里只有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挑行李;在有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时候,孙悟空牵马,猪八戒挑行李;在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在的时候,孙悟空领路,猪八戒牵马,沙和尚挑行李。他们几人并没有为所做的事情争吵不休,或者签个合同把责任和义务说清楚,大家的实力各自心里都有数,分工是自动完成的,这才是最完美的分工。
    实际上,在家人之间,或者是团队最核心的几个人之间,自动分工是最好的分工形式。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新婚的第一夜要是夫妻里的哪个人扫地了,他(她)可能就要扫一辈子地了。于是洞房花烛夜变成了唇枪舌战的战场,双方为自己的权利义务吵得没完没了,最后定下一个规矩,周一,三,五是老公扫地,周二,四,六是老婆扫地,周日划拳决定。夫妻间的生活到了这个地步也确实够困难了!其实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夫妻间肯定有一个人成就高,另一个人成就一般,那就成就一般的扫地,为了成全成就高的人。或者夫妻不忙的人来扫地,再或者有人生病了,没生病的人扫地,这些都应该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夫妻双方要携手过一辈子呢,有些事情糊涂比明白要管用得多。
    现在我们经常讲“先做人后做事”,不是说让大家先学会乱搞人际关系,而是先让大家提高本身的素质,像这种自动分工的形成就是团队成员做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或许正是这种完美的自动分工,才注定了取经的队伍能够走到最后。
 
 第五十二招:要主动考验自己的团队


    西天取经的队伍刚刚组建完毕,菩萨立刻做了一件事情来考验这个成立不久的队伍。菩萨又找了几个老太太,点化了一个庄园,扮成几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靠考验一下取经队伍的决心。这几个姑娘有良田,有钱财,有美色,针线绣花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结果就猪八戒中了计,被神仙捆得生疼,其他几个人都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
    幸好有菩萨的这次考验,不然唐僧在后面的路上,受到了那么多妖怪和美女的勾引,难免会有把持不住的时候。尤其是女儿国的国王,不仅看上了唐僧的容貌,还动了真情,一声声御弟哥哥叫得看书的人都心慌意乱。所以,观音菩萨为了保险起见,这次考验还是非常及时的。
    猪八戒并非取经队伍的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就是唐僧和孙悟空,只要他们经受住考验,猪八戒的好色之心并不会影响大局。如果这次是唐僧禁不住美女的诱惑,那么肯定就不会是教训一下就可以解决的了。菩萨一定会打散队伍,回长安重新组队的。至于孙悟空为什么从来没有跟任何女人扯上关系,这就是《西游记》的一个谜,这也为后代很多作家为创作孙悟空的爱情故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十三招:制造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


    取经的下一站是遇到了万寿山的镇元大仙,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的道观里有一颗人参树,吃了可以多活四万七千年。唐僧马上要路过的时候,他留了两个小徒弟看家,吩咐要给唐僧两个人参果。因为人参果长得酷似婴儿,唐僧不敢吃,两个小徒弟给分了。不巧让孙悟空知道了,于是他又偷了几个。两个小徒弟对唐僧骂骂咧咧,后来孙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毁了,然后趁夜逃了出来。镇元大仙回来之后,得知树已被毁,亲自追过去,把他们几人抓回来,拷打孙悟空一天。后来孙悟空为了救树,几乎跑遍了天涯海角,后来还是菩萨出面,把树救活。为了庆祝此事,镇元大仙一口气打了十个人参果,办了一个“人参果会”,众神和唐僧师徒皆大欢喜。
    不过细细想起来,这件事情有很多疑点:
    疑点一:镇元大仙和唐僧的前身金蝉子五百多年前仅有一面之缘,况且一个是佛家,另一个是道家,两者关系本身很浅的,镇元大仙为什么还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疑点二:这大仙带着所有的徒弟去外面开会,却留下两个年纪最小,最会骂人的徒弟看家,他会放心吗?
    疑点三:他明明知道唐僧一行四人,可偏偏只给唐僧两个人参果,这要是让他的徒弟知道了,不是很容易出事端吗?
    疑点四:镇元大仙抓回唐僧几个人,叫嚷着要打唐僧,要打猪八戒,还要炸了他们,最后只对孙悟空用了这些招术,他不知道孙悟空本事大,这些根本伤不到他吗?
    疑点五:大仙本来为了人参果都快杀人了,结果后来还办了个“人参果会”,一下子打了十个,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大方了?
    疑点六:最为有趣的是,大仙最后跟孙悟空磕头拜了兄弟,他不是跟唐僧有交情吗?为什么最后不跟唐僧称兄道弟,偏偏要找给他惹麻烦最大的孙悟空呢?
    由此可见,这件事情肯定另有隐情。其实这个镇元大仙乃是地仙之祖,本领高强,不过在众位大神的中去并没有找不到他的名字,可见他是有实力但并没有成功打入上流社会。这次唐僧取经路过他的住处绝对是天赐良机,这唐僧尽管没有降妖除魔的法力,不过背景极深,有政治头脑的镇元大仙肯定看出了这点。所以他故意带走了全部的徒弟,只留下两个年纪尚浅但是牙尖嘴利的小徒弟,然后明知孙悟空喜欢偷吃东西,故意只给唐僧的队伍两个人参果,吊一下他们的胃口。结果好的出乎意料,孙悟空一怒之下把古树打倒,这一下就给了镇元大仙足够的理由借题发挥,最后逼着孙悟空奔走相告,无形中替自己扩大了影响,拉了很多的关系。后来孙悟空找到菩萨,菩萨对他说:“你怎么不早来找我,却往岛上寻找?”可见菩萨是知道镇元大仙的用意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悟空,你给人家跑腿了!”后来菩萨和另几位神仙来到了大仙住处,救活了古树,这大仙一看机会难得,这时候不能手软呀,于是连着打下十个人参果,算是足足的赚了一次人脉!
    更为巧妙的,是镇元大仙最后跟孙悟空拜了兄弟,这一招眼光相当长远。唐僧现在是取经队伍的领导,不过在西天取经这场政治活动结束之后,唐僧的地位和关注程度会大幅下降,况且唐僧本身的人脉并不广阔,他这次做了领导主要还是政治活动的需要。而孙悟空的地位会在取经之后有一个本质的提高,在加上他本身名声响亮,可见投资孙悟空远比投资唐僧的潜力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次镇元大仙漂亮的一手,并没有以损害别人作为代价,在无声无息当中狠狠地赚了一笔。大仙做到了这个地步可谓是处心积虑,但也给我们做了一个拉关系的好榜样,祝大仙今后高升!
 
 第五十四招:君子不念旧恶


    孙悟空这次去请菩萨,菩萨是找她的守山大神去迎接孙悟空的,这个守山大神就是前文提到的黑熊精。黑熊精当初跟孙悟空打个不可开交,这次见面自然有些怒气,不过为了工作,双方都是有所收敛,可是,菩萨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凑到一起呢?
    古人说过“君子不念旧恶”,这是我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过这只是理论层面的东西,谁都不是君子,以前的怨恨总会挂在心头,而消除旧恨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地磨合。菩萨安排黑熊精和孙悟空见面,就是对双方的磨合,在重复的接触中,两人过去的仇恨就会慢慢淡化。同时,菩萨这样做也是对双方的教育,就算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要学会跟他们相处,这种不知不觉中的教育远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可见,菩萨做事情还是非常细致的。
 
 第五十五招:借力用力


    取经队伍的下个妖怪是著名的白骨精。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唯一一个死了之后依然对取经的队伍有重大影响的妖怪。故事并不复杂,白骨精先后变成小姑娘,老妇人和老大爷来骗取唐僧的信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后打死了妖怪,但是唐僧把他扫地出门,这才直接造成唐僧在后面险些丧命。
    白骨精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妖怪,论武力就是孙悟空一棍搞定,但是论智谋她是对于取经队伍观察得最细致的人。唐僧跟孙悟空本来就是风格不合,猪八戒对这个猴头的霸道也是满腹牢骚,这些都直接导致白骨精的谎言达到了出奇好的效果。可见,懂得借力用力有些时候会事半功倍。
    这里不得不比较一下所谓的“英雄老板”和“脓包老板”的优劣。“英雄老板”的弊端就是老板在的地方一帆风顺,老板不在的地方溃不成军,“脓包老板”的管理可以避免这个弊端,但问题是这样的队伍有它固有的矛盾,就是“脓包老板”和“能干的员工”在磨合方面会非常费力,而白骨精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不过,“脓包老板”的队伍在内部磨合上达成默契之后会爆发出强大的威力,而“英雄老板”的管理会随着队伍的扩大而变得吃力。试想,一个老板能力再强,他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很擅长,销售,投资,人事,财务或者战略制定等等,老板一定会在有些领域中是脓包的。所以,要做事业的人,除了学会怎么做“英雄”,更要学会怎么做“脓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好好看看唐僧的表现,或许会有些启发。唐僧自己笨得要命,但是他从来没有装过聪明,或许这就是“脓包老板”的精髓吧!
    孙悟空在离别唐僧的时候是很感人的,悟空向唐僧磕头拜别,师父不理,“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傅下拜。”孙悟空蒙冤之后依然能做到如此重情重义,这才叫人格魅力!
 
 第五十六招:谣言的兴起在于无人反对


    白骨精是取经过程中第一个说出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妖怪,白骨精在原文是这样说的:“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德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实际上,关于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说是《西游记》的一个谜,这个谣言到底是谁造的大家争论不休。不过,我觉得这个谣言是谁说的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反对。
    从白骨精的话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关于唐僧肉的谣言其实已经流传了几年,那为什么现在开始流行了呢?因为唐僧的背后是如来和观音,他们是最应该反对这个恶毒的传说的,然而在镇元大仙的事情之后,如来和观音的态度一定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想,这唐僧来西天取经,本来打算让他历尽艰辛,结果成了有人拉关系的良机。依照这样发展,唐僧这一路肯定是笙歌艳舞,夹道欢迎呀,哪里来得苦吃?我们前文说过,三藏经文的价值根本不在于经文有多么深刻,而在于取经的过程有多艰辛。过程越艰辛,如来的思想和理念就会传播得越广泛,越持久。如果唐僧这一路风调雨顺,如来这项政治活动便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所以,在镇元大仙之后,如来和观音的态度一定会有转变,他们会觉得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个流言传播起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这才是这个流言大范围传播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谣言可以传播,关键的因素在于最应该反对的人不反对。
    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通用的,很多明星总会有各种绯闻,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他们本身并不反对,绯闻是一个扩大知名度的好方法,所以他们愿意这些绯闻传播,以至于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所以我们对待谣言的态度,不该过分追究到底是谁造谣,而应该是为什么没有人辟谣,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第五十七招:“脓包老板”更要多叫苦


    取经的队伍正在山里面行走,忽然唐僧说:“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哪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处买,教往哪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再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坐稳,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我们都知道,唐僧尽管学识渊博,不过在取经路上是个大大的“脓包”,但是脓包自有脓包的管理方法,这功夫是绝对需要我们学习的,这里就是做为脓包老板的一个技巧,一定要多叫苦,不要顾及面子。倘若这里唐僧放过了孙悟空,那唐僧这一路都不会按时吃饭,肯定是有时饥有时饱,受苦的是他自己。所以,唐僧自己吃不到饭,他就哭,就闹,就骂,这是为他自己挣得利益。孙悟空在这里也并非不想取经,他也是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能少做就少做,这也是人的本性,并不是错。所以,脓包老板不叫苦,以后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第五十八招:永远记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孙悟空被赶出取经队伍后,径直回到了花果山,看到自己的猴子被猎户猎杀,于是将那些猎户杀了,还吩咐小猴道:“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渊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和枪刀,与你们操演武艺;将那些杂色旗号,收来我用。”后来孙悟空又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气势确实是够大。
    不过,孙悟空这次扩充队伍之前,说了这样一番话,“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了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要知道,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在花果山行凶的时候,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是错事。这次重整花果山,虽说做得也是杀人的勾当,但他心里已经隐约感到自己在做错事,有一丝愧疚感。各位朋友出来行走江湖,随着经历的增多,很容易就忘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了,比如做官的贪污成了习惯,结果拿钱就理所应当了,经商的人赚黑钱成了习惯,也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大赚黑钱。其实,在中国生存,一点坏事都不做不大可能,但是如果一个人做坏事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坏事情,那么他离死就真的不远了。读者也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还记得法律和道德在哪里,如果早就忘记的话,那您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这次孙悟空虽说做了坏事,但他已经并非从前了,唐僧给他灌输的道德观念已经深入脑海,所以这次杀人劫货才没有演变成大闹天宫的那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或许有人会问,唐僧把孙悟空赶走的时候,菩萨去哪里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菩萨的高明就在于她会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绝不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这次如果菩萨出现制止唐僧,孙悟空或许不会被赶走,但唐僧和悟空之间的矛盾其实并没有化解,大家就算继续上路,也是面和心不和。与其这样,还不如让现实来告诉他们到底谁对谁错。可见,下属闹矛盾的时候上级不要轻易激动,有些时候不是原则性问题矛盾可以自然化解的,上级随便出面往往会将问题搞得更复杂。
 
 第五十九招:大度者成大事


    在白骨精这件事情上,猪八戒发挥了很坏的作用,添油加醋唯恐天下不乱。白骨精第一次变成一个少女去给丈夫送饭,孙悟空打死那个少女后,发现饭里面都是青蛙和癞蛤蟆,唐僧已经有点相信她是妖怪了,结果猪八戒说:“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什么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第二次白骨精变做老妇人,孙悟空打死她后,唐僧要赶他走,悟空不走,结果猪八戒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衣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他妈的,说分行李散伙这一项是猪八戒的理念,怎么安到孙悟空身上了?第三次白骨精变成老爷爷,被打死后成了一堆白骨,脊梁上有一行字“白骨夫人”,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不过又是猪八戒添乱,“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孙悟空最后被赶走,猪八戒要付很大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孙悟空归来,并没有报复猪八戒,也没有给他甚么警告,比如“你小子给我小心点,再跟师傅胡言乱语,老子割了你的猪舌头”。其实猪八戒并没有什么不良的居心,他只是觉得你孙悟空平时欺负我,这次我找到机会了,让你不爽了我就特别爽,他并不是故意害人。其实,猪八戒在后面的很多战役里面都是跟着猴哥一起出生入死的,该他帮忙的时候从来都是很玩命的。孙悟空如果硬要唐僧赶走八戒,以后这些事情也就不会再有了。做大事的一定要有大度,这里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读者不妨想想,您能做到吗?要是你有麻烦的时候,有人无意间害你蒙冤,你又上台的时候怎么办?很多人都会想,我整死你小样的,居然想害我,不想活了吧。这样的人只能做成小事,再活多久也做不成大事情。
 
 第六十招:不能开玩笑的队伍走不远


    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矛盾可以说贯穿了《西游记》的始终,两个人在取经的路上吵吵嚷嚷从来没有停止过,互相整对方的事情屡见不鲜。不过,正因为他们的矛盾,取经的路上才充满了乐趣。否则,《西游记》将是一本血淋淋的书籍,讲的全都是人和人之间你争我夺的残酷事实,读者看完之后也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说中国人不能开玩笑。确实,中国人阶级斗争的观念比较强,随时都要防着别人给自己下绊,有时开个玩笑就是天大的事情。像孙悟空整猪八戒的事情在现实里面发生,双方都能把脑袋打碎了。不过,不能开玩笑的队伍不用多久就会变味了,大家见面时都带着面具,互相演戏,背后拿着刀子,随时准备插对方,诸位不妨想想,在这种环境下你能撑多久?你还能干什么事情吗?所以,老板和员工都要注意,适当放松一下脑子里阶级斗争的观念,偶尔开个玩笑,大笑几声,你的团队和你自己都能多活好几年。和气生财是古人的遗训,大家不能忘呀!
 
 第六十一招:爱情一定是有条件的


    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撞见了一个妖怪,妖怪拿到他之后,八戒和沙僧来救援。结果妖怪的夫人放走了唐僧,还让唐僧带了一封书信给宝象国国王,原来那夫人是宝象国的公主,十三年前被妖怪抢到这里做压寨夫人。唐僧到宝象国后,把书信交给了国王,国王拜托唐僧营救,于是八戒和沙僧又回来找妖怪挑战,没有打过,结果沙僧被活捉。
    沙僧被捉后,压寨夫人让妖怪去宝象国找国王认亲。妖怪来到宝象国,变成了俊俏模样,诬陷唐僧,把唐僧变成一只老虎,然后在宫中作威作福。后来猪八戒请来孙悟空,孙悟空跟宝象国的公主串通好,变成她的模样,戏耍了妖怪。原来那妖怪乃是天上的奎木狼,后被玉帝召回。那宝象国公主乃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跟奎木狼约定好,两人下界成亲。
    其实在整个事件中,这个宝象国的公主行为最奇怪。本来和奎木狼私通,相信两人下界之前肯定是山盟海誓,要知道这可是死罪呀。下界后,宝象国公主被奎木狼掠走,当了压寨夫人,两人生活了十三年,还有两个孩子。就算这种情况下,这公主依然吃里爬外。先是放走了唐僧,然后写了一封书信,后来放了沙和尚,有和孙悟空串谋,在奎木狼背后狠狠捅了几刀。直到奎木狼被召回,两个儿子被摔死,她才重新做了公主。其实,奎木狼对于公主可算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但就算如此,这公主依然绝情。难道爱情在现实面前真的这么脆弱吗?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爱情是有条件的。奎木狼和公主在天界的时候两情相依,那时候衣食无忧,受人景仰。后来成了压寨夫人和妖怪的时候,一下子到了社会底层,环境变化这么大,这爱情的基础就已经不存在了。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你有钱的时候爱得发疯,糊里糊涂地说“为了你我可以不要万贯家财”,等你没有万贯家财的时候对方也不爱你了。爱情是有条件的,这一定要牢记在心,没有条件的爱情就像天上掉下来的肉饼,能碰上算你的运气,碰不上也不要埋怨谁。
    胡雪岩败落的时候,把家里的妻妾都找来,每人分些钱,说我现在败落了,大家各奔东西吧,这就叫做成熟。结果大家洒泪相别,就是九夫人留下了,等胡雪岩死后上吊自杀,九夫人是没有条件的爱情,胡雪岩运气好碰上了一个。这就是商圣对于人性的理解,值得后人学习品味。
 
 第六十二招:请将不如激将

  

    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出山,用的是激将法,猪八戒说那个妖怪骂孙悟空“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了油烹。”美猴王最要面子,哪里受得了人家这么骂他。其实那妖怪没有这么说,不过如果猪八戒这里不造谣的话,是很难请出孙悟空的。
    激将法是三十六计中很毒辣的一招,个人认为仅次于美人计,因为这一招针对的是人性的弱点,尤其对于有成就的人更加管用。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会有脾气的,大部分也喜欢争强好胜,爱面子,激将法对于他们来讲好比是毒药,百试百灵。猪八戒并不精明,依然可以用激将法搞定孙悟空,可见激将法是一个以弱胜强的高招,各位读者是否也可以获得些启示呢?
 
 第六十三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孙悟空被猪八戒请出山后,路过东洋大海,打算下去洗个澡。猪八戒说大家忙着赶路呢,你还洗什么澡呀?行者道:“你哪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孙悟空的为人,唐僧把他赶走,依然对于唐僧如此用心,可见悟空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取经的事情上了,这份真情还是很感人的。想想我们上班工作,您的心思又用了多少呢?用心并不指要加班,要熬夜,这些只不过形式,不可能支撑很久的。能够把工作真正放在心里,您会发现上班和下班没有什么界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者如果能像孙悟空这样投入和热爱工作,不出三五年,就一定会有自己的事业的。
 
 第六十四招:父子无隔宿之仇


    孙悟空遇到奎木狼之后,奎木狼问他你师父不是把你赶走了吗,为什么又回来?孙悟空就回答他“父子无隔宿之仇”。
    有人可能会觉得中华文化都会教人变得阴险势力,变成背后捅刀子的小人,其实那不过是因为很多人对于中华文化理解不够,功夫练了一半就出山了,当然四不像了。当然,中国人有时候确实记仇,甚至家人之间也会为蝇头小利争得家破人亡,比如老人家去世后的遗产分配,多少家族因为这件事情分崩离析呀!父子无隔宿之仇,这话说得多好。能做到这一点,您的修为就提高了一大截。在此,笔者不怕重复,想再次强调一遍,修养是内在的东西,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不是穿得好举止优雅就可以做到的,我们提高修养的时候千万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当代社会比较浮躁,或许你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可以有所收获,比如拉到了订单,谈成了生意,但这都是短期的效果,时间一长就会因为内力不足而江郎才尽呀!
 
 第六十五招:赏罚要分明


    奎木狼被招回之后,玉帝了解了情况,对他的处罚是“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
    靠,这叫什么惩罚?奎木狼下天界泡妞吃人十三年,胡作非为,结果让他给太上老君去烧火,还可以拿薪水,并且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了。想一想猪八戒和沙僧,跟他的错误比起来都算不上什么,结果被惩罚得那么重。玉帝后来还说“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换句话说,玉帝惩罚奎木狼的标准就是孙悟空不闹事就可以了。比如孙悟空对于玉帝这样的处理不满,玉帝可能判得再重一些,直到可以打发孙悟空就成了。大家请注意,这并不是奎木狼有关系,可以让玉帝改变主意,只是他运气好而已。所以,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咎到有关系还是没关系,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各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中让我们有所提高才是关键。由此可见,玉帝这里赏罚不明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常年以来积累了很多问题,这才会造成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情发生。
    这里就不得不引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人制好还是法制好呢?绝对的人制不可行,比如玉帝这里,赏罚过于混乱;绝对的法制也不可行,像现在美国的律师,就是一个专门钻法律漏洞的行业,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做。我们应该是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比如人制过于严重,就应该加强法制,普及法律的观念,做为人治的约束;法制过于盛行了,也要引入人治和道德的力量,做为法律条文漏洞的补充。两者没有绝对的好坏,换句话说,绝对不变的是不断的变化。

第六十六招:老板怎样承认错误

 

孙悟空救了唐僧,长老现了原身,定性眼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哪里来也!”沙僧把经过说了一遍,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唐僧在这里短短几句话便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沟通技巧。老板如果犯了这么明显的错误,承认错误的时候分三步走就可以了:

第一:试探对方的态度。唐僧苏醒后问得第一句话是“悟空,你从哪里来?”这其实是废话,你把悟空赶走的,你说他能去哪里呢?其实唐僧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试探一下孙悟空的态度。沙僧把过程说了一遍,唐僧肯定偷眼观看悟空的表情,最后觉得还行,还认我这个师父,所以下面才说你的功劳第一这种话。如果没有试探,万一孙悟空说“我不稀罕你的功劳”,这一下子就下不了台了。

第二:玩命儿表扬自己的员工,尽量少说自己的不对。这时候千万不能吝啬,本来你就犯错了嘛,所以一定要使劲表扬,什么“多亏你了!”“你功劳第一呀!”,反正什么话好听说什么。不过,尽量少说自己的不对,你表扬员工本身就是承认自己错误了,这时候再说自己不对很没有必要。做为员工也不要得理不让人,非要让老板承认错误,都有点素质,大家要长期合作嘛。

第三:在以后的工作中,该管的事情还是要管,不能放任。唐僧在经过白骨精事件后还是一样絮叨,这就是高明所在。唐僧从来没有说过,“悟空,这件事你看着办吧,为师不过问了。”在发现老板的错误后,员工很容易自我膨胀,为所欲为,这是容易犯错误的,这时老板放任不管才是很危险的。唐僧犯了这么明显的错误后,依然坚持自己的做事方式,这种韧性您能做到吗?

还值得一提的是,唐僧赶走孙悟空的时候还写了一份声明,说“如在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这时候大家也都不提了。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要盲目相信合同或者声明,做事情要以合情合理为标准,写下来的东西也可以改嘛

 

第六十七招:内在的修为会有外在的体现

 

取经路上下一个妖怪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在平顶山莲花洞,银角大王要捉唐僧的时候祥云飘渺,瑞气盘旋。银角大王说:“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那唐僧原是金蝉子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的祥云缥缈。”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的修养,善恶,性格特点往往都会在外表有所体现,所以有些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往往通过人的外表来判断出该人的内在素质。不过,这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人是会装的,怎样才能剥去对方的伪装,看穿人的内心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在中国的古人中,曾国藩识人认人的本领是有公认的,读者有兴趣不妨看看他的书籍,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在此,笔者再不厌其烦地说一遍,一个人的修养提高了,外表自然会有所体现,用不着刻意修饰。现在,很多西方的观念里,过分强调沟通的技巧,见面时握手的力度,鞠躬的深度,微笑时嘴角上扬的角度等等,项目繁多。在东方的观念中,强调更多的还是内在修养的提高,是由内而外的变化。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金庸先生的概括最恰当。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华山派分为剑宗和气宗两派,剑宗强调招式为主,内力为辅,所以刚上手的时候进步很快,在二十多岁时往往很有成就,不过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往往因为内力不足而停滞不前;气宗正好相反,强调内力为主,招式为辅,由于内力提升速度较慢,所以二十多岁的时候往往不敌剑宗,然而四十多岁的时候却是高峰期,此时由于内力提升将远远超越剑宗。所以,过分修饰外表的人,有时会忽略对于内在的培养,造成中看不中用的情况,这种人的路越走越窄,切记不要重复这样的悲剧呀!

 

第六十八招:关系的力量

 

悟空收了银角大王的暗算,被压在三个山下,后来听说那金角和银角大王居然叫本地土地神轮流到他们那里当值,悟空仰面朝天,高声大叫“苍天!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名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

其实这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跟孙悟空比起来,能力差得远,但是却能把山神,土地呼来唤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关系,有权力呀。所以孙悟空才会感叹呀!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叹,关系的力量太大了!不过仅仅感叹一下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关系没有落在自己身上呢?我们感叹怀才不遇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正处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阶段呢?

后来孙悟空保唐僧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关系遍布天下,那时他不也可以把山神土地当奴才使唤吗?所以,我们既要有才能,也要学会怎样适应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就会事业有成了

 

第六十九招:放得开也是拉关系的方法

 

其实这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本是帮着太上老君烧炉子的两个童子,后来跑到人间,他们怎么在平顶山莲花洞立足呢?除了依靠五件宝物和自己的本事外,他们还找了压龙山压龙洞的一个老狐狸精认成干娘,这也可以算是拉关系的一招了。

这两兄弟确实是放得开,这种拉关系的方法既不高尚也不高明,但确实快捷有效。现在社会中对这种人又厌恶又嫉妒,比如认个干爹,当个二奶,往往会平步青云。不过这种拉关系的手段往往会有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关系的质量往往不高。比如说这个压龙洞的老狐狸,让孙悟空一棒就打死了,连句话都没有来得及说。试想,玉皇大帝,如来,观音或太上老君这种真正有实力的人,会让你认个干爹,当个二奶就搞定吗?所以,那些寄希望给有钱人当二奶,或者娶个富婆的人,你们也要万分小心,这条路其实更危险。

 

第七十招:行走江湖要讲义气

 

这金角大王远比银角大王保守,他一直不赞成二弟去吃唐僧肉,果然后来银角大王被孙悟空装在瓶子里化成水了。这时候金角大王干什么呢?“老魔将芭蕉扇插在后项衣领,把七星剑提在手里,又点起大小群妖,有三百多名,都教一个个拈枪弄棒,理索轮刀。这老魔却顶盔贯甲,罩一领赤焰焰的丝袍。群妖摆出阵去,要拿孙大圣。”

金角大王本来跟二弟理念不同,但是看二弟受难,那还是毫不犹豫出去找孙悟空拼命,由此可见他是很讲义气的人。记得小时候思想品德课里面,“哥们义气坏处大”。呵呵,不过现实中不讲义气的人是绝对不会长久的。虽说在社会上混,更多还是利益关系,不过兄弟义气一定要有的。假如这个金角大王看到二弟死了,马上埋怨二弟,接着说自己多么英明,然后关起门来躲事,他这次或许能躲过去,但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人物就是关公,可见讲义气在中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做血性男儿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第七十一招:要提前避免矛盾的发生

 

孙悟空收服了两个妖怪之后,刚要起身,忽然遇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说这两个妖怪都是给我打工的,他们的宝物也都是我的,现在你要还我。大圣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管束不严的罪名。”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

这里就很奇怪了,菩萨原来已经试过孙悟空他们了,为什么这次还要试验他们的真心呢?又为什么要让太上老君来试探他们呢,还请了老君三次?其实,这是菩萨统观大局的做法。因为西天取经的事情是佛祖钦点,不管怎样说那是从玉皇大帝这里挖走一个人,造了这么大的声势,他难免会有些敌对情绪。如果取经的事情玉帝集团没有丝毫参与,那么就一定形成了东西对立的局面。所以,菩萨才再三要求太上老君来参与其中,做了一出戏,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不过,孙悟空并没有完全理解菩萨的用意,他听说了老君的话后,大骂菩萨:“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哈哈,这孙猴子骂人够狠的。

 

第七十二招:翻脸无情,软硬兼施

 

唐僧这一路基本都是在祠庙里借宿,但却不是所有的寺庙都欢迎,这次就遇到一个很不友好的寺院。唐僧知道自己三个徒弟长相吓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找老方丈,想借宿一晚,结果人家跟他说你到门口蹲着去。唐僧说大家都是佛家弟子,你这是何必呀?老方丈说了,以前几个路过的和尚表现都差了,吃完了住完了还要拿东西,所以把唐僧赶了出来。结果孙悟空来找方丈,那就不是客客气气的说了,上来就要和尚打扫出一千间房,然后又把石狮子打碎,最后这帮和尚全体出动,到寺门口迎接唐僧,好吃好喝好招待,丝毫不敢怠慢。唐僧还假惺惺地跟他们客气一番。

其实唐僧要想拦住孙悟空一点都不难,念一下紧箍咒就完了,所以唐僧其实是默许孙悟空用强势的手段。唐僧心里想了,敬酒不吃吃罚酒,跟你客气说话这么不给面子,那好呀,咱来硬的试试看。很多人觉得中华文化教人变得懦弱,其实不然,有句话叫做翻脸无情。我们为人处事,应该谦虚忍让,不过实在无处可退了,那翻脸之后绝不能手软。像孙悟空去找老方丈谈判,那就不是要一间房子了,我要一千间房子住,还要吃要喝,看你们怎样?善人被人欺,过度忍让就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了。所以“让”其实也是“争”,只不过是一种更加高层次的方法。这唐僧看起来软弱无能,但需要争抢的时候他绝不会给孙悟空碍事,由此可见唐僧的高明。

 

第七十三招:经典的兼并案例

 

唐僧正在寺院里看书,忽然看见一个鬼,全身湿漉漉的,原来是乌鸡国的国王。这国王三年被一个妖怪推到井里面淹死了,那妖怪变成国王的样子治理国家三年。后来孙悟空制服了妖怪,正要打死的时候,文殊菩萨来了,原来那妖怪是菩萨的坐骑。

在《西游记》里面,孙悟空请来的神仙和自己出现的神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会慢慢分析他们的异同,这里的神仙是关键时刻自己蹦出来的。文殊菩萨后来说:“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仔细想想整个过程,有这么几个疑点:

疑点一:这文殊菩萨过来劝这个国王去西天,为什么还要“言语相难”呢?好好说不成吗?

疑点二:文殊菩萨被国王用一根绳子捆上,放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这也太假了吧?咱堂堂神仙,从绳子里面出来的本事都没有?还要六甲金身过来救?就算这个菩萨确实没有法术,那如来为什么还要派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神仙来找国王谈判呢?

疑点三:是夜游神让乌鸡国王找唐僧申冤的,要知道这国王是如来宣判的死刑,他夜游神这样做,胆子也太大了吧?

其实,这件事情肯定另有隐情。如来看见这乌鸡国的国王对我们的理念挺感兴趣,他就想咱们一起干吧,大家不分彼此嘛。不过这国王觉得我现在是一方诸侯,那是有实权的,有油水可捞,跟你去当什么罗汉那是虚职呀,所以国王肯定不愿意。如来一看,就叫文殊菩萨来找国王,见面就挑衅,然后让国王把自己扔到水里,赖着不出来。于是这就给如来找到了借口,名正言顺的判了这国王三年徒刑。后来应该也是如来叫那个夜游神把国王救活,那如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你不想跟我一起干,那我就找个借口把你整死,你死之后我再找人坐你的位置,让你们国家风调雨顺,这就说没有你我们同样能管理好国家。然后如来又把他救活,这下子国王同志,你就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难怪乌鸡国的国王后来对唐僧说:“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但是他不想干也不成,如来不会让他轻易走的,他只能硬着头皮来当这个国王。由此可见,社会还是很残酷的,大鱼吃小鱼,强者吃掉弱者。在此,希望各位读者通过本案例,能够对社会生活的残酷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七十四招:先让对方认可你的为人

 

乌鸡国王找了唐僧之后,给唐僧留下一个信用,教唐僧第二天跟太子诉说此事。于是唐僧跟孙悟空商量好,悟空变成一个小婴儿躲在一个木匣里,他说自己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搞得很神奇的样子。然后悟空对太子说你父亲被人害了,又拿出了信物。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唐僧和孙悟空要劝说太子,为什么不能直说,而要演一出戏才可以呢?这其实就是中国人在沟通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人为先。如果对方认可了你的为人,他才会相信你所说的话。比如销售人员推销自己的产品,应该先让对方喜欢自己,而不能上来就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这样必定失败,对方一旦认可了你的为人,那他就会自然买你的东西。又比如我们寻找异性朋友,也是先让对方欣赏自己,然后再找个机会表白。唐僧在这里也是如此,孙悟空变成了一个小婴儿,还是个神通,这自然会吸引太子的眼球,让太子对他们很感兴趣,那接下来他们再提意见太子就会重视。可见,有话不能直说,这些沟通的技巧也是需要积累的。

 

第七十五招:领导的位置如坐刀山

 

取经队伍的下一个对手是家喻户晓的红孩儿,红孩子的故事我在此不细说,我只是说一下菩萨制伏红孩儿的方法。红孩儿举枪来刺菩萨,菩萨一下子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个莲花台,红孩儿高高兴兴地坐到了台子上面,不过莲花台突然消失了,原来是坐到了刀尖之上。“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后来又被戴上了金箍儿,算是做了菩萨的善财童子。

菩萨收服红孩儿的过程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要知道,领导的位置看起来风光,其实如坐刀山,没有几把刷子根本别想生存,反而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像红孩儿这样,贸然地坐到了菩萨的位子上,结果驾驭不了局势,反而被人收服。读者如果从头看到这里的话,应该能够体会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作为领导的不易,所以大家也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您真的当上了老板,有那个能力控制局面吗?作为成熟的人是不应该犯红孩儿这样的错误的。

菩萨之所以带走红孩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红孩儿和年轻时的孙悟空很像,尽管有些错误,但可塑性很强,如果有人指引一定会走上正路。可见,年轻时不怕犯错误,跌倒了可以爬起来,还有很多机会。要是年纪大了还要摔跟头的话,那可就爬不起来了。后文中有个妖怪就是如此,应该成熟稳重的年龄却干出了不稳重的事情,终于家破人亡。我们讲到那里的时候再细说。

 

第七十六招: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其实,红孩儿的老爸是牛魔王,当初跟孙悟空还是结拜兄弟,是孙悟空的大哥。孙悟空本以为红孩儿会念这段就情,总不至于吃了自己的师父吧,可惜红孩儿并不念旧情,非吃唐僧不可,终究将矛盾升级。

由此可见,“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这种民间的俗话其实很能够说明道理。好不容易拉到的关系,如果不经常走动,就会慢慢淡了。但是,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对于每个关系都经常走动,肯定会疲于奔命,无法应付。在此,笔者斗胆提供三个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朋友需要分类。关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所以您的朋友一定要分类,有价值的朋友要多来往,没有价值的朋友可以淡化关系。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势利,但生存往往如此,我们都要顺应规律。

二.要交那种有心灵感应的朋友。其实有心灵感应的朋友,就算很久都没有联系,偶尔的联系也会觉得很亲密。那些本来不是同一类人,硬拉来的关系,维护起来也会非常劳心。

三.“修身”还是第一位的。既然我们依靠心灵的感应来交朋友,那么我们的善恶就直接决定了周围朋友的善恶。如果我们有成功者的修为,那就会跟成功者有感应,这样拉关系会容易很多,拉到的关系也会更容易维持。在中国混,看起来是关系决定一切,但本质上还是“修身”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