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的简笔画图片大全:谈谈幼儿心理的发展与心理卫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48:04
谈谈幼儿心理的发展与心理卫生 莫源秋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适应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也是这样,它只有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否则,它不但不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可能还会阻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该如何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呢?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运用幼儿的泛灵心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幼儿期的孩子具有泛灵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就是把所有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在幼儿的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所以就出现了幼儿与枕头“谈心”和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的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爱心等。比如,教师应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幼儿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例如,幼儿在游戏时,教育他们不要把墙壁搞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这样对幼儿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把它搞脏了,它就不跟你交朋友了。”幼儿,特别是小、中班的幼儿听了以后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这样,幼儿爱护物品,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很容易形成。再比如,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事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爱护它物或他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泛灵心理也可以影响到幼儿区分现实与虚构。幼儿往往把画册、电影、电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和现实生活混淆在一起,对恐怖内容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幼儿产生恐惧、恐惧伤害的内容外,也应尽量避免让幼儿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幼儿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

二、接纳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根据其不同的气质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按气质类型来分,我们可以把幼儿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四种类型。就气质类型本身而言无所谓好坏之分,因为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各种气质类型的幼儿都可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把握幼儿气质类型的特点,对不同的“材”施以不同的“教”,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发扬其气质优势,适当改造其不符合“需要”的某些特征。

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要端正我们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要接纳所有的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的幼儿,不要对他们有什么偏见。因为我们的态度往往影响到我们对幼儿气质的评价,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的发展。比如,文静内向型的教师往往比较偏爱抑郁质、粘液质的幼儿,因为这类幼儿有耐心,踏实,他们不惹事生非,他们好管;而活泼开朗外向型的教师则认为抑郁质、粘液质的幼儿过于内向,表情单调呆板,不可爱,行动速度过慢。活泼开朗外向型的教师往往比较偏爱多血质、胆汁质的幼儿,因为这类幼儿积极主动,反应敏捷,爱说爱笑,活泼可爱;而文静内向型的教师则认为多血质、胆汁质的幼儿急躁、粗心,“多嘴”,不好管。这些不同的评价,当然会影响到我们对幼儿的期待和对幼儿的教育。比如,文静内向型的教师往往会鼓励幼儿的安静稳重,而压抑幼儿的活泼好动;而活泼开朗外向型的教师则会采取相反的教育行为。这样做,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不利于气质类型特点与教师的相反的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在气质类型特点相反的教师的管制下生活和学习一定感到很压抑,很被动;而对于那些气质类型特点与教师的相似或相近的幼儿来说,也同样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即他们气质特点中的某些劣势被进一步的强化,比如文静内向的幼儿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好动的幼儿可能会变得更加好动。

其次,我们的教育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胆汁质的幼儿,他们精力旺盛,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发泄多余精力的机会,而不应该压抑他们,否则他们的过剩精力将会以“破坏”、“乱动”等违纪行为来发泄;胆汁质的幼儿脾气急躁,自制力差,爱发脾气,容易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这种幼儿敢说敢做,吃软不吃硬,因此,对这种幼儿的教育不能采用强行压制的手段(因为经常对这类幼儿进行强行压制往往会使他们形成强迫性行为或者其它神经官能症),要以理服人,他们发脾气时,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并且还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手段转移他们的情绪,等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我们平时还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自制力训练和培养。多血质的幼儿活泼好动,遇事敏感,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缺乏耐心。对这类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活动机会与任务,使之逐渐养成做事专一,扎实的精神。粘液质的幼儿安静稳重,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情感不易外露。对这类幼儿除了要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反应敏捷性训练和培养外,还应允许他们有考虑问题与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并加强督促,鼓励他们大胆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意愿,特别是在其情绪不好时,鼓励其将内心的不愉快说出来,而不是将之压抑在心中,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抑郁质的幼儿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想象力丰富,但是怯懦,缺乏自信心。对这类幼儿要多给予关怀和体贴,多鼓励,多给他们锻炼和成功的机会,切忌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这样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气质的特点是由其神经类型的特点来决定的。因此,要想真正地改变幼儿的气质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操之过急反而有害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依据幼儿人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人格训练和教育,为其今后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进入小学之前是对其进行人格训练和教育的重要时期。因为成人人格的一切异常都缘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如果幼儿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那么他的人格今后就可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反之,就可能走上不健康的发展轨迹。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引导幼儿走上人格健康发展轨迹呢?

我认为,要想引导幼儿走上人格健康发展轨迹,就要依据幼儿人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人格训练和教育。

(一)正确评价幼儿,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幼儿处在他律阶段,成人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自我评价的主要参照系,也是影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要素,任何不实际的赞许或责备都可能造成幼儿自我评价的偏颇,从而导致心理失调。赞赏和惩罚在儿童人格的发展中是十分敏感的因素,假如成人过分地夸耀幼儿,就会造成他们只能享受成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当别人的评价与自身的评价不符合时,便会出现情绪上的骚动和行为的偏差;反之,过低地评价或过多地惩罚幼儿,又会使其丧失自信心,缺乏成就感,从而出现行为退缩,情绪抑郁、自卑、焦虑等人格的缺陷。所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不能不慎重,我们要认识到表扬和批评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必要的,一般说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并且具有不同自信度的幼儿,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表扬和批评比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一个十分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在其自信心没有树立起来之前,他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才可能真正地树立起来。

(二)尊重和鼓励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认为,儿童在幼儿期会出现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两个危机:一是自主行动对羞怯和怀疑,二是自动自发与退缩内疚。如果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两个危机,那么,这将为其今后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幼儿不但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都表现出十分的好奇,而且从幼儿初期开始,他们就喜欢表现,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对自己的活动他们都喜欢自己动手,不要求大人给予帮助。如果成人在安全无虑的情况下,让幼儿自主自动地完成他照顾自己生活的事(如吃饭、喝水、穿衣、大小便等),并且在其完成的过程中遇到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协助,并在完成后给予鼓励,幼儿就会由此学到独立自主,遇事不依赖别人;反之,如果成人过分限制幼儿的活动,或是出于过分溺爱,或是出于过分苛刻,为幼儿的生活包办一切,不给幼儿独立自主的机会,幼儿稍有差错(如打翻了杯子或尿床),即施以惩罚,使幼儿学会见人就感到羞怯,遇事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这就会成为幼儿心理和行为的障碍,这一症结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是日后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潜因。无论幼儿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人格倾向如何,均将影响他以后人格的发展是否顺利。如果这个阶段自主性超过了羞怯和疑虑,幼儿就会形成自主的品质。所以为了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这个时期至关重要的不是如何给幼儿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要逐渐地培养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自理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自己照顾自己。

爱利克·埃里克森还认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这样在较自然的情境中,给予幼儿自动自发的活动机会,幼儿才会养成自动自发的人格。反之,若在幼儿园教育上刻意设计教学活动,提前教导幼儿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才艺(如绘画、弹琴、舞蹈),这等于将幼儿提前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其后果不仅是拔苗助长,无济于事,甚至在人格发展上,会使幼儿形成以后遇事退缩与事后内疚的人格特征。因此,这时候的教育应量力而行,要多给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不要盲目地让幼儿受到过多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幼儿期的孩子都是自我中心的,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事他们都想自己来干,如果目的达不到,他们常常会大发脾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幼儿希望自立和有探索精神的表现,如果正确引导,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反,对之不加引导,而是过分的迁就,幼儿的独立自主便会发展成为任性、固执的代名词,其人格就会畸形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影响绝不止上述所列的这一些,因此,为了能够把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努力不断地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蔡黎曼:《幼儿卫生学》,广州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卢家楣、魏庆安等:《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00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