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底虫子怎么消灭:“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一):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16:04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

一、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 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与自傲

高中生总体的心理特点是从更多关注外部世界到更多关注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强烈兴趣,能够更加自觉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但同时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秘密,他们的心理具有闭锁性,不愿意别人过多地干涉和评价自己。

活动:我是谁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

1 自我即是我,这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

主我 —— 客我 美国机能心理学之父 詹姆斯 1890

2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3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 、发展性

自我意识的主体我和客体我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的。

2 、矛盾性

主要来自于理想我现实我两方面的冲突。

3 、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体验中获得的。个体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自我形象,它是一个把他人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内化后形成的自我意向。

4 、独特性

由于人们先天和后天的个体差异以及经历上的差异,儿童在发展中受到不同的社会刺激,社会强化和社会评价,使他们内化外部准则时各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准则,最终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性质和他们的自我意向以及自我体验都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知)

自我认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 自我观察 · 自我分析 · 自我意象 · 自我评价

2 、自我体验(情)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持有的一种态度。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自尊·自信·成功感·失败感·自豪感·羞耻感·内疚感

3 、自我控制(行)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行为成分,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控制。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

·发动作用 ·制止作用 ·调整作用

(四)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方面

2 、心理方面

3 、品德方面

4 、社会方面

二、 青少年自我???识的发展

衡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准: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上这些方面的认识发展,在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和客观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自我意识萌芽 ——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很低

(二)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突变

1 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愈发感兴趣

2 、能够更加自觉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

3 具有闭锁性

三、 青少年自我意识上的困扰

(一)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

1 、现实自我——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然状态,即自我在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2 、理想自我——关于自我的未来设想,是美化了的,是自我的向往和追求。中学生会思考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3 、冲突

(二) 自主性缺乏或不足

(三)自我菲薄和自我陶醉

1 、自我菲薄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为自我菲薄或自卑。这样的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大愿意与他人交往,与集体疏远。

2 、自我陶醉

自我陶醉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学生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他们也许确有一些过人之处,但因为自我陶醉,没有更高目标,长处也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沉湎于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或自我反省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正确认识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的认识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的具体表现。但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过分地关注,即沉湎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

极度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人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方式去对待有关事物,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四、自我意识辅导

(一)概念

是辅导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促进其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自我意识辅导内容

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澄清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立自强,降低依赖与冲动

一、情绪与人生—— EQ

EQ 的中文名为情绪智力商数,简称情商,这个近些年风行世界的词语是从智力商数(智商)类推而来的,指评价一个人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是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等情绪反应的程度,它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情商高的人,情绪反应适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是自信和放心,感情受伤时不易被击垮,愤怒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保持彬彬有礼的风度。情商低的人,情绪反应过分,喜则不顾其它,悲则不能自拔,易冲动,自控能力差。

心理学家曾做过跟踪调查,发现智力因素在人们的成功因素中只占 20%,而那些曾被认为智商太低、但长大以后却获得巨大成功的孩子,大多具有冷静、坚韧、乐观、善交往与合作的特点。总之,他们都很了解并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争取成功。

二、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及消极情绪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内心冲突比较剧烈,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比较差,情绪表现很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的经验比较少,还不能非常恰当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容易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冲突。因此,探究中学生的情绪发展规律对于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了解中学生,并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般说来,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学生情绪的发生和变化主要是受他们的社会需求的制约

一般说来,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比少年期更加关注自我的状况尤其是对自尊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珍视自己的荣誉,看重自己的表现,呵护自己的自尊,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每当他们意识到自我受到漠视、否定乃至攻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甚而会愤怒。因而,他们对于别人的冷淡、讥笑、嘲弄、蔑视等行为反应非常强烈,对于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忽略、压制非常敏感,常有不公平感和愤世嫉俗的感觉。

2 、中学生开始学习用意识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心智的逐步成熟,阅历的逐步积累,中学生的情绪不在像幼年时期那样表现随意,变化剧烈。由于意识的逐步参与,他们比儿童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形于颜色在中学生的情绪表达中慢慢减少,他们比以前更能忍耐、控制自己,逐步尝试和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适宜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3 、中学生的情绪表现矛盾重重

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因此其情绪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随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日益成熟,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复杂细腻起来,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他们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情绪的难以自拔和不稳定、易变与固执、内隐与表现等截然相反的两面性。

当情绪爆发时,中学生很难控制自己,会长时期沉浸于一种情绪中难以自拔,事后又后悔万分。他们的情绪体验变化也很大,一种情绪很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替代,来得骤然,走得迅疾:沉静时温和细腻,婉约如水;爆发时简单粗狂,像受惊的雄师。此外,他们的情绪表现中文饰的成分更多了,有时表面上平静如水,而心中早已波澜万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学生的这种情绪的矛盾性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他们走入成熟的青年时期。

4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总体走向是逐渐稳定

中学生的情绪表现尽管是矛盾重重,两极性明显,但从总的趋势上看还是逐渐趋于稳定。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情绪的表达也日趋复杂,文饰性、内隐性的成份增加;同时,情绪的个人倾向也相对稳定下来,带有更多个性特征。

5 、中学生情绪的表现存在着个体与性别的差异

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存在个体的差异,在情绪表达上相对固定。

同时,中学生的情绪表现还具有性别上的差异,女生的情绪表达倾向于含蓄的、持续的、平和的方式,而男生则倾向于直接的、短暂的、爆发的方式。

(二)中学生消极情绪的表现

1 、应接不暇的烦恼

A 、长大的烦恼

B 、分离的烦恼

C 、社会角色定位的烦恼

2 、持久的孤独感

3 、无处不在的压抑感

虽然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中也不乏积极的因素,但在这个年龄阶段,消极的情绪状态还是占主导地位。他们非常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面指导和积极支持,才能顺利度过暴风骤雨期,建立健康的主导情绪系统。

三、情绪辅导的内容与方法

(一)帮助学生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拨开迷雾,认识它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照情绪的分类,整理自己的情绪特点,通常的表现方式,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不同比例,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

活动:认识情绪五步曲

1 、昨天 8 30到今天 8 30 24小时内,你都产生过哪些情绪?请写下来。

2 、选择其中最强烈的一个,想一想它是怎样产生的(是因什么事产生的)?

3 、再想一想:

1)那时,你身体上有什么反应?

2)你内心有什么感觉?

3)你的这些感觉和哪些想法连在一起?

4)你的这些感觉让你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4 、再想一想,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

5 、再想一想,这个后果是建设性的(有益健康、工作、人际关系),还是破坏性的(对你的健康、工作、人际关系有害)?

(二)帮助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及时、恰当、自信、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 分享积极情绪,表达快乐和幸福

把快乐和幸福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这份情绪,当对方被你感染,为你快乐而快乐时,大家就会有了双倍的快乐。

2 正视不良情绪,寻找适宜的宣泄途径

面对不良情绪,应承认其存在的事实。把自己情绪不良、有些焦虑不安这一事实全面接受下来,不搞不认帐,这样反而可以减少一些惊慌和痛苦。不能强硬压抑,因为不良情绪蓄积,心理失衡会导致身体生病。同样,也要把它表达、发泄出来。

1 )自我疏泄

眼泪缓解法: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

活动发泄法: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运动。

转移注意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逛街、吃。

只要于己于人无害,能有效宣泄的方式都可提倡。在辅导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表达途径。不必同别人一样,但可以学习和模仿。

2 )他助疏泄: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即能对自己许多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担痛苦、分享快乐。

注意几点

·发泄情绪有时还不太容易,尤其是面对别人指斥时。

设置情景 :如果别人认为你不该有这种情绪,指斥你时,你怎么办?

对策 :给予别人(父母、老师)以理解,别人认为你不该有这种情绪,是因为他们认为表达情绪是不对的,或他们害怕面对自己以及别人的情绪;向成人表述感受,解释原因。

·学生知道别人期望他们应表现出的行为举止,也让学生不敢表露情绪,惟恐失态。如:男孩子若表现出愤怒、倔强的脾气,不太会有人责备;但若流露出悲伤、害怕、温柔或关怀的神情,却会有人不以为然。而女孩软弱的一面尽可表露,愤怒、强硬或大胆的行为却不受赞许。

设置情境 :如何应对别人的期望?

(三)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帮助学生思考、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让它充实、有张有弛而不忙乱;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经验的人的事迹,以模仿、激励甚至改变他们,如:马寅初、韩美林、桑兰、张海迪、超人扮演者、文学人物鲁滨逊。

(四)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1 、带领学生主动体验情绪,获得让自己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方法

2 学会自我暗示

1)语言自我暗示

2)动作自我暗示

3)环境自我暗示

3 、帮助学生学会怎样拒绝(说),给自己的情绪以栖息的空间

推拒虽让人感到尴尬,但可以让被拒者的不快与失望缩小到最低程度,这便取决于推拒者是否掌握了推拒的礼仪规范和技巧:

诚恳的态度 :语气委婉轻柔,解释的理由充分具体。

得体的方式 :方式一,先表示赞同、同情然后推拒;

方式二,借用他人之口实现,较易令被拒者接受;

方式三,给对方另一个希望。

4 )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5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6 )把握现在

良好的情绪离不开:注重修养,提高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从平凡中寻找快乐,只有善于从平凡和普通中寻找快乐,才能找到不竭的快乐之源。

案例评析

咨询个案及评析 咨询个案及评析

有一项特长,真好!

“这孩子平时学习、复习时基本都会,一问都明白,怎么解说得清清楚楚,但是考试成绩总是非常低,刚初二就已经到了不及格的地步了。”晓颜的数学补 习老师介绍着情况。

“其它方面,您对她有什么发现?”

“品质很好,单纯,很听话。语文、物理等科目学得都不错,外语,尤其是数学比较差。她小学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上的,三年级时曾住校一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晓颜的数学成绩掉下来了,可能与当时她们班换了一位不太会教而且责任心比较差的数学老师有直接关系,之后她的分数再也没上来过。现在一看数学她就有畏难情绪,其实不是脑子不好使。唉!可惜。”听起来,这位老师还是颇喜欢她的学生的,对晓颜曾经的学习经历有些遗憾。

有着丰富经验的数学老师感到不好辅导的学生,或许,我能帮到她?!

晓颜胖胖的,肤色微黑,学生头、一身运动衣校服,完全是个最普通的女中学生的样子。她很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微弓着身、低着头,双手十指相扣握在一起。

“晓颜,看你的样子显得很紧张,是不是不太愿意来这里呀?”

“不是不愿意,我在哪个老师面前都紧张,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有点怕老师,跟老师说话时不敢抬头。”晓颜语声低沉,一字一顿地说道。

“谢谢你这么坦率,但这是为什么呢?”我很好奇这种“怕”的感觉的源头在哪里。

“我也说不太清楚,可能跟我妈是老师有关吧。她从小就对我管得特别严,要求比较多,我哪怕犯了一点小错,她都能发现,有时候是打几下,要不就是罚站,还得承认错误。”

“我听说你妈妈是校长,工作特别忙,她有精力这么细致地管你吗?”

“有空就唠叨唠叨呗!早晨起来我还没起呢,我妈就一边给我做早点一边开始说学习了,晚上我做作业的时候,我妈一趟又一趟地往我屋跑,说是送水果送水,其实是看看我学习没有。我外出参加比赛、表演,我妈次次都跟着我去,也不管人家让不让,东西都替我拿着,还总盯着我演得怎么样,哪又没吹好,出错了。我爸不怎么管我,家里的事又都是我妈说了算,所以,我的事一般都要由我妈决定。”

“她都替你决定过什么大事吗?”

“大事算不上,像学圆号就是她决定的。原来我学的是萨克斯,我妈说吹圆号的女孩少,让我改,我就改了。开始特别苦,嘴唇都肿起来了,后来还破了┅┅”

严格而明察秋毫的母亲让晓颜从小就领教了老师的威力,产生了怕、不敢亲近的感觉,但她又希望博得妈妈的喜爱,所以,她尽力做个听话的孩子,一切都听妈妈的。

“我想,你在学校一定也表现得很好吧?很多老师是喜欢乖巧的学生的。”

“有的老师不喜欢我,像小学时的数学老师,他嫌我做题慢,还说胖孩子就是不机灵。”

晓颜告诉我,老师虽然不喜欢她,她还是想把数学学好,可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不敢去问了,由于住校,她不能问家长,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越学越学不会了。我注意到,晓颜在之前之后叙述情况时先后说了几个“不敢”,一吐舌头,显得很无奈。

“为学好数学,你没少着急吧?”晓颜的补 习老师说一考试她就掉眼泪,还被妈妈说。

“小学升初中时,我妈带我去考一个重点中学,初试、复试都过了,到了最后关头,我被刷下来了。我和我妈原来都以为在那批特长生中我的专业成绩最好,他们一定会留我,我已经过了八级了!结果就因为数学分低,人家没要我。一点都没想到,所以当时心情特别不好。”

这件事令晓颜备受打击,虽然后来她很顺利地进到家附近的某所普通中学上学,多数科目学得还不错,但数学学习带来的挫折感还是令她非常不自信。“有的同学因为我胖而歧视我,嘲笑我,我都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跟他吵。”此时,晓颜的眼圈有些泛红。

“初中生活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打算吗?”我想听听她对自己有多少想法,因为没有一点自信的孩子是没有期待的,而没有期待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力量的。

“嗯——当然是想考高中、上大学了。”晓颜稍有迟疑,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觉得自己能把愿望变为现实吗?”

“我也不知道,我妈可能觉得我不行,她总是说我现在的成绩离高中还远着呢。实在考不上,我想我妈会给我找个管分配的职高读吧。”晓颜看了我一眼,说道。

“我知道你很看重妈妈对你的评价,但要是妈妈不看好的事你就不去做,你可能会失去一些成功的机会。”

“就是啊!我妈明明知道我特别想入团,还曾经跟我说不让我写申请书,我知道她一是怕入了团,要参加活动,会耽误我学习,二是担心我如果因为成绩不好通不过,再受打击。可我还是偷偷交了入团申请书。最近,团支部可能要让我填草表了。”晓颜的语调轻快起来。

“祝贺你呀!看来老师、同学们对你是很肯定的。你是怎么努力的?”

“我知道入团不是非得成绩特别好,更要看是不是关心集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我就在这些方面努力。我对同学都挺好的,大家觉得我待人接物很大方。除了 八百米跑以外,我各项都达标了。我也不去在乎别人说我胖,主动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每次表演节目的时候,我都特别感谢我妈,要不是她逼着我学,我现在可能什么都不行。”

晓颜的眼神开始放光,些许笑意浮上她的脸庞。“妈妈的苦心你终于体会到了,我想你在她心目中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她也看好你。表演节目的时候,还有哪些发现?”

“有一项特长,真好!”

“晓颜,我真的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能吃苦的学生,你只要相信自己,像你学圆号一样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就能改变不利局面。你知道该从哪做起吧?”

“每天抓紧时间写作业、复习,把成绩提高上去,要不然当了团员成绩特别差,同学们该议论自己了。有空就多补补数学,多做题,我想自己做题少是一大不利因素。”

“晓颜,听说你平时的数学作业,甚至是小测验做得都不错,但是一到大考就出现速度慢、检查效果差等问题,是这样吧?”

“考试时我心里没底,大多数题做完我都不知道对不对,有时候改来改去就改错了。”

平时已掌握的知识、已会运用的方法到考试时全无踪影,晓颜的问题是源于对数学学习的极度不自信,这需要她用一段时间,借助一些方法逐渐调适自己的应考状态。

“晓颜,别着急,慢慢来,一步一步给自己设目标、定计划,这样你才能稳步前进。”

“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我的圆号也是一级一级考的。”晓颜看着我,微笑着说。

晓颜的领悟力不错,跨越人生障碍、挑战自己、发展自己,正在成长中的她有必要再多拿出些勇气,多积累些经验。而且,她还需要自己多给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励。幸好,她能源源不断地从圆号的学习经历中找到更多力量!

案例分析:

晓颜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普通,长相普通、着装普通、家庭普通、经历普通,甚至问题都很普通——学习自信心不足,导致成绩难以出类拔萃,数学科目在应考时还出现一定心理障碍,成绩每况愈下,反复补习也无济于事。相信状况类似的学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但如果能进一步了解,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问题的成因千差万别,他们不长甚至并不复杂的人生也有着不同的契机和伤痛,他们内在的力量有大有小,而且潜伏在不同的地方。

晓颜的问题可以从她妈妈说起。从晓颜的叙述中我们能发现,这位学校校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管理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一样,方式是细致照顾、包办代替,在需要孩子独立做一些决定的场合,如面对是否住校、学哪样乐器、考哪所学校、入不入团等问题时,晓颜妈妈一贯的做法是长臂一挥、自己拿了主意,从来没有考虑过晓颜的想法和感受。望女成凤的她希望让晓颜一步步按照她的设想发展。如此情势下成长起来的晓颜对妈妈有一种“怕”,对和妈妈一样的老师也有一种“怕”,不敢不服从、不敢做不好。从上小学开始,她就希望用自己的听话、努力给妈妈 老师留下好印象。在日常生活和课内外的学习中,她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就是因为“怕”,晓颜在数学学习上遭遇了挫折,想做好却找不到方法 ,老师不当的处理方式使晓颜更没有改善的行动和信心,恶性循环,使得她在小升初的阶段遭遇了更大的挫折——因数学成绩不佳被淘汰。至此,晓颜心中那片数学学习的阴影完全形成了,她认为自己不行的自我否定的心态更鲜明了。上初中后,相信晓颜也努力地听讲、做练习、补习了,但一到考试就砸锅。青春期中的学生,开始份外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貌特征,体胖的晓颜也遭到了个别同学的嘲讽,这更强化了她的自卑心理,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充分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幸运的是,晓颜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中蕴涵着强大的力量,独立意识正在飞速发展的她有自己的目标;努力、肯吃苦的她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不断争取;单纯的她也渐渐赢得了不少老师、同学的接纳和喜爱 …… 虽然,晓颜的状况有待进一步调整,但只要有人能帮她做一些梳理,帮她发现她的问题并不复杂,困扰能够消除,相信晓颜会一小步一小步地帮助自己从一个“不敢”的学生变成乐观、自信的学生。

辅导方法:

咨询室内的工作

(一)引导倾诉,协同来访者梳理思绪,发现自己困扰的症结所在

晓颜来到咨询室后,我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听她介绍自己及家庭情况,从中我了解了大量真实的信息,对晓颜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学习能力,以及晓颜家庭的互动状况、晓颜妈妈的教育方式等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判断出晓颜的考试成绩低的问题来源于数学学习上的受挫遭遇,曾经的波折又与晓颜的个性、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而其母的教养方式一直以来都深深地钳制着晓颜的自主性的发展,使其不能形成健康、健全的自我概念,被学习、体貌上的弱点及升学挫折带进自卑的旋涡。

借助交流与深入分析,我帮助晓颜发现她学习上的问题不单单是考不好,与很多问题都密切相关,最大的障碍就是她的“怕”与“不敢”。

(二)探讨目标,帮助来访者从不良的自我认定中转移视线,关注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如果总是回首失败的过去,那他便没有精力发展他的未来,也不可能摆脱无奈感、无助感的纠缠。所以,我适时地将晓颜的关注点转移到她对自己的发展设想上来,鼓励她自己掌握自己的方向,多想想即将到来的毕业升学问题,自己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发现力量,评估来访者目前的状况,共同寻找发展资源

晓颜其实是一个知道努力、肯于吃苦的学生,这点从她学圆号的经历中就能感觉到,我也觉得这正是她最大的力量所在。只要努力,心态就能改变,成绩就能改变,同学关系就能改变,体型也能改变。再加上她单纯、有上进心,正面鼓励一定能起到作用。于是,我便引领她充分体会特长带给她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反思圆号的学习过程以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四)激励自主,帮助来访者主观上摆脱依赖和被动,自己去赢得成功

此时的晓颜非常需要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自己办成一些事情,主观上摆脱被动无奈局面和心态,做自己的主人。我提示晓颜要更多地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晓颜也发现了自己还是比较有主见的,在争取入团的问题上一心一意地就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且初见成效,对此,我刻意大加肯定。至此,晓颜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大缓解,她对自己的看法也增加了不小的弹性。这是一个人自我接纳的开始。

咨询室外的工作

(五)提请家长改善家教方法,增强家庭动力

晓颜的母亲对女儿是怀着较高的期望的,但她包办代替、只有要求没有肯定和鼓励的做法却使得晓颜的发展偏离了她的设想。所以,我约来晓颜的母亲,帮她分析晓颜的问题以使其自己看到家教中的当与不当之处,反思自己的教女误区,建议她别着急,给晓颜一些改变的时间和自己做主的机会,多肯定她,具体地帮助她而不是替代她作决定。

晓颜妈妈感叹道:我总是说晓颜这孩子太单纯、没心眼,其实,是我没意识到她已经长大了,要是说她显得比同龄人幼稚,那还是我管得太细、太多的缘故,真该让她自己锻炼锻炼,也许能增加些自信心。

(六) 老师提出建议,在关键期中多给予一些关注和鼓励

我请晓颜的 家教老师联系了晓颜的班主任,一方面介绍晓颜的数学补习情况,另一方面与班主任协商如何针对晓颜的问题共同辅导,校内外都多给予正在谋求改变与提高的晓颜以积极的关注与鼓励,尽可能创设一些机会帮助她发现自己的能力与优势,协助她发展同学关系,以入团为契机激发她的进取心和努力的愿望。

咨询师随感

本个案带给了我两点启示,其一,是有关于晓颜母亲的。

每一位当教师的母亲、当管理者的母亲都有必要经常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因为管理、教育学生、员工和教养孩子大不相同。毕竟,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关系,不一样的距离、不一样的期待会使得同样的方式、做法带来不同的结果。严格未生敬反致怕、未能激励反成压力,控制未带来有序发展反培养了被动、依赖和无奈,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相信教师大多具有很强的自我觉察力,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摸索出了不少教育的奥秘,但对孩子成长的奥秘还要悉心探讨。

其二,是有关于自卑情结的。

人本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也许,真的是这样,自我意识初萌时我们的心中已埋下了自卑,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青春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卑的伤痛。也因此,从软弱无力的婴孩成长为 自信而独立的成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慢慢克服自己的自卑,敞开心扉去接纳自己,积蓄力量让自己更多地体验成功、获得满足的过程。所以,面对自卑的学生,要想到他的问题是那么普通、那么正常,他此时的危难恰是他成长的机会,要想到他一定有内在的力量蕴藏着,有点滴的成功经验支撑着。帮助他发现,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美好感受,拓展自己的社会兴趣,他便能够“窜高”一大截。

 我也想好好学啊!

到了咨询时间,舒畅的父母双双走进了咨询室,夫妇俩人歉然地说:孩子不肯来。

这是咨询员时常会遇到的状况,父母不经孩子同意就预约了面询,但纵有千方百计也没能让孩子前来咨询,偶尔有把孩子哄骗来的,结果一般都不妙,孩子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转身跑掉,丢下尴尬、焦虑的父母。此时,我只好请舒畅的父母说说孩子现在遇到的问题,看看该怎样帮他解决。

“舒畅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初中到了一所普通校读书。可能是我们那一阵工作特别忙,对他抓得不够紧,刚入学时还考过班里第二名呢,结果到了初二时成绩急剧下降,还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坏孩子,时常一起去游戏厅玩。我们一说一管,他就好几天,之后又恢复原样。当时我们都快急死了,也愁死了,真怕他上不了高中,再干点违法的事就麻烦了。我们就托关系让他到山东去借读,重读初二。

山东那所学校是实施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学校,很有名,在学习上抓得非常紧,升学率排名也比较靠前。舒畅刚去时表现还可以,打电话时他也没说学校有什么不好。没想到,十一月初,他自己跑回来了,抱怨了一通,说不想再读了。这可把我们气坏了。威逼利诱吧终于把他哄回去了。可刚过了一个礼拜,学校就通知我们把舒畅接回去治病,因为跟同学打架被打得鼻青脸肿的。

回来养了一个多月,差不多好了,舒畅也不说看书学习或者是回学校上课的事,白天我们他就在家睡大觉、玩电脑、看影碟,晚上我们快回来时他就跑出去跟他那帮狐朋狗友打台球、泡酒吧,天天如此,有时候还睡在酒吧里,几宿不回来。我们一批评他,他就说是我们把他耽误了,气得他爸好几次要打他,可他竟然还火冒三丈,有一次到厨房抄起把菜刀就要跟他爸拼命。我们只好加紧联系上学的事,原来的学校不愿意要他了,又托人联系了郊区的一个寄宿学校,本来想让您帮我们劝劝他,别再混了,赶紧上学,要不越落越远。”

正说着,一名穿着合体、清瘦高挑的少年推门而入,竟然是舒畅。

舒畅首先声明他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才来到咨询室的,不是顺从父母意见。看到舒畅父母有些不知所措的神情,我提出要跟舒畅单独交流。

“刚才你父母介绍了一下你上初中后的学习情况以及你最近的状况,我感觉他们现在很为你担忧,他们觉得你现在不理解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更重要的是在耽误自己。”

“我不是不懂事,我也知道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但是 他们根本就不懂教育!不懂怎么做家长!所以,他们现在根本弄不懂他们生养的这个儿子!!!”

舒畅开口就是一通指责,好似心中充满怨气,但他的表情还是很平静的。“听起来你好像对父母很不满但也很无奈,是不是让你上山东上学这件事伤害了你?”

“他们当初是 背着我联系这所学校的,就像他们以往帮我决定该跟谁谁谁交往,或是像假期里安排我到哪位亲戚家里借住几天一样。直到现在我还是特别弄不懂, 我自己的事情凭什么我自己就做不了主?”

“是不是当时成绩比较差,而且他们又管不住你才把你送走的呢?”

“好几门不及格。上小学时,我妈总死盯着我的功课,下班回家后就看着我写作业、复习。一上初中,她就说什么心理学书上讲要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干脆一点也不管我了,我就有点放松了,而且 我也不知道该学给谁看了。再加上那时我突然发觉自己跟别的孩子比什么都不会玩儿,一个厉害哥们儿也没有,整天就知道学、学、学,整个儿一弱智!所以, 我决定该玩玩,也交些不一般的朋友。那段日子挺爽的,不过成绩是掉了。其实,我也想好好学、少玩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没办法!我爸妈一直想让我考重点高中,所以快急疯了。”虽比较善于表达,但舒畅与父母间的沟通想必不好。

“虽然成绩不好,但好像当时你很不愿意去山东的学校,只是因为父母没事前商量吗?”

“他们替我做主是经常的事,早习惯了。我确实不想离开家,哪都不如家里舒服,而且我人生地不熟的呀!结果他们到学校把所有手续都办好了。没办法,我就想,到了山东就用不着听我妈唠叨了,也不用挨我爸的拳头了,我肯定能拥有自己现在享受不到的 自由!”

“为自由离开家的?你觉得他们平时对你限制太多了?”

“烦人着呢!好些做法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其实我学习好的时候,他们并不怎么管我,还老给我买这买那。可自从我上了初中,尤其是成绩下降以后,我爸我妈的规矩就越来越多,对我越管越宽!几点下学、多长时间到家、周六下午去哪儿玩了、哪个同学来我家了…… 没他们不惦记的。还不准我打球、玩电脑、看动漫,就知道往死里逼着我学, 好像我是为了学习、为了成绩才活着似的,成绩不好我就什么都不是了!他们还偷听我打电话。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就轰我妈回屋!我爸脾气大,听说后半夜 12点冲进我的房间,掀开被子就打我……”舒畅一口气说了很多对父母的管教、控制不满的话,可能这些已经憋在心里很久了。

“挨了打,心里可能又委屈又恨吧, 所以就把去山东当作摆脱束缚的机会了?”

“可不是吗。以为到那儿就没人这么管自己了。一点都没想到转学后会变成今天这样。”

舒畅接着介绍了一些在山东的遭遇:最初在老师的严密监管下自己学得比较认真,还真有点要重振雄风的意思。但因为内容听过一遍,老师的教法也没什么新奇,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开始觉得没意思了 。这时,他开始分出心思“东瞅西看”。他注意到 这个学校表面上规矩特别多,各种名目的处分多,但其实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并不太重视,宿舍里经常丢东西,学生间打架斗殴是常事,学校一般不管。当地学生还特别欺生,两个月时间里,他竟先后平白无故挨了 13次打。这对于带着来自北京的优越感,心中充满对当地学生“孤陋寡闻”的不屑的舒畅来说是一种肉体和心理上的沉重打击。这些情况舒畅对父母只字未提。

“没用! 离得那么远,他们帮不了我。没准他们还会认为我是在玩苦肉计。每次打电话,他们都反复唠叨要学好、吃好、睡好,听老师的话, 从来没耐心地花点儿时间听我说说我的生活和想法。”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及对家庭不信任让舒畅在适应的关键阶段缺乏支持。

“回到家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心态调整得怎样了?你现在每天都干些什么呢?”

舒畅说自己刚去了个酒吧,是新结识的大哥开的,才开业,正缺人手。“等我熬到 18岁也开个酒吧。我还仔细问过费用,简单做了个预算呢。” 谈起这个问题,舒畅显得很兴奋。

“特别期待自己成人、能自己作主的那一天,是吧?那么这三年你准备做点什么呢?”

“还没想好。 反正我不打算回到学校去了,那简直是受罪!学不进去呀。我跟我爸妈说干脆给我弄个假身份证让我打工挣钱去吧。”

“那他们恐怕不会答应。”

“特生气,所以这阵他们拼命想限制我外出,管住我。过分的是他们骚扰我哥们,翻我电话本、查来电显示,一见陌生的号码就打过去,跟人家说我学习不好、不爱上学、不会交朋友、认识好多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劝人家别找我玩儿。搞得平常跟我关系挺不错的好几个哥们儿都躲着我,有个女孩儿气得还打电话骂我有病。 真烦他们!真想走得越远越好!”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你好像一直在说父母对你学习、生活的干涉,给我的印象是造成你今天这种状况的原因都在你父母身上。”分不清父母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便难以找到内在的力量,舒畅还会迷茫在责任归谁、后果怨谁的问题中。他有必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反思。

“也—不—是。有时候也怪我。自己把握不好,管不住自己,还老跟他们赌气。”就事论事,舒畅说了说上初中以来的经历中他感觉后悔的地方,还说如果时光倒退回去,他一定会在学习上多下些功夫。

“说心里话,我喜欢我的母校 和 原来那个班,老师对我都挺好的,班里还有一个多年的好朋友,人家如今正读书准备中考呢。 唉!我真的很羡慕他! 我经常想: 要不是当初去了山东,我现在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哦?狼狈?虽然听起来你从一进门开始就在埋怨父母、学校,但实际上你是对自己的几个转折及适应状况非常不满,更是对自己的能力很怀疑,为自己这阶段的表现感到沮丧。”

“是吗?您这样觉得?” 舒畅楞了一会,在诉说的过程中几起几伏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舒畅,给你留个家庭作业,回去写一写,这一段经历中你的收获是什么?积极的、好的收获。”“好吧。”

再一次见面时,舒畅的情绪显得不那么躁动了,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给我看他的作业。他说不太好写,冥思苦想才写出几行,但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包括:学会了洗自己的衣服,发现原来的生活还是有不少自由的,知道了应该为自己学习,以后不想再依赖父母了 ……

“写出这么多,真得要感谢你这段转学前后的遭遇呢。经历也是一笔财富呀!”

“我哥们也说,最近我好像成熟多了。”舒畅有点不好意思,也带着点自负。

“舒畅,你现在虽然没上学,但我看你好像并不想闲呆着,或像有些学生那样终日沉迷在电脑游戏或类似玩乐中。你想上班是不是要尝试其它的发展道路?”

“我也不想年龄这么小就什么也不干,那样连女朋友都找不着,人家觉得你没能耐。而且,看来以后还得读个成人高考一类的。没学历更不行呀。”

“既然有读书的愿望,而且大家也都说年龄越小脑子越好使,记性也好,为什么不现在找个学校接着念下去呢?”舒畅听了立即表示:不行!落得太多了,补不回来了。

“听起来你似乎想过上学的事,但主要是对自己能不能学好没有信心,对吗?”

“谁能保证我上学后就能跟得上呢?”

“当然别人保证不了,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你不是也特别想做出点什么给父母看吗?”

我拿过一张纸,为舒畅画了一条长长的线,告诉他这代表他的生命线。标示出出生以及他期待的生命终结的年龄后,舒畅找到了自己现在的年龄所处的位置。

“啊!还有好多年呢。”舒畅很高兴,在我的引导下他看到了他拥有的未来的日子。

我建议他为自己的近五年做个规划,在每一个年段下面写一写他可以做些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舒畅写写停停,很认真地在想。

案例分析

舒畅的求学经历并不曲折。但他用“狼狈”二字表达的全部感受,的确不是父母、老师和他自己预料到的,我想更不是所有人期望中的。舒畅从小生活在父母创建的学习上严格管理、生活上百依百顺的家教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任性、意志品质差、自我中心等个性特点,学习上也缺乏好的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进入中学,失去母亲的带领和扶助,舒畅的学习挫折迎面而来。初一时,内容简单,尚可凭借基础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保持优势。到了初二,各科学习难度加深,他不是积极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为学习投注更多精力,而是回避这些困难,索性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世界,被各种诱惑牵着走。此时,如果舒畅的父母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成因及心理需求,帮他找到问题的症结,一起制定一个改善计划,也许舒畅就能安全渡过初二分化期进入初三,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同步提高。但对儿子抱着高期待的父母在孩子的考绩面前完全慌了,再加上舒畅平时表现出来的逆反之举,都让他们认为自己已无力管教舒畅,干脆找一个能替自己从各方面监管孩子的地方。

如果说在舒畅的学习适应问题凸现的时候父母未提供及时、具体的帮助是一个失误的话,他们对踏入青春期不久的舒畅在心理上的适应没有给予有效关注和支持是另一个失误。初二,舒畅正处于与父母、家庭渐行渐远的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严格控制,获得父母对其独立人格和选择意愿的充分尊重。但舒畅的父母仍把他当小孩对待,仍在用管小学生的方式管教他,甚至经常无视他的独立存在。舒畅的内心极度反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在最初拒绝去父母背着他联系的山东学校,但最终又带着对父母的强烈不满去了山东。

异地求学为自由,却适应不良,缺乏自我监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认识的舒畅又连遭挫折,同时,学校在舒畅心目中的可信度也因教育举措的不适当而降低。好似十分必然,舒畅逃离了学校,并至今对回到校园心有隐忧。

亲子冲突因此更加剧烈了,埋怨、指责、对抗、愤怒,舒畅此阶段时而公开地拒绝服从,时而消极地不合作,毫不遮掩地抗拒着父母,其实他是在抗拒着身边看不惯的一切,抗拒着所有对他不接纳的力量,也抗拒着他对自己的深深的怀疑和否定。这种抗拒如不加控制,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不只会导致舒畅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易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化解舒畅身上的抗拒,让他主动、自觉地为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陷在怀疑和不满中,舒畅的适应不良才能悄然散去,真正的自我才能强大起来。

教师对学生适应不良问题的习惯性看法

适应是一个反映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情况,反映个体在环境中能否有效发挥其身心机能从而获得健全的个人生活的概念。目前,中学生的适应问题日渐严重,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适应问题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看法,这些看法是不利于对学生深入实施辅导的,故应加以改善。

1 、重视外在原因,忽视内在原因及作用机制

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适应状况有重大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学生已发展出的个性特点、认知方式等内在特点及个人的需要等对适应有重要意义,且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故对学生的适应问题应坚持用整体论的观点去看待,深入了解每一个适应问题是怎样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发展出来的。

2 、重视外攻性问题行为,忽视内攻性问题行为

威克曼( E.K.Wickman)根据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划分为外攻性问题与内攻性问题。

·外攻性问题指违规犯过行为、敌意抗拒行为,包括打架、骂人、偷摸、逃学、离家出走、撒谎、挑衅、反抗、不合作、欺负弱小、毁坏公物等;与对待他人有关,是“缺少控制”的结果。

·内攻性问题指自卑、自贬、自残、畏缩、悲观、孤僻、不开朗、不合群、消极顺从等社会退缩行为;与对待自我有关,是过度控制的结果。

威克曼研究发现,教师更重视外攻性问题,高估它的严重性;心理学家更重视内攻性问题,认为这些具有自贬性质的内攻性问题与学生人格适应不良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3 、重视行为问题,忽视人格问题

一般说来,教师难免会比较关注学生暴露出来的行为问题,而对行为背后所掩藏的人格弱点较为大意。其实,后者常是造成更大范围的适应不良的原因,且从发展角度看,如能有针对性地尽早实施辅导于中学生的意义更大。

辅导方法

咨询室内的工作

(一)倾听舒畅的心声,表达同感,助其了解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虽然是自己走进咨询室的,但舒畅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接受辅导,就像他一进门声明的那样,他是来“说明事实真相”的。升入初二后成绩下降引来的被动转学,以及转学后的状况事与愿违,再加上日渐升级的与父母的冲突,等等这些都让舒畅心中蓄积了太多的不满。不能理清感受、面对自己的情绪就不能处理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以接纳的态度和充分的耐心,适时地表达同感,帮助舒畅边叙述事情原委边体察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与情绪,并引导他发现这些感受与情绪的背后就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所有的不良体验都事关他未达成的对自己的期待。我告诉他当自己对环境、对他人极其愤怒的时候,先要想想这些愤怒有多少是来源于对自己的深深不满的。听了这些,舒畅开始自我反思。

(二)提供心理支持,引导舒畅从不满和对抗中走出来,初步觉察自己的问题

由于青春期中的种种矛盾,每一名中学生都可能会在各种适应阶段遭遇挫折,既然不可避免,就应该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发现它的两重性,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接下来,我让舒畅说了说上初中以来的经历中他感觉后悔的地方,再写一写他在这一段经历中自己的收获。当舒畅发现自己还是收获一些积极的、好的结果的时候,思路悄然打开了。我继续帮助舒畅从具体事件和冲突中跳脱出来,初步分析出自己没有把握好、做得不到的地方。

(三)带领舒畅直接面对自己的问题,挑战自己的畏惧心理,学习放眼未来、规划未来

每个来访者都有一股内在的力量,我想只要舒畅不再回避自己的问题,愿意立足现在一步步努力,他一定能调动自己的潜能渡过适应这一关的。经过交流,我们一同发现了舒畅最担心的是回到学校跟不上,也为自己耽误的时间而焦虑。我便与他做了个“生命线”的小活动,让他发现自己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不要过于后悔一时的耽搁。为了实实在在地去努力,舒畅具体写出了每一年要做的事及预定目标。从舒畅欣喜的表情可看出他已经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咨询室外的工作

(四)与舒畅父母反复沟通,引导他们探索孩子的心理特点,重新审视并改善家教方式

在第一次与舒畅父母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太能体会舒畅的感受。如谈到为什么舒畅不愿意去寄宿学校的问题,舒畅的妈妈说:“不用问,肯定是嫌寄宿学校在学习上管得严。管得严难道不好吗?做学生的,当然就应该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别想其它事。至于管理上的问题,这不是哪所学校都有的吗。自己小心一些,别大大咧咧的就不会经常丢东西。再者说,塌塌实实专心学习、不招摇、不惹事的孩子,谁会去找你打架。从转学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是他自己吃不了苦,学不下去, 遇到一点儿挫折就经受不住,还找那么多理由 !”

为了帮他们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理智地面对舒畅的问题,我用表达同感的方式引导他们宣泄心中的苦闷:“对舒畅既不努力学习又未能体会你们的良苦用心有些不满,是吧?”

“就是!舒畅在去山东前后和我们吵了好几次,总说我们给他安排的这一切,其实是剥夺他的自由;他甚至还说家不像家,家里一点儿都不平等,别人的爹妈都是如何如何地好,他自己如何受压制。 我们听了真的很伤心。舒畅自己也应该好好想想,物质上我们从来都是尽量满足他,为什么这么管他?爸爸为什么老生气、打他?还不是因为他身上的毛病太多!行为习惯太不好!不爱学习,好说谎,还偷拿家里的钱和东西……我们倒觉得由于忙工作,加上家里人又都宠着他,一直以来对他约束、限制得太少了!也太晚了!”

又一周,我约来了舒畅的父母,向他们介绍了与舒畅所做的几次咨询的大致情况,提示他们降低让舒畅马上回到学校的期待,也不要再用高压手段逼迫孩子服从了。因为反抗行为的发生,正是源自他对父母的不满,逼迫可能一时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强了他的不良感受,使其以后更容易产生反抗行为,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包括明知对自己有好处的意见。我建议舒畅父母要掌握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学会并尝试与舒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爱护和尊重舒畅的自尊心,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实施正面引导,杜绝以往那些简单、压制、粗暴的方式。

舒畅的父母听得很认真,母亲还时而做点记录,这次,他们的态度似乎也平和了许多,可能是受舒畅变化的影响吧。夫妇俩人先后说过同样的话:“我们也很后悔!”“我们也得改变!”

咨询师随感

初中生活如此不顺利,青春初期如此不自由,舒畅难免心存不满,所以,当 舒畅的青春成长剧的大幕因异乡求学而骤然全部打开时,显然,他一时难以理解和应对接二连三袭来的各种冲突,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深处的。

可能,不适应的青少年各有各的不适应,但他们肯定都与舒畅一样,内心翻滚着主宰自己的渴望。其实,让自己做主、由自己选择,并不一定非要等到 18岁。如果舒畅和每一名青少年愿意对自己负责,并且努力对自己负责,把握好自己,实实在在地去走每一步,新的生活便会随时开始。

思考与活动

1 、回忆成长经历,你是否记得自己从何时开始对自我有了察觉?

2 、通过反思,分析你自己自信心建立的过程,它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谁对你影响最大?对于你今日的生活意义何在?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你自己有什么方法或经验?

4 、你的情绪特点是什么?易出现的情绪问题是什么?

5 、你的学生中,依赖与冲动这一特点表现的状况是怎样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6 、高中生的依赖与冲动会导致他出现哪些行为问题?

测试题

你工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自信心有待提升的学生,他可能有学习的潜能,却学习状态或学习效果不佳,常常让你头疼。

请写出这个学生的简单情况(用一个虚构的名字),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状况,以及反映他让你头疼的学习、生活的具体表现,并写出在将来的工作中,你准备怎样帮助他。

请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着辅导一个学生,帮助他降低依赖与冲动。

参考资料

相关资料

1)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易连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人文大学读本——人与自我,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冯江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3

4)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贾晓波、陈世平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5

5)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郑日昌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2

6 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

7)中小学心理卫生学,何立婴主编,华文出版社, 2000 5

8)青少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罗小兰编著,新世界出版社, 1999 5

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开明出版社, 2001 1

期刊

心理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

《心理辅导》杂志,双月刊,(上海)心理辅导杂志社

网站:

发现会心理咨询站: http://www.buildlife.org

华夏心理网: http://www.psychcn.com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网址: URL:http://www.confucius.cn.net

曲伟杰心理学校: http://www.quweijie.net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网站: http://www.camh.org.cn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K12心灵广场: http://www.k12.com.cn

心理健康咨询网: http://www.psy.pmf.org.tw

皮亚杰、埃里克森、西尔斯的心理发展理论探讨

宛容 兰文杰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西尔斯的学习理论被称为三大发展理论,它们在发展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现实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皮亚杰、埃里克森、西尔斯所信奉的哲学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他们所采用的概念和术语多半只能在独特语义范围内进行解释,互相沟通和转译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从他们对人类发展的基本设想和整体性的描述,可以看出,三大理论有许多共同和不同之处。

1. 三大理论都把人的发展看成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心理发展是知、情、意的统一,是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而不是孤立的、封闭的。

皮亚杰具有系统论、整体论的思想,相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社会的、自然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实体的和观念的东西都是共存在一个统一体之中。他把儿童最初的认识或心理机能称之为智力,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一个统一、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自我调节和内部组织化两个因素。他把儿童的智力发展与道德发展都看成儿童社会化的成果。在智力方面,他认为:人是社会的生物,而社会则改变着、促进着、甚至从无到有地创造着某些智力机制。在道德方面, 他认为社会方面的影响更加显著,道德作为对人际交往规则的价值评价体系,属于情感领域,它能有效地协调人的行为,和社会化协作的进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皮亚杰认为,与智慧的变化相比,社会因素更有利于促进情感的发展,整个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一切社会关系不断内化的人格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逐渐脱离自我中心而与社会取得协调的适应过程。根据皮亚杰的描述,主客体的分化是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后期,儿童完成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解除了自我中心以后实现的。儿童只有把自己也看作客体感知自身时,才会产生最初的自我意识,才会意识到自身是活动的来源,从而也是认识的来源,才会主动协调对于客体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动作图式把自己同外部世界初步对立起来。自此以后主客体才获得认识论意义,它们各自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主体朝着内部协调的方向前进,把主体自身的活动和活动的图式联合起来或分解开来,对它们进行分类,排列顺序,使他们发生相互关系等,这就使主体越来越富有思维的特性;另一方面,客体朝着外部协调的方向前进,也就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从运动学或动力学的角度把客体在时空上组织起来,这就使客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观性。然而,主体和客体各自的发展,并不是两条互不相关的直线,无论是主体的发展还是客体的发展,都是在相互作用中达到的,也正是在这过程中,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皮亚杰认为人脑思维最早的结构图式就是遗传图式,诸如吮吸、抓握、行走等。这种遗传图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遗传图式是一个原始的、低级的人脑思维结构,之后,随着婴儿头脑发育的不断成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维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从遗传获得的这种原始结构,一次一次的被突破。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新的东西,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思维结构。个体把新的刺激纳入原有的结构之后,就好象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这就是同化,然而,这种同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同化不能使结构改变或创新,只有自我调节才能起这种作用。比同化、调节更高一级的是适应,适应包括同化和调节两种作用和机能,通过同化和调节,使人脑思维认识结构不断拓展,以适应新的环境,通过适应,使同化,调节达到相对平衡,平衡状态继续不断的发展,促使人脑思维结构的不断形成,不断变化,这就是皮亚杰对认识本身的前过程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正如皮亚杰指出的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展的结果,而心理的发展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低级的结构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有一个同步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在种系的发展中找到相似的对应。埃里克森强调社会化传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一个隐蔽的、巨大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自我生长、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儿童训练系统中共同的因素。人类发展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和不协调表现出来的。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埃里克森对发展的总看法是,人的发展是一个生物与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进化过程,发展中包括成熟和偶然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的发展既带有先天的倾向,又服从于个体与社会的需要,发展是一个结合了教育的成熟过程。 西尔斯的学习理论相信宇宙的可认识性,他认为人的发展只有通过活动的观察才能作出评价。行为是个体的核心,人类有一定天生的学习能力,但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父母、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培养。个体行为的发展在不断地实现小行为而趋向大行为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一切来自原始内驱力的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变成二级动机系统。社会性的欲望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人格是个体潜在能力转变为将来行为的双维活动的产物。无论是组织的变化,还是经验的获得,都给个体的发展留下不同的烙印。西尔斯把儿童发展看成是不断增加事件系列中的链条,是由不断增加的事件所组成的系列性行为,每一节或每一事件都在不断程度上部分地重复了先前行为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很有顺序的过程,他放弃不适合的行为模式而得到一种新的符合他的年龄和生活条件的行为模式。

2. 发展是一种方向性、连续性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

皮亚杰运用数理逻辑这个工具,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分为两个分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 第一分阶段从出生到 7 —— 9 个月,主要表现为儿童对自己身体的集中化;第二分阶段从 9 个月到 1 岁半,主要表现为儿童实践智力格式的客观化与空间化。( 2 )从表象智力到具体运算过渡的阶段。 第一分阶段始于 1.5 — 2 岁,语言与意象的符号性功能开始发展;第二分阶段始于 7 — 8 岁,以可逆性的具体运算的准群开始出现为特征,并表现出各种类型的守恒。( 3 )形式运算阶段,第一分阶段从 11 — 13 岁,开始组织各种形式运算;第二分阶段从 13 — 15 岁,能完成一般的组合性运算和有二种可逆性的 INRC 群运算。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都是一个整体,与其它的年龄阶段的结构有着质的差异,但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延伸和超越,又是后一阶段发展的起点,发展的程序不变。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1 )婴儿期,是从出生到 2 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 )儿童早期,约从 2 岁到 4 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或疑虑, 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 )学前期或游戏期,从 4 岁到 7 岁左右,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 )学龄期,从 7 岁到 12 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 )青年期, 12 岁到 18 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6 )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 )成年中期,约至 50 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 )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 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埃里克森的发展过程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西尔斯认为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粗略的行为阶段。从 10 — 16 个月, 婴儿在这时期试图消除本能内驱力紧张度的要求,开始需要安全地得到食物,排泄,体验生理上的舒适。( 2 )以家庭为中心的二级动机组织阶段。集中于家庭的学习,年龄从 1 岁半延至儿童期。( 3 )次级动机系统(超过家庭外的二级动机组织阶段)。这是家庭外的学习,这时期相当于学龄期,儿童准备超越家庭的范围进入到更广泛的外部世界接受信息,带着早期童年的模式进入社会,开始逐渐形成社会化行为。西尔斯把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描绘为一块石头扔在水中所激起的三个同心水波。最里面的一环代表与儿童息息相关的父母亲为核心的教育环境;第二环代表包括其它家庭成员在内的较大的家庭环境;第三阶段代表延伸到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每一环都从内向外地扩张并在扩张中消失了原来的界线。

3. 三大发展理论都认识到,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皮亚杰认为,分析内外因相互作用,即通过平衡而不断发展这一过程,可以看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因素:( 1 )机体的生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机能练习和最低限度的经验。成熟在发展的顺序不变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不能说明所有的发展,它只是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且,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获得经验的作用。皮亚杰认为经验有两种:一是物理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概括出它们的属性。二是数学逻辑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从而辩明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客体。数理逻辑结构来自动作的协调而不是不可避免地来自客观物体。( 3 )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 如果没有儿童的同化作用,这种作用将不生效。( 4 )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平衡过程。前面三个因素不是简单凑起来就促进心理定向性的发展的,而是要通过主体内部的机制,这就是平衡过程。

埃里克森认为与生物的、先天素质一起作为合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是物质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环境。个体的发展也常依赖于某些偶然的机遇,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西尔斯用自己的研究材料证明,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与原始动机系统(如依赖、喂养、排泄、性、进攻)和社会因素(如父母的态度、文化教养、社会地位)有关,而发展的重要方面是辨别游戏、运动、推理和良心。行为的变化可以归纳为是生理成熟、社会文化教养和期望的结合。

4. 三大发展理论都涉及到心理结构问题。

皮亚杰把认知的发展归入同化与调节的平衡与适应的动态结构;埃里克森则沿袭精神分析学说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式结构;西尔斯的学习理论运用了一种双链式的行为——结果和动机——强化结构。

5. 三大发展理论的结构和假设又存在不同。

1 )关于发展阶段划分虽然有一定的重合, 但他们对这些发展阶段的划分并不一致。皮亚杰分四个阶段,埃里克森分八个阶段,西尔斯分三个阶段。

2 )虽然都认识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强调各有偏重。皮亚杰强调动作,强调生物适应,强调图式,不强调社会和教育的作用,不强调反映,对儿童思维发展估计偏低。他把儿童心理的发展视为衍生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由遗传方面先天预成的,也不是由环境方面机械决定的,而是衍生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回路系统中。人的发展可看成是成熟、经验、平衡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埃里克森强调了自我的概念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强调了社会文化遗产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着重指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性的危机时期。西尔斯强调行为,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父母、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培养,强调母亲的作用,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适应原则。

3 )每个理论虽然都涉及到心理结构问题, 但他们对心理结构的划分是不同的。

总之,三大理论从各自的假设出发,从不同信奉的哲学和角度出发,异曲同工地描述了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 1

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的治疗原则和技巧

一、焦虑抑郁性障碍及其它神经症

焦虑抑郁性障碍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往往有其独特性。与成年人不同,由于认知的不完善及体验的缺乏,年轻人往往难以表达他们正经历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治疗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和识别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注意观察情绪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为内部体验,二为外部表现和行为。对年轻人来说,外部的表现和行为更明显,也更可靠,尤其是在年轻人对情绪的表达困难时,治疗者更要善于从外部表现和行为中判断情绪的存在。如焦虑的年轻人常表现烦闷、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交谈、咬手指、不停玩弄小物件、出汗、手抖等。抑郁的年轻人表现为:垂头丧气、眉头紧锁、对学习、娱乐毫无兴趣、厌学、独处,交谈时话少或烦躁、不合作、易激惹、敌意等。

2. 善于从主诉中寻找迹象。焦虑抑郁的年轻人及家属常不会直接主诉焦虑抑郁的体验,大多以其他主诉而来诊,有以下主诉时我们要警惕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爱发脾气、厌学、注意力不集中、不愿见人、缺少同情心、虐待动物、食欲下降、头痛、头晕、发木、头部压迫感、乏力、心慌、憋气、腹部不适时,等等。这时治疗者直详细寻问有关焦虑抑郁的体验,明确其存在与否。

3 .历史的眼光。当难以判断时,治疗者要结合年轻人的历史来考虑,一个历来活泼的女孩明显的沉默寡言、话少、孤僻或一个历来温和、听话的男孩变得暴躁、敏感等,都要考虑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在明确焦虑抑郁的情绪后,治疗者还应对其诊断类别、严重程度、自伤、自杀及暴力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是以生物因素为主要原因的内源性 " 抑郁症 " ?还是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的 " 适应障碍 " " 神经症 " ?是住院治疗?还是门诊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还是以心理治疗为主,或者两者结合?无论轻重一律服药,或明显有自杀、冲动倾向仍单给心理治疗,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与成年人不同,青少年,尤其是少年,他们的恐怖性、强迫性、疑病性神经症相对较少,可能与认知发展有关,年轻人在面对心理压力与心理冲突时,其障碍大多以焦虑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论年轻人神经症类型如何,其症状背后的心理原因常常是共通的,治疗中我们不能将注意力过份集中在症状本身上,尽管年轻人常常有这样的企图。不愿面对自己真正的心理压力,更不愿承认在问题的解决中自己应负的责任。只希望尽量将症状描述清楚后让治疗者给予解决,这时,治疗者要适当地把握治疗的方向,让自己与年轻人的注意逐渐转移到其症状背后的原因上,共同分析、探讨面对压力,解决心理冲突,将治疗引向深入。

年轻人常见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冲突为:学习的压力、恋爱与性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等等。治疗中,治疗者要善于发现病人的主要压力与冲突,理解病人症状产生的病理机制,与年轻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发展成熟的应付压力与挫折的方式,消除不恰当的认知及行为模式。

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年轻人往往不是由于学习成绩差,相反,大多数人学习成绩优异,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及与同伴成绩的比较,成绩第二者怨恨自己为什么没考第一,考第一的又担心如何才能保证下次还考第一,考上重点中学或考上大学者又不能接受成绩的重新排队, " 我原来是名列前茅,现在怎么中等偏下呢 " ,他们与别人攀比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并且常常误认为: " 我只有考好才是有价值的,别人才会喜欢我 " " 我只有考第一才会快乐 " " 我一定不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否则,我就完了。 "" 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 。治疗者要帮助他们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学会接受自己的现状;注意行动而安于结果。 " 我尽力了就行了,考试结果如何是老天爷的事。 "" 我越担心考不好,越易紧张而影响发挥。 " 注意自己的进步而不过分在意名次的前后;学会享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不在意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人生的目标并不在于比别人强,而在于心灵的愉快,也只有快乐者才能达到人生真正的成功。治疗者还要让年轻人的家长认识到:不要给年轻人加压,过于关注成绩和过于关注症状的好坏会给年轻人造成压力,导致孩子焦虑与家长焦虑之间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家长应把孩子当作正常人、成年人来看待,学会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困难,家长只需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正确的鼓励与支持,让年轻人感觉到,父母相信他能处理所面对的困难,不会替代他来解决问题,并且替代也不是好事。孩子看到父母因他而影响工作的感受定比看到父母相信他而照常工作的感受差得多。对于那些因学习焦虑而厌学的年轻人,在治疗中,尤其是中晚期,治疗者要督促年轻人的复学,改变行动是最关键的,也是困难的。

随着性的成熟,年轻人逐渐会对异性出现好感,渴望亲密交往,同时还会出现性的欲望,并以各种方式去满足,如性幻想、手淫、拥抱、亲吻、性交等,由于其与年轻人所处文化环境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习俗等不一致常会导致年轻人的心理冲突,对自己的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者会因内疚而导致异性恐怖症,因想控制手淫而失败者会产生焦虑抑郁或疑病。他们常常认为: " 性是不好的 " " 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 " " 手淫对身体有害之极 " 。治疗中,治疗者应让年轻人领悟到症状与这些不恰当的观点和态度有关,学会正确对待性欲望,允许自己头脑中出现各种所谓 " 可耻 " 的想法,只要在行为上加以适当克制,不伤害他人都是可以的,再高尚的圣人也会有这些 " 可耻 " 的想法,没有才是不正常。

年轻人爱上一个异性后,尤其是初恋者往往会将对方过分神化,认为 " 他(她)是我的唯一 " ,因而,一旦失恋,或受到家庭阻拦,年轻人会产生明显情绪反应,如一位初二男生爱上自己的表妹,两个人海誓山盟,但由于是近亲关系而受到双方家长的反对,该生情绪郁闷,认为自己再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了,一切都完了,多次自杀未遂,后经治疗好转,两个月后来告诉治疗者,他又找到一位比表妹更好的女朋友。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治疗者要对其感情表示理解, " 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女孩会发生好感,甚至爱慕是正常的,我们理解你的感情。 " 而不要表示反对,建立信任关系后再帮助年轻人一起分析其表妹的优缺点,有哪些特殊的吸引力, " 唯一性 " 在哪里?逐渐让病人领悟到: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是正常的,但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各种价值观均不明确,又缺少生活经历,接触范围有限,对异性的爱慕多是非特异性的,不要轻言 " 他(她)是我的唯一 " " 非他不嫁、非她不娶 " 都为时过早,可以继续交往,但婚嫁之事等以后再考虑,同时,鼓励接触其他异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年轻人终会发现,许多异性都有可爱之处,甚至比原先朋友还好。对失恋者也是如此,不要轻言 " 再也找不到满意的了 " ,理解其失恋的痛苦,分析感情的特异性,鼓励接触其他异性,但不要让年轻人感到我们在有意贬低其恋人,有时治疗者反而要充分肯定其恋人的可爱之处,尊重年轻人的感觉,但对其过份神化之处要加以澄清。

对于那些一方面想恋爱,另一方面又怕影响学习的中学生,治疗者应让病人充分承认自己的感情,允许这种感情发生,并保持一定来往,压抑越深,反抗越强,越怕影响学习不与异性来往则越易向往异性,产生焦虑或各种神经症。与异性一定限度的交往是允许的,有些家长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极度恐慌,采取各种方式预防。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年轻人处于依恋与独立的冲突阶段,家长的过分约束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因而常常见到本来一般的异性来往因父母的反抗而变得海誓山盟。

为人际交往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重他人评价,容易感到受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他们一方面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没有信心,害怕不受欢迎。这样的年轻人常常认为: " 我在别人面前一定不能紧张、失态 " " 别人都在注意我 " " 某某同学没理我,我是不受欢迎的人 " " 我必须赢得所有人的好评 " " 人前出丑是糟糕之极的事 " " 我必须是完美的,别人才会喜欢我 " 等等,治疗者应该帮助年轻人改变这些不恰当的认识和态度,领悟到自己并不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与大家一样都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的人,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只有自己接纳喜欢自己的人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更有魅力。对那些回避交往的年轻人要强调行动,去除回避,在行动中培养信心和技巧。

二、青少年行为障碍

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包括厌学、家庭内暴力、反社会行为、出走、自杀等。与情绪障碍相比,青少年行为障碍更难治疗,这样的年轻人常常缺乏明显的求治动机,对治疗也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治疗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否及其程度如何,良好的稳定的信任关系预示着良好的治疗结局。在治疗开始之前,治疗者还必须明白,我们能给年轻人的帮助是有限的,不要奢望太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具有行为问题的年轻人被送来就诊之前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接触之初治疗者要认识到,任何言行,哪怕是明显善意的,都可能导致年轻人的怀疑,从而导致治疗关系的破裂,因此,要谨慎小心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行为。首先,治疗者要是和善的,是愿意帮助病人的,对病人的问题行为是理解的,不会指责或嘲笑病人。如对一个厌学的年轻人说: " 你不去上学,可能有你的理由,我想,不会像你的父母说的那样毫无理由,我希望你能把困难说出来,我们帮你想想办法。 " 对一个家庭内暴力的少年说: " 你打母亲,当时肯定很生气,其实你心里有火,自己控制不了想发泄出来,你自己也很痛苦,甚至事后也后悔,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发起火来吗?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好吗? " 有时,为了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者不得不放弃自己中立的立场,在年轻人与父母之间适当偏向年轻人,另外,还要适宜地赞扬病人的优点和进步,促进治疗的动机。治疗者与年轻人信任关系的建立本身就说明了病情的改善。

与情绪障碍类似,问题行为背后常会有一些心理压力,治疗者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如一位虐待母亲的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引起。一位厌学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而无力表达不满的一种反应,这些压力解决后行为问题也能得到改善。

家庭的作用在行为问题的产生和治疗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也许年轻人的行为问题只不过是父母问题的一种延续,如:父母感情不和 -- 父亲酗酒 -- 虐待孩子 -- 孩子品行障碍,因而,年轻人的问题不能仅靠对年轻人的心理治疗来解决,还必须对父母的问题进行干预,以家庭治疗的方式进行工作。另外,对有些问题行为采取的行为治疗必须在家庭中进行,由父母来完成,如对病人良好的行为、或不良行为的改善予以奖励,对不良行为给予处罚,这都必须由家庭来执行。

家庭内暴力似乎与其它的行为障碍有着不尽相同的一面,这样的年轻人虽然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但常常是情绪障碍也相当明显,有时甚至可以说暴力行为只不过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情绪障碍越明显,越感到痛苦,改变的可能性大,当情绪改善后,暴力也会明显减轻。对家庭内暴力的治疗,还可采用认知 -- 行为的治疗技术,如训练病人,当意识到自己要生气时,马上大声对自己说: " " ,然后,转移视线,深呼吸几次,这样延长了从情绪产生到采取暴力行为之间的时间,从而使暴力行为发生的程度和可能性均明显减少。

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年轻人, Feidler Ecton " 问题 -- 一解决训练 " 值得推荐,其训练分为 5 个步骤:

1 .明确问题 " 问题是什么? " 。让年轻人弄清愤怒前的刺激。包括各种诱发刺激、处境和内部的生气因素。

2 .产生可能的解决方法 " 我能做什么? " 。要求年轻人尽可能开动脑筋,想出所有可能的对问题的反应,这个阶段不包括对反应的评价。

3 .后果评价 " 如果……将发生…… " 。,要求年轻人列出各种反应最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极积的和消极的、短期的和长期的。

4. 选择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 " 我将做什么? " 。让年轻人从所有可能的方法中选出一个较合意的、积极的成分较多、消极成分较少并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反馈 " 这个方法如何? " 。最后一步,对这个方法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效解决了问题?如果无效,再考虑选择第二种方法。

尽管青少年行为障碍治疗较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总会有所收获的,虽然有时年轻人及家长否认治疗的效果,从长远来说,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存在的。

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略)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略)

高中生心理辅导的策略(略)

教师简介

朱虹

1969年生人 北京教育学院 崇文分院心理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

主要业务工作:各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心理教师教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课题研究指导、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

科研成果及奖项

先后参加了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家庭心育等 10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十余篇论文、研究报告,并分获国家、市区级多个奖项,在《中国青年报》、《心理辅导》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三十余篇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或家教心理文章,主编、独立撰写和参与编写了心理著作 3册、教材教参 50

社会工作:

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心理学科评委

心理服务机构青春热线资深咨询员兼督导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工作部心理咨询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心理咨询专家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机构督导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一):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五):应对考试焦虑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四):高中生互联网运用的教育辅导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三):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专题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谈谈幼儿心理的发展与心理卫生 高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贫困生心理和人格发展问题研究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情感教...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意志的发展与意志教育 >...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高中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 6_12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分析》教案(15) 《高中生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分析》教案(16) 《心理辅导技术》必修课程学习资源-第一章学校心理辅导现状与趋势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幼儿心理发展 - 中华心理学习网 员工的心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