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泰檀香苑有产权么:新中国搬迁之最:陕南大移民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04:54
计划历时10年、投资逾千亿元,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之最”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这项移民搬迁共涉及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市28个县、区,涵盖人口达240万,规模几乎两倍于三峡库区移民。

  因灾因贫移民迫在眉睫

  “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陕南不得不面临的严峻形势。”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李强对半月谈记者介绍,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2001到2010年,陕南共发生地质灾害2000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460多亿元。

  汉中市扶贫办主任李彦海介绍,“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陕南群众生存的真实场景。频发的自然灾害和艰难的出行条件,使他们“老死的少,绊死的多”、“有钱买棺材,没钱看病”。

  安康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刘子龙说:“陕南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动辄成百上千万的电缆、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时常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时‘全军覆没’。巨大的损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部分地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年年修、年年垮的现实,是否是帮助陕南摆脱贫困的正确道路。”

  据介绍,240万陕南大移民中,因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49.16万人,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2万人,扶贫移民搬迁116.6万人,生态移民搬迁46.88万人。

  三大难题困扰移民搬迁

  钱从哪来?这是目前陕南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按照陕西省的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10年间共需投资1109.4亿元。而宏观上巨大的资金需求与陕南28个县、区贫困落后、财力薄弱形成矛盾。另一方面,要求农民承担部分搬迁费用,与当地极低的人均收入之间也形成了矛盾。

  地从哪出?陕南地处秦巴山区,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平缓地带面积狭小。把农民从山里迁出集中安置,势必要侵占山下部分农耕地。而这与我国节约用地、严守土地红线的方针形成了一大矛盾。

  安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殿平说:“2011年安康市的搬迁用地指标为2000亩,而实际需求却高达1万亩,存在8000亩的指标缺口。”移民搬迁需要尊重当地农民的居住生活习惯,即多为独立院落,生活和生产用房齐备。所以,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搬迁用地指标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后续发展怎么办?陕西省委、省政府就陕南移民提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其中,“稳得住”和“能致富”直指搬迁后地方经济社会和农民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整体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汉中和安康的工业,尤其是采矿业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变方式的难题。从局部看,秦巴山区的部分农民至今仍生活在近似自然经济环境下,能否让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与城镇化的方式对接,让集中安置的农民维持生计并且致富,是衡量移民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加强统筹、创新社会管理

  陕南大移民涉及人数多、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出一整套提高搬迁效率,对实现搬迁后陕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更为重要。

  首先,设立独立的政府移民搬迁主管机构,统筹协调资金矛盾、土地矛盾、发展矛盾,有助于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提高管理效率。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说,移民本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如果统筹管理做不好,将会造成资金、土地的巨大浪费,更无益于当地发展。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周转平台。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民生工程主要由政府来埋单。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企业甚至个人都应该纳入非营利性民生工程融资的考虑范围,国有企业更应如此。

  今年4月,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分别出资10亿元和20亿元,注册成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为陕南移民的融资问题打开了局面。但这并不代表地方政府可以高枕无忧,而是必须在未来10年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拓宽融资渠道,让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参与进来。

  第三,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高迁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充分解决这一群体的生计问题,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掌握生存技能。

  具体而言,要创新地区发展及管理模式,以集中安置点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设施,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专家表示,240万搬迁农民将为陕西的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提升这一群体的消费水平,也将有力带动陕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0期,记者 刘彤 沈忠浩)

  扩展阅读

  陕南240万人大移民求解资金困局

  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在陕西南部拉开了帷幕。从2011年到2020年十年里,该省将对这里的240万民众实施移民搬迁。但目前搬迁资金的匮乏已成为该工程一大障碍。

  滑坡、山洪、泥石流……常年频发的洪涝地质灾害让陕西南部山区的民众饱受困苦,也促使经济并不富裕的陕西下决心实施这一耗资巨大、规模远超三峡移民的搬迁工程。

  记者9月在陕西商洛市采访了解到,随着陕南移民工程的推进,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成为该工程的一大障碍。“资金问题是移民搬迁的头等大事,也是重点和难点。”商洛市市长杨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规划,陕南大移民共需1109.4亿元人民币,其中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对于本就不富裕的陕西来说,压力不小。

  为解决移民资金问题,陕西借助大型国企的力量,由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陕南移民搬迁公司,助力各市的工程启动和搬迁资金周转。

  2011年5月移民工程启动之后,由于缺乏项目建设启动资金,有60%的项目无法开工建设。陕南移民搬迁公司紧急筹措了10亿元才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商洛已启动移民建房11038户,44477人,占年度搬迁计划的68%。

  杨冠军算了一笔账,商洛规划十年搬迁71.8万人,建房需投入132.7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43.05亿元,按现行政策,省级配套需投入95.07亿元,市县配套37.67亿元,加之物价、工价上涨等因素,今后建设成本将逐步增加,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曾建议中央政府像当年支持三峡移民一样对陕西陕南的移民工程予以财政、土地的支持。

  “陕南经济并不发达,财政不富裕,启动资金尚且紧张,何况后面的大笔投入。而且陕南搬迁人口和规模远超三峡库区搬迁移民,仅靠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当地一位官员说,但他也坦言,“不管有没有钱,都得搬。”

  杨冠军说,目前,商洛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包括争取中省提高移民搬迁建房补助标准,争取国家对陕西的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洛倾斜,同时加大市县区资金配套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资金用于移民搬迁安置。

  据了解,陕西还将就移民搬迁的资金、政策扶持等问题向中央政府提出支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