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宝石花架:游洞庭东山,买地产栗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8:36


    老话说的一点不错:“越吃越馋,越歇越懒”,平时一有空就会敲打几个文字,写个小文来附庸风雅,这国庆长假了,虽然退休后天天都是长假,但在潜意识上还是有点区分的,到了节假日总想放松偷懒一点了。
    知道节假日外面人山人海的(上图是昨天在拙政园附近拍的),早就做好打算,弄了一坛绍兴酒,备了几款小菜,下载了两部谍战片(各30集一部),准备喝的迷迷糊糊,看个昏天黑地。

     节前又看到炸酱草儿、惊鸿一瞥说《步步惊心》看的电视机前一大堆的纸巾,虽咱大老爷们不会如此,但也有一看究竟的冲动,故到这两天还在家里“步步惊心”呢。而且查了一下,女主角刘诗诗在百度的ID竟然是“吃货小跟班”,今天也带来了,咱们那些资深吃货有了小跟班了,哈哈!

    这几天看到“娜个班”连日发通知催缴作业,虽然自己家里的、外面馆子里的都可以,但咱好坏也是班干部,总也不能糊弄一下吧,还有咱班主任娜娜老师眼里可不含沙子,厉害着呢,总要有点新意才是吧。

    这几天,也去应酬了几次,也拍了一些片片,总感到不合心意,想到在节前去东山游赏、收购栗子的片片还没有整理,那就带了童鞋们上山疯玩,下山炒栗子吧。

    苏州的新浪博友太湖小小生是个热心人,早就为我们打探好了东山栗子的产地。

    鉴于我们一行朋友没有去过那里,故选择了几处兼有风景名胜的村落,这样还可以边玩边收栗子呢

    这样我们就选择了陆巷古村。那位于东洞庭山(东山)的后山--嵩峰山麓,是一个位于太湖之滨的小小村落:一说是东吴大将陆逊的埋骨之地,一说是南宋文武家眷避乱之所。

    让陆巷古村名闻遐迩的是在明代,村里出了个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 

   王鏊走上仕途之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为一品宰相。之后,古村名人辈出,仅王氏家族就有王禹声、王世琛、王芑孙、王颂蔚等闻名于世。这不足百户的小小山村屡屡大兴土木,平整土地 ,挖沟修道,架梁造宅。现今古村内尚保存有惠和堂、粹和堂、遂高堂、会老堂等明清建筑二十多处,如果耐心,还可以查到东山王家榜上有名的历代贡士、历代名人和学者教授56人之多。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8岁能读经史,12岁能作诗,16岁随父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明成化十年(1474),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一时盛名天下

    成化年间,王鏊乡试、会试皆为第一,殿试时,被正考官借故“抑之置第三”。解元、会元、探花,一个农家子弟就这样走出江湖之远,走向风云变幻的庙堂之高,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村落的命运就这样被完全改变。

    苏州近郊有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两座美丽富饶的小山,那里不仅的风景秀丽,更是鱼虾花果盛产的宝地,一年四时八节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闻名天下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可以和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的太湖蟹也使苏州人饱享了口福;更有甚者,那块小小的岛屿上,各个历史年代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地皆是,如同一颗颗灿烂的宝石镶嵌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说她是人间仙境一点也不为过。

    这次和苏州“七彩苏州网”的几位朋友一起走走,她们平时大部分时间在电脑边上编辑资料素材,宣传和服务于苏州百姓的衣食住行之间,借此机会贴近一下大自然也好。

    苏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入秋后的洞庭东山,漫山遍野都是丰收景象。


    这里最多的是橘子树,李少红执导的《橘子红了》就是在这儿拍摄滴,再过一个月,又要“橘子红了”,到时候还要和童鞋们一起来采摘橘子呢。

其间夹杂着一些零星果树,这大概是枣子树吧?






 橘子已经硕果累累,或像出嫁前夕的姑娘,有些羞涩呢。

 

石榴也成熟了。

 

银杏树上一簇簇银杏果把树枝都压弯了。


    看了满树果实的银杏树,总感到有些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银杏树有所不同。我们常看到银杏树入秋以后那叶子变为鲜艳的金黄色,无论在枝头还是飘落在路边,都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和红彤彤的枫叶相映成趣。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银杏叶还刚入秋就枯萎成这样,好似有点“煞风景”。

    忽然有点感悟:我们城市里的银杏树只是以观赏为主,即使有几颗果实也是个点缀,没有劳累和创伤,犹如美丽的贵妇人,处处都是娇贵和矜持;而那山上的银杏树则是人们获取果实的工具,生活在密集的果园里,和同伴争夺和阳光和营养,还要身负这么多的“孩子”,每当孩子“出息”的时候,那老母亲已不堪重负,未老先衰了。看了一会,联想这里辛劳而贫乏的老农妇,有点伤感······

    这次的主要目标是“栗子树”,我们这些人都是从来也没有见过栗子树和树上的栗子呢,可能栗子树很少,走到半山腰才看见稀稀落落的几棵栗子树。


大家赶忙举着相机,围着栗子树“咔嚓”起来,也填补了认知和观感上的盲点,哈哈!


    小心翼翼的采下一颗毛刺刺的栗子,那尖尖的针刺扎得手都碰不上,好在我这“劳苦大众”的手还是能承受一会,取在手上让和我一样没有见过的童鞋们,一看究竟


    这里以前是那些“将相人家”的宅院,细看一下,是嘉庆年间“将相人家”的石柱吧,现在那些断柱残石成了果园的“隔篱”,真是应了《红楼梦》里的歌谣:“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登了山,看了景,也要“务点实”了,进村去收栗子



小巷仄径,连个路人都看不到。






    咱不怕,就像“鬼子进村”那样,一家家的“扫荡”,好在博友太湖小小生带领着,一看有门开着的人家就用东山话叫唤:“啊有栗子”!

    大概谍战片看多了,也有“侦查”经验了,一看见门口有一堆堆栗子壳的人家,就是重点对象。

    找到了几家有点栗子的,但每家最多十几斤,还不肯卖呢,或是要送亲友的,或是留着自己吃的。连说带哄的说服了一家有二十多斤的,但还在壳里面,需一个多小时才能剥出来,说好6·5元一斤,留着两个人等着,我们三个人继续挨家挨户的“搜寻”。

    好不容易“收购”到50斤不到的栗子(本想买上100斤,回去大家送送亲友的),好在总算还是有所收获。

    经过一番苦战,回家后咱们《七彩苏州网》的小杨童鞋,再也不相信市面上满街遍巷“东山栗子”会是正宗的了

    其实,苏州洞庭东山、西山的栗子属于小种产品了,每家不过几棵栗子树,不是当它作为产业了,相当一部分作为馈赠亲友礼品了。

    在村口小店里,买了10只礼品盒(2·5元一只,装5斤左右栗子),咱回家也得好看一点呗。

    这样好的地产栗子,咱也得和童鞋们一起分享才有味道。加上这次国庆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何不借此发挥一下呢。

    我在这里做一个“懒人版”的“糖炒栗子”:先把栗子洗净,放在糖水里煮熟。

晾干,再在栗子上面划一道小口子,稍微抹上一些色拉油。


    根据自己食用的需要,取一些放在小碗里,放在微波炉里“叮”一分钟,就成了刚刚出锅的“糖炒栗子”了,如果有哪些和我一样懒的童鞋们不妨一试,哈哈!

    今天还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在长假中,没有出门去凑热闹,把那天登山觅食的片片发了出来,既交了作业又算是登了山,一举两得,不知有木有文不对题呢?这要看咱娜娜老师的心情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