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西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体现活动化、生活化、实践性等教学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7:28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体现活动化、生活化、实践性等教学理念?发布者:朱芝萍发布日期:2011-07-17 00:21:17.0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自觉地肩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张扬和生发,潜能得到激发,最终擦出思想的火花。因而,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师生观,面对全体学生。要把每个学生看作虽然有不足和幼稚,但又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体,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的平等个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参与的机会,都有自己才智发挥的舞台,都有从点滴成功获得愉悦的体验。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做学习的主体。

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发展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敢于质疑问难,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润物细无声的

“春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焦点,是政治的生命力所在,要让一堂政治课更有活力,就要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为此,课前几分钟的“时事报告”,其实是学生实践成果的汇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几分钟,学生就要看《新闻》《焦点访谈》,阅读《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并做必要的摘记,剪辑相关的报告,提高自己动手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引发思维动机。

二、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主阵地。如何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来完成“活动内容”目标要求,就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做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开创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初中生正是处于求知欲和想象力旺盛的年龄,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作词出联想”:(1)白云——答案是五花八门,学生由“白云”这个词联想到绵羊、白色、蓝色、大海、纯洁、护士、阳光、黑色等等。这些答案思考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从颜色出发,有的是从具有白色这一特性出发,有的是从同种类型的事物出发,也有的是从白色的对立面出发;(2)读书——关于这一词语的联想也是多种多样,有努力、辛苦、成绩、珍惜时间、考试、理想、父母或老师的夸奖(责备)、金钱、知识、人才、为祖国作贡献,甚至还有减负、素质教育……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联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不少答案甚至连教师也没有想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善于思考,敢想、敢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敢于标新立异,真可以说达到了“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教学效果。

试想,如果讲述一些小问题时,仅仅是先讲含义,然后用一系列事例加以分析说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远没有以上这种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方式来得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穿针引线,逐步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中心问题,通过一些新颖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由此可知,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互动中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敢于求异,敢于探索,在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促进智力发展。

中学思想政治课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师要把课堂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创新之树在政治课堂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