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刘海太厚怎么打薄: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的隐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3:27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的隐忧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监会2010年报》显示,去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我们注意到,中行、建行、农行等8家上市银行公布2010年年报,其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仅从利润角度可以说2010年中国银行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可喜可贺。资本市场迅即作出了反应,近期银行股掀起了几波行情。但是,在欣喜之余,不能不看到我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存在的隐忧。最大隐忧在于收入单一,盈利模式过分依赖于存贷利差。从已经公布年报的大型银行利润来源看,主要依靠净利差收入。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入构成的3个主要部分,而其中,净利息收入的收入贡献率达66%,中间业务收益占整体收益不到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以上。而这不到20%的中间业务收入也不是那样令客户心服口服,已经受到民众的广泛诟病。因为,这些所谓的中间业务收入大部分是把原先就不收费也不应该收费的项目硬性变为收费项目,比如:客户在银行卡异地、跨行存取款手续费,结算转账手续费等,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银行那样在给客户提供理财增值基础上收取客户一定佣金,实现双赢。  银行业盈利模式过分依赖于存贷利差弊端非常之多。首先容易造成银行业信贷盲目扩张,为未来埋下巨大风险隐患。在存贷利差对利润约束过强情况下,驱使银行不顾一切盲目放贷,超负荷经营,追求利差收入规模化、最大化。这就使得资本约束面临压力,从而又驱使银行到资本市场大肆融资。路径是:利差收入过大趋势银行为了提高盈利水平而盲目放贷,从而造成资本充足率超限,从而使得银行又到资本市场融资。实际上是两头扩张:这头信贷扩张,那头资本市场扩张。其次,内生机制促使商业银行自觉不自觉挑战宏观货币调控政策底线。在通胀高企情况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大力回笼市场流动性、紧缩商业银行内部过剩头寸是重中之重。但是,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盈利,使得其把放贷作为增加盈利的主要手段,这与央行货币政策方向相悖。这几年银行盲目放贷始终难以管住,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  隐患之二是,商业银行高盈利水平基本上是粗放经营模式造成的,已经出现不可持续的迹象。依靠存贷利差取得高盈利,实际上是2009年、2010年盲目放贷,大举放贷的结果和反应,是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粗放式放贷促成的。随着中国通胀压力越来越大,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大举放贷出现较大冲突,再依靠盲目放贷增加盈利可能性不大。然而,盈利的另一大支柱中间业务也不容乐观。依靠过去把一般服务手段、结算手段等硬性对客户收费的模式已经受到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对,再增加这种“无端”收费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依靠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理财产品的能力不足,既是提供了一些产品也不断出现让客亏损,使得客户投诉四起的状况。再者,央行货币政策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市场预测央行还将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已经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率,不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而且直接影响银行资金运用,影响盈利水平。最后,房贷是银行最为稳定、最主要的赢利点之一。房地产调控越来越紧,使得商业银行嘴里这块“肥肉”正在出现危机。  隐忧之三是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不容乐观。2009年、2010年大放贷可能出现的风险从2011年将可能开始暴露,特别是房地产调控使得一些房贷质量可能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正在暴露等等。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可能一夜轰然倒塌造成此前银行一窝蜂式放贷风险越来越突出。三鹿事件以及最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可能给巨额贷款带来风险。  总之,中国银行业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不下,隐患还不少。银行业一定要全面、完整诠释“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语。这是要求把客户当做上帝,给客户提供优质廉价服务,培育客户的忠诚度,这是长久唯一出路。而不是把客户当作任意宰割的羊羔,任意搜刮的对象,让客户只有怨气,没有满意,这样的话,银行业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