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医院在哪里?:林彪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对中革军委的三点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0:46

林彪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对中革军委的三点批评

五柳先生

林彪为人,一贯察于机先,当机立断。后来,他有儿子,取名为林立果,也是反映了林彪当机立断的一贯特点。1934年4月,林彪给中革军委写了一封信,说是意见,其实是批评中革军委那些大人物们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林彪给中革军委提出了三点批评:

一是决心迟缓。所谓决心迟缓,就是事事都慢了半拍,非但不能察于机先,反而犹豫失机,此乃兵家之大忌也。秦始皇时期法国的代表人物赵高都说“时乎时乎,间不及时,跃马赢粮,惟恐后时”。我估计,以赵高的智力,如果在部队,一定是个优秀的战役指挥员。林彪说:“军委对作战的指挥,我们感觉有不少的缺点,而最严重的是决心迟缓,以致失了不少的可以取得胜利的机会。”而中革军委的决心为什么迟缓呢?一是在等情报,中革军委那些大人物们自恃党在白区有一套高效的情报组织,既然能够把蒋中正的作战计划拿到手,还有什么办不到呢?他们想等进一步的情报来,最好是把蒋中正当天的作战会议记录拿到手,才觉得最可靠。二是不敢进行判断。中革军委那些大人们是有判断的,但每个人都信心不足,而开会商议时意见往往又不能统一,因此只能等待。在历史上,不管是毛太祖泽东,还是明太祖朱重八,其共同特点就是力排众议。明史上记载得很清楚,陈友谅攻金陵,文臣武将?作一团,有人想逃跑,有人想投降,有人想赶到太平(今安徽马鞍山市)去堵截陈友谅,惟有朱元璋力排众议,先说了“不然”,其后有一大段英明的分析,大家去看明史,我不罗列了。毛太祖也是一样,在四年的解放战争中,所谓的政治局常委们,毛泽东何尝把他们放在眼里,开会就是毛泽东的“一言堂”。大家如果不信,去查一下历史资料,林彪提出要打锦州时,朱德还真支持他,惟有毛强烈反对。林彪同志知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的学问有一半都是在猜,善用兵者能够猜得八九不离十,那些庸才就是不敢猜。克劳塞维茨不是说吗,战争的迷雾始终存在。因为战争的迷雾始终存在,必须要估计,要猜测,也就是孙子所讲的“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再狡猾的狐狸,只要它动,必然留下蛛丝马迹。

二是干涉下级的指挥。林彪同志说:“军委对各部队任务的规定及执行手段过于琐细,使下级无机动的余地。以军委现有的地图指挥战略部署则勉强够用,如象现在和过去一干涉到很多小的战术部署,则是无论如何不适用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时周恩来、博古、朱德、刘伯承都在中革军委。孙子兵法讲“兵法常势,水无常势,能因敌变化者谓之神”。实际上,敌我双方的对抗,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体现在作战计划上的对抗。敌我双方的作战计划,拿到一起推演,必有胜负之决。然而,再好的作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总是有变化的时候,有时局部变,有时全盘变。这种变,既有战役指挥机关的变,也有下级战术兵团的变。一般而言,作战计划决定作战部署,作战部署决定着作战的时间和空间。大军作战,非同儿戏,如果部队已经按照作战计划展开部署,想在瞬间把部署调整过来,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按计划打,但是按计划打时常常发现战况与原先的预测不一样。这时怎么办?中革军委的军事教条主义者们,首先想到的开作战会议,形成新的作战计划,再下达作战命令。这也正是林彪所反对的。林彪认为,作战实施过程中的指挥权应当下放,应当由兵团指挥员机断专行,在总的原则和意图下打仗,才有可能取胜。第四次反围剿时,林彪正是违反了周恩来的军令,把遭遇战改成了伏击战,才大获全胜的。林彪对中革军委还牢骚道:“决心定下后,在时间的计算是极不精确的。因为时间计算的错误,当然就发生动作上不能协同。”林彪当时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他就是一线指挥员,这是他的切身之痛!

三是作战原则不知变通。林彪发牢骚道:“军委对于战术原则还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未充分分析当时的情况和当地的地形特点,而总是一套老办法,到处一样的照摆。关于我军战略上应采取的原则,林、聂曾于2月14日22时发了一个电给军委,这电里所说的原则在今天我觉得仍是适用的,希望军委采纳那电内的建议。”现在也不好说,不知变通作战原则,到底指的是谁?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这就是红军时期对苏联军队的条令、教令非常推崇。作战原则必是来源于苏军的战斗条令。而李德、刘伯承,甚至朱德,都有在苏联学习军事的经历。如果看来,套用苏军的军事原则,是常理之中的事。所以,后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时,曾发出怒吼“我们固然要重视别人流血取得的经验,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自己流血所取得的经验”,并且发表了一番“战争规律”、“战争指导规律”、“一般规律”、“特殊规律”的议论,讲的就是这一段往事。其实,作战原则是与具体情况无关的,作战原则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例如,秦赵阏与之战,赵奢先据北山,厚集其阵,以待秦军,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而魏蜀街亭之战,马谡据山自守,魏军围山断水断粮,蜀军大败。林彪同志,也是私塾出身,他怎么会不懂这个基本道理呢?而中革军委的留学生们就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