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 电影:关于“需求定律”的辩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38:49
自从张五常先生认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西方经济学的“公理”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忘记在西方经济学里,需求曲线以及需求曲线的形状是什么东西了。不讲兄居然认为,否定了“需求定律”就需要重写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啦!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在教科书里,需求定律可算不上什么具有公理性的“定律”,就连需求曲线本身也是一个被推导出来的结论,准确说是消费者决策均衡的一个推论,在这个推论中,不同的具体情况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一样,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只是这个推论中的一种情况而已,“吉芬物品”则是另一种情况。
1、“需求定律”是推论中的一个具体情况,不是“定律”
我看到的需求定律的定义是:“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不讲兄说得“需求定律”也是这个,那么,我想告诉你,这算不上什么定律,它有“反例”--这个定律不能成立--是的,我否定这个“定律”,准确而言,我根本就不赞同把它称之为“定律”,因为它也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结论而已,失去了这些条件,这个结论不成立。
说这个“定律”是结论,理由是:需求曲线以及需求曲线的形状,在西方经济学里不是什么公理性的东西,而是一个被推导出的结果,有一个能够推导、论证得出这个结果的更高一层的“定律”--“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即理性决策原则。
==在西方经济学里是“消费者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均衡”推导出了“需求曲线”,也是这个决策均衡决定着需求曲线的形状。
不讲兄,我证明“吉芬物品”存在性和合理性,使用的就是“消费者决策”这个高于“需求定律”、推导出需求曲线的逻辑--即经济学中公理性的原则,用以得出需求曲线的原则--理性决策原则。
这个逻辑以及我的证明所要表达的是:消费者决策的参数和条件不同,需求曲线的形状就不一样,“吉芬物品”就是一个特定条件下的消费者决策问题,其选择效用最大化决策的最终结果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说法,是的,我认为“需求定律”算不上什么定律--西方经济学里它是“消费者决策”的一个结论,消费者决策的条件不一样,这个结论可能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可能是向右下方倾斜,“需求定律”根本算不上什么定律。
====至于张五常把这个“定律”说成是经济学的“公理”,认为这不能违反,这一点经济学界内部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张先生数学不及格,经济学的基本教科书以及这些教科书中的基本内容他是看不懂的,他不知道“需求曲线推导”问题,很正常。至于汪丁丁,我的确没有仔细看他的那些分析,如果真的只是要证伪“需求定律”,或者认为“需求定律”还需要证伪,只能说,汪先生依然是一个物理学家,在经济学领域只能算是个“发烧友”。
2、用推导需求曲线的公理解释“需求定律”的反例“吉芬物品”

   在这里,我用推导需求曲线的“理性”原则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解释一下吉芬物品--这个逻辑本身也是西方经济学解释需求曲线的基本逻辑,只是我将它应用于吉芬物品这种“具体情况”--当然,符合“需求定律”的,是与之相并列相平行的另一种情况:

  经济学认为,需求和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进行最优决策的结果,这种决策受到“收入”的限制。也就是说,需求的定义中的“愿意”--是因为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他们才愿意买;需求定义中的“能够”--是在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预算约束”之内,他们才能够买得起。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其他条件”的那个“收入水平”,也就是做为参数出现的“预算约束”,指的是“名义收入”--这些“名义收入”能够买到多少东西,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水平,要看东西的价格是多高,所以“实际收入”,是受价格影响的,不是一个“外生变量”,不是“参数”,不能算作“其他条件不变”中所说的“其他条件”。
  其实,任何一种商品,只要它的价格上涨了,都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这并不是“其他条件变化了”--实际收入降低了,人们显得“穷了”一些,所以,人们更愿意多买一些“低档物品”--这就是所谓的“收入效应”。
  现在请注意“吉芬物品”的特征:必需品--准确而言,是占消费品比非常大的一种必需品,而且是满足同一功能的消费品中价格最低的那种必需品。有了这个条件,理解吉芬物品就比较容易了。
  先分析一下其原理:在饥荒年代,人们的消费中,土豆所占的比重要比平常高得多,同样能够“充饥”的其他商品的价格,要比土豆高很多,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土豆价格上涨,那么,人们就会显得“穷了”很多,更没有钱去买比土豆更高档的其他东西来充饥,所以,人们就必须更多的使用“土豆”这个低档物品,由此导致土豆价格越高,人们越买不起土豆之外的其他商品,就越需要买最便宜的土豆。
  看一下这个例子:有这样几个条件:1、能够满足同一功能的,并不只有土豆一个,但是土豆的价格是最便宜的。2、土豆价格上涨了,但是,同样是充饥物品中价格最便宜的。有了这两个条件我们不难理解,土豆价格上涨之前,人们的收入可以在买土豆的同时,再买一些比土豆贵的如肉等食品来充饥。但是,如果土豆价格高了,人们如果还是买那么多的肉,买到的土豆要少得多,就得挨饿。但是,如果更多的买肉,那就更吃不饱了。唯一的办法是,把原来买肉的钱省下一些来,少买肉,多吃土豆。
  ==在这个逻辑中,土豆价格上涨,导致的后果是,人们要更多的依赖最便宜的充饥物品--土豆。
  如果说这述逻辑成立,那么结果很明显,在收入、偏和预期等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化的条件下,土豆这种最便宜的低档品,同时又是生活必需品的物品,它的价格上涨,会导致人们更多的购买这种商品,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当然,深究起来,这个逻辑中需要再加入一个效用层次上的差别:高档物品能够带来的“效用提高”,并不仅限于原来低档物品所满足的那个“必需品”的层次,如肉的作用,不仅仅是“充饥”。相应的,超出了低档效应层次的那些高档效用不能替代低档效用,如肉,在充饥的功能之外,带来的其他效用不能替代土豆的充饥效用。--当然,这个逻辑上的解释与现实也是相吻合的,只是没有必要再深入到这个深度,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吧。  

3、证伪了“需求定律”也不需要重写经济学教科书
至于证伪了“需求定律”,经济学教科书就要重写,不讲兄,你讲笑话了,或者说,你跟张五常一样,也忘了教科书是什么。
在教科书上,“需求定律”,是在第一章中提出的一个说法,在这一章里,只是介绍了一个需求曲线然后就直接给出了“需求定律”,根本没有解释这条需求曲线是怎么来的,更没有说明为什么“需求定律”是成立的。这个“需求定律”中的“定律”不能理解为“能量守恒定律”一样的经过证明的必然成立的“定律”,而只不过是与“黑菲定律”中的“定律”一样,只是一个经验性的总结和概括而已,是一个对与不对有待证明的“定律”。
在教科书的第三章,重新使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来推导需求曲线,由“消费者决策均衡”的逻辑来得出需求曲线,同时介绍影响需求形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介绍吉芬物品--在这一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一个需要被推导出的结论,不能构成什么“定律”,而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另一个特殊情况“吉芬物品”也在这里被介绍。
不讲兄,看明白了吧?
--即使是在最初级的经济学教科书上,需求曲线也是一个结论,需求曲线本身以及它的形状,是由“消费者决策均衡”推导出的一个结论,准确来说,是“消费者决策均衡”的一个“推论”,这个推论中需求曲线既可能向上倾斜,也可能向下倾斜,所以才要在这个推论中介绍并解释“吉芬物品”。
===这是最初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如果是中级或高级经济学教科书,那么,开篇根本就没有“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开篇要讲的是“效用”和“技术”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以及需求曲线的形状,都是消费者决策的结果,是一个结论,准确的话是一个推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不过是这个推论中的一个具体情况,哪能构成什么“定律”???
=====这些观点是最初级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内容,没有必要因为它而重写教科书。可能是张五常把“需求定律”给说成是“经济学公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忘了张老先生不可能知道经济学教科书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