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恶搞歌曲歌词:中部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04:11
 中部崛起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2008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中部崛起规划”终结“不东不西”尴尬 "弯道超车":中国中部提升内生动力以期跨越式发展

2010年8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这份文件提出定的各项任务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9年10月,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武汉市继国家光电子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和国家信息产业三个专业性基地后,获得的又一块含金量更高的国家级基地授牌,也是中国的第七家国家级综合性产业基地。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未来6年将投入1万亿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和高技术服务等6大产业,力争建成我国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环境最优、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将按照“强化特色、拓宽领域、高位嫁接、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等相结合的四项原则,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为主线,把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和高技术服务等领域作为主攻方向。

按照发展规划,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将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核心区,逐步拓展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青山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以及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带动和辐射整个“武汉城市圈”、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

2010年12月,湖北省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获批升级,定名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目标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湖北省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1999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10多年来,宜昌高新区按“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战略结构,累计投资100多亿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现有东山园区、猇亭园区、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宜昌生物产业园等核心辖区,拥有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南玻硅材料、宜化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

  至2011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原则同意修订后的《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荆州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57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到2020年,荆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2.5平方公里以内。

  湖北随州计划打造百亿元光伏产业基地

  特高压输电线路

  2009年1月,山西长治到湖北荆门全长640公里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成投运,是我国首条也是世界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至2011年1月累计送电209亿千瓦时,显著增强了华北与华中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及两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2011年1月,在成功运营两周年之即,该线路将进行扩建。扩建工程总投资43亿元,历时一年。扩建后这条线路的输电容量将扩大一倍至500万千瓦。  

中部崛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其它战略支点包括: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这是中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前发改委批复的8个国家级试验区试点主题包括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工业化等,这是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设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万,经济总量2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道,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国家希望“两型社会”试验区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010年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0〕33号),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通知》指出,湘潭市是长株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06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的山水城市布局,以湘江为纽带,形成“五片一中心”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要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11月,长株潭三市对湖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

·武汉城市圈: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1年8月9日,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2月,科技部等六部门批准成立了湖北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期为三年。根据规划,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包括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其中心区面积12000亩,为园区开发建设重点。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是湖北省继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安徽皖江城市带: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39.1亿元,同比增长23.8%,约占全省比重65%。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 原辖区县“一分为三”划归合马芜三市

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2010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之一。截至2011年5月,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9亿元,占安徽全省的75.3%,示范区9市实现生产总值1967亿元,增长14.5%。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落户示范区。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8年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府厅字〔2008〕38号)。通知指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三带”,即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四区”即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这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省会南昌、著名瓷都景德镇等3个城市和38个县(市、区),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三成;人口约2006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六成。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2006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介绍河南省有关方面组织编制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指出: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区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总人口4012.5万人,占全省的41%。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其他城市群发展相互呼应,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2010年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刊载《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80号),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中原经济区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10月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专家解读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中部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中部的信心在哪里? 透视金融危机下中部经济之变局 中部崛起成为中国加速摆脱金融风暴的“内燃机” 中部正成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从第五届中博会看中部六省发展 世界跨径最大高低塔斜拉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通车

一个内陆中等城市快速崛起的样本——湖北襄阳市跨越式发展路径解析 长三角180余亿元产业资本投向十堰市
  长三角千亿元产业资本涌向中部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