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血管硬化的药物:吉泰走廊在江西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53:40

吉泰走廊:在江西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江西中部崛起,是赣中地区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它顺应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我省赣北地区经济较强,赣南地区经济活跃,唯独赣中地区经济处于中间无力的境地,使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南活北强中弱”的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因此,在江西中部,在吉泰盆地加快推进吉泰走廊建设,不仅关系到吉安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到江西经济结构空间布局的优化,对于托起赣中经济的脊梁,实现江西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吉泰走廊的概况、目标定位及主要任务

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新形势,吉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吉安实际的基础上,于2008年1月作出建设吉泰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几年来,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吉泰工业走廊打造成吉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吉安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能和空间。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吉泰工业走廊更名为吉泰走廊,把工业二字除去,意味着吉安要全方位的崛起,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走廊概况:吉泰走廊地处吉安市的中部,以105国道为主轴,以京九铁路、赣粤高速为两翼,贯穿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县、泰和县等“三县三区”,并连接该区域6个工园区,核心区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城镇人口约74万,占全市城镇人口的37%。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6+1”支柱产业,被称为吉安经济的“硅谷”。

目标定位:到2015年,吉泰走廊要以占全市3.6%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市70%以上的经济总量,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比重接近50%。3年内将吉泰走廊建成一个人口超100万、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水、泰和为两翼,以周边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即“大吉安城市群”格局,把吉泰走廊打造成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加快发展的优强区、统筹城乡的实验区、绿色崛起的带动区。

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四基地一枢纽”,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电力能源基地、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江西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统筹“五个一体化”,即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创新“六大体制机制”,即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城镇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投资融资体制机制、行政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实现“四个集中”,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中;加速推进“三化一新”建设,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吉安进位赶超、跨越崛起。

二、吉泰走廊的建设是加速江西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突破吉安区域范围,跳出“吉泰走廊”看“吉泰走廊”,从全省发展的视角来看,加快推进吉泰走廊的建设,对于隆起吉泰盆地的骨架,挣脱江西“中部塌陷”的迷茫,托起赣中经济的脊梁,优化江西经济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吉泰走廊的建设占据了江西中部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吉安地处国家战略的中点。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城市群、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皖江经济圈国家等六大区域战略板块环抱吉安。这些国家战略,使吉安处在一个直接的发展福地。吉泰走廊就是处于发展福地的核心区域,而且凭借着四大比较优势,使其在江西中部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一是产业优势。吉泰走廊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6+1”支柱产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74家,以及博硕科技、友利电、日本住友电装、摩比通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0年底,过百亿产业达到4个,其中冶金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1.4亿,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4%;电子信息产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9.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14.2%;医药化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12.9%。二是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三大基地: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拥有全省最大、装机5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厂,装机192万千瓦华能井冈山火力发电厂,装机40万千瓦峡江水电枢纽、装机12万千瓦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总装机192万千瓦的万安烟家山核电站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拥有井冈山国家级5A级景区、渼陂古村国家级4A级景区等“红、绿、古”资源,跨入了中国旅游城市行列。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园,走廊核心区及周边地区还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和全省肉牛生产基地。三是定位优势。“十二五”时期是吉安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刻,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暨战略目标的选择与定位,便成为极为重要的事情。为此,市委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吉泰走廊为主轴的“四基地一枢纽”,加速推进走廊“三化一新”建设,把吉泰走廊建设成为吉安经济发展辐射源、江西中部经济增长极、老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这些战略构想暨战略目标的定位是相当准确的,与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筑“一湖两带”城市群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四是区位优势。吉安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的重要节点。拥有数条铁路(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井冈山至赣州铁路)、两条国道(105国道和319国道)、四条高速(大广高速、泉南高速、抚吉高速、泰井高速)、井冈山机场和赣江水道,开通了吉安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海关、商检机构一应俱全,畅通了走廊区域内半小时经济圈。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确立了赣中区域交通的枢纽地位。

吉泰走廊的建设改善了江西经济“南活北强中弱”的发展格局。纵观全省经济空间布局, 主要是沿浙赣线、京九线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开。站在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上看,赣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的实施,赣北城市群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凸显;赣南地区作为江西的南大门,接受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发展活力强劲,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唯独赣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使我省经济发展处于“南活北强中弱”的境地。至今,在赣中地区尚未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工业中心,制约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赣中作为沟通赣北与赣南经济联系的枢纽,其整体经济实力薄弱的局面不容忽视。因此,建设吉泰走廊,将这一区域打造成现代工业密集区和赣中经济的增长极,有利于增强赣北、赣中、赣南三大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赣北、赣中、赣南三大经济板块的协调互动;有利于改善全省经济“南活北强中弱”的发展格局,优化江西经济的空间布局,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吉泰走廊的建设支撑了江西中部城镇体系建设的集群发展。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中心城市更是如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过慢,只限于单个城市的发展必将面临被边缘化和淘汰的危险。江西中部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规模小,没有形成自己的大城市群。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构建以“一湖两带”城市群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因此,在江西中部,构建吉泰城市群可以为赣中城镇体系建设起到强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作用。吉泰城市群是吉泰走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吉泰走廊横贯吉安市“三县三区”,走廊内交通便捷,形成了吉安市中心城区(青原区和吉州区)与吉水县城、井开区、吉安县城和泰和县城的半小时经济圈。通过走廊核心区的快速工业化,“三县三区”经济联系将更紧密,实现吉安中心城区规模与辐射范围的扩张,将其打造成赣中地区城市规模较大、辐射力较强的中心城市,这将极大地提高吉安城市化水平。吉泰走廊现有城镇人口74万,区域面积900平方公里。按照吉泰走廊发展规划,力争3年内将其建成一个人口超100万、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水、泰和为两翼,以周边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这有利于提升吉安的积聚和辐射能力,更好地与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赣南城镇群对接,推动江西中南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推进江西城市化的发展、带动江西城镇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吉泰走廊的建设集聚了江西中部未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吉泰走廊的建设在经济总量、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江西中部未来持续发展积淀了潜能,增添了后劲。一是积蓄了经济发展的新能量。2010年,吉泰走廊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56.8亿元、634.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2.6%、56.5%,外贸出口达6.34亿美元;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园区达到3个(井开区、泰和、吉安县工业园),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306户,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绝对值列全省第6位、工业税收列全省第5、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列全省第3位,到2015年吉泰走廊将承载全市70%的经济总量,真正实现“把金山银山堆在园区” 的战略初衷。二是拓展了科技创新的新空间。综合大学井冈山大学坐落于走廊核心区,为走廊核心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科研保障;建立了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落户走廊的企业档次较高,很多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国内先进行列:全球第一块具有自动消眩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全国第一条蓝光光盘生产线和江西第一部自主品牌手机“盛泰”、第一台mini笔记本电脑“紫光贝贝”、第一个自主品牌MP3、MP4都诞生在走廊内,江西联创宏声电子公司为我国“神七”航天飞船研制了“通信送受话器组”,江西杰克机床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凸轮磨床在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荣获最高奖项“春燕奖”,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将为中部崛起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三是铺垫了产业承接的新高地。产业要发展,平台是关键。吉泰走廊有六个工业园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井开区,其它都为省级工业园区。并且手握“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国家电子信息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省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LED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等名片,还有吉安深圳工业园、泰和温岭工业园、吉安县东莞产业园、吉水温州工业园……等不仅成为吉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辟利用台资的最佳基地,也势必为江西扩大开放、对接引进企业项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快集聚,推进吉泰走廊建设给力江西中部崛起

吉泰走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现,已经具备领跑中部经济的基础和能力。吉泰走廊要在江西中部崛起大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须站在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稳步推进吉泰走廊建设,进一步凸显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抢抓战略机遇集聚发展。俗话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当前,面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以及全省实施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带来的诸多发展机遇,这对吉安来讲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对全省各地来说同样也是机遇。因此,关键是要增强抢抓机遇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用好机遇的智慧与艺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吉泰走廊列为省级发展战略予以高位推动,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创新走廊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吉泰走廊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高效对接,加快吉泰走廊集聚发展。

壮大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从经济学上说,产业聚集是构成区域竞争的有效途径一个地区产业群的形成、水平的高低,体现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综合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后劲。要鼓励集群式的产业引进方式,注重从单一的项目引进转向多项目的区域引进,从单纯引进资金到整体规划开发。要围绕“6+1”支柱产业,千方百计把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同行业都吸引过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集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新的生态环境。要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绿色食品等四个超百亿元产业,重点将电子信息和冶金建材产业培植成千亿元产业。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和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县市区与国际、国内及沿海发达地区建立更深层次、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多建立一些像吉安深圳产业园等富有特色的产业园,壮大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城镇集群集聚发展。吉泰城镇群的形成是吉泰走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要素集聚、资源共享的高级形态。当前,要编制好吉泰走廊总体规划以及功能区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突出抓好走廊内“三县三区”的规划对接、产业对接、机制对接,加快走廊内城镇布局组团、促进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吉水、泰和为两翼,以周边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即“大吉安城市群”格局。要进一步加快区域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四个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吉泰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群联动发展、互补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集群发展。

提升人文内涵集聚发展。人文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工业之魂,也是工业园区品位和竞争力所在。 吉泰走廊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打造成为全省具有区域特色和中部隆起的工业板块和城市集群,必须重视和提升吉泰走廊的人文内涵。要让井冈山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企业文化与吉泰走廊相融合、相对接,从而在思想、文化、科技和创新诸多方面产生碰撞,塑造走廊魅力,提升形象品位;要用创造“百年老店”的品牌思维和人文精神,培育出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经济性契合的吉泰走廊。这不仅对于吉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于推进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