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晶髋关节价格:试论南丹黑香猪的保护与开发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13:37

1、品种特点及产业现状

1.1品种特点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的南缘,处于黔贵两省交界处,具有一肩挑两省的功能,是大西南通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咽喉要地,黔桂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县城距省会南宁市330公里,距柳州市280公里,距贵阳市320公里,距河池市80公里。海拔平均为900米,年均日照1243小时,气温16.7-17.1℃,无霜期296天,年降雨量1477.4毫米,相对湿度81.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南丹丰富的物种资源。南丹黑香猪是南丹山区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居民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采用放牧形式,任其自由采食天然杂草、树叶等食物,辅以野菜杂粮,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闭锁繁育而形成的一种地方优良家畜品种。由于产地主要分布在老、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地,因而不受外来品种或基因混杂,保持原始的自然品种特性。南丹黑香猪性情温驯、耐寒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生产性能稳定、易于饲养管理,需投入人力、物力较少,特别适合山区饲养。因从未与其它品种进行过杂交,所以保持了肉味香嫩的纯土猪特色,是制作香猪火腿、香腊肉的上佳品种。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肉及肉制品逐渐成为中高档消费者的新宠,市场前景看好。

1.2产业现状

进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外来良种猪逐渐成为农村养殖的主角,南丹黑香猪养殖数量在不断减少,养殖地域也在不断缩小,市场引力逐渐消失,目前,南丹县饲养的生猪主要为从武鸣等养殖大县调进的三元杂品种猪,由于其生长周期短,出肉率高,深受养殖户喜爱。而南丹黑香猪只限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和中堡苗族乡等几个少数民族乡镇群众自繁饲养,南丹县的里湖乡是其中的主要产区之一,尤其在瑶族同胞聚居村屯,基本达到户均一头母猪,可以说饲养南丹黑香猪是南丹山区群众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传统和当家品种。目前,全县黑香猪年饲养量1.2万头, 年出栏量6000多头,母猪存栏约5000头,占少数民族乡镇生猪饲养量的40%左右。由于白裤瑶族群众传统观念比较浓厚,接受科技意识还比较弱,养殖方法比较粗放,主要还是以粗放养殖为主,白天放猪于山上或房前屋后自由采食,晚上辅以一些米糠、红薯滕等自制粗料,由于营养水平低,黑香猪生长速度比较慢,一般年均体重为50公斤左右,主要供家庭春节宰杀食用,上市销售数量比较少,如有需求一般要到农户家中选购,或是预先订购,有价无市现象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改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受外来优良品种猪的冲击,南丹黑香猪逐渐被边缘化

目前,南丹县肉猪品种主要靠从外地引进的良种猪,由于良种猪生长快,效益高,凡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都以养殖良种猪为主,目前,全县市场销售的肉猪95%以上为三元杂良种猪,黑香猪养殖不断受到排挤,养殖范围在不断缩小,现只有里湖、八圩、中堡等几个少数民族乡群众在饲养。而几个少数民族乡镇群众居居住地比较偏僻,土地贪瘠,七分石头三分地的现象比较普遍,粮食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充足的养殖饲料来源,其他可供直接利用的资源较少,于是天生天养的养殖模式成为当地农民养殖的主要模式,其经济效益十分低下,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肉食品需求。

2.2受传统养殖观念的束缚,养殖效益低下

里湖等几个少数民族乡镇传统观念比较浓厚,虽然政府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培训,但科技的渗透作用比较弱,群众接受科技的意识不高,特别是粮食资源的匮乏,群众养殖信心不足,使得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科技无法让群众有效利用。虽然群众都有养殖黑香猪的习惯,但出发点是以不与人争粮,但又能获取一定的肉品,于是散养粗放,随耕放牧,自由觅食成为主要养殖方法,其后果是极大地破坏环境资源,养殖与环境矛盾日趋突出,而极差的养殖环境又直接引起猪的疫病较多,猪的成活率低下,加上科技投入不足,饲料供应不上,猪的生长速度缓慢,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3缺乏政策性引导,产业开发力度较弱

南丹黑香猪主要为群众自繁自养,一般是一户一头母猪,两三头商品猪,年饲养10头以上的很少,由于养殖分散,产业效益不高,难以引起政府的重视,面对逐步被边缘化的品种,政府尚没有出台相应的保种政策,没有制定明确的产业开发计划,南丹黑香猪只能停留在自产自销上,缺乏市场的引导和带动,产业链条不长,销售地域不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养殖的重视,食用绿色健康的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南丹黑香猪逐渐被一些商贩看好,并被商贩套上品牌猪的牌子加工对外销售,而其纯香的肉质品质足以超过一些品牌猪,而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此种现象既导致品种的流失,又搅乱市场经营秩序,对进一步开发南丹黑香猪产业极为不利。

3、产业发展优势

3.1品种资源优势

南丹黑香猪经过多世代的自然繁育,其基因纯正,保留了原始的体型和肉质品味。南丹黑香猪体型丰满,成年体重一般为50—60公斤,屠宰率在70%左右,瘦肉率在45%左右。一般出栏期在8个月左右。具有耐粗饲,母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体型略呈长方形,头清秀,额宽平,耳较小斜竖,嘴筒稍长而较尖,下颌狭窄,背腰微凹,腹部稍大,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短适中,被毛黑色。纯正的黑猪成年公猪体重80千克,母猪为40千克。性成熟早,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1-13头。

3.2地理条件优势

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北与贵州省的罗甸、平塘、独山、荔波等县接壤,西南出海大通道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柳州——北海二级公路贯城而过,是国家重点工程龙滩电站的必经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以来,南丹就以商贸而闻名,南丹已成为商贸往来的中转站,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盛产长角辣椒、南丹瑶鸡、黄腊李、柑桔、板粟等特色农产品,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商客往来交易,有效带动全县相关产业的发展。

3.3养殖经验优势

长期以来,南丹人民就有养猪的习惯,从传统的黑香猪养殖到现代的良种猪养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目前,南丹成立了年产10万头瘦肉型猪繁育基地,生猪规模化标准养殖已发展到8家,全县年出栏生猪达13万头,产值达2亿多元。如果把这些成功的养猪技术和经验引入到黑香猪的养殖领域, 结合少数民族养殖特点,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4消费习惯优势

目前,南丹周边县市已逐步认识到黑香猪的价值,并开始利用黑香猪加工成制品销往一些大城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南丹本地群众也逐渐形成食用黑香猪的习惯,特别是逢年过节,买黑香猪送礼和宰杀食用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据统计,仅2011年春节,居民自发到黑香猪产地的里湖、八圩、中堡等乡镇购买用于自食的黑香猪数量达1000多头,一些熟食制品店利用黑香猪加工成的烤乳香猪、火腿、香腊肉深受消费者喜爱,黑香猪市场已消然形成。

4、发展思路

4.1加强政府扶持引导,提高产业比重

政府在黑香猪产业发展中应加强作为,每年必须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黑香猪的保种和产业开发,在保证稳定黑香猪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提高黑香猪产业市场占有率,满足市场高消费需求。政府要发挥监管职能和协调服务作用,采取政府引导、财政驱动、企业带动、农民连动的四轮驱动模式,积极为养殖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造便利条件,实现企业坐地生财。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加大科研投入,探索黑香猪养殖新技术、新方法,减少养殖与环境的矛盾,实现黑香猪养殖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而改变农民养殖观念,使养殖黑香猪真正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发家致富的一条门路,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4.2建立科技服务体系,打造民族品牌

要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或项目小组,专项开展黑香猪品种科研工作。积极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展黑香猪品种选育及相关的营养价值研究,完善保种制度,禁止外来品种猪进入保种区,不断提高黑香猪的基因纯度。 应制定优质黑香猪生产标准,研究制定生产过程中的配种、饮水、饲料、药品、防疫、治疗、饲养方式及上市的标准或技术规程,使黑香猪品质得到充分保障。要依托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资源,结合一年一度的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的有利机会,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作用,扶持一批农户做好典型,大力发展农家乐黑香猪饭店,认真开展黑香猪产品精深加工,做好产品包装和推介,加大宣传力度,让玩在南丹,吃在南丹有机结合起来,在打响旅游品牌的同时,打响黑香猪品牌。

4.3加强基地建设,稳定产业链条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南丹,以发展黑香猪生态园区建设为目标,着力建立1—2个有影响力的黑香猪生态园区养殖基地。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稳定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要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黑香猪业协会和经纪人,做好黑香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保持黑香猪产业在生产、流通、上市等各个环节的稳定。

4.4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养殖效能

由于黑猪养殖环境条件恶劣,疫病发生机率相对较高。加上养殖户住居偏远,交通不便,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防疫效果不尽理想。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防疫制度,根据养殖数量分布情况,划定养殖片区,在片区内培养防疫技术员,实行片区防疫责任包干制 ,解决现今一村只有一名村防疫员的现状,保证免疫及时跟进到位。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方针,足额保障防疫工作经费,不断提高村防疫员待遇,使经过培训后的防疫员能够稳得住、讲责任、顾群众,保证防疫工作顺利开展。要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环境和生产用具的日常消毒工作。抓好养殖环节的管理,禁止使用国家禁止或淘汰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违禁品。要从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积极指导养殖户在饲料中使用中草药预防控制疫病的做法,提高畜禽抵抗疾病的能力,切实保护养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提高农户生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