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虎吻蓝兔的奶: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37:14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适用地区:

江苏

发文时间:

2008年06月03日

发文字号:

苏国税函【2008】第255号

法规正文:


各省辖市、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税务局,常熟市、张家港保税区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深化联动评估工作和行业管理,现将金属船舶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行业管理指南,以及2008年度全省开展的纳税评估行业下发给你们,请结合2007年度汇缴扎实开展好纳税评估工作。
  一、以行业指南为指导,认真做好2007年度汇缴审核工作
2007年,省局在各地纳税评估、税种联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行业评估模型、行业管理指南,以南通、南京、无锡、镇江、泰州、徐州、宿迁等地编写的行业评估模型为模本,修订、评审发布了纺纱、织布、金属船舶制造业、钢铁、房地产、木材加工、石英砂等7个行业的行业管理指南(附件一),请各地在2007年度汇缴审核工作中加以指导运用,以提高汇缴审核质量。并请关注各指南的实效性,省局将适时组织修订、完善,以进一步促进全省行业纳税评估水平的提高。
  二、以联动评估为目标,扎实开展2008年度纳税评估工作
  1、按照全省所得税工作会议的要求,省局根据各地的行业集居度及其在全省的代表性,结合各地行业特色,选取汽车销售等10个行业作为2008年全省行业评估对象(附件二),并根据各地的自报项目明确了分工负责单位,请各地结合自身评估工作的计划认真安排,加以落实。具体要求:
  1) 每个行业的样本企业不少于10户;
  2) 按照国税发(2005)43号和国税发(2006)119号文件精神,着实组织开展好本地纳税评估工作,并按户制作评估案例,于9月底前完成;
  3)在行业评估的基础上制作行业管理指南,于10月底完成。各地所分工的行业以后均作为全省行业的监控点,继续由分工单位逐年对指南加以充实和完善。
  2、按照省局联动工作的要求,各地在今年的评估工作中要注重与流转税、国际处、稽查局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尤其要关注所得税关键指标、涉税风险点的分析评估,要以企业所得税中成本费用评估为主要切入点,兼顾收入评估,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
  3、各地要按时整理评估案例,特别是两税联评案例。省局所得税处、流转税处、国际处将在下半年适时组织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届时,所有参评案例必需是联合纳税评估的案例。

附件:
1、纺纱、织布、金属船舶制造业、钢铁、房地产、运输机械制造、石英砂行业管理指南(请到省局FTP所得税处目录下载)
2、2008年全省所得税行业评估安排


                    二OO八年六月三日


     纺纱制造—棉纱、化纤纱、混纺纱制品行业所得税管理指南

第一部分  行业特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纺纱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该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价格受国产棉和国际皮棉价格的影响,涤纶受石油价格的波动,原材料、产品价格不稳定。当代纺纱工艺技术概括为四大类: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气流纺)、涡流纺。这四种纺纱体系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纺纱结构,可纺纱支数范围自动化程度、费用结构、最终产品外观等的优缺点都各不相同。我省大都以环锭纺和气流纺为主。一般来说,环锭纺纱是通过牵伸罗拉的速度差异完成牵伸过程,然后通过前罗拉输出速度和锭子转速的差异完成加捻过程并且卷绕成型.环锭纺是由锭子和钢铃、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而气流纺则是由气流方式输送纤维,由一端握持加捻,气流纺比环锭纺多个排杂部件。纱品种繁多,有粗有细,常规品种从6支到80支,是织布业的主要原材料。
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有三种:涤纶、粘胶、棉花(棉条)。行业代号T代表纯涤,R代表粘胶,C代表纯棉,JC代表精梳棉。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产品可分为纯棉纱、化纤纱和混纺纱三大类。
产品名称根据原料含量及纱的粗细以行业代号命名。涤纶按纤维长短分为涤纶长丝、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主要是织布行业、丝织行业用,涤纶短纤是纺纱行业用。涤纶按产品质量分为大化纤、中化纤、小化纤。大化纤用PET切片纺或者熔体直纺的短纤维 ,特点是色泽好,批号大,强力稳定,疵点少,可纺性好、制成率高。中化纤用等外PET切片或者加上PET回料纺,价格质量介于大化和小化之间。 小化纤用PET回料制成,价格低、质量差,制成率低。粘胶是人工合成纤维,棉花的下脚短绒加木浆制成,类似于棉花的成份。
主产品: 21支纱、32支纱和40支纱,是织布业的主要原材料。
主要销售方式:直接收款方式。
资金核算方式:主要为货到付款,也有少量的分期付款,资金回笼采取定额核算方式,结算形式有转帐、汇票和现金等。
收入和成本的核算方式:采用权责发生制,以货物发出来确认收入,产品成本以实际成本计算,核算方法为品种法。
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一)主要设备及功能
1、清花机:把原棉加工成棉卷,并除去一部分杂质。
2、梳棉机:把棉卷加工成粗棉条,并除去大部分杂质。
3、并条机:根据比例配比,加工成条。
4、精梳机:用于生产精梳纱。
5、粗纱机:把粗纱条拉长、拔细、加捻。
6、细纱机:把粗纱加工成细纱。
7、络筒机:把细纱纡子加工成筒子。
(二)工艺流程
1、环锭纺精梳共有八道工序:一是清花、二是梳棉、三是预并、四是精梳、五是混并、六是粗纱、七是细纱、八是落筒。 
工艺流程为:涤纶(棉花、粘胶)→清花→梳棉→预并→精梳→混并→粗纱→细纱→落筒→定重包装。
2、环锭纺普梳共有六道工序:一是清花、二是梳棉、三是混并、四是粗纱、五是细纱、六是落筒。
工艺流程为:涤纶(棉花、粘胶)→清花→梳棉→混并→粗纱→细纱→落筒→定重包装。
3、气流纺共有四道工序:一是清花、二是梳棉、三是并条、四是气纺、五是定重包装。
工艺流程为:原料→清花→梳棉→并条(头道并条、二道并条)→气纺→定重包装。

第二部分  行业涉税风险点

一、行业涉税风险点
各企业由于产品规格多样,质量不等,形成企业间税负差异较大,给税收评估分析带来较大难度。主要涉税风险点是:联营企业之间成本费用划分不清;产品销售不开票或滞后开票;下脚料销售和加工费收入不开票等等。
二、行业监控的关键点
监控的关键点是企业的耗电量。定期从企业所在地供电部门取得企业实际耗用的电度,通过监控企业的耗电量,不仅可以核对出企业实际的生产数量,还可以发现企业体外循环的偷税行为。问题是生产纱支数越多的企业,按纱支数核算的耗电量越繁杂。
三、主要涉税问题
(一) 隐瞒加工费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
(二) 下脚料收入不入帐或少入账。
(三)以代客加工为名,实为购销业务,只就加工收入计缴增值税,对货物销售不计提销项税金。
(四)利用享受政策的关联企业抬高或压低价格,转移税收。
(五)应税收入未及时申报,形成滞后销售现象。
(六)电耗用于非应税项目未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转售电费未申报纳税。

第三部分  行业评估思路及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
纺纱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着纺织业本身固有的特征,属于多机台、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型 、劳动密集型行业,原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其财务报表所显示的信息往往不能反映企业应纳税的实际情况,必须通过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研究,与行业水平、历史同期水平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真实的盈利能力。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货币资金科目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货币资金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期末余额较小,要分析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不入账的情况。应当要求企业提供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明细账相核对。另外也可以突击实地盘点企业的库存现金数并与现金日记账账面数核对,如相差较大,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存在帐外经营的情况。
2、应收账科目分析。应对“应收账款”各明细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中贷方余额的客户,通过核对相关买卖合同的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滞后确认收入和价外收费未转作收入的情况;对应收账款中借方余额的客户,应通过核对合同,分析有无隐匿销售款项的行为;分析应收账款中是否长期存在大额的应收关联企业货款,该部分是否计入计提坏帐准备的基数;同时应结合“坏帐准备”科目分析查应收账款中坏账的核销是否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批,是否存在擅自核销坏账的现象。
3、其它应收款科目分析。一般来说,此科目期末金额不大,此科目如期末金额较大,应认真分析明细。如发现金额较大的往来,要审核业务发生的时间、往来的性质,要防止企业将闲置资金对外拆借或转作个人存款,不按独立企业交易原则计算利息收入或利息收入冲减往来款项
4、存货科目分析。首先应分析存货的结构构成,分析各工序在产品的比例是否与工艺流程相吻合,分析存货的金额是否与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相吻合。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还需分析单位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的准确性,审查有无利用成本差异调节利润,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现象;另外,还应重点分析“库存商品”贷方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发生额是否一致,核查确认是否存在将存货用于投资、抵债、赠送等情形未作视同销售处理,而少缴企业所得税。
5、固定资产科目分析。纺纱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有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环锭纺机、气流纺机、清棉梳棉机、并捻线设备)等,一般情况下纺纱行业固定资产金额较大,一个大中型纺纱企业的车间少则有近百台,多则200~300台细沙机。该科目应着重分析:(一)机器设备的账面余额与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是否相符;(二)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固定资产的处置和更新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是否出现异常,有无利用多提折旧调节利润,滞纳税款现象。
6、短期借款科目分析。由于纺纱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短期借款余额也呈季节性波动。 (一)对金额较大的借款,特别是向个人或非金融单位的借款,要认真审核合同金额和付息方式,对不符合规定列支的利息支出,不允许税前列支。(二)分析借贷双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存在,对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关联方借款利息应不允许税前列支。(三)对借款金额到万元以下的,应分析有无将应付款项以借款名义记入短期借款科目,偷逃企业所得税。
7、其它应付款科目分析。一般来说,此科目期末金额不大,如期末金额较大,应认真分析明细。分析其它应付款是否包括关联企业的借款,其计提的利息是否按规定税前扣除。
8、应付工资科目的分析。纺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比重很大,一个纺纱厂通常有几百至几千名职工,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纱企业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较高。应着重分析企业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实地核查中应结合生产车间工时、产品产量记录,分析是否存在虚列人员多计工资的情况。
9、应交税金项目的分析。由于纺纱企业的原材料是农产品(棉花),首先应了解企业是否有权自行收购棉花,因为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原棉时,只要凭企业自行填开的农副产品收购凭证就可以确认原棉采购成本,并抵扣进项税金,因此应重点分析企业有无、随意抬高采购价格、加大采购成本,从而虚列销售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其次,原棉的采购大多实行打包购进,所以原棉容易造成异常短缺,分析属于非常损失的原棉是否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所得税处理时是否按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第三,分析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生活福利等的原材料是否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第四、分析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生活福利等的原材料是否已作税前扣除;第五、收取的价外费用以及下脚料收入是否按规定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10、资本公积科目分析。要将年初数与期末数进行比较,如增加较多,应当分析增加的原因,是否符合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条件。
(二)利润表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分析。将本期收入与上期收入、计划收入、开工情况、工资支出情况比较,分析是否出现异常;发出商品是否及时结转收入,是否存在滞后确认收入的现象;分析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和折让业务是否合理,相关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分析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和折让业务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利用折让和折扣向关联企业转移利润情况;分析企业从购货方取得的价外费用是否作销售入账,是否存在逃避少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现象。
2、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分析。此科目可能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被人为加大或提前。(一)分析成本结转是否按照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二)纺纱企业在产品、产成品的核算大多采用分步法,分析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计算是否正确,有无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现象。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析。此科目主要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测算,应纳增值税额乘以7%或5%为城建税,应纳增值税额乘以3%为教育费附加,加上交纳的各项地方综合规费,此金额应与申报的税金及附加基本相等。如相差较大,应当分析原因,有无人为加大税金及附加的行为。
4、主营业务利润科目分析。纺纱企业的毛利率是比较低的,要根据行业利润参考值,结合同地区其它纺纱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判断确定一个合理的毛利率。
5、期间费用分析。应着重分析所得税管理中限额扣除的项目。
(1)计入管理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是否超过税法规定标准、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用是否超过税法规定标准、在管理费中归集的技术开发费是否合理、准确;
(2)计入营业费用中的广告费支出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
(3)财务费用中的借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等等。
6、营业外收入科目分析。分析存货、其他应付款、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科目,是否存在营业外收入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的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处置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和其他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项目是否准确记录。
7、营业外支出科目。分析企业营业外支出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是否存在不予税前扣除的行政性罚款、税收滞纳金等。
二、评估指标及其运用(以下指标参数均采用南通市测算数值)
1、增值税税负率
因产品质量、纺纱技术、品牌效应等因素影响,各纺纱企业税负有一定的差异。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按理论测算,纯棉纱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最高(高征低扣),其次为混纺纱生产企业,再后为纯化纤纱生产企业。
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指标参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3.10% 3.60% 3.40% 3.370% 3.370% 0.27%
化纤纱 2.10% 2.40% 2.47% 2.32% 2.32% 0.22%
混纺纱 2.90% 3.20% 2.99% 3.03% 3.03% 0.13%
评估指标说明: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评估销售收入确认与销售成本结转是否异常,核实库存商品是否账实相符
2、所得税贡献率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所得税贡献率指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0.17% 0.88% 0.55% 0.53% 0.53% 0.36%
化纤纱 0% 0% 0.04% 0.013% 0.013% 0.013%
混纺纱 1.15% 1.23% 1.37% 1.25% 1.25% 0.1%
标准差=预警值-预警区域的最低值
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参数值下限,则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税收优惠政策对所得税贡献率的影响较大,评估时应通过Ctais 2.0一户式了解企业相关信息。
3、主营业务成本率
该指标和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都是来源于南通市35家纺纱企业的调查数据,由于各地的成本费用水平不完全一致,所以这三个指标是纺纱行业评估的参考指标。
主营业务成本率=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率指标参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94.60% 89.70% 92.30% 92.20% 92.20% 2.40%
化纤纱 97.40% 99.10% 98.40% 98.30% 98.30% 0.80%
混纺纱 90.20% 88.70% 91.90% 90.30% 90.30% 1.60%
评估指标说明:若本年主营业务成本率与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或上年)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较大,若高于上限[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或上年)平均主营业务成本率+标准差]。可能存在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问题。
可通过原材料贷方发生额、企业在职职工人员中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数量、应付帐款中电费支付情况及是否有加工业务等与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耗用、直接人工、动力耗用进行比对,看企业是否多结转原材料成本,多计算扣除工资金额、是否有不应该由企业负担的电费、加工费等制造费用乱挤成本、虚抵进项税额。
4、主营业务费用率
主营业务费用率=评估期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费用率指标参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3.70% 7.20% 6.40% 5.70% 5.70% 1.50%
化纤纱 1.10% 2.40% 3.40% 2.30% 2.30% 1.10%
混纺纱 7.30% 7.30% 7.00% 7.20% 7.20% 0.10%
若本期主营业务费用率与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或上年)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较大,若高于上限[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主营业务费用率+标准差]。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可通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科目的核算情况逐项进行核实,看有无通过预提费用来虚增费用支出、有无资本性支出作收益性支出、个人消费在帐上支出、有无重复列支费用等多列费用的现象。
5、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评估期主营业务利润/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参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4.50% 10.20% 7.50% 7.40% 7.40% 2.90%
化纤纱 2.10% 0.60% 2.70% 1.80% 1.80% 1.20%
混纺纱 6.90% 9.20% 5.90% 7.30% 7.30% 1.40%
若本期主营业务利润率与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较大,若低于下限[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标准差]。可能存在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或不计、少计销售额等问题。
可通过对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费用率的核实来进行。
第四部分  行业主要评估指标
纺纱行业标准值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制成率、吨纱耗用电量、吨纱耗用包装物、下脚料产出率等5个指标,而这5个指标中,关键要抓住制成率、吨纱耗用电量、下脚料产出率这3个指标。涉及行业标准值的很多数据需要由评估人员下户采集,也可由责任区管理人员到户采集,还可要求评估对象采集。
一、物耗采集表
(一)纺纱企业数据采集表

纺纱企业数据采集表(表一)
企业名称:       产品所属类别:     产品名称:
序号 采集项目 2004 2005 2006
1 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2 在建工程(万元)      
3 主要生产设备名称      
4 单台设备年可生产能力(吨)      
5 单台设备年实际生产能力(吨)      
6 主要生产设备数量(台)      
7 期初结存主要原材料数量(吨)      
8 本期购进主要原材料数量(吨)      
9 本期耗用主要原材料数量(吨)      
10 本期发出主要原材料单位平均价格(万元)      
11 期末结存主要原材料数量(吨)       
12 本期耗用编织袋数量(个)      
13 本期耗用大纸管数量(只)      
14 本期耗用小纸管数量(只)      
15 本期耗用塑料袋数量(个)      
16 期末结存辅助材料金额      
17 期初产成品数量(吨)      
18 本期入库产成品数量(吨)      
19 本期发出产成品数量(吨)      
20 期末产成品数量(吨)      
21 期初在产品数量(吨)      
22 期末在产品数量(吨)      
23 主要原材料投入产出占比      
24 辅助材料投入占比      
25 期初存货金额(万元)      
26 期末存货金额(万元)      

备注:环锭纺按细纱机统计,气流纺按气流纺机统计




(二)纺纱企业数据采集表
企业名称:        产品所属类别:     产品名称:
序号 采集项目 2004 2005 2006
1 本期帐面耗用电度数(度)      
2 本期帐面耗用电费金额(万元)      
3 本期帐面耗用燃料数量(吨)      
4 本期帐面耗用燃料金额(万元)      
5 本期帐面耗用水的数量(吨)      
6 本期帐面耗用水的金额(万元)      
7 本期工资总额(万元)      
8 其中:生产职工工资额(万元)      
9 年度生产职工平均人数      
10 本期应税收入总额(万元)      
11 其中:1、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12 2、加工费收入(万元)      
13 3、材料销售收入(万元)      
14 4、下脚料销售收入(万元)      
15
16 本期产品销售数量(吨)      
17 单位产品平均售价(万元)      
18 本期应纳增值税(万元)      
19 本期实际税负      
20 本期计提折旧(万元)      
21 本期利润总额(万元)      
22 其中本期主营业务利润额(万元)      
23 本期理论税负测算      
24 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万元)      
25 本期运费发生金额(万元)      

27 本期财务费用(万元)      
28 本期销售费用(万元)      
29        



二、行业标准:
1、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
(1)纺纱行业原材料占完工产品总成本的78%-86%,其中规模较大(5万纱锭以上,下同)的企业,由于制造费用大和工资标准较高,原材料一般占比80%左右,规模较小的企业原材料一般占比85%左右。该行业购进原材料的运费一般均反映在原材料科目中。
2004年至2006年原料平均价格大致如下:(单位:万元/吨)
品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涤纶 1.1-1.2 1.12-1.24 1.14-1.26
粘胶 1.54-1.67 1.39-1.53 1.4-1.54
棉花 1.6-1.7 1.34-1.47 1.44-1.59
棉条 1.7-1.9 1.42-1.69 1.56-1.91
(2)能耗占完工产品总成本的5%-8.5%。
就原材料和能耗两者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占比86%左右,规模较小的企业占比90%左右。
(3)工资及福利费占完工产品总成本的4%-9%,各种规模的企业能耗和工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变动范围不大。
(4)制造费用(主要是机物料、折旧等) 占完工产品总成本的 2.5%-8.5% ,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设备较先进,固定资产大,所以制造费用占比较大,达到5%以上,规模较小的企业制造费用占比一般不到3%。
该行业的在产品很少,不到产成品成本的1%,而且期初和期末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有的企业不核算在产品成本。
2、吨纱耗用电量(度)
指生产一吨纱所耗用的电量。
公式:单位产品能耗=本期耗电数量/本期入库产成品数量
(1)电能是纺纱行业的主要能耗,该指标与机器运转速度、原料配比、产品的粗细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确定的情况下,不同支数成品纱的吨纱耗电量是基本固定的。该指标为空调及除尘设备齐全情况下的定额耗用。若企业生产车间未使用除尘设备、控温设备的,每支纱的吨纱耗电量可核减100-150度。以下吨纱耗电量参考指标一般情况下偏差值小于5%。由于吨纱耗电量指标是客观的,所以它的可信度最高,这个指标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企业体外循环偷税的问题,它是纺纱行业纳税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
不同支数纱的用电量可以21支纱为基准进行换算。不同产品吨纱耗电量如下:
纯棉吨纱耗电参考(C)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10 55.28 746 23 107.98 1458 42 193.24 2610
11 58.53 790 24 114.59 1547 44 201.81 2725
12 62.45 844 25 117.84 1591 45 206.45 2787
13 67.17 907 26 122.1 1648 46 211.34 2854
14 81.99 1107 28 130.45 1761 48 222.14 2999
16 81.99 1107 29 135.96 1836 50 235.2 3176
17 86.01 1161 30 138.07 1864 52 245.81 3319
18 91.47 1235 32 148.19 2001 54 253.16 3419
19 94.92 1282 34 156.1 2108 56 263.3 3555
20 96.21 1299 36 168.84 2280 58 269.44 3638
21 100 1350 38 176.1 2378 59 275.17 3715
22 104.24 1407 40 185.42 2504 60 278.86 3765
纯涤吨纱耗电参考(T)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支数 与21支纱
用电比值 吨纱耗
电量(度)
10 55.28 714 23 107.98 1394 42 193.24 2494
11 58.53 756 24 114.59 1479 44 201.81 2605
12 62.45 806 25 117.84 1521 45 206.45 2665
13 67.17 867 26 122.1 1576 46 211.34 2728
14 81.99 1058 28 130.45 1684 48 222.14 2867
16 81.99 1058 29 135.96 1755 50 235.2 3036
17 86.01 1110 30 138.07 1782 52 245.81 3173
18 91.47 1181 32 148.19 1913 54 253.16 3268
19 94.92 1225 34 156.1 2015 56 263.3 3399
20 96.21 1242 36 168.84 2179 58 269.44 3478
21 100 1290 38 176.1 2273 59 275.17 3552
22 104.24 1346 40 185.42 2393 60 278.86 3600
(2)数据来源:参考原纺织工业部行业指标结合实情制定
混纺纱吨纱耗电参考值为:
吨纱耗电量=耗棉量的占比*对应纯棉纱支数的耗电量+耗涤量的占比*对应纯化纤纱支数的耗电量
如棉涤21支50×50纱的吨纱耗电=50%×1350+50%×1290=1320度
若企业购进棉条生产棉纱,以21支纱为基准,吨纱耗电量为880度。
纯棉纱、混纺纱、纯化纤纱三者之间的吨纱耗电量的关系为:
纯棉纱的吨纱耗电量>混纺纱的吨纱耗电量>纯化纤纱的吨纱耗电量。
(3)指标说明:吨纱耗电量高于预警值的,可能存在受托加工或自产产品不入帐的现象,也有可能存在将非本企业生产用的耗电量列支成本,对销售的非本企业耗用的电费收入不申报纳税的现象。
(4)指标运用:
方法1:可直接查阅单位的电费发票或通过生产成本中电费的实际发生额除以单位电价计算出耗用的电度,再以产成品分类帐借方入库的不同型号的成品纱数量按折率折算成21支纱的数量,来除以耗用的电度,与设定的参数指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2:以产成品分类帐借方入库的不同型号的成品纱数量乘以表中对应的参数指标得出应耗用的电量再与实际耗电量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
(5)指标运用:
评估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成品数量+本期生产用电量/用电定额-期末库存产成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问题值=(评估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转出进项税额=用于非应税项目的电费金额*适用税率
(6)注意点:一是要注意企业滞后取得电费发票而造成评估期电费偏低的问题;二是要注意部分企业由于单独使用的变压器的功率远大于实际需用的功率,造成固定能耗偏大;三是要注意部分小型气流纺企业由于使用的是老式气流纺设备,转速较慢,能耗较大,造成吨纱耗电量高于设定的预警值;四是有部分企业有加工业务,要将加工费收入除以每吨棉纱收取的加工费金额,得出生产的成品纱的数量,再加上自产的成品纱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测算出吨纱耗电量是否正常。
3、制成率
纺纱行业的制成率受原料、设备、技术和工艺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值内上下浮动。该指标是纺纱行业纳税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
(1)制成率=本期投入主要原材料的数量/本期产成品入库数量*100%
说明:该公式是根据原纺织工业部规定的行业标准制定的,它表示的是生产每吨棉纱所耗用的原材料数量。
制成率指标参数表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平均值 预警值 标准差
棉纱 107.10% 106.70% 108.20% 107.30% 107.30% 0.9%
化纤纱 101.80% 103.80% 104.70% 103.40% 103.40% 1.3%
混纺纱 104.30% 107.80% 107.10% 106.40% 106.40% 1.4%
棉纱生产企业的行业定额一般为:32支以下纯棉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为1.1:1,32支以上纯棉产品的定额为:普梳(1.15-1.2):1,精梳(1.35-1.37):1(以耗用棉花为例),棉条为(1.02—1.04):1。
化纤纱生产企业的行业定额一般为(1.02—1.048):1(涤纶和粘胶)
混纺纱的投入产出还可根据成品纱中各原料的掺和比例来计算。如棉涤精梳40支65×35纱:
每吨产品理论耗用棉花=吨纱耗用棉花的比例*行业规定的制成率=65%*1.35=0.878吨
每吨产品理论耗用涤纶=吨纱耗用涤纶的比例*行业规定的制成率=35%*1.02=0.357吨
即每生产一吨棉涤精梳40支65×35纱需耗用棉花0.878吨、涤纶0.357吨,其制成率为1.235:1
再如涤棉精梳40支65×35纱:
每吨产品理论耗用涤纶=吨纱耗用涤纶的比例*行业规定的制成率=65%*1.02=0.663吨
每吨产品理论耗用棉花=吨纱耗用棉花的比例*行业规定的制成率=35%*1.35=0.472吨
即每生产一吨涤棉精梳40支65×35纱需耗用涤纶0.663吨、棉花0.472吨,其制成率为1.135:1。
(2)指标说明:对吨纱耗用量高于预警值的,可能存在虚开原料发票多抵扣进项税额,多结转材料成本或少入库产成品、隐瞒销售收入的现象,而导致少缴增值税、所得税。
(3)评估方法:评估时,可通过原材料科目中棉、涤的贷方耗用数量,除以制成率的预警值,与产成品科目中借方的入库数量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评估时特别注意要将产成品科目中贷方的发出数量与产成品实物帐的贷方发出数量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滞后销售现象。
(4)指标运用:
评估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成品数量+本期领用原料数量/原料消耗定额-期末库存产成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本期发出产成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问题值=(评估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转出进项税额=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应抵扣项目)的金额*适用税率(扣除税率)
(5)注意点:一是要注意企业生产过程中利用自产废棉再回用的情况(这种情况较少),该情况可使制成率低于预警值的下限。二是要注意生产的成品纱是32支以上的还是32支以下的,其制成率不一样。三是要注意生产的工艺是普梳还是精梳,其制成率不一样。四是要注意耗用的原料是棉花还是棉条,其制成率不一样。五是要注意气流纺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如主要是下脚棉,该情况可使制成率高于预警值的上限。六是要注意企业购进的原材料验收入库时是公重、净重还是毛重,如原材料是公重入库,含杂和回潮率因素基本已考虑,如原材料是是净重和毛重入库,则要考虑剔除2%--3%的含杂和回潮率。
(6)购进棉花的三种计价方法。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纺纱企业在购进棉花时,其计价方法有三种:公重(公定重量)、净重、毛重。
①公重是准重按棉花公定回潮率折算后的重量。
计算方法是:毛重减去包装物重量(皮重)得到净重,净重按标准含杂率扣补后得到实际回潮率下的准重,准重按公定回潮率折算后得到公定重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②净重=毛重-包装物重
准重=净重×(100%-实际含杂率)/(100%-标准含杂率)
公定重量=准重×(100%+棉花公定回潮率)/(100%+棉花实际回潮率)
国标规定: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
例如:一批棉花毛重为20吨,包装物重量为100公斤,经检验,实际含杂率为3%,实际回潮率为10%,则这批棉花公定重量为19.53吨。
③毛重的制成率一般比净重的制成率要多耗用原料。

4、下脚料产出率
纺纱行业的下脚料品种较多,而且价格较高,目前绝大多数纺纱企业的下脚料销售都没有申报或申报不实。该指标是纺纱行业纳税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
(1)下脚料的品种:原料包装的下脚料有打包布、塑料袋、打包带、铁丝、铅丝等,生产过程中有清绒棉、精梳落棉、车肚落棉、优等落棉、斩刀花、下脚花、破籽棉、黑破籽、废纱头棉、杂纱、旧纸管等。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清花、梳棉后产生的一部分废棉有些可回用,如各种落棉,废纱头棉等。
(2)主要下脚料的市场价格:打包布2100元/吨、铁丝2400元/吨、塑料打包带3000元/吨、斩刀花(2000元-6000元/吨)、破籽(3000元/吨)、短绒(600-800元/吨)、地脚(100元/吨)。
(3)下脚料占投入原材料的比重:
①生产纯棉纱的企业(普梳工艺)一般废棉产出率为5% 20%,(一般企业都是普梳工艺),生产纯棉纱的企业(精梳工艺)一般废棉产出率为30%-37%,如气流纺企业原料使用的是下脚棉,废棉产出率为10%-35%。
②生产混纺纱的企业产废率一般为4%--15%,其产废率的高低一般与含棉占比成正比。
③生产化纤纱的企业产废率一般为1%--2%。
评估指标说明:一般来说,制成率越高,吨纱产废率也越高;制成率越低,吨纱产废率也越低。如1.1:1产出的废料就要比1.04:1产出的废料要多,所以这个指标使用时要与制成率指标配套使用。对吨纱产废率低于预警值范围的,可能存在少计下脚料销售收入的现象。
(4)指标运用:可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贷方核实是否有下脚料收入实现,将评估期主要原材料投入量乘以下脚料应占的比重[参照(制成率-1.02)],结合各种下脚料的销售单价与单位申报的下脚料收入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比较,看下脚料销售是否如实申报。
评估期产出下脚料数量=评估期主要原材料投入量×产废率
评估期应税其他业务收入=评估期产出下脚料数量×(1-下脚料再利用率)×评估期下脚料销售单价
评估问题值=(评估应税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其他业务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对评出的应税收入应按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5、吨纱耗用包装物
纺纱行业的包装物主要是编织袋和纸管, 该行业有部分企业对编织袋、纸管的核算采用直接耗用法,即一次购进多少就全部作生产领用处理,未做到按实记帐,造成以编织袋、纸管的耗用量指标来测算的生产成品纱数量与制成率指标差额较大,所以我们在评估过程中一般将该指标作为参考指标。由于纺纱行业吨纱耗用编织袋40条, 每袋25kg,因此该行业对产成品盘点很简单。
(1)包装物的品种:
①包装袋:成品纱一般定量包装,包装物为塑料编织袋,规格自络为70×120,普络为65×120。每25kg包装成一袋。吨纱耗用编织袋40条, 编织袋基本无损耗。
②纸管:一般有三种,小纸管(规格3°30"),大纸管(规格5°57"),气流管(圆柱形170×50),每25kg成品纱自络耗用大纸管12个,普络耗用15个,气流管12个。吨纱耗用纸管600只或480只。纸管的正常损耗率为1%。
(2)指标说明:对吨纱耗用辅助材料量高于正常值的,可能存在销售产品的收入不入帐不申报纳税的现象,也可能存在虚购辅助材料虚抵扣进项税额的现象。
(3)指标运用:
可通过原材料或辅助材料中的包装物科目、每月材料耗用汇总表、仓库的实物帐来核实编织袋、纸管的耗用数量,以编织袋、纸管的耗用数量来除以对应的预警值,是否与入库的产成品数量一致。
评估期产量=当期编织袋耗用量÷40条
评估期产量=当期纸管耗用量÷600个或480个
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成品数量+评估期产量-期末库存产成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问题值=(评估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4)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当期购入包装物当期全部作领用处理的问题,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使用包装物的问题(如同一企业生产纱的同时又生产线,纱要用纸管,生产的线也要用纸管)。2、要注意是否有旧纸管重复使用而不入帐的现象。
6、成品纱价格标准


名称 规格 价格(元/吨)
纯棉纱 16S 17800-18200
21S电无结 18200-18700
32S针织 19500-20000
40S电无结 19300-20300
40S/2 21100-22000
J40S/2 27000-27600
J60S 33400-33700
T/C绦棉纱
65/35 16S 15900-16400
21S 16400-17000
32S 17200-18300
45S 21900-29100
60S 23900-24200
J45S 23900-24200
J60S 23900-24200
T/R涤粘纱
65/35 21S 17200-17600
32S 17200-18300
40S 18100-18700
45S/2 20800-21300
45S 19600-20000
45S/2 21400-22100
T纯绦纱 16S 13400-13900
21S 14800-15600
32S 15400-16400
45S 16000-16800
50S 16900-18000
55S 17700-18400
T/C涤棉纱
80/20 21S 15400-15800
32S 16500-17000
40S 16500-16800
45S 17000-17700
60S 18500-18700
J60S 19100-20100
R人造棉纱 10S气外 20000-20400
13S气外 17900-18500
20S 20100-20600
30S 20700-21500
40S 21600-22400
40S/2 24100-24800
50S 24200-24900
(以上为2007年4月国家公布的成品纱市场参考价格)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企业基本情况 XX纺织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拥有15000纱锭的纺纱设备,主要从事40S纯棉纱(普梳)生产,生产工艺为环锭纺, 2006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增值税、所得税均由国税征管。
一、分析选案
该公司2006年实现应税收入16604139.08元,应纳增值税额为361046.83元,增值税税负率为2.17%,期初存货余额为0、期末存货余额为3717600.20元;2007年1-4月实现应税收入7915672.88元,应纳增值税额为129410.12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63%,期初存货余额为3717600.20元、期末存货余额为5930984.57元。两个纳税期间的增值税税负指标均低于行业及评估模型增值税税负参考指标:
项目 南通纺纱行业平均税负 模型指标 2006年该企业增值税税负 2007年1-4月该企业增值税税负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预警值
棉纱 3.10% 3.60% 3.40% 3.370% 2.17% 1.63%
评估人员在对增值税税负进行分析的同时,又对该公司2006年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2006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76%,远低于评估模型7.4%的相应指标。针对上述异常情况,我们把XX纺织有限公司确定为评估对象。
根据纺纱行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结合南通市国税局《纺纱制造----棉纱、化纤纱、混纺纱制品行业纳(退)税评估参考模型》指标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该企业原材料投入产出率、吨纱耗电量、下脚料产出率、吨纱耗用辅助材料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数据采集,并与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该企业存在较多的疑点。
(一)主要评估指标说明
1、 原材料投入产出率
原材料投入产出率是指本期投入的原材料与入库的产成品之间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投入产出率=本期投入原材料的数量(吨)/本期产成品入库数量(吨)。
纺纱行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出率受原料、设备、技术和工艺等生产要素影响,会在一定的范围值内上下浮动,一旦各生产要素确定下来,则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根据原纺织工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棉纱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出率行业定额一般为:
32支以下纯棉产品为  1.10:1,
32支以上纯棉产品需考虑生产工艺,原材料投入产出率随生产工艺不同有所差别:
采取普梳工艺的一般为 (1.15~1.20):1;
采取精梳工艺的一般为 (1.35~1.37):1。   
2、吨纱耗电量
吨纱耗电量是指生产出每吨成品纱所耗用的电量,其计算公式为:
吨纱耗电量指标=本期耗电数量(度)/本期入库产成品数量(吨)。
电能是纺纱行业的主要能耗,该指标与机器运转速度、原料配比、产品的粗细以及是否安装除尘设备和空调设备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各类支数成品纱的吨纱耗电量是基本固定的,因而吨纱耗电量指标的可信度最高,另外该指标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企业体外循环偷税的问题。
根据原纺织工业部发布的行业指标,结合南通市2006年销售额前35家纺纱企业调查的数据,40支纯棉纱吨纱耗电量一般为2504度左右。
3、下脚料产出率
下脚料产出率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下脚料数量占本期投入主要原材料数量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下脚料产出率=本期下脚料数量(吨)/本期投入原材料的数量(吨)*100%
棉纱行业的下脚料品种比较多,主要是清花、梳棉过程中产生的斩刀花、下脚花、破籽棉等,投入的主要原材料为皮棉,纯棉企业下脚料产出率一般为5-20%,该指标应和投入产出率指标相互配合使用。
4、吨纱耗用辅助材料
成品纱一般使用编织袋定量包装,每吨纱用编织袋40条,基本无损耗。
(二)对照指标 查找疑点
评估人员从责任区管理人员日常管理手册中取得如下数据:
表一
期间 皮棉耗用(吨) 棉纱入库(吨) 电力耗用(度) 下脚料入库(吨) 包装物耗用(编织袋、只)
2006年 1145.349 959.95 2410766 56.3725 38780
2007年1-4月 589.435 473.16 1545368 28.596 24933
根据表一所列数据,我们计算得出以下指标值:
期间 原材料投入产出率 吨纱耗电量 下脚料产出率 吨纱耗用包装物(编织袋、只)
2006年 1.193 2511.35 4.92% 40.4
2007年1-4月 1.246 3266.06 4.85% 52.70
表二
期间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2006年 16488478.06 16184891.25 274803.81 290188.25
根据表二所列数据,我们计算得出以下指标值:
期间 主营业务成本率 主营业务费用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2006年 98.16% 1.67% 1.76%
我们根据上述模型的指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以下疑点:
1、该企业2007年1--4月投入产出率为1.246,高于32支以上纯棉产品(普梳)的预警指标1.20的上限,可能存在多结转材料耗用数量,多列成本或少入库产成品、隐瞒销售收入的现象。
2、2006年及2007年1--4月,吨纱耗电量分别为2511.35度、3266.06度,均超过模型40支纯棉纱吨纱耗电指标2504度(数据来源:原纺织工业部发布的行业指标,结合南通市35家纺纱企业调查数据得出),同时年度间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转让电费收入不入帐、在建工程用电抵扣进项税额,或存在受托加工或自产产品不入帐的现象。
3、该企业2006年、2007年1-4月下脚料产出率分别为4.92%、4.85%,这与投入产出率越高,吨纱产废率也越高的定律相背,且低于40支纯棉纱吨纱产废率最低预警指标5%,可能存在少计下脚料收入的现象。
4、从吨纱耗用辅助材料指标来看,2006年耗用编织袋基本正常,但2007年1-4月份,吨纱耗用编织袋指标明显高于模型参照值,可能存在产品不入帐的现象。
5、该企业2006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76%,明显低于模型预警指标4.50%,而主营业务成本率98.16%,明显高于模型预警指标94.60%,可能存在少做收入,多转成本、费用,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
二、约谈举证
1、针对该企业2007年1-4月原材料投入产出率1.246,高于32支以上纯棉产品(普梳)的预警指标1.20的上限,我们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刚新办,管理经验不足,企业财务人员更换,实物领、用、存手续不够健全,且核算又不太规范,在原材料皮棉购进、领用,产成品棉纱入库、出库(销售)核算上没有严密的手续、制度,有时就凭当事人的记忆而进行帐务处理,加之近期财务人员进行更换,可能存在交接不清,未按期将原材料成本结转至产品成本,从而造成2007年1-4月原材料投入产出率高于预警指标的上限。评估人员心中盘算后认为如果将未纳入产成品的24吨纱并入2007年1-4月入库棉纱,其间原材料投入产出率为589.435/(473.16+24)=1.186,在行业模型的正常值范围内。但是对这笔棉纱是在仓库,还是已经对外销售仍需进一步核实。
2、根据模型指标,40S纯棉纱吨纱耗电量预警值为2504度,而该企业2006年及2007年1--4月,吨纱耗电量分别为2511.35度、3266.06度,均超过预警值。通过约谈发现,该厂2006年4月曾搭建简易厂房,基建耗电计入了成本。在约谈过程中,评估人员发现不时有阵阵塑料味扑鼻而来。原来在企业东南围墙内有一小型塑料厂正如火如荼地生产着,一片繁忙景象,伴随着机器的隆隆轰鸣声,阵阵焦味也就随风飘来。针对“塑料焦味”问题,企业会计作了如下说明:该塑料厂07年2月份刚办,由于规模小未能单独开户安装变压器,而套用该公司电表。如果剔除企业自查的非棉纱生产耗电,该企业2006年吨纱耗电量为2502.76度,与模型指标值基本相符。但是2007年1-4月吨纱耗电量为3249.01度,仍然大大超过模型指标值,疑点未能彻底排除。
3、评估人员通过对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废过程的精细剖析,有针对性指出该企业产品是40S纯棉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棉不可能回用,评估人员初步判断该企业部分下脚料去向不明。在约谈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先是信誓旦旦说下脚料已全部按市场价格开票入帐作了销售处理,并提供了相关证明资料。见企业负责人还在自圆其说,评估人员适时将案头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与数据一一列出,要求企业逐一进行举证说明,并胸有成竹地指出:你单位原材料投入产出率在1.20左右,考虑水分和杂质的因素,下脚料产出率至少在15%以上,而你单位下脚料产出率不到5%,请说明原因。这时候企业负责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象挤牙膏似的说出了有部分下脚料收入用于改善职工伙食的情况。
4、当评估人员提及2007年1-4月吨纱耗用包装物编织袋52.70只,为什么大大超过模型指标40只时,企业负责人闪烁其辞说:主要原因是编织袋损耗很大。但评估人员认为企业负责人的解释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纺纱行业编织袋损耗几乎为零,这不能排除评估人员的疑点。
5、对“该企业2006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76%,明显低于模型预警指标4.50%,而主营业务成本率98.16%,明显高于模型预警指标94.60%”的疑点,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新办,为了打开市场,产品定价相对偏低,导致成本率偏高;同时,财务人员补充到,由于本企业管理人员数量较少,车间管理与行政管理多为兼职,此部分人员费用全部计入产品制造费用,也间接影响成本率指标。评估人员在进一步分析比对后,接受了企业关于此疑点的解释。
三、实地核查
针对上述没有排除的疑点,评估人员进行 “会诊”后果断决定对该企业进行再次约谈核实。
1、揭开结转成本不及时的棉纱是在仓库,还是已经对外销售的答案。
为了寻求答案,评估人员要求企业对成品库进行盘点核实。见评估人员紧追不舍、步步为营,企业财务人员对仓库进行了盘点,并与发货单进行核对后发现, 2007年3月有24吨棉纱已发出。因新老财务人员交接过程中未能如实反映上述情况,导致结转产成品不及时,从而未能按期开票作销售处理。
2、从企业往来入手,寻找疑点答案
考虑到2007年1-4月原材料投入产出率经修正后已基本正常,而吨纱耗电量和吨纱耗用包装物编织袋均超过模型指标值,评估人员判断该企业可能有未确认对外加工收入或账外经营的情况。评估人员转移话题,与财务人员聊起交易对象的情况,在谈话中发现该企业与某纺纱公司有业务往来。评估人员顿觉眼前一亮,因为纺纱企业正常情况下仅与织布企业和供棉企业有往来,而与纺纱企业间的相互往来并不多。评估人员请企业财务人员对此解释,财务人员准备说明时,企业法人代表用眼神予以制止,这一反常举动没能逃过评估人员敏锐的眼光,反而加深评估人员的疑问。评估人员严肃地向其重申了税收政策,明确指出对评估中的疑点问题,对企业解释不清、疑点明显的,将移送稽查部门进一步处理。在评估人员的不断政策攻心与明显的数据分析疑点面前,企业法人代表难以自圆其说。在犹豫后,法人代表说出了帮助外单位加工纱线的情况,由于交货时间上存在争议,货款尚未结算,表示将立即纠正,确认销售并申报纳税。
四、评定处理
企业自查补申报情况如下:
1、2007年3月销售24吨纱,价税合计450000.00元,补申报增值税65384.62元。
2、2006年基建耗电4450.43元,以普通发票入帐,记入制造费用,调增了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4450.43元;
3、转让塑料厂电费4356.18元,未作收入处理,补申报增值税740.55元;
4、2006年未入帐下脚料181196.58元,补申报增值税30803.42元,同时调增了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181196.58元;
5、2007年未入帐下脚料收入119658.12元,补申报增值税20341.88元;
6、2007年加工费收入30万元(含税),补申报增值税43589.75元;
1—6项合计共补申报增值税160860.22元,调增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85647.01元,补缴所得税63719.68元,于2007年6月14日入库,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加收滞纳金6756.57元。对涉及2007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由该公司在2007年二季度所得税申报期内自行调增。
企业自查补申报后,2006年、2007年1-4月增值税实际税负为2.33%、3.0%,比评估前该指标分别增加0.16%、1.37%,如果考虑存货变化影响,2006年、2007年1-4月增值税理论税负分别达到了4.99%和4.35%,应属正常 。
从评估结果看,我们排出的5个疑点逐一得以排除,相关指标在模型预警值范围内或逼近模型预警值,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纺纱模型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棉、化纤纺织加工—织布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部分 行业特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纺织业中的织布业属于“1711棉、化纤纺织加工”子行业,生产过程就是将棉纱织造成布品。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生产销售型,其中有部分产品是委托加工生产收回后再销售,委托加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出棉纱委外加工成布后再收回,另一种是把棉纱做成整经轴后外发,收回成品布后再销售。有的大企业定单比较多,因生产设备能力有限,就把定单向中小型企业外发,即直接把定单给中小型企业,然后向中小型企业购进布后再销售。
该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色织布企业和大部分白坯布企业都是根据订单采购原材料,以销定产,一单对一单,一单一价,一般情况下存货较少;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白坯布企业在淡季时,生产常规品种的白坯布,有一定的库存量。
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白坯布工艺流程:购进棉纱→整经→浆纱→穿经→织造→码布→验布→打包→布匹销售。
色织布工艺流程:购进棉纱(如是筒纱要倒绞成绞纱)→染色→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修布→后整理→验布→打包→布匹销售。
该行业主要产品是白坯布和色织布,其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都是织造,在工艺流程中色织布比白坯布主要多染色和后整理两道环节。白坯布的织造产量可视为产成品完工产量,色织布的后整理数量可视为完工产量。
在色织布生产工艺流程中,绝大部分企业的染色、浆纱、后整理生产环节需委外加工处理。有的色织布生产企业工艺流程是在染色后就浆纱,经络筒然后再整经,下面的工艺相同。
生产流程 流程解释
倒绞 通过摇纱车将筒子纱倒绞成绞纱。
络筒 通过络筒车将绞纱卷绕成筒子纱。
整经 按照工艺要求将筒子纱卷绕到经轴或织轴上。
浆纱 使经纱通过特制的浆液,经浸轧和烘干,从而增强纱线的强力和耐磨性,以便于上机织造。
穿经 将织轴中的纱线头按工艺规定穿入停经片、筘齿中做成织轴,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并在经纱断头时及时停车。
卷纬 把筒子纱、管纱或绞纱等重新卷绕成适合于梭子尺寸的纡子。
织造 由纱或线制成织物的过程称为织造。
修布 对布匹中的疵点进行修补。
后整理 把织好的色织坯布通过后道的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流程,处理成成品色织布。
三、主要的机器设备
织布业的主要设备是织布机。以普通织布机、剑杆织机为主,个别企业有喷汽织机。按生产效率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普通织布机、剑杆织机、喷汽织机。色织布生产以各类型剑杆织机为主,功率在1.1-1.5千瓦之间,转速110-200转/分,考虑机器运转的稳定性,机器转速一般不随意调整。白坯布生产常见的有1515型普通织机,功率约0.8千瓦,转速170-180转/分,目前处于市场淘汰机型,噪声大、机物料消耗多些,利润空间小,是税负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国产喷汽织机的车速为450-550转/分钟。各种型号织机的车速可以在设备的铭牌与说明书中查找到。不同的机器,转速不一样,功率不一样,生产能力也不一样。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老式普通手工换梭铁机基本不产生废纱,老式普通自动换梭铁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纱较少;剑杆织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效率高产生一定量的废纱、废边布,形成下脚料。且两种织机都有废纸管,企业应当有下脚料收入确认。
四、产品规格、分类及主要用途
产品——布的规格主要由布的宽度、密度、纹路、棉纱的成份、支数等几项指标组成。布的宽度一般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来计量。布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数出的经纱(纵向排列)与纬纱(横向排列)的根数,表示为“经向密度×纬向密度”,通常采用英制单位来表示,即每平方英寸中经纱或纬纱的根数(以下公式中经、纬向密度,均指英制单位)。布的纹路一般有平纹、斜纹之分。棉纱支数指一磅重的棉线(公定回潮率为8.5%)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1磅=0.4536公斤、1码=0.9144米)。
产品品种繁多。布面宽窄、纱线的粗细、织物密度的高低、纱线成份、编织的花型等方面的不同,都导致产品品种的不一致。
白坯布主要有纯棉白坯布、人棉布、白纱布。主要用作服装面辅料,医疗及部分工业用布(如皮革衬布)。
色织布品种更多,主要有府绸、绒布、麻棉布、弹力布、牛津纺等。主要用作服装、鞋、帽等的面辅料。
五、销售方式及收入与成本核算方法
销售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1、带款提货,属于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确认收入。2、外贸定单,客户一般先打20%-30%的定金,待货物发出后再补齐余款,属于预收货款,以货物发出的当天确认收入。3、赊销方式,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织布行业原材料的成本一般按加权平均法进行结转。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的企业,如产品品种规格不多,则一般按品种法核算成本:品种规格多的企业先对产品品种进行归类,按类别进行成本核算。一些财务核算能力较差的企业,不按产品品种对原材料成本、工资和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二部分 行业涉税风险点

一、行业涉税风险点
1、行业中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普遍不高,有的企业是由家庭作坊演变而来,企业内控制度差,财务核算基础低,会计大都是兼职或由事务所代理建帐,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难以保证,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可信度较低。
2、白坯布小型企业存在原材料购入环节不索要发票、产品销售环节也不开票入帐的体外循环现象。生产旺季,接受大企业委托加工单子;淡季,则到棉纱市场购买棉纱,生产普通规格坯布,销售到浙江、常熟、叠石桥等纺织品专业市场,且都是现金交易,买进卖出都无票经营,税收难以控管。
3、购进原材料-棉纱部分为现金交易,存在接受虚开发票现象。从纺织行业整个产业链(轧花厂→纺纱厂→织布厂)上看,轧花厂购进棉花使用的是农业产品统一收购发票,轧花厂不按规定开具或虚开农业产品统一收购发票,造成纺纱厂存在从轧花厂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从而给织布生产企业提供了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成本的空间。
二、主要涉税问题
1、购入环节:原材料购入环节接受虚开发票,多抵扣进项税额,多列支成本,造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负低。
2、生产环节:多结转原材料成本、虚列工资,虚列预提费用,偷漏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3、销售环节:滞后确认销售,人为调节税款所属期;部分销售收入不入帐,如销售零头布等给个体户不开具发票,样品给客户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4、出口环节:销售规模与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匹配,外销产品不符合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虚增进项、虚报出口价格、骗取出口退税;运保佣不冲减外销收入、虚增“免、抵、退”税额。

第三部分 行业评估思路及方法

一、行业评估思路。
针对白坯布和色织布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财务现状和税收征管难点,纳税评估指标及分析方法应按照以实用性为原则,按财务核算水平分类,紧扣“抓住中段,分析两头”的评估思路。一是对日常管理中掌握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的企业,重点采用投入产出法、行业特色法等评估方法,对百米布耗纱量、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等相关评估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对各评估指标的深入分析和关联性分析,抓住产出量这根主线,紧扣“抓住中段,分析两头”的评估思路,核实成本及收入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从而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程度作出定量的判断。二是对财务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如原材料、收入两头不入帐,有帐外循环嫌疑的(主要是白坯布企业),可从第三方取得客观能耗信息的,重点运用能耗测算法和设备生产能力法,将百米耗电量及单机日产量指标结合使用测算产品产量。并参考同行业同规模的财务制度比较规范的企业的评估指标参数,运用百米布耗纱量、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等评估指标测算主要品种产品的产出量,与帐面完工产量对比,必要时对企业的库存进行盘点,对其帐实不符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判断。
1、对白坯布企业进行评估,重点运用投入产出法,将百米耗纱量指标和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指标结合使用。
2、对色织布企业进行评估,重点运用行业特色法和投入产出法。运用后整理数量指标控制企业完工入库数量,结合库存进而控制企业的销售数量;运用投入产出法判断企业是否多结转原材料成本;运用委外织布加工数量指标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3、对原材料、收入两头不入帐,有帐外循环嫌疑的(主要是白坯布企业),重点运用能耗测算法和设备生产能力法,将百米耗电量及单机日产量指标结合使用测算产品产量。
行业评估方法及指标一览表
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
主要评估方法及指标 投入产出法 百米耗纱量
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行业特色法 色织布后整理数量
委外织布加工数量
下脚料测算指标
辅助评估方法及指标 能耗测算法 百米耗电量
设备生产能力法 单机日产量

二、评估指标及分析方法
(一)指标分析法
1、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1)指标描述:
该指标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的计算,与行业平均所得税税负率及企业基期的所得税税负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情况,评价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2)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 预警税负率
白坯布 0.4%-1% 0.4%
色织布 0.6%-1.2% 0.6%
(4)评估方法:
评估期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相比,低于预警值,在分析时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考虑企业是否存在纯贸易性的买进卖出业务;是否存在产品降价因素,如企业因砸单,造成大量次品,降价甚至亏本处理,这些因素考虑后,税负仍低于预警值,则应考虑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或企业虚提预提费用,虚增成本。
2、主营业务毛利率
(1)指标描述:
该指标主要用来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差异情况,判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成本结转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产品售出未计销售收入的情况,以及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捐赠未视同销售等情况。
(2)指标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毛利率=[(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毛利率 预警毛利率
白坯布 4%—7% {3.6% 7.7%}
色织布 5%—8% {4.5% 8.8%}
(4)评估方法:
①与同行业或本企业历史同期(基期)相比,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可能存在少计销售或多转成本现象。多转成本从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具体数据指标见“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
一是结合百米布耗纱量的测算,看企业是否多结转原材料成本;是否存在二次投料现象,次品库存帐面上如何处理,是否反映收入,是否计入应税所得额。
二是通过分析各个工序工人人数以及工时记录、产量记录等判断存在虚列工资多进成本(参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和模拟工厂);
三是结合百米耗电量指标、委外织布加工费指标等分析判断是否有不应该由企业负担的电费、加工费等制造费用乱挤成本、虚抵进项税额。
②毛利率偏高,分析企业是否为享受优惠政策的税收征管高风险企业,看企业是否跨年度人为调节利润、税负;是否有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等问题。
(二)投入产出法
1、 百米耗纱量(公斤)
(1)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生产一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的纱的重量。
(2)指标计算公式:
百米耗纱量=百米经向耗纱量+百米纬向耗纱量
百米经向耗纱量=经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百米纬向耗纱量=纬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系数δ取值:纯棉白坯布一般0.0625-0.068;人棉布比纯棉白坯布低一档,但也在0.0625-0.068之间;色织布一般加计5%左右损耗,将δ取值放宽在0.065-0.071之间。纱支粗的、定单小的、颜色多的损耗较多,系数相对大些。
(5)指标分析:
利用该指标计算出完工产成品——布的百米耗纱量,乘以产成品科目中借方的完工入库数量,得到评估测算的耗纱总量;与帐面耗纱总量(原材料科目贷方发生数量或产成品科目中的原材料借方发生数量)进行比对,分析原材料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是否配比。若不配比,则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原材料专用发票或多转原材料成本或产成品不入帐隐瞒销售等问题。
2、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1) 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产成品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该指标是为了弥补上述百米耗纱量指标运用的局限性而设计的。织布业中的色织布、纱布生产品种规格相对较多,运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计算繁琐,可先运用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指标计算原材料耗用是否正常,若偏离正常值,可再抽主要品种,运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进行计算推导。
(2)指标计算公式:
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产成品成本×100%
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生产领用原材料金额+评估期初在产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末在产品耗用原材料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原材料耗用率 预警原材料耗用率
白坯布 70%—80% 80%
色织布 55%—65% 65%
(4)指标分析
采集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除以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计算出企业实际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与预警原材料耗用率比对,若原材料耗用率偏高,纳税人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原材料(棉纱)抵扣问题;或原材料成本已结转、产成品不入帐的问题;或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税所得额。若原材料耗用率偏低,可能存在虚列工资成本、虚列制造费用(如虚进委外织布加工费)等。
3、在采用投入产出法时的注意点:
(1)实际评估时要考虑企业的产品类型、生产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及纱的质量(毛重、净重和实际回潮率与公定回潮率的差异)。
(2)注意剔除原材料贷方发生额中的棉纱直接销售数量
(3)计算时注意考虑期初期末在产品的库存变化对棉纱耗用的影响。
在产品是介于原材料和产成品之间的过渡科目,我们在采集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中的原材料发生金额时,要考虑到在产品对投入产出的影响值。
在产品在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经营情况相对稳定的企业来讲,其在产品的期末余额基本是平均的,在采集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时基本上参照本期在产品原材料借方发生额,若在产品期末余额偏高,纳税人可能存在产品未接转入库、帐外销售的问题;若在产品余额偏低,可能存在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多列支产品销售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
对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大,企业有扩大在生产的情况下,在计算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时,其评估期初、期末在产品环节的原材料主要采取约当耗用原材料的办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
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车间上机原材料+委外加工原材料
车间上机原材料主要是织机上的经纱、纬纱和整经机上的约当金额。
委外加工原材料主要是委外整经、浆纱、染色的金额。 
对于在产品核算较准的企业,其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可采用简易办法计算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
白坯布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在产品余额*80%
色织布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在产品余额*65%
(三)行业特色法
1、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米)
(1)指标描述:
生产色织布都要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流程。该指标主要分析企业完工产成品总入库数量与后整理数量是否一致。如果该指标计算存在差异,说明纳税人完工入库产品总数量存在不实。
(2)指标计算公式:差异数量=后整理数量-完工产成品总入库数量
(3)指标的参照值:差异数量≈0
(4)评估分析方法:
色织布后整理有缩有伸,一般整理厂按整理后的数量与色织厂进行开票结算,则色织厂完工产成品入库数量应与整理数量一致,若差异数量>0,则可能存在零头布(出货多余产品)、样品布不入帐,也可能有砸单的次品布未入帐。
对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可从发票上取得整理费米数,与帐面产成品完工入库数进行比对。
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不能全部取得整理费米数,通过整理费金额及单价推算整理费米数,然后参照指标模型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需考虑与色织布后整理价格有关的因素:1、工艺流程的长短;2、门幅、组织规格、克重等与生产效率有关的方面;3、品种整理档次要求的高低,功能性助剂的使用;4、同一品种接单批量的大小。一般丝光整理价格大约在每米0.48-0.51元,烧毛水整理价格大约在每米0.38元左右,单面绒布需退浆的每米0.44-0.47元,不需退浆的每米0.36-0.38元,双面绒布需退浆的每米0.53-0.56元,不需退浆的每米0.44-0.47元。每米布的整理费市场平均价格在0.45左右,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各厂价格水平差异在5-10%之间。
2、委外织布加工数量(米)
(1)指标描述:
一些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主要是小规模纳税人)织布,委外织布加工费主要是以税务局代开的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帐。该指标反映企业委外加工业务的真实程度。
(2)指标计算公式:
委外织布加工数量=完工产成品入库总数量-自产入库产成品数量
(3)指标的参照值:
按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委外加工完工产品帐面数量≈企业取得加工费票面数量。
(4)评估分析方法:
将帐面完工产品总数量减去自产入库产成品数量等于帐面委外加工数量,与票面委外加工数量进行核对,有差异的,看企业是否虚增委外织布加工费冲减利润,人为调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对无法取得加工费数量的,根据每米织布加工费(白坯布约0.45-0.7元,色织布约1.0-1.7元),票面加工费金额测算出票面米数,然后再比对。
(5)注意点:
在对帐面完工产成品总数量、自产产量进行采集时,要注意结合百米耗纱量指标、百米耗电量指标、单机日产量指标及工资发放情况对完工产成品总数量、自产产量进行修正。
3、下脚料测算指标
老式普通手工换梭铁机基本不产生废纱,老式普通自动换梭铁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纱较少;剑杆织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效率高产生一定量的废边纱,形成下脚料。
废纸管:一般1包棉纱25公斤有12-15个纸管,1吨棉纱就有480-600个纸管,1个纸管一般重30-45克,耗用1吨棉纱产生18-27公斤废纸管,按市场价格一般0、70元/公斤左右,由于纱支不同,纸管的大小也不一样,在确定纸管的重量的时候要考虑。
废边纱:一般每台剑杆织机每天产生废边纱1公斤,每公斤0.7元左右。
评估人员可查阅损益表,看企业是否有其他业务收入,从而判断企业是否有下脚料收入申报纳税。
(四)能耗测算法
百米耗电量
(1) 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生产一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的电量。
(2)指标计算公式:
百米耗电量=(单台织机额定功率+各辅助设备额定功率÷织机台数)÷(车速÷纬密×1.524×95%)×100
(3)指标分析:
通过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采集电费支出金额,从相应的供电部门的抄表单上查看当期耗用的电度(或用电费发生金额除以2006年峰谷均价0.54元,或按正常价格0.85元计算出耗用的电度),除以本期产成品借方发生数量,计算出企业的平均百米耗电量,与设定的指标参数进行对比,看是否超过预警值。若平均百米耗电量高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存在产成品不入帐少计销售的现象,也可能有其他单位合用本企业电或本企业在建工程用电未作增值税进项转出、未从成本中转出的现象。尤其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原材料购入不入帐、销售收入同时不入帐的体外循环的现象。
(4)注意点:
①有的大企业自产配套的辅助设备较多,平均百米耗电量要略微上浮10%-15%。有的企业委外加工是做好整经轴后外发的、有的企业受托为外单位浆纱,辅助设备用电较多。
②企业滞后取得电费发票造成评估期电费偏低。
③部分企业由于单独使用的变压器,每月如果用不到规定的容量,要根据功率大小收取一定的扩容费。
(五)、设备生产能力法
单机日产量
(1)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一台织布机24小时连续生产完工的成品布数量(米)。
(2)指标计算公式:
单机日产量=织机车速÷纬密×0.0254×60×24×生产效率
=织机车速÷纬密×36.576×生产效率
(3)指标的参照值:
参见上述“常规白坯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常规色织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表格。
180型的剑杆织机的车速为170—190转/分钟,200型的剑杆织机的车速为150—170转/分钟;1511型的普通织机的车速为200转/分钟左右,1515型的普通织机的车速为170-180转/分钟。各种型号织机的车速可以在设备的铭牌与说明书中查找到。
织机的生产效率。织机的生产效率即等于织机的有效时间系数。影响制造单位产品的有效时间系数的因素有断纱接头、拆坏布、了机上轴、重叠停车等,影响轮班的有效时间系数的因素有交接班、坏车检修、加油、揩车、个人自然需要的时间等,不同企业间存在一定差异。织机生产效率正常情况白坯布为85-92%, 色织布为80%-91%。
(4)评估分析方法:
评估人员可以采集企业的用电量,扣除照明用电,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出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与利用日产量定额计算出的设备运行时间进行比较,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产成品不入帐的情况,或超过生产能力,虚开、代开发票情况。

第四部分 行业主要评估指标

一、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
织布业产成品成本占比一览表
品种
成本占比 色织布 白坯布
材料 主要原材料 55%-65% 70%-80%
辅助材料 0.4%-0.8% 0.8%-1.5%
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7%-10% 9%-11%
制造
费用 电费 2.5%-5% 3%-6.5%
折旧费 1.5%-2.5% 0.5%-1.5%
染色费 14%-17%
后整理费 5%-7%
其他(修理费等) 1%-2% 1%-2%
二、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白坯布生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生产工艺流程 机器设备 工 种 班次 工资水平
织前准备 经纱 整经 整经机 整经工 白班 30-40元/天
浆纱 浆纱机 拖浆工 白班 35-45元/天
穿经 穿经架 穿经工 白班 40-50元/天(计件)
纬纱 卷纬 卷纬机 纡子工 白班 30-40元/天
织造 普通
织布机 挡车工 24小时两班
40-50元/班(计件)
保养工 60元/天
整理 码布 码布机 码布工 白班 40元/天
验布 无 验布工 白班 40元/天
打包 打包机 打包工 白班 40元/天
色织布生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生产工艺流程 机器设备 工种 班次 工资水平
织前准备 经纱 倒绞 摇纱车 倒绞工 白班 40-45元/天
络筒 络筒车 筒子工 白班 40-45元/天
整经 整经机 整经工 白班 40-45元/天
浆纱 浆纱机 拖浆工 白班 40-45元/天
穿经 穿经架 穿经工 白班 50元/天
纬纱 倒绞 摇纱机 倒绞工 白班 40-45元/天
络筒 络筒机 筒子工 白班 40-45元/天
织造 剑杆织机 挡车工 24小时两班 50元/天
保养工 60元/天
整理过程 修布 修布工 白班 40-45元/天
折布 码布机(或卷布机) 折布工 白班 40-45元/天
打包 打包机 打包工 白班 40元/天
三、模拟工厂人机配比(年产值约1000万元,假设全部自产)
工序 设备 色织布 白坯布
人机配比 设备数 工人人数 人机配比 设备数 工人人数
络筒 络筒机 3-4人/台 1 3-4
整经 整经机 1-2人/台 1 1-2 2人/台 1 2
穿经 穿经架 1人/架 3 3 1人/架 2 2
卷纬 卷纬机 1-2人/台 2 2-4
织造(两班) 剑杆织机(普通织机) 3-4台/人 36 18-24 6-8台/人 100 26-34
修机器 3 4
修布 无 6 6-8
码布 码布机 1人/台 1 0.5 1人/台 1 1
卷布 卷布机 1人/台 1 0.5 1人/台 1 1
管理人员 6 6
合计 41-49 50-62
注意:纱布不需修布;白坯布、人棉布一般不需卷布。
四、常规白坯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
布纹 幅宽 密度 用纱支数 百米耗纱量 单机日产量 备注
白坯布(平纹) 63 60*60 20\20 25.1 98 以1515型普机转速180、效率90%计算日产量
白坯布(平纹) 63 68*68 30\30 18.8 87
白坯布(平纹) 63 110*76 45\45 16.5 78
白坯布(平纹) 63 100*50 21\21 29.7 118
白坯布(平纹) 63 88*64 45\45 13.5 92
白坯布(平纹) 63 78*54 21\21 26.1 109
白坯布(斜纹) 63 133*72 40\40 20.7 82
白坯布(斜纹) 63 108*58 20\20 34.8 102
白坯布(斜纹) 63 96*54 16\12 44.1 109
白纱布 50 19*15 40\40 2.7 148
白纱布 50 30*20 21\21 7.9 296
白纱布 50 28*24 40\40 4.2 246
白纱布 50 36*28 21\21 10.1 211
人棉布 67 68*68 30\30 20 87
人棉布 50 68*68 30\30 15 87
白坯布 92 78*65 30\30 28.9 57 以280型剑杆织机转速120、效率85%计算日产量
白坯布 98 128*68 40\40 30.7 54
白坯布 100 76*52 15\15 57.2 71
白坯布 105 140*120 40\40 43.7 31

五、常规色织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
布名 门幅(英寸) 密度(根/英寸) 纱支 百米耗纱量(公斤) 单机日产量 备注
府绸 57/58 130×90 80s /2*80s/2 21.4 65 以180型剑杆织机转速180、效率90%计算日产量
120×80 40s*40s 19.5 74
140×80 50s*50s 17 74
114×74 100s/2*50s 14.5 80
44/45 110×90 60s*60s 9.8 65
平纹 57/58 70×40 7s*7s 64.4 148
57/58 90×60 32s*32s 18.3 98
57/58 110×70 40s*40s 17.5 84
57/58 120×80 40s*40s 19.3 74
绒布
57/58 72×58 16s*16s 32.6 102
68×54 21s*21s 23.3 109
麻棉

57/58 86×76 60s*30s苎麻/棉 16 78
54×54 14sL/C*14sL/C 31.2 109
80×50 16s*16s 32.6 118
弹力布
44/45 100×44 21s*16s/70D 23 134
133×72 40S*40s/40D 15.7 82
牛津纺 57/58
160×62 40s*40s 21.4 95
提花布 57/58 150×86 60s+60s/2*60s 16.2 68
色织布 93 130×60 32*40 35 62 以280型剑杆织机转速120、效率85%计算日产量
色织布 93 173×118 60*40 36 31

六、行业平均百米耗电量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百米耗电量
门幅≤58英寸
门幅≈93英寸

白坯布 18-20
27-30

白纱布 5-7 一般无阔幅
人棉布 17-19 一般无阔幅
色织布 28-42 42-70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企业基本情况  XX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从事色织布的生产、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
一、分析选案
2007年5月9日,评估人员从CTAIS2.0系统内提取该公司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的纳税申报信息,自金税稽核系统内提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报税与认证信息,监控决策系统信息,结合2006年度与2007年1季度纳税人报送的财务资料,以及税收管理员日常巡查记录等相关信息,对该公司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初步稽核比对。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该公司无出口业务,评估人员采用简单计算公式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申报应纳增值税款÷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100%
⑴ 、2006年度,共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1280.92万元,申报入库增值税款20.15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57%。
⑵ 、2007年1季度,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302.25万元,申报入库增值税款6.02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99%。
我市色织布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合理分布区间为2.20%—3.5%。由于该公司的年销售规模小于1500万,属于该行业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评估人员取分布区间的下限值作为税负参照预警值,与该公司上述两个时间段内的增值税税负率进行比较,发现其增值税税负率均低于预警指标,提示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异常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2、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申报应纳所得税款÷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100%
⑴、 2006年度该公司共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1280.92万元,申报入库企业所得税款8.36万元,无以前年度亏损弥补,无享受税收优惠情况,计算出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65%。
⑵、 2007年1季度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302.25万元,季度申报预缴入库企业所得税0.48万元,则该公司2007年1季度预申报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16%。
我市色织布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合理分布区间为0.7%-1.2%。同理,评估人员取分布区间的下限值作为税负参照预警值进行比较,两个时间段内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均低于预警值,提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存在异常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3、“两税”申报收入比对分析。
“两税”收入比对差异值=2006年12月增值税申报表第1、5、7、8行“本年累计数”之和-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一第3、8、12行金额之和
计算结果为-1.70元,差异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两税”申报收入比对一致。
4、其他数据稽核比对。
评估人员分析进项税款的结构组成,发现该公司申报的其他抵扣凭证抵扣税款为运输发票类抵扣,占比很小,判断该公司其他抵扣凭证的抵扣情况基本正常。
评估人员将稽核系统中的专用发票报税与认证信息,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未发现异常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稽核比对情况,评估人员认为该公司2006年度与2007年一季度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存在异常情况,应对其2006年度与2007年一季度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利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评估重点为销售收入是否足额确认与成本结转是否真实。
㈠、根据稽核分析确定的评估重点,评估人员首先运用增值税税负率影响因素对税负偏低的原因进行解析。
评估人员在查看纳税人财务报表时,发现该公司2006年末存货较年初增长较多,评估人员初步判断纳税人2006税负指标偏低,可能是受存货的增减变化的影响。
评估人员在责任区管理员协助下,对存货分不同的项目进行了数据采集,计算出不同类型存货的变动额。
库存变动表
存货项目 06年期初存货(万元) 06年期末存货
(万元) 07年一季度期末存货(万元)
原材料 17 37 32
在产品 22 54 25
产成品 20 33 72
合计 59 124 129
该公司产品主要为色织布,根据采集样本数据显示,色织布产品的物耗率通常为57%—65%,评估人员根据该公司生产的色织工艺较简单,且染色整理等工艺委外加工,附加值相对不高的特点,选用物耗率的上限65%,初步推算出期末存货中物耗增加影响的增值税额。
06年存货物耗变动影响的增值税额=[(37-17)+(54-22)×65%+(33-20)×65%]×17%=8.37万元
影响的增值税税负率为8.37÷1280.92×100%=0.65%,加上实际税负率1.57%,得出理论税负2.22%,略高于预警指标, 评估人员判断存货变动是影响2006年增值税税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此环节2006年度增值税税负偏低的疑点暂时得以排除。但同时评估人员发现该公司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存货余额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存在异常情况,存货数据是否真实还需进一步核实。
㈡、通过增值税税负率影响因素分析,除2006年增值税税负偏低有所解释外,资料稽核其他疑点未能排除,评估人员决定采集物耗、产能等方面数据,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1、“百米耗纱量”指标分析
百米布耗纱量,是指生产每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纱的重量。由于该指标受生产工艺影响不大,且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水平差别也不大,所以“百米耗纱量”指标值主要取决于产品规格。也就是说知道产品规格后,每百米单位产品的纱线用量是相对固定的。评估人员可以通过此指标,将织布过程中投入纱线数量与产出的布匹数量进行准确配比计算,分析原材料的耗用量与产品的生产量是否相匹配,是否存在产品不入账隐瞒销售或者虚计、多计材料耗用等问题。
评估人员采集产品规格信息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指标值。
百米耗纱量=百米经纱耗纱量+百米纬纱耗纱量
百米经纱耗纱量=经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百米纬纱耗纱量=纬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以上公式中的耗纱量单位为公斤,布宽单位为英寸,经密与纬密是指每平方英寸中对应纱线的根数。公式中的产品规格基本可以从工艺单与产品说明(标签)等处取得。δ取值范围为0.066-0.068。
评估人员首先按公式的要求采集不同品种的产品的规格参数,按公式对百米耗纱量进行计算。
      主要产品品种产量测算表:
品种 门幅
(英)寸 纱支
(经纱*纬纱) 密度
(经密*纬密) 百米耗纱量(公斤) 投入纱线
重量(吨) 测算产量
(万米)
品种1 58 7s*7s 60*40 56 43 7.68
品种2 58 21s*21s 120*80 37 117 31.62
品种3 58 21s*21s 90*60 28 18 6.54
品种4 58 21s*32s 120*80 32 35 11
品种5 58 42s*42s 130*90 20 152 76
合计 365 132.84
2006年产成品共投入棉纱365吨,根据分品种测算的百米耗纱量定额,推算出2006年度理论应产出的色织布数量约为132.84万米,而采集其2006年入库产品数量约为126万米,两者相差6.84万米。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如果采集数据不存在失真的情况,那么纳税人的原材料耗用量与产品的生产量数据不匹配,存在产品不入账隐瞒销售或者虚计、多计材料耗用多结转成本的嫌疑。
2、单机日产量定额分析。
单机日产量定额是指一台织布机单日生产完工的成品布数量(米)。除扩大生产或产品升级情况外,织布类纳税人的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是基本固定的,由此可以推算出某一时期内的产品产量。
评估人员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信息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每台织机的日产量定额。
单机的日产量定额=织机车速÷纬密×0.0254×60×24×生产效率
=织机车速÷纬密×36.576×生产效率
通常情况下,采用二班制运转的生产效率约为85%—90%。
责任区管理员巡查记录反映,该公司共有剑杆织机28台,转速180转/分。评估人员以产品各品种的生产量(这里采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计算的各个品种布的产量)作为权数,计算出各品种布的加权平均纬密值约为82.42,因为该公司为私营企业并且开业已超过三年,评估人员认为其生产效率应较高,将该户纳税人的生产效率设定为90%。评估人员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公司自行生产色织布的数量。
(1)单机的平均日产量定额=180÷82.42×36.576×90%=71.89米;
(2)根据生产记录开工340天计算,则全部织机的年产量=28×340×71.89,约为68.44万米。
3、委外织造产量分析
2006年共发生织造委外加工费110.5万元,按2006年加工费1.7元/米测算,委外织造的数量约为65万米,与计算出自产数量相加,共计133.44万米,与2006年入库产品数量126万米相差7.44万米。物耗与产能分析均反映产品入库数量存在异常。
4、后整理数量分析
后整理是色织布生产固定的必经工艺,主要是对色织布进行拉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处理,是成品前的最后一道工艺,都是委托专门整理企业进行的,后整理数量一般情况下就是产成品入库数量。责任区管理人员在采集加工费明细信息时,将2006发生整理费发票上的整理数量进行了统计,共有133.2万米,与实际入库数差7.2万米,与物耗与产能测算的产出量基本相当,进一步印证了产量不实。
5、废边纱产出分析。
色织布企业通常会有废边纱产出,往往是现金交易,较易发生废边纱收入不入账的情况。
根据该公司剑杆织机的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边纱,形成下脚料。一般每台剑杆织机每天至少会产生废边纱1公斤,每公斤售价约为0.7元。该公司有28台剑杆织机,按340个生产日计算应有0.66万元的下脚料收入发生,评估人员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中并未有其他业务利润发生,存在下脚料销售不入账的嫌疑。
经过对该户纳税人数据综合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⑴、产成品数量存在差异,相关销售收入是否申报。
⑵、投入产出比例不配比,销售成本结转是否真实。
⑶、其他业务事项未反映,下脚料的销售是否足额。
(4)、06年末存货余额偏高,真实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约谈举证、实地核查
针对上述问题,5月11评估人员发出《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要求纳税人进行约谈说明,为了确保约谈取得实效,评估人员精心准备,制定约谈方案:
1、轻松交谈,真情沟通,听倾诉,找矛盾;
2、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巧设问,找突破;
3、宣传辅导,友情提醒,消顾虑,找配合;
4、说理攻心,释疑解惑,达共识,补税款。
该公司财务人员于5月14日参加约谈。首先评估人员采用与纳税人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沟通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约谈,了解到企业订单充足,生产形势很好,评估人员适时以增值税税负和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同行业水平的终点提出询问,财务负责人解释说:机器设备老化,效率低;50%的产品委外加工,利润薄,年底存货多,影响税负。评估人员认真听取,表示理解。并决定从最易确认的疑点设问,逐个击破。当问及废边纱如何进行处理时,财务人员回答含糊其词,说废边纱擦车用掉了,评估人员当即指出,剑杆织机废边纱的产出率及其市场销售行情,财务人员在翔实的数据面前无法回避,只得承认废边纱今年2月份一次性处理的事实。
针对废料收入不入帐的行为,评估人员及时进行了税收政策的宣传,表明纳税评估工作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减少纳税风险的友情提醒,是关心和爱护之举,减少纳税人的心理排斥感。
在纳税人情绪稳定后,评估人员又乘胜追击,单刀直入地要求企业解释产能指标测算数与其入库数量存在7.44万米差异的情况,财务人员避实就虚,说企业设备经常维修,熟练工人少,生产效率低。评估人员决定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绕过话题,话锋一转,询问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财务人员于是轻松介绍:公司接到订单,一单对一单,工艺员根据布的规格和数量测算耗纱量,然后按以销定产,以投定购,采购原材料。
评估人员抓住蛛丝马迹,直接把话锋转向正题,明确指出,根据百米耗纱量测算结果——2006年布的产出量应为132.84万米左右,同时根据采集的后整理数量推算的产量为133.2万米,指出产量不实或虚投原材料多转成本的情况存在,在过硬的数据印证面前,财务人员乱了阵脚,不知如何解释,此时评估人员严肃指出,纳税评估是友情提醒,督促企业自查自纠,疑点不排除,将采取进一步的评估措施,其后果对企业不利。告知企业要算清两笔帐,一笔经济帐,补税又罚款,一笔法律责任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政策宣传及时到位,财务人员只能道出实情。2006年12月生产的6.7万米布出了质量问题客户拒收退货,已结转的部分原材料成本未及时调整,次品布的数量忘了记帐,该批布今年2月份已折价处理,未确认销售。评估人员明确指出,会计做假帐也是违法行为,同样受到法律追究。财务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表示将主动配合,积极自查自纠,经过约谈,疑点问题已说明清楚。评估人员对织布行业的熟悉程度让纳税人深感意外,环环相扣迂回深入的约谈技巧让纳税人深表佩服。他们感慨的说:企业碰到你们这些评估人员那还有什么秘密啊!
三、规范处理、加强跟踪
(一)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
在约谈的第二天,该公司主动向我局提交了自查补税报告,申请自查补税。
1、2006年,公司增值税税负低的主要原因是年底存货较多,没有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2007年一季度存货多是因为次品布销售未进行帐务处理。
2、2006年12月初公司接了一单业务,共计67000米布,共投入42支纱13.5吨,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退货,后来公司在该批色织布还没有销售的情况下,提前结转了材料成本14.33万元,造成用纱量与产布量不匹配。在2007年2月,将该批次品布以7.4元/米折价销售,取得收入49.58万元,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
3、对废边纱的销售核算不规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纱由仓库保管员集中处理,在今年2月份共卖得废纱废布料现金收入1.22万元,未及时确认收入。
申请补缴增值税86347.65元,企业所得税47289.00元,同时加收滞纳金,3118.19元。
(二)评估处理与复核
纳税人自查补税后,2007年1季度增值税应税收入为353.05万元,增值税税款为14.65万元,计算出的增值税税负率为4.15%,较由原来的1.99%提高2.16个百分点,超过预警指标值;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负提高为1.02%,也超过预警指标值。产品数量差异原因得到合理解释,为纳税人少计产成品6.7万米;下脚料销售疑点在自查补税后也得到消除,存货偏多原因得到合理解释。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评估复核人员查阅评估工作底稿,认为评估处理规范,同时出具了《管理建议书》。
(三)评估后的跟踪管理
责任区管理员根据《管理建议书》提出的管理建议,对该户纳税人自查内容的账务处理情况进行了核实,发现纳税人已按要求补确认收入,并对跨期成本进行调整;辅导纳税人按月对下脚料收入进行结算;跟踪督导纳税人及时确认收入申报纳税。




          棉、化纤纺织加工—织布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部分 行业特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特点
纺织业中的织布业属于“1711棉、化纤纺织加工”子行业,生产过程就是将棉纱织造成布品。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生产销售型,其中有部分产品是委托加工生产收回后再销售,委托加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出棉纱委外加工成布后再收回,另一种是把棉纱做成整经轴后外发,收回成品布后再销售。有的大企业定单比较多,因生产设备能力有限,就把定单向中小型企业外发,即直接把定单给中小型企业,然后向中小型企业购进布后再销售。
该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色织布企业和大部分白坯布企业都是根据订单采购原材料,以销定产,一单对一单,一单一价,一般情况下存货较少;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白坯布企业在淡季时,生产常规品种的白坯布,有一定的库存量。
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白坯布工艺流程:购进棉纱→整经→浆纱→穿经→织造→码布→验布→打包→布匹销售。
色织布工艺流程:购进棉纱(如是筒纱要倒绞成绞纱)→染色→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修布→后整理→验布→打包→布匹销售。
该行业主要产品是白坯布和色织布,其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都是织造,在工艺流程中色织布比白坯布主要多染色和后整理两道环节。白坯布的织造产量可视为产成品完工产量,色织布的后整理数量可视为完工产量。
在色织布生产工艺流程中,绝大部分企业的染色、浆纱、后整理生产环节需委外加工处理。有的色织布生产企业工艺流程是在染色后就浆纱,经络筒然后再整经,下面的工艺相同。
生产流程 流程解释
倒绞 通过摇纱车将筒子纱倒绞成绞纱。
络筒 通过络筒车将绞纱卷绕成筒子纱。
整经 按照工艺要求将筒子纱卷绕到经轴或织轴上。
浆纱 使经纱通过特制的浆液,经浸轧和烘干,从而增强纱线的强力和耐磨性,以便于上机织造。
穿经 将织轴中的纱线头按工艺规定穿入停经片、筘齿中做成织轴,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并在经纱断头时及时停车。
卷纬 把筒子纱、管纱或绞纱等重新卷绕成适合于梭子尺寸的纡子。
织造 由纱或线制成织物的过程称为织造。
修布 对布匹中的疵点进行修补。
后整理 把织好的色织坯布通过后道的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流程,处理成成品色织布。
三、主要的机器设备
织布业的主要设备是织布机。以普通织布机、剑杆织机为主,个别企业有喷汽织机。按生产效率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普通织布机、剑杆织机、喷汽织机。色织布生产以各类型剑杆织机为主,功率在1.1-1.5千瓦之间,转速110-200转/分,考虑机器运转的稳定性,机器转速一般不随意调整。白坯布生产常见的有1515型普通织机,功率约0.8千瓦,转速170-180转/分,目前处于市场淘汰机型,噪声大、机物料消耗多些,利润空间小,是税负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国产喷汽织机的车速为450-550转/分钟。各种型号织机的车速可以在设备的铭牌与说明书中查找到。不同的机器,转速不一样,功率不一样,生产能力也不一样。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老式普通手工换梭铁机基本不产生废纱,老式普通自动换梭铁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纱较少;剑杆织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效率高产生一定量的废纱、废边布,形成下脚料。且两种织机都有废纸管,企业应当有下脚料收入确认。
四、产品规格、分类及主要用途
产品——布的规格主要由布的宽度、密度、纹路、棉纱的成份、支数等几项指标组成。布的宽度一般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来计量。布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数出的经纱(纵向排列)与纬纱(横向排列)的根数,表示为“经向密度×纬向密度”,通常采用英制单位来表示,即每平方英寸中经纱或纬纱的根数(以下公式中经、纬向密度,均指英制单位)。布的纹路一般有平纹、斜纹之分。棉纱支数指一磅重的棉线(公定回潮率为8.5%)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1磅=0.4536公斤、1码=0.9144米)。
产品品种繁多。布面宽窄、纱线的粗细、织物密度的高低、纱线成份、编织的花型等方面的不同,都导致产品品种的不一致。
白坯布主要有纯棉白坯布、人棉布、白纱布。主要用作服装面辅料,医疗及部分工业用布(如皮革衬布)。
色织布品种更多,主要有府绸、绒布、麻棉布、弹力布、牛津纺等。主要用作服装、鞋、帽等的面辅料。
五、销售方式及收入与成本核算方法
销售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1、带款提货,属于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确认收入。2、外贸定单,客户一般先打20%-30%的定金,待货物发出后再补齐余款,属于预收货款,以货物发出的当天确认收入。3、赊销方式,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织布行业原材料的成本一般按加权平均法进行结转。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的企业,如产品品种规格不多,则一般按品种法核算成本:品种规格多的企业先对产品品种进行归类,按类别进行成本核算。一些财务核算能力较差的企业,不按产品品种对原材料成本、工资和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二部分 行业涉税风险点

一、行业涉税风险点
1、行业中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普遍不高,有的企业是由家庭作坊演变而来,企业内控制度差,财务核算基础低,会计大都是兼职或由事务所代理建帐,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难以保证,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可信度较低。
2、白坯布小型企业存在原材料购入环节不索要发票、产品销售环节也不开票入帐的体外循环现象。生产旺季,接受大企业委托加工单子;淡季,则到棉纱市场购买棉纱,生产普通规格坯布,销售到浙江、常熟、叠石桥等纺织品专业市场,且都是现金交易,买进卖出都无票经营,税收难以控管。
3、购进原材料-棉纱部分为现金交易,存在接受虚开发票现象。从纺织行业整个产业链(轧花厂→纺纱厂→织布厂)上看,轧花厂购进棉花使用的是农业产品统一收购发票,轧花厂不按规定开具或虚开农业产品统一收购发票,造成纺纱厂存在从轧花厂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从而给织布生产企业提供了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成本的空间。
二、主要涉税问题
1、购入环节:原材料购入环节接受虚开发票,多抵扣进项税额,多列支成本,造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负低。
2、生产环节:多结转原材料成本、虚列工资,虚列预提费用,偷漏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3、销售环节:滞后确认销售,人为调节税款所属期;部分销售收入不入帐,如销售零头布等给个体户不开具发票,样品给客户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4、出口环节:销售规模与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匹配,外销产品不符合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虚增进项、虚报出口价格、骗取出口退税;运保佣不冲减外销收入、虚增“免、抵、退”税额。

第三部分 行业评估思路及方法

一、行业评估思路。
针对白坯布和色织布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财务现状和税收征管难点,纳税评估指标及分析方法应按照以实用性为原则,按财务核算水平分类,紧扣“抓住中段,分析两头”的评估思路。一是对日常管理中掌握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的企业,重点采用投入产出法、行业特色法等评估方法,对百米布耗纱量、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等相关评估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对各评估指标的深入分析和关联性分析,抓住产出量这根主线,紧扣“抓住中段,分析两头”的评估思路,核实成本及收入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从而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程度作出定量的判断。二是对财务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如原材料、收入两头不入帐,有帐外循环嫌疑的(主要是白坯布企业),可从第三方取得客观能耗信息的,重点运用能耗测算法和设备生产能力法,将百米耗电量及单机日产量指标结合使用测算产品产量。并参考同行业同规模的财务制度比较规范的企业的评估指标参数,运用百米布耗纱量、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等评估指标测算主要品种产品的产出量,与帐面完工产量对比,必要时对企业的库存进行盘点,对其帐实不符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判断。
1、对白坯布企业进行评估,重点运用投入产出法,将百米耗纱量指标和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指标结合使用。
2、对色织布企业进行评估,重点运用行业特色法和投入产出法。运用后整理数量指标控制企业完工入库数量,结合库存进而控制企业的销售数量;运用投入产出法判断企业是否多结转原材料成本;运用委外织布加工数量指标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3、对原材料、收入两头不入帐,有帐外循环嫌疑的(主要是白坯布企业),重点运用能耗测算法和设备生产能力法,将百米耗电量及单机日产量指标结合使用测算产品产量。
行业评估方法及指标一览表
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
主要评估方法及指标 投入产出法 百米耗纱量
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行业特色法 色织布后整理数量
委外织布加工数量
下脚料测算指标
辅助评估方法及指标 能耗测算法 百米耗电量
设备生产能力法 单机日产量

二、评估指标及分析方法
(一)指标分析法
1、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1)指标描述:
该指标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的计算,与行业平均所得税税负率及企业基期的所得税税负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情况,评价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2)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 预警税负率
白坯布 0.4%-1% 0.4%
色织布 0.6%-1.2% 0.6%
(4)评估方法:
评估期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相比,低于预警值,在分析时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考虑企业是否存在纯贸易性的买进卖出业务;是否存在产品降价因素,如企业因砸单,造成大量次品,降价甚至亏本处理,这些因素考虑后,税负仍低于预警值,则应考虑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或企业虚提预提费用,虚增成本。
2、主营业务毛利率
(1)指标描述:
该指标主要用来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差异情况,判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成本结转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产品售出未计销售收入的情况,以及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捐赠未视同销售等情况。
(2)指标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毛利率=[(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毛利率 预警毛利率
白坯布 4%—7% {3.6% 7.7%}
色织布 5%—8% {4.5% 8.8%}
(4)评估方法:
①与同行业或本企业历史同期(基期)相比,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可能存在少计销售或多转成本现象。多转成本从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具体数据指标见“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
一是结合百米布耗纱量的测算,看企业是否多结转原材料成本;是否存在二次投料现象,次品库存帐面上如何处理,是否反映收入,是否计入应税所得额。
二是通过分析各个工序工人人数以及工时记录、产量记录等判断存在虚列工资多进成本(参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和模拟工厂);
三是结合百米耗电量指标、委外织布加工费指标等分析判断是否有不应该由企业负担的电费、加工费等制造费用乱挤成本、虚抵进项税额。
②毛利率偏高,分析企业是否为享受优惠政策的税收征管高风险企业,看企业是否跨年度人为调节利润、税负;是否有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等问题。
(二)投入产出法
1、 百米耗纱量(公斤)
(1)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生产一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的纱的重量。
(2)指标计算公式:
百米耗纱量=百米经向耗纱量+百米纬向耗纱量
百米经向耗纱量=经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百米纬向耗纱量=纬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系数δ取值:纯棉白坯布一般0.0625-0.068;人棉布比纯棉白坯布低一档,但也在0.0625-0.068之间;色织布一般加计5%左右损耗,将δ取值放宽在0.065-0.071之间。纱支粗的、定单小的、颜色多的损耗较多,系数相对大些。
(5)指标分析:
利用该指标计算出完工产成品——布的百米耗纱量,乘以产成品科目中借方的完工入库数量,得到评估测算的耗纱总量;与帐面耗纱总量(原材料科目贷方发生数量或产成品科目中的原材料借方发生数量)进行比对,分析原材料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是否配比。若不配比,则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原材料专用发票或多转原材料成本或产成品不入帐隐瞒销售等问题。
2、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1) 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产成品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该指标是为了弥补上述百米耗纱量指标运用的局限性而设计的。织布业中的色织布、纱布生产品种规格相对较多,运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计算繁琐,可先运用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指标计算原材料耗用是否正常,若偏离正常值,可再抽主要品种,运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进行计算推导。
(2)指标计算公式:
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产成品成本×100%
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生产领用原材料金额+评估期初在产品耗用原材料-评估期末在产品耗用原材料
(3)指标的参照值: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原材料耗用率 预警原材料耗用率
白坯布 70%—80% 80%
色织布 55%—65% 65%
(4)指标分析
采集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除以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计算出企业实际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与预警原材料耗用率比对,若原材料耗用率偏高,纳税人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原材料(棉纱)抵扣问题;或原材料成本已结转、产成品不入帐的问题;或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税所得额。若原材料耗用率偏低,可能存在虚列工资成本、虚列制造费用(如虚进委外织布加工费)等。
3、在采用投入产出法时的注意点:
(1)实际评估时要考虑企业的产品类型、生产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及纱的质量(毛重、净重和实际回潮率与公定回潮率的差异)。
(2)注意剔除原材料贷方发生额中的棉纱直接销售数量
(3)计算时注意考虑期初期末在产品的库存变化对棉纱耗用的影响。
在产品是介于原材料和产成品之间的过渡科目,我们在采集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中的原材料发生金额时,要考虑到在产品对投入产出的影响值。
在产品在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经营情况相对稳定的企业来讲,其在产品的期末余额基本是平均的,在采集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时基本上参照本期在产品原材料借方发生额,若在产品期末余额偏高,纳税人可能存在产品未接转入库、帐外销售的问题;若在产品余额偏低,可能存在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多列支产品销售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
对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大,企业有扩大在生产的情况下,在计算评估期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时,其评估期初、期末在产品环节的原材料主要采取约当耗用原材料的办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
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车间上机原材料+委外加工原材料
车间上机原材料主要是织机上的经纱、纬纱和整经机上的约当金额。
委外加工原材料主要是委外整经、浆纱、染色的金额。 
对于在产品核算较准的企业,其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可采用简易办法计算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
白坯布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在产品余额*80%
色织布在产品约当耗用原材料=在产品余额*65%
(三)行业特色法
1、色织布后整理数量(米)
(1)指标描述:
生产色织布都要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流程。该指标主要分析企业完工产成品总入库数量与后整理数量是否一致。如果该指标计算存在差异,说明纳税人完工入库产品总数量存在不实。
(2)指标计算公式:差异数量=后整理数量-完工产成品总入库数量
(3)指标的参照值:差异数量≈0
(4)评估分析方法:
色织布后整理有缩有伸,一般整理厂按整理后的数量与色织厂进行开票结算,则色织厂完工产成品入库数量应与整理数量一致,若差异数量>0,则可能存在零头布(出货多余产品)、样品布不入帐,也可能有砸单的次品布未入帐。
对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可从发票上取得整理费米数,与帐面产成品完工入库数进行比对。
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不能全部取得整理费米数,通过整理费金额及单价推算整理费米数,然后参照指标模型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需考虑与色织布后整理价格有关的因素:1、工艺流程的长短;2、门幅、组织规格、克重等与生产效率有关的方面;3、品种整理档次要求的高低,功能性助剂的使用;4、同一品种接单批量的大小。一般丝光整理价格大约在每米0.48-0.51元,烧毛水整理价格大约在每米0.38元左右,单面绒布需退浆的每米0.44-0.47元,不需退浆的每米0.36-0.38元,双面绒布需退浆的每米0.53-0.56元,不需退浆的每米0.44-0.47元。每米布的整理费市场平均价格在0.45左右,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各厂价格水平差异在5-10%之间。
2、委外织布加工数量(米)
(1)指标描述:
一些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主要是小规模纳税人)织布,委外织布加工费主要是以税务局代开的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帐。该指标反映企业委外加工业务的真实程度。
(2)指标计算公式:
委外织布加工数量=完工产成品入库总数量-自产入库产成品数量
(3)指标的参照值:
按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委外加工完工产品帐面数量≈企业取得加工费票面数量。
(4)评估分析方法:
将帐面完工产品总数量减去自产入库产成品数量等于帐面委外加工数量,与票面委外加工数量进行核对,有差异的,看企业是否虚增委外织布加工费冲减利润,人为调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对无法取得加工费数量的,根据每米织布加工费(白坯布约0.45-0.7元,色织布约1.0-1.7元),票面加工费金额测算出票面米数,然后再比对。
(5)注意点:
在对帐面完工产成品总数量、自产产量进行采集时,要注意结合百米耗纱量指标、百米耗电量指标、单机日产量指标及工资发放情况对完工产成品总数量、自产产量进行修正。
3、下脚料测算指标
老式普通手工换梭铁机基本不产生废纱,老式普通自动换梭铁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纱较少;剑杆织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效率高产生一定量的废边纱,形成下脚料。
废纸管:一般1包棉纱25公斤有12-15个纸管,1吨棉纱就有480-600个纸管,1个纸管一般重30-45克,耗用1吨棉纱产生18-27公斤废纸管,按市场价格一般0、70元/公斤左右,由于纱支不同,纸管的大小也不一样,在确定纸管的重量的时候要考虑。
废边纱:一般每台剑杆织机每天产生废边纱1公斤,每公斤0.7元左右。
评估人员可查阅损益表,看企业是否有其他业务收入,从而判断企业是否有下脚料收入申报纳税。
(四)能耗测算法
百米耗电量
(1) 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生产一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的电量。
(2)指标计算公式:
百米耗电量=(单台织机额定功率+各辅助设备额定功率÷织机台数)÷(车速÷纬密×1.524×95%)×100
(3)指标分析:
通过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采集电费支出金额,从相应的供电部门的抄表单上查看当期耗用的电度(或用电费发生金额除以2006年峰谷均价0.54元,或按正常价格0.85元计算出耗用的电度),除以本期产成品借方发生数量,计算出企业的平均百米耗电量,与设定的指标参数进行对比,看是否超过预警值。若平均百米耗电量高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存在产成品不入帐少计销售的现象,也可能有其他单位合用本企业电或本企业在建工程用电未作增值税进项转出、未从成本中转出的现象。尤其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原材料购入不入帐、销售收入同时不入帐的体外循环的现象。
(4)注意点:
①有的大企业自产配套的辅助设备较多,平均百米耗电量要略微上浮10%-15%。有的企业委外加工是做好整经轴后外发的、有的企业受托为外单位浆纱,辅助设备用电较多。
②企业滞后取得电费发票造成评估期电费偏低。
③部分企业由于单独使用的变压器,每月如果用不到规定的容量,要根据功率大小收取一定的扩容费。
(五)、设备生产能力法
单机日产量
(1)指标描述:
该指标表示一台织布机24小时连续生产完工的成品布数量(米)。
(2)指标计算公式:
单机日产量=织机车速÷纬密×0.0254×60×24×生产效率
=织机车速÷纬密×36.576×生产效率
(3)指标的参照值:
参见上述“常规白坯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常规色织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表格。
180型的剑杆织机的车速为170—190转/分钟,200型的剑杆织机的车速为150—170转/分钟;1511型的普通织机的车速为200转/分钟左右,1515型的普通织机的车速为170-180转/分钟。各种型号织机的车速可以在设备的铭牌与说明书中查找到。
织机的生产效率。织机的生产效率即等于织机的有效时间系数。影响制造单位产品的有效时间系数的因素有断纱接头、拆坏布、了机上轴、重叠停车等,影响轮班的有效时间系数的因素有交接班、坏车检修、加油、揩车、个人自然需要的时间等,不同企业间存在一定差异。织机生产效率正常情况白坯布为85-92%, 色织布为80%-91%。
(4)评估分析方法:
评估人员可以采集企业的用电量,扣除照明用电,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出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与利用日产量定额计算出的设备运行时间进行比较,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产成品不入帐的情况,或超过生产能力,虚开、代开发票情况。

第四部分 行业主要评估指标

一、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比
织布业产成品成本占比一览表
品种
成本占比 色织布 白坯布
材料 主要原材料 55%-65% 70%-80%
辅助材料 0.4%-0.8% 0.8%-1.5%
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7%-10% 9%-11%
制造
费用 电费 2.5%-5% 3%-6.5%
折旧费 1.5%-2.5% 0.5%-1.5%
染色费 14%-17%
后整理费 5%-7%
其他(修理费等) 1%-2% 1%-2%
二、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白坯布生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生产工艺流程 机器设备 工 种 班次 工资水平
织前准备 经纱 整经 整经机 整经工 白班 30-40元/天
浆纱 浆纱机 拖浆工 白班 35-45元/天
穿经 穿经架 穿经工 白班 40-50元/天(计件)
纬纱 卷纬 卷纬机 纡子工 白班 30-40元/天
织造 普通
织布机 挡车工 24小时两班
40-50元/班(计件)
保养工 60元/天
整理 码布 码布机 码布工 白班 40元/天
验布 无 验布工 白班 40元/天
打包 打包机 打包工 白班 40元/天
色织布生产主要工种工资水平
生产工艺流程 机器设备 工种 班次 工资水平
织前准备 经纱 倒绞 摇纱车 倒绞工 白班 40-45元/天
络筒 络筒车 筒子工 白班 40-45元/天
整经 整经机 整经工 白班 40-45元/天
浆纱 浆纱机 拖浆工 白班 40-45元/天
穿经 穿经架 穿经工 白班 50元/天
纬纱 倒绞 摇纱机 倒绞工 白班 40-45元/天
络筒 络筒机 筒子工 白班 40-45元/天
织造 剑杆织机 挡车工 24小时两班 50元/天
保养工 60元/天
整理过程 修布 修布工 白班 40-45元/天
折布 码布机(或卷布机) 折布工 白班 40-45元/天
打包 打包机 打包工 白班 40元/天
三、模拟工厂人机配比(年产值约1000万元,假设全部自产)
工序 设备 色织布 白坯布
人机配比 设备数 工人人数 人机配比 设备数 工人人数
络筒 络筒机 3-4人/台 1 3-4
整经 整经机 1-2人/台 1 1-2 2人/台 1 2
穿经 穿经架 1人/架 3 3 1人/架 2 2
卷纬 卷纬机 1-2人/台 2 2-4
织造(两班) 剑杆织机(普通织机) 3-4台/人 36 18-24 6-8台/人 100 26-34
修机器 3 4
修布 无 6 6-8
码布 码布机 1人/台 1 0.5 1人/台 1 1
卷布 卷布机 1人/台 1 0.5 1人/台 1 1
管理人员 6 6
合计 41-49 50-62
注意:纱布不需修布;白坯布、人棉布一般不需卷布。
四、常规白坯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
布纹 幅宽 密度 用纱支数 百米耗纱量 单机日产量 备注
白坯布(平纹) 63 60*60 20\20 25.1 98 以1515型普机转速180、效率90%计算日产量
白坯布(平纹) 63 68*68 30\30 18.8 87
白坯布(平纹) 63 110*76 45\45 16.5 78
白坯布(平纹) 63 100*50 21\21 29.7 118
白坯布(平纹) 63 88*64 45\45 13.5 92
白坯布(平纹) 63 78*54 21\21 26.1 109
白坯布(斜纹) 63 133*72 40\40 20.7 82
白坯布(斜纹) 63 108*58 20\20 34.8 102
白坯布(斜纹) 63 96*54 16\12 44.1 109
白纱布 50 19*15 40\40 2.7 148
白纱布 50 30*20 21\21 7.9 296
白纱布 50 28*24 40\40 4.2 246
白纱布 50 36*28 21\21 10.1 211
人棉布 67 68*68 30\30 20 87
人棉布 50 68*68 30\30 15 87
白坯布 92 78*65 30\30 28.9 57 以280型剑杆织机转速120、效率85%计算日产量
白坯布 98 128*68 40\40 30.7 54
白坯布 100 76*52 15\15 57.2 71
白坯布 105 140*120 40\40 43.7 31

五、常规色织布百米耗纱量及单机日产量
布名 门幅(英寸) 密度(根/英寸) 纱支 百米耗纱量(公斤) 单机日产量 备注
府绸 57/58 130×90 80s /2*80s/2 21.4 65 以180型剑杆织机转速180、效率90%计算日产量
120×80 40s*40s 19.5 74
140×80 50s*50s 17 74
114×74 100s/2*50s 14.5 80
44/45 110×90 60s*60s 9.8 65
平纹 57/58 70×40 7s*7s 64.4 148
57/58 90×60 32s*32s 18.3 98
57/58 110×70 40s*40s 17.5 84
57/58 120×80 40s*40s 19.3 74
绒布
57/58 72×58 16s*16s 32.6 102
68×54 21s*21s 23.3 109
麻棉

57/58 86×76 60s*30s苎麻/棉 16 78
54×54 14sL/C*14sL/C 31.2 109
80×50 16s*16s 32.6 118
弹力布
44/45 100×44 21s*16s/70D 23 134
133×72 40S*40s/40D 15.7 82
牛津纺 57/58
160×62 40s*40s 21.4 95
提花布 57/58 150×86 60s+60s/2*60s 16.2 68
色织布 93 130×60 32*40 35 62 以280型剑杆织机转速120、效率85%计算日产量
色织布 93 173×118 60*40 36 31

六、行业平均百米耗电量
    指 标
品 名 行业平均百米耗电量
门幅≤58英寸
门幅≈93英寸

白坯布 18-20
27-30

白纱布 5-7 一般无阔幅
人棉布 17-19 一般无阔幅
色织布 28-42 42-70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企业基本情况  XX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从事色织布的生产、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
一、分析选案
2007年5月9日,评估人员从CTAIS2.0系统内提取该公司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的纳税申报信息,自金税稽核系统内提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报税与认证信息,监控决策系统信息,结合2006年度与2007年1季度纳税人报送的财务资料,以及税收管理员日常巡查记录等相关信息,对该公司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初步稽核比对。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该公司无出口业务,评估人员采用简单计算公式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申报应纳增值税款÷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100%
⑴ 、2006年度,共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1280.92万元,申报入库增值税款20.15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57%。
⑵ 、2007年1季度,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302.25万元,申报入库增值税款6.02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99%。
我市色织布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合理分布区间为2.20%—3.5%。由于该公司的年销售规模小于1500万,属于该行业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评估人员取分布区间的下限值作为税负参照预警值,与该公司上述两个时间段内的增值税税负率进行比较,发现其增值税税负率均低于预警指标,提示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异常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2、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申报应纳所得税款÷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100%
⑴、 2006年度该公司共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1280.92万元,申报入库企业所得税款8.36万元,无以前年度亏损弥补,无享受税收优惠情况,计算出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65%。
⑵、 2007年1季度申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302.25万元,季度申报预缴入库企业所得税0.48万元,则该公司2007年1季度预申报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16%。
我市色织布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合理分布区间为0.7%-1.2%。同理,评估人员取分布区间的下限值作为税负参照预警值进行比较,两个时间段内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均低于预警值,提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存在异常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3、“两税”申报收入比对分析。
“两税”收入比对差异值=2006年12月增值税申报表第1、5、7、8行“本年累计数”之和-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一第3、8、12行金额之和
计算结果为-1.70元,差异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两税”申报收入比对一致。
4、其他数据稽核比对。
评估人员分析进项税款的结构组成,发现该公司申报的其他抵扣凭证抵扣税款为运输发票类抵扣,占比很小,判断该公司其他抵扣凭证的抵扣情况基本正常。
评估人员将稽核系统中的专用发票报税与认证信息,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未发现异常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稽核比对情况,评估人员认为该公司2006年度与2007年一季度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存在异常情况,应对其2006年度与2007年一季度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利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评估重点为销售收入是否足额确认与成本结转是否真实。
㈠、根据稽核分析确定的评估重点,评估人员首先运用增值税税负率影响因素对税负偏低的原因进行解析。
评估人员在查看纳税人财务报表时,发现该公司2006年末存货较年初增长较多,评估人员初步判断纳税人2006税负指标偏低,可能是受存货的增减变化的影响。
评估人员在责任区管理员协助下,对存货分不同的项目进行了数据采集,计算出不同类型存货的变动额。
库存变动表
存货项目 06年期初存货(万元) 06年期末存货
(万元) 07年一季度期末存货(万元)
原材料 17 37 32
在产品 22 54 25
产成品 20 33 72
合计 59 124 129
该公司产品主要为色织布,根据采集样本数据显示,色织布产品的物耗率通常为57%—65%,评估人员根据该公司生产的色织工艺较简单,且染色整理等工艺委外加工,附加值相对不高的特点,选用物耗率的上限65%,初步推算出期末存货中物耗增加影响的增值税额。
06年存货物耗变动影响的增值税额=[(37-17)+(54-22)×65%+(33-20)×65%]×17%=8.37万元
影响的增值税税负率为8.37÷1280.92×100%=0.65%,加上实际税负率1.57%,得出理论税负2.22%,略高于预警指标, 评估人员判断存货变动是影响2006年增值税税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此环节2006年度增值税税负偏低的疑点暂时得以排除。但同时评估人员发现该公司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存货余额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存在异常情况,存货数据是否真实还需进一步核实。
㈡、通过增值税税负率影响因素分析,除2006年增值税税负偏低有所解释外,资料稽核其他疑点未能排除,评估人员决定采集物耗、产能等方面数据,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1、“百米耗纱量”指标分析
百米布耗纱量,是指生产每百米成品布需要耗用纱的重量。由于该指标受生产工艺影响不大,且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水平差别也不大,所以“百米耗纱量”指标值主要取决于产品规格。也就是说知道产品规格后,每百米单位产品的纱线用量是相对固定的。评估人员可以通过此指标,将织布过程中投入纱线数量与产出的布匹数量进行准确配比计算,分析原材料的耗用量与产品的生产量是否相匹配,是否存在产品不入账隐瞒销售或者虚计、多计材料耗用等问题。
评估人员采集产品规格信息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指标值。
百米耗纱量=百米经纱耗纱量+百米纬纱耗纱量
百米经纱耗纱量=经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百米纬纱耗纱量=纬密×成品布宽÷棉纱支数×δ
以上公式中的耗纱量单位为公斤,布宽单位为英寸,经密与纬密是指每平方英寸中对应纱线的根数。公式中的产品规格基本可以从工艺单与产品说明(标签)等处取得。δ取值范围为0.066-0.068。
评估人员首先按公式的要求采集不同品种的产品的规格参数,按公式对百米耗纱量进行计算。
      主要产品品种产量测算表:
品种 门幅
(英)寸 纱支
(经纱*纬纱) 密度
(经密*纬密) 百米耗纱量(公斤) 投入纱线
重量(吨) 测算产量
(万米)
品种1 58 7s*7s 60*40 56 43 7.68
品种2 58 21s*21s 120*80 37 117 31.62
品种3 58 21s*21s 90*60 28 18 6.54
品种4 58 21s*32s 120*80 32 35 11
品种5 58 42s*42s 130*90 20 152 76
合计 365 132.84
2006年产成品共投入棉纱365吨,根据分品种测算的百米耗纱量定额,推算出2006年度理论应产出的色织布数量约为132.84万米,而采集其2006年入库产品数量约为126万米,两者相差6.84万米。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如果采集数据不存在失真的情况,那么纳税人的原材料耗用量与产品的生产量数据不匹配,存在产品不入账隐瞒销售或者虚计、多计材料耗用多结转成本的嫌疑。
2、单机日产量定额分析。
单机日产量定额是指一台织布机单日生产完工的成品布数量(米)。除扩大生产或产品升级情况外,织布类纳税人的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是基本固定的,由此可以推算出某一时期内的产品产量。
评估人员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信息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每台织机的日产量定额。
单机的日产量定额=织机车速÷纬密×0.0254×60×24×生产效率
=织机车速÷纬密×36.576×生产效率
通常情况下,采用二班制运转的生产效率约为85%—90%。
责任区管理员巡查记录反映,该公司共有剑杆织机28台,转速180转/分。评估人员以产品各品种的生产量(这里采用百米耗纱量指标计算的各个品种布的产量)作为权数,计算出各品种布的加权平均纬密值约为82.42,因为该公司为私营企业并且开业已超过三年,评估人员认为其生产效率应较高,将该户纳税人的生产效率设定为90%。评估人员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公司自行生产色织布的数量。
(1)单机的平均日产量定额=180÷82.42×36.576×90%=71.89米;
(2)根据生产记录开工340天计算,则全部织机的年产量=28×340×71.89,约为68.44万米。
3、委外织造产量分析
2006年共发生织造委外加工费110.5万元,按2006年加工费1.7元/米测算,委外织造的数量约为65万米,与计算出自产数量相加,共计133.44万米,与2006年入库产品数量126万米相差7.44万米。物耗与产能分析均反映产品入库数量存在异常。
4、后整理数量分析
后整理是色织布生产固定的必经工艺,主要是对色织布进行拉毛、退浆、煮练、丝光、拉绒、拉幅、定形等工艺处理,是成品前的最后一道工艺,都是委托专门整理企业进行的,后整理数量一般情况下就是产成品入库数量。责任区管理人员在采集加工费明细信息时,将2006发生整理费发票上的整理数量进行了统计,共有133.2万米,与实际入库数差7.2万米,与物耗与产能测算的产出量基本相当,进一步印证了产量不实。
5、废边纱产出分析。
色织布企业通常会有废边纱产出,往往是现金交易,较易发生废边纱收入不入账的情况。
根据该公司剑杆织机的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边纱,形成下脚料。一般每台剑杆织机每天至少会产生废边纱1公斤,每公斤售价约为0.7元。该公司有28台剑杆织机,按340个生产日计算应有0.66万元的下脚料收入发生,评估人员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中并未有其他业务利润发生,存在下脚料销售不入账的嫌疑。
经过对该户纳税人数据综合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⑴、产成品数量存在差异,相关销售收入是否申报。
⑵、投入产出比例不配比,销售成本结转是否真实。
⑶、其他业务事项未反映,下脚料的销售是否足额。
(4)、06年末存货余额偏高,真实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约谈举证、实地核查
针对上述问题,5月11评估人员发出《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要求纳税人进行约谈说明,为了确保约谈取得实效,评估人员精心准备,制定约谈方案:
1、轻松交谈,真情沟通,听倾诉,找矛盾;
2、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巧设问,找突破;
3、宣传辅导,友情提醒,消顾虑,找配合;
4、说理攻心,释疑解惑,达共识,补税款。
该公司财务人员于5月14日参加约谈。首先评估人员采用与纳税人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沟通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约谈,了解到企业订单充足,生产形势很好,评估人员适时以增值税税负和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同行业水平的终点提出询问,财务负责人解释说:机器设备老化,效率低;50%的产品委外加工,利润薄,年底存货多,影响税负。评估人员认真听取,表示理解。并决定从最易确认的疑点设问,逐个击破。当问及废边纱如何进行处理时,财务人员回答含糊其词,说废边纱擦车用掉了,评估人员当即指出,剑杆织机废边纱的产出率及其市场销售行情,财务人员在翔实的数据面前无法回避,只得承认废边纱今年2月份一次性处理的事实。
针对废料收入不入帐的行为,评估人员及时进行了税收政策的宣传,表明纳税评估工作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减少纳税风险的友情提醒,是关心和爱护之举,减少纳税人的心理排斥感。
在纳税人情绪稳定后,评估人员又乘胜追击,单刀直入地要求企业解释产能指标测算数与其入库数量存在7.44万米差异的情况,财务人员避实就虚,说企业设备经常维修,熟练工人少,生产效率低。评估人员决定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绕过话题,话锋一转,询问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财务人员于是轻松介绍:公司接到订单,一单对一单,工艺员根据布的规格和数量测算耗纱量,然后按以销定产,以投定购,采购原材料。
评估人员抓住蛛丝马迹,直接把话锋转向正题,明确指出,根据百米耗纱量测算结果——2006年布的产出量应为132.84万米左右,同时根据采集的后整理数量推算的产量为133.2万米,指出产量不实或虚投原材料多转成本的情况存在,在过硬的数据印证面前,财务人员乱了阵脚,不知如何解释,此时评估人员严肃指出,纳税评估是友情提醒,督促企业自查自纠,疑点不排除,将采取进一步的评估措施,其后果对企业不利。告知企业要算清两笔帐,一笔经济帐,补税又罚款,一笔法律责任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政策宣传及时到位,财务人员只能道出实情。2006年12月生产的6.7万米布出了质量问题客户拒收退货,已结转的部分原材料成本未及时调整,次品布的数量忘了记帐,该批布今年2月份已折价处理,未确认销售。评估人员明确指出,会计做假帐也是违法行为,同样受到法律追究。财务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表示将主动配合,积极自查自纠,经过约谈,疑点问题已说明清楚。评估人员对织布行业的熟悉程度让纳税人深感意外,环环相扣迂回深入的约谈技巧让纳税人深表佩服。他们感慨的说:企业碰到你们这些评估人员那还有什么秘密啊!
三、规范处理、加强跟踪
(一)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
在约谈的第二天,该公司主动向我局提交了自查补税报告,申请自查补税。
1、2006年,公司增值税税负低的主要原因是年底存货较多,没有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2007年一季度存货多是因为次品布销售未进行帐务处理。
2、2006年12月初公司接了一单业务,共计67000米布,共投入42支纱13.5吨,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退货,后来公司在该批色织布还没有销售的情况下,提前结转了材料成本14.33万元,造成用纱量与产布量不匹配。在2007年2月,将该批次品布以7.4元/米折价销售,取得收入49.58万元,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
3、对废边纱的销售核算不规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纱由仓库保管员集中处理,在今年2月份共卖得废纱废布料现金收入1.22万元,未及时确认收入。
申请补缴增值税86347.65元,企业所得税47289.00元,同时加收滞纳金,3118.19元。
(二)评估处理与复核
纳税人自查补税后,2007年1季度增值税应税收入为353.05万元,增值税税款为14.65万元,计算出的增值税税负率为4.15%,较由原来的1.99%提高2.16个百分点,超过预警指标值;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负提高为1.02%,也超过预警指标值。产品数量差异原因得到合理解释,为纳税人少计产成品6.7万米;下脚料销售疑点在自查补税后也得到消除,存货偏多原因得到合理解释。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评估复核人员查阅评估工作底稿,认为评估处理规范,同时出具了《管理建议书》。
(三)评估后的跟踪管理
责任区管理员根据《管理建议书》提出的管理建议,对该户纳税人自查内容的账务处理情况进行了核实,发现纳税人已按要求补确认收入,并对跨期成本进行调整;辅导纳税人按月对下脚料收入进行结算;跟踪督导纳税人及时确认收入申报纳税。



            钢铁行业所得税管理指南

第一部分 钢铁行业的特点

一、钢铁行业特点:
钢铁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每万吨钢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为规模经济,其生产过程主要为长流程,即从铁矿石冶炼到钢材轧制的整个过程;也有短流程,即从中间产品钢坯、钢锭到钢材轧制的过程。规模的大小决定着收益的高低,流程长短决定着企业效益的差异,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利润的多少。钢铁企业纳税人的一般特点是:资产规模大,生产流程长,财务核算量较大,一般存在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
(一)钢铁生产企业工艺流程

焦化:焦化过程就是把煤变成焦碳。主产品为冶金焦炭,化工产品有轻苯、焦油、硫铵,副产品为焦炉煤气。
烧结:烧结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将铁矿粉加上硅(含硅的石头)加上石灰石(粘合剂)等混匀,通过烧结机经焦碳加温烧结成球团矿。球团矿的直径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
炼铁:炼铁过程实际上是还原反应过程,就是通过高炉用焦化产生的焦碳加温球团矿或者块矿(一般直径为30-40厘米)并把焦化过程产生的煤气以及加入的石灰与球团矿或者块矿中的氧化铁反应而把氧吸附出来而生成铁水。
炼钢:炼钢实际上是氧化反应过程。炼钢有两种方式,一是电炉冶炼、一是转炉冶炼。
连铸轧材:钢水连铸成型的钢坯、钢锭通过轧机轧制成不同型号的棒线材、带钢、板材及其他各种异形材。
(二)钢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
主要生产设备有:焦炉、烧结机、高炉、电炉、转炉、连铸机、轧机等。按具体应用环节分别介绍如下:
1、炼铁环节的生产设备及特点:
高炉是一种“瓶式”竖炉,高炉炼铁是原料从炉顶分批加入,由高炉下部风口鼓入热风,焦炭燃烧生成高炉煤气。炉内下降的炉料与上升的高温煤气流相遇,水分蒸发,氧化铁与其他氧化物被还原。铁中熔解大量炭,温度升高熔炼成铁水和熔渣;每隔一段时间从铁口和渣口放出铁水和熔渣。
2、炼钢环节的生产设备及特点:
炼钢法 转炉炼钢法 电弧炉炼钢法
原料 主要是铁水,少量废钢 主要是废钢,少量铁水或生铁
热源 铁水的物理热和元素的氧化热 电能
氧化剂 工业纯氧 铁矿石、氧气
造渣剂 石灰、萤石等 石灰、火砖块、铁矾土、萤石等
特征 冶炼周期短,易与连铸相匹配 品种多、质量好、冶炼周期长
电炉冶炼主要用于废钢冶炼,冶炼成本高。电炉钢铁料消耗,废钢占60-70%,废钢按厚度分重型废钢、中型废钢、轻薄废钢等料型,型号等次越低,回收率越低,比如中金属回收率为60%,回收率低;电炉冶炼的熔化过程靠电完成,电耗为一个重要成本,另外通电媒介电极消耗,也为电炉冶炼独特的成本项目;电炉冶炼设备结构、工艺复杂,故障率高,维修费用高,增加了炼钢成本。
转炉冶炼,就是通过转炉在铁水里加入所需的铝、镍等合金以及含钙石灰进行氧化反应而成钢水,再通过连铸机结晶器成型为钢坯、钢锭等。
3、轧钢环节的生产设备及特点:
轧钢生产有原料准备、加热、轧制、精整(包括钢材的切断或卷取、轧后冷却、矫直、成品热处理、成品表面处理和各种涂色)4个环节。
(1)型钢生产系统,主要设备有:方坯初轧机、中小型钢坯连轧机和各类成品型钢轧机等基本轧机。轧制方法有纵向轧制、周期轧制、弯曲成型等。
(2)钢板生产系统,主要生产各类钢板、带钢,生产规模大。主要生产设备:板坯初轧机和钢板轧机。
(3)钢管生产系统,主要生产各类钢管,主要设备为各种类型的管坯轧机、水压机、推轧机等。
(4)合金钢生产系统,主要生产各类合金钢材,工艺流程复杂,品种较多、批量较小、价格昂贵。主要设备:初轧机、锻压设备。
(5)混合生产系统,主要生产型钢、板带钢和钢管或其中任何两类轧制产品,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在我国现有的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轧钢生产系统多数属于混合系统。
(三)、钢铁行业主产品、副产品:
1、炼铁环节产品: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高炉煤气和炉尘(瓦斯灰)。
高炉渣的用途:①液态炉渣用水急冷成水渣,可做水泥原料;②液态炉渣用高压蒸汽或高压空气吹成渣棉,可做绝热保温材料;③液态炉渣用少量高压水冲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急冷而成膨珠(膨胀渣),是良好的保温材料;④可做轻质混凝土骨料;⑤用炉渣制成的矿渣砖可做铺路材料。
高炉煤气的用途:高炉煤气一般含有20%以上的一氧化碳、少量的氢和甲烷,发热值一般为2900~3800kj/m3,是一种很好的低发热值气体燃料,除用来烧热风炉外,还可供炼焦、加热炉用。
高炉炉尘的用途:炉尘是随高速上升的煤气带离高炉的细颗粒炉料。一般含铁30%~50%,含碳10%~20%。经煤气除尘器回收后,可用作烧结矿原料。
2、炼钢环节产品:钢锭、锻轧钢坯、连铸钢坯等。
按断面形状分: ①方坯 、矩形坯; ②厚板坯; ③薄板坯; ④各种带钢坯;⑤圆管坯; ⑥各种异形坯。按钢种及用途分:①初轧坯;②中小型钢坯;③薄板坯;④优质碳素钢圆管坯等。
3、轧钢环节产品:产品有型、板、管和丝四大类产品。
类别 型材 板带材 管材 丝
类型 线材、角钢、槽钢、工字钢、螺纹钢、 热轧钢板、冷轧钢板
带钢 无缝钢管
焊接钢管 圆钢丝、扁形钢丝和三角形钢丝
(1)型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分:①简单断面,包括圆钢、方钢、六角钢和角钢;②复杂断面,包括钢轨、工字钢、槽钢、窗框钢和异型钢等。一般直径在5~25MM的热轧圆钢称线材。
(2)板材,是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按厚度不同分为薄板(厚度<3MM);中板(3MM≤厚度<20 MM);厚板(20MM≤厚度<50 MM);特厚板(厚度≥50MM)四种。钢带包括在钢板类内。
(3)管材,是一种中空截面的长条钢材。(1)按其截面形状不同分为圆管、方形管、六角形管和各种异形截面钢管;(2)按其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两大类。
(4)钢丝,是线材的再次冷加工产品。按形状不同分圆钢丝、扁形钢丝和三角形钢丝等。钢丝可直接使用,也可用于生产钢丝绳、钢绞线和其他制品。

第二部分  钢铁行业的财务核算特点

钢铁行业作为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企业生产周期长,从铁矿石、铁粉等原料的购进到铁前、炼铁、炼钢、轧钢以及各种辅助项目,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体现冶金行业的产业特色的核算如下:
一、业务成本核算流程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特点:
实物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供应部统一负责,由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新旧程度。
1、折旧的计提。钢铁行业作为高投入,高产出,其固定资产种类多,价值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虽然采用平均年限法。但钢铁行业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钢铁行业特点的折旧方法,按照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建筑物划分。
2、固定资产大修理基金的计提和使用。一般采取年度内均匀摊提的方式,公司计划生产部负责确定年度大修理计划。财务部根据年度大修理计划在年度内分期摊提大修理费用。借“制造费用”,贷“长期待摊费用”,年末本科目无余额。,若预提修理费用超过了实际产生的修理费用应冲回当期收入;
三、在建工程的核算特点:
近两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大基本建设规模,作为基础行业的钢铁企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纷纷追加规模、加大资产投资。
1、作为钢铁企业在基本建设时领用各类材料应通过借“在建工程”,贷“材料科目”。“在建工程”科目数额中基建领用原材料、自制产品进项税金转出或计提销项税金也是通过;借“在建工程”,贷“应交税金-进项税金转出”或贷“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2、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符合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应予以资本化,借“在建工程”,贷“应计利息”。
四、存货的核算特点:
钢铁企业涉及的存货数量多,比较烦杂:原材料类有各种废钢、矿石、矿粉、辅助材料有煤、焦炭、氧气、溶剂、修理用备件、自制半成品有铁水、生铁等库存商品有钢坯、型线钢、板带材、管材,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1、库存商品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因此发出和盘存产品数量价值的核算显得尤其重要。发出产品、销售退回、产品入库任何一处的计量差异,均会造成当期产品销售成本结转不实。会计科目涉及借“产品销售成本”,贷“库存商品—钢坯、型线钢、板带材、管材”。
2、材料保管中材料数量的管理核实,钢铁企业材料的形体较大,占地面积等因素,一般存放于大型半露天仓库,因此库存与帐存数要认真核实,对于正常的途耗、库耗在成本中消化,对于被盗、非正常损失,应借“待处理财产损益”,贷“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
3、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各种副产品,车间退回的废料、边料,应正常计量核算其价值。应由车间填制废料交库单(一式五份),由仓库保管员验收签字,交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副产品和废料的销售,应按照正常程序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五、成本费用核算特点:
大型钢铁企业由于涉及多工序生产,相对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工艺和流程繁多,有各个分厂或大型车间负责某一道工序的生产,成本核算大多采用二级核算模式,计划成本核算,财务部会计核算科负责公司的全面核算,财务部各派驻科室负责核算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计划价成本。成本核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每年年初,制定计划价格,当每道工序结束后,就算出工序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集中在主产品中核算,根据主产品的流向分摊差异。分摊差异时,根据工序时耗表进行加权平均,即根据生产产品耗用的时间进行分摊。
下道工序退回的废品,不论产生于本年度或以前年度,均应在退回月份冲减各该产品的产量,当月未生产该项产品时,以红字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和残次品应正常计量核算其价值,冲减投入成本。在内部循环再领用时,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回收”贷“残次品、废料相关科目”。
六、销售核算特点
由于大型钢铁企业有专门的销售中心管理销售业务,销售中心所属的发货部门开出发货单,信用控制,销售发票在财务部门负责。其核算特点:
企业对于超过一定购货数量的客户,给予一定的销售折扣与折让或是返利,企业计算出一年或一季内的量差和价差,先进行予提,再在实现时予以冲销,年底该项预提费用无余额。


第三部分 钢铁行业涉税风险点

钢铁行业受其生产环节、销售特点、核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产销环节、关联交易、投融资处理及产废和用废等方面(环节)均存在涉税风险。
一、关联交易环节
钢铁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产规模巨大。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生产线是传统的长流程生产线,包括炼铁、炼钢、钢材轧制等几十道工艺流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一个钢铁企业集团内部同时存在多个性质不同的独立纳税人,它们分别承担钢铁企业生产工艺的不同环节,难于合并为同一纳税人,所以目前是无法消除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的。绝大部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都存在重大关联交易,这些关联交易多以日常性关联交易的形式存在。钢铁行业关联交易的一个特征是关联采购的金额和比重高于关联销售,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尚无针对利用关联采购调节利润的规定。钢铁行业关联交易的另一个特征是关联交易对净利润的影响极大,关联交易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净利润的大幅波动,随之带来一系列税收风险点。
1、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由于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其价格受其集团控制,部分利润人为转移到内资企业(由低所得税率向高所得税率企业转移),交易缺乏公平性,部分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正因为集团具有随意调节价格的能力,转让定价这一税收风险点是对钢铁企业日常征管重点监控和关注的内容。定价方式五花八门,缺少可比性和客观公正性,定价方式的影响巨大,定价的细微变化,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上千万元的变化。如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钢坯供应,其关联交易量少则十几万吨,多则上百万吨,钢坯核算单价每波动十元(不到一个百分点),其关联交易将产生少则上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的变化,影响程度惊人。
  2、财务核算的关联性。针对企业内部一套财务人员核算多个会计单位,关联交易业务往来较多,容易出现差错。例如关联企业内部的原料领用未及时确认销售;关联企业之间的转帐少记销项;购入集团内其他企业固定资产,因为内部业务,未及时暂估入帐,故提前折旧,多列支;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繁多导致部分凭证原始票据存在问题等都是税收风险的隐患。由于内部工作衔接(产品价格核定、车间传递数据),有可能造成入库与其专票开具时间上的不一致,导致了应在所属期内缴纳的税款推迟缴纳。
3、内部产品流转缺少监控。集团内为成员企业转供水、电、气及加工铁水,关联交易业务往来较多,其定价是否按销售给无关联第三方价格作价,转供给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价格标准是否存在明显区别,都是值得关注的税收风险点。
二、销售核算环节
1、销售折扣折让等问题的处理。钢铁企业具有大规模长期固定销售的特点,因此销售过程中的折扣折让问题难以避免,由于钢材产品的销售多属于大规模集团销售行为,客户基本上比较固定,销售数量较大,长期发生,为了合理平衡收益,企业有时会计算出一年或一季内的量差和价差,先进行予提,再在实现时予以冲销,年底该项预提费用如有余额应转增销售收入,企业也有可能利用预提折扣折让虚增费用减少收入。
2、开出发货单并已收款的涉税处理问题。由于钢材产品体积大,运输不易的影响,企业在开出发货单收到货款但对方未提货时的帐务处理也是值得关注的税收风险点。企业销售部门开出发货单,货款已收到,企业已默认该批货物的所有权已归购货方,已不在企业可供销售产品库存上反映,这些业务,应开出增值税发票,在库存材料盘点时归为购货方未提货反映。对于这部分销售收入企业可能不及时开票入帐,减少当期应税收入。
3、能源等自用或外销的处理。由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一个钢铁企业往往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能源,如电、热水、煤气,是否会提供给本厂职工生活使用,这部分收入是否正确核算;辅助车间生产并提供的燃料、动力、气体等有富余的外销收入是否准确及时入帐。这些直接地影响了利润的获得,影响所得税负。
三、融资、投资环节
钢铁企业作为长线大规模产品的生产,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从筹资渠道看有国家投资,股票筹资,债券筹资以及一些其他方式的筹资。同时为了取得铁矿石等资源,部分企业有境外投资发生。
1、融资租赁、售后回租方式。因租赁的期限与设备尚可使用年限有较大差异,融资租赁发生的费用,应按照按照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行分摊,不可以在租赁期直接在成本中摊销。
2、销售环节的融资。钢铁企业的融资行为除了融资租赁发生的费用,还体现在销售环节的融资。一是由于往来货款数额巨大,企业往往将大量货款先置于销货方,从而在今后的购买中获得折扣;二是对于大规模的长期客户,企业可能采取为规模客户定制或锁定产品的服务,因而要求客户先期支付大量货款,或是与客户签订长期融资协议,但表现为“预收货款”形式,而钢铁企业通过保价,折让等方式予以回报。这一融资行为若财务处理不恰当,也将导致税收的风险。
3、境外投资的划分。一是对于企业设立境外投资主体严格划分投资相关支出,对投资中涉及货物劳务的应分为以公允价值销售货物和劳务计提相关应税收入。二是对于境外投资主体应承担的费用应严格在境外列支,加强费用主体的核算管理。三是对于境外投资的分会利润,严格按照投资收益核算,除法定减免等均需还原为税前所得,并严格计算境外投资可抵免所得税额。
四、用废、产废环节
1、购进废钢的管理。对于钢铁行业,废钢是其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企业一般设置大型露天仓库储存购进的废钢,废钢使用系循环滚动,受环境,天气影响,会产生风化,偷盗行为也会产生废钢的损失,对废钢的管理,只能准确核算购进废钢量,具体废钢的使用数与实际购进数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废钢的报损数据无法核实。加之废钢大部分从物资回收公司购进,而废旧物资回收单位系免税单位,如其发生虚开情况,钢铁企业有意虚增废钢购进量,税务机关核实困难。这也虚增了进项税金,加大生产成本,对增值税、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2、资源综合利用。“三废”优惠政策的立法本意是鼓励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可再利用资源通过外销的手段获取利润,税务机关给予所得税的减免。但钢铁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多是在企业内部循环利用,即某生产环节产生的“三废”直接流入企业内部另一个生产环节,由此产生的利润不似企业外销获得的利润那样一目了然,而且税法及其相关规定中对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计量、计价问题也没有量化的标准从而导致钢铁行业这一资源综合利用的特殊形式所产生的利润无法准确计量。
3、下脚料、残次品等副产品的处理。由于钢铁企业生产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和残次品多在本企业内部循环,这就容易导致成本结转的偏差。例如120吨的废钢做原料计成本进入某一生产环节,通过生产流程产生了20吨的下脚料、残次品,企业又将这20吨的下脚料、残次品利用于另一个生产环节,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复计一次成本,企业便会凭空多出这20吨成本的虚增。这样的结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消耗,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
五、固定资产管理环节
1、购进配件修理和备件。钢铁企业设备受高温高压影响,各机器部件极易损坏,修理配件消耗大,制造费用进项抵扣较高,不少配件单位价值超过固定资产计价政策标准,配件是按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界定?调查发现,钢铁企业确认备件标准为行业内部文件规定,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备案存在出入,存在税收风险。如果将金额较大的备件作为固定资产,企业将不自行购买备件,而是请专门维修公司修理,只要修理费不超标准,就不属改良支出,取得的发票虽是维修费,但包含备件价款,企业仍然能抵扣进项税金,并在成本中一次性推销,产生增值税、所得税管理上的风险。
2、预提修理费。钢铁企业一般按照年度大修计划计提大修费用进生产成本,借“制造费用”贷“长期待摊费用”,年末不得留有余额,若预提修理费用超过了实际产生的修理费用应冲回当期收入;但企业若不按实调整,特别是通过相对隐蔽的“制造费用”科目做帐,或者企业一方面预提大修费用,一方面在大修理发生时,又计一次成本费用或记入“递延资产”,而造成重复列支,就会造成费用虚增,影响成本的准确核算。
3、折旧的计提。钢铁企业固定资产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作业,会产生加速折旧的问题。加速折旧办法应到税务机关进行备案,若不备案,企业加速折旧办法得不到税务机关的监控,这部分税收风险点同样存在。
六、成本费用环节
1、材料成本差异核算。钢铁行业的生产环节相对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工艺和流程繁多,因此,企业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根据多环节生产的特点,对原辅、燃料的成本差异,应当在半成品、产成品间进行分摊;各生产厂的半成品成本差异,应按生产步骤依次调整各个生产阶段的半成品实际成本,不能一次调整分配到公司的最终产品成本上;由于材料成本差异属备抵调整帐户,如果不按时准确结转,就直接影响利润,从而影响了税金核算的准确性。
3、在产品的核算。由于生产工艺的特点,钢铁企业对于在产品通常采取忽略不计的做法。但有的工艺环节,譬如薄板的生产过程中,实际存在在产品,这部分的在产品若未能按实核算将会影响成本的核算,导致利润降低从而减少税收收入。
2、企业境外购买技术等费用的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钢铁行业企业当前正面临技术更新、挖潜、节能等工作,改造炼钢技术,研发高端新产品,一般需要购买境外先进技术或工艺诀窍。在相关合同中,特别是境外咨询、技术服务合同中,往往涉及境内外收入的划分等国际税收事项,因此需要及时准确定性,组织好预提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
第四部分 钢铁行业纳税评估思路及方法

一、案头分析资料准备
(一)信息渠道
评估人员需要在评估前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从而找到评估分析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主要的信息渠道有:
1、利用计统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与税收入库情况的定期分析资料,在日常管理中要有机的做好税收分析、税源监控与纳税评估工作;
2、利用上级业务部门提供各税种、各行业税负和预警监控值,及时通过税源监控软件掌握纳税申报导异常情况;
3、利用责任区管理员从日常管理发现企业涉税风险点,例如企业在改组改制、资产转让、优惠审批、汇算清缴过程中出现的涉税问题;
4、利用日常收集的媒体信息和行业杂志等资料,例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月刊《冶金财会》,定期公布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指数变化,大中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资料。此外,互联网上可以查到国内国际各类钢材的价格,原材料价格及价格变动趋势。
(二)数据来源
在评估实施环节,用足用活现有各类征管资料:
1、对比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所得税审批、备案资料中的各项数据。
2、通过金税工程网络版,查询企业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明细,可以得到该企业采购材料的价格,供货方名称,采购数量以及销售对象、销货价格,并可以截取不同时间段进行分类和对比。
3、从重点税源管理数据可以得到企业税负、行业税负和主要产品产量、销量和平均单价等有效资料。
4、日常管理中由税收管理员收集积累的资料,如企业的工艺流程、产销渠道、资本构成、组织结构、核算特点、管理模式。
(三)借鉴其他管理手段提高评估技术
引入转让定价税收管理方法。钢铁行业企业转让定价的一般情况是:一是集团利用下属亏损企业或合资企业减免税优惠转移利润,降低整体税负。二是为保证集团内上市公司的业绩,集团企业将利润在同税率企业间转移,甚至是从低税率企业转向高税率企业。三是以调控企业进项、销项税额为主要手段,影响流转税实现。在评估中要找出可比非受控价格,再利用转让定价管理中的功能性分析方法,及时就关联交易对税收的影响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内资转让定价对税收的影响一一量化,
引入涉外税务审计方法。对有异常评估指标需要实地核查的项目,引入《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中的“内部控制度调查和测试”方法,设计问卷询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而找出企业管理制度上隐含的涉税风险点、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案头分析方法
(一)如何解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1、分析流动资产结构。流动资产的项目大致分为四类:货币性资产,短期投资类资产,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信用资产,存货资产。钢铁行业企业流动资产一般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和存货。从横向比较看,应收帐款的大比例增长,存货的下降,必然造成销售收入的相应增长(需要结合损益表对照分析),否则就有可能存在隐匿或转移收入的问题。进一步评估时,除核实收入外,还要分析有无虚转发料成本,少保留在产品成本或多转销售成本等问题。
2、分析往来款项。钢铁生产企业有大量的副产品和废料可以销售,富余的水、电、气也可能对外销售。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等往来账户常常被企业用来隐匿收入(特别是长期有余额时),可抽取其中大金额的款项弄清来龙去脉,看是否存在将应计入销售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的款项,挂在应付帐款。与上期报表进行比较,应付帐款的增长一般会引起存货的相应增长,如果当期存货比上期有所下降,是不正常的。其他应收、其他应付项目一般数额不大,如有较大余额或长期有较大余额应注意:有无将某些违反规定的支出,因无处核销,而有意挂在“其他应收款”帐户,待有其他经营收人时,再冲销“其他应收款”帐户。
3、分析固定资产原价。如发现原价数字有增减变化时,说明企业增置或清理了固定资产。应重点分析以下内容:本期增加了哪些固定贤产,有无擅自提高某些固定资产原价的情况(因原价提高,会使折旧额增加);对照折旧的计算依据、方式、和规定,评估折旧额的提取是否正确。对于减少的固定资产,应结合营业外收支的分析,评估清理的净收益或净损失是否正确。
4、分析在建工程。应与平时掌握的情况联系起来分析,如从侧面了解企业有无未完工的基建工程而报表“在建工程”项目无数字或虽有数字但与基建规模不相适应的,均应列为评估重点。有无将基建支出费用(工程物资、工资、工程借款利息等)全部或部分挤入生产成本,有无领用本企业自产钢铁产品的情况。该项目有余额,应将在建工程与原材料、产成品等有关帐户联系起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重点。
5、分析长期投资。如果企业有长期股权投资,但资产负债表中却没有反映投资收益情况,应在评估中了解企业长期投资的种类(货币性资产还是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核算方法和上年以来投资收益的处理;若是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还要核实其是否按公允价值调整了应税所得,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
6、分析待摊费和预提费用。将待摊费用与上期报表进行比较,发现金额有突增突减变化,应引起注意,突高于前期,应核实有无把不属于成本费用列支范围的项目挤入待摊费用帐户;突然低于前期,应核实摊销额是否均衡,有无不按受益期提前摊销了费用的情况。预提费用如果突然增加或长期保留着很大的数字,就应具体核实本期预提了什么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应作递延资产的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有无只预提而不使用的预提费用。对于已提而未用的预提费用,首先要审核其是否真实,若真实无误,凡已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的,准予按实际发生数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若是计提额不真实,应将多计提部分调出,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7、分析资本公积项目。该项目若有增加金额,应查清其来源。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接受捐赠资产而引起的增加,应分析企业是否调整了应纳税所得额。
(二)评估分析指标应用
钢铁行业企业财务核算量大,需要借助评估分析指标,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和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指标,锁定企业纳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约谈举证的重点。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主营业务成本×100%。
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变动趋势应是基本同步同向变化,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或是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而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成本升高,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有:
(1)虚做销售折扣折让,减少应税收入。钢铁企业大宗销售普遍存在折扣折让,核实企业折扣折让的核算过程是否附合税法的规定,是否有提前预提,减少收入的情况。
(2)关联企业间销售滞后开票。对集团成员企业生产工序前后移送、销售中间产品进行调查,根据其期末钢坯库存量,结合前后道环节的日生产量、日使用量等数据判定其合理性,确定是否有产品销售滞后开票问题。
(3)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由于投资、购销业务而构成关联企业,以不合理低价格销售产品,减少应税收入。
(4)销售货物时已结转销售成本但未计或少计销售额、将自产钢材用于非应税项目或在建工程等情况。
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
期间费用变动率=(本年期间费用-上年期间费用)/上年期间费用×100%。
期间费用可以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也可以是三者之和。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变动趋势应是基本同步同向变化,如果期间费用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或是主营业务收下下降而期间费用上升,排除企业管理上的异常变化,则有可能出现税前多列费用,或是少计销售收入的情况。
3、其他业务收入的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中“其他业务收入”结构,分析钢铁企业其他业务收入是否完整足额入帐,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的项目是否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第9、10、11行有发生额的,应进一步分析其他业务收入的项目组成。判断钢铁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钢坯、废切头、冷条、废铁屑、炉渣等废料以及生产辅助车间生产的水、电、气,有无销售收入不入帐或不完全入帐的情况。当期废料、废钢销售与实际产出的比例是否合理。判断其他业务收入其他项目中是否包含返利收入,是否按规定作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
4、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纳税调增变动率配比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年营业外支出-上年营业外支出)/上年营业外支出×100%。
纳税调增变动率=(本年纳税调增额-上年纳税调增额)/上年纳税调增额×100%。
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项目中,除费用类科目外,营业外支出中也常发生一些应做纳税调增的业务,例如:对外捐赠、各项罚款、滞纳金、赞助费、担保支出等,如果企业当年营业外支出大额增加,而纳税调增额却与之不同步,则有可能出现纳税调整不到位的情况。
5、预收帐款变动率与存货周转率配比分析
预收帐款变动率=(本年预收帐款-上年预收帐款)/上年预收帐款×100%。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年末存货余额-年初存货余额)/2]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存货周转率下降,意味着存货转换成现金和应收帐款速度降低,说明企业销售实现速度放慢,如果企业存货周转率较上年度下降,同时预收帐款增幅较大,企业一方面可能存在销售环节的融资行为,并给予对方价格折让作为回报。销售让利方式有三种:1、要求客户开具红字发票;2、由客户开具国税普通发票,同时做进项税转出;3、销售方在同一张专用发票中以折扣形式支付。,需要在评估时注意企业涉税处理是否规范。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存在预收货款的销售模式下,货已发出,不及时开具发票做销售收入的情况,
6、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长率与进项税额转出项目的配比分析
固定资产增长率=(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在建工程增长率=(年末在建工程-年初在建工程)/年初在建工程×100%。
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如果增加比率都较大,应关注其在建工程领用材料(水泥、沙石、木材、备品备件等)、使用自制产品(钢材、钢板、水、电、气等)和设备的税收问题,看是否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或做视同销售处理。同时应注意企业是否将资本化利息以财务费用的形式在税前列支的情况。
可以同时分析进项税额转出项目,查看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15栏“非应税项目用”和第16栏“非正常损失”数据。评估进项税额转出有关项目的所得税处理是否正确。分析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建设(改良)支出、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是否挤占了生产、经营成本;分析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是否按规定履行了财产损失报批手续。
7、投入产出比指标分析。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在于,虽然企业内部有专门的部门设计投入产出比的测算公式,但受材料的构成、质量、用量比例等因素的影响,这类公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铁前环节,由于生产管理水平的相对滞后,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异较大,亏多盈少。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一方面纳税风险同样存在。大型企业按不同生产工序,用“投入产出率”方法对产成本进行测算。如果有某项生产环节投入产出测算值与实际值差异大,应重点关注。
8、单品税负测算指标分析。
根据增值税原理运用数学方法测算该公司的产品增值空间,从而推测出企业的实际纳税能力。
测算公式:
单位产品增值额= 销售平均售价-单位耗材平均进价-生产耗用能源(按产品数量比例进行分摊)
某产品应纳增值税理论值=单位产品增值额*销售数量*适用增值税税率
理论值扣除正常损耗、存货的进项税金抵扣、运费的进项税金抵扣和设备修理配件进项税金抵扣等因素,应接近于企业的应纳增值税金额。
按每一生产环节的产品种类,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产品增值空间,从而推测出企业实际的纳税能力。测算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重点税源分析资料中的产品价格信息、购进原料价格、金税工程网络版中采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开具数据和进项税金专用发票认证抵扣数据等。利用测算公式得出某产品应纳增值税理论值,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理论税负一目了然。通过测算税负与实际税负的比对,找出企业应税收入核算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第五部分  钢铁企业主要评估指标

一、成本费用构成图
生产环节 焦化 烧结 炼铁 炼钢 轧钢
主要原料 煤 铁矿粉 铁矿石
锰铁石
焦碳 铁水
生铁
废钢 煅轧钢坯
连铸钢坯
辅助材料 无 硅石
石灰石 耐火材料 造渣材料
(活性石灰、石灰球)
合金料
(氧化剂、脱氧剂、增碳剂、电极)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制造费用 水、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
机物料、
低值易耗品 折旧、管理人员工资、
机物料、
低值易耗品 氧气、电能、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机物料、低值易耗品 氧气、电能、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
机物料、
低值易耗品 电能、折旧、管理人员工资
机物料、
低值易耗品
产成品 冶金焦碳 球团矿 铁水
生铁 钢锭
煅轧钢坯
连铸钢坯 型钢、线材、热轧板卷、
无缝钢管、
铸钢产品
副产品 轻苯、焦油
硫铵
焦炉煤气 无 炉渣、高炉煤气和炉尘(瓦斯灰) 无 断头、冷条
铁屑、边料
二 、能源消耗指标:
能源消耗(水、电、气、煤炭等)占销售收入平均值为26%,高于国外的14.2%。其生产工艺特点:炼铁、炼钢单体装备能力小,散热面积大,能源流失量较大;高炉、转炉煤气有大量放散,回收利用少,流失浪费比较严重。能耗指标有以下5点:
万元产值能耗,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1.39千克标煤/万元。
吨钢综合能耗,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624.9千克标煤/吨(电力折算系数0.1229)。吨钢可比能耗,行业平均参考值是633.67千克标煤/吨。
吨钢耗用新水,行业平均参考值是5.46吨/吨,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
吨钢耗电,行业平均参考值是452千瓦时。
电炉冶金综合电耗,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290.84千瓦时/吨。
三、生产成本指标:
我国钢材行业总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达82%,高于国外的70%。这是由于我国企业产品特点决定的:钢材品种结构多为长材,扁平材较少,而长材售价和盈利水平相对低于扁平材。具体指标如下:
每吨焦炭耗焦煤,行业平均参考值是1.5吨。
每吨生铁消耗焦炭称为综合焦比,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501.25千克/吨铁,其中:300~400立方米炉容的小高炉综合焦比在.550千克/吨铁左右.而2600立方米炉容大高炉的综合焦比则为460~470千克/吨铁。
炼铁原料矿石耗,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1632.62千克/吨。
吨钢消耗铁矿石,行业平均参考值是约为1.55-1.63吨。
粗钢钢铁料消耗,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1098.84千克/吨
喷煤比, 行业平均参考值是136.5千克/吨
钢铁生产企业三废利用率,行业平均参考值是高炉渣利用率90.89%,钢渣利用率88.29%,工业泥尘利用率98.65%,
四、投入产出率指标:
炼铁环节投入产出率参考标准:铁矿石经高炉,铁还原氧化,生产出铁水,其投入产出率在70%左右。
电炉炼钢投入产出率参考标准:用45%铁水加55%的废钢,经高功率电弧炉生产钢坯,其投入产出率在85%左右。
转炉生产钢坯的投入产出率参考标准:用1吨的铁水加0.1吨的废钢可生产出1吨的钢坯,其投入产出率约为91%。
轧钢投入产出率参考标准:从钢坯、钢锭到钢材的综合成材率行业平均参考值是95%。




第六部分 钢铁行业案例分析

企业的基本情况  N钢有限公司为一大型钢铁冶炼企业,是N钢联合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产品结构上与N钢联合体内其他公司都有很深的关联性。2005年,N钢有限公司增值税税负为零,2006年5月16日被南京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经评估,N钢铁有限公司共补缴税款1437万元(其中增值税377万元,所得税1060万元)。进一步通过对N钢联合体内各企业的评估和辅导,N钢联合体共补缴税款2004万元(其中增值税944万元,所得税106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30万元。

一、分析选案
1、选案背景。从宏观经济、市场变化与税源趋势分析角度看,前几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大基本建设规模,对钢铁企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2005年我国钢产量3.5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30%,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我市钢铁行业税收占有相当比重,是日常税源管理的重点。N钢铁有限公司2005年实缴增值税零税负,如此税收“贡献度”不能不引起疑问。
根据行业内部资讯,2005年我国又迎来钢材市场的高峰期,钢材价格普遍上涨,综合钢材价格平均上涨367元/吨。我市钢铁行业税收收入也较上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增长率为19.04%。而N钢铁有限公司实现税收却较2004年大幅下降,与行业整体趋势相反。
2、对象筛选。主要运用行业税负对比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评估对象。
(1)该企业2005年增值税税负0%,远远低于全省预警下限。(见下表)
2005实缴税负 全国平均税负 全国预警下限 全省平均税负 全省预警下限
0% 3.77% 2.29% 2.7% 2.5%
(2)同时,在N钢铁联合体内的五家企业之中,税负率又最低,在增值税上存在疑问和隐患。(见下表,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入库增值税 主营业务收入 税负
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12594 153953 8.18%
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58651 1367164 4.29%
N钢铁有限公司 1 611762 0.00%
JT钢铁有限公司 3656 269297 1.36%
江苏NBX钢铁有限公司 753 188021 0.40%
(3)企业2003、2004年盈利能力连续上升,但在2005年突然大幅度下降。特别是05年在收入和成本同比减少14%的情况下,而应纳所得税减幅达53%,明显不配比,可能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见下表,单位:万元)  
项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销售(营业)收入 5,373,874,320 7,501,769,829 6,449,855,876
销售(营业)成本 4,971,949,967 7,167,178,372 6,135,343,812
利润总额 127,644,669 206,025,961 -27,243,531
实际应缴所得税 39,252,674 33,823,665 15,878,931
销售收入变动率 52% 40% -14%
销售成本变动率 47% 44% -14%
应缴所得税变动率 3793% -14% -53%
(4)关联关系分析。该钢铁企业作为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下属四家子公司之一,形成N钢联合体内部关联企业,彼此间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存在转让定价的操作空间,可能对企业的税收带来影响。
鉴于以上情况,经分局批准,将该企业确立为评估对象。
3、案头分析基础
N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为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27964万元。企业主要经营:钢铁冶炼、钢铁轧制、机械加工、冶金铸造、机械设备修理、修配,开展技术合作、来料加工。
主要关联企业: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NJT钢铁有限公司、NBX钢铁有限公司。
N钢铁有限公司   钢锭、钢坯    由NJT钢铁购进
                    由N钢铁股份购进 
中端产品:棒材、板材         外购一部分
低端产品:用于电线杆
        部分产品销往N钢铁股份进行深加工
N钢铁有限公司下设四家分厂:中型轧钢厂:将购入的钢坯生产轧制为各种类型的棒材;石灰厂:加工生产石灰并全部销售给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厂:为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运输、存储原料服务;球团厂:接受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球团。
4、指标选择与分析
(1)对企业产品增值空间的测算分析,推测企业实际纳税能力。
我们将对该企业产品的增值空间分析作为纳税评估切入点,通过测算企业主要产品的增值额,推算企业真实的纳税能力。
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表:(税源分析收集资料 )  表一
产品品种 数量(万吨) 平均单价(元) 金额(万元)
销售钢材 122.19 3287.59 401712.94
其中:棒材、板材 62.84 3417.98 214785.70
线材 55.81 3295.57 183931.09
对外销售钢坯 29.44 3101.53 91309.12
关联销售钢坯 3.93 2867.71 11270.12
关联销售石灰 8.30 450.00 3734.93
关联加工球团 107.53 260.77 28041.14
合 计 327.20 1672.58 547268.90
购进钢坯情况表: (税源分析收集资料 )表二
钢坯进货渠道 数量(万吨) 平均单价(元) 金额(万元)
N钢铁股份供货 30.29 2748.16 83238.35
JT钢铁供货 59.43 3281.82 195033.64
外 购 7.77 3013.60 23428.86
合 计 97.49 3094.68 301700.85
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开具:(金税工程数据) 表三(单位:万元)
购货企业名称 金 额 税 款 所占比重
N钢铁联合 18097 2961 2.85%
N钢铁股份 144391 24542 23.66%
JT钢铁 74076 11137 10.74%
BX钢铁 14586 2480 2.39%
以上小计 251150 41120 39.65%
总合计数 610717 103701 -
进项税金专用发票认证抵扣:(金税工程数据) 表四(单位:万元)
销货企业名称 金 额 税 款 所占比重
N钢铁联合 10971 1699 1.63%
N钢铁股份 93817 15949 15.30%
JT钢铁 194592 33080 31.74%
BX钢铁 182296 30990 29.73%
以上小计 481676 81718 78.40%
总合计数 615062 104223 -
根据增值税原理及以上各表数据,我们对该公司5类主要产品品种进行增值额和增值税的测算,进而计算出税负:
测算公式:
单位产品增值额=销售平均售价 - 耗材平均进价 - 生产耗用能源
(按产品数量比例进行分摊)
某产品应纳增值税理论值=单位产品增值额*销售数量*适用增值税税率
A、棒材、板材增值税税测算:
该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棒材、板材,其主要消耗的原料是从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NJT钢铁有限公司购进及外购。
该企业2005年从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购进的水电气计10896.42万元,通过表一可以知道2005年生产加工收入:36333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547269万元扣除其中非自产品线材收入183931万元)、棒材销售收入214786万元,按销售比例59.12%(214786/363338)分摊,棒材承担水电气6441.38万元,当年生产棒材62.16万吨,平均每吨承担水电气103.62元。
则销售每吨棒材增值额219.68元。(3417.98-3094.68-103.62)
应缴增值税37.34元,税负为1.1%。
(注:该税负未考虑钢坯的正常损耗、存货的进项税金抵扣、运费的进项税金抵扣和设备修理配件进项税金抵扣等因素)
这部分形成应缴增值税37.34*62.84=2346.44万元。
B、线材增值税测算:
该公司销售的线材是从江苏N钢BX有限公司购进。2005年销售线材183931万元(见表一),从N钢BX购进线材182296万元(见表四),增值额1635万元,应缴增值税278万元。
C、钢坯增值税测算:
该企业对外销售钢坯平均单价为3101.53元(见表一),与购进钢坯平均单价3094.68元比,每吨增值6.85元,共形成应交增值税: 6.85*29.44*17%=34.28万元。
该企业关联销售钢坯平均单价为2867.71元(见表一),与购进钢坯平均单价3094.68元比,每吨减值226.93元,共影响应交增值税:226.93*3.93*17%=-151.61万元。
D、球团矿加工增值税测算:
该企业球团矿加工107.53吨,按每吨收加工费200.2元计算,应交增值税:[107.53*200.2-28041/363338*10896(球团矿加工按销售比例应分摊的水电气支出)]*17%=3516.72万元。
E、石灰增值税测算:
该企业石灰销售8.3万吨,获取利润213.10万元,形成应交增值税: 213.10*17%=36.23万元。
以上应交增值税合计:
2346.44+278.00+34.28-151.61+3516.72+36.23=6060万元
主要产品增值情况如表五      单位:万元
产品品种 数量 金额 增值额 增值税 税负1
棒材、板材 62.84 214785.70 13804.69 2346.44 1.1%
线材 55.81 183931.09 1635.09 278.00 0.15%
对外销售钢坯 29.44 91309.12 210.66 34.28 0.03%
关联销售钢坯 3.93 11270.12 -891.83 -151.61 -1.3%
关联销售球团 107.53 28041.14 20686.59 3516.72 12.54%
关联销售石灰 8.30 3734.93 213.10 36.23 0.97%
合 计 267.85 533072.10 35658.30 6060.06 1.11%
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该企业2005年增值税税负的理论值:
该公司5项主要产品增值税测算值为6060万元,平均税负1.11%,其中,加工销售球团税负为12.54%,主要由于该项为加工业务,企业不承担主料购进成本。
加上其他业务销售利润5688.64万元,合计形成应交增值税: 6060+5688.64*17%=7027万元
上面按业务收入测算出该企业2005年应交增值税7027万元,再扣除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进项税金3719万元,则2005年该企业应实现的增值税为3309(7027-3718)万元。
总体税负理论值:3309/611762=0.54%
而该企业2005年为什么零税负呢?由于2005年初有留抵税额:4130万元,造成了该企业2005年没增值税缴纳。2005年该企业消化期初留抵税额为3383万元(4130-747),消化相应税负为0.55%(和评估测算值0.54%基本吻合)。期初有留抵税额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是该企业出口钢材的第一年,出口免税销售收入23013.8万元,按规定2004年该企业不能享受退税,使留抵税额中有应退税而不能退税2991.8万元的因素。
至此已找到税负为零的基本原因。但是,税负分析只是反映该企业2005年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还没有考虑企业在核算过程中的税法遵从度以及大量进销关联交易的影响。为此须运用评估指标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约谈、实地调查找出异常情况。
(2)运用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指标测算分析,找出涉税异常点。
根据总局、省局、市局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和“指标的配比分析方法”,从已掌握的税源监控、征管系统获取信息数据,对照纳税人申报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分析和数据对比。
项目 2004年 2005年
销售(营业)收入 7,501,769,829 6,449,855,876
销售(营业)成本 7,167,178,372 6,135,343,812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40% -14%
销售毛利率 8.24% 5.66%
实际应缴所得税 33,823,665 15,878,931
纳税调整变动率 69.24% -161%
管理费用 96,963,074 112,188,537
管理费用变动率 -45% 16%
存货 213,657,911 337,685,451
存货变动率 28% 58%
营业外支出 9,925,983 10,644,239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 18% 7.2%
预收帐款 1,577,216,807 1,502,588,372
预收帐款变动率 141% -4.73%
配比分析表: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配比异常:
指标名称 变动率 比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0.14 -1.86
期间费用变动率 0.26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异常:
指标名称 变动率 比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0.14 1.57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0.22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纳税调整变动率配比异常:
指标名称 变动率 比值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 0.72 -23
纳税有调整变动率 -1.61
预收账款与存货变动率异常:
预收账款变动率 2004年 2005年
1.41 -0.04
存货变动率 2004年 2005年
28% 58%
5、发现疑点。
(1)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较04年下降14%,销售毛利率2004年为8.24%,2005年为5.66%,下降了2.58个百分点。市场信息2005年钢材价格上涨,但该企业不仅销售额下降,而且产品销售毛利下降,存在异常现象。
(2)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14%,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为-22%,比值为1.57,超出正常值,
(3)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14%,期间费用变动率为25%,比值为-1.86,超出正常值,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公司2004年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上升的情况下,下降45%,而2005年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上升16%,反差明显。
(4)该公司2005年纳税调整变动率为-161%,变动值超常,与之同时企业营业外支出2005年增长7.2%,纳税调整是否到位应重点关注。
(5)2004年企业预收帐款较上年增长141%,2005年与之基本持平,且2005年底预收货款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23%,同时,该公司2004年存货上升28%,05年存货上升58%,引起了评估人员的关注。
二、约谈举证
我们向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指出异常涉税指标,并列出要核实情况的明细清单,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认的问题进行自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约谈围绕案头分析异常点逐一展开:
异常点一:企业产品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低,与2005年钢铁价格上升的趋势不配比,并且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企业认为主要原因为三方面 :
一是由于N钢有限与N钢股份同为N钢联合的子公司,为保证N钢股份作为上市公司的业绩,优质资产流向N钢股份,而不良资产留在N钢有限。高附加值产品由N钢股份生产,而低附加值产品由N钢有限生产 。
二是N钢有限生产流程与长线生产的钢铁企业不同,不是将铁矿石加工为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而只有轧钢一个生产环节,所体现的产品增值只是从钢坯到钢板、线材的过程,当然要低于从矿石到钢板、钢线的企业。并且,企业内部的球团分厂、原料分厂、石灰分厂主要是为N钢股份服务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三是盈利能力低有关联交易的影响。
异常点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指标异常,企业利润下降幅度远远超出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是否存在多计成本,少计或冲减营业收入问题。作为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是否符合规定。
企业通过自查确认:2005年度发放的效益工资按“两低于”计算超规定列支569.57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
异常点三与四:“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配比” 及“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纳税调整变动率配比”指标异常,企业2005年度纳税调整额骤减,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中可能存在应做纳税调整而未做纳税调整的项目。
企业通过自查确认2005年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448.45万元,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 2005年度发生罚款、滞纳金195.03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
异常点五:该公司预收帐款与存货从2004年开始同比例大幅度上升,且2005年底预收货款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23%,是否存在预收货款销售模式下货物已发出,不及时做销售收入的情况。
企业自查确认:企业对运用第四个指标“预收账款变动率”判断出企业可能存在货款已收到,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的情况不予认可。
三、实地核查
我们相信评估指标分析的可行性,指标所反映的异常说明企业的销售环节很有可能存在问题。评估小组提出需要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有关帐簿凭证。为了找出根据,我们借用《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中的“内部控制度调查和测试”方法,对企业销售实现的会计核算方法、内部结算过程进行详细询问和调查。发现企业销售有仓库发货、销售分公司开出提单、结算中心开票三大主要环节,而企业销售的实现则以结算中心开票为准。评估人员深入企业不同地点的12座仓库、8个销售分公司、一大结算中心进行实地调查,逐一摘取数据。
通过比对企业仓库发货单、销售提单与发票开票记录,终于发现企业采取预收货款销售方式,有仓库货已发出,结算中心尚未开票做销售的情况。至2006年5月该公司货款已收到,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涉及金额2217.65万元。     
我们在销售环节发现,企业在“应收帐款”科目下设置一个二级科目:“保值、总量退差”,用来预提可能发生的销售折扣折让。预提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收帐款—保值、总量退差”;实际发生折扣折让时,借记“应收帐款—保值、总量退差”,冲相应往来款项。我们对企业自设的这个二级科目重点关注,发现2005年底,“应收帐款—保值、总量退差”帐面余额1997万元,实际折扣折让尚未发生,企业未在年末冲回,直接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减少1997万元。
四、评定处理
1、对企业效益工资超标准列支569.57万元的问题,根据国税发(2004)82号文“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87.96万元。
2、对企业2005年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448.45万元,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的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147.99万元。
3、对企业2005年度发生罚款、滞纳金195.03万元,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未作纳税调增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第四款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64.36万元。
4、对企业采取预收货款销售方式,货物已发出,未作销售收入2217.65万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补缴增值税377万元,同时要求企业在2006年的所得税申报中及时作纳税调整。
5、对企业2005年预提销售折扣折让,年末未冲回,直接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减少1997万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659万元。
以上通过约谈和调查核实,案头分析发现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确认,企业共计补缴增值税377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060万元。    
五、评估延伸
通过评估,N钢有限的增值税税负仍然过低,要继续在该公司本身寻找答案已很困难。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呢?实际管理中发现,关联交易是影响该企业增值税税负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将纳税评估工作在N钢联合体内进行了延伸。
1、N钢有限低税负受N钢联合体内关联交易的影响。利用转让定价管理中的功能性分析方法,测算转让定价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收入的影响。
N钢联合体内部的购销模式和生产流程以及该企业在N钢联合内部生产销售流程中的位置如图表所示。N钢有限位于钢铁产业链的中后段。不是全能的钢铁生产企业 。
企业功能 N钢联合 N钢股份 N钢有限 NJT钢铁 NBX钢
购进矿石 有
购进废钢 少量 有
块化 有 少量
冶炼 有 有
轧制 有 有
深加工 有 少量简单加工 有
燃料动力 有
从上表看出,N钢有限的盈利能力直接受到上下游业务的影响。我们已知,企业上下游业务均在N钢联合体内部进行,我们从表三、表四可以看出,该公司关联交易量大,关联销售占总销售额的39.65%,关联购进占总购进额的78.40%,所以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关系到税收收入。
(2)通过分析得出:
a、购进关联企业钢坯价格的影响:该企业购进钢坯平均价格为3094.68元/吨,外购钢坯平均价格为3013.60元/吨,造成企业利润减少7904.49万元,进项税金多抵扣1343.76万元;
b、购进关联企业水电气价格的影响:N联合有限公司向内关联企业提供水电气,收费标准不一,按其平均价计算,多收该公司5083.5万元,造成该公司当年利润减少5083.5万元,进项税金多抵扣864.2万元;
c、在上面税负分析中该企业销售钢坯以低于购进价销售给关联企业造成企业当年利润减少891.82万元,造成少交增值税151.61万元。
(4)综合上述,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共计造成该公司减少当年利润13879.81万元,造成企业应纳增值税减少2359.57万元。
对于上述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行为,我们注意到利润是在同一税率的企业间转移(N钢有限33%转移到N钢股份33%),或是从低税率企业(NJT、NBX是中外合资企业,税率为24%)向高税率企业(N钢股份33%)转移,所以未做转让定价纳税调整。
2、将评估延伸到整个N钢联合体。根据N钢有限在整个N钢联合体内所处的架构及关联关系,N钢有限的税负已不是单纯的自我税负了,必须放在整个N钢联合体内考虑。按照评估结果及考虑关联因素重新计算N钢有限及N钢联合体整体增值税税负。
(1)N钢有限税负再次测算:对N钢有限的单户评估结束后,在原测算税负基础上,加上补税数,不考虑转让定价及企业第一年出口应退税额转留抵的影响,企业的税负为0.94%,较全国同行业税负3.77%,全省同行业税负2.7%仍有较大的差踞。
税 种 评估前入库数 评估入库数 转让定价影响税款 应退税转留抵影响税款 评估后税负
增值税 1.15 377 2359.57 2991.8 0.94%
(2)考虑到N钢联合体5家企业在生产上是一个整体,存在大量内部关联交易,我们将评估拓展到其他4户企业,在N钢股份、NBX钢铁、NJT钢铁也发现了类似的增值税涉税问题,3户合计补交税款567万元,加上N钢有限,合计补缴入库增值税944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30万元。
单位名称 入库增值税 评估补缴增值税 单户小计
钢铁联合 12594.00 12594
N钢铁股份 58651.00 183 58651
N钢铁有限 1.15 377 378.15
NJT钢铁 3656.00 225 3881
NBX钢铁 753.00 158 911
5家企业合计 75655.00 944 76599
(3)补税后,各家税负差距仍是很大,其中,母公司N钢联合只经营水电气,但税负最高,N钢股份其次,其他三家企业税负虽然比评估前上升,但仍未达到正常区间。这一方面印证了约谈中企业所说的情况--N钢联合体内部为了N钢股份上市公司的业绩,将优质资产和高附加值产品向N钢股份集中;另一方面如果把N钢联合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计算其税负为2.96%,略高于全省平均税负,但仍低于全国平均税负,是否合理?
N钢联合体增值税税负测算表:
单位名称 入库增值税 主营业务收入 税负
N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12594 153953 8.18%
N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58651 1367164 4.29%
N钢铁有限公司 378.15 611762 0.06%
NJT钢铁有限公司 3881 269297 1.44%
江苏NBX钢铁有限公司 911 188021 0.48%
5家企业合计 76599 2590197 2.96%
N钢联合体关联交易统计表:
单位名称 关联销售入 非关联销售入 收入总额 关联交易比例
N钢铁股份 70060 1297104 1367164 5%
N钢铁有限 251150 360612 611762 41%
钢铁联合 149885 4068 153953 97%
NBX钢铁 183334 4670 188004 97.5%
NJT钢铁 269696 0 269696 100%
合计 924125 1666454 2590579 35.7%
(4)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N钢联合体2005年收入额合计259亿元,但相当一部分购销行为在联合体内部发生。扣除N钢联合体内部各企业间购销收入92亿元后,实际N钢联合体对外实现销售收入只有167亿元,按合并报表主营业务净收入口径测算,N钢联合体总体综合税负为4.5%,再加上评估自查补交增值税944万元,税负达4.6%,超过了全国钢铁行业平均税负。
至此我们已彻底剖析了N钢有限零税负及N钢整体低税负的原因,并将各方面因素对税负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测算。



          金属船舶制造行业所得税管理指南

第一部分、金属船舶制造业行业特点

一、金属船舶制造行业生产特点
金属船舶制造行业具有劳动、资金、技术三密集的特征,其生产过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资金依赖程度高。具有资金密集的特征,一方面体现为造船企业需要大量沿江沿海岸线资源和生产设备,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以购置这些资源和设备;另一方面体现为船舶产品单位价值高,船厂组织生产所需的资金量非常大。船东一般需预付一定比例的订金后船厂才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下,船舶建造合同还会约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船东需按照工程进度支付相应的款项。
2、使用的劳动量较大,外包(外协)工程比重有所上升。船厂一般是根据订单组织生产,由于船东需求不同,所造船舶差异比较大,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设备生产,使得造船企业所需的劳动量较大,体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征。随着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船舶生产企业外包(外协)情况越来越多。为提高效率,大型船厂往往将船体分段外包,或者将船壳建造以外的其他项目,如船体的焊接,船舶装潢等项目外包给其他生产企业,部分中小型船舶生产企业也常常因自身条件和能力不足,委托别的企业进行某个项目的生产或加工。
3、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技术要求比较高。在国际航运界,凡注册总吨位在100吨以上的海运船舶,必须在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监督之下进行监造。建造之前,船舶各组成部分的规格须经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批准。整个生产过程由船东监造代表、生产方质量管理部门、双方认可的船级社代表共同对船舶质量进行跟踪监督管理。而在购销合同中,船主一般会对造船企业按期或提前完成、完成质量设置奖励条款。每艘船建造完毕,船级社或船舶检验局对船体、船上机器设备、吃水标志等项目和性能进行鉴定,并发给船级证书。
二、金属船舶的分类
根据用途不同金属船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河航行的滚装船、危险化学品船(驳)、液化天然气船(驳)、液化石油气船(驳)、闪点小于60℃的油船(驳);
2、海上航行的滚装船、危险化学品船(驳)、液化天然气船(驳)、液化石油气船(驳)、油船(驳)、海洋推(拖)船;
3、内河航行的客滚船、船长大于60m的客船和旅游船;
4、海上航行的客滚船、乘客定额100人以上的客船;
5、海洋开发船(包括科考船、测量船、调查船),特种工程船(包括打捞救助船、潜水作业船、破冰船、浮船坞、水上作业平台),载驳船,半潜船,潜水器,高速船。

三、金属船舶产品主要原材料—――船用钢材简况
船用钢材与普通钢材不同,船用钢材必须经过船级社的认证检验。近年以来,国内船用钢板价格变化稳中有升,其历史价格和最近市场价格可通过中国金属交易网查询。金属船舶制造业的主要船用钢材,一般包括船板、型钢等。造船用钢是按船级社建造规范要求生产并用于制造船体结构的钢材,品种规格要求很高、配套性能强。
目前造船企业采购船用钢材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由于船主指定钢材生产企业,规定钢材质量,于是直接与钢厂签订批量较大的钢板供货合同;二是规模比较小的民营造船企业通过钢材经销商采购。有两种采购途径:一种情况是造船企业直接从经销商处采购,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提出工艺要求由经销商根据工艺要求将板材切割后交船厂。三是从国外进口,这部分钢材大都是国内企业不能生产的特殊船材或同等船材国外的价格明显低于的。
四、船舶建造过程中外购的船舶主要设备和电气系统
船舶除船体由造船企业生产加工外,对动力系统、导航及通讯系统、生活设施等一般由船主指定生产企业外购,主要设备包括主机装置、辅机装置、船载设备、船舶电气、导航系统、生活设施等。
船舶主机一般采用船用柴油机或船用蒸气轮机。30000吨以下船舶的绝大多数都使用柴油机作为主机和辅机,船用蒸气轮机单机组功率比较大,主要适用于大型船舶。
船舶辅机一般包括船用泵、船用气体压送机械、制冷装置、制淡装置、辅助锅炉等。
船载设备一般包括螺旋桨、舵设备、锚泊和系缆设备、起货设备、救生设备。
船舶电气系统总的分为三大部分:船舶电站、船舶电力网和电气负载,担负着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分配给各用电设备的任务。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生产企业往往还需要使用燃油,油漆等辅助材料。
大型船舶生产企业主要材料及采购运输情况表
主要原材料名称 采购地点 运输方式
船用钢板、钢材 全国各大钢厂、经销商
及从国外指定企业进口 水运为主、陆运为辅
动力系统 进口为主、兼有国内 水运为主、陆运为辅
导航通讯系统 进口为主、兼有国内 水运为主、陆运为辅
油漆 进口为主、兼有国内 陆运


小型船舶生产企业主要材料及采购运输情况表

主要原材料名称 采购地点 运输方式
船用钢板、钢材、 经销商 陆运为主
动力系统 国内为主 陆运为主
导航通讯系统 国内为主 陆运为主
油漆 国内为主 陆运为主

五.船舶生产工艺流程
船舶生产工艺流程图

船舶生产属于订单式生产,从下单到完工交付一般须经历技术部门工艺准备、生产及后期检测三个阶段。
1、技术部门工艺准备阶段——主要是供需双方确定船舶的技术指标,同时根据技术要求确定船舶所需材料和组件,包括船舶的规格、使用的主要材料、配套设备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2、生产阶段——依托船舶设计,根据总体生产系统流程确定生产计划,明确物流中心与中间件生产、总装生产及船舶试验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各生产中心形成相对封闭的责任单元,按作业指令完成中间产品生产。该阶段主要包括钢板钢材切割,分段制作,船体合龙(船坞或船台作业),舾装(舾装码头作业)等阶段,主要生产设备为切割设备、船台、起吊设备、喷涂设备、码头等,钢板钢材切割和分段制作产生边角废料。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公司一般专门成立一回收利用车间,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中挑选可以二次利用的材料,剩下的无法再利用的废料通过招投标方式公开销售。
3、后期检测阶段——船舶建造完成后,经船东、船厂、船舶检验监督部门(船级社)等多方检测、试航合格后,交付船东。
六.存货自然损耗情况
船舶制造行业存货自然损耗情况不多

第二部分  金属船舶制造行业财务核算特点

船舶制造企业和工商企业相比,由于船舶制造周期长,一般均跨年度,所以收入确认是按照船舶生产进度确定,成本的结转则也是按照收入确认的比例确定。
一.船舶制造企业收入的核算
由于船舶建造的周期较长,企业财务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工程进度确认收入。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完工进度法”。
“完工进度法”指从开工建造起,按照当期的实际投入成本确认工程完工进度,进而确认当期收入。具体确定方法: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根据完工进度和该船舶的预计收入总额,确认当期收入。计算公式:当期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工进度*预计总收入-已确认收入
二.船舶制造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
船舶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按照在建船舶单体归集。归集的方法主要有:①采用各单体船舶当期实际耗用的工时总额占当期在建船舶总耗用工时的比例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③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④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船舶制造企业当期费用的确认:当期应确认的费用=累计完工进度*劳务总成本-已确认费用
三.增值税申报收入和会计及所得税收入确认的差异
船舶制造企业增值税申报收入是按照船舶交付时间来确认。而会计及所得税收入是按照“完工进度法” 来确认。增值税申报收入和会计及所得税收入确认出现不同步的现象。
四. 会计核算流程:
根据金属船舶制造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其会计核算流程如图所示:



五.主要会计核算业务及相关会计分录:
(一)合同签订后,船东一般会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订金,这时船舶制造企业应做以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二)船舶制造企业购进原材料后,在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由仓库入库,仓库人员开具入库单据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入库单和发票一并记账,这时船舶制造企业应做以下分录:
借:原材料
借:应缴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贷: 货币资金科目或应付款项
(三)在生产阶段使用的钢板,主机,锅炉,电脑,涂料,发电机组,甲板等原材料,一般由车间领料员开具材料领料单,车间负责人审核后,送仓库,库管员审核技术部门的材料计划后发料,月底,根据原始的车间领料单,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一并送财务部门。财务材料会计根据账面的加权平均价格计算出当月材料消耗金额,并根据原始的车间领料单上的成本项目,将当月材料消耗成本计入各成本项目,工程等非应税项目的领料应该计算出对应的材料的进项税额,并将其转出。对于为船舶生产直接发生的一线工人工资和相关直接费用,则由财务人员直接归结到相关船舶生产成本。这时船舶制造企业应做以下分录:
借:生产成本(二级明细)
在建工程(二级明细)
贷:原材料(二级明细)
应付工资
货币资金科目或应付款项
应缴税金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四)在生产阶段发生的船舶外协加工费用的处理:由于近几年一些船厂在手订单充足,有的船厂将一部分船舶的分段建造、机管电的安装、船舶舾装等业务外包给其他单位加工,船舶的分段建造主要是船厂提供材料,其它则加工单位生产,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船厂可以派人监造,控制质量,业务完成后,根据协议约定的计算方法,计算业务量,据以结算。有时企业外协加工费用并无合法凭证,也直接将外协加工费用进入生产成本,税务部门应督促企业及时取得相关发票,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借:生产成本(二级明细)
应缴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贷:货币资金科目或应付款项
(五)在生产阶段发生的制造费用的处理:对于车间发生的水电气费用,折旧,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机物料耗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制造费用,应由公司工时定额等相关部门提供当月各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情况(分各单船成本项目),财务部门据此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制造费用归集:
借:制造费用(二级明细)
贷:货币资金科目或应付款项
贷:累计折旧
贷:应付工资
贷:原材料
贷:低值易耗品摊销
制造费用分配:
借:生产成本(二级明细)
贷:制造费用(二级明细)
(六) 根据生产部门的形象进度预做收入的处理:月底,生产部门测算出船舶的生产形象进度,据以确定当月船舶完成的产值,财务据此预确认收入,待船舶移交船东后,再根据实际的最终结算价进行调整。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借:预收账款(二级明细)
借:货币资金科目或应收款项
贷:主营业务收入(二级明细)
内销船舶移交船东后,企业应及时开具发票,计提增值税金
借:货币资金科目或应收款项或预收账款
贷: 应缴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七)出口免抵退税的处理:
出口免抵退税批准后,企业应做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批准的退税款)
应缴税金 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缴增值税)
贷: 应缴税金增值税(出口退税)
收到出口退税款后,企业应做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 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批准的退税款)
(八)根据收入进度预转主营业务成本的处理:根据船舶已预做收入占合同总收入的比例乘以船舶的预计总成本,减去已预转的成本,得到当月应预转的成本。即预做的收入占合同总收入的比例与预转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是一致的。预计总成本的确定:新船按照报价成本,后续船(即已造过同类型船舶)则按已完工船舶的实际成本。船舶交货,船东验收合格后,再根据实际成本予以结算。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二级明细)
贷: 生产成本(二级明细)
(九)船东对船厂奖励的处理:船东对船厂的奖励,一般是指船东对船厂的工作比较满意,额外给船厂的奖励。一般应确认营业外收入。也有企业确认为资本公积。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借: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二级明细)
贷: 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二级明细)
(十)边角料的处理:由于生产的船只耗费材料比较多,船厂产生的边角料、废钢、废油漆桶、废包装箱等金额比较大,这些废料的销售,需开具正式的销售发票,并计算出销项税金。企业财务部门应作分录:
借: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二级明细)
贷: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缴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第三部分、金属船舶制造行业涉税风险点

一、材料采购环节
材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船舶制造企业采购的钢材由于重量大,不易于搬运,往往采购回来后直接存放于生产场地,而不入仓库。加之部分企业是委托钢材销售企业按工艺加工后购进的材料,企业可以作为半成品直接进行焊接加工,少数企业在核算过程中,可能将材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而未通过材料科目进行核算。
未取得合法凭证虚列成本。由于造船企业的增值税确认收入是完工交付使用时,因此,一些企业在平时购进材料不一定要求材料供应企业及时开具发票,而所得税是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支出,因此,在产品完工前结转的生产成本中有相当部分材料是估价入帐,没有合法凭证,不符合所得税税前列支标准。
二、存货生产领用环节
对购进的存货不按照使用用途进行帐务处理,有时将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存货直接列入生产成本等科目。造船企业除船体外有很多舾装件,部分舾装件可以用来作为企业的生产设备,如焊接机、切割机、龙门吊装设备等;有些生活设施设备可以用于企业的管理部门,如空调、冰箱等,企业购进时无法确定是用于生产还是其他方面,一般全部进入原材料帐,企业在领用时有时未区分领用部门,而直接进入生产成本,也未作进项税转出,不仅造成少缴增值税,还多列生产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产品生产环节
外包工程虚列成本。造船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在船体的焊接环节使用的劳动量较大,一般情况下造船企业都是按照工艺流程的管理要求,分块承包给其它工程队进行加工焊接,这些工程焊接加工人员不属于企业员工,企业往往将加工承包支出直接进入生产成本。因为未取得合法凭证,使得加工企业少缴了增值税,造船企业的税前列支也不符合要求。
四、产品销售环节
1、采取变换经营方式少报销售收入。部分小型造船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改变销售方式,将自行生产销售改为委托加工,制造虚假合同,将自己制造的船舶变换成船主提供材料由造船企业加工,只按加工收入申报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应税收入的确认不同步,不按完工进度确认销售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为船舶的完工程度,增值税一般到交货时才确认收入。因此企业有时对生产领用的材料不及时转入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完成进度,达到延缓收入确认时间,迟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3、各项奖励资金不做收入,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造船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工程进度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在购销合同中船主一般对造船企业按期或提前完成、完成质量比较好等都有奖励条款,企业在收到这些奖励资金后有时作为小金库或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不做销售收入处理,少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4、废料不做收入,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造船企业要将钢板钢材切割后才能形成最终产品,期间产生大量废料,这些废料价值很高,而不少企业在废料销售后,未做销售收入处理,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5、航油等试航剩余的消耗品不做收入。造船企业一般在试航结束后向船东交付船舶,这时,航油等试航剩余的消耗品应作销售货物处理。而不少企业未做销售收入处理,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6、补偿收入申报不实。一般来说,造船企业承担因汇率变动和主要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但是有的造船合同明确:对汇率变动和主要材料价格上涨比较大的,可由双方对合同价格作出调整。有的造船企业对这部分价格补偿收入申报不实或不申报,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五、企业融资环节
造船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占用比较大,造船企业对外借款也比较多。造船企业在融资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向非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未按规定扣除,票据不合法。
2、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及产品在达到可销售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未按规定资本化。造船企业需要码头和大量生产设备来进行生产,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以购置这些设施,而不少企业将用于购置这些设施的借款利息直接作为财务费用一次性扣除。


第四部分  金属船舶制造行业纳税评估的思路及方法
一、金属船舶制造行业评估思路
目前根据造船行业的财务核算现状,可分为财务核算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和财务核算规范的大企业两类,对这两类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评估思路和评估方法。
对财务核算不规范的中小企业的评估思路及方法:以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开展评估。一是搞好调查,建立造船企业评估数据模型;二是通过模型推算企业的生产量,推算销售收入。即以企业耗用电费,工资、氧气、乙炔气,电焊条等指标换算企业钢板的耗用量,确定一个可信任值,然后根据钢板的耗用量换算企业生产销售的理论值。三是进行验证,确定申报数据与理论数据是否相近。将企业申报指标、财务指标与评估模型推算的相同指标进行比对,如果差异较大,则要求企业提供合同,按合同的约定来确认企业实际应申报销售收入、成本和应纳税所得额,据以计算应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对核算规范的规模造船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思路:这类企业财务核算规范,内控制度比较健全,在评估时应侧重加强对企业合同、中介机构财务审计报告、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会计与税收差异调整的审核分析,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利用评估模型进行验证,有针对性地做好实地核查工作。
二、纳税评估分析
(一)合同分析
1.合同价和付款方式条款的分析。造船合同中,一般采用船东先预付一定数目款项,然后按照船舶建造进度分期付款的办法,合同中会对船东预先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做出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可以对照合同中的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进行比对,判断企业是否及时足额申报。交付完工的船舶是否对收入、成本进行一次清算。
2.试航条款的分析。试航条款中,会对航油等试航剩余的消耗品的处置做出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可以对照合同中的条款,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资料,掌握造船企业航油等试航剩余的消耗品销售情况。
3.奖励条款的分析。造船合同中,船东一般会对何种情况下实施何种奖励做出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可以对照企业所造船只完工时间和质量情况,判断企业获得奖励情况,以及是否按规定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4.合同价格调整条款的分析。一般来说,造船合同一经订立,因汇率变动和主要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由造船企业承担,但是有的造船合同中,在汇率变动和主要材料价格上涨比较大时,双方约定可以对合同价格做出调整,税收管理人员可以对照合同,参照造船期间汇率和主要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合同价格调整条款是否适用,是否可能签订补充合同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如有,则应对补充合同进行分析。
5.船只说明条款的分析。在船只说明条款中,会对船只载重吨等关键指标做出说明,税收管理人员可以对照评估数据模型,对该船只总体成本情况做出判断。
(二)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1)货币资金的分析。由于造船企业资金回笼比较快,一般来说,企业同期销售收入增加比较快,货币资金增加也比较快,如果货币资金和销售收入没有保持同步增长,则还应同时分析企业的短期借款或预收账款是否同步增加,如未同步,则对小型造船企业要注意观察是否为收取的货款没有及时结转销售。对核算比较规范的企业还应与资本公积等其他科目结合分析,防止企业将接受的奖励资金等不做收入,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2)应收帐款分析。由于造船企业一般采取款船两清的办法,资金回笼比较快,一般来说,应收帐款余额比较小。如期末应收帐款科目贷方余额较大,则应需要结合相应销售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重点分析。防止企业长期将收到的预收款放在应收帐款科目,而不及时结转销售。
(3)存货分析。在按工程完工进度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下,企业的存货一般反映的是企业的库存材料及半成品。如果企业存货连续增加,则应对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进行分析,如果销售收入实现数较小,则应对企业材料库存进行实地核查,分析是否存在企业为降低完工进度,故意将生产领用的材料不及时转入生产成本,仍反映在原材料帐户上,从而少计销售收入和应税所得额,少缴所得税。
(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分析。造船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资金占用尤其巨大。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期增加比较大的企业,一是要关注利息资本化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期增加比较大而企业对外借款又比较多的企业,要关注其用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借款利息是否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成本中核算。二是要关注用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中领用原材料税收处理问题。造船企业除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外,有很大部分配套设施及加工工具,企业自身可使用原材料加工制造。因此,对固定资产有增加的企业,对增值税要特别加强其进项税转出科目的审查,结合企业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进行比对,如果没有进项税转出,则要对材料的领用明细进行核查,分析是否存在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物资或用于管理部门使用的材料物资,是否作进项税转出处理;对所得税要加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成本审核,防止其把使用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上的原材料直接列入生产成本。
(5)对外借款科目分析。造船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占用比较大,造船企业对外借款也比较多。对于对外借款科目的审核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一是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借款,要认真分析借款的金额和付息方式。特别是向个人或非金融机构的借款,更要认真审核其合同的真假,对于由于借款利率超过规定利率而列支的利息,应不允许税前列支。二是要认真分析企业与借款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对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的关联方借款利息应不允许税前列支。三是要认真分析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未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前等发生的借款利息是否按规定进行资本化。
(6)预收帐款科目分析。由于造船企业每年年底都需要按照 “完工进度法”确认销售收入,而船东一般也按照造船进度与造船企业结算货款,会计处理上,企业预收帐款相应结转销售收入。故年底造船企业预收帐款科目一般不应数额过大,如年底预收帐款科目数额过大,则应重点审核企业预收帐款是否及时结转销售收入。
(7)资本公积分析。造船企业一般只要按期按质完成合同,船主都要对造船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有时企业将此笔收入作为捐赠而不通过收入进行核算,造成企业少缴税款。因此,如果企业的资本公积当年有新增部分,则要分析企业是否将奖励款作为收入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
2、主要评估指标的运用。
(1)财务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同步性分析。判断企业费用变动情况与企业收入变动情况是否匹配。
①公式: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财务费用-基期财务费用〕÷基期财务费用×100%。
数据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2行。
②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100%
数据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一(1)销售收入明细表第2行。
财务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评估分析要点:
①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②以下情况,均可能存在企业多列财务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或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或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2)增值税申报的增值额与所得税毛利额差异分析,判断企业增值额与毛利额是否准确。
增值额=当期申报销售收入—当期购进材料金额+(期末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
所得税毛利额=主营业务利润+工资+折旧
分析要点:一般来说,增值税申报的增值额与所得税毛利额应大体保持一致,如果差距比较大,则应分析存在差距原因,如增值税申报的增值额大于所得税毛利额,则应关注所得税申报是否存在少报收入多报成本;如所得税毛利额大于增值税申报的增值额,则应关注增值税申报是否存在少报收入多报进项抵扣。
(3)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工资变动率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年主营业务成本] ×100%
数据来源:主营业务成本取自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行。
企业工资变动率=[(本年计提工资-上年计提工资)/上年计提工资] ×100%
数据来源:计提工资取自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附表十二工资薪金明细表第6行第1列。
企业工资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值=企业工资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评估分析要点:
①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②以下情况,均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或比值〉1且相差较大;或比值为负数。
从造船企业工资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看: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没有重大技改项目的前提下,造船企业工资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如果工资变动率远大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可能存在企业多列工资问题;如果工资变动率远小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应重点关注企业外协加工,分析其是否规范。

第五部分  金属船舶制造行业主要评估指标

一、船舶制造企业行业标准
近年来随着造船行业的迅速突起,造船行业的税收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达到评好一个行业、治好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要求,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造船行业纳税评估相关指标。
指标采集在业主自报相关数据,税务机关组织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人员对相关涉税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测算、对比,提炼出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密切的信息指标,建立了造船行业评估数学模型。
2006年度造船行业评估模型(泰州市)

单体船舶钢板耗用量       单体船舶载重量×0.24。(每载重吨约0.24吨)
钢板平均价格             4050元/吨(不含税)
废边料占耗用材料比为
驳  船              0.3—0.5%
滚 装 船              0.8—1.2%
船舶加工费为
内河船舶               950—1000元/吨
出口船舶               2000—2600元/吨
人均工资                 2500元/月
工资定额                 600元/吨
辅助材料耗用定额 (气、电焊条等)   280元/吨
其中: 电费        25度 /吨  计20元/吨
    氧气、乙炔气    5公斤/吨  计50元/吨
电焊条       54公斤/吨  计210元/吨
(二)、造船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使用
造船行业评估数学模型主要用于财务核算不规范的中小造船企业。对这类企业如果单纯依靠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等资料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在实际评估时可采用评估模型来反推企业的销售收入。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用企业本期工资,电费,氧气、乙炔气,电焊条等指标,筛选出比较可信的指标,推算企业本期生产耗用的钢板量、生产的产量。
2.根据耗用的钢板量推算企业本期工资,辅助材料。
3.根据耗用的钢板量推算企业产生的废料。
4.将根据1至3项目推算的企业情况与企业申报情况比对,分析差距。
5.对存在差距比较大的企业,及时开展约谈或者实地检查,重点是要求企业提供销售合同和生产计划,根据合同确定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纳税款。


第六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财务核算不规范的中小造船企业评估案例
泰州市XX船舶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主营船舶建造,该企业连续3个月负申报,确定为评估对象,实行两税联评。以下是该企业2007年3月申报资料:
资产负债表
2007年3月6日

项 目  行 次 年 初 数 期 末 数 项 目  行 次 年 初 数 期 末 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1 9041310.72 9041310.72 短期借款 30 0.00 0.00
短期投资 2 0.00 0.00 应付票据 31 0.00 0.00
应收票据 3  0.00 0.00 应付帐款 32 9968696.50 10953426.76
应收帐款 4  636245.09 7348912.09 预收帐款 33  0.00 0.00
减:坏帐准备 5  0.00 0.00 其他应付款 34  0.00 0.00
应收帐款净额 6  636245.09 7348912.09 应付工资 35  57000.00 838180.00
预付帐款 7  0.00 0.00 应付福利费 36  0.00 0.00
应收补贴款 8  0.00 0.00 未交税金 37  -76162.26 -39619.98
其他应收款 9  0.00 0.00 未付利润 38  0.00 0.00
存货 10  926578.04 6574056.55 其他未交款 39  0.00 0.00
待摊费用 11  0.00  0.00 预提费用  40  0.00 0.00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2  0.00 0.0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1  0.00 0.0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13  0.00 0.00 其他流动负债 42  20899905.93 22224783.95
其他流动资产 14  0.00 0.00
流动负债合计 43 30849440.17 33976770.73
流动资产合计 15  10604133.85 20764279.36 长期负债:

损益表
2007年3月6日
                 单位:元
项 目 行 次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102564.10
减:主营业务成本 2 118380.00
营业费用 3 26897.5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 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5 -42713.40
加:其他业务利润 6 0.00
减:管理费用 7 0.00
财务费用 8 0.00
三.营业利润 9 -42713.40
加:投资收益 10 0.00
补贴收入 11 0.00
营业外收入 12 0.00
减:营业外支出 13 0.00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 0.00
四.利润总额 15 -42713.40
减:所得税 16 0.00
五.净利润 17 -42713.40









附 报 资 料


项 目 本 月 数 上年同期
存 货     
其中:原辅材料 51200 66480.00
       底值易耗品 0.00 0.00
产 成 品 0.00 0.00
在 产 品 4322856.55 594832.00
项 目 本 月 数 累 计 数
本期应付工资发生额
其中:生产(营业)人员工资 420560.00 760280.00
管理人员工资 10450.00 20900.00
其他人员工资 0.00 0.00
本期能耗发生额    
其中:电 度 15672.5 金额 21323.13 度 31067.4 金额 22834.52
水 吨 0.00 金额 0.00 吨 0.00 金额 0.00
气 立方米 0.00 金额 26870.00 立方米 0.00 金额 61825.00
煤 吨 0.00 金额 0.00 吨 0.00 金额 0.00
其他 吨 29.73 金额 115945.00 吨 62.66 金额 244390.00
其他业务收入 0.00 0.00
实际入库外购材料 0.00  0.00
其中:1、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材料 0.00  5060518.00
2、取得普通发票不计进项税额的材料 0.00  0.00
3、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进口料件 0.00  0.00
4、估价入帐材料 0.00  0.00
5、估价入帐材料红字冲减数 0.00  0.00
实际耗用材料 0.00  5060518.00
材料销售收入 0.00  0.00
材料销售成本 0.00  0.00
实际完工入库产成品 0.00  0.00
销售产品支付的运费 0.00  0.00


增 值 税 纳 税 申 报 表
填表日期:2007-03-06


税款所属期:2007-02-01 至 2007-02-28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栏次 一般货物及劳务 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
本月数 本年累计 本月数 本年累计


额 (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1 0.00 102,564.10 0.00 0.00
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 2 0.00 102,564.10 0.00 0.00
应税劳务销售额 3 0.00 0.00 0.00 0.00
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 4 0.00 0.00 0.00 0.00
(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 5 0.00 0.00 0.00 0.00
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 6 0.00 0.00 0.00 0.00
(三)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7 0.00 0.00 -- --
(四)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8 0.00 0.00 -- --
其中:免税货物销售额 9 0.00 0.00 -- --
免税劳务销售额 10 0.00 0.00 -- --
税款计算 销项税额 11 0.00 17,435.90 0.00 0.00
进项税额 12 0.00 871,794.88 0.00 0.00
上期留抵税额 13 946,039.96 -- 0.00 --
进项税额转出 14 0.00 0.00 0.00 0.00
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15 0.00 0.00 -- --
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16 0.00 0.00 -- --
应抵扣税额合计(12+13-14-15+16) 17 946,039.96 1,909,515.82 0.00 0.00
实际抵扣税额(如17$gt$,则为17,否则为11) 18 0.00 17,435.90 0.00 0.00
应纳税额(19=11-18) 19 0.00 0.00 0.00 0.00
期末留抵税额(20=17-18) 20 946,039.96 -- 0.00 --
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21 0.00 0.00 0.00 0.00
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22 0.00 0.00 -- --
应纳税额减征额 23 0.00 0.00 0.00 0.00
应纳税额合计(24=19+21-23) 24 0.00 0.00 0.00 0.00


一、评估分析:该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为102564.10元,销项税额17435.90元,进项税额871794.88元,销售税金率为0。购进货物金额为5060518元,企业资产负债表期初存货为926578.24元,期末存货为6574056.55元,净增加5647478.51元,当期应付账款没有减少,企业损益表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为118380.00元,存货对比异常,按照分析指标要求进行分析:
1、用电费用量换算企业应耗用的钢板
从网上申报附列资料中获取:当期电费为22834.52元,换算成用电量为31067.38度;
由电费换算耗用钢板量=31067.38/25=1242.7吨
2、用企业工资定额换算钢板用量进行验证
企业当期生产人员工资760280元,工资定额为600元/吨,
由工资定额换算耗用钢板量760280/600=1267.13吨.
3、用企业耗用的辅料换算钢板用量进行验证
企业当期其他能耗支出主要为电焊条耗用244390元,按电焊条耗用定额换算耗用钢板量:244190/210=1163.76吨
根据上面的换算和验证,用当期电费推导企业当期耗用钢板量在1242吨左右比较可信。
4、用换算的企业钢板的耗用量再换算企业存货金额,与企业帐面金额进行比对。
(1)用评估模型推导了企业当期生产情况:
耗用钢板金额:1242.7吨*4050=5032935元
船舶加工费:1242.7吨*1000=1242700元
工资: 1242.7吨*600=745620元
辅助材料:1242.7吨*280=347956元
当期生存货=以上四项合计=7369211元
当期废料=1242.7吨*4050*1.2%*60395元(如为滚装 船)
当期废料=1242.7吨*4050*0.5 %*15098元(如为驳船)
由于小型造船企业是以销定产,购进材料基本都转为生产领用,原材料基本是0库存,模型推算企业的期未存货大致在7369211+926578.24(期初存货)-118380(销售成本)=8177409元左右
企业帐面核算情况:
企业损益表中列明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为“0”,附报资料未反映其他销售,报表反映的存货为6574056.55元。
5、将模型换算的存货与企业帐面存货进行比对。评估模型推导期未存货8177409元左右,与企业帐面存货6574056.55元相比,两者相差1603354元,企业可能存在少计存货,同时少记销售收入的问题。
二、组织约谈:根据上述分析的疑点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说明原因,提供企业仓库材料记录,完工产品情况。
财务人员提供仓库材料帐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记录基本相符;说明废边料尚未处理,故无其他业务收入。对我们提出的疑点未说明清楚,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三、实地核实
1、经到实地调阅企业相关生产部门资料和签订的合同,发现企业有一条船舶已经下水移交给了船主。企业未将这条船开具发票也未申报收入,总金额180万元,不含税价1538461.54元,少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2、核实废边料存放情况,未发现大量废料存放在企业,企业约谈时说明未处理的情况不实,企业财务人员这时才说出真话,废边料已经处理,钱交给食堂负责人,用于职工伙食补贴,我们从食堂负责人那里找到了依据,企业今年废边料销售收入23680元均未申报,少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四、评定处理:补缴增值税(1538461.54+23680)*17%=26.56万元,调增当期销售收入155.85万元,结转相应成本141.75万元,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4.10万元,由于该企业为查帐征收,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于4月份申报,将该企业移交稽查进一步处理。



案例二:规范的造船企业评估案例

该企业主要从事出口机动船舶的制造、销售,享有进出口经营权。
企业2005年度申报资料情况:
2005年度申报销售收入873847196.67元(全部出口),补贴收入1256500元,营业外收入514008.25元,销售成本831578498.72元,财务费用18463616.45元,管理费用及营业费用26113729.15元,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前所得)-3099831.53元,销售利润率为-0.35%;
2005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增加额5021752.81元,其中:工资薪金纳税调整4025514.81元,捐赠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244360元,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额751878元,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1921921.28元。

一、选案分析
  项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中获取 销售(营业)收入 314128950 492601183 873847197
 其中:基本业务收入 310259056 481025164 860745487
销售(营业)成本 288397551 468886811 831578499
 其中:基本业务成本 288397551 468162095 828817116
其他业务利润 3869893.4 10851304 10340328
财务费用 10138174 13477934 18463616
管理费用 17687759 19221349 26113729
营业外收入 509384.28 282715.77 514008.25
营业外支出 942569.91 657716.96 2561692.1
纳税调整前所得(利润总额) -2501695 -9329911 -3099832
纳税调整增加额 184497.5 3463674.8 5021752.8
纳税调整后所得 -2317198 -5866236 0
附报资料 流动资产 290274211 627677134 767024906
    其中:存货 144752671 238611650 164437618
流动负债 295376797 582197212 751960737
股本 29737355 29737355 29737355
资本公积 15965624 6726887.3 7528908.3
应付工资 10420355 16505732 22559275
分析值 销售成本占销售额比 91.81% 95.19% 95.16%
管理费用销售额占比 5.63% 3.90% 2.99%
财务费用销售额占比 3.23% 2.74% 2.11%
销售收入变动率 39.90% 56.81% 77.39%
销售成本变动率 40.70% 62.58% 77.35%
工资变动率 50.10% 31.04% 36.68%
财务费用变动率 33.81% 32.94% 36.99%
纳税调增、调减项目 纳税调整增加额项目:(合计) 184497.5 3463674.8 4025514.8
工资   2393732  
福利及教育经费   69735.77  
其它 184497.5 1000207 996238
纳税调整减少额项目:(合计)      
1、对企业所得税税基的关联性进行评估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疑点:
(1)增值税申报的增值率与所得税毛利率差异分析。
按增值税申报计算的增值率
2005年企业增值税申报销售收入44889万元,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金5082万元,换算成增值额为14995万元,期初存货23861.16万元,期末存货16443.76万元,存货减少7417.4万元,考虑存货增减因素,企业的增值额应为7578万元,增值率为16.88%。
增值率的计算方法:
a.将当期申报进项税额换算成购进材料金额(也可以从附报资料中获取)
b.考虑期初期末存货增减因素
c.增值额=当期申报销售收入—当期购进材料金额+(期末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
d.增值率=增值额/销售收入
按企业所得税申报和会计报表计算的增值率
2006年企业所得税申报的销售收入87384万元,销售利润3192万元,考虑工资1411.2万元、折旧894万元等因素后,所得税申报的增值额的5472万元,增值率为6.29%。
该单位是全额出口企业,增值税销售收入的确认按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报关离境后财务上作销售处理,所得税的销售收入按工程完工进度确定销售收入,两者正常情况下的增值率是相近。而该企业增值税的增值率高于所得税计算的增值率10.59%,有可能存在企业虚列费用的现象。
(2)销售收入变动率与财务费用变动率分析
销售收入变动率(较上年)
=(873847196.67-492601183.29)/492601183.29=77.39%
财务费用变动率(较上年)
=(18463616.45-13477933.7)/13477933.7=36.99%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增加注册资金和吸收投资的情况下,企业的上述两率应保持基本一致,从企业上述指标分析看出:销售收入变动率与财务费用变动率变动方向虽然一致,但该企业2005年度申报的销售收入较2004年度增加77.39%,而财务费用变动率却为36.99%,从企业的资金周转方面看,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变化不大,如按同口径估算,2006年利息与实际相差544.5万元,初步判断企业可能存在支付的利息,没有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且未进行纳税调整的嫌疑,应要求企业进行说明举证。
(3)销售商品成本变动率与工资变动率分析
销售商品成本变动率(与上年比)
=(831578498.72-468886810.99)/468886810.99=77.35%
企业工资变动率(与上年比)
=(22559274.81-16505732.02)/16505732.02=36.68%
以上分析看出:企业的销售成本变动率与工资变动率相差40.67个百分点,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没有重大技改项目的前提下,工资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应基本持平,该单位2004年核准计税人数1225人,2005年核准计税人数1906人,人数增加384人,如按人均1280元,不考虑工资的自然增长因素,按同比例估算2005年企业工资应为2927万元,与实际发放相差671.2万元,考虑当年我市工资增长水平在10.8%的因素,则存在493万元疑点。初步判断企业可能存在发放工资不通过“应付工资”核算。
(4)销售成本占销售额比分析
从销售成本占销售额比来看,04年与05年都保持在95%以上,而03年仅为91%,是何原因有待和企业交流。
2、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企业的年度申报表相关项目进行分析。
(1)对企业资本公积余额科目的分析。2003年年末余额1596.56万元,2004年末余额672.68万元,净减少923.88万元;2005年企业资本公积年未余额为752.89万元,比2004年增加80.2万元,在会计核算上资本公积的贷方一般核算的是收到投资者投资资产的溢价、投资者投资外币的折算差额和接受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该企业2005年实收资本增加80.2万元,有可能是企业接受捐赠,同时,在企业的会计报告中已披露企业的资本公积含现金捐赠20.2万元。但企业2005年年度纳税申报的附表三《其他收入明细表》中并未反映有接受捐赠的资产,因此,该情况需要企业举证说明。
(2)对企业应付帐款的帐龄结构进行分析。在企业的会计报告中披露应付帐款的帐龄结构,其中三年以上应付款为153.87万元,而企业2005年年度纳税申报的附表三《其他收入明细表》中未反映三年以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对此疑点,应要求企业举证说明。
(3)对会计报告中其他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会计报告披露的上缴的管理费100万元,是否提供有关总机构出具有税务部门审定的分配标准等证明文件,如没有,则不得在税前列支。
鉴于以上分析的疑点,我们列出了要求企业约谈说明的提纲:
(1)增值税申报的增值额与所得税毛利额存在差异的原因。。
(2)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是否存在多结转销售成本的情况。
(3)企业生产成本与工资不同步增长的原因。
(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财务费用变动率,两者增长存在明显的较大差异的原因。
(5)资本公积发生变化的原因,2005年比上年增加的项目,是否应该纳税。
(6)提供上缴管理费的相关证明文件。
(7)会计报告反映的三年以上的应付帐款是否应确认为收入及企业未确认收入的原因。
二、举证约谈
根据纳税评估案头分析确定的约谈提纲,评估人员及时向企业下发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通知书》,要求对有关疑点进行举证说明。企业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是国有企业,直接受中商集团控管,其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财务核算、成本项目的归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该没有差错。虽然中商集团每年均对该单位进行财务审计,但审计的切入点一般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财务、税收的差异,一般不作调整,为此评估人员对企业进一步进行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企业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1)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按个别计价法结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确认,按工程完工进度确认,不存在多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2)2005年企业全年发放的工资按1609人计算,超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4025514.81元已作纳税调整。
(3)对于企业2005年度较2004年度销售收入增长较大,但与财务费用变动率却相差很大的疑点,企业财务负责人解释说:由于公司为增加融资渠道,经营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职工内部集资,按年利率10%和12.5%两种利率结算利息,这部分费用没有通过财务费用核算,这部分费用达到113.34万元;同时企业现金流量有所改善,2005年现金流量净增加23435.6万元,减少利息 约500万元,考虑这两个因素,财务费用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基本同步。
(4)2003年销售成本占销售额比为91.81%,主要原因由于当年未能满负荷生产,2003年钢板价格相对稳定。04年钢板价格上涨45%,导致销售成本占销售额比上升。
(5)2004年资本公积减少的原因,2004年国资委统一进行清产核资,核销潜亏,同时冲减国有资本。


三、实地核查
由于企业说明情况与我们分析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分局决定进行实地核查。根据分析发现的疑点所拟定的提纲,逐一对照对企业相关帐册、凭证和合同等资料进行核实,发现企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明细内容进行审核,发现有外包支出,经进一步了解该企业2005年出口订单比较充裕,由于船舶制造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该单位为了保证定单如期完成,实行班组核算,公司与班组负责人(承包人)签订加工合同,采取外包内做的方法,原料及主要材料由公司供应,班组人负责统一管理,按照公司的质量、时间要求从事船体的焊接加工,劳务人员由承包人向社会招聘,劳务收入公司直接与承包人结算,日常核算采取预付的方式,直接通过往来科目核算,2005年共有9个劳务承包队在公司内从事船体的焊接加工业务,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对劳务加工支出,经企业内部相关负责人层层复核,直接以单位自制凭证入帐,记入生产成本,2005年共发生支出2669.24万元,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669.24万元。而由于采用了外包内做的方法,也使销售商品成本变动率与工资变动率难以同步。
(2)为增加融资渠道,企业按年利率10%和12.5%向职工集资1034万元,超过当年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部分49.64万元,企业在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未进行纳税调整,评估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49.64万元。
(3)2005企业资本公积科目增加80.2万元,其中:现金捐赠20.2万元,备注反映的为奖励款,因此,我们要求企业提供销售合同,经核实该项目为企业购货方给予的各种奖励,应作为船舶销售收入,补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4)企业支出给主管部门的管理费100万元,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不得在税前支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会计报告反映的三年以上的应付帐款1538790.22元,按规定应确认收入,企业在年度申报时未确认收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各项合计补缴增值税2.94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839.08万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当年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514.06万元。
四、评定处理
调查核实后,我们及时将核实的情况和意见,与企业进行交换,企业经进一步核实,同意我们的调查意见,并要求通过自查补申报方式进行补税,补缴增值税2.94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696401.29元,加收滞纳金102245元。
由于该户涉及的金额较大,且具有偷税的嫌疑,因此,将该户及时移送给稽查部门进一步处理。
五、评估启示
(1)加强评估预案分析,可以大大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由于其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会计信息,因此,应运用各类数据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法”、“关联性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全面发现企业疑点,使约谈或实地核查更具有针对性。
(2)纳税评估作为税务部门强化税源监控、加强日常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评估人员在平时,要利用实地核查的机会,多了解一些企业经营的特点和规律,发现可能存在的税收管理漏洞,如外包加工,船主提供奖励资金等方面的行业共性问题,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同时将经验与企业提供的信息结合进行分析,这样容易发现疑点,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切实提高纳税评估的效能。
(3)平时要注重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及时发现纠正纳税人在执行税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针对大型船舶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分包作业的行业特点,可以建议其成立劳务公司,以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木材加工行业所得税管理指南

第一部分 行业现状及特点
一、行业现状
木材加工行业是指以意杨树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木制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大类码为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以下简称:木材加工),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28℃以北,37℃以南意杨种植较多的广大平原地区。这一地区以意杨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木制品的企业较多。由于受出口退税调整和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目前整个行业不景气,企业效益处于微利状态,企业经营困难。
二、行业特点
木材加工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目前,全省有木材加工企业约6000余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尚不足5000立方米的年产量。按国家木材行业规定,新建胶合板企业年生产能力不得低于1万立方米,密度板企业年生产能力不低于3万立方米。这充分暴露出我省木材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效益低下等现状。目前我省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为单板、细木工板、多层板、纤维板、刨花板等木制品,这些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2、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全省除极少数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拥有比较健全的装备外,绝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许多关键设备短缺(比如干燥设备),很多小型企业只有低档旋切设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非常落后。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十分不稳定。目前国家限制使用的超标醛胶,尚有企业在继续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指标不符合有关规定,限制了产品的销售和出口。
3、原木供需矛盾尖锐,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开工不足。近年来,随着全省木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木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省全年木材加工需原料900~1000万立方米,而本省自产的仅300多万立方米,大部分依靠邻近省份和国外进口提供。由于主要原材料供应受林木采伐季节影响,所以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明显季节性波动。
4、行业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行业(产品)分类》如下:

大类码 大类名称 小类码 小类名称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11 锯材加工
2012 木片加工
2029 其他人造板、材制造
2031 建筑用木料及木材组件加工
2039 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
2040 竹、藤、棕、草制品制造
以生产的产品分类,该行业目前主要分为芯板(单板)、多层板、刨花板、中高密度板、工程用异型多层板等小行业。
5、上下游产品情况
上游产品主要是农民种植的意杨树和化工企业生产的尿醛胶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面粉等;下游产品主要是为地板,装潢材料,木质用具、家俱、包装箱、建筑企业(建筑模板)等提供原料或产品。
6、主要原材料
木材加工企业主要原料是农民种植的意杨树和化工企业生产的尿醛胶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面粉等,意杨是主要原料,大部分是企业挂牌收购,出售者上门销售或生产企业上门收购,按照收购地确定收购价格,如出售者上门销售,则由出售者承担运输费用,如生产企业上门收购或设立收购点收购的,则企业自行承担运输费用。在收购时,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计量材积,依据市场收购价格,计算收购金额,并开具收购发票,收购发票作为抵扣增值税依据,具有企业“自开自抵”特征。
7、主要生产设备及耗用主要原料
根据木材加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配备的生产设备也不同,设备与产品配备如下:
生产产品 所需设备 主要原料
杨木芯板(单板) 旋切机 杨木
多层板 旋切机 热压机 涂胶机 砂光机 杨木或芯板 胶水 面粉
刨花板 粉碎机 搅拌机 烘干机 热压机 树枝和木削 胶水

8、工艺流程
(1)芯板与多层板生产工艺流程
本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是从“杨木—芯板—多层板”一个生产过程,如果是单板厂,则生产工艺流程:杨木—热压整平或晒板止。

注:产生下脚料环节:(1)“锻木扒皮—旋切”环节,产出下脚料—碎芯板,碎芯板可生产小规格多层板,如缝纫机台板。(2)“锯边”环节产出边角料。
(2)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

注:生产刨花板和纤维板企业,没有副产品和下脚料。
9、存货自然损耗情况
木材加工企业存货主要有杨木、胶水、半成品(芯板)、产成品(多层板、刨花板、纤维板),由于这些存货除胶水外,都是固体形态,在库存、运输过程中不易损耗,但胶水有一定的保持期,超过保持期就失去功效,胶水的保持期为:一般不超过7天,木材加工企业通常不库存胶水,购进量也就保持在3天的使用量,如果企业存在大量的库存,应是不正常的。
三、行业管理现状
1、木材行业管理薄弱,大企业分布不尽合理。国家明文规定,木材加工管理职能由国家经贸委划归国家林业局,并批准成立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我省也明确此项职能归新组建的省林业局。但是由于全省木材加工行业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协会加强行业管理的措施还不到位,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管理,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市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木材加工业属于原料、能源消耗型工业,企业的兴建必须靠近原料基地,这样可确保原料供应和降低运输成本。而由于木材行业管理薄弱致使企业分布不尽合理,且产品雷同。目前已经造成局部地区小径材、枝桠材的价格上扬,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过分集中,势必造成原料供应半径扩大,从而直接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2、企业管理水平低,财务核算不规范。由木材加工资金投入较少,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规模不大,“家庭式”工厂较多,管理也多为“家庭式”,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专职财务人员,而近三分之二的小企业,财务人员多为聘请的兼职会计,财务核算水平低,没有严格的内部控管制度,影响纳税的准确度。
3、生产所需原料多为向农业生者自行收购,税收管理难度大。由于税增值税政策规定,该行业从免税农业生产者收购的杨木,可按照收购金额抵扣13%,对自收、自开、自抵农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难度大,就目前税务部门手段而言,尚不能有效控管。

第二部分 木材加工行业涉税风险点
一、原料采购环节
1、虚开收购发票。木材加工企业,由于该类企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料杨木、树枝,属免税农产品,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使用收购发票,由企业自开自抵。企业往往利用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功能”,人为地调节税收,主要手法:一是收购价格真实,虚增购进数量,达到多抵扣增值税,多列成本,少缴税款目的;二是数量真实,虚增收购价,达到多抵增值税、多列成本,少缴税款目的;三是根据“老板想要的税负”,随意开具收购发票,数量和金额都不真实,人为控制调节增值税税负。同时也存有的企业购进原料未取得合法抵扣发票,而通过虚开收购发票弥补少抵扣的进项税额。
2、现金与收购金额不“匹配”。由于收购农产品要支付现金,如果企业利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人为调节税收,必然是收购发票的滞后开具,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收购发票管理办法》规定,非现场开或滞后开具、未付款开具等不允许抵扣税款。企业为了使当日收购金额与现金支付“匹配”,使“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现负数,往往采取虚拟的借款,即虚拟一笔借款,借: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来“弥补”当日现金不足,通常情况下,借款对象是企业投资者或亲属。
3、滞后汇总开具收购发票。杨木收购与其他原料购进相比有特殊性,主要杨木规格较多,且不同规格的杨木,有不同的收购价格,目前企业收购杨木是按照出售者平均收购价格开具的,即量好每一根杨木材积,依收购价计算出应支付金额,汇总后,以支付的总金额除以总数量(立方米),得出平均收购价,以此开具收购发票。但企业为了达到调节税负的目的,往往滞后开具,即根据本月销售情况,想缴纳多少增值税,倒推算出进项税额,然后滞后汇总开具,真实性难以“保证”。
二、生产领用环节
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家庭式”工厂较多,财务核算水平低,材料入库时,凭收购发票开具时间制作“入库单”;领用时,没有严格的领用手续,月底估记库存量,倒推算出本月生产消耗量;成本核算上,一般不核算在产品,帐实不符的现象较多。
三、产品生产环节
不核算在产品,仓库与车间混为一体,产成品明细帐记载不详细,一般没有车间核算员。生产记录也不按照会计核算资料要求保存,如每个班次产品生产记录、计件工资结算单等,税务管理难度大。
四、产品销售环节
(1)产品销售不入帐,帐外经营现象居多。购买者索要发票就入账,不要发票就不作销售处理,这是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成品板厂生产的产品有的是装修材料或建筑工程用板,销售对象很多是个人或非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链条在此环节脱节,销售时现金交易、不开发票、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比较普遍,隐瞒销售收入是该行业的主要偷税手段。
(2)下脚料销售收入不入帐。由于购货方大多不要发票,客观上为销售下脚料不入帐提供了条件。
(3)滞后申报应纳税收入。由于产品大众化,销售欠款现象较为普遍,购货方不付款,销售方也不开票,滞后销售现象较普遍,造成企业产成品帐实不符。
五、财务核算环节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绝大部分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人员配备不健全,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第三部分 木材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思路及方法
由于木材加工行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投入与产出规律不同,评估选用的方法也不同,
一、分析思路
评估和管理员应根据木材加工企业自收、自开、自抵农产品收购发票造成难以撑控的特点,确定评估分析思路和方法。评估分析思路是通过一个较为“可信、易于掌握”的指标或数据去印证与之相关联的“不易掌控”涉税财务指标或数据,判断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就目前木材加工企业而言,易于掌握的信息包括机器设备、电费、人员工资、市场收购价格等,不易于掌控信息主要是农产品收购金额。在具体分析时,可视被评对象具体情况,采取“以耗控产”或“以产控进”的方法,也就是要有一个假设前题,即判断企业是原料真实,还是产品真实,如果是原料真实,则采用“以耗控产”的方法;如产品真实,则采用“以产控进”方法;如果原料和产品都无法判断,则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相互应证。总之要判断企业哪一个方面较为真实,就以这个方面数据去推算另一个方面,通过投入与产出配比性分析,判断企业存在疑点问题。
二、分析方法、要点
1、多层板评估分析指标及要点
多层板以杨木或芯板、面板、胶、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人工排板,热压而成。目前多层板包括贴面板、基板(未贴面)、包装板、建筑模板等,其中贴面板和基板较固定,规格为1200*2400*18mm,而包装板、建筑模板规格不统一,企业是“定单式”生产,是根据购买者需要的规格和质量生产,并且包装板与建筑模板生产耗用的原料也根据质量、规格要求而不同,主要分为:以整芯板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板和建筑模板,以碎芯板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板和建筑模板,以整芯板和碎芯板混合生产的包装板和建筑模板。需要说明的是包装板和建筑模板最后都是成品(贴面)。判断包装板和建筑模板耗用原料,就目前企业申报信息,是无法判断的,但企业实际销售中,耗用不同原料销售价格不一,评估人员可从销售价格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整芯板销售价格与基板销售价格接近,混合原料生产的包装板和建筑模板销售价格低于前者,而以碎芯板生产的多层板销售价格最低。销售价格可通过同行业同类企业纵向对比,发现销售价格的差异,也可以将平时积累的产品销售价格库作为判断的依据。总之,只有分清企业产品所耗用的原料,才能针对性选择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耗用的原料,判断企业抵扣凭证的合法性。如以碎芯板为原料的,一般不大可能全部使用杨木生产,如果全部是,则企业应有芯板和其他多层板销售。




(1)贴面板和基板
主要原料:杨木、芯板、面板、胶、面粉等。
生产动力:热气和电,煤作为动力原料(锅炉用)。
指标参数:生产1m³成品板(规格1200*2400*18mm,1立方18.663张),主要材料耗用情况:
①耗用1.2 m³芯板或1.968 m³杨木,偏差度为±2%;
②耗用原木金额占半成品(芯板)金额为88%-89%,
③耗用半成品金额占产成品金额80%-82%;
④耗用胶占产成品金额为8%;
⑤工资占产成品成本10%左右;
⑥电费占产成品成本1%-1.5%%;
⑦下脚料销售占产成品金额比为8%-10%
分析方法:以耗用芯板或杨木和电费作为主要测算指标,考虑到电费收取时间与企业生产期间不匹配,应重点以耗用芯板和原木作为测算指标。
计算公式:
成品板的生产量(A)=(期初芯板库存量+当期芯板购进量-期末库存芯板)/1.2
或:成品板的生产量(A)=(期初杨木库存量+当期杨木购进量-期末杨木库存量)/1.968
=期末成品板的库存量+评估期销售量-期初成品板库存量
实际成品板的生产量(B)=期末成品板帐面库存量+当期实际销售量-期初成品板帐面库存量
问题值=[成品板的生产量(A)- 实际成品板的生产量(B)]*单位售价
如:A>B,差异较大,说明企业有销售成品板未作销售或多开收购发票问题,也可能产品成本核算上有问题。
如:A从价值比分析:生产耗用的原木或芯板金额占产成品比例超过测算的物耗指标的,则要重点分析:一是收购价格是否高于市场价,是否存在虚抬价格多抵扣问题。二是如收购价无异常,则是否存在销售不入帐问题或成本核算不规范、多计成本问题。只有数量和价值两个方面分析指标都在测算的指标值范围内,才能判断正常。
(2)包装板和建筑模板分析指标及要点
主要原料:杨木碎芯板,胶等
指标参数:生产1立方包装板,主要材料耗用情况:
①、 碎芯板:1350-1400斤
②、 胶:240斤
③、 电费:40-50度/立方米
分析方法:同多层板计算公式。
2、杨木芯板评估分析指标及要点
行业特点:以收购杨木,经旋切成芯板,所需原料为自行收购的杨木,设备简单,对场地面积要求大,主要是要有足够的晒板地方。
主要原料:杨木
主要产品:芯板;产出下脚料为树皮、碎芯板、木芯。
指标参数:
①、设备生产产品分析
设备名称 用料 单台设备生产能力 出材率 可产产品规格
125型或140型有卡旋切机 杨木小头直径在18CM—30CM 每天(10小时)可旋原木11-15 m³,最大生产量19 m³。 60%-67% 1270*840*17mm
2.6米面板旋切机 杨木小头直径杨大于30CM 每天(10小时)可旋原木10 m³左右。 70%以上 2600*750*8MM
2300*750*8MM
无卡旋切机 杨木小头直径8CM-18CM 每天(10小时)可旋原木6m³-7m³。 60%左右 1270*840*17MM
分析时,除分析设备与收购杨木的配比性,还要分析晒板场地与所产芯板的配比性,一般情况下,1万张芯板需场地大约为1000平方米,晒板周转期为:正常情况下,冬天为5天,秋天为4天,春夏天为2天。如果企业旋切的芯板,明显超出企业晒板场地所能承受的量,要进一步分析其收购杨木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非自产芯板而开具收购发票、多列成本的问题。分析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周转期,即如果企业连续生产,要配有2-4倍的场厂地供晒板使用。
②、物耗指标:出材率为60%-67%,其中产出的正品芯板75%,次品(补板)25%;耗用原木金额占产成品金额为88%-89%;下脚料销售占产成品金额8%-10%;耗电量20-25度/立方米,耗电金额占产成品3%;1 m³芯板=551张左右(1270*840*1.7mm)。
分析方法:同多层板计算公式。
3、刨花板生产分析指标及要点
企业特点:以树枝和其它木材加工企业生产产生的下脚料、木屑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加上胶,经热压成不同规格的刨花板,然后贴面成成品;该行业一般没有下脚料。
主要原料:树枝、木屑、面板、胶、煤等,其中煤为动力原料。
指标参数:生产1立方刨花板,主要原料消耗为:
①、 树枝1.25T,经粉碎、烘干后,可产出0.625T左右碎木屑
②、 胶270-280公斤
③、 木屑占耗用树枝15%-20%,目的是增加刨花板的密度
④、 电费:28-30度/立方米
   分析方法:同成品板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企业的基本情况  XX市XX木业有限公司属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杨木芯板,多层板,尿醛胶加工生产销售。2005年6月9日办理税务登记,同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10月实现第一笔销售收入。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18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3094万元,主营业务利润85万元,销售利润率2.67%,利润总额-35.6万元,利润率-1.12%,申报应纳增值税111.4万元,增值税税负率3.5%。因2006年度“四小票”抵扣占全部进项抵扣金额超过50%被确定为评估对象。评估要求:对其2006年度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进行联动评估。
一、分析选案
评估人员接到任务后,通过CTAIS2.0征管信息系统和“一户式”采集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领、报税、认证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评估人员又要求企业提供目前征管信息系统中不能够反映的生产成本构成和生产设备等信息。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收集同行业评估指标参数,并查阅相关评估案例,借鉴评估经验。
评估人员根据被评对象收购农产品难以撑控和新办企业等特点,确定评估分析思路和方法。评估分析思路是通过一个较为“可信、易于掌握”的指标或数据去印证与之相关联的“不易掌控”涉税财务指标或数据,判断其真实性和合理性。评估方法主要采取对比分析、控制分析等方法。
(一)对企业申报信息对比分析
1、对申报应税销售收入与开具发票比对分析,发现2006年增值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应税收入与报税信息金额一致,无其他应税收入,说明企业申报的应税收入均为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营业务收入,虽然“票表比对”相符,而“其它业务收入”项目为0,这与评估人员日常掌握的木材加工企业应产生大量下脚料事实不相符,企业可能存在下脚料销售收入未入账问题。
2、对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对比分析,发现增值税申报表反映进项税额转出56167.87元,经进一步审核发现,属2006年4月份季度简易评估时,企业自查2006年3月份从小商贩手中购买杨木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而自行开具收购发票入账,并申报抵扣,票面开具收购金额为432060元,所得税汇缴申报时,无此项调整,存在应调整未调整疑点问题。
3、审核进项抵扣凭证,发现从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取得2份运费发票,每份金额5万元,共计10万元。为什么从上海取得运费发票,且金额为整数,评估人员对开票地点和金额产生疑问。
4、存货变动率与应收账款变动率配比异常。2006年期初存货为23万元,期末存货为254万元,存货变动率为995%,应收账款期初数为31万元,期末余额为-23.38万元,应收账款变动率-175%,存货大幅增加,应收账款大幅减少,甚至出现负数的异常现象。评估人员分析认为,一般而言,存货增加,说明产品销路不好,资金回笼慢,应收账款应增加,两者应同方向变化,但企业出现了反向变化,这种有悖于“常理”现象,一是可能存在滞后作销售或滞后开票问题;二是可能存在虚假购进问题。
5、审核企业《资产负债表》,发现2006年“资本公积”年初数为0,本年增加资本公积14.5万元。评估人员产生疑问,亏损企业为何增加资本公积?是否涉及应税项目?
  (二)投入产出控制分析
  评估人员针对该企业2006年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金额占全部进项抵扣金额超过50%,农产品收购又难以撑控的现实情况,拟从生产耗用杨木与农产品初加工设备生产能力及生产耗用电、产出产成品配比性等方面,去推算和判断农产品收购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设备生产能力控制分析。从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明细与分布情况看,企业下设4个农产品初加工车间,主要从事加工芯板,并配备初加工旋切设备11台,其中常规旋切机7台,无卡机4台。根据税务机关日常掌握的信息,常规旋切机每天最大生产量为25 m³左右、无卡机为6-7 m³。据此指标,按照每月正常生产20天计算,11台设备年最大加工杨木能力为48720 m³,而企业2006年总共加工杨木28087 m³,从设备生产能力看,其加工杨木数量小于其设备生产能力,说明企业有能力加工所收购杨木。
2.能耗控制分析。企业主要能耗为电和煤,按照“可信、易于掌握”的原则,评估人员选择电费这个指标进行控制分析。根据企业取得供电部门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单位产品耗电额为1.22%,与本地测算的评估指标相比,在合理范围(本地指标参数为1%-1.5%)。
3、收购价格控制分析。2006年外购杨木28030.66 m³,账面金额为17098702.60元,平均价格为610元/ m³,含税平均收购价为689元/ m³,与县局税源管理互动平台公布的杨木收购价比较,在当时市价范围内,未发现价格异常。
4、物耗控制分析。该企业主产品多层板生产工艺流程为:收购杨木—加工成半成品芯板—涂胶热压成多层板。
(1)以原料(杨木)推算多层板控制分析
评估人员在分析时,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和木材加工行业特点,分两步进行推算;
第一步:以收购杨木推算半成品芯板。即以生产耗用的杨木,按行业平均出材率,推算产出芯板量。
本期推算产出芯板量=(期初结存杨木量+当期购进杨木量-期末结存杨木量)*出材率=(92.88+28030.66-36.61)*0.61=17133.03 m³(注:本地同行业杨木平均出材率为61%左右)。
第二步:再以半成品芯板推算应产出多层板。即根据应产出的芯板量,计算出单位多层板耗用芯板量,与行业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有无虚假收购或产品销售不入账问题。
本期生产耗用芯板量= 期初库存芯板数量+本期推算产出芯板量+本期外购芯板数量-期末库存芯板数量=29.55 m³+17133.03 m³+2841.38 m³-307.95 m³=19696.01 m³。(外购芯板从申报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采集)。
单位多层板耗用芯板量=本期生产耗用芯板量/本期生产产成品量=19696.01 m³/18049.2 m³=1.09 m³,低于行业平均投入产出比1.2:1,在合理的范围内。
虽然企业生产耗用的杨木与产出多层板配比,但评估人员进一步分析,按照该行业生产规律,从杨木到半成品芯板的生产过程中,除产出芯板外,必然产出一定量的下脚料(碎芯板、木芯、树皮),其计算公式:应产出下脚料=产成品成本*单位产成品下脚料产出值。按照本地测算的单位产成品下脚料产出值6%-8%推算,2006年企业应产出下脚料区间为:169万元-225万元。前面申报资料审核分析时已发现,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损益表中“其他业务收入”为0,说明企业销售下脚料未作销售处理。
(2)胶产品投入产出控制分析
由于该企业生产所需的尿醛胶绝大部分是自产的,除自用外,还对外销售,所以评估人员在分析时,分二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以甲醛为标准推算尿醛胶的产量,判断尿醛胶投入产出合理性。生产尿醛胶耗用的主要原料是甲醛和尿素,由于目前尿素是免税产品,企业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掌握其真实购进信息,甲醛较尿素而言“易于掌控”,所以,评估人员选择以甲醛为推算依据,推算胶的产量。
2006年该企业生产投入甲醛2742.34T (期初库存0+本期购进2991.69T-期末库存249.35T),实际产出胶为4433T,投入产出比0.62,在合理的指标范围内(本地测算甲醛与尿醛胶投入产出比为:0.6-0.7:1)。
第二步:计算单位多层板耗用胶金额,判断生产耗用胶与产品多层板的配比性。
本期生产耗用的胶量=期初库存量+本期生产量+本期外购量-本期销售量-期末库存量=0+4433T+618T-2838T-164T=2049T,按销售价计算,金额为2609893元,占单位产成品成本金额为9.26%,在指标值范围内(本地测算指标值为8%-10%)。(注:行业指标是以外购金额测算的,故以销售价计算尿醛胶耗用金额)
(四)综上分析,企业存在五个疑点,需向企业约谈核实、求证
1、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的下脚料处理情况;
2、2006年增加资本公积14.5万元原因;
3、存货变动率与应收账款变动率出现反向变化,且应收账款余额出现负数的原因;
   4、企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未相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原因;
5、两份货物运输发票具体业务发生的真实情况;
二、约谈举证
  评估人员针对发现的疑点,向企业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项目建议书》,要求企业予以说明解释和举证。
1、对下脚料处理的解释:企业解释杨木旋切产生的下脚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在生产多层板时,通过拼接加入到成品板生产中,之所以芯板耗用率低,只有1.09 m³生产1 m³多层板,主要是每块多层板中,夹1-2层碎芯板拼板。另一部分是本企业不能利用的就用于对外销售,由于对方不要发票,就未作销售处理,企业承认2006年度有下脚料未作销售处理,漏报下脚料销售85294.12元。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2006年企业单位产品耗用芯板量为1.09 m³,低于评估指标参数1.2 m³,生产每立方米多层板少耗用芯板0.11 m³,按此推算企业下脚料再利用1985.4 m³ [本期生产产成品数量*(1.2-1.09))],按照下脚料市价计算大约197万元,再加上企业对外销售部分,企业下脚料价值为205万元,在169-225万元之间,说明企业解释是合理的。
2、对2006年增加资本公积14.5万元解释:资本公积增加是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由于接受外来投资,成立股份制企业,要对本企业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将增值部分记入“资本公积”科目。企业提供举证材料—2006年5月128#记账凭证反映(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报告”):
借:固定资产 334.5万元
贷:实收资本 320万元
  资本公积 14.5万元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按照财税字[1998]050号《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补充通知》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评估增值,应调整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据此规定,企业应调整已提取折旧,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无此项调整。
3、对存货变动率与应收账款变动率出现反向变化,且应收账款为负数的解释:存货变动率高主要是2005年多层板行情较好,期末库存小,只有23万元,而2006年多层板行情况一般,库存相对大些,但对于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企业生产规模来讲不算太大,仅为254万元,也就是保留一个月存货周转量,另一个原因就是期初存货基数小的原因。对于应收账款变动率下降和应收账款为负数,企业解释是由于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外欠账又难要,实行现款现货销售方式,宁愿库存也不赊销,另外由于未设立预收账款科目,故有时出现应收账款余额为负数,企业反复强调,不存在产品销售不入账问题。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对存货变动率高,企业解释似乎符合常理,企业保留一个月的存货周转量也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目前多层板不是紧俏产品,为什么还有购货方提前预付款,企业解释难以让人信服,需要进行一步核实。
4、对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未相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原因解释:企业承认因对所得税政策了解不够,对不符税前扣除的开具的收购发票未作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由企业杨木期初库存为93 m³,期末库存为36 m³,当年外购杨木全部耗用,因此,评估人员按照产品已售与未售比例,辅导企业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8374.77元。
5、两份货物运输发票具体业务发生的真实情况解释: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上海,承运单位是以上海某物流中心为主,承运方几个月结算一次,是汇总结算所至。企业同时提供了销售明细,运费结算单。评估人员审核后,认为企业提供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所解释的情况,没有发现新的疑点问题。
三、实地核查
由于对应收账款出现负数,企业解释又难以使人信服,评估人员决定将企业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库存产品变动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查。评估人员实地查阅企业仓库产成品明细账和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情况。核查发现此笔业务是2006年10月份收到上海某公司提前付款,金额为34万元,企业称至今未发货,但评估人员从仓库产成品明细账上发现,12月份产成品发出数大于当月销售数172立方米,进一步核查出库单,注明是发往上海某公司。询问财务人员是什么原因时,财务人员解释,由于上海某公司是我公司一个老客户,之间业务量大,10月份因公司资金紧张,从该公司借入34万元,条件是12月份低于市价10%供货。12月份供货时,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多层板中增加下脚拼板数量,上海企业认为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调换,至今未解决好,企业一直未开票。除此笔业务外,未发现其他货实不符问题。评估人员告之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这批货物应作应税收入,在货物发出当月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待对方退货时,再按照退货处理,调整账务。
四、评定处理
经企业自查并确认了下列问题:
增值税方面: 1、企业承认2006年度有下脚料未作销售处理,少记“其他业务收入”85294.12元;2、12月份发货给上海某公司销售行为成立未开票作销售290598.29元。合计补增值税63901.71元,滞纳金9712.95元.
企业所得税方面:1、未按照规定开具收购发发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8374.77元;2、下脚销售未入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5294.12元;3、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已提取折旧未调整,按照逐年据实调整法,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453.73元;4、销售给上海某公司未开票作销售,销售收入为290598.29元,成本为26832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2278.29元。合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22400.9元,企业汇缴申报亏损额185604.45元,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36796.45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11142.83元,滞纳金6702元。
本次评估促使纳税人自查补税、加收滞纳金总计191459.49元
企业自查补税后,评估处理人员对企业自查补税情况与评估发现的疑点进行再分析。增值税补税后企业2006年度增值税税负率由3.5%上升3.8%,达到行业平均税负水平;应纳税所得率由-0.58%上升到1.64%。评估处理人员认为企业对评估发现的疑点,能够正确对待,积极配合,积极查找自身存的问题,解释说明较为客观,举证资料也能为其佐证,企业补税后,没有发现新的疑点,作出“纳税人自查后补税,审定归档”的处理意见。
五、评估启示
启示一:当前,税源管理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企业税源难以有效控制,特别对涉农加工纳税人自收、自开、自抵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更是管理难点问题。税务机关一直无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以致出现了将收购发票作为调节增值税税负、虚开进项骗取退税等重要工具。就目前的税收管理手段来看,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本案尝试运用物能耗控制分析法,以“较为可信、易于掌握”的设备、原料、电费,去印证“不易撑控”收购杨木和产成品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即“以耗控进、以进控销”的能耗管理。运用控制分析法的关键是建立投入产出产品指标,这是实施控制分析的前提,没有“参照物”,难以发现差异。本案就是通过当地税务机关调查测算出来的投入产出物耗和能耗指标,去分析企业收购杨木与相应产出产成品合理性,以此来控制性分析农产品与所产产品的配比性。
启示二:要加强多税种联动评估、综合处理,流转税管理与企业所得税管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两者不可偏废。企业成本核算不仅仅涉及所得税问题,也对流转税产生巨大影响。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2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3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很有用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如何进一步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对策及建议1 织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整治发票违法犯罪工作的通知-豫政-政府信息公开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家电下乡工作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工作的通知 武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规范退休核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